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區古幕

長壽區古幕

發布時間:2022-09-26 07:05:10

① 重慶市長壽區有多大

長壽區位於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氣候17.7℃,最高年20.4℃,最低年16.7℃。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時數1245.1小時。

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總面積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

域內江河縱橫,峰巒疊翠。東部黃草山稱東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稱西山,境長約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區最高峰白雲山 1034.2米。銅鑼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與涪陵、巴南區交紜?BR> 長江、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分別流經區境,積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條。長江流經20.9公里,年經流量3600多億立方米。龍溪河全長 170公里,區內78.2公里。因建獅子灘水力發電廠,而成長壽湖,有「川東明珠」之譽。控制流域長140公里,水面積65.5平方公里,總庫容10. 27億立方米,島嶼200多個。

長壽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全區土地面積212.32萬畝。其中陸地195.6萬畝,佔92.13%,水域16.72萬畝,佔7.87%。土壤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泥土。有珍貴樹種水杉、銀杏、月桂、沙田柚、夏橙等,有一類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胭脂魚,二類豹,三類長江鱘、紅腹錦雞、靈貓、獐子等。

天然氣探明儲量3000億立方米,煤炭4598萬噸,優質白雲岩10億噸,特優級石灰石20億噸,厚層岩鹽數十億噸,沙金、硫鐵礦、黃鐵礦、鋁土礦、鉀礦、石膏等儲量頗豐;江河水能蘊藏量18萬千瓦,可開發量達95%;有古代遺址18處,古墓葬66處,古建築85處,石刻及石佛寺2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6處,旅遊點30餘處。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3.62平方公里,總人口874949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辦事處、晏家街道辦事處),16個鎮(江南鎮、但渡鎮、鄰封鎮、長壽湖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雲台鎮、石堰鎮、葛蘭鎮、新市鎮、渡舟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228個村,2512個村民小組, 19個居委會,152個居民小組。

長壽區主要以漢族人口為主,占總人口的99.97%以上。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白族、土家族、傣族,全區2004年末總戶數288792戶。全區總人口8749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7606人,農業人口697343人,戶均3.0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4.55人。

2004年末,全區已婚育齡婦女186323人,占戶籍人口21.3%,全區出生人數7745人,人口出生率為8.85‰,死亡人口5974人,死亡率為6.83‰,自然增長率為2.02‰。男女性別比例為106.7:100,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08.6:100。

長壽是重慶市長壽人口較多的區(市)縣之一。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② 秦始皇陵墓百噸水銀從何而來

2002年4月,我國首次對秦始皇陵進行地下考古勘察工作。在歷時一年的考古勘察中,研究人員初步確定地宮的深度達到了30米,足足穿過了三層地下水,地宮的高度為15米,相當於現在的4層樓建築。同時,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在地宮上的封土堆上居然存在著嚴重的汞異常。難道地宮中真的像《史記》中記載的那樣存在水銀嗎?

今天我們知道水銀是一種有毒性的液態金屬,如果有人進入地宮,會吸入水銀所釋放出來的汞蒸氣而中毒。而且水銀能夠很好地隔熱,在地宮之內形成一個密閉的隔熱層,同時水銀具有殺菌作用。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為地宮中的水銀是用來防腐防盜的。但是,在秦始皇以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水銀有這些作用。在那個時候,人們為了解決黃金不足的困難,發明了鍍金鍍銀,而水銀是鍍金鍍銀非常重要的一種材料。所以可以推測,在春秋時期,墓室裡面放水銀是一種財富的象徵。

在秦始皇看來,清不是一個簡單的巫師,她一定是個最具專業功力的巫山「神女」。秦始皇可以完全控制她的丹砂水銀,但無法獲得她頭腦中所掌握的「不死之術」,所以,秦始皇為了實現永生的夢想,完全有理由為清的丹砂經營提供一切必要條件和庇護,而作為回報,清也完全可能為秦始皇陵地宮提供大量的水銀和不死之術。

③ 重慶長壽白塔風景區簡介

長壽白塔風景區簡介

白塔風景區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壽區城近郊5公里處。景區集觀光、健身、休閑、人文歷史、古建築於一身。主要景點有桓侯宮、文峰塔、赤甲山、和尚墳、古棧道、不語灘和黃草山。

