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母能活多少年
水母是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
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從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
人們往往根據它們的傘狀體的不同來分類:有的傘狀體發銀光,叫銀水母;有的傘狀體則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傘狀體彷彿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傘,叫做雨傘水母;有的傘狀體上閃耀著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
它們的壽命大多隻有幾個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長些。
普通水母的傘狀體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長,但體形較大的霞水母的巨傘直徑可達2米,下垂的觸手長達20~30米。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
當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沒的時候,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深浮在海面上,顯得十分壯觀。
許多水母都能發光。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一起漂動,色彩和游泳姿態美麗極了。
❷ 燈塔水母是一種美麗的海洋生物,燈塔水母真的有長生不老功能嗎
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的水母,身體呈鍾形,直徑約為4-5毫米。燈塔水母之所以能夠出名,大部分都來自於它能夠有長生不老的功能。其實這種永生的傳說只是人們對於它的一個猜測罷了。
但是在我國科學家查閱了無數資料和進行了無數次實驗之後,從嚴謹的角度認為燈塔水母和普通的水母在實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燈塔水母它僅僅是從成年轉變為幼年狀態,而不能在他再次成年以後再度的變為幼年狀態,它的生命形式僅僅轉化了一次,還不至於被稱為長生不老。
所以關於燈塔水母能夠長生不老的功效,只是在民間的一個謠傳,燈塔水母在一般的情況下還是會死亡的,只是它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而已
❸ 壽命最長的動物
世界上壽命的動物有:象拔蚌、烏龜、弓頭鯨、鰓綱管蠕蟲、燈塔水母。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第五位: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鑽穴雙殼類。殼長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縮入殼中。它們以其長「脖子」而聞名,而且能夠長到1米多長。它們原產自普吉特海灣而且已知的是至少存活了160年。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第四位:烏龜。烏龜認為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加拉帕戈斯象龜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烏龜的野外壽命超過100年。2006年6月23日在澳洲動物園因心臟衰竭病逝的大象龜哈麗,估計享年約175歲,病逝前為世上最長壽的陸龜。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第三位:弓頭鯨。它也被稱為北極露脊鯨,到目前為止它們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弓頭鯨的壽命至少有211年。有顯著的白色下巴,身上沒有皮繭,也沒有背鰭,這些特徵足以用來辨認。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第二位:鰓綱管蠕蟲。這些華美的深海生物是管蠕蟲,它們生活在海底的碳水化合物通風口附近,一種類似於雄性生殖器官結構的動物化石很可能是兩種神秘海洋動物分支進化的「缺失環節」。眾所周知的是它們存活了170年,但是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或許有一些已經存活了超過250年。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第一位:燈塔水母。一種被稱為「燈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會死亡的生物,被稱為世界上最長壽的生物。它有一種「返老還童」的神奇本領。水母會在繁殖完下一代後死亡,但「燈塔水母」在達到性發育成熟階段之後,又會重新回到年輕階段,並開始另一次生命過程,而且從理論上講,這種循環過程是周而復始、可以永遠重復下去的。
❹ 地球最長壽的生物--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多麼奇妙的生物。藍色的軟體包裹著生命的火光,飄動,綻放。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地球最長壽的生物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地球最長壽的生物
“不死之身”的燈塔水母依照現有的世界紀錄,生存時間最長的是燈塔水母,不過它有點犯規。因為燈塔水母一旦成熟、交配之後,會再回到幼體的狀態,也就是真正的返老還童!就這樣不斷循環,呈現一個不死之身的狀態
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一種小型水母。身體呈鍾型,直徑約4-5毫米,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燈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橫斷面為十字型。
