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廣西長壽粥

廣西長壽粥

發布時間:2022-12-19 23:43:20

❶ 我聽說廣西巴馬是世界著名的長壽村,那裡的特產應該很多吧

你帶不走的才是特產!

❷ 需要一篇作文描述家鄉的特產和習俗 風景區 本人是廣西河池巴馬長壽之鄉的 作文1600/200

1991年,巴馬成為了世界五大長壽之鄉,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候鳥人」遷徙到此,養生棲息。可能你無法成為候鳥人中的一員,但依然可以在短暫的停留中,探索出那點滴奧秘。 這里物產珍奇,是中國香豬之鄉,火麻、茶油、礦泉水……等名聞海內外。

巴馬香豬
到巴馬旅遊沒吃上香豬肉,等於沒到巴馬。據史載,巴馬香豬自宋代以來就作為宮廷貢品。明清時期還曾飄洋過海,遠銷南洋。該豬種是當地農民用本地豬種長期近親繁殖、野地放養而形成的,體形小巧玲瓏,毛色黑白相間,嬌憨逗人,是一種珍稀肉豬,又稱「冬瓜豬」、「芭蕉豬」。以體型短小,腳矮骨細,肉質細嫩,骨頭酥軟,皮薄肉脆,味似山珍果子狸。

珍珠黃玉米
產於縣境內部分鄉村,系傳統老品種,顆粒小、圓且硬,米多粉少,生長期長,沒有施用農葯和化肥,不受任何污染。 巴馬的珍珠黃玉米營養豐富,比一般大米含的蛋白質高,食用易於消化。玉米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賴氨酸、鎂、纖維素、胡蘿卜素等,經常食用,不但有益於健康和美容,還有增進腦力和預防癌症等作用。用珍珠黃玉米製成的食物,當地群眾稱之為「長壽粥」或「黃金食」。

山茶油
巴馬得天獨厚的水質、土壤和氣候為造就優質食油創造了條件。經科學化驗鑒定,巴馬的山茶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0%以上,同時不含黃麴黴素等致癌物質。油質黃而清亮,純正清香,經常食用,對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心血管硬化、膽固醇高等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它既是當地群眾必不可少的生活食用油之一,也是巴馬人多長壽的秘決之一,當地群眾稱之為「長壽寶油」。

火麻
火麻是巴馬人長期食用得以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火麻仁可將體內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既能排毒減肥,又可養陰滋補腎肝。長期食用,不僅對慢性神經炎、便秘、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有顯著療效,還有養心益血、延年益壽之功。火麻仁可榨成火麻油,被壽鄉人們稱為「長壽油」。

巴馬麗琅礦泉水
巴馬麗琅礦泉水取自巴馬獨有生命活水神仙泉。神仙泉是巴馬水崇拜文化的發祥地。幾百年來,神仙泉水因神奇的養生作用,周圍居住的百姓一直延續著對神仙泉的膜拜。巴馬麗琅礦泉水中含有近四十種大自然中適合人體的礦物質,PH值呈天然弱鹼性,小分子團的特性可加速體內循環,特別是偏硅酸、鍶的含量更是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成為國際自然醫學會推薦飲用水,並成為唯一被授予「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是巴馬水中極品。
掛百歲老人牌匾:很多老人小孩坐在門口互相嬉鬧,其中很多已是四代同堂。細心觀察有些家門口掛著大大的「百歲老人」的牌匾,有些甚至把老人照片掛牆頭,似乎覺得是一種榮譽。

備棺材:巴馬的家庭,凡有花甲以上老人的,都備有一口棺材,這副棺材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和廣東人一樣寓喻兒孫「外官發財」;第二層含義是消除老人的後顧之憂,過去俗語曰:「人生七十古來稀」,認為花甲以上年紀是離天遠離地近的年紀,就要考慮到自身的後事了,有了棺材,老人就覺得無後顧之憂。可村民經常笑著說「棺材都腐朽了,人還在」。

常用火麻油做菜:主人正用玉米面熬粥,不大會功夫該到炒菜的時候了,卻見到這樣情形,他們炒菜用的油不是豬油或大豆油,而是現場製作的火麻油,並用工具給我們做起了示範。我便興起問,油這樣榨著吃,健康嗎?主人說,這是他們特有的風俗,很少去市場買油,自己做的才是真材食料,老人們都吃了幾十年了,身體很健康。如節目裡面介紹說的一樣,這里人天天吃火麻油,火麻產品隨處可見。

