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10歲到80歲

10歲到80歲

發布時間:2022-09-18 17:03:07

Ⅰ 10到80歲的人用什麼詞語表示,兩字詞語

十三四歲稱為(豆蔻年華),二十歲稱為(弱冠之年),三十歲稱為(而立之年)四十歲稱為(不惑之年)五十歲稱為(知命之年)七十歲稱為(古稀)八十歲稱為(耄耋之年)一百歲稱為(期頤之年或人瑞之年)

Ⅱ 求中國古代對10、20、30、40、50、60、70、80、90歲的別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說,此章是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字,音義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語體就是十五。孔子說:「我十五歲即志於學。」《毛詩傳》說:「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依此解釋,「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於學」,就是專心求學。《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學。此處孔子自述十五歲志於學,皇邢二《疏》皆據《白虎通辟雍篇》解釋,十五是成童之歲,心志堅明,故自十五始志於學。劉氏《正義》據《白虎通》說,十五歲是入大學之年,所學的是經術。劉氏又據《禮記大學篇》所說,始於致知格物,終於治國平天下,皆是大學所學的經術。

「三十而立。」皇《疏》:「立,謂所學經業成立也。」劉氏《正義》:「立,謂學立。」自十五歲,志於學,至三十歲,所學已成立。也就是學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搖動。

「四十而不惑。」孔安國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論語後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於立之後者,何也。夫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立,守經也。不惑,達權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權,無可,無不可。「立」,則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權變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劉氏《正義》引《漢書董仲舒傳對策》曰:「天令之謂命。」劉氏《正義》說:「知天命者,知己為天所命,非虛生也。蓋夫子當衰周之時,賢聖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學之,知其有得,而自謙言無大過。則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與己之不負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於己,而受之於天,聖人所不敢辭也。」孔子學《易》,乃知天命。吾人雖聞天命,未必能知,須先信賴聖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順。」鄭康成注:「耳順,聞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聞其言,即解微旨,是所聞不逆於耳,故曰耳順也。」皇《疏》又引李充說:「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也。」順字,《說文》:「理也,損頁川。」段注以為,自人之頭頂至腳踵,如河川流通,至為通順。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由此可知,「耳順」就是耳的功能已經通順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聞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聞無礙之境。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心的從字,作順從講。「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說文》作巨,引申為法度之義。孔子至七十歲時,順從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動念不離乎道。

程氏樹德《論語集釋》,引明儒顧憲成《講義》說:「這章書,是夫子一生年譜,亦是千古作聖妙訣。」顧氏以為,孔子自十五志於學,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順,至七十從心,是證境。顧氏此說,大有道理。

www.dfg.cn/gb/chtwh/ssjz/31-lunyu-weizheng.htm

Ⅲ 中國的人從10歲到80歲以上的稱呼是什麼,對應的年齡,比如【弱冠】!!!

讓我來解答您的疑惑吧!
其實這是個小問題,糾結就幼稚了!看來提問者還是個天真的孩子啊,心裡容易產生芥蒂,這可不討好哦!!
你是80末,他們是90初,你們年紀相仿!!想法近似!所以你是不是覺得『80』『90』這個討人厭的稱呼對於你們這些年紀相仿的人是一個小小的阻礙?

其實你們80末 這個年紀段的人,因為集合了一些80,90的各自性格特點,所以不是也有個形容你們這一特殊群體的稱呼叫 『泛90』嘛。所以你們心裡應該多多少少的小驕傲一下,總比我們這些純粹平凡的只能叫80後的好吧?

他們老愛強調自己是90後,說白了無非想顯擺自己年紀輕嘛!強調他們自己是比我們年輕的新生代!!這無可厚非! 只不過你可能只大他們一兩歲,不想被他們說的像隔了個10年一個時代似的! 所以這時候你就大可直接把你心裡所想的告訴他們就OK!! 直接的溝通是最沒有隔閡的!!而且你作為比他們稍稍年長的孩子,你也可以適當給他們一點提點和教導啊!

還有1L的朋友說的很對!不管你是哪個後,未來總有2000後,2010後,2020後.....等等等 所以你只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成就,不管你多老,你就會被別人認可,成為別人心中的偶像!!
有自己個性的人,別人是永遠不會把他給忘記的!!

