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壽的第二要素:堅持適量的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體健康亦同此理。長期堅持適量腦力、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被認為是長壽的第二要素。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的實質是指生物個體不斷地和自然界進行交換,生命才能延續。一旦這種動態交換停止了,那麼也就意味著這一活體的生命結束了。勞動也好,體育鍛煉也好,均能加強代謝,促進呼吸,使身體吸進充足的氧氣,排出更多的一氧化碳和其他代謝毒素,增進抗病能力和促進細胞的更新。
長壽老人中體力勞動者佔95%,自幼養成了熱愛勞動習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已形成生活定式。年逾九旬,尚有62.14%每天堅持輕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2年以上,其中28.17%超過3年,14.12%超過6年。5%的腦力勞動者也筆耕終生並輔以體育運動。
長期堅持體力活動,能保持代謝平衡,推遲動脈老化年齡,減少疾病發生,延緩運動系統衰退,保持高齡期仍有獨立生活能力。
其次是體育鍛煉,「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要講科學」。
一是運動要適量,應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不可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適量運動是預防和消除疲勞,保證健康長壽的一個要素。
二是貴在堅持,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有收效。所以,運動貴在堅持,重在適度,項目可因人而異。
每天可做輕中度運動,每次半小時左右。中青年可打球、游泳、長跑,中老年可快步行走、謾跑、騎自行車、爬樓梯、跳健身舞等,此外也可做氣功、太極拳或散步等運動。
飯後不宜劇烈運動。成年人每天應進行累計運動量相當於步行6000步以上。
但是,無論體育鍛煉還是體力勞動,都必須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量力而行,特別是老年人最好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決不可強求和模仿他人,即是合適的運動項目和勞動,也決不可過度疲勞,否則會適得其反。
Ⅱ 你身邊的長壽老人都有什麼習慣
習慣從長遠角度分析會影響到壽命,因此要用好習慣替代壞習慣,伴隨好習慣越多,逐一替換壞習慣,長壽的美好未來就值得期待。我身邊有很多長壽的老人,我相信他們的長壽離不開下面這些習慣。
一、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既是培養出來又是調整出來,睡眠的起點高低不同,通過培養以及調整,睡眠會到達不同的終點。能夠睡好對體來說確實至關緊要,短時間經歷糟糕的睡眠不僅會影響到精神狀態,而且長時間經歷糟糕的睡眠會影響到壽命。
結語:習慣會讓你不知不覺做出相對應的行為,因此當你改良了習慣,你會不知不覺走上坡路,長壽離不開一個又一個好習慣的助力。
Ⅲ 古畫里貓蝶相戲寓意是什麼
古畫里貓蝶相戲寓意:健康長壽。因為貓蝶與耄耋諧音,貓蝶相戲,便有了耄耋的涵義,寓意長壽。蝶圖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也反映了文人雅士的清玩意趣。
中國傳統的繪畫不同於傳統的西方油畫,其對於所畫事物的形象還原並不是太過於注重,而是注重背後的寓意,其對於所畫的事物的背後寓意表達往往從三方面考慮。
在很久以前,蝴蝶就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被人們欣賞,歷代詠誦。蝴蝶是最美麗的昆蟲,被人們譽為「會飛的花朵」、「蟲國的佳麗」,所以這是一種高雅文化的象徵,中國傳統文學常把雙飛的蝴蝶作為自由戀愛的象徵,這表達了人們對自由愛情的嚮往與追求。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Ⅳ 中國長壽專家林海峰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什麼
2019年11月11日,中國長壽專家林海峰去世,終年51歲,去世的原因疑似食物中毒。
通過這件事,大家可以明白到我們不可以迷信江湖大師傳聞的“健康管理”、“自然養生”的概念,因為這些都可能是一家之言,是不科學的,最終其實還是要信任專業醫生提出的概念和指引。大家對於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是有一定的追求的,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Ⅳ 心跳越慢越長壽有什麼科學依據心臟醫生說:這樣的心率長壽
人的心臟跳動快慢和我們的壽命有關系嗎?