火麻油味道非常奇特,剛開始覺得不習慣,吃著吃著覺得很清香,尤其是涼拌菜品吃起來很清爽不油膩。進一步了解到,火麻油還真是一種好東西,不飽和脂肪酸非常高,通便潤腸胃,含有多種抗衰老抗輻射的元素,經常吃的人膚色都非常好。

候鳥人:在巴馬當地的「候鳥人經常」結伴去爬山,鍛煉身體,出了一身汗後下山,做飯、勞作、休息。生活似乎一切都與平常人差不多。他們都說想像巴馬人一樣長壽就必需過巴馬生活。這里很多人都是過來養病的,有些還說對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幫助。

在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有一種習俗叫做「補糧」。所謂「補糧」,就是「補充食糧」的意思。民間自古歷來就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紀:凡家中有上了50歲年紀的人,都要經常請師公為他(她)察看生辰八字,即以天乾和地支為載體,將每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分別以天乾地支各一字組成的四組八個漢字記錄下來,作為生、老、病、死隨時查看的重要依據。看其是否有「缺糧」(缺糧就意味著生命即將終結)的跡象,若有,兒孫們就要在其「糧絕」之前舉行一次「補糧」(俗稱「送生糧」)活動,以期獲得延續壽命的效果。
這也是巴馬獨特長壽文化之一。這個習俗認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齡,他們的「食糧」(意即壽限)就要「斷絕」,有必要由他們的子女和孫女,尤其是出嫁女兒或其他近親來「補糧」。這樣,老人的「食糧」就不會斷絕,便能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根據民俗,「補糧」當天,已出嫁的女兒(或孫女),不論多少要將夫家生產的糧食帶上一袋,或煮上最好的飯菜帶回娘家,交給老人,由老人把糧食倒入自家的米缸,老人接上飯菜,自個兒吃用。
「補糧」是兒孫們祈求老人健康長壽的民俗事象活動。人的生老病死本該自然,但70歲以上的老人,身體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有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人為地自設了一道精神門檻,讓上了年紀的老人一旦有點小毛,便猜疑亂想,認為上帝安排給他的『糧食』就要吃完了。人生之路快到盡頭了,因而心情悶悶不悅,唯恐自己過不了七十這道檻。這時兒女就要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用「補糧」這種方式消除老人心裡的後顧之憂。
選定「補糧」的日子,是根據老人的生辰八字嚴格選定的。按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確定,如某老者屬金日出生,那就選土日來補,因土生金,能使金旺,故而選之。而此日有多少個良辰,該在哪個良辰舉行儀式,也挺有考究的。這一天,家裡還要派人前去師公所在的村莊把他「請」來,(事後還得派人挑上家裡獻給師公的各種禮品送到他家)。師公到場之後,就著手裁製各種紙錢冥幣綵衣之類的東西,抄寫許多待頌的經文及老人的奏章,然後念念有詞主持儀式:在堂屋裡擺上一張祭桌,桌上供著三大碗白米當著香爐,分別插上諸神牌位及老人的奏章。祭桌的四隻腳分別綁上四根去枝留頂的青竹桿兒,每根竹桿系些上谷穗和布條,另選一匹自家紡織的土布作鋪搭橋之用,布之一頭是從祭桌起始,沿著堂屋一直延伸進老人的卧室至床沿,老人坐在床前並將這匹布之另一頭揣在懷里,雙手捧著一個紅布袋作收禮裝斂錢財以及「食糧」之用。當道公宣布准備開始,到場的兒孫們便按男左女右分別排成兩列,並以跪姿嚮往老人所在的方向跪拜。老人此時穿著兒女們送來嶄新的壽衣壽鞋和壽帽,端坐床前接受孝子賢孫們的禮拜。屋裡擺滿了晚輩們等候送給老人的各種禮物,這些禮物有活禽、豬肉、大米、現金等。儀式開始後,這些禮物得一件一件地傳送,先按輩份再依年齡大小為序,即先由老人的子女(從老大開始,不分男女性別)送禮,再到侄兒侄女,最後才輪到孫輩、曾孫之輩 …… 。送禮時,每送上一件禮物,主持人都要報上送禮者的姓名和祝詞,如主持人報「大兒子送雞一隻」,這只雞即被從最小輩份最小年紀的那位起傳,象接力棒一樣左右交叉往前傳遞,一直傳遞到老人手上;主持人再報 「 大兒子還送現金100元 」,這100元錢又被依次傳遞到老人手中……老人一一笑納而毫不客氣。
禮品全都獻上後,道公要親手選切些畜禽熟肉放到一個盛了半碗飯碗里,由老人的兒子(或者女兒)送到老人床前,親手給老人一口一口地餵食。最後道公將一條紅布圍繫到老人腰際上,將那四根青竹桿兒放到老人床頭或蚊帳頂上,封燈,放炮結束。集體聚餐。
上述禮品收齊後,大米倒入備用的米缸,專供受糧者一人享用;豬肉之類不宜久留的食品當天集中聚餐就集體享用;活禽就作記號放養,待老人什麼時候想吃就吃;現金則由老人收入囊中妥善保管,慢慢開支。
「補糧」有「補生糧」與「補熟糧」之分,上述例子叫做「補生糧」;還有一種「補熟糧」的方法是:家有老人生病時,就叫他(她)已經外嫁的女兒或侄女(或女婿、侄女婿等),限於某一天按時將煮熟的米飯和肉類,用粽葉包好送來,當來到老人房門時,要高聲大叫將老人喚起,聲稱「我送糧來了,讓您吃了快快好起來!」。老人聽到此言便欣然應答:「好的,進來吧,我正等著吃呢!」。來人進入房間後要將「送來之食」一口一口地喂給老人,老人吃完之後來人還要送上一句「好啦!」。
巴馬人認為,「補糧」能給老人以一種心裡暗示與平衡,通過這種儀式,讓他(她)覺得後生們都很孝敬他(她),從而起到「定心丸」的作用,讓老人相信,自己延年益壽有了保障。這一做法就相當於醫學上所謂的「精神療法」或「心理療法」,讓老人覺得心情歡暢,無憂無慮。

