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
不是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而是心善中的大部分人就是命運多舛。
因為這大部分都是那些樂於助人但是卻不懂得適時拒絕別人的人。現在不像是以前,還有那種你不小心幫助了一位富翁,然後對方給了一個好的職位或者給了你一大筆錢的故事。
現在更多的是,因為心善,別人請求自己幫忙,即使自己不願意,即使需要花費自己的很多時間和精力,最後也會同意。時間久了,對方並不會感謝你,而是覺得理所當然,當你想拒絕的時候,對方反而覺得你很奇怪。
這也印證了那句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對方如果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看見你好欺負反而更來勁了,但是遇到那種很強勢的人反而會偃旗息鼓。
所以啊,我想對於那些心地善良的人說, 先照顧好自己,先滿足自己的情緒 之後再照顧其他人吧。要記住「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知道這種習慣很難改掉,但是 你想想那些請求你幫忙卻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人,他們怎麼好意思的,你有啥不好意思拒絕的。
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每次出門都會為「朋友們」帶當地的特產,逢年過節都會給每個人編輯獨特的祝福語並發一個紅包,「朋友們」有事情請求幫忙,他都是義無反顧的。但是當他需要幫忙的時候,大家卻紛紛找借口。
心涼了之後,就知道維系大人世界的友情,除了善良之外,還需要實力。你有多少價值,關系就會有多緊密,即使你不送任何東西。
綜上所述,你可以對他人善良,但是不能委屈自己,讓自己受傷。如果想通過對他人好來維系關系,這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變得有價值。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心善之人必然心軟,心軟必然多災。古人說,面軟之人一世窮,真是一點不假。人善就容易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亘古不變的真理。反過來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總有一天福報會來。所以,做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多做好事,不做壞事,為自己培植福根,經受一點苦不要緊,要襟懷坦盪,相信這個世上沒有白吃苦!
莊子說,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一念不起此為大善,亦是真功德,物我兩忘,隨機而應,不執於善惡,所以圓融無礙!而善良之人普遍心軟,憂思過度,不能固守中庸之道,久之傷先天元氣,氣機不暢,所以情深不壽!有善根之人不要被外相所縛,只需隨機應物,因病與葯而已!行善卻無行善之心,不期回報,不執事理,此真善也!命自我立,福自我求!摻不得任何雜念,也非關語言文字!時時快樂,就是功夫,就是行善!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好人有好報。可是,殘酷的現實卻把這句話抽的腮幫子都鼓起二尺高。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的根本原因吧。
心善反遭禍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夫和蛇的故事了。農夫心眼善良,看到蛇凍僵了,好心好意把它揣在懷里救助它,蛇醒了以後卻恩將仇報咬了農夫一口。農夫中毒身亡,這可以說是命運不好吧。
心善的人為什麼命運不好呢?主要有三個原因。這三個原因可以說是心善之人的致命缺陷。
一,輕信於人。心善,就容易輕信於人,所以就難免上當。人之一生,有的當上一上可能無關痛癢,可是有的當就會搭上自己的一生。
二,不懂拒絕。心善之人,很難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關鍵時刻,這種不忍拒絕,往往會以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代價。
三,下不了手。心存善良和道德之人,沒有心機和手腕,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比如當別人為了幹掉你而不擇手段時,他們不會反戈一擊,只能任人宰割。
我們總說一句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這句話不見得正確。對心狠的人來說,命運可以自己把握,但是對心善的人來說,自己的命運往往掌握在別人手裡。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與人為善都是沒有錯的。但是,善良也要分對象。對好人善良,你收獲的也是善良;對壞人善良,你得到的則是危險。所以,不要到處散播你的愛心和善良,不分對象的與人為善就是愚蠢。
「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這種想法和說法本身就失之偏頗,經不起推敲。
「心善」和「命運」本身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心善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與生俱來的修養;而命運則是人的生活環境、自身努力的程度、以及冥冥中的意念來決定。說客觀一點,某些時候,一個人的命運是否順暢,上蒼早就安排好了的。
如果認為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有這種感覺的人,難道會去說命運好的人就不心善了嗎?他們成了陰險、狠毒的人了嗎?
照此說來:心善的人命運不好,而狠毒的人才有好的命運,由此推論,那麼,人們為了有好命運,個個變得冷血、心狠毒辣,這樣發展下去,行嗎?