多生活在熱帶海域。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區的海域之中,但因為遠洋船舶排放的壓艙水,使它們逐漸散布至其他鄰近海域,擴散到了西班牙、義大利和日本的近海
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水母。身體呈鍾型,直徑約4-5毫米,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傘形身體的直徑和高度基本相等。向外凸出的一面稱外傘面,凹入的一面稱下傘面,下傘面的中央有一下垂的管稱垂唇,垂唇的游離端為口,傘的邊緣有一圈觸手,鉤手水母下傘的邊緣向內伸出一圈窄的膜狀結構,稱為緣膜,緣膜是水螅綱水母的特徵。體壁結構是由兩層上皮肌肉細胞中間夾有中膠層構成。由胃囊向傘緣伸出4條的輻射管,並與傘緣平行的環管相連,由環管也可伸出離心的小管進入觸手,直達觸手末端。在傘緣或觸手基部有感覺器官,例如眼點)或平衡囊。燈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橫斷面為十字型。
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其特徵是性成熟的(能夠進行有性生殖)個體能夠重新回到水螅型。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是燈塔水母卻能夠再次回到水螅型。這被稱作分化轉移。理論上這個過程沒有次數限制,這種水母可以通過反復的通常生殖和轉分化獲得無限的壽命。所以也被人稱為“長生不老的水母”。更准確地說應該是“返老還童”。除非被其他動物吃掉,否則燈塔水母是“永生”的。
燈塔水母的直徑只有4至5毫米,屬於水螅蟲綱,它們是捕食性生物,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回復到的幼蟲階段的生物。從理論上說,這個循環可以不斷重復下去,也就是說,燈塔水母可以永遠存活,無需面對死亡。曾經有一位研究燈塔水母的科學家觀察了4000條燈塔水母,確認它們全部都能返老還童,沒有一條死亡。[3] 燈塔水母水母的一種——燈塔水母(Turritopsisnutricula)在性成熟後會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狀態,並且可以無限重復這一過程。該報稱,這種水母是唯一一種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在理論上就會長生不老的動物*(結腸芽苞桿菌由於擁有環狀的DNA,所以也可以永生。)。燈塔水母長約4至5毫米,在20攝氏度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
燈塔水母多生活在熱帶海域。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由於食物的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引起這種水螅類動物伸長觸手,並放出刺絲囊以纏繞、麻痹、毒殺捕獲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口區腺細胞分泌的粘液有利於食物的吞咽,食物進入胃腔後,胃層的腺細胞開始分泌蛋白酶,分解、消化食物使之形成許多多肽,同時在胃腔中由於營養肌肉細胞的鞭毛運動,食物得以混合與推動。經這種細胞外消化之後,開始細胞內的消化過程,營養肌肉細胞的偽足吞噬食物顆粒,在細胞內形成大量的食物泡,經過酸性及鹼性的化學過程之後,營養物質由細胞的擴散作用輸送到全身。
燈塔水母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區的海域之中,但因為遠洋船舶排放的壓艙水,使燈塔水母逐漸散布至其他鄰近海域,擴散到了西班牙、義大利和日本的近海,並出現在大西洋的另一側——巴拿馬地區。
❺ 最長壽的動物是什麼呢
1、「不死之身」的燈塔水母
但在日本有一隻錦鯉壽命嚴重破表,這只名為Hanako錦鯉據記載出生於1751年,一直活到1977年,共活了226歲。
❻ 最長壽的燈塔水母 竟然可以長生不死(原因揭秘)
自然界中的動物都十分的神奇,且天生就擁有許多人類無法擁有的“超能力”。其中燈塔水母更是有著超強的生命力,能夠永生不死。為什麼能長生不死?因為它可以在成長後又返回到幼蟲階段,且沒有限制。所以它可以無盡的返老還童,相當於是長生不死了。
燈塔水母真的能永生
它的個頭十分的小,直徑約4-5毫米,幾乎無法用肉眼清晰的看到。因為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所以被稱作燈塔水母。而它之所以那麼著名,則是因為它所擁有的一種特殊能力。
那就是很多人都希冀擁有的長生不老了,可以說有著無窮盡的壽命。它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而之後個體能夠重新回到水螅型。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是燈塔水母卻能夠再次回到水螅型。
理論上這個過程沒有次數限制,於是它可以通過反復的通常生殖和轉分化獲得無限的壽命。所以燈塔水母也被人稱為“長生不老的水母”。其實更准確地說應該是“返老還童”。除非被其他動物吃掉,否則燈塔水母是永生的。 上一頁 0 /2 下一頁
❼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是什麼燈塔水母為什麼壽命這么長呢
第二,燈塔水母有毒。大多數水母都有劇毒,動物界十大不死之身之一的燈塔水母也不例外。水母是所有生物中毒性最大的。如果不小心被水母毒死,不做一些緊急處理,人會在五分鍾內迅速死亡。如果不小心中毒了,要學會自救。首先要做一些基礎治療,然後撥打急救電話去醫院治療。據大數據分析,僅中國每年就有數萬人因水母中毒而喪生。中毒幾秒鍾內,可能出現皮膚腫脹,甚至呼吸阻塞甚至死亡。平時人養的水母,往往會過濾毒性。雖然燈塔水母看起來很美,但是不要輕易觸摸。
❽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是: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一種小型水母。身體呈鍾型,直徑約4-5毫米,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燈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橫斷面為十字型。