❸ 巴馬長壽村四大寶是什麼

巴馬匯福中醫村就有,玉米,香豬,火麻,油魚

巴馬四寶一:玉米

巴馬長壽區特產珍珠玉米顆粒小,圓且硬,生長期長,維生素,氨基酸含量特別高,味道特鮮美香甜。巴馬人以玉米熬粥為主糧。當地人稱之為「長壽粥」或「黃金食」。是當地百歲健康長壽老人每日必不可少的主要食物。

巴馬四寶二:香豬

巴馬香豬性野早熟,外貌清秀,體型矮、小、短、圓;飼養粗放,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成年最大個體45KG左右,種母豬一般利用年限為八年,最長可達十四年。巴馬香豬舉世聞名,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味美甘香,營養豐富,勝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而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

巴馬四寶三:神奇火麻

火麻是生長在廣西巴馬地區,是唯一一種能夠溶於水的油料,當地人經常使用的這種特有的植物成為他們人人松齡鶴壽的奧秘所在。這種獨一無二的特別職務就是火麻。國際科學界通過對火麻仁進行化學成分,營養學、葯理學、臨床學等方面深入研究,結果令人驚異的證實,火麻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軟磷脂,油酸,亞麻酸,亞納酸等,其脂肪酸中含亞油酸和亞麻酸共達76.4%,是唯一能夠溶於水的油料,是醫葯界確認的主要長壽綠色食品之一。通過各國專家的長期對巴馬長壽老人的調查研究發現,巴馬鄉的長壽老人長期堅持飲用的植物所起到的特殊健康長壽養生功效,令中外專家重點關注,其中經常食用火麻的長壽老人無一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都市人易患疾病。

巴馬四寶四:油魚

巴馬油魚喜於群棲,體型長而圓,重50克左右,小巧玲瓏,青額綠頭,背黑,白肚,兩肋細鱗銀亮,躍到水面似閃電流光。油魚,顧名思義,入鍋不放油,文火煎到一定時候,自行出油,也不粘鍋,有「一家煎油魚,十家聞魚香」的說法。吃起來,油溢於唇而不膩,鮮嫩甘美,磷皮醇和,味道醇香,魚骨細如絲,不需吐骨,同時,油魚有很大的葯用價值。有「水下人參」的美稱。

❹ 壯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具體介紹以下幾個節日:

1、牛魂節

「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歷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

2、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

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過去這個節日忌諱用雞作祭品,只能用鴨或鵝祭祀,尤以鴨為主,這個節日甚至因此也被稱為「鴨兒節」),蒸糕做饃,並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以備祭祀之用。

3、「三月三」歌節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其早期歷史可追溯到氏族部落時期,源於先民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和豐收的宗教活動,而後逐步演變成為青年男女定期聚集原野,「以歌代言」、「以歌擇偶」的一種社交活動,又進而發展成為群眾性的游樂節日。

4、春秋社日

社日節,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歷法來定,後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

5、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❺ 中國長壽村在哪

中國長壽村在海南省三亞市南山村。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不老松」,指的就是龍血樹。南山腳下的村莊都是有名的「長壽村」,其中南山村4500多人,就有10位百歲以上老人!而聯合國確定的長壽地區標准為100萬人口中應有75位百歲老人,南山村的「壽星」比例是聯合國標準的30倍!