當然有!
您想想,心臟是我們的發動機,因為心臟跳動,我們才能活著,心臟一旦停止工作,我們就會終結。
心臟跳的快說明心臟有勁,我們的壽命長?心臟跳的慢說明心臟工作少,我們的壽命長?
那麼我們的心臟跳動到底是快好,還是慢好?
我說:我們的心臟在一定范圍內,該快則快,該慢則慢,這樣的心臟才能長壽。
就好比一個發動機,在城裡跑,車多人多,那麼跑個40邁就行;上了高速,這個車跑120才行;回到地下車庫幾邁就行。這才是正常的一個 汽車 發動機。
我們的心臟,比 汽車 更高精尖,更智慧,正常 健康 心臟很聰明,該快則快,該慢則慢!
第一、日常生活
我們在安靜休息的時候,比如看書、看電視、吃飯喝水等等情況下,我們的心臟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在60-100次/分就算正常,也就是說一分鍾跳60-100次都可以認為是正常。
但是60次和100看似都正常,一分鍾就差40次,那麼一年下來差的就多了。比如您心率平時60,我心率平時是90,一分鍾相差30次,那麼一小時就差1800次,一天就是43200次,一年就是1577萬次。如果60年,那就相差9.5億次。您想60年下來,您的心臟比我的心臟少工作9.5億從,哪個心臟壽命更長,那肯定是跳的慢的工作量少,更長壽。
美國最著名的流行病學調查弗拉明翰研究表明,年齡在35—84歲的人群,隨訪26年的結果表明,隨心跳次數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趨勢,在男性人群中尤為明顯。10年觀察,靜息心率穩定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比那些在同一時期靜息心率升高的人低了44%。
有人問了,我安靜休息的時候心跳才50多次是不是太慢了?這個不用太擔心,因為之前規定心率低於60次叫心動過緩,可是最近已經修改為低於50次才叫心動過緩,也就是安靜的時候,心率只要不低於50次也是正常的。
第二、基礎心率
也就是我們平時的心率是多少也很重要,比如一個人平時心率55次,可是突然心跳90次,雖然55和90都在正常范圍內,可是一分鍾就快了35次,會感覺很難受的,這比平時自己的心率快的多,也可能是病理性的,也需要尋找原因。
所以我們平時除了要了解自己的血壓是多少,也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率是多少,這對以後判斷有沒有高血壓或有沒有心率快慢都很有幫助。
第三、該快則快
我們生活著,並不是安靜的待著,我們得工作,得運動,得勞動,還會激動,喝酒,發燒等等情況。這時候,我們身體就會需要更多的血液。人體血液的供應,都來源於心臟。身體需要的血液多了,那麼心臟就得加大工作量,體現在心臟上就是加快跳動,就好比 汽車 上了高速。所以,我們在運動、勞動、激動、發燒、喝酒等等情況下,心跳要比平時安靜的時候快。尤其是在運動後, 健康 的心臟肯定是能快起來,如果一個心臟在運動的時候,應該快起來,可是無法跳快,那麼說明這個心臟可能有問題,嚴重的甚至需要起搏器治療。
我們 健康 人運動的時候,參考心率最大心率是220−年齡=您的最大心率( 健康 成人運動時不超過最大心率),您的運動時候的建議安全靶心率=最大心率✕0.6至0.8(為了獲得心血管益處,應該把運動心率定在60%~80%的最大心率范圍,這個區域叫做靶區域)。舉個例子,您今年50歲,您的最大心率就是220−50=170,您的靶心率是170✕0.6至0.8=102−136次/分,也就是說,您在運動時的脈搏應該保持在102−136次/分鍾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對於一些運動員來說,在劇烈運動下 ,心率可以達到最大心率也就是可以達到220-年齡。這種心臟才是 健康 ,所以叫該快則快!
