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蘇州吳江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蘇州吳江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蘇州吳江哪裡好玩?
震澤絲綢風情小鎮
震澤是我國著名的蠶絲之鄉,擁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有慈雲塔、禹跡橋、師儉堂、文昌閣、王錫闡紀念館等勝跡。
白牆黑瓦,江南水鄉建築沿河排開,慈雲寺塔倒映河中,非常美麗。
震澤因水而興市,緣絲而聚商,千年時光,留下的是3.5萬平方米的古建築,60多處各級文保文控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青瓦粉黛、巷堂里弄,古宅深院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近年來,震澤積極推動文旅融合。建設太湖雪蠶桑文化園,開創絲綢產業鏈全景體驗新模式,建立絲綢文化展示中心和絲綢小鎮客廳。再現了小橋里弄,枕水江南的絲韻盛景。
震澤古鎮不斷推進商旅融合、農旅融合,舉辦旅遊文化節和蠶花節等各類節慶活動,多角度展示絲綢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更多人能夠領略到絲綢文化的別樣精彩。
小橋流水、輕舟_乃,水墨畫卷中會讓你處處見景,步步有韻。紅磚牆、油紙傘,民國風情里一定會讓你沉醉水鄉,尊享絲韻。這就是盛澤,遠離都市繁雜的生活,放鬆度假的好去處。
地址: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
自駕:
①沿A9滬青平高速至金澤出口下,轉上318國道,至震澤
②蘇嘉杭高速轉申蘇浙皖高速至至震澤、七都路口下
靜思園
靜思園位於蘇州同里古鎮往西3公里處,園中建築沿襲蘇州古典園林文脈,奇石館陳列著大量靈璧石,其中的慶雲峰高逾九米,重一百三十六噸,創靈璧石基尼斯之最記錄。
原價:成人70元
地址:吳江區雲梨路919號
活動優惠日期:4月15日-5月15日
咨詢電話:0512-63439118
崑山市
錦溪古鎮
相比於同里,錦溪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這里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令人著迷,沈從文就曾把它比喻為睡夢中的少女。這里還有大大小小13個博物館,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美譽名副其實。
原價:成人65元,兒童老人32.5
地址:錦溪鎮邵甸港路18號
活動優惠日期:4月1日-4月28日
咨詢電話:0512-57224669
更多關於蘇州吳江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50171161568155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貳』 吳江區65周歲有遵老金嗎
尊老金發放標准:
65-70周年的老人,每人每月30元,71-80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40元,80-8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
90-9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
100周歲(含100周歲,下同)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尊老金發放對象是具有本社區(村)戶籍,年滿80周歲(含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符合享受尊老金條件的老年人,可通過蘇州市尊老卡領取尊老金。
『叄』 震澤鎮身份證補證辦證點在行政服務中心嗎
震澤鎮戶口補辦身份證,在震澤鎮公安派出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七條公民應當自年滿十六周歲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由監護人代為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第十一條國家決定換發新一代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公民姓名變更或者證件嚴重損壞不能辨認的,公民應當換領新證;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出現錯誤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更正,換發新證;領取新證時,必須交回原證。居民身份證丟失的,應當申請補領。
『肆』 震澤行政服務中心電話
蘇州市吳江區震澤行政服務中心
地址: 吳江區震澤鎮十字漾路
網站: 051263976301.locoso.com
郵編: 215231
電話: 0512-63976301
『伍』 烏鎮水鄉景點推薦2015
主要景點