白塔風景區之桓侯宮

桓侯宮始建於宋大觀年間(1107-1110),宋徽宗賜額,廟宇由山門、正殿、橫殿組成。山門是牌坊式磚石結構,三重檐、五條脊。正殿為斜山式三重檐屋蓋,殿內有木雕張飛神像。赤甲山因東漢末年赤甲在此駐軍而得名,亦為本地最早的古戰場遺址。

白塔風景區之文峰塔

文峰塔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落成,是一座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建築,塔座八棱均有石刻獅子,頭頂蓮花,足踏綉球。進入塔門是釋迦牟尼像,兩側有名人題詞。

長壽文峰塔為八角七層亭閣式佛塔,由塔基和塔身兩部分組成,通高38米。塔基為青石砌成高約2米的八角平台,每角輪廓處,均由一頭頂蓮花、腳踩浪漫色彩。塔身為磚石結構,下大上小呈錐狀,宛如巨筍插雲霄。全塔共為七層,每層之間設有石級盤旋相連。每層均設有龕,龕內供有神像一至數尊。並設有窗孔通風採光,亦供遊人臨窗眺望。

塔心有沿螺旋式磚石梯108步直達七層塔頂,各層四面均有龕,龕內供圓雕石刻佛像,亦有瞭望窗口,憑欄處,江景、山景、城景盡收眼底。

塔門兩側石柱門檻上,陰刻有長壽知事武林王錫所題楹聯:「窣波峙中流,鳳山作鎮;勃極烈願多士,雁塔題名」。進塔門,塑有釋迦牟尼、托塔天王等造像。佛嵌兩側,有長壽知事臨桂粟增耀的題刻楹聯:「撥地竦支提,秀峙一峰光射平;擎天森寶劍,名題千佛兆登雲」。沿石級盤旋而上,登上塔頂,舉目四望:江天一覽,山光水色,四野風物,盡收眼內。

文峰塔東側,原建有佛堂兼膳房一幢。內塑有佛主、觀間、文殊、財神等神像,供作法事或進香禱拜,亦供遊人膳食、住宿、休閑(已拆毀)。

文峰塔不語山至高處,建有為避賊事的不語山寨。文峰塔至桓侯宮的不語山叢林中,有清代古墓和尚墳二座。

參考資料 http://www.uu023.com/chongqinglvyoujing/show-649.html

④ 重慶市周邊的古鎮有哪些好玩的

1、龔灘古鎮
龔灘古鎮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坐落於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的烏江東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鎮。

( 就是不知道現在搬遷了沒有 )

2、淶灘古鎮

淶灘古鎮其實應該叫淶灘古寨,距今已200多年,走過深排如何走進一幅泛黃的老照片,去尋找一種飄在空氣中還有點潮濕的故事。聽當地人介紹,從咸豐年間建成後,為了防範太平軍入川和李、藍起義,同治年間淶灘進行了一次浩大的加固維修,建成了環繞著整個古寨的石頭砌成的防禦設施,直至今天這道石頭城牆依然可見其堅固,足以鑒證當年那一段歷史。淶灘寨佔地0.25平方公里,四座城門呈十字對稱,寨牆全部是半米多長的條石砌成,十分堅固。而塞內還保存著200米的青石板街道,400餘間清代民居。眼光穿過時光的隧道,回到清咸豐年間,由於傍著渠江,仗著舟揖之利,床灘還是個著名的水碼頭,有水便能引來商,當時的淶灘寨商賈雲集,街市興旺,十分繁華,依山而築的二佛寺也香火不斷,是盛極一時的風水寶地。

3、龍潭古鎮

龍潭鎮位於重慶市酉陽縣東南部,距縣城30公里。因鎮上兩個氽水潭,形似形似"龍眼",常積水成潭故名"龍潭"。面積7.2平方公里,是3.5萬土家、苗族、漢族等 民族聚居地。清雍正13年,(1735)被一場大火燒毀,才遷往龍潭河(古稱湄書河)旁重建。憑借龍潭河、酉水河之便,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集鎮,古稱:龍潭貨、龔灘錢。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今仍保存有距今已200多年的石板老街、四合院、封火牆是其獨特的建築。鎮上以火磚砌成的圍牆,高達十幾米或二三十米不等,再用鐵或木料砌成約1米高的楔子護牆,內修房舍。一層樓名"印子屋",其形像一枚方印,此即獨具特色的封火桶子。

