A. 活六十歲算短命嗎
這看具體時代而定以現在來說,80歲可以算一個界線60歲以下,就算短命,85歲以上就開始算長壽了
B. 人活多少歲算正常,多少歲是長壽,51歲是短壽嗎
現如今活100歲以上的,己有不少人。
正常人的壽命應該在70 歲—120歲之間。生老病死,人如果在60歲不得大毛病,可以看到90歲。
這只是理想的推測,得病就很難啦。
51歲應該算是短壽吧,最低也得活到平均數吧。
去年看的,我們國家的平均壽命大概在70歲左右,記得不是太清楚。而日本、中國香港都比這高,大概在75歲左右。
所以說,加油吧,向著最高目標去努力,爭取活到90歲。
C. 人活到多少歲不算短壽,多少歲以上算長壽
44歲以下的是青年人,45-59歲之間的是中年人,60歲以上是老年人。60歲以上還有具體的劃分,其中90歲以上是長壽老人。
定期檢查身體的人,能及時發現身體出現的毛病,就能及時干預,促進恢復,能避免發展成大病,這類人是長壽所喜歡的人。想長壽,要端正對體檢的態度,養成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
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心態積極樂觀,對提升免疫力有好處,長壽老人大多都是笑呵呵的,不會經常生氣動怒。
總而言之,長壽是我們所追求的,但不要一味的只追求長壽的年齡,更要注重壽命的質量,要追求健康且幸福的長壽,若你已經達標,值得高興沒必要太貪心,日常堅持做好上述幾件事,長壽會更青睞於你。
D. 一個人活到60歲的機率有多大
一個人活到60歲有60%的幾率。
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應的一個死亡率的一個狀況。我們從0~60歲的時候死亡率還是比較低的,然後從60歲開始就不斷的上漲,一直到這里,其實是105歲,我們這個死亡率就是100%,意味著在那個時候我們是必死無疑。
我們以一個30歲男子未來10年20年還有30年的死亡率為例,我們來看一下會怎麼樣。首先第1個10年,從30歲到40歲的話,這個死亡率就是1.3%,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有100個30歲的男子裡面就會有一個活不過40歲;50歲的狀況呢,這個概率變成了4.1%,也就是說每100個30歲的男子裡面就會有4個活不過50歲。
60歲的狀況又怎麼樣呢?60歲的話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0.3%了,10.3%這個數字聽起來是比較冷冰冰的,我換另外一個說法,其實,就是說我們每逢10個我們認識的30歲的人裡面,就會有一個活不過60歲。
說到這里啊,我想起來我在不同城市的時候,每周生活都會吃上一次西紅柿炒蛋,有時候是午餐,有時候是晚餐,那麼你可以看一周下來我總共會有午餐加晚餐是14頓飯這樣子,我其中一頓飯它是西紅柿炒蛋的概率,大概是7%。
那麼我們10.3% 是比7%要大,於是乎,我說我們30歲的青年活不到60歲的這個幾率(死亡率),其實比我們吃一次西紅柿炒蛋的概率還要大。
壽命是指人類生命期的最大長度。這一長度大概在120歲左右;有的研究結論認為,相當於一個人生長發育期的5~7倍左右。
壽命的長短一方面受社會經濟條件和衛生醫療水平的制約,不同社會不同時期有很大差別;另一方面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習慣、生活條件等個體差異,個體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
反映壽命長短的指標常用平均預期壽命指標,有時也計算預期壽命中位數。預期壽命是衡量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2020年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從2015年到2019年底,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
2021年3月5日消息,「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提高了1歲。政府工作報告在「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概述中提出,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
美國羅斯維爾公園癌症研究中心和新加坡生物技術公司研究團隊的最新聯合研究稱,人類壽命可達到120歲以上,上限為150歲。
E. 多少歲去世才不算是短命
這個短命的說法,其實在農村很常見,說實在的古代很多人都活不到六十歲。
尤其是古代的皇帝,根據統計,在中國的209位皇帝中,他們的平均壽命是39.2歲,連40歲都不到。如果在貴族階級你說他短命,估計說出口不久自己就短命了!以前農村流傳著一個傳說,說秦始皇在位期間,凡60歲不死的,就活埋。
因為60歲以上的都是賢能之人,古代有經驗的人都很長壽,秦始皇怕他們造反,於是頒布法律說,60歲以上的全部處死。當然,有很多種說法。古代皇帝認為人活到60歲後,年歲大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再創造財富了,所以才出現如此荒唐的法律。
當然,傳說歸傳說,古代的人由於醫學條件有限,往往生病以後無法醫治。所以,很多人生病而死,且年齡都不大。尤其是東漢,皇帝一個比一個小,且壽命一個比一個短。
農村還有說法,身前害人害多了,這輩子不會長壽,只能做個短命鬼。說實在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誰都不能預測自己的未來,誰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歲。隨著科學的進步和醫學的發達,我國的平均壽命也相對提高。
F. 古代的人大多活不到60歲,這是為什麼呢
古代的人大多活不到60歲,這是為什麼呢?