烏鎮雖歷經20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里。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舊木屋,還有清清湖水的氣息,彷彿都在提示著一種情致,一種氛圍。
西柵
烏鎮其實是早已開放的東柵景區;西柵則是經過修葺後對外開放的。進入西柵得乘渡船。用「和諧」來形容西柵是最確切的。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60多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例如,通濟橋和仁濟橋兩橋成直角相鄰,不管站在哪一座橋邊,都可以看到一個橋洞里的另一座橋,故有「橋里橋」之稱。「橋里橋」是烏鎮最美的古橋風景,堪稱橋景一絕。
在西柵有許多「老底子」的東西——老街長達數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幾樣純手工的東西可以一看:一是手工制醬作坊,鎮上的紅燒菜系味道不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產自銷的醬油的功勞。價格不便宜,一瓶普通醬油25元;二是生鐵鍋,系手工鑄造。開價為99元的鐵鍋據說最受歡迎;三是蠶絲,益大絲號始創於光緒初年,遊客可以親手在老底子的繅絲機上操作。
夜幕降臨時,喝著小酒,看對岸樓台上唱戲,或者到水邊放幾盞蓮花燈,都會令人心醉。攝影愛好者千萬別忘了帶上三腳架。這里還保留著一些民俗活動。當時,女人們梳妝後各帶一隻平時煎葯的瓦罐結隊而行,過橋時將瓦罐丟入河中,認為這樣可保佑在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到了近代,丟葯罐的舉動消失了,提燈走橋演化為節日游樂和祈福活動。 西柵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特別,外殼是明清時期的,內有空調、直飲水、天然氣、寬頻網路、衛星電視等,遊人在古與今之間穿梭,享受著另一種「和諧」。西柵的古街上還「藏」著高級商務會館、SPA養生館、酒吧等最現代化的娛樂休憩場所。
江南百床館
江南百床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座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從富商大賈到極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無不具備,從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床內備有化妝間、衛生間、僕人間等)。既有貴胄們的奢華,也有普通百姓的儉朴,此展覽是中國床文化的集大成者。
館內第一展廳陳列的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等,採用木架構造形式,造型簡潔、樸素,比例均衡,並強調傢具形體的線條形象,體現了明快的藝術風格,同時充分利用硬木的色澤和紋理特點,不事雕琢,多用原木漆,渾然天成;第二展廳的有清· 拔步千工床等床,這批床材質優良,工藝復雜,製作精良,是木雕床中的精品,其中清·拔步千工床被譽為「 鎮館之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 高292公分,前後共有三疊,此床歷時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餘,故有其名。
這些雕工精美、歷史悠久的古床在江南百床館里可謂目不暇接,它們有的雕工精湛、風格獨特,有的裝飾華麗、豪華氣派,無一不是江南木床中的精品。不由人不由衷地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它們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高超工藝,對藝術的感悟及對結構造型的豐富想像力。
看百床館,並不在於窮究其到底能收容下多少數量,而在於細細品味那一張張床上所載入的豐厚歷史與生活內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當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時候,人一定是平和與幸福的,這就是古老中國人的心境。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一個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餘年。
烏鎮地處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交界,人煙輻輳,河港縱橫,雜隸難治,易藏姦宄。明嘉靖十九年(1540),原任廣東按察副使鎮人施儒,奏請分立縣治未果,部議添設通判一員,駐鎮督理,建廨於普靜寺之東,名添設館署。隆慶二年(1568),為前官常有別項差委,不駐烏鎮,實在郡城,遂指為冗員,奉議裁革。萬曆三年(1575),因烏鎮周邊鹽盜猖獗,准參政朱炳如、巡撫謝鵬舉、巡按蕭稟的會疏,改添設總捕同知一員,欽給「督理巡鹽捕盜同知」關防,常川駐箚烏鎮,專一緝捕盜賊,兼管水利鹽法,隨便受理詞訟,革除奸弊,附近府縣悉聽約束。由是擴建原有廨宇,稱浙直分署。