4、 路孔古鎮

路孔古鎮位於重慶榮昌縣城城東,鎮街距縣城13公里,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古鎮得名來源於一段民間傳說,相傳明朝有位叫曾傲的和尚,雲游到此,見河對岸一帶風景宜人,適於修身養性,決定在此建座寺廟。發覺坡邊有六個石孔,似與河中相通,便往石孔倒入糠殼上試一試,不久糠殼果然從河中冒出,於是就把這里叫作"六孔河",後來又喊做"路孔河"。路孔場、路孔鄉、路孔鎮也因此得名。

5、雙江古鎮

位於縣城西北面的雙江古鎮,前臨涪江、運河,以清代為特色的院落庭園星羅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門坊柱壁多雕飾精美,四角飛檐高翹,院落深深,天井花園設計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為典型的巴蜀古鎮風韻。這里是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家鄉。

雙江古鎮,是中國革命早期創始人之一的楊暗公烈士的故鄉。楊暗公1920年從日本留學歸來,在重慶積極進行馬列主宣傳活動。1925年任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慶地委書記,1926年任中共第一屆四川省委書記,領導了"順滬起義"。

6、偏岩古鎮

座落在華鎣山脈西南面的兩支余脈之間'地處丘陵,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平均海拔為52O米,最高達942.9米。清代屬江北廳禮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門乃9年)始在此建場為鎮。因鎮北處有一岩壁傾斜高聳,懸空陡峭,故名偏岩鎮。

該鎮是舊重慶通往華鎣故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鎮,昔日商賈雲集,商 貿繁榮,名播川陝湖廣。雖經數百年的時代變遷,但其街道、建築、民風、市情仍然保留著昔日古樸、優雅的風貌。古鎮依山傍水而建,立於鎮外,極目遠望,可見幢幢木屋磚舍依山分布,重重疊疊,錯落有致

7、中山古鎮

中山古鎮俗稱三合場,又名龍洞場,地處江津市南部山區,距重慶市區125公里,約一個半小時車程,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山一脈相連。古鎮背山臨水,場鎮建築靠水而建,由龍洞、荒中壩、高升橋三條小街連接而成。以前,三合場曾是繁華的水碼頭,為川黔山區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題刻共82字,記敘李脊用、魚子仙等泛舟游覽一事,境內還有漢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⑤ 巴南區五年級轉六年級怎麼轉因孩子在農村老家現在沒人管我在現在九公里工作

據史料記載:早在七千多年前,長壽境內就有土著民族居住。至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紀),「巴人」在四川東建立巴國,定都今重慶。長壽時稱巴國枳邑。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滅巴,建巴都郡(今重慶),在枳地(今涪陵城東枳里鄉)置枳縣,今長壽地屬枳縣。 蜀漢(公元220—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縣,先帝劉備在今長壽城附近設常安縣(屬枳縣)。北周武民三年(561)廢枳縣,其地並巴縣。 唐代武德二年,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隸屬涪州。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 2001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 關於長壽得名,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明代洪武年間,當朝宰相戴渠亨,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今長壽區新市鎮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喧中,主人察顏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戴渠亨通過察訪,了解到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長壽區位於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氣候17.7℃,最高年20.4℃,最低年16.7℃。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時數1245.1小時。 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總面積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 域內江河縱橫,峰巒疊翠。東部黃草山稱東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稱西山,境長約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區最高峰白雲山1034.2米。銅鑼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與涪陵、巴南區交紜BR> 長江、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分別流經區境,積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條。長江流經20.9公里,年經流量3600多億立方米。龍溪河全長170公里,區內78.2公里。因建獅子灘水力發電廠,而成長壽湖,有「川東明珠」之譽。控制流域長140公里,水面積65.5平方公里,總庫容10.27億立方米,島嶼200多個。 長壽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全區土地面積212.32萬畝。其中陸地195.6萬畝,佔92.13%,水域16.72萬畝,佔7.87%。土壤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泥土。有珍貴樹種水杉、銀杏、月桂、沙田柚、夏橙等,有一類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胭脂魚,二類豹,三類長江鱘、紅腹錦雞、靈貓、獐子等。 天然氣探明儲量3000億立方米,煤炭4598萬噸,優質白雲岩10億噸,特優級石灰石20億噸,厚層岩鹽數十億噸,沙金、硫鐵礦、黃鐵礦、鋁土礦、鉀礦、石膏等儲量頗豐;江河水能蘊藏量18萬千瓦,可開發量達95%;有古代遺址18處,古墓葬66處,古建築85處,石刻及石佛寺2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6處,旅遊點30餘處。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3.62平方公里,總人口874949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