為了推翻這句話的說辭,我舉例子來加以論證:
王大媽是位心善的人,她從小就被老人誇她心善。比如、她去田邊地角討豬草,若發現別人家的玉米苗被大風吹歪倒,她會彎下腰去把一株株玉米苗扶起來。
還有,沒人去教她,小時候的王大媽也會為寨子里的孤寡老人挑水。這一行為,一直持續到她出嫁的那一天。
婚後嫁到另外一個地方的王大媽,每逢村子裡的大物小事,場中隨時有她的身影。何況一個人的心善不心善,從細節上也可以判斷出來。
有一年,一位從老遠的地方挑壇子來兌換糧食的人,正路過王大媽家的門口。當時,王大媽家也不缺壇子、水缸之類的物件,看到挑壇子的人滿頭大汗、步履蹣跚的樣子;於是,王大媽便讓挑壇子的人放下擔子。
雙方還沒討價還價,王大媽就先安排挑壇子的人坐下,並為其端來了一碗茶水。此時,王大媽示意丈夫拿旱煙給挑壇子的人抽,其丈夫與挑壇人嘮嗑之際,王大媽又把飯煮好了。挑壇子的人在王大媽家吃飽喝足,王大媽才提及壇子的事。
可出乎意料的是,挑壇子的人走的時候,王大媽沒有卸下壇子,而白送了挑壇子的人10斤玉米和5斤大米。
在附近的人眼裡,王大媽就是一個心善的人。可她的命運直到如今,也沒有誰說王大媽的命運不好呀!
一是她的家庭和睦;二是她的兒女孝順、成器;三是她的心態好,身體 健康 ,受當地人尊重。特別是有一年大暴雨,王大媽家住的房屋在被泥石流沖走之前,是她曾經救過的蛇,把王大媽一家人帶出了絕境。
由此看來,心善的人命運不好是偽說,沒有科學依據不說,反而還會誤導人們「棄善從惡」。為了自己的命運好而去對人對事冷眼相待、和心狠毒辣。
因此,人間離不開真、善、美;假、丑、惡的人的命運更是無比的霉爛,在此,我就不一一舉例了。所以,人人擁有了心善,才能撐起一片慰藍的天空!
有人說,心善步步遭難。又說,好人有好報。還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林林總總,散惡分明,結局不同。但給人感覺還是善人並沒有好的報應。
善人往往被惡人利用,一時間,遭遇風雨。文革時期,有多少人事黑白顛倒,違背良知,誣陷中傷,最後含冤離世。等不到昭雪,等不到善報。誠願相信,善有善報的天理。
對於好人不長壽的追問,也有苦苦尋找答案。後來在一個居士那裡有個說法:大意是,說人甲,在前世就有命案殺過人,老天懲罰其在人世間補過,恰好人甲救了一個落水兒童,人甲完成了贖罪,半途結束懲罰。那麼在人世間的常人眼裡就是,人甲這個好人,年紀輕輕就死了。這只是一家之言。
換句話說,人們眼裡就是集中在個案當中,認為好人沒好報的時常發生。其實,很多高壽的好人,大德高人,還是比比皆是,只是我們忽視了他們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實在是太低調。例如:著名專家,鍾南山。
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是有這種說法,而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這可能是思想認識,思想觀念,做人的品德等等,觀點,思想,做人的風格等等不一樣,所以評價,評論及公正,公平的說法就不一樣了。人還是要以善為本,為人以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和作風,但善人反而命運不好,咱們國家多年來己證明了,我本人也證明了,我六十多了,從來都是以善為善,以人作人,可以說是這些年掏心掏肺的為人民服務,只要我能做到的,全心全意,而且是不給自己留後路,真心為人,可以說黨員的標准,和領導的服務我都做到了,可我老天爺不公平,我真的傷心了,我的命運不知該怎麼說,我哭天無淚,叫地不應,我該如何是好。不過我有信心,我會好的。大家都是這樣會好的。努力吧,希望好運在明天。
心善人的心比較軟弱,對別人的批評與指責都有完全接受。善使某些人有時騷擾的戲法,善良的人只能忍辱吞聲。這種善良使自己有著很大心裡悲傷,他會選擇忍辱負重。不悲不喜不怒,把痛苦埋在了心裡。
命運是跟著事情的發展而改變。善人只有以善為德,忍辱負重 ,這種精神值得學習。所謂命運不好,是根據環境和事情的發展而改變。由於過多的行善而導致。也有著錯誤的行善而發生,改變了自己和別人的認知,行善之人總覺得命運不好,也有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是每一個人的規律。他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錯誤,才產生了命運的不好。
這很是正常的。盲目的行善使人認識到他的錯誤,道路是很曲折的 ,所謂「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這個錯誤觀點是不對的。但他能夠經受到自己的考驗。自我尋找自己的缺點和認知。命運是一步步走的。常常把自己的命運轉為道用。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他人吃虧。所以產生了善的人命運不好的結果。
有種人,心善但愚笨,被人不斷索取,偏偏身邊就有貪婪的人,最後被吸干。所以說心善還需要智慧,要幫應該幫的人,遠離依賴的吸血鬼。在農村,女生往往被家裡的男丁無限索取。
⑵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非常長壽,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非常長壽,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所以我們每天的心情都要放好一點,保持自己有一個善良的一顆心去迎接生活上的每一些事情。這樣也是對我們的壽命有很大的關系的,因為當我們每天的心情好起來,不用去理會和記恨很多東西。也能讓我們每天的睡眠質量和心情都放得非常好。有時候有一個好的睡眠,還有一個好的心態,讓我們有一個善良的心,也是會對我們的壽命有一定的幫助的。
⑶ 如何做善良的人
繼續堅持下去,善良是什麼?
