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第一長發村,百歲老人竟還能擁有一頭黑發,這裡面有何「玄機」
因為這里是有名的長發村,當地的環境非常好人們大多有一頭長發而且他們有留長發的習慣。如果你去過很多地方肯定會遇到一些地方聲稱是中國長壽的故鄉,黃龍窯村位於廣西桂林龍脊梯田風景區是一個真正的長壽鄉,那裡的人們都留有一頭長發。
對這些瑤族婦女來說,她們的頭發就像她們自己的身體一樣,不能輕易的剪,所以未婚女性只能在18歲時剪頭發。當村裡最老的老人炫耀他將近兩米長的黑色長發時,觀看演出的遊客立即談論這件事。因為他們無法想像一個老人怎麼會有這么長的黑發,他們都懷疑她戴著假發。
⑵ 女人一輩子只剪一次頭發,桂林不止有山水,還有世界第一長發村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這是第五套人民幣20元的背面風景圖:
很多朋友都知道,圖中的風景是桂林山水,更准確地說,是桂林陽朔興坪鎮九馬畫山一帶的灕江風光,這一段是灕江精華段中的精華,集中了「玉兔飲水」、「駱駝過江」、「螺獅山」、「八仙過江」、「黃布倒影」等眾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泛舟江上,如入畫境,真的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桂林山水》一文所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確,桂林的山奇峰兀立,姿態萬千,桂林的水靜若處子,清澈見底。千峰環立,一水抱城,這樣的美景還能在哪裡看到呢?
奇山絕水的盛名之下,人們容易忽略桂林的歷史人文。實際上,桂林還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雖然歷史上,這里曾是百越聚居的化外之地,中原朝廷貶謫官員的蠻夷荒土,這些被流放到廣西的知識分子帶來了先進的文化,開化了當地的風氣。
南北朝時,顏延之被貶謫桂林,使當地文風一振;唐朝時,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大力興辦官學,教化百姓;北宋時,曾鞏來到廣西,發現當地風氣與中原差異已不大。
桂林還有個稱譽——「萬年智慧聖地」,是因為在境內發現了距今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甑皮岩遺址,其中出土的陶雛器使用了「雙料混煉」技術,這是人類從燒烤食物到燒煮食物的過渡標志,展現了的甑皮岩先民們的智慧。
今天的文章,就帶大家逛逛桂林,游一游山水,也了解一些人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山水最美的地方不在市區,而在桂林南部約80公里的陽朔縣。我們在網路或雜志上看到的關於桂林山水的風光大片,大都是在這里拍攝的,張藝謀導演的著名大型山水實景表演「印象劉三姐」也在這里。
從桂林到陽朔,可以乘船順灕江而下,近5小時的水路上,能欣賞到沿途的黃牛峽、半邊古渡、楊堤、浪石等勝景,被稱為「百里灕江畫廊」,而這畫廊的終點,也是「畫展」的高潮,奇峰秀水之致美就集中在這里。
除了文首提到的20元人民幣背景所在的灕江精華山水,這里還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有讓全世界攀岩愛好者嚮往的岩壁,有神奇的月亮山和古老的大榕樹,還有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蝴蝶泉和圖騰古道,徐悲鴻在這里創作了傳世名作《灕江春雨》......
(徐悲鴻名畫《灕江春雨》,)
就連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游覽完這里後,都贊不絕口:「我和我的夫人訪問過世界上80多個國家100多座城市,我將毫無保留地說,沒有一個比得上桂林陽朔美麗。」
陽朔有多美呢?