清初沿襲明代建置,仍為添設同知,署所依舊。順治四年(1647)奉例裁革,廨宇盡毀。康熙元年(1662),准分守道張武烈條陳,將湖州府總捕同知移駐烏鎮,給以「控制江浙巡鹽捕盜」關防。鎮人董漢策捐西中橋左之空房為廨,名督捕同知署。十八、九年間署圮,官員回駐府城。雍正三年(1725),鎮紳以鹽盜不靖,吁請總捕同知仍駐烏鎮,以資彈壓。翌年,巡撫李衛題准,改湖州府總捕同知為烏鎮捕盜同知,再無回駐郡城之虞。六年(1728)給價買西柵官人橋西之進士唐彥暉故宅,撥官銀改建為廨,稱江浙分府。咸豐十年(1860)兵燹,毀大堂,同治四年(1864)重葺。民國成立廢同知,衙成空屋,四年(1915)標價售入民間,署宇卸除,漸次成為民宅。
2004年,江浙分府依照清同治間的舊貌原址復建,以存歷史陳跡。
江南民俗館
東柵的金家,曾是這里的一方富庶,今天他們的居所成就了一段江南生活的記載。這兒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 。精彩的蠟像塑出了一幕幕婚喪嫁娶的話劇,處處融入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餘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可以從中西合璧的風格中窺視歷史的縮影。
節俗廳通過一年不同節氣中烏鎮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動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風情長卷。婚俗廳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通過廳堂的吉慶實景和字畫、壽幛、壽桃、壽面等特有的做壽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華傳統。
江南木雕陳列館
這里原是東柵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廳,以其木雕精美而聞名 。它雕梁畫棟 ,尤其是門楣窗欞上的人物、飛禽、走獸,通過圓雕、平雕、透雕、鏤空雕等表現手法表現得出神入化。如今,它的正室偏屋內更陳列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木雕精品器件。
木雕館里的木雕取材豐富,有「八仙過海 」、「郭子儀祝壽」等民間傳說 ,有「打漁」 、「 鬥蟋蟀」、「 敲鑼打鼓 」等生活場景 ,也有 「龍鳳呈祥」 、「 松鼠吃葡萄 」 、「 梅蘭竹菊 」等傳統圖樣,以古樸的風格,細膩精巧的表現手法,刻畫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其中的郭子儀祝壽騎門雕花大梁長四米 ,寬約40厘米,用整塊樟木精雕而成,雕刻著唐中興名將郭子儀做壽的場面,人物個個神態逼真,栩栩如生,曾有客商出資數十萬而欲購不得。江南木雕陳列館藏品豐富,可看性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味。細細品味,從中可以領略中國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飽覽東方文明的一枝奇葩。
余榴梁錢幣館
余榴梁,土生土長的烏鎮人,錢幣收藏大家,著有《中國花錢》、《中國鑒賞與收藏》、《錢幣》、《錢幣漫談》、《錢幣學鋼要》、《世界流通鑄幣》等十多部學術專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擁有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代錢幣近26000餘種,其中有金屬流通貨幣、紙幣、花錢等,材質有金、銀、銅、鐵、錫、鋁、鉛、銻、陶、鎳、紙、竹、骨、琉璃、塑料等15種,上起夏商,下至現代,綿延整整三十個世紀,其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品種之全在全國首屈一指。錢幣館內分批展出的皆為余先生數十年來收藏之精品,在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錢幣就是歷史的書籍。走馬觀花,當可領略浩瀚錢幣世界之一二。
文昌閣
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有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僅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清末科舉廢止,文昌閣便成了鎮人遊玩的地方,同時由於長期以來造就的中心地位,它又是鎮人的新聞傳播中心。
立志書院作為茅盾紀念館的一部分,按原樣恢復後,文昌閣也將重現飛檐臨波的風姿。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一的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居內部的布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茅盾故居據說本不是他的祖居,當年的祖居在烏鎮的鄉下。此處房屋是他成名後用稿費自行建造的一個住所,故居包括卧室、書房、餐廳等建築,其傢具與布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
夏同善舊宅地