無論是在任何時候,人類的生活都取決於空氣,水,飲食,長壽基因,表觀遺傳,醫療技術,生活條件以及方法,心理狀態,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取決於許多因素,如空氣,水,飲食,壽命基因,以及方法,心理狀態,環境因素等。有一個目標,外部因素,也有主觀,內部因素。
在古代,人類的生命相對較短,往往不超過60歲,其主要原因仍然不足以實現生活條件,環境條件,醫療技術水平。
它略高於當前國家之前和之後的預期壽命。
因此,在古代古代,它是一種低的生命原因;因為戰爭和自然災害導致人口中的大量異常死亡;醫療狀況不足,疾病引起的死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社會制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SARS病毒,新的冠狀病毒和其他瘟疫,如果不是強烈的政府措施,人類難以控制,如果失控是毀滅性的。
沒有長壽,因為很多人都付出了他們的生活和努力工作。
G. 有人說「現在的人能活到60歲以上,就是非常幸運」,是真的嗎
初聽起來,有的不真實,而以前說的「人到70古來稀」也是實話,現在就我地普遍現象來說,人的壽命真是長了,超過80歲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話又說回來,其中有很多人的壽命都是靠各種葯物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而保存活下來的。80年代初,我廠有一中年人患了鼻咽癌,就震動了附近的幾條村,而現在人患上各種各樣的慢性疾病,已成常態。因此壽命的長與短,不能代表現在的人 健康 了,壽命長了。而看病難看病貴倒成了現代人活著的一大難題。總體來說:活在當下,人的壓力比80年代大得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的人活著都不容易啊,尤其現在的人,壓力太大,精神壓力,物資壓力,有多少人三四十歲的說沒就沒的,心梗,腦梗,腦出血,癌症...活到60歲很難呀,誰都想好好活著, 健康 活著,但是天又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人活到六十歲以上就非常幸福這不是真的。很早以前有這種說法,人活70古來稀。現在可不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過的富裕了。人的壽命也在漸漸的提高。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75歲以上。
現在的人能活到多少歲就算是非常幸運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對於沒有活到六十歲的人而言,六十歲以上就算很幸運的。對於沒有活到八十歲的人而言,八十歲以上的人才算非常幸運的。不過誰都想長壽,誰都想幸運的多活幾年,這絕對不是你自己想的,順其自然,只要自己不作死,注重保健,管他活到什麼時候,都是非常幸運的。
我非常贊同題主的觀點,感瞰萬千。現實 社會 生活中,從小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從小學,初中,高中完成學業,成家立業己經30多了歲。有了自己的工作事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打拚這二,三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各方面比較成熟。60歲是人的下半生,何其的短暫還真是人們所說那樣:「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做為活在世上的一個人,有些五,六十歲因為各種疾病的困撓不治之症過早英年早逝,有些是快要退休,有些是將要從工作崗位上退休,該享受豐厚的退休金,享受美好的生活,確過早離世。有人說:這些人沒福氣,拚命幹了大半生累死累活,什麼苦都吃了,該享受的時候,人確走了,對國家對個人全省了。所以,我認為:父母把我們生到來到這個世上,人的奔波勞累都是為了生存生活更好,拚命掙錢為了養家糊口,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從另一方面不都是享受生活嗎?該吃的吃,該穿的穿,吃美穿暖有吃有喝有玩,享受人間天倫之樂。正像有首歌唱的,沒白活一回。不是嗎?所以,人從50活到60是幸運,對因疾病早世的人來說是賺來的。對於人活七十古來稀來說,吃的好,身體 健康 沒病沒災的80一90歲不為奇,不正是大福大貴的好運氣加幸運的好兆頭嗎?