善良是品行,也是本心。善良是美德,也是力量。
從小父母教導:
記住別人對你好的,以後不管他發生了什麼事,你不要去記他的壞,要記得曾經他對你的好,懂得感恩,要知恩圖報。
善良的人總會好起來的,老實不是傻,是做人的原則,不能越過內心的底線。你幫助別人,雖然別人不一定記得你,但我們還是要去做。
而媽媽嘴邊也總是掛著別人對她好的事。在我懂事開始,媽媽身邊是滿滿的正能量和懂得感恩的氣氛。即使爸爸媽媽吵架,也從不在我們面前,從小說,做人要樂觀、堅強,沒有什麼事是解決不了的。有時退一步海闊天空,事情就很簡單,何必去糾結,放下、放寬心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世上所有的福氣,其實都是你一點一滴積攢的善良與愛。
善良,能積攢福氣,善良,能逢凶化吉。人這一輩子,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一生善良,必有善人相助,後福多多。
誠心修建廟宇,不如一生行善;向天祈禱千次行善一次。人生一世,要看品行如何,不是說在嘴上,要看能否付諸於行動上。行善布施就是為自己積德,為子孫後代積德。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
善良的人是利他主義者,從不計較得失,從不考慮回報。善行多了福必至。既然不求回報便不會計較福至早晚。心善則長壽,後福則必然。
善良的人福分是怎麼來的?
善良積德之人必心胸開闊,見不得別人有苦有難,善良的人必和氣友愛他人,善良的人必禮讓在先,善良的人必不在是非之中,因此這樣的一個人必少有或沒有冤家對頭,而且周邊的人無一不敬重或是感激之。
所以善良之人的內心光亮加之外部環境的良好,使其每天都能身心舒坦生活在全面輕松的適宜狀態中,這樣便帶來了精神的愉悅和身心的健康,這是一福,因良好的人際關系,辦起事來也會通暢順利,成功概率大大提升,這又是一福,因而天最眷顧善良之人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吃虧是福的原理亦在其中。
棄惡從善是人間正道,也是立身之本,更是立業之本!
《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了這樣一則人狐相戀的動情故事:
在獻縣,有一位名叫周虎的僕人,與一隻狐狸相戀20餘年。
一日,狐掐指一算,緣分將盡,就要走了。
按理說,它應當安度餘下的日子,然而,它卻沒有,而是提前三日離去。
它說:「吾留此三日緣,為再一相會得也。」
數年後,狐果然來了,歡洽三日而後去,臨行嗚咽曰:「從此終天訣矣!」
後來,有人這樣評價這只女狐:「此狐善留其有餘,惜福者當如是。」
我們所有的財富、地位,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也就是我們說的福報。厚德才能承載萬物,才能引來福報,這就是——厚德載物。所以,做人丟什麼也不能丟掉善良。
善良為本,人無善良就會作惡,只有善良無算計人,心胸開擴,對爭強好勝,事事拔尖的人,不去相爭,這樣的人,終會遭到所有人的敬而遠之,成為孤家寡人,善良,總會被善待,簡單善良,人人喜愛,上天必會恩待。
⑷ 心地善良的人會長壽嗎
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生活中應該多幫助別人,與人為善,或許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能給別人給帶來無盡的溫暖和力量。
我始終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想,「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如果做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或許能得意一時,但絕對不會得意一世,報應總是會來的。
而只有那些心地善良的人,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良心,才能胸懷坦盪,活的自在。
正所謂,「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君子為何「坦盪盪」,因為無愧我心,無愧天地。小人為何「長戚戚」,因為心中有鬼,內心有愧。
所以古人說,「仁者壽」,仁慈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因為胸懷坦盪,精神愉快,所以會更長壽。
今生今世,要堅持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⑸ 積德行善真的能夠長壽嗎
會的,因為做一個好人,半夜不怕鬼敲門,人坦坦盪盪的自然就能長壽啦,如果想做好事的話就去渡渡了解一下
⑹ 古人言「養生必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此話怎講
古人言「養生必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這話意思是說要想長壽,必須得有好品德。有些人可能認為道德修養和長壽之間有一點距離。但是,仔細想想,如果一個品德受損的人,他整天想的是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誹謗他人,也許他做了一些見不得人的陰謀,每天都害怕被他人發現,他的精力極度緊張和恐懼,這樣的人怎麼能活得健康長壽呢?
