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對於巴金來說,長壽是一種折磨
巴金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十分長壽的老人了,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去世,享年101歲。
他想早一點和妻子見面,與其活在這個充滿痛苦的事上,不如早早的去找自己已經離世的妻子,這也足以看出巴金老人愛的執著,即使分別已經30多年,他對妻子的愛一直不減,這種愛甚至超越了生命,對於巴金來講,哪怕早死幾年,也想快點見到自己的妻子。
② 有人說,長壽是一場災難,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於長壽這個問題都不會去認真的思考,覺得長壽是非常好的。但其實想在小編看來,如果失去了健康,那麼長壽也是一場災難。比如說小編有位同學的爺爺,今年已經86歲了,在10多年前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忘記事情,會自言自語,而且出門了會找不到家。但是在今年情況又有所加重,甚至連自己的子女都不認識。
會讓子女身心疲憊,而且有的長壽老人也是患了很多疾病的,甚至有的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常年是需要家人或者是保姆陪伴在身邊進行照顧的,所以說只是長壽,但是如果疾病纏身。導致生活沒有品質,這樣的長壽就是一場災難。而且有的老人長壽,但是自己的子女卻在相繼的離開自己。這樣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最過於痛苦的,而且也會經受很大的打擊。
③ 巴金為什麼說長壽是一種懲罰
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作品,內容朴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巴金說過,長壽是一種處罰。
3、因為晚年的巴金在遭受著病痛的折磨。
巴金老人身體條件很糟糕,老人家活得非常痛苦,巴金因嚴重疾病入院,被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和惡性間皮瘤折磨,經過搶救,巴金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生活質量卻大大下降,有一段時間,他不得不通過胃管進食,從鼻子插入胃管,每天進食六次,每兩個月更換一次胃管。每一次搶救的過程巴金十分的痛苦,他自己當時就曾提出不要再搶救。
④ 長壽一直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你認為活太久是福還是禍
長壽一直是我們每個人想要追求的目標,但是其實活的太久也不是多好的事情,甚至現在有很多的老齡化的老人們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維持還是非常困難的。中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因為我們原來越留下了太多的壓力,導致我們現在中國老齡化人口數量不斷的在上升,但是我們有很多的人想要長壽。
所以長壽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但是活的太久並不是一種福氣。
⑤ 古人為何說「多壽則辱」這是什麼意思
多壽則辱的意思是壽命多了之後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人生過於長壽,由於種種原因,難免蒙受病痛之辱、無用之辱、不敬之辱,失去人生尊嚴,長壽實在是一種痛苦。盡管中國自古倡導忠孝仁義,但不孝的現象屢見不鮮。老來確實挺容易不受人待見。
出自《莊子·外篇》——戰國·莊子。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5)長壽是罪惡擴展閱讀:
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 ,漢族。
莊子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一般認為其是《莊子·外篇·天地》的作者。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思想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核心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道未始有封」(即「道」無界限差別),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
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派取代黃老學派成為道家思想的主流。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
唐玄宗天寶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時被封為「微妙元通真君」。所著《莊子》一書也被詔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⑥ 家裡老人壽命長,對子女到底是福還是禍
長壽一直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古代人認為,為了長壽,相信世上有長生不老葯。如今,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人們的預期壽命普遍得到了延長。但是,當人們達到一定年齡時,他們仍然特別注意健康,並希望他們可以更長壽。當老年人在家時,年輕一代的福祉就是健康長壽,例如東海,南山其他健康長壽之詞。我們的文化對長壽一直贊揚和贊揚。長壽確實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詞,並且是對老年人的真誠期望。
長壽必須以健康為基礎,否則會被拖累。健康的長壽是一種福氣,無法照顧的長壽是一種詛咒。長壽指的是自給自足,三視且正確的老年人,這種長壽的老人有子女的福氣,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個古老的家庭,例如寶藏。但是那些脫離疾病的人是完全不合理的。不看真相的老人確實是家庭災難。這個家庭不是不安。許多老人說,長壽的上限不是拖累孩子。這種長壽也有自己的生活尊嚴。
⑦ 對於農村人而言,長壽是一種災難,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因為農村養老沒有保障,到老了可能都沒有存下多少錢,也沒有退休金,這其實就是農村人養老的困境。很多農民到老了還在繼續從事農業勞動,直到自己無能為力為止。可能會覺得老人還在干農活是因為農村人幹了一輩子停不下來,有些人確實是這種情況。但是大部分的人老了還是要繼續勞動,這是一種無奈的行為。
由於長期的從事高度的體力勞動,老人的身體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的問題。年輕的時候身體條件比較好,遇到一些問題都沒有及時的去看,能忍則忍,等著身體自然恢復。這就養成了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去看病,再好的身體素質也會被拖垮。腰酸背痛還是小毛病,嚴重的可能沒有自理能力。
經濟條件好,不管在哪長壽都是一種福氣。經濟條件不好,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長壽其實都是一種災難
⑧ 129歲老人為何說長壽是懲罰
5月16日報抄道。相信很多人都曾夢想過「長生不死」,與此同時,祝願他人「長壽」也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祝福,但生於1889年的俄羅斯老人科庫·斯塔沃娃(Koku Istambulova)卻不這樣認為,即將在下個月迎來129歲生日的她直言長壽是一種「懲罰」,表示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一天是快樂的,且非常費解自己為何會活這么久。
斯塔沃娃平日喜歡發酵的牛奶,不吃肉,當有人詢問她的長壽秘訣時,斯塔沃娃回答說「這是上帝的旨意,我什麼也沒做」,並表示「我累了,長壽並不是上帝賜予我的禮物,而是一種懲罰」。斯塔沃娃的親戚們透露,斯塔沃娃老人一生中經歷了太多的戰爭和離別,唯一倖存的女兒塔瑪拉5年前去世了,享年104歲。
⑨ 很多人覺得長壽對社會來說是一種負擔,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些家庭對老人長壽表示太開心,而有的家庭覺得老人長壽並不好,這是因為什麼呢?
寄語:
對於父母來說,無論子女是富有還是貧窮,是否犯錯,他們都會原諒自己的女子。而對於子女來說,上了年紀的父母卻成了負擔,將心比心,如果你的子女這樣想,你該何去何從。
⑩ 長壽是福,為何孔子卻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有句話叫做「老而不死是為賊」但現在幾乎與「老不死」成了同義詞,可能對老人一說是極大的不尊重,而且這句話存在了二千五百多年,但這句話居然還是出自為人師表的孔子之口,那「老而不死是為賊」應該理解為,賊是一個動詞,是禍害的意思。
在現實主義中,大多人會認為:年齡這么大了還不離世,沒有了生活自理能力,沒有了自己賺錢的能力,需要別人的照顧與看護。那這樣,跟賊也就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當然也不能否認是,現代還流行著一句話,說不是壞人變多了,而且壞人變老了。但盡管如此,讓我們始終相信以及堅信,「仁義」永遠在我們心中,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永遠使我們銘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