在國外也有按年紀劃分人群,只不過每個地方經歷的時代和文化不一樣,所以劃分別類的稱呼也不一樣! 我只知道韓國是分什麼10代20代這樣子..希望幫助到你

Ⅳ 一個人從10歲到100歲,每十歲是什麼名稱

1、初生(男/女)——嬰兒;
2、不滿周歲(不到1歲)(男/女)——襁褓 (qiǎng bǎo);
3、2-3歲(幼兒園小班)(男/女)——孩提;
4、7歲(小學一年級)(男)——韶(sháo) 年,(女)——髫(tiáo)年;
5、8歲(小學二年級)(男/女)——齠年, 始齔 ;
7、10歲以下(男/女)——黃口;
8、10歲(男/女)——幼學;
9、12歲(女)——金釵之年;
10、13歲至15歲(男)——舞勺之年;
11、13歲(女)——豆蔻年華;
12、15歲(女)——及笄之年;
13、16歲(女)——碧玉年華, 破瓜年華;
14、15至20歲(男)——舞象之年;
15、20歲(男)——弱冠之年;
16、20歲(女)——桃李年華;
17、24歲(女)——花信年華;
18、至出嫁(女)——梅之年;
19、30歲(男)——而立之年、壯有、室;
20、30歲(女)——半老徐娘;
21、18歲以上30歲以下(女)——金色年華;
22、40歲(男/女)——不惑之年、強壯之年、強、而仕;
23、50歲(男/女)——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服官政;
24、60歲(男/女)——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耆、指使;
25、70歲(男/女)——古稀之年、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老、而傳;
26、80歲(男/女)——杖朝之年;
27、80~90歲(男/女)——耄耋之年;
28、90歲(男/女)——鮐背之年;
29、100歲(男/女)——期頤、人瑞;
30、108歲(男/女)——茶壽
31、幼年(男/女)——泛稱總角、垂髻之年;
32、青少年——束發;
33、女子待嫁——待年或待字;
34、老年——皓首或白首;
35、長壽老人——黃發。

Ⅳ 古代10歲到100歲各都叫什麼

摘要 您好,十歲叫幼學十年,20歲叫弱冠之年,30歲,而立之年,40歲,不惑之年,50歲天命之年,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70歲古稀之年,80歲杖朝之年,90歲耄耋之年,100歲期頤之年。

Ⅵ 古代10歲到100歲各叫什麼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Ⅶ 10到80歲的人用什麼詞語表示,兩字詞語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20歲(男)——弱冠
20歲(女)——桃李年華
30歲(男)——而立
40歲(男)——不惑
50歲——半百、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Ⅷ 30歲叫而立,10歲,20,40,50,60,70,80,各叫什麼

1、10歲叫幼學:

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譯:男子長到十歲叫做幼,這時候該出外上學了。)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2、男子20歲稱為弱冠:

《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歲叫做弱,這時候就該加冠了)」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3、40歲稱為不惑:

《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後用作40歲的代稱。

4、50歲稱為知命: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意謂到50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5、60歲稱為耳順:

《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60歲的代稱。

6、70歲古稀:

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7、80歲耋:

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耋dié,老的意思。八十歲稱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Ⅸ 古代10歲到100歲各叫什麼

1、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2、外傅之年:兒童10歲。

3、金釵之年:女孩12歲。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6、及笄:指女子15歲。

7、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8、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10、二八:為16歲。

11、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12、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13、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14、桃李年華:女子20歲。

15、花信年華:女子24歲。

16、而立(而立之年):30歲,因為《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7、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18、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

19、半老徐娘:女子30歲。

20、不惑(不惑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

21、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2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歲。

23、六九年:即54歲。

24、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25、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26、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27、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28、還歷壽:61歲的壽辰。

29、從心之年:70歲。

30、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31、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32、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33、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34、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35、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36、中壽:指80歲以上。

37、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38、上壽:90歲為上壽。

39、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40、期頤:指百歲高壽。

Ⅹ 形容人10歲,80歲,90歲,100歲的成語有哪些

豆蔻年華、年逾花甲、半老徐娘、杖朝之年、耄耋之年、鮐背之年
1、豆蔻年華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玲瓏可愛」。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含苞欲放、含苞待放、金色年華、黃花少年、二八年華、不惑之年、及笄年華、錦瑟年華、含羞待放、黃金時代、有生之年
【反義詞】桑榆暮景、人老珠黃、風燭殘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2、年逾花甲
【拼音】[ nián yú huā jiǎ ]
【解釋】花甲,指人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意為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
3、半老徐娘
【拼音】[ bàn lǎo xú niáng ]
【解釋】《南史·元帝徐妃傳》:「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用「半老徐娘」指中年色衰的婦女。
【近義詞】殘花敗柳、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反義詞】二八女郎、人老珠黃、風燭殘年、老態龍鍾、二八佳人
4、杖朝之年
【拼音】[ zhàng cháo zhī nián ]
【解釋】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5、耄耋之年
【拼音】[ mào dié zhī nián ]
【解釋】耄耋: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

閱讀全文

與10歲到8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老年活動中心體會 瀏覽:497
老年人開顱內手術 瀏覽:362
自己交養老保險怎麼交好劃算 瀏覽:136
如何做老年人賽道 瀏覽:921
2018年城鄉養老保險繳費是多少 瀏覽:816
躺著怎麼鍛煉能長壽 瀏覽:944
今年入伍當兵體檢什麼時候 瀏覽:483
孝順大叔 瀏覽:815
出門一周怎麼和父母說 瀏覽:218
禮讓敬老院 瀏覽:800
和50歲的老爸做愛 瀏覽:935
老人沒有假牙了怎麼吃東西 瀏覽:384
開老年人用品店經歷 瀏覽:60
公司不交養老交失業險是什麼原因 瀏覽:392
社保退休時間一覽表 瀏覽:701
在山東省養老保險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708
重陽節情人的詩詞 瀏覽:93
鳳林老年公寓上車英語 瀏覽:624
郴州市老年公寓有幾家 瀏覽:982
老人沒牙齒瘦肉怎麼做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