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海關在哪 山海關文化內涵
1、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公里,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是秦皇島的市轄區面積 192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
2、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達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關樓古建築。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的山海關,是明長城東部的重要關口。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軍徐達在此築城,建關設衛,因設關在山海之間,故稱山海關。關城東、南、西、北陽門分別稱鎮東、望洋、迎恩、威遠。原四門均築城樓,現僅存東門城樓,即「天下第一關」門樓,面向關外,設防三重,即羅城、瓮城和城門。「天下第一關」城門樓重檐歇山頂,設68個箭窗。2001年,國務院將山海關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景區。
3、文化內涵:山海關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萬里長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4、天下第一關匾額,長5米多,高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相傳,最後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5、走下「天下第一關」城樓,可到長城博物館參觀,那裡將向您展示萬里長城的古與今以及令人驚嘆的實物展品。在古城內,品嘗地方風味小吃,會使你的游興大增,並領略到山海關的土人風情。
6、山海關人文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里勞動生息了。
7、山海關景區內名勝古跡薈萃、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避暑勝地,區內有開發和觀賞價值的名勝古跡達90多處。2000年,山海關景區被評為第一批4A級旅遊景區;2001年,國務院下文將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正式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旅遊景區以長城為主線,形成了「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天下第一關」、「長壽山」、「燕塞湖」六大風景區,全部對中外遊客開放,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區。其中:山海關長城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萬里長城的東起點老龍頭,長城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礴,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烽台險峻、風景如畫,這里「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蓮捧日」及奇妙的「棲賢佛光」,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孟姜女廟,演繹著中國民間傳說——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崗岩石洞——懸陽洞,奇窟異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勝收。
㈡ 長壽山在哪的啊
全國長壽山景區有三個地方,分別是鄭州市鞏義市竹林鎮的長壽山、哈爾濱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內園和秦容皇島市山海關區的長壽山景區。
1、鞏義市竹林鎮長壽山景區的交通線路:
鄭州到竹林長壽山自駕車路線
鄭州—鄭上路—鄭氏三公像—310國道—洛陽鞏義方向—約行駛30公里—鞏義竹林鎮
從鄭州出發沿鄭上路向西滎陽方向20多公里,至鄭氏三公像向左即310國道,沿國道向洛陽鞏義方向行進,約再行進30公里進入鞏義竹林鎮的地盤,路南有長壽山標志,沿路向里即可。從綠城廣場至長壽山共計58公里,國道大車較多,行程約60-90分鍾。
2、哈爾濱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交通:(客運)在哈東站乘坐開往賓西鎮的班車,至賓西鎮後租車前往;(自駕)1、哈同公路—賓西鎮右轉—長壽旅遊公路—長壽山;2、哈同高速-賓西出口-長壽旅遊公路—長壽山;3、長江路-旅遊專線-過金龍山有標識-長壽山。
3、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的長壽山景區交通:乘3、4、25路公交車到山海關南門,再轉乘旅遊專車可到。
㈢ 長壽山風景區在哪裡
長壽山風景區在鄭州鞏義市竹林鎮孫寨村。
長壽山風景區位於山海關城東北約9公里處,東起黃牛山,沿長壽河流域呈東西走向,是一處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主要景觀有懸陽洞、神醫石窟、壽字碑林、三道關,世外桃源,石門勝跡,一線天,小三峽,佛掌峰等。