離沈雁冰先生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處大家的庭院,規模遠遠超過了沈宅,其大廳中高懸一幅官員的畫像,其人身著清朝官服,頂戴花翎一應俱全,儼然當朝一品的樣子。看後使人不解,經詢問方知此人乃是清同光朝的刑部官員夏同善。其宅第為夏同善的外祖父家,其中還有一段與《楊乃武與小白菜》有關的故事。
夏同善本是浙江錢塘人(今杭州市),夏自幼喪母,後其父續娶之女為桐鄉烏鎮人。繼母婚後對夏同善關懷備至如同己出,在夏同善幼年讀書之時,杭州城裡其熱無比,因此年年夏天他便到烏鎮讀書,年深日久烏鎮就成了夏同善的第二個故鄉了。
《楊乃武與小白菜》這個轟動江南的四大奇案之一,發生在杭州府餘杭縣,離烏鎮及杭州都不過百里之遙。此案最後的審判者夏同善又與楊乃武有些瓜葛,一說楊乃武胞姐楊淑英年輕時曾做過夏同善繼母的傭人,通過夏同善的指點,楊淑英才到北京的刑部大堂告御狀,使楊乃武一案終於得以昭雪。其中另一說更為重要,是慈禧太後與慈安太後矛盾日深,而此時主政杭州府及餘杭縣的大小官員俱是慈禧的心腹之人,慈安太後在恭親王的支持下,借《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為把柄,查處了百餘名杭州府的官員,狠狠打擊了慈禧太後在江南的勢力,才使楊乃武和小白菜走出了獄門。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昭雪後,楊乃武雖然已是舉人但從此終生不第,以懸壺濟世度過了餘生。而小白菜葛秀姑卻來到了桐鄉的烏鎮,來到了夏同善的外祖母家,為報答夏同善的救命之恩,情願為他疊被鋪床,侍奉晨昏三月有餘,然後到烏鎮的一個尼姑庵削發為尼。今天懸掛夏同善畫像的大廳就是夏同善與小白菜當年交好的地方。
古戲台
修真觀戲台是道觀的附屬建築,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一樣屢遭毀損,但1919年的那次修繕後,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戲台佔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 ,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 。戲台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 ,莊重中透著秀逸 。樑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緻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台為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 ,進出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後部有小梯通樓台,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里。樓台分前後兩部分,後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寬敞明亮;前部是戲台,正對廣場。
舊時戲台兩邊的台柱都有對聯,這個戲台也有一副:「鑼鼓一場,喚醒人間春夢;宮商兩音,傳來天上神仙。」正中上方懸一橫額「以古為鑒」。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會、三月廿八迎東岳廟會、五月十五迎瘟元帥會等,都要在戲台演神戲,招待修真觀中的諸神。平時,還演出一些「罰戲」。罰戲是烏鎮傳統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方法,凡有人損害公益犯了眾怒的話,當事人得出錢請戲班子在神前演戲,以示懺悔。
1937年,上海救亡二團來烏鎮宣傳抗日,在戲台演出了當時很著名的話報劇《放下你的鞭子》。現在,戲台已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每天早上8時起到晚上10時,都有演出,演的是桐鄉花鼓戲(桐鄉的地方戲)。
匯源當鋪
在應家橋和南花橋之間,五開間的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的櫃台,煞是氣派。據《烏青鎮志》記載,烏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太平天國前還有7家。到了1931年,只有匯源當1家還支撐著,到了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進,不久即告停業。自匯源當關門大吉,烏鎮典當行的歷史便劃上了句號。今天,匯源當的位置還是在當年的老地方。
當鋪四周有高牆圍護,靠外牆腳均用一人頭高的條石築就,使盜賊無法翻牆、掘洞,更有高出屋頂的更樓有人日夜嘹望。大門用不易著火的厚實的銀杏木製成,外包鐵皮,內有堅實的門閂、落地閂,外人很難破門而入。進門有關帝堂,以示忠義為本,兼有驅除邪惡的企求。頭埭為店廳,是收兌典物的交易場所,除匯源當外都設有高櫃台、木柵欄。當典物者遞上衣物後,聽憑當里朝奉居高臨下吆喝開價,低人一頭。後埭是庫房,為了防火,埭與埭的舍房各不相連,更在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滿水的七石缸,稱之為「太平缸」。