⑥ 重慶有哪些古鎮

1、萬靈古鎮

濯水古鎮位於重慶市黔江區濯水鎮境內,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國道319線穿境而過,距舟白機場26公里,交通便利。

(6)長壽區古幕擴展閱讀:

重慶,簡稱渝或巴,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萬,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有中國火鍋之都、中國會展名城、世界溫泉之都之稱。

參考資料:網路-重慶

⑦ 秦皇陵墓里上百噸的水銀是從和而來的呢

按照地理位置推想,秦始皇陵的水銀來源應該不止一個渠道。其中距離最近的一條線索,來自於陝西南部的旬陽。

旬陽,這座城市非同一般。因為漢江和旬河正好在此交匯,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所以旬陽縣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太極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旬陽縣神奇的自然景觀,同時也蘊藏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它是全國最大的汞銻礦產基地。

就在旬陽縣公館鎮附近的礦山上,考古學家找到了大量的古礦洞,大小有一百多個,最深的有幾百米,最淺的十幾米,形狀最大的地方空間很大,小的則只能容納一個人進去。
這些礦洞是扁形的,人剛好能爬進去。之所以是扁形的,專家認為,是因為古時材料不行,是沿著礦脈打進去的,所以能勉強進去一個人。另外,礦洞外面結的足有一寸厚的古銹,也可以判斷出它的年代非常非常長。

老礦洞的存在證明了旬陽縣開采汞礦的久遠歷史,在旬陽縣博物館秦漢史展廳里,出土的文物又給人們提供了新的線索。

在古代,水銀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製造鎏金青銅器,而這些戰國時期的文物無疑證明了早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人開始使用水銀了。同時,館里眾多的文物也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早在秦朝以前旬陽就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城鎮了。

到了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旬陽正處在秦、楚兩國的交界地帶,雖說位於山區,陸路交通十分不便,不過險要的地理形勢、便利的水路運輸又讓這里成為了秦、楚兩國必爭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掉了楚國,終於佔領了著名的旬陽,也佔有了水銀的蘊藏地。於是今天人們可以遙想2000多年前的秦國人,就是在這寬闊的漢江水面上,為眾多的船隻掛起了風帆,裝載著大量的汞礦石浩浩盪盪地從旬陽駛向了秦始皇陵。

但是,按照當時秦朝的能力,這些水銀的開采應該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專家們認為,除了陝西旬陽縣之外,這些水銀最有可能是從當時最大的汞礦產地重慶東南地區運過來的。而當地最大的汞礦主,是一個叫清的寡婦。她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因為她和秦始皇陵有著千絲萬縷的神秘聯系,留下種種千古傳奇。

揭秘一

水銀來自重慶

《史記》專門記錄經濟事件的篇章《貨殖列傳》里,特別提到了清這個特殊的女人,她是一名生活在四川的寡婦,因為她的家族掌握了丹穴山這個地方,世代靠著它,賺了很多錢。其中,丹穴山指的就是現在重慶市酉陽縣的銀嶺山,這里自古以來就以盛產丹砂而著名。

丹砂,在古代,除了用作書寫、繪畫和化妝的顏料外,另一個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提煉水銀。《漢書》中的《食貨志》中更為明確地說到:巴寡婦清,其家族數代壟斷丹砂經營,成為巨富。

雖說史料中記載了清家族在巴蜀之地世代經營丹砂,在秦代時清也是當時最大的丹砂經營者,不過並沒有提到她和秦始皇陵有什麼關系,那麼如何認定秦陵地宮的水銀就來自清或者是巴郡這個地方呢?

