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哪個朝代60歲活埋

哪個朝代60歲活埋

發布時間:2020-12-08 18:58:52

A.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人活到60歲被活埋具體到哪個朝代是無據正可查,因為中國文化歷史幾千載,注重禮、孝,即便哪個朝代有這60歲活埋先例也不敢記載,這可是要背負千古罵名的,每個人從出生,由長輩養育而大,在至老後均無法免於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則,不可怠慢養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禮,豈敢有記載。

這裡面要說傳得最神的,當屬鄂西北,鄂西北是鄂與豫陝渝的毗鄰地區,斜倚於大巴山的余脈,該山脈上遍地都是寄死窯,由於地形偏深山老林,這個習俗從古至今都流傳著,據說明朝時期,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被活埋。

而這些老人一經背負上去,就永久沉眠於此,也幸得這些風俗沒有被傳承到當今,當今人人溫飽,即便老了還有養老院,可謂幸福滿滿。

B. 人到60歲被活埋究竟出現在哪個朝代背後有何原因

等到六十歲就活埋是出現在秦始皇時期的。當時的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國家的實力還不是很大,百姓有的是要餓肚子的,因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過了大半輩子了,對國家的幫助和貢獻都是比較小的,而且他們喪失了勞動能力,每天還需要吃糧食,所以秦始皇就頒布了一道法令,就是人到六十歲,如果還沒有死的話就要活埋。

官府知道了這些事情以後,就把逮住人們口中怪獸的人要求到這個事情報給了朝廷,最終這個要求被朝廷採納了,從此就廢除了,活埋六十歲老人的這個規定。

C. 據說古代某朝代對六十歲以上的人要活埋

元朝,身為第四等人的奴隸,年老後其地位與喪失勞動能力的牲畜命運一樣。
蒙古人進入中原時脫離蒙昧狀態未久,必定保留一些原始群婚制殘余。歐洲在中世紀時領主對屬下農民也有初夜權,十月革命前,俄國領主對滿清割給俄國領土上的蒙古人肯定還享有初夜權,具體參見一本關於蒙古如何脫離中國的書(絕非小說),書名忘記了,那時中國也有一個叫陳毅的外交官。
但我推測,蒙古人進入中原後,初夜權在中國各地的實行情況未必相同,可以想見,在北方他們可能更多地有,但隨著逐漸接觸漢文明及南宋漢人曾經的激烈反抗,在南方執行情況必定會減弱。

元朝漢人初夜權的傳說

首先,我想先指出一點,並沒有任何正史證明蒙古在中國有實行初夜權制度,但蒙古在歐洲確實有這個制度。

在我們村(豫北地區的一個小農村)的田地里,有時候會挖到一些質量相當不錯的磚,每逢這時候,老人們總是非常驚恐的把它扔出去,他們把這轉叫做「磚打墓」,意思就是用磚打造的墓穴,我問了初中的一位歷史老師——這位老師也愛研究民間野史。這位老師說,歷史書上說的清清楚楚,在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把全中國人分為四等(其實是三等,蒙古人當時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中國人),我們所處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歷史書上說的那個「漢人」,這是歷史書上講的。後面的故事歷史書上就沒有了,蒙古人如何統治漢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軍事力量和鎮壓工具(監獄),在最基層,每個村子派一個蒙古家庭統治整個村子的漢人,漢族人姑娘要結婚,必須和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覺,用文縐縐的語言說,就是這位姑娘的處夜權是屬於蒙古人的;漢族老人到了六十歲,必須送到野地里的一個墓穴里等死,這個墓穴也就是老人們說的「磚打墓」。由此看來,元朝時期是中國人最屈辱、最黑暗的一段時期,而不是象某些無恥的「愛國」歷史專家所吹噓的那樣「強大無比,威震亞歐」!