先來看看景如其名的十里畫廊吧。
十里畫廊的第一景是圖騰古道,景區展示有石器、陶器、圖騰柱等,再現了12000年到7000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獵的歷史風貌,彷彿開啟了一道遠古之門。
經過圖騰古道後不久,路旁有一座陡峭的崖壁,一位赤膊健將正在跳「岩壁芭蕾」。
陽朔最佳的攀岩場所在十里畫廊的月亮山,這里也是世界攀岩勝地,從1992年美國攀岩高手托德·斯金納開辟了第一條攀岩線路起,至今已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攀岩高手在此開辟的15條路線。
(月亮山頂的大洞:由於石質良好和拱門的特殊難度,這里成為攀岩界不可多得的聖地)
月亮山的命名也是得益於這個空透的洞,從遠處看,宛如一輪明月,而且從不同的角度會呈現出半月、眉月等不同形狀。
尼克松「陽朔最美」的贊嘆就是游覽了月亮山之後發出的,當年他遠望「月亮」時,驚訝地問道:「山頭的月亮是你們用導彈打穿的吧?」等到他登上山頂,近距離觀察,才確認了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傑作。之後,人們把尼克松登山攬月的山路稱之為「尼克松小道」。
不止是尼克松,陽朔曾吸引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前來觀光,如今遊客們沿途騎行觀覽十里畫廊的道路又叫「卡特風景道」,美國前總統卡特聽說十里畫廊風景絕美,將本來坐汽車游覽的方案改成了騎自行車游覽,後來政府專門修建一條近10里的自行車道,供遊人自由觀賞沿途風景。
卡特風景道串起了包括月亮山在內的眾多景點,比如蝴蝶泉,一個匯集高山流水、吊橋瀑布的觀景聖地:
比如聚龍潭,潭外奇峰競秀如神龍騰雲,潭內乳石多姿似游龍戲水:
在眾多奇景中,最有名的要屬大榕樹了。
大榕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一部風靡海內外的老電影——《劉三姐》,其中很多鏡頭都在這里取景。
上圖就是就是那顆名聞天下的大榕樹,對比下方的遊人,你就能知道榕樹之大。電影中劉三姐與阿牛哥拋綉球定終身就發生在這顆榕樹下。
(大榕樹對岸有座對歌台,是愛唱山歌的劉三姐的舞台)
這顆大榕樹種於隋開皇十年(59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形似一顆蘑菇,枝繁葉茂,集天地靈氣,被人們稱為「長壽樹」、「愛情樹」和「搖錢樹」,當地有句俗話:「繞樹走一走,活過九十九;樹下轉一轉,能賺千千萬。」
以上這些景點都被圍牆隔起來,進入要收費的,而十里畫廊最美的風光,其實就是沿途的山水,這里有灕江在陽朔最大的支流——遇龍河,不論是騎行河畔還是泛舟河上,都能觀賞到最靚麗的山水景色。
河流兩岸的山峰清秀迤邐,千姿百態,有的像駱駝,有的像蒲扇......連綿起伏,美不勝收。
河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郁,樹木繁蔭;河水清澈透亮,如綠色的翡翠,將岸邊的綠樹和青山都清楚地映了出來。
魚兒閑游,水筏飄搖,微風過處,陣陣漣漪,如詩如畫,如痴如醉。
以上是天氣晴好時的所見,一派明媚爽朗,然而灕江最美的天氣卻是陰雨天,所謂「煙雨灕江」。第二天,在陽朔的興坪(20元人民幣背景圖出處),雲霧厚重,雖然沒有下雨,但也有一些煙雨灕江的朦朧感。
(20元人民幣背景,右側遠處是灕江名景「九馬畫山」)
興坪鎮是陽朔的另一處必游之地,這里青山環列,群峰連綿,萬態千姿,倒影幢幢,綠水瀅回,翠竹成林,垂柳如茵,相映成趣。
(左側的山峰像不像雄鷹展翅)
這里的水十分清澈,河底的砂石游魚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河岸邊不時能看到肩挑鸕鶿的當地人,鸕鶿本是灕江岸邊的百姓用於捕魚謀生的工具,現在依然可以用來謀生,不過是通過拍照,畢竟「灕江漁火」的美很有震撼力。
(灕江漁火,)
(青山清水間,整裝待發)
游完了陽朔山水,也不應該錯過桂林市區的山水,桂林自古就是「水城」,城內有灕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等水系。唐代時就有水上游桂林的傳統;進入宋代,坐船游桂林已極為繁盛;新世紀,政府貫通了原本分離的「江湖」,實現了南宋詞人劉克庄對桂林的詠嘆——「千山環野立,一水抱城流」,使桂林堪比水城威尼斯。
兩江四湖,這是桂林山水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兩江四湖包括榕、杉湖景區、桂湖景區、木龍湖景區、貫穿其間的灕江、桃花江以及點綴其中的眾多人文歷史勝跡。白天可以穿行其中瀏覽各種雕塑建築,沿途可觀賞到灕江兩岸的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七星山、老人山、寶積山等十多座名山,晚上最好坐船遍覽水中波光粼粼、湖岸燈火輝煌,夢幻絕倫。
最美的景色在榕、杉湖景區,位於桂林城中央,因湖岸生長的榕樹和杉樹而得名。湖中最顯眼的建築是日月雙塔,它們是世界上最高的水中銅塔。塔身所有構件如瓦面、翹角、門拱、雀替、門窗、柱樑等均由鋼材鑄鍛而成,且配有精美的銅壁畫,日間登塔可俯瞰兩江四湖全貌,夜間遠眺,輝煌華麗,流光溢彩。
賞完水,再觀山。
桂林號稱「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如果不親眼目睹,你是不會想像出這八個字的含義的。
(景在城中:城中山水花木隨處可見)
(城在景中:城市建築被蔥郁和青黛包圍)