原來,東漢學者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在上古時代,丹砂這種紅色礦石的主產地很少,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越兩地,也就是現在的重慶和廣西。

而先秦古書《逸周書》里,更是記載過,在西周時期,就有巴蜀地區的人向周王進貢丹砂。也就是說,早在秦朝之前,帝王們就知道並獲得過這里盛產的丹砂。這些歷史記載,讓專家們迅速圈定,秦始皇地宮的大部分水銀就來自於巴郡這個地方。

通過種種調查,考古學家認為,在秦漢時期,汞礦主要的開采地應當是在今天的重慶市,湖北的西部,重慶的東南部和貴州的東北部,就是武陵山區這一帶。

很多年前,重慶地質勘探大隊在銀嶺山上,先後找到了幾十個大小不等的老礦洞。

老礦洞的發現,證明了歷史記載的准確性:巴山地區的汞礦開發的確在秦朝就已經大規模開始。

那麼在2000年前的秦朝,又是如何翻山越嶺,把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的礦石運到數百公里之外的秦始皇陵呢?

歷史上的嘉陵江是一條非常通暢的運輸的航道,從重慶開始沿嘉陵江而上,通過閬中。再北到廣元,然後翻過秦嶺通過嘉陵江進入陝西境內,這是水道。這是先秦以來一直到近現代川陝之間一條主要的交通要道。

揭秘二

巴女清的傳奇

豐富的汞礦資源,便捷的水路運輸,種種條件都可證明秦陵地宮里的水銀來自川東南地區。可在當時究竟有誰有數量如此龐大的水銀呢。擁有如此實力的,正是巴蜀女子清。

而清不僅僅是當時最大的丹砂經營者,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發現,這個女人有著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秦始皇對待她,實在有著太多的反常舉動。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清時,用了意味深長的八個字,那就是「禮抗萬乘,名顯天下」。意思是,她可以與皇帝分庭抗禮,名揚天下。一個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女商人,居然能與君王的排場相匹敵,這在秦始皇當政的霸權時期,是任何人都不敢想像的。《史記》中還有描述清的另一段文字,那就是「用財自衛,不見侵犯」,就是說清用自己的財富豢養了一支私人武裝,來保護她的丹砂經營。《長壽縣志》里則詳細記載了清家族的僕人上千、私人保鏢上萬。

二十年前,在彭水縣郁山鎮,考古學家發現了在一些河流流經的地方,有許多神秘的山洞,它們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開鑿的,考古人員認定這些山洞是當年清囤放武器的山洞,可以想像,在這些山洞裡將會存放數量多麼龐大的武器,而這些武器背後的軍隊,也無疑是龐大的。

清收藏武器的山洞,進一步驗證了《史記》中提到的清有私人武裝的事實,這讓歷史學家感到震驚。

在一個嚴禁民間私藏武器的秦代,清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懲處,反而得到了帝王高度器重,這不能不說是件奇事。

就在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們又在史書中發現了一個更為反常的記載,說:清早年喪夫,終生守寡沒有再嫁,秦始皇因此封清為「貞婦」,並命人在當地修建了一座「懷清台」來加以表彰。

對「貞操女子」大張旗鼓的表彰,是在宋明理學興起以後才出現的,在秦漢以前寡婦再嫁並沒有被禮教所束縛,例如東漢時期著名的蔡文姬,她一生嫁了幾次,也並沒有因此受到人們的嫌棄。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會對一個「女商人」的「貞節」大加表彰呢?他對她的器重,真是出於對「貞操」的贊賞嗎?

從禮抗萬乘,到用財自衛,再到貞節牌坊,清果然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女人,難道僅僅因為她的富有么?或是她擁有著美貌無雙的容顏?這其中是不是隱藏著更大的秘密呢?

揭秘三

她是巫山「神女」

清家族的所在地巴郡枳縣就是如今的重慶東南地區,幾年前,考古人員在重慶市長壽區江南鎮龍山寨找到了清的陵墓,由於年代久遠,墓穴的地上建築已經面目全非。但是正是這個發現,讓謎底的揭曉更近了一步。