匯源當是徐東號第九世孫徐煥藻(茗香)於道光年間創辦的。徐東號資金雄厚,又好做善事,從以下兩事看,他開典當不單是為了賺錢。一是不設高櫃台和木柵欄,交易時雙方可以平等論價。二是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月底)千文以下的典戶不計息,而且典值也放得比較寬,而且連石臼也可以入典,此舉完全是為了照顧貧民。所以在烏鎮徐東號無人不知。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節目單
一期景區
皮影戲表演的內容如下:《龜與鶴》《三借芭蕉扇》 《血濺鴛鴦樓》
花鼓戲表演曲目:《廟堂過橋》《借黃糠》《陸雅臣賣妻》《還披風》
民俗表演時間 一期景區
皮影戲 8:30——11:2013:00——16:30共21場 每隔十分鍾一場
花鼓戲 9:00——16:30每隔半小時一場
船拳 8:30 9:30 10:3011:1013:30 14:30 15:30 16:10
高竿表演 10:30——10:45 14:30——14:45
旅遊指南
購物
烏鎮商業區以中市為中心,東南西北四柵各成系統,又有自己的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商業網路。如東柵的中心是財神灣,全鎮最大的水產集散中心就在這里,烏鎮最大的批發零售商徐恆裕東號和西號也在這里。林家鋪子旁有錦和齋,經營南北貨物,聲譽極盛,至今尚存。 在烏鎮,您隨處可以買到烏鎮及桐鄉的著名特產,如:姑嫂餅、杭白菊、三珍齋醬鴨、烏鎮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餅」、「杭白菊」最為出名。
最佳旅遊時間
由於處於杭嘉湖平原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豐富,年氣溫16℃,一月氣溫3℃, 七月氣溫30℃以下;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春雨、梅雨為主夏秋之際有台風侵襲。
烏鎮最佳旅遊時間烏鎮的氣候與嘉興、西塘無多大區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與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清晨,河道上會漫起薄薄的霧氣,彷彿夢境。傍晚,夕陽西照,遊人散盡,一個生活著的烏鎮出現在眼前。
最不適宜季節:請避免夏季正午時去烏鎮游覽,白晃晃的日光直直地曬下來,也沒什麼廊棚可遮擋,讓人感覺非常不好。
門票
烏鎮景區分成東西兩個景點,最先是東柵景區於2001年開放;西柵景區在2006年10月對外開放。
東柵景區,包括匯源當鋪、訪廬閣、皮影戲、翰林第、修真觀、古戲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錢幣館、木雕館、藍印花布染坊、公生糟坊、烏鎮民俗風情館、江南百床館、傳統作坊區、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雙橋(通濟橋、仁濟橋)等17處旅遊景點。西柵景區包括昭明書院、草木本色染坊、水閣和公埠石碑、水上戲台及評書場、 橋里橋、定升橋與定升糕、烏將軍廟、月老廟、北濕地、京杭大運河、龍形田、元寶湖等景點。
1、東柵景區
東柵景區門票實行一票制,票價100元/人,當天一次有效,可游覽包括匯源當鋪、訪廬閣、皮影戲、翰林第、修真觀、古戲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錢幣館、木雕館、藍印花布染坊、公生糟坊、烏鎮民俗風情館、江南百床館、傳統作坊區、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雙橋(通濟橋、仁濟橋)等二十多個景點。
東柵窗口聯票發售時間8:30-14:30,東西柵聯票150元/人。
東柵導游講解服務為80元/次。
東柵遊船價格:80元/艘(遊程約15-20分鍾),每船限坐8人(包括兒童、嬰兒)。
2、西柵景區
西柵景區門票120元/人。可游覽包括昭明書院、草木本色染坊、水閣和公埠石碑、水上戲台及評書場、 橋里橋、定升橋與定升糕、烏將軍廟、月老廟、北濕地、京杭大運河、龍形田、元寶湖等所有景點。
西柵夜遊票價格80元/人(夜遊票價格不再享受優惠政策)。
西柵窗口聯票發售時間8:30-12:30,東西柵聯票150元/人。
西柵導游講解服務200元/次。
西柵遊船價格:
包程船白天120元/船/單程,每船限坐6人(包括嬰幼兒);夜晚180元/船/單程。
包遊船200元/船/小時(周末即周五及周六無包遊船),每船限坐6人(包括嬰幼兒),可在指定水域內行駛,超過一小時半小時加收90元,超過時間未到半小時按半小時計算。
公交船 每站5元。
游覽車 5元/人次。
門票注意事項
折扣:對持有老年證(無證的,憑身份證70歲以上)、三十年教齡證(不含工作證和退休證)、現役軍人證、中小學生證及1.1-1.4米的兒童享受東柵60元,西柵80元的門票優惠。
免票:對1.1米以下兒童、持有國導證、旅行社經理資格證、領隊、司機A或A1證(必須是旅行社隨團司機)、殘疾證(包括革命傷殘軍人證)、軍委老幹部離休證(不包括退休證)、記者證(國家新聞總署頒發、國家廣電總局頒發電視編輯記者證;除以上兩單位頒發的證件外,采訪證、特約記者證不免)的給予免費。
『陸』 太湖濕地公園要門票不
太湖濕地公園是要門票的。
全價票:60元。
半票:30元。
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在校學生。
60-69周歲老人憑有效證件入園。
免票:
1.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4米以下的兒童由成人陪同免票入園;