年齡差別
我們出生的時候,心率要120次左右,兒童在100次左右,少年時期後會逐步減慢,到了成年人,基本就在60 -80次之間。當然每個人基礎也不盡相同,有人相對快,有人相對慢。
疾病情況下
發燒,心率會隨著體溫升高而加快,及時排出感染產生的代謝產物,同時心率加快後補充感染後引起的組織對氧的需要。
貧血或大出血後,體內血液減少,通過增加心率,加快工作來滿足血液供應。
甲亢的時候,激素分泌失調,使人體處於高代謝高亢奮的過程,引起交感興奮,引起心跳加快。
各種心衰的時候,激活交感興奮引起心率加快。
部分肺部疾病,氧氣交換減少,血液中氧濃度低,通過加快心率,彌補組織的缺氧。
第四、該慢則慢
上面我們說了,我們的身體需要血液多的時候,心臟就加快跳動,同樣在我們睡眠的時候,我們身體需要的血液就會減少,那麼表現在心臟上,心臟就會跳動減慢,就好比 汽車 回到了地下車庫。一般來說深睡眠中,我們身體需要的血液最少,這時候,我們心臟跳動的最慢,有人可以到40次,甚至有時候一分鍾不到40次,也屬於正常的。
第五、對於心臟病人
從上面我們得知 健康 人心臟在安靜時,雖然一分鍾50-100都叫正常,但最好是接近60次比較理想。那麼對於心臟病人呢?大量的數據和證據告訴我們,不管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衰等等患者,最佳的安靜心率也是接近60次/分!
所以,無論是 健康 人,還是心臟病人,心率在一定范圍內,相對慢一點更長壽,但 健康 的心臟應該是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安靜時我們心率接近60次相對更長壽,如果安靜時心率超過90次,最好去帶一個24小時動態心電圖,看看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及平均心率,綜合評價後給出准確建議。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老年人心率過慢,也不利於 健康 和長壽,過慢的心率使心臟排血量下降,影響各臟器的功能。尤其是因為心動過緩導致了一些症狀,比如頭暈、眼前發黑、甚至暈厥等等,那就需要把心率提高一點。對於有些慢性心律失常,比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等等疾病,也需要綜合分析,甚至需要起搏器提高心率。
總之,不能單純依靠心率一項來評估 健康 和壽命;但在同等條件下,在正常范圍內,心率相對越慢越長壽!
Ⅵ 人未來長生不老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肽能夠選擇性地尋找和破壞阻止組織正常更新的衰老細胞,並且證實定期注射這種肽能夠改善自然衰老的小鼠和經過基因改造快速衰老的小鼠的壽命。
這波針對我們如何抵抗衰老的研究是互補的,而不是相互競爭的。對未來的抗衰老研究而言,我觀察到的共同主線是我們能夠改善三個方面:阻止細胞損傷和衰老;通過治療安全地移除衰老細胞;一旦移除衰老細胞,激活幹細胞(不論採取什麼策略)來改善組織再生。
他們計劃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體內開展安全性臨床試驗。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侵襲性腦瘤,也表現出高水平的這些標志物,這就使得測試這種FOXO4-DRI肽是否有效治療這種腫瘤成為可能。
專注醫學SCI論文服務、醫學科研課題設計、醫學科研基金服務,如果您有任何醫學科研問題。歡迎添加微信公眾號:sciinet(長按復制粘貼),免費為你解答各種疑問。
Ⅶ 如何看待人類壽命上限或為150歲,您認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長壽的秘訣簡單來說,就是懂得養生。那麼如果你做到以下幾點,離長壽也就不遠了!