多生活在熱帶海域。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
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區的海域之中,但因為遠洋船舶排放的壓艙水,使它們逐漸散布至其他鄰近海域,擴散到了西班牙、義大利和日本的近海。
相關內容
弓頭鯨是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生活在北極和亞北極地區。2007年5月,研究人員在阿拉斯加海岸捕獲了一隻弓頭鯨樣本,發現其脖子上有一個製造於1879年到1885年的魚叉頭,據此估計其死亡時的年齡在115歲到130歲之間。
隨後,研究人員測量了其他弓頭鯨樣本,其中一個估計有211歲。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研究人員稱,基因組序列顯示弓頭鯨的最大壽命約為268歲。
❾ 全球排名最長壽的5種動物是哪些
世界之最十大壽命最長的動物: 1、水母水母物種或許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發現不老泉的動物。因為它有能力從一個成熟的成年階段轉變成一個不成熟的息肉階段然後再變回來,或許它的壽命並不受大自然的限制。因為它們能夠忽視死亡,所以個體的數量正在不斷激增。 2、大蜥蜴老古董這個詞通常都用於描述一個老人,但是當談及一隻蜥蜴的時候,這個詞跟它所比喻的內容一樣毫不誇張。目前存活的兩個大蜥蜴物種是蜥蜴目中唯一存活的物種,它們是活著的老古董。它們也是地球上活的最長的脊椎動物,一些蜥蜴的壽命介於100年至200年間。 3、弓頭鯨弓頭鯨的名稱得自巨大而獨特的弓狀頭顱。弓頭鯨(又稱北極鯨、格陵蘭露脊鯨),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米(雌性比雄性大)。弓頭鯨也被稱為北極露脊鯨,到目前為止它們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一些弓頭鯨被發現身上卡著象牙長矛的尖刺,這些都是200年前的捕鯨者捕捉失敗留下的。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弓頭鯨的壽命至少有211年。 4、烏龜烏龜被認為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它們當中壽命最長的代表是名為哈里特的一隻加拉帕戈斯象龜,它在2006年6月因心臟衰竭在一個動物園中去世的時候為175歲。哈里特被認為是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進行史詩級航行的代表。據說一隻名為Adwaita的亞拉伯拉象龜去世時年齡為250歲。 5、海生蛤蜊. 名單上首先是這些龐大的海生蛤蜊,它們原產自普吉特海灣而且已知的是至少存活了160年。它們以其長「脖子」而聞名,或者說是虹吸管,而且能夠長到1米多長。 6、管蠕蟲這些華美的深海生物是管蠕蟲,它們生活在海底的碳水化合物通風口附近。眾所周知的是它們存活了170年,但是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或許有一些已經存活了超過250年。 7、紅海膽紅海膽又名巨紫球海膽,只能在太平洋中發現它們的蹤影,主要生活在北美的西海岸沿岸。它們生活在淺灘區域,有時候是岩石上,或者低潮線向下90米的水中,但是它們不會呆在波濤洶涌的地方。它們把自己的體刺用作高蹺在海底爬行。如果你發現一隻紅海膽,記得告訴你的長輩,因為一些個體的壽命超過了200年。 8、錦鯉錦鯉是一種觀賞性家養鯉魚。它們通常都被飼養於裝有人工假山的水池或者裝飾性的池塘中。令人驚奇的是一些品種壽命超過200年,目前已知壽命最長是一條名為Hanako的錦鯉,死時年齡為226歲。 9、海洋圓蛤海洋圓蛤(冰島北極蛤)是一種被用於商業開採的蛤類物種。研究人員們已經把貝殼上的黑色同心圓或者說圓環解釋為年份標記,與樹的年輪非常相似。一些收集到樣本已經被估算出具有超過400年的壽命。 10、或許由於南冰洋的極度低溫,這種不能移動的生物擁有一種相當緩慢的生長率。其中最古老的一些個體估計有1550年的歷史。
❿ 海洋里最長壽的動物
海洋的壽命最長的動物是燈塔水母。
一、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水母的一種,在性成熟後會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狀態,並且可以無限重復這一過程,從而擁有了返老還童的能力。
二、基本信息
「燈塔水母」屬於水螅蟲綱,是一種主要以更小微生物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採用無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熱帶海域。科學家們強調說,「燈塔水母」是目前唯一發現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回復到的幼蟲階段的生物。據一位長期從事「燈塔水母」研究的科學家介紹,他觀察了大約4000條「燈塔水母」,結果顯示,它們全部都能「返老還童」,沒有因自身原因死亡過一條。
至於「燈塔水母」究竟是如何完成「返老還童」這一神奇過程的,其中的謎團還有待於海洋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們進行解答。有研究人員認為,「燈塔水母」的「返老還童」過程可能是通過細胞的轉分化過程實現的。在此過程中,細胞的類型和功能會發生改變。而伴隨這種功能上的轉化所出現的則是器官的再生。或許正是細胞的這種變化過程為「燈塔水母」打造出了不死之軀。
如果把一個燈塔水母切開,它能在24小時內變成兩條水螅蟲,72小時後長出觸角。就算把它打碎,只要它的細胞完整,也可以變成一條水螅蟲,重新開始生命。可以這樣理解燈塔水母的生命是沒有終結的。也就是說,燈塔水母在死前回到了生命的開端,重新演繹了自己的生長、發育。
燈塔水母之所以可以永生,是因為它有再生基因。而這種基因人類也有,只是不活躍,或說休眠了。而再生基因類似於幹細胞,現代醫學把尋找幹細胞比作尋找聖杯。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增殖、自我修復、大量製造及分化後代能力的細胞。再生和更新,對治療人體壞死或病變的組織,對付老化都是深具義意。在未來的日子裡,可望被應用於治療癌症、帕金森氏症、中風、心臟...如果可以成功利用這種再生基因,就避開了現在的胚胎幹細胞所帶來的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