原來,專家們把清墓穴所在的長壽區、武器庫所在的彭水縣、汞礦所在的酉陽縣,圈在一起觀察,竟然發現,清所掌控的勢力范圍,恰恰處在中國巫文化的發源地巫山的范圍之中。

巫山是上古神話中的神山,靈山,是中國巫文化的發祥地,更重要的是那裡還是「不死之葯」的主要產地,而在當時丹砂與水銀就是「不死之葯」的代名詞。

事實上,被譽為遠古智者的巴人巫師,很早就了解丹砂這種特性,開始了漫長而神秘的丹術之路,並以此擁有了峽江流域無可爭議的通神力量。

在進行巫術意識過程當中,有一個天和人之間交流的過程,而這個交流的過程不能像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它需要有一些外在性的體征,服用丹砂或者丹砂的細末甚至服用輕微的水銀,它可以導致身體僵硬,全身發抖,這是巫術儀式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層面。

現在讓我們想想,清生活在一個巫師聚集的地方,巫師的力量離不開丹砂,而她又是丹砂的頭號掌控者,她應該是一個什麼身份呢?

如果作為最高的軍事首領或軍事長官和行政長官,在當時巫文化盛行的狀況下,不掌握巫術肯定不行,只有將政權、軍權、神權統一掌握的人,才能真正控制強大帝國的財政力量,而清她能夠控制。

因為種種跡象表明清很可能就是一個著名的巴巫家族的傳人,她也許就是巫師群體中最具權威的巫師。

在秦始皇看來,清不是一個簡單的巫師,她一定是個最具專業功力的巫山神女。秦始皇可以完全控制她的丹砂水銀,但無法獲得她頭腦中所掌握的「不死之術」,所以,秦始皇為了實現永生的夢想,完全有理由為巴清的丹砂經營提供一切必要條件和庇護,而作為回報,巴清也完全可能為秦始皇陵地宮提供大量的水銀和不死之術。

所以,巴蜀女人清就能夠獲得秦始皇的極度恩寵,順理成章的擁有了至高無上的特權。

在考古學家的追問當中,清的面紗被逐漸揭開。

我們也終於明白種種反常,正是源於2000多年前一樁地下交易。那就是,巴清為秦始皇提供優質的丹砂水銀以及煉丹技術,同時為他主持著一個龐大的宮廷煉丹機構,而秦始皇則為清提供幕後的權利支撐。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清家族龐大的丹砂產業,控制者已經不再是巴清了,而實際上正是秦始皇。現在流淌在秦始皇陵深處的涓涓水銀,不僅記述著一個女子的遠年傳奇,它更記錄中國古老的巫文化給予一代封建帝王的永生迷夢。

