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路桂林米粉

長壽路桂林米粉

發布時間:2022-09-17 16:44:42

A. 關於小吃

廣州小吃地圖匯總
1. 新聯腸粉店
地址:多寶路88號

口味27 環境9 服務13 人均7元
「典型嘅西關老鋪」。腸粉「又平又大碟」,「非常好食」,每次想起來「都要流哈啦子
」。住果頭嘅人,「無人唔知呢間鋪」,「日日都好多人排隊」。可惜「環境差D」,「買
也匆匆,食也匆匆」。吃的話最好「早上去」,「一般從下午就開始不營業了」。

2. 源記腸粉店
地址:華貴路93號81836268

口味26 環境8 服務11 人均9元
西關老字型大小。生意「從早到晚都系旺到不得了」,因此「食材保證新鮮」。腸粉「用傳統
的方法製作」而成,「又薄又滑」,而且「碟頭大」,「加上一碗馳名的艇仔粥就一流啦
」。環境「十分麻麻的」,「成間鋪先得兩副牆」,人人都「來也匆匆、食也匆匆、去也
匆匆」。不過營業時間長,「是宵夜的好去處」,「曾看到有人晚上2、3點開著Benz來吃
」。

3. 達揚燉品
地址:文明路160號-1 83327931

口味26 環境6 服務12 人均9元
「非常老字型大小」。環境「好差」,空間「好細」,有時甚至「要坐系路邊食」。不過「似
乎吾影響他生意」,「仲好多人幫襯」。皆因他既燉湯「真系好特別」,「料足又夠火候
」。「次次去都系點」原只椰子燉竹絲雞,有「淡淡既椰子清香」,「真系好清甜」,「
『飲』過返尋味」。價錢又「吾貴」,經常會「特登過去飲」。

4. 巧美面館
惠福東店:惠福東路401-403號(近起義路) 83374754

口味24 環境11 服務11 人均14元
「大眾老百姓的好去處」。面「爽口彈牙」;湯據說是「按照傳統」加入「大地魚」熬成
,「很鮮美」。但「最出名」的還是雲吞,有「很多種口味」,而且每種都有自己「獨特
的口感」(推薦五寶雲吞,可以五種口味「一次嘗遍」),美中不足的是分量比較「少」
,每次吃一碗都覺得「未夠喉」。鋪面太「小」,等位「有些麻煩」。

文昌南店:文昌南路31號

東華東店:東華東路690號

東華西店:東華西路170號

前進店:前進路9號
5. 銀記腸粉店
上九路店:上九路79號81713013

口味23 環境6 服務8 人均10元
老字型大小,傳說中的「腸粉之王」。他家的腸粉,採用「最正宗的做法」——用布拉腸;皮
「很薄」,「晶瑩剔透」,「讓人看了就有食慾」;吃起來「口感極佳」,「香滑細膩」
;醬料的味道也「很好」。量「很足」,價格「實惠」, 「有閑情的話,還可以在一邊現
場觀看製作過程」。環境「不是很好」,但人氣「很旺」,「常常要等位」。

惠福東路店:惠福東路519號

文昌店:文昌北路345號之一之二

百靈路店:百靈路86號

光復中路店:光復中路236號

江南西店:江南西路19號

文明路店:文明路199號

天河南店:天河南二路36號

6. 寶華麵店
地址:寶華路十五甫

口味23 環境13 服務12 人均11元
「老店就是老店」,粗面「爽口」,幼面「彈牙」,湯底「鮮香撲鼻」,「又濃又正」。
「招牌」的鮮蝦雲吞「皮薄餡多」,「爽滑鮮美」;金牌豬手面「吃了一次就想吃第二次
」;牛三星「好味、有嚼頭」。肚子餓時來一碗這樣的面,伴著「木桌圓凳」、「醬、醋
、辣椒瓶」,聽著「熙熙攘攘的說話聲」,「西關老店」「親切純朴」的感覺撲面而來。