(5)廣西長壽粥擴展閱讀:

長壽奧秘

1、日照時間充足

陽光———生命之光,海南島天空晴朗、藍天白雲,日照時間長,而且80%以上是波長4—14微米,是被譽為生命之光的遠紅外線,它能不斷的激活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提高免疫力。

2、氣候條件獨特

海南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光溫充足,雨量充沛,長夏無冬,溫暖濕潤,擁有超一流的空氣質量,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海南空氣負離子的平均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含有4500個負離子。負離子有環境警察,空氣維生素,大氣長壽素之美稱,它能有效的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並使人體免遭慢性疾病,特別是癌症的襲擊。

3、生態條件優越

海南島的水呈小分子團弱鹼性的負離子水,含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小分子團礦物質水,被科學家稱為健康水,功能水,回歸自然水,只有小分子團的水能通過只有2納米的親水通道進入人體細胞,激活第二信使鈣系統,激活細胞酶系統,活化組織細胞,發揮生命的活力,對人體健康長壽有極大的益處。

4、火山能量恩賜

大約7000年前,海島周圍火山頻發,使富含礦物質的玄武岩石廣泛分布,經這些岩石過濾過的地下水,含有大量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❻ 廣西巴馬的黃玉米頭有什麼營養價值啊

廣西巴馬的土壤里含豐富的雙歧桿菌和乳酸菌,還有各類微量元素,特別是硒元素,因而種出來的黃玉米頭里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就有富硒,是人體必需元素,可以養生長壽,抗癌防癌,是一種自然無污染的產物。建議經常食用。

❼ 壯族有什麼節日

1、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壯族一向以能歌著稱,早在漢代劉向的《說苑·善說篇》中,就有關於先秦時期壯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記載。壯族民歌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腳韻。

2、「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歷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

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將牛梳洗一番,並修整牛欄,帶著一籃五色糯米飯和一束鮮草,到牛欄旁邊祭牛魂,然後把一半食品及鮮草分給每頭耕牛吃。

3、農歷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過去這個節日忌諱用雞作祭品,只能用鴨或鵝祭祀,尤以鴨為主。

這個節日甚至因此也被稱為「鴨兒節」),蒸糕做饃,並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以備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後,入夜還要到山角河邊,進行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祈求野鬼別來作祟

4、愛猴節:農歷五月初五屆時,家家戶戶派人帶著南瓜、李果、芭蕉和煮熟的玉米棒等果品食物,或到深山野嶺中,或到弄場上擺放,然後匿藏到石旮旯里, 一直等到成群結隊的猴子會聚,看著它們一隻只吃足嚼飽,又活蹦亂跳地將大南瓜搬進山洞裡之後,人們才悄悄地離開。

傳說這一習俗與農智高起兵反宋有關。一 次,農智高的部隊被困山上,靠挖草根剝樹皮以充飢。五月初五的一天早晨,忽有數以萬計的猴子抱著一隻只大南瓜自懸峭壁而降,義軍因此得救。故人們立節報 償。

5、蓄水節:七月初七舉行家家戶戶都有將蓄水的缸罐洗凈,然後到泉邊、溪邊或江河邊挑回清水將其灌滿。人們稱這天挑回的水為「仙水」為老人熬制長壽酒,給小孩煮長壽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還可用於染布、釀酒、制醋、治病。

閱讀全文

與廣西長壽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己交養老保險和社保哪個劃算 瀏覽:101
老年痴呆症哪裡能收 瀏覽:348
如何預防老人走失漫畫 瀏覽:548
曬曬我的養老金帳戶有多少錢 瀏覽:884
聯誼醫院老年公寓 瀏覽:735
有關孝順父母的例子 瀏覽:390
渭南市2018年養老繳費基數是多少 瀏覽:940
健康養生介紹怎麼寫 瀏覽:653
正局級退休金 瀏覽:236
如何勸導為自己離婚著急的父母 瀏覽:63
涼山老人過世殺多少頭牛 瀏覽:130
鹽城市養老金最低每月領多少 瀏覽:952
養顏長壽酒 瀏覽:166
如何預防老人腫 瀏覽:259
剛工作應該發多少紅包給父母 瀏覽:724
給家裡的老人做一件孝順的事情 瀏覽:109
太原中醫養生館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696
50歲女人應該補什麼 瀏覽:369
怎麼判斷48女是老年痴呆 瀏覽:219
合江哪裡吃養生湯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