2. B、70周歲(含70周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享受免票;
3.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憑有效證件免票入園;
4.殘疾人以及重度殘疾人的1名陪護人員憑有效證件免票。
『柒』 吳中區公安局指揮中心吳羽
吳中區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吳中區位於蘇州南城,於2001年由原吳縣市撤市分設成區,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孫子兵法》的誕生地,故宮設計營造者、「香山幫」鼻祖蒯祥的故鄉。[1]
吳中區陸地面積742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吳中區轄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吳中經濟開發區、穹窿山風景管理區和7個鎮、8個街道及6個國家4A級景區,戶籍人口60萬。[1]
吳中區占太湖1459平方公里、約3/5碧波水域、180餘公里親水岸線,蘇州近80%丘陵山體。區內盛產洞庭山碧螺春茶、太湖大閘蟹、枇杷、楊梅及「太湖三白」等名特優農副產品。[1]
中文名稱
吳中區
外文名稱
Wuzhong District
別 名
吳縣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江蘇蘇州
下轄地區
長橋街道、木瀆鎮,光福等
政府駐地
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東路288號
電話區號
國際:(+86)512;國內:0512
郵政區碼
215000
地理位置
蘇州東南部,太湖東岸
面 積
745平方千米
人 口
113.83萬人(常住人口2012年底)
方 言
吳語—吳語太湖片—蘇州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著名景點
木瀆古鎮,甪直、太湖景區、天平山、旺山風景區、寶帶橋等
機 場
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火車站
蘇州站、蘇州北站
車牌代碼
蘇E
區委領導
區委書記:俞杏楠;區長:金潔
歷史名人
范仲淹、陸龜蒙、高啟等
吳中特產
碧螺春、慈姑、太湖白蝦等
建區時間
2000年12月31日
行政代碼
320506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地貌
▪ 水文
▪ 氣候
4 人口
5 經濟
▪ 概況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6 交通
7 社會
▪ 文體事業
▪ 教育事業
▪ 醫療衛生
▪ 社會保障
▪ 生態環境
8 旅遊
9 特產
10 名人
歷史沿革
編輯
吳中區
約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創造了當時很先進的「良渚文化」。
從三山島哺乳動物化石和舊石器的發現來推斷,大概有一萬多年歷史;如果從商代末年(約公元前12世紀)泰伯、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吳」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歷史(此後春秋戰國時期先後被稱為吳、越、楚);如果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算起,則有二千多年歷史。隋唐時代,吳地平息戰亂後區轄有所變化。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吳州為蘇州。十一年(591年)吳縣縣治遷徙至橫山(今橫山鎮)。唐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析吳縣東部地置長洲縣,兩縣分境合城而治。隋唐時代,吳縣的農田水利和漕運事業得到較大的發展。大業六年(610年),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吳縣不僅成為江南運河航運的要地,也使
吳中區
大片 的農田灌溉得到了改善。「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這些詩詠真實反映了當時吳縣物阜民豐的繁華景象。交通的改善,使吳縣的手工業和多種經營也同時得到發展。絲織和刺綉等開始盛譽天下,產品逐漸運銷海內外。
洞庭山的橘子、枇杷等花果成為「貢品」。「洞庭橘熟萬株金」、「樹樹煙籠疑帶火」即為洞庭山區果林的生動寫照。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長洲兩縣均屬浙江西路。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算起,則
古鎮風情(18張)
有二千多年歷史。秦初,吳縣地域廣大,包括常熟、吳江、嘉興等地在內。秦之後,吳縣的地域、轄屬屢有變化。至東漢末年,吳地屬孫權割據地。晉武帝滅孫皓,分天下為十九州,吳屬揚州。晉太康四年(283年)縣境北部析置海虞縣(今常熟市)。宋、齊、梁、陳四代吳縣均為吳郡。梁代侯景之亂時,吳郡一度還曾被稱為吳州,後吳州、吳郡、吳縣治所同駐一城。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長洲兩縣均屬浙江西路。清雍正二年(1724年),劃長洲縣東南部建立元和縣,與吳縣、長洲縣合城而治。後又劃吳縣東山、西山建太湖、靖湖兩廳。至1912年,復並三縣兩廳為吳縣。1928年,劃吳縣城區設蘇州市,1930年撤銷市建置,轄區復歸吳縣。
