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雙腿無力是為什麼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幾種原因
1、伴有腰腿疼可能是腰椎管狹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老年人腰腿上出現一些毛病是很常見的情況,一些腰椎疾病也會因為腰椎漸漸突出而壓迫到神經,這時候常會出現肢體麻木的情況,甚至有的會出現疼痛的症狀,這時候專家建議老年朋友及時的醫院具體檢查再配合適量鍛煉,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2、急性發作可能是腦血管病變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3、走路如同踩棉花可能是頸椎脊髓病變
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做一個霍夫曼征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如果是突然兩腿不能動,且有小便困難,要考慮是否突發脊髓病變,椎體壓迫脊髓造成運動神經紊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癱瘓。
4、笨拙僵硬可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還可能表現為行動遲緩,患者也會感覺走路沒勁,其實是邁不開步。這其實是由於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病情初發時,患者會感覺邁不開步子而且腿沒勁,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邁開。此外,帕金森患者走路時會有笨拙、發僵感,出門時也容易摔跟頭,家屬要做好看護,以免摔傷。
老人雙腿無力該如何緩解呢?
1、乾洗腿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復10—20遍,可使關節靈活,步行能力增強。每天堅持做此項運動,還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書腫及肌肉萎縮等。
2、甩腿
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綳直,腿亦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動以80—100下為宜。此法可防下肢肌肉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下腿抽筋等症。
3、揉腿肚
以雙手緊挾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兩腿交換6次。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部力量,防止腿腳乏力和酸痛。
4、扭膝
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動樹十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乏力、膝關節疼痛。
5、扳腳
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雙腳的腳趾20—30次。此法能練腰腿、增腳力,防止推部乏力。
6、搓腳
將兩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兩腳心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降虛火、舒肝明目等作用,還可防止腳部酸痛、麻木、水腫等症。
7、暖腳
俗話說"暖腳涼腦",老年人一般是上熱下寒。暖腳就是每晚都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
8、蹬腳
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住後腦勺,一條腿彎曲成90度,另一條腿由緩到急向空中進行蹬腳運動,每次3分種,然後再換另一條腿,反復8次即可。這樣,可使腿部血液流暢,有助於盡快入睡。
『貳』 70老人突然感到下肢無力,請問是怎麼回事
提到雙腿無力,很多老年人都有同感,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了。但要注意,有時雙腳無力也可能隱含著軀體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脊柱的問題,或是帕金森等。
急性發作——腦血管病變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
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伴腰腿疼——腰椎管狹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
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見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壓迫到神經,伴有肢體麻木,最後也出現疼痛。建議先到醫院做個檢查再配合適量鍛煉,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踩棉花感——頸椎脊髓病變
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做一個霍夫曼征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