1、吃兩倍的果蔬。
近期發表在《歐洲心臟病學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顯示:每天吃8份或8份以上果蔬的人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要比只吃3份果蔬的人低1/4。這是因為額外多吃的果蔬里含有大量重要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提高了免疫系統的功能,避免人體過早衰老。
2.、避免抱怨。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的研究成果:樂觀主義者比悲觀主義者能多活12年。愛抱怨的人更容易患上病毒性疾病,不太願意進行必要的自我體檢(如乳腺癌和皮膚癌的篩查)。
3、多喝蘋果汁。
近期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顯示:蘋果汁有助於大腦保持年輕狀態。每天只需要喝2杯蘋果汁就能減少認知障礙症患者大腦中黏性斑塊的形成。
4、 畫出族譜圖,掌握家族病史。
對家族成員的健康史有清晰的了解,可以預測自己未來的健康狀況,因為多種疾病都與遺傳有關,特別是心臟病和癌症。
5、每晚少看1小時電視。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年過25歲之後,每看1小時的電視,就會將人的壽命縮短20分鍾。這是因為:看電視的時間越長,人體處於靜坐不動、無所事事的時間就越長;肌肉得不到鍛煉,熱量得不到燃燒,人們患病和早逝的風險也增大了。
6、確保自己不錯過每一項醫學篩查。
醫學篩查能夠在疾病仍處於可以治療的階段及早確診。無論是塗片檢查、血壓測試或是乳房X光造影檢查,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7、關注腰圍。
科學家發現腰圍比體重(或身高體重指數)更能預測心臟病,因為腰圍可以顯示內臟脂肪的存在。
8.、每天至少笑20次。
作為成年人,我們平均每天只笑5~15次,而兒童很容易就達到每天笑100次的數量。笑聲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減少壓力激素的釋放,從而起到抵禦癌症的作用。
9、戒煙。
根據芬蘭學者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吸煙不僅會讓人的壽命縮短約10年,還會降低老年階段的生活質量,因為吸煙者更容易患上讓身體感覺虛弱的疾病。
Ⅷ 長壽的最新動態
8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自然界中一些動物可以通過冬眠來減少能量消耗,從而度過冬季,但人類可以冬眠嗎?對此,科學家認為我們可以從肥尾鼠狐猴身上尋找答案,通過研究一些小型靈長類動物來挽救一些人的生命。肥尾鼠狐猴是一種能夠冬眠的靈長類動物,如果我們可以從這種小動物身上發生靈長類生物的冬眠「訣竅」,那麼人類也有可能研發出不可思議的「冬眠」技術。
由於肥尾鼠狐猴類靈長類動物與人類的基因非常相似,這些動物可能有一天教會我們如何冬眠,通過冬眠技術可以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巨大的幫助,比如我們可以在遙遠的太空旅行任務中使用,長達數光年的恆星際旅行需要很長時間,進入冬眠的宇航員可以延緩新陳代謝,完成長距離星際航行;醫學上也可以使用冬眠技術,將一些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冬眠,等將來醫學能解決這個問題時讓其復甦。來自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杜克狐猴保育中心研究人員克里斯·史密斯認為肥尾鼠狐猴類靈長類動物具有不可思議的特點,冬眠是一種延長壽命的途徑。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冬眠是個非常有意義的過程,如果人類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史密斯認為對於一些身患重病或者絕症的病人,如果不進行器官移植,就要面臨死亡,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顯得非常寶貴,如果將病人進入冬眠狀態,那麼呼吸降低的同時也會減少心跳次數,就有更多的時間來等待器官移植。
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艾倫從1989年起就開始研究深度睡眠問題,結果顯示雖然深度睡眠更有助於深空飛行,但是冬眠技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類壽命的延長。
Ⅸ 健康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之前看到過一份新聞報道,上面說一個記者去采訪非洲的一位129歲高齡的老人,問他長壽的秘訣是什麼,這位老人只說了一句話,那就是保持耐心。其實我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就是一直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當中很難有人一直保持著一個相對平穩的心態,因為我們總會充斥著喜怒哀樂悲恐驚,這對於我們身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真的有人可以一直保持著一個相對平和的心態的話,那麼我相信無論如何他都會長壽的,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做到沒事偷著樂,盡量保持良好的心態,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當中想要長壽的話,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人每天都要吃飯,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我們長壽必須要注意的方法之一,我建議大家盡量不要暴飲暴食,每天按時吃飯,日常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多吃水果蔬菜,少吃一些高油高鹽,高糖,高脂肪含量的食物。
Ⅹ 一輩子不吸煙、不喝酒的人,壽命會不會更長不妨看看調查數據
煙酒不沾,壽命更短?