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市、縣分設,析城區和郊區置蘇州市,周圍鄉
吳中區
村為吳縣,東山、西山及太湖湖區劃建太湖行政辦事處。1953年5月,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改建震澤縣。1959年撤銷震澤縣,復並入吳縣,隸屬蘇州專員公署(1960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震澤縣,並入吳縣)。
解放後的吳縣,沒有另建縣城,全縣的黨政機關駐於蘇州市區。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1984年開始,吳縣在離蘇州市中心約3千米的城南開辟總面積為20平方千米的新城區。1989年8月,吳縣機關遷入新城區。
1995年6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吳縣,設立吳縣市,以原吳縣行政區域為吳縣市區域,市人民政府駐長橋鎮。
2000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吳縣市,設立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2]
行政區劃
編輯
水鄉古鎮(20張)
截至2016年,吳中區下轄1個國家級太湖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園區、7個鎮、8個街道和穹窿山風景管理區。[3]
街道/鎮/開發區 直轄(居委會、村委會等)
蘇苑街道
月浜社區、寶帶社區、 嘉寶花園社區、東吳花園社區、 澹臺湖社區 ~006 111、苑北社區、 苑東社區、 苑南社區、 南區社區、西塘社區、南巷社區
香山街道
蔣墩、中心、長沙、小橫山社區居委會;梅舍、郁舍、香山、舟山行政村
城南街道
寶帶橋社區、紅庄社區、南石湖社區、新江社區、龍南社區、東湖社區、碧波社區、南港社區、陽光苑社區、商貿城社區、桂苑居社區、新城苑社區、玫瑰苑社區
胥口鎮 胥江、子胥社區居委會;東欣、新峰、箭涇、香山村委會
郭巷鎮 郭巷居委會;塘北社區居委會;黃潦、潦涇、長豐、灣里、浮橋、塘東、戈灣、五浦、六浦、徐浜、雙浜、姜庄、尹山、六豐、善浦、塘南、姜家、獨墅湖、馬巷、官浦、通橋村委會
東山鎮
東山、葉巷、渡橋、西新居委會;楊灣、三山、碧螺、潦里、陸巷、雙灣、莫厘、吳巷、渡口、渡橋、太湖、新潦村委會
木瀆鎮 香溪、花苑、白塔、同春、翠坊、下塘、胥江社區居委會;靈岩、堯峰、金山、天平、姑蘇、西跨塘村委會
光福鎮 梅園、東淹湖、太湖居委會;福利、舟山、鄧尉、香雪、湖中、沖山、府巷、迂里村委會
甪直鎮 甪青、正陽、中和、建新、南匯居委會;淞南、淞港、淞浦、澄北、澄湖、澄東、甫里、甫南、甫港、甫田村委會
渡村鎮 渡村居委會;牛橋、石塘、石舍、采蓮、前塘、靈湖、陸舍村委會
藏書鎮 藏書居委會;藏東、藏南、藏西、藏北、藏中村委會
橫涇鎮 上塘、下塘、西環居委會;新路、新齊、鎮南、新眾、堯南、新思、三星、上庄、後巷、馬家、新湖、上林村委會
浦庄鎮 浦庄居委會;湖橋、浦庄、馬舍、石庄、界路、東吳村委會
開發區 龍南、新江、碧波、白雲街、南港、盛豐苑、商貿城、吳中商城居委會;寶帶橋、紅庄、東湖、南石湖、珠村、吳山、龍翔、莫舍、溪上、木林社區居委會;張橋、旺山村委會
太湖旅遊度假區 蔣墩、長沙、葉山、中心居委會;梅舍、郁舍、香山、小橫山村委會;江蘇省太湖採石公司、吳中區良種場、吳中區林場
地理環境
編輯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576px; top: 428px; z-index: -6235974;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吳中區
位置境域
吳中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南部,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
吳中區
蘇州高新區接壤,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全境東西長92.95公里,南北寬48.1公里。[4]
地形地貌
吳中人文風光(3張)
吳中區是典型的東部水網地區,地處長江下游,為太湖水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水網稠密,江河湖泊眾多。東部以平原為主,由水網平原、低窪圩田平原等構成。全境東西寬92.95千米,南北長48.1千米。土質:吳中區平原地面組成大部分屬河流沖積、湖積相物質,淺層內以灰色變形較小、強度較高的粘性土為主,質地緊實,一般承載力為20T/M2左右。吳中區地面平均海撥約5M,地勢平坦,坡度平緩,地勢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標高。
吳中區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成「島」狀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鎮內。境內山脈最高峰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5]