為了防止漢族人造反,每五家漢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裡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漢族人才能生火開灶,所以漢族人習慣的把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爺」,女的叫「老灶奶」,還畫了圖貼在廚房,每到新年,這家蒙古人要到縣城匯報整個村子的情況,為了讓「老灶爺」「上天言好事」,到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會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裡,謂之「祭灶」。如果你有機會到農村看到「老灶爺」和「老灶奶」的圖象,你會發現圖中的人物穿著打扮都是蒙古裝。

再說初夜權,由於屈辱的初夜權,所以當時的漢人結婚後都是把第一胎摔死,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來歷,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么無奈,但又堅決的方法來維持著血統的純凈。

去年我們村子重續家譜,我饒有興趣的看了我們村的家譜,讓我驚訝的是,家譜到了明初就嘎然而至了,我爺爺說,我們村子姓徐的都是在明朝初年從山東登州(現在的蓬萊)遷過來的一家人的後代,我又去找了那位歷史老師,他說,這又和前面的歷史有關系。

元朝末年,漢族人終於忍受不下去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蒙古人全佔了,所以漢族人恨透了蒙古人,紅巾軍起義的時候,有先期到達河南的紅巾軍人員秘密到每個村莊作宣傳,定於當年中秋節一起造反迎接紅巾軍,於是每個村莊流傳著」八月十五殺韃靼「的秘語。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真的動手了,蒙古人一家家的被殺死了,連剛出生的還在都活活的摔死在地上——殘忍程度不亞於蒙古軍隊!遺憾的是,紅巾軍沒能按時到達河南,盤踞在縣城和增援過來的蒙古軍隊對參加造反的村莊進行了瘋狂的屠殺,「所剩者十之一二」!

明朝初建,朱元璋為了恢復中原地區的經濟,要從未經戰亂的地區向河南遷移人口,最主要的就是從山西、陝西地區向河南遷移,在那時候,沒有銀行,更沒有存款,老百姓最重要的財產就是房子和土地,要他們離開,就像現在宣布剝奪某個人的全部財產性質是一樣的,沒人願意走。於是官府就把需要遷移的人員用繩子綁上串起來,需要方便了,人們迴向負責押運的管理叫道「把我的手解開」,到後來就直接喊「解手」,於是又發明了一個新名詞——「解手」,在明代以前的書籍里你是看不到這個詞的。人們拖家帶口,依次從山西一個必經路口路過,這個路口有一個大槐樹,於是年長的就告訴年幼的,「記住這個大槐樹吧,回到這兒就快到家了!」,大槐樹傳說由此而來。

滿清編篡二十四史時,曾對金以來的史料進行過大量修改,又通過文字獄毀滅了大量民間的原始書籍,如部分永樂大典、天工開物、武經總要等都失傳了。又如污衊明有十萬太監(故宮總共才9999.5間房,去了皇室成員、宮女、辦公室,根本不可能住下)、張獻忠在四川殺人一億(當時全中國才多少人口?),以及清帝對史料記錄的隨意性(皇帝是絕對不能看實錄的,更不能改,因為史筆如鐵。第一個看實錄的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弒兄奪嫡,逼父退位,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看了實錄。但他畢竟不敢改,只是另找人大大的美化了他一番,因此二十五史裡面獨獨唐史是兩部,而且截然不同。第一個改的就是朱棣,朱棣靖難起家,名和言比李世民還不如,所以他改了實錄,親生母親不要,把馬皇後當了親媽,但他後面的明朝皇帝沒有改的,倒不是不想,是不敢,一大幫文官死死的盯著,隨便說說也就算了,真要動了歪腦筋,給罵個狗血淋頭絕不誇張。清朝就大大不同了,皇帝是主子,官員一律是奴才。看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一類的書,皇帝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就不要記檔了,那個就從檔里抽出來吧。」這個檔是什麼?實錄)。使歷史上涉及金、宋後的史料部分疑點很多。

D. 人到60歲被活埋出現在哪個朝代,歷史真相是什麼

據民間相傳,人到60歲被活埋出現在秦朝嬴政期間,而嬴政頒布如此命令是為了恐嚇年輕人逃避勞力

放棄孝道,60歲活埋,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當時有的時期社會動盪,生產力低下,人們沒有多餘的食物,於是將60歲以上老人活埋以將糧食留給年輕人。

E. 60歲活埋是什麼年代

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

這個風俗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瓦罐墳」據傳是史前游牧部落在遷移時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花甲葬」、「六十還倉」指老人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見於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5)哪個朝代60歲活埋擴展閱讀

這只是個傳說,中國人幾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這個故事的由來,但傳說和觀點也都不盡相同。

傳說秦始皇獨裁統治,又嫉賢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為人到60歲以上更有經驗,便頒布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

話說某年夏季,咸陽被洪水淹了,幾天後才消退下去,這時在城門附近,發現了一隻如牛大的怪獸,樣子有點像老鼠,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

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

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

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F.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真相早已不得知,畢竟這種殘忍的埋葬方式並不見於正史,只是在少數野史傳聞中有零星記載。

總之以上三個版本是流傳最廣的關於“六十活埋”的說法,但都是口頭相傳並無正史記載,而且不僅在我國,在日本,韓國這些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有關於這方面的傳說,也許歷史上曾經真的有過“瓦罐墳”的存在,但這與我們傳統文化的“孝道”以及歷朝歷代統治者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馳,甚至太過殘忍,所以這種“瓦罐墳”才會逐漸被人們所摒棄最終消失於史書之中吧!