讓桂林景城不分的是拔地而起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山峰,其中最著名的要屬象鼻山,它是桂林的城徽和旅遊標志。
(盡管很多本地人私下裡都說象鼻山沒什麼可看,但遊客依然成群結隊在此拍照留念)
(陽朔遇龍河岸邊的一塊石頭酷似象鼻山)
為什麼叫「象鼻山」,大家一看山的形狀便知,像不像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
(「大象」與小象相對而立,嬉戲水中)
象鼻山除了形神畢似,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在於象鼻與象腿之間的大洞,如明月浮水,稱為「水月洞」,夜晚這里呈現「象山水月」美景,天上月、洞中月、水中月,三月輝映,令人心醉,有宋人作詩形容這一奇景:「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還流。」
(象山水月:)
繞過象鼻山,可到達水月洞附近,這里有陸游、張孝祥、范成大等名家留題的50多件摩崖石刻,大都是贊美桂林山水的佳句,如唐代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據說明朝時徐霞客為了得到其中的石刻拓片,曾三次造訪水月洞。
象山頂上有一座建於明朝的普賢塔,用以供奉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坐騎是一頭白象,普賢塔建於象山之巔,形象地反映了這一傳說。中國供奉普賢菩薩的佛塔只有兩處,一處在普賢道場峨眉山,另一處就是這里。
(普賢塔:遠看像寶瓶,又叫「寶瓶塔」)
登上象山,可以遠眺桂林的城市風貌,近水遠山,一覽無余,層層疊疊,萬千姿態,如山水畫一般。
不同於西部邊疆的崇山峻嶺或中原腹地的名山大川,桂林的山雖然小,但勝在多和奇,你能在連綿起伏的曲線中想像出任何形象:駱駝、大象、仙人、烏龜......彷彿看到了一個微縮的山系,群峰競秀,萬千氣象。
象山景區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雕塑,有的浪漫,有的神秘。
(浪漫情侶)
(神秘象寨)
在桂林城縱橫交錯的水網和星羅棋布的秀山中心,有一座從名稱上就與眾不同的奇峰——獨秀峰,「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最早就出自獨秀峰下的摩崖石刻,而獨秀峰所在的地方是靖江王城——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俗語雲「閱盡王城知桂林」,接下來,我們就從王城開始,了解一下桂林的人文。
在「山水」篇介紹了陽朔和桂林,在「人文」篇同樣,不過這次從桂林開始。
靖江王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前後修建了20年才建好,這里位於灕江西岸,據說曾是還珠格格小燕子的原型孔四貞的家,這里走出了清代畫壇宗師石濤,曾是廣西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貢院,元朝皇帝曾在此修行,被稱為「龍脈福地」。
(門口的兩顆參天大樹似在昭示王府的古老)
進門後首先看到的黃色建築是承運殿,此為王府主殿,明朝時為靖江王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後為廣西省政府辦公樓,如今是「王城春秋」陳列廳,展出了桂林歷史文化的變遷。
(承運殿中的明靖江王塑像)
承運殿後還有國學堂、寢宮等建築,大同小異,主要的景觀都集中在最深處的獨秀峰附近。
獨秀峰西麓有座天然洞穴,名叫「太平岩」,是靖江王拜仙修煉之處,供奉著玄武帝和六十甲子保護神像,展示了太歲文化。
獨秀峰東麓是讀書岩,南朝劉宋的著名文學家顏延之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時,常在這里讀書寫詩。岩洞依山傍水,摩崖石刻眾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跡也藏於其中。
(「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是「玉碧羅青意可參」,據考證,該詩的作者者是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王正功,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王正功以地方官廣南西路提點刑獄的身份宴請桂林鄉試中舉的學子,賦詩並第一次鐫刻於獨秀峰讀書岩上,這一千古名句從此從這里傳開)
王城中還有一座廣西科舉文化陳列館,可以參觀,也可以參與,體驗古代科舉考試的經歷,有扮演監考的演員,很有意思。
這里曾是桂林文脈所在,清代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鄉試考場,共出進士585位,狀元4位,包括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歷史上最後一位「三元及第」——陳繼昌。
(廣西第一位狀元——趙觀文)
獨秀峰號稱「南天一柱」,孤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陡峭高峻,氣勢雄偉,封頂是獨秀亭,依欄極目,全城秀色盡收眼底。
(獨秀峰:)
靖江王府不遠處是東西巷,這里也記錄著桂林的歷史文化,同時反映著桂林的市井生活。