水文
吳中區最高水位平均值3.38M(吳淞標高,下同),最低水位平均值2.43M,常年水位平均值2.83M。[6]
氣候
吳中區年平均溫度15.8℃(最高35℃,最低-3℃),無霜期長達230天左右。[6]
人口
編輯
2012年末,吳中區戶籍人口605000人。常住人口1158410人,2000到
吳中風光(14張)
2010年檢年均增長率為4.92%。2011年底,吳中區總人口60.33萬人,60周歲以上老人11.59萬人,占總人口19.21%。預計到「十二五」 未,吳中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12.8萬人,占總人口的21.21%。60歲以上老年人中,70~79歲為3.39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29.24%;80~89歲的1.4萬人,占老年人總12.7%;90~99歲的1285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11%;百歲以上老年人16人,占老年人總數的0.01%。80歲以上高齡總人數為15301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3.2%,比2006年底80歲以上老人12034人增長27%。[7-8]
經濟
編輯
概況
2010年,吳中區地區生產總值達602億元,增長13.6%,高於預期
吳中區
目標1.6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0億元,增長20%,高於預期目標8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增長20.3%,高於預期目標4.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27元,分別增長11.3%和12%,高於預期目標1.3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3.1%,低於預期目標0.4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2%左右,高於預期目標0.2個百分點。[9]
第一產業
吳中區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產地,主要農副產品有優質稻米、枇杷、楊梅、銀杏、板栗、桂花、席草、茭白、蓮藕、水芹、芡實、茨菇、荸薺、蒓菜、紅菱、花卉、苗木、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魚)、青蝦、鱖魚、鰻魚、河蜆、鱉和藏書山羊、東山湖羊、生態草雞等。[10]
2010年,吳中區全力推進沿太湖高效綜合區、西部丘陵生態林茶果區、東部平
吳中區
原傳統農業區等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六個一」工程實現產值30.5億元。糧食儲備保供體系逐步完善,建成一批區級示範庫。[9]
第二產業
望採納
『捌』 蘇州動物園門票
305和313公交車都到動物園和東園。
現在開始東園已經免費開放了,和大公園一樣的
但是動物園需要門票的,好像是15元吧,這只是大概的價格。
學生證是不優惠的!
『玖』 震澤鎮的人口民族
2009年末,震澤鎮全鎮戶籍人口67572人,其中:農業人口50749人,鎮區人口16823人。人口密度為703.25人/平方公里。出生率為6.15‰,死亡率為8.3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3‰。其中60歲以上人口為15438人,占總人口的22.85%,80歲以上人口為2302人,占總人口的3.41%,90歲以上174人,百歲以上4人。
2011年,震澤鎮全鎮總戶數25743戶,常住人口78854人,暫住人口29300人,少數民族有16個民族,217人。
『拾』 黿頭渚門票60歲以上老人半價嗎
黿頭渚抄門票60歲以上老人襲半價。
江蘇省內60周歲(含)以上老人(憑有效身份證件,遊船費35元自理)免費;
江蘇省外60-70周歲(不滿70周歲)老人省外憑《老年人優待證》或者身份證半價優惠。
黿頭渚門票正常票價為90元一人,60歲以上老人半價。
(10)震澤80歲以上老人服務擴展閱讀:
人民網北京8月21日電 (吳昊)國務院今日發布《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老年旅遊,旅遊景區門票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措施要打破戶籍限制。
意見要求,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
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
鼓勵地方和企業針對老年旅遊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優惠措施。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遊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