整個風景區以長壽河谷的自然風光為基礎,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葯植物為一身,以長壽延年為宗旨,弘揚祖國的傳統醫學。以雕塑、書法、建築、園林等手法為表現形式,獨步世界旅遊之林,是一個立意新穎,獨具民族特色,又具時代精神的旅遊勝地。
長壽山景區是1987年在原懸陽洞景點的基礎上開發和建設起來的,十易春秋,光陰荏苒,而今長壽山以它古樸又壯觀,悠久而又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您的面前。
長壽山景區現已發現歷史人文景觀18處,當代人文景觀20處,自然景觀30處,著名景觀有懸陽洞,神醫石窟、三道關、長城倒掛、壽字碑林、石門勝跡等,景區山峻石奇,洞古窟新,水秀天清,林碧草芳,雕塑石刻,巧奪天工,淙淙溪水,蜿蜒川流。
㈣ 山海關旅遊景點有哪些
㈤ 山海關六大旅遊景點
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最東端,號稱「天下第一關」。那麼山海關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呢。山海關有哪些好看的旅遊景點呢。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山海關旅遊必去最著名旅遊景點推薦吧。
孟姜女廟:
孟姜女廟景區座落於山海關以東6.5公里的鳳凰山上,由貞女祠和孟姜女苑組成。貞女祠始建於宋代以前,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主事張棟重修,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前有108級台階直通山門,廟上紅色圍牆內有前後兩殿及鍾樓、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觀。
燕塞湖自然風景區:
地處燕山腳下,位於旅遊名城山海關境內,生態環境優美典雅,是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距山海關火車站六公里,秦皇島火車站十公里,交通方便,是秦皇島市旅遊開發較早的景區之一
角山:
位於山海關北約3公里,海拔519米。其峰為平項,可坐數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龍首戴角而名。主要景點有角山長城、敵台、角山寺、瑞蓮捧日。
山海關古城
山海關古城主要指山海關關城和東羅城,總佔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其中關城佔地面積126萬平方米,東羅城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
東羅城系山海關關城的前衛城,是關城城防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翌年竣工。城周長2040米,設東、南、北三門,東門之上建有兩層城樓,南北門之上建有單層城樓。東南、東北轉角之處建有角樓。建城用磚多模印「萬曆十二年真定營造」、「萬曆十二年灤州造」等11種銘文,被專家評定為價值非常高的'文物城。城外東南北三面設有護城河。明代建有關帝廟、天齊廟等廟宇及「遼海咽喉坊」,「華夷坊」等牌坊;清早期建有放關公廳。羅城城牆除局部破損外,大部較完整。
天下第一關:
即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山海關。「天下第一關」是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建於公元1381年,這里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第一關景區位於山海關古城東部,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城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瓮城、東羅城、瑞蓮閣公園、長城博物館等歷史文化景觀。
山海關老龍頭:
老龍頭坐落於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這里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得名「老龍頭」。
㈥ 長壽山風景區在哪裡
秦皇島長壽山位於山海關城東北部大約9公里。
因山上有大量的「壽」字書法而得名,歷代書法大家都在此留下了有關「壽」字的墨寶。長壽山東起黃牛山,與長壽河平行,成東西走向,是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身的風景名勝地。
主要景觀:
有懸陽洞、神醫石窟、壽字碑林、三道關,世外桃源,石門勝跡,一線天,小三峽,佛掌峰等。東西長6.5公里,區域頂峰175公頃,整個風景區以長壽河谷的自然風光為基礎,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葯植物為一身,以長壽延年為宗旨,弘揚祖國的傳統醫學。
以雕塑、書法、建築、園林等手法為表現形式,獨步世界旅遊之林,是一個立意新穎,獨具民族特色,又具時代精神的旅遊勝地。
㈦ 山海關長壽山導游詞-河北導游詞
長壽山景區位於山海關城東北10公里處,它東起黃牛山,經後角山(又稱圍春山)、鷹窩山、肖山至燕塞湖東岸,長達6.5公里,總面積為175公頃。這里奇峰聳峙,怪石林立,古洞藏幽,清泉涓涓。其中包括壽字碑林、擎天掌、駱駝石、蓮花石、子母龜石等;懸陽洞、魚眼洞、仙人洞、葫蘆洞、杏仙洞等洞穴;長壽河為石河分支,水清見底。長城象一條巨龍蜿蜒於群峰眾壑之間,增加了山的高峻,谷的險要,明代范志完曾游此山,在懸崖絕壁上刻下了"百二山河"等幾個大字。
長城倒掛