G. 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的事

這個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1、「瓦罐墳」據傳是史前游牧部落在遷移時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2、「花甲葬」、「六十還倉」指老人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見於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

3、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7)哪個朝代60歲活埋擴展閱讀

道德教育

秦朝採用法家的學說治理國家,認為所有國內臣民不需要接受任何道德教育,也不需要任何宗教、信仰及價值觀,他們一生只需保持人出生時的本性、並詳細知曉跟他有關的國家法令,知道做哪些事會受到獎勵、做哪些事會受到懲罰就可以了。這是商鞅變法的基本主張之一。

所以秦朝嚴禁書籍在國內的傳播、嚴禁從事說教之人在國境內活動,連歌舞、雜耍、說唱之類的藝人都被認為會是蠱惑人心的,以上各類人等凡被舉報發現的一律處以極刑。

這種國家價值觀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事實也造成了秦朝的短命,在秦國統一中國之前,荀子就曾指出過商鞅這種治國理論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解決在漢武帝時期,王室通過與儒家哲學家聯盟,推出官方「儒教」,但它是被董仲舒修正過的儒家思想,如「三綱五常」、「天人感應」等提法都是董仲舒自己的發明,最終被列作為儒家的核心價值觀,這明顯違背了孔孟的民本思想。

秦朝皇帝每年都會去祭天,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並且這是皇帝的特權。成文的宗教系統是不存在的。秦官似乎相信類似萬物有靈、神秘主義、巫術之類的上古鬼神之說。[95]可確認為秦代的文物十分有限,最為人知的是臨潼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

秦國吞並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有所不同的書寫體一律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體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秦朝文字的用途是:只記錄歷史事件、律法、生產工藝。

H. 到60歲就活埋的是哪個朝代,是否是真事

60歲不死就活埋的傳說流傳於東亞整個地區,但是任何古籍、正史、野史都沒有詳細記載,皆是民間傳說。不管是北方南方,還是國內國外,此傳說都很雷同。

傳說某個時代,皇帝認為人到了六十歲就沒用了,只是消耗資源,於是下令:人活到六十歲不死就要活埋。

有個孝子,父親馬上就六十歲了,可是他不忍心就這樣讓父親死去,於是挖了一座墳讓父親住進去,自己每天偷偷為父親送食物。

I.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呢

在我印象中,中國人最注重孝順,有句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在古代,有因為不孝順被凌遲的先例,就是崇禎年間的鄭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遲處死,至於是否是冤案,這里不做詳解。可見,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過,凡是有例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兩個朝代卻有一個很殘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歲的時候,要被活埋!

J.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

出現在秦朝時期,那個時候嬴政為了抵禦外敵,要修建長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修長城是個苦力活,百姓為了逃避苦役,紛紛謊稱自己60歲了,嬴政得知後,便制定了滿60歲活埋的政策,嚇唬百姓,防止他們逃避勞役。

閱讀全文

與哪個朝代60歲活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輪滑活動 瀏覽:7
四星級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542
退休人員是否還需要購買社保嗎 瀏覽:408
磁縣老人退休工資多少 瀏覽:796
德州養老保險怎樣查詢繳費年限 瀏覽:420
美容養生都包括什麼呀 瀏覽:547
社保中斷對退休待遇的影響 瀏覽:35
公司人員退休辦理退休年齡 瀏覽:254
醫院千元體檢項目有哪些 瀏覽:185
北京養老保險延期交費 瀏覽:25
承德養老社區哪個好 瀏覽:958
各地中人退休金 瀏覽:160
東四哪個小區適合養老 瀏覽:321
沈陽看護老人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682
60歲婦女需求品 瀏覽:773
2015安徽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 瀏覽:829
體檢項目有什麼優勢 瀏覽:604
退休後經濟犯罪有退休金嗎 瀏覽:962
養老保險沒有交的證明怎麼寫 瀏覽:549
2017江蘇養老金漲多少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