東西巷是明清時代遺留下的一片歷史街巷,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明清時這里鴻儒商貿雲集往來,達官顯貴在此棲居;東西巷也是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老字型大小發祥地,如「又益軒」米粉、「張永發」染布、「曹保元」膏丹丸散、「鴻慶隆」月餅等,如今這里又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休閑娛樂場所,吸引著不少遊客。
(始建於唐朝的逍遙樓)
(岑氏宮保第舊址:清末雲貴總督岑毓英的舊宅)
看過了桂林城的人文景觀,我們再移步至陽朔,那裡有興坪古鎮和益田西街。
興坪古鎮歷史悠久,三國時的吳甘露元年(265年)起,這里即為熙平縣治,後來熙平諧音而改名興坪,至今已有1730多年歷史。
古鎮街道古樸,各類古建築大部分保存完好,城牆輪廓清晰,青山幽幽,村舍落落,氣氛肅靜。
由於古鎮不遠處就是有名的「黃布倒影」、「九馬畫山」、「仙女下凡」等灕江美景,所以在此流連的遊客不多,但老街上還是有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景觀,比如下面這座戲台,裡面可以和漂亮的戲劇人偶拍照。
興坪古鎮很小,幾條小街很快就能逛完,從這里坐車往南二十多公里,來到了陽朔益田西街。
(陽朔縣城戲樓的大綉球很顯眼)
益田西街是一條現代化的步行街,街道兩側的建築大都是小青瓦、坡屋頂、白粉牆、吊陽台、石板街等桂北風格,四周青山環繞,街中綠水穿過,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設計理念仿古續今,讓人陶醉。
毗鄰益田西街的是陽朔西街,這是一條有1400多年歷史的老街,是陽朔最古老的街道,有明城牆、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紀念館等建築,只不過益田西街崛起後,更多的人更喜歡仿古的街道。
(山水環繞的益田西街)
入夜後的益田西街熱鬧非凡,古老和時尚交相輝映,中西結合,燈光璀璨。
(紀念曹鄴之的狀元門,曹鄴之是陽朔人,唐大中四年進士,詩華冠蓋晚唐,開廣西文教之先)
以上所述的自然和人文是山水和歷史,廣西作為我國的壯族自治區,鮮明的少數民族風情也是吸引遊客的一大特色,這一部分,我們將前往桂林北邊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去感受少數民族的人文——紅瑤長發 和 自然——龍脊梯田。
也許「各族自治縣」這個名稱會讓你困惑,「各族」?這是什麼少數民族?
其實,各族自治縣是指境內少數民族人口佔多數,但幾個大的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相當,沒有絕對優勢,於是只好各族聯合自治,比如龍勝各族自治縣中苗族、侗族、壯族和瑤族佔了大多數人口。
這些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黃洛紅瑤的儲長發習慣。
「黃洛紅瑤」是指位於龍勝的黃洛瑤寨,因為婦女平時穿紅色衣服而得名。自古紅瑤婦女有儲長發的傳統,全寨共有60戶人家,頭發長達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長的達1.7米,獲得了「吉尼斯群體長發之最」,號稱「天下第一長發村」。
紅瑤婦女烏黑亮麗的長發象徵著長命富貴。己婚的婦女都把長發盤在頭上,生養小孩的婦女還在額前盤出一個發髻,未婚的少女則用頭巾遮掩著。
瑤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一首很好聽的樂曲叫「瑤族舞曲」,用優美的旋律展現了瑤族民眾的平靜生活和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面,長發也被應用到了舞蹈當中,紅瑤的長發舞、長鼓舞、草鞋舞等都極具特色。
生活在這里的少數民族對於生存的經營也如同對
⑶ 中國「天下第一長發村」,女人一生為何只剪一次發,打破吉尼斯紀錄
頭發對我們來說,那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我們總會聽到有人這樣說:頭可破,血可流,發型不可亂。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大概都特別在意自己的發型吧,畢竟一種適合的發型的確很為顏值加分,那麼,你知道在中國,哪裡的人頭發最長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中國的「天下第一長發村」。
⑷ 中國的一個村子,裡面的百歲老人為啥有兩米長的黑發
在旅途中,你會經常遇到很多旅遊的樂趣,如果發現,全國各地有無數個被稱為中國長壽之鄉的村落,但都沒有官方認證,雖然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長發村,但是你打開的網站上的搜索只有一個謎,這個村子位於廣西桂林,獲得“吉尼斯群體長發之最”的稱號,被稱為天下第一長發村。
長發的習俗寓意在紅瑤女心中,長發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長壽,寓意“長盛不衰”,象徵著龜年富貴、富貴吉祥,紅瑤女人的頭發很貴重,他們有梳頭、梳頭的習慣,也有護發的秘方,他們在十二、十三歲的時候第一次蓄發,當長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剪掉長發存起來,紅瑤族婦女不僅有長長的頭發,而且頭發又黑又亮,有用木頭梳頭發的秘方,洗發精是淘米水和山上的草葯混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