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十歲叫什麼之年
九十歲叫鮐背之年,也可叫「耄耋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歲,「鮐背之年」的意思是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年齡稱謂:
1、出生三天:湯餅;
2、周歲:初度;
3、生小:幼年;
4、2-3歲:孩提;
5、女孩7歲:髫年;
6、男孩8歲:齠年;
7、幼年泛稱:總角;
8、10歲以下:黃口;
9、13-15歲:舞勺之年;
10、15-20歲:舞象之年;
11、12歲(女):金釵之年;
12、13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女):及笄之年;
14、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15、20歲(女):桃李年華;
16、24歲(女):花信年華;
17、至出嫁:梅之年;
18、至30歲(女):半老徐娘;
19、20歲(男):弱冠;
20、30歲(男):而立之年;
21、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22、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3、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24、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5、80歲:杖朝之年;
26、80-90歲:耄耋之年;
27、90歲:鮐背之年;
28、100歲:期頤。
B. 90歲叫什麼之年
90歲叫「鮐背之年」,也可叫「耄耋之年」。
「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歲,「鮐背之年」的意思是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
鮐背之年:鮐,原指鮐魚。由於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鮐背並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
耄耋之年: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長壽秘訣:
保持忙碌,跟上潮流。不管上網、看脫口秀還是攝影,老人可以找到很多方式充實精神生活。愛「趕潮流」的老人,普遍思維活躍,更長壽。
建立面對面的互動關系。美國長壽專家丹·布特納曾在演講中介紹說,最快樂的人每天都與別人面對面交流,甚至長達6~7個小時。知道如何協作和互動,將帶來快樂和健康。
主宰自己的身體。美國紐約的老太太艾德曾因兩個兒子的死亡而嚴重抑鬱。在女兒的鼓勵下,艾德開始5公里長跑訓練。她說:「我感覺很不一樣,已完全擺脫抑鬱了。」如果你不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別人也不可能照顧好。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長壽,好心態很關鍵
C. 90歲叫什麼之年
90歲可以叫耄耋之年,也可以叫鮐背之年。
耄耋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ào dié zhī nián,用作對老年人的泛稱。出自曹操《對酒》:「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鮐背之年是指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鮐,原指鮐魚。由於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鮐背並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
年歲的別稱
襁褓:周歲以下
孩提:2至3歲
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
黃口:10歲以下
舞勺:13歲至15歲
舞象:15歲至20歲
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男子30歲
不惑:男子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耳順:60
古稀:70歲
杖朝:80歲
D. 90歲叫什麼之年
人們對年齡的稱謂有諸多,那九十歲稱為什麼之年呢?
九十歲稱為什麼之年。九十歲稱之為鮐背之年。
鮐,原指鮐魚。因老人背部之褶皺如鮐魚之斑紋,因度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鮐背非指「鮐魚之背部」,而指「背部如鮐魚」,進而泛指老人。
古人亦稱八九歲為耄耋之年。耄耋多間為年紀極大之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皆有差異,男性稱「壽」,而女性則稱「福」。
九十歲之人,生於春夏,做事細致,伶俐手巧,受人尊敬,慈悲心腸,一生樂多憂少,好作善事,故而多福多壽,兒孫滿堂,得以頤養天年。
生於秋冬,穩重沉靜,夫妻敬重,子女賢孝,出入壓眾,可受兒孫之孝敬,豐衣足食,德望兼備。凡事心平氣和,皆可福壽綿長,得享天倫之樂。
E. 90歲叫什麼耄耋之年
耄耋之年是80-90歲。耄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mào dié。耄,年紀約八十至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
(5)90歲的叫什麼年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對年齡的描述
1、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2、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3、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4、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5、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6、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7、花甲: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8、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10、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11、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12、期頤:指百歲。
F. 80歲叫耄耋,90歲叫什麼
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九十歲也被稱為耄耋之年,該說法源於戴聖所寫的《禮記:曲禮篇》,原句如下: 人生十年日幼,學。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壯,有室。四十日強,而仕。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 指使。七十日老,而傳。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日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頤。
另外,還有其它年齡稱謂,比如: 50歲被稱為」知命之年」; 60歲被稱為」花甲之年」; 70歲被稱為"古稀之年」。
古人對不同年齡壽星的叫法: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中壽:指80歲以上。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G. 90歲叫什麼耄耋之年
90歲叫耄耋之年,耄耋指八九十歲,形容老人年紀十分大的時候;耄耋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稱半百或知命、六十稱花甲或耳順、七十稱古稀、八十及九十稱耄耋、百歲老人稱期頤。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在雲南羅平富樂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該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兒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這兒有延長、達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歲的人,在這兒引申為高壽。整個的意思為期望父親身體健康,永享高齡(壽),活到八九十歲。
H. 90歲叫什麼耄耋之年
90歲叫耄耋之年,耄耋指八九十歲,形容老人年紀十分大的時候;耄耋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稱半百或知命、六十稱花甲或耳順、七十稱古稀、八十及九十稱耄耋、百歲老人稱期頤。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I. 90歲叫什麼之年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