如果是突然兩腿不能動,且有小便困難,要考慮是否突發脊髓病變,椎體壓迫脊髓造成運動神經紊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癱瘓。
笨拙僵硬——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還可能表現為行動遲緩,患者也會感覺走路沒勁,其實是邁不開步。這其實是由於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病情初發時,患者會感覺邁不開步子而且腿沒勁,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邁開。
帕金森患者走路時會有笨拙、發僵感,出門時也容易摔跟頭,家屬要做好看護,以免摔傷。
『叄』 老年人走路不穩的原因
老人上了年紀,容易腿腳不靈便,走路不穩也常有發生,為什麼老年人走路不穩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造成老人走路不穩的原因及老年人的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老年人走路不穩的原因
第一:缺乏維生素B族
個體缺乏維生素B12容易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不少老年 人常由於不適當的飲食習慣導致維生素B12缺乏,比如飲食過於清 淡,不吃葷腥,過於素食等。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是肝臟、魚類、牛 奶,還可以通過維生素B12的片劑補充。
第二:缺鉀
低血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最明顯。豆類、蔬菜、水 果吃得少,夏天大量出汗都容易導致缺鉀,建議老年人少吃過甜、過咸 的東西,不要長期喝純凈水,以保證水中礦物質的補充。
第三:腦梗塞
走路不穩、經常頭暈也是腦梗的前期症狀,所以,當高血壓、高血 脂、糖尿病患者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最好能去神經內科就診檢查。
老年人走路不穩要去看什麼1.走路身體前傾,無法自行停止,可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慌張步”是許多帕金森患者典型的症狀之一。帕金森病人容易關節、肌肉的僵硬,導致走路起步困難,一旦開始行走,又會身體前傾,步伐小而且越走越快,好像“剎不住車”。此時,家人最好及時帶老人到神經科就診。
2.動作不協調,走路笨拙,可能是共濟失調,到神經科看看。
共濟失調的表現包括動作笨拙和不協調,步態蹣跚,行走不穩,走路時兩腿分得很寬,甚至不能走直線,呈“Z”形前進。引發老年人共濟失調的疾病很多,如腦血管病,顱內、脊髓的佔位壓迫病變,內耳疾病,周圍神經病變,多系統萎縮,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等。
3.走路顫顫巍巍,經常感到眩暈,到耳鼻喉科就診。
當耳朵出問題,尤其是內耳,就容易失去平衡感,走路也容易摔倒。如果同時還出現頻繁眩暈,可以去耳鼻喉科做檢查,一般來說,耳朵問題引起的眩暈和失去平衡感主要是耳石病和美尼爾氏病。
4.曾患過膝關節、腰椎、頸椎疾病,先去骨科復查。
因為骨科問題直接影響老人行走,特別是有骨科病史的老人家,有可能是舊病復發。此外,上下樓梯經常腿發軟,也可能是髕骨軟化症。
老年人的養生知識1.規律飲食,養胃生津
老年人大多五臟功能逐漸轉弱,腸胃較為薄弱,如果飲食不注意溫熱、有節制,飢飽無規律,容易傷胃犯病。因此,秋季時節老年人應注意保持少吃多餐的飲食節奏,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飯食。
2.放鬆身心,樂觀愉悅
秋風蕭瑟,自然界凄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心理方面的保健,可適當選擇看書下棋、品評書畫、養花賞鳥等 文化 活動,以達到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的目的。
3.增加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雲淡風輕,天高氣爽,正是室外運動的好時節,老年朋友們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4.提高耐寒能力,預防感冒
秋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天氣漸涼,也不必過於著急添衣,適當的凍一凍自己,有助於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冬天。俗話說“春捂秋凍”,遵循一下“耐寒鍛煉從初秋開始”的規律,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但秋凍也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防止舊病復發。秋季氣候轉變的特點,導致人們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濕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應結合自己體質情況重點防範,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如果老年人能做到以上四個方面,那麼在 立秋 轉涼時節,可以保持基本的健康。
5.補養腎氣,堅持秋養