三道關長城是山海關附近10大關隘之一。第一道關在澗口,依山傍崖,築以石牆,大有鎖口若瓶之勢。雖大部傾圮,但遺址尚存。第二道關雄跨崇山狹谷之間,長城沿山蜿蜒而下,而後又爬山而上,懸崖峭壁,險峻難行,山頂亂石,雄視四方。第三道關截谷砌塞,高築於約50米的懸崖絕壁之上,僅有一石門,可以通行。站於關下,舉目仰望,三關由低而高,層層向上,越上越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長城倒掛於絕壁,如鐵鏈堅扼關隘,形成一幅險要而又壯觀的畫面。
懸陽洞
又名"長城石窟",它深藏於黃牛山中,為花崗岩岩洞。懸陽洞在黃牛山腰,此洞系天然洞穴,高13米,寬14米,進深37米,洞內石壁平滑,綠苔遍布,洞壁上鐫有歷代遊人留下的碑刻:"紫塞桃源"、"地海天視","通天幻境","清虛凌空","別有洞天"等。洞內石壁上還塑有釋迦牟尼及十八羅漢彩塑像,神態各異。主洞內側有一小洞,拾級而上,洞愈窄,光漸暗,再行則黑不見五指,又行50步,始見光從洞頂射來,仰而視之,但見洞頂有二孔,日光直射洞中,古人稱之為"懸洞窺天",懸陽洞由此得名。懸陽洞之奇在於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洞頂有穴。出後洞口,抵山門,門額書"紫陽宮",外寫"黃牛山"。走數十級台級,即達關帝廟舊址。這里背靠崇山,下臨河谷,有兩株高30米、粗3米的古松,巍巍挺立,蔚為壯觀。
神醫山
在黃牛山北。懸崖峭壁,目前已在石壁上開鑿了巨大的石窟群,被稱為"神醫石窟"。每個石窟高約10米,寬約4米左右,石窟之中雕有我國古代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人的石像。
石門勝景
過懸陽洞,沿長壽河岸千回百轉,偶遇高山阻擋,疑為絕路。躊躇時,忽見山體有縫,遂前往,方知乃人力開山劈路,洞穿其山,人稱小石門。穿小石門,舉目仰望,兩壁刀削斧切,藍天為線,頗為壯觀,此景即為"石門一線天"。小石門臨谷而鑿,對岸是先人留下的石城遺址,隱沒於灌木叢中。順坡而下,至谷底右行,不遠則是大石門,大石門前,有一池清水,終年滿盈,游魚暢游其中,稱為"瑤池",傳說為王母娘娘所用。池中有一石,薄如刀刃,形似河馬。對面,有高數百米的瓢山,其上刻有"百二山河"4個大字。每逢雨季,數百條山泉從山頂瀉下,形成飛瀑。
燕塞湖
位於山海關城西北7.5公里,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燕塞湖"湖面開闊,水質清澈。湖內中心有一個島,名"洞山劍峰"。島上建小亭,可供遊客小憩和欣賞湖光山色。坐上遊艇沿河道上行,可體會山重水復、曲徑通幽之妙。其河道婉轉,湖岸多懸崖峭壁,還有各種象形石,如駱駝峰、神女浴日、青嶺銀屏、金蟾戲水、龜石千秋等,栩栩如生,維妙維肖。兩岸峭立的懸崖,遠處矗起的峰巒,峽谷間兀立的大壩,擁著這一泓碧水。三峽之壯,桂林之秀,盡在其中。因此,譽為"北國小桂林"。
九門口長城
原名一片石關,位於山海關城東北18公里處,與遼寧省綏中縣交界。南接山海關城,西連長城要塞義院口和界嶺口,是華北東北相通的咽喉關口之一。九門最早修築於北齊,擴建於明初。位於九門河(又名九江河)北側的山坡上,這里地勢險竣,長城自角山西下,橫跨九門河。上建跨河長城,下建9座券門(涵洞),為防河水沖刷,券洞低層鋪設大塊板石。長城越河上山,內附"一片石"關,城高8.33米,周100米,設東西二門,西門額曰"京東首關",東門為邊城關。西北向不遠處,有一個圓台,是當時的教軍台,高10米,台中有古松一棵。這是軍事訓練之地,名曰"點將台"或"子母台"。
長壽山被譽為長城腳下的天然園林,為國家級風景區。整個風景區,以自然風光為基礎,以長壽延年為主題。到這里游覽,您既可以領略獨特的山情水趣,又能感受到民族文化藝術的無窮魅力,還可以領悟益壽延年的真諦。
走進山門,您首先到的.是對峭壁上「長壽山」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這是當代著名書法家、108歲高壽的孫墨先生的絕筆。進入其中,您會看到以華佗、張促景、李時珍等古代名醫雕像為主體的「神醫石窟」。這些石窟由中國雕塑大師劉開渠和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傅天仇教授創作設計,而蒼勁雄渾的「神醫石窟」摩崖石刻則由著名書車家吳作人先生手書。在壽字碑林中,嵯峨巨石上鐫刻著不同朝代、不同字體的中國歷代書法家寫的「壽」字。東漢禮器碑「壽」字為碑林首席,當代書法家黃綺「壽」字為碑林首題,排布一氣呵成,是難得的書法精品。
長壽山中最絕妙之處當屬全長117米,有「山海第一景」之譽的懸陽洞。它是我國最大、世上罕見的花崗岩山洞,幽深曲折,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洞上有孔。
長壽山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東倚長城,與遼寧省交界,西臨「北方小桂林」燕塞湖,南靠角山長城,北偎燕山峻嶺,東西跨越6.5公里,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遊景區。
景區佔地面積13.34平方公里,最高峰鸚鵡峰海拔657.1米。該區地貌起伏較大,多奇峰怪石。集山石、洞窟、瀑溪、中草葯植物為一體,以雕塑、書法、建築等藝術手法為表現形式。主要景觀還有:神醫石窟、壽字碑林、世外桃源、石門勝跡、子母龜石、樵夫觀天、雄師昂首、雙送對峙、漩靨潭、懸崖飛瀑、仙人洞、瑞蓮捧日、柳蔭聽濤等景觀。
景區中的「懸陽洞」玄妙幽深,是北方最大的天然形成穿透式的花崗岩石洞。稱做「天險要隘」的長城奇景三道關「長城倒掛」景觀,全長數百米,依山而建,隨形就勢,嶙峋險峻,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防禦優勢。
位於景區三道關內的懸崖飛瀑景觀,亦有「匹練當空」之說。古人有詩描寫此景:「誰將匹練掛崖巔,三道關前吼瀑泉,峭壁摩天銀河瀉,晴空未雨玉虹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