品德高尚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日子,想追求什麼,不要求自己或他人,並且知道知足是幸福。另一方面,他們在與人打交道時並不自私。他們可以制定總體計劃並考慮他人。他們能做好事,積累美德,願意付出。最後,品德高尚的人心胸寬廣,冷靜冷漠,健康的心理狀態給他們帶來健康的身體和長壽。
⑺ 心善之人必有福報的句子有哪些
心善之人必有福報的句子如下:
1、人生於世,立足於天地之間,做人,要心胸豁達,能屈能伸,即經得起風吹雨打,也扛得住困苦挫折,要有容人之雅量,要有謙虛之心態,貧窮之時,不忘雪中送炭之情,富貴之時,不忘一起打拚的伴,困難之時,不忘鼎力相助的手,做人,要做善良人,心存善念者,必是有福人。
2、如果您的身體錯了並且心不純凈,那麼力量和財富就像烏雲密布。不管情況如何,都不要忘記善意。
3、願我的好意留在我的心中,並在得失中看到仁慈的本性。可能我的心不純潔,看到笑臉和眉毛之間難看的存在。
4、當愛逐漸死去,人心不過是活著的墳墓,當愛與善念走遠,社會不過是裝滿軀殼的墳場。
5、不要因為看不見善惡之果而放棄了自己的信仰,要知道其實有正確的信仰,它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幸福和快樂的根本。
⑻ 心善之人必有福報的句子有哪些
如下:
1、福報是善心、善言、善行累積而來,總是帶著善念,說好話,做好事,惡心、惡言、惡行就會自己消失。
2、女孩最有價值的本事是善言、善行、善心,這是最寶貴的財富,聰明,計算最多的技能,常用,福,歪,福就遠了。
3、善心善言善行,都要勤奮,自己勤奮就行。
4、有空的時候把人做完!有事的時候把事情做好!善心,善言,善行!
5、善因善業,惡因惡業,因果循環,千年不空!說善行和善心,有善果!
6、善心、善言、善行、種何因、何果、人善人欺負、因果不欺。
7、善心善言善行,勤奮勤奮。
⑼ 心慈者 壽必長 心刻者 壽必促是什麼意思
心地慈悲的人,必然會長壽,心地刻薄的人,壽命必然短暫。
⑽ 擁有良好的心態是長壽的關鍵嗎
心態好的人,不僅更加健康長壽,運氣也會比較好,這是因為一個心態好的人,可以吸引同類的人和事,那麼煩惱就會少了,形成了一個正面的循環,所以心態真的非常重要。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積極的生活模式,比如結婚,拿到學位等都與死亡率降低有關。
牛津大學的Christopher Jacobi通過對英國28662人的醫療記錄進行調查,以確定心理健康與死亡幾率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Jacobi在9月8日的伯明翰英國社會學與醫學會議上提出,經過研究發現,經常保持積極心態的人平均死亡率可能會有所降低,但這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以確認該結果。
經過為期4年的研究發現,六組心理健康評分最高的參與者組與心態相關的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降低了18%。這種結果與獲得學位或者是有著良好婚姻的人一致。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有著相同身體狀況、收入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參與者進行了調查,以排除這些對他們心理健康、婚姻狀況和教育程度的影響。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宗教信仰與收入之間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與死亡有關的一些因素包括,年齡的增大以及身體健康有異樣等。
Jacobi說道,「結果表明,好的心理狀態對死亡率增加具有阻滯作用。一些文獻中最常說的是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降低血壓,促進睡眠等來減小人們的壓力,並促進人們少飲酒和吸煙,最終對健康有益,減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