我本人認為,那些水銀最大的用處是產生作為動力的電! 因為秦始皇的銅棺加上水銀,如果再有必要的措施話,那麼皇陵內部會產生水銀毒氣,以及循環不熄的電作為防盜措施

⑧ 重慶有什麼好玩的

渝中區 :鵝嶺公園、文化宮、少年宮、浮圖關公園、大禮堂、朝天門廣場、羅漢寺、枇杷山公園、紅岩革命紀念館、宋慶齡陳列館(兩路口)。 江北區 :怡豐海洋公園(游泳)、石門公園、嘉陵公園(現為嘉陵廣場)、佰富江景高爾夫俱樂部、三洞橋觀音寺、望江溫泉、鐵山坪森林公園、鴻恩寺公園。 南岸區 :慈母山溫泉渡假村、慈雲寺、南山(白蘭園、梅桂園、薔薇園)、游樂園(原科普中心)、洋人街、老龍洞、大金鷹(金鷹山莊)。 沙坪壩區 :沙坪公園(世界風光公園)、平頂山公園、歌樂山烈士陵園(白公館、渣滓洞、烈士紀念陳列館)、歌樂山森林公園、巴人湖渡假村、步雲山莊、都市農家樂。 九龍坡區 :重慶動物園、白鷺大庄園、華岩寺、天賜溫泉、海蘭雲天會議中心。 渝北區 :統景溫泉、碧津公園、玉峰山森林公園、張關水溶洞、重慶綠色生態公園、花卉園 。 巴南區 :聖燈山、南泉、雲篆山、東泉、南湖、姜家霧露洞、橋口壩溫泉、陽光溫泉渡假村。 北碚區 :北碚公園、龍鳳溪公園、縉雲山公園、金刀峽、水波洞、康樂渡假村、觀音峽森林公園、北泉。 長壽區 :長壽公園、楠木院森林公園、快樂島渡假村、凱源湖渡假村、長壽湖浴賓島渡假村。 璧山縣 :大溝玉龍山莊、青龍湖渡假村、白雲湖渡假村。 合川區 :合川市濱江公園、蟠龍湖公園、花果山公園、人民公園、清風寨渡假村、森之春休閑渡假村、釣魚城。 大足縣 :大足濱河公園、北山公園(以笛女石刻而聞名)、森林公園、龍水湖渡假村、枇杷山莊、寶頂石刻(大足石刻)。 雙橋區 :雙湖渡假村。 潼南縣 :楊尚昆陵園、大佛寺、雙江清代舊居、楊尚昆舊居、楊黯公陵園、人工運河、崇龕萬畝油菜花。 銅梁縣 :金龍灣溫泉、祥龍溫泉渡假村、巴川鎮溫泉、巴岳山溫泉、中華龍溫泉、西泉、龍鳳公園、巴岳山玄天湖溫泉風景區、邱少雲烈士紀念館。 榮昌縣 :峰高東胡生態園、金山寺、西部陶都博藝館、螺罐山雲峰寺。 江津區 :四面山、大園洞森林公園、臨峰森林公園。 綦江縣 :南州公園、古劍山森林公園、丁山湖生態園。 萬盛區 :萬盛石林、櫻花溫泉、二郎山莊、毛里湖旅遊區、關壩鎮漂流、黑山谷。 永川區 :桂山公園、重慶野生動物園、茶山竹海、金盆湖渡假村、衛星湖、來龍湖渡假村、桃花山莊、國際茶文化旅遊區、黃瓜山農業生態區。 巫溪縣 :白果林場森林公園。 開縣 :萬壽泉、溫泉仙女洞、劉伯承紀念館、劉伯承故居。 梁平縣 :石馬山公園、雙桂堂旅遊接待中心(又名雙桂堂)、雙桂湖、蟠龍洞、東山林場、老龍洞、貓兒寨、七星湖、飛機壩。 忠縣 :天池林場。 雲陽縣 :張飛廟、觀音岩旅遊景點。 奉節縣 :天坑景點、白帝城 。 巫山縣 :平河渡假村、神女廟、小三峽風景。 萬州區 :光華渡假村、龍冠自然風景區、青龍瀑布、太白公園、烏龍池公園、歇鳳山公園、金龍公園、沙龍公園、萬縣市博物館、王耳包生態植物園 、萬洲龍泉風景名勝區、鹽井龍洞風景管理處。 豐都縣 :雙桂山鹿鳴村大觀園、豐都名山景點、娘娘湖風景區、雪玉洞、仙寨生態園。 南川區 :河濱公園、三泉溫泉渡假村、金佛山風景區、鳳凰寺、古佛洞、三泉卧龍潭山莊。 涪陵區 :金山峽宏聲渡假村、湖光色渡假村、雨台山渡假村、望州公園、天山峽谷風景區、大木林場武林山森林公園、御泉河。 石柱自治縣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 墊江縣 :鳳山公園、迎風湖渡假村。 酉陽縣 :森林公園。 秀山縣 :花燈寨。 武隆縣 :芙蓉洞、仙女山森林公園、芙蓉江、天坑地縫、天生橋(天生三橋)、黃柏渡漂流 彭水縣 :茂雲山森林公園。 黔江區 :仰頭山森林公園、小南海

閱讀全文

與長壽區古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破皮養生機多少錢 瀏覽:565
60歲男士大腿抽筋原因 瀏覽:840
老年人一直黃 瀏覽:678
重陽節孝老愛親的傳統 瀏覽:689
養老金並軌後教師的優勢不再 瀏覽:77
老人不舒服吃點什麼 瀏覽:718
夢里的父母恩是什麼意思 瀏覽:123
農村社保老人過世了如何銷戶 瀏覽:914
抖音怎麼設置讓老年人使用 瀏覽:253
農村退養老保險能退多少錢 瀏覽:124
我國城市與農村養老不同 瀏覽:293
長壽保潔公司 瀏覽:704
中老年人每天吃多少最好 瀏覽:697
感恩父母的詩題目有哪些 瀏覽:85
央企科長級別退休金 瀏覽:609
長沙市天心區老年大學的電話 瀏覽:527
寧陽有老年大學嗎 瀏覽:900
父母感恩的詩有哪些 瀏覽:768
縣級老年大學開什麼課程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