」酒界泰斗秦含章享年112歲,茶界泰斗張天福享年108歲,而 養生 大師梅墨生小年僅有59歲!「
」有一位醫生叮囑我姥爺再也不要喝酒了,結果醫生自己40多歲就走了,結果我姥爺現在80多了,每天還在喝酒。「
」有一些人一輩子不抽煙也不喝酒,結果到中年就去世了,但是有一些人又抽煙又喝酒,卻活到了90歲「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許多說吸煙喝酒的人長壽,不吸煙不喝酒的人反而短命。
一直以來許多的研究機構和權威專家都在說抽煙喝酒有害身體 健康 ,若是一個人不吸煙也不喝酒的話 ,那麼是否真的會比經常吸煙喝酒的人更長壽呢?
01
一輩子不吸煙、不喝酒的人,壽命會不會更長?不妨看看調查數據
在之前,《浙江省百歲老人長壽因素調研》報告了一組數據, 這是人們都比較感興趣的關於長壽老人的話題。
那麼 長壽老人的生活習慣是怎麼樣的呢?
從這些數據當中, 我們能夠看出長壽的老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基本是沒有不良嗜好的,這也是他們保持長壽的一種秘訣, 所以別只看少部分的人若是能夠做到不吸煙不喝酒,壽命或許會更長。
02
為什麼有人抽煙也喝酒,但是也長壽?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有一些人經常抽煙喝酒,但是依然比較長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比如著名的法國人讓娜·卡爾芒 ,她常年吸煙喝酒,但是卻活了122歲,難道她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曾經做了一個相關的研究,把90名成七夕煙,但是活到80歲以上的人, 以及730名長期吸煙,但是壽命不足70歲的人進行了相關的基因對比。
研究結果發現長期吸煙但是壽命在80歲以上的人,他們的基因有215處單核苷酸多態性, 這就是說明他們的基因和普通人的基因是不一樣的。
並且研究人員認為, 單核苷酸多態性產生的效果會使長期吸煙的人身體當中的細胞修復速度更快,能力也會更強。
所以即便是吸煙會給身體 健康 帶來影響, 但是身體里的細胞的抵抗能力也會更強。
對比顯示長期吸煙,但是活到80歲以上的人, 他們的免疫、血壓等各項指標都與不吸煙是差不多。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 這種長壽基因只是非常小的概率事件 ,根本沒有辦法把吸煙不影響壽命推廣到更多人的身上, 其實長久吸煙還是有害身體 健康 。
總體而言,也給大家分享了一個比較新的概念, 那就是「長壽」是一種動態的「概率」。
人們先天性的基因,身體素質以及後天的行為,都 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影響,而吸煙喝酒等壞習慣,通過上述種種數據證明 ,確實會容易拉低人們的壽命,也會影響人們長壽。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沒有強健的身體, 沒有優秀的基因,先天長壽不足,那麼自然也需要依靠後天進行補充。
建議大家放棄抽煙喝酒,選擇運動喝茶等正面 的 養生 行為,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長壽概率,才能夠更有助於身體 健康 。
結語:在網路上面總是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謠言,哪些認為不良習慣,會讓壽命更長的人,其實就是在給自己一些心理安慰罷了,我們大家不能以偏概全,再次提醒大家及早戒煙戒酒才是對身體最 健康 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