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形容50歲,最後一個字是年的成語有哪些
知命之年
[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
[釋義]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⑵ 五十歲是什麼成語
五十歲是知天命,成語:知命之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
⑶ 形容一個人五十歲了的成語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齡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20歲——舞家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台,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⑷ 五十歲是什麼成語
五十歲是知天命,成語:知命之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
⑸ 50歲打一成語是什麼
知命之年[ zhī mìng zhī nián ]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zhī mìng zhī nián ]
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⑹ 50歲猜成語
50歲猜成語——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
zhī mìng zhī nián
【解釋】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出處】《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50歲
【例句】唐·白行簡《李娃傳》:「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閑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經歷知命之年以致現在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⑺ 50歲是什麼成語
知命之年
zhī mìng zhī nián
[釋義] 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語出] 先秦·孔子《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指50歲
與「知命之年」相關的成語:
⑻ 50歲打一成語
年過半百
⑼ 50歲猜一成語的答案
年過半百
指五十。多用於年齡。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紅樓夢》第一回:「年過半百,膝下無兒。」 張天來 《人生的大樹》:「今晚這個年過半百的女同志,被遲到的幸福激動得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⑽ 形容50歲成語有哪些
知命之年、蓬頭歷齒、頭童齒豁、徐娘半老、容光煥發
一、知命之年 [ zhī mìng zhī nián ]
【解釋】: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譯文】: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二、蓬頭歷齒 [ péng tóu lì chǐ ]
【解釋】:頭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出自】: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脣歷齒。」
【譯文】:他的妻子頭發蓬亂,牙齒稀疏。
三、頭童齒豁 [ tóu tóng chǐ huò ]
【解釋】:童:原指山無草木,比喻人禿頂;豁:缺口。頭頂禿了,牙齒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狀態。
【出自】:唐·韓愈《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譯文】:頭禿了,牙齒缺,一直到死,有什麼好處。
四、徐娘半老 [ xú niáng bàn lǎo ]
【解釋】: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出自】:唐.李延壽《南史·後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譯文】:徐娘雖然老,尚有風韻。
五、容光煥發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釋】:容光:臉上的光彩;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形容身體好,精神飽滿。
【出自】:方紀《歌聲和笛音》:「我望著他那年青的,容光煥發,毫無倦色的臉,不知怎麼,竟想伸手去撫摸他的孩子般的蓬鬆的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