從 白露 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症狀,中醫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從白露開始,可以經常給腎“打打氣”,即補養腎氣。
每天晚上堅持熱水泡腳,水剛沒過腳腕最好,泡15—30分鍾,待到身體發熱效果更好。還可以搓揉腰部和耳朵,腎開竅於耳,耳朵上有密集的反射區,對應著全身各個器官。
冷熱交替的季節,也是一些疾病的多發季節,這時可以通過吃一些時令的、常見的,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來預防。例如:防治感冒可以吃蔥白、生薑、香菜;預防白喉可以用白蘿卜煎汁;適當食用荔枝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等。
在飲食方面,除了多吃當季產的食物和果蔬外,入秋時節尤其還應注意,脾胃虛寒者盡量不要生食瓜類、水果,以免引發胃腸道疾患。秋養,指的是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醫葯典籍《素問》中曾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開水、飲淡茶、喝豆漿以及牛奶等,還應多吃些紅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食物。
『肆』 老人走路遲緩邁不開大步掛什麼科看病
您好!老人走路遲緩邁不開大步的原因是肌體不再具備邁大步的條件,骨關節的靈活性、肌肉的力量、對道路立體感的判斷速度,就是視力上的立體感不強,你觀察可以看到,首先是老年人的腰部的不協調,還有腿部的僵硬,眼睛視力很差,這幾方面都影響了走路邁不開步子。建議先到神經內科診斷後在做選擇。祝你健康
『伍』 為什麼67歲走路走不快呢
老人走路慢,多半是被這種病「盯上」了!6個運動可拯救
帕金森雖然不是一種瞬間致命的病症,但是會使人慢慢喪失行動力,動作越來越遲緩,身體也開始不聽使喚。神經內科專家表示,規律而科學的運動可以使帕金森患者的肌肉相對結實而富有彈性,有效緩解病症帶來的一些不良狀況,改善身體機能。因此,建議帕金森患者每天適當做一些鍛煉。
帕金森最適合這6項鍛煉
1、放鬆、呼吸鍛煉
這可以作為運動前的准備動作和運動後的放鬆動作,主要是防止帕金森患者拉傷或者第二天身體酸痛。
放鬆動作即全身放鬆,慢慢伸開四肢,並深深吸氣。
呼吸鍛煉是指帕金森患者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放鬆身心仰卧,開始慢慢的深呼吸。同時帕金森患者在呼吸時要想像吸進去的氣隨著自己的動作從上往下流動,如此反復進行20分鍾左右。
2、關節運動
帕金森患者會逐漸出現肢體僵硬的情況,因而經常活動關節是非常必要的。
患者在活動關節時,務必保證每個關節都要照顧到,動作做到位的同時也要小心肌肉拉傷。
另外,還要注意帕金森患者因骨質疏鬆等病症造成的骨折等傷害。
3、平衡性鍛煉
這是針對帕金森患者走路時特別容易跌倒而進行的鍛煉。
這個鍛煉需要循序漸進,帕金森患者一開始可以先坐著來進行,逐漸熟悉之後,開始適應站立,進而進行沒有支撐的鍛煉。
在帕金森患者訓練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語言指令、音樂、鏡子、記號等形式來幫助帕金森病人進行鍛煉。
4、步態鍛煉
帕金森患者在走路時通常會出現小碎步往前沖,不易轉彎等情況。針對性的進行步行鍛煉可以緩解這種症狀。
要求兩眼往前看,身體直立,四肢協調,開始走的第一步一定要邁大步,防止出現小步慌張的情況。如果出現慌張步態,則要提醒病人停下來,重新開始行走。
同時轉彎和跨越障礙物的鍛煉也要同步進行,但是必須要有人隨時指導,防止帕金森病人緊張或出現特殊情況。
5、日常生活訓練
在平時生活中,家人要盡量鼓勵帕金森患者自行解決穿衣起床等活動,以鍛煉他們的四肢協調能力。有些帕金森病人病情較重,自己起床困難,可以在床上加一些繩子等外物,來幫助帕金森病人起身。
平時坐的沙發凳子,也盡量選擇較硬且兩側有扶手的,便於起立。
6、體力鍛煉
帕金森患者得病後,體力也會隨之下降,針對性的進行一些自己喜愛的運動,在保證良好心情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肢體功能殘疾。
雖然目前世界上並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來治癒帕金森病,但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好心情,對帕金森病情的緩解是有一定作用的。有計劃、有目的、科學健康的鍛煉方法,能夠較大程度的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品質。
『陸』 七十多歲的老人走路很難邁開步子,路程稍微遠點就走不動了,且右手有時會有點顫抖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因為老人家的原因,血流不順暢導致,建議可以吃點活血葯物,平時可以多出門走走,要注意休息和安全。
『柒』 老人腿重,腿軟,起步邁不開步子是什麼原因掛什麼科
:這可能性是心功能不全或體虛有影響引起的,應該內科門診檢查後確診
意見建議:檢查是必要的,醫生體格檢查後確定是否血常規檢查和心電圖檢查,磁共振檢查。現在網上不能確定檢查情況的,可咨詢內科門診。
『捌』 我老母親73歲,走路起步困難,想邁步子卻半天邁不出,停頓幾秒後,一旦起步走路正常,停下後又邁不動了
指導意見:
你好,根據你說的情況是需要 給於拍片檢查,必要時需要 給於CT檢查,考慮是老人膝關節方面的問題
『玖』 老人年齡大了,走路老是邁不開步子,這是為什麼
是不是起步困難,一旦起步則呈小步快走、難以停步的姿勢?有無肢體顫抖?懷疑為帕金森病。
『拾』 我爸75歲走路感覺雙腿無力邁不開腿是什麼原因謝謝
患者的症狀可能是有腦萎縮的問題引起的症狀。及時的去醫院復診檢查一下的。針灸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