在古代,由於醫療技術落後,生產力不發達,人的平均壽命很低,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的說法。因此在古代,一個人能夠活到六十,也就可以感到非常幸運了。
現代 社會 ,人類的生產力高度發達;醫學葯學也發展進步了許多;許多新的化學葯品的產生和新的醫療設備出現,使得人們對疾病的檢測和治療越來越精準到位。尤其是靶向治療,和放化療的出現,使以前令人恐懼的癌症也成了慢性病。這樣人們的壽命就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平均壽命現在已經達到了80多歲。現在,我們身邊的30後,40後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人口老齡化好像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但是,事情不是如此的簡單。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長,達到80多歲,是30後和40後這兩代人。而50後以後,尤其是60後和70後這兩代人的 健康 和壽命似乎並不十分樂觀。
我們60後和70後的父輩就是30後和40後。我們的父輩一旦有人去世,如果不到80歲,就感覺是肝腸寸斷、遺憾萬分。似乎沒有活到80歲以上,這么美好的生活就不享受了,太遺憾了,太可惜了。做子女的就太痛苦了。
但是,我們60後、70後這兩代人 健康 狀況實在堪憂。我是70後的,我身邊的幾個很熟悉的同事,今年倒下了去世了的就有五個,一個60後的;四個70後的。
我身邊還有一批搖搖欲墜的:一個68年的師傅,患上腸癌,做了改道手術了;一個72年的股骨頭壞死;一個72年的心臟搭橋了;一個70年的心臟移植了;一個71年的做著透析呢;一個74年的,肺結核多年了;還有一個70年的,前列腺有嚴重的問題,大小便常常失禁。至於三高的那都不值一提,不是個什麼事了。
反正這么說吧,身邊的60後和70後,到現在健 健康 康的,沒有住過醫院的還真是不多,似乎屈指可數。大家似乎都過著邊工作,邊掙錢,邊治病的生活。人就象機器一樣,被邊修理著,邊使用者。
這在我們父輩可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不管是誰,如果得了癌症,那就十里八鄉的都知道;誰如果住院了,全村都會知道。我們的父輩。他們很少在50歲以里,就經常住院治療的。而我們60後和70後,到了五十多歲,有幾個沒有住過院的?
所以,我們60後和70後的朋友們一定要關心你的 健康 了,絲毫不能掉以輕心。我們這兩代人由於自己買房、買車,還要給子女買房、買車,壓力太大,要注意調節自己。在消費上,我們要量力而行,且不可去跟別人攀比。當然,我們壓力更多來源於子女方面。我們能夠做到超然物外,但是孩子們不行啊!他們總是看著比自己強的人,比自己富的人。別人的車子檔次高,他們就羨慕,別人的工作舒適收入又高,他們就眼紅。 孩子們拼爹,把我們當爹的害苦了。我們本想淡泊名利,輕輕鬆鬆地過好下半生,可是孩子們眼巴巴地希望我們能給他們創造美好的生活基礎。 他們有很多人似乎已經沒有改變命運的希望了,卻把希望寄託在父母的身上。他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可是父母在一天一天地老去,大多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這就是我們這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最大區別。 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是希望用我們的能力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同時,還力爭為家庭做貢獻,讓父母過得更好。可是我們的孩子卻時刻准備著榨乾我們的血汗,掏空我們的錢包,自己好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在孩子們的眼裡,似乎我們永遠不會老,永遠能像一個機器一樣創造財富,永遠也不需要注意休息。
他們有的甚至:寧肯看著父母累病、累死,也不願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檔次。
所以,我們身邊不少的60、70後未老先衰,未老先病,甚至也有位數不少的朋友未老先走了。因此才有人發出了:
我和一些60後、70夠的熟人和朋友們交流,發現: 我們這兩代人,很少有人有信心能活到80以上。都感嘆道,能平平安安到70,就算是「燒著高香」了。
這就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我們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名利所牽絆,被未來所透支,被子女所榨取,我們真的已經身心疲憊不堪了,幾乎是個個都搖搖欲墜了。
我的想法就是:
如果能夠在不用住院治療的情況下,活到七十就心滿意足,別無他求;實在不行,即使是活到六十,只要不用住院治療,也湊湊敷敷地可以吧。盡管,六十歲的時候,我們70後還不一定能夠退休,但是我們死在了奮斗的路上,那好像也是心甘情願的。
現在應該說,人活到九十歲以上那就是非常幸運的,活六十歲的人多的是,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各種醫療條件,各種各樣的養老方法,使其人的壽命只會越來越長。
這話顯然不是真的!
2020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是77歲,60歲正是壯年。怎麼能說活到60歲是幸運尼?這話應該是老話。
1949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35歲;1957年,57歲,那個時候,我們確實可以說,人能活到60歲是非常幸運的。
到了1981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經達到68歲,2005年就是71歲了,這時候能活到60歲已經很平常了。由此可見,中國 社會 發展導致人口平均壽命成倍增長。
現在人口平均壽命是77歲,活到60歲就是短壽了,更不能是幸運之人了。而且,按照現在的生活條件,不論男女60歲都是壯年。我們身邊80和90歲的老人比比皆是,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水平提高,使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大幅度提高。
在 社會 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活得久就能看到更加強大的祖國,享受更有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都要 健康 地活著,至少活過平均壽命,不拖平均壽命的後腿!
我馬上快滿59歲了,活到60歲應該沒什麼問題吧。血壓在70-110左右,和四十年前我十八九歲的一樣。個人覺得大多數人活到一百歲都是可能的。
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的壽命也會越來越長,現在六十歲以上是普遍的,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的壽命會越來越長,只要把身體保養好,活個百歲不是問題。
H. 人活到60歲,算不算老呢
以現在人的壽命來看,60不算老。
但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有的人一內生操勞,身體機能下降嚴重容,及時沒有到60,也已經滿頭白發,近期匱乏。有些人保養的好,例如一些明星,60依然活躍在熒屏舞台。
最後,其實老與不老,關鍵還是看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