7. 堅記麵店
長壽東總店:長壽東路299-301號81888486

口味23 環境9 服務12 人均8元
「用料最足、爽口彈牙」的面條,「童叟無欺」的「蝦殼豬骨」湯底,「老臣子級別」的
服務員,甚至「咁多年」不變的環境,都彰顯著這間「經典老字型大小」的堅持。而「次次去
都那麼多」的人、「根本不可能停」的煮麵的手則代表了食客們的肯定。愛吃面如你,還
不快點揣上「幾元錢」,到這兒邊品嘗美食,邊「懷舊一番」。

長壽西店:長壽西路20號

8. 同記雞粥粉麵店
地址:長壽東路福廣里3號

口味23 環境3 服務11 人均21元
「老字型大小的西關美食」,雞粥味道「很好」,口感「鮮美」;白切雞「皮脆肉滑」,蘸著
醬油吃尤其「好味」。其他的粉面就「比較普通」。雖然店「小」、「難找」,環境也「
不敢恭維」,但真正愛吃的人還是「很想去光顧」。

9. 八珍菜館
地址:北京路324號83190252

口味23 環境8 服務9 人均12元
「有咗好耐歷史」的鋪頭。很多人「小學時」就在這門口買煎餃,「一晃眼」「十多年」
過去了,這兒的煎餃還是那麼「正」——聞起來「實在是香」,餡的味道也「調得剛剛好
」,而且價錢「不貴」,「10塊錢就能吃飽」。因此,就算環境「差」,人「多」,油煙
又「大」,只要聞到那煎餃的「香味」,還是會義無返顧地一頭鑽進去。

10. 又一軒食館
地址:多家連鎖店

口味23 環境13 服務12 人均14元
酸辣米粉,「獨步廣州」——「超大」一碗,配料有「酸筍、豬肝、瘦肉、粉腸、生菜」
等,米粉「很有彈性」,「酸辣惹味」,不去試下「絕對人生不完整」。「不能吃辣的」
可以選田螺雞米粉,也是「尋常不太能吃到的好味道」。價格「適中」,都可以接受。

11. 老班長餐廳
地址:農林下路81號(中國銀行旁路口內) 87655493

口味22 環境10 服務12 人均20元
「很有北方特色」的小食店,有「十多年」歷史了。包子是「一大籠地上」,「最中意」
濃香豬肉包和牛肉灌湯包,「皮薄餡靚」,「一啖咬落去會有好多湯汁流出來」;冷盤「
自己拿」,「像在自己家一樣隨便」,「最喜歡」無骨鳳爪,「酸酸辣辣」的「開胃」又
「解膩」;還「送一碗小米粥」,「又香又綿」。就是環境差點,「桌子矮」,「凳子小
」,人又擠,不過「新裝修後已經比原來舒服多了」。

12. 佳味香桂林米粉店
地址:黃埔大道棠石路偉城街2號103鋪(天河國稅局對面) 85698562

口味24 環境8 服務9 人均5元
每次去,「必吃」酸辣米粉。料「很多」,湯味「很濃」,聞到香味便已「食指大動」。
價格是「市區少見」的便宜。而且「營業到凌晨2點」,對於夜貓族和附近加班的白領來說
,晚了「起碼有東西可以醫肚子」。

13. 荔灣名食家
地址:第十甫路99號首層81391405

口味21 環境10 服務10 人均14元
「南信」的甜品和雲吞面、「伍堪記」的粥、「歐成記」的面,「三大美食名吃」匯集在
一起。品種「個個有名銜」,吃著就覺得好有「傳統文化風味」。味道「當然不錯」,價
格也「便宜」。生意「好」,店面卻「小」了點,必須「 眼明腳快」地「搶」位子。不過
只要東西好,也就不那麼介意啦。
14. 太平沙財記
總店:北京南路太平沙16號(近太平沙牌坊) 83362800

口味21 環境10 服務10 人均12元
「老字型大小」。十年前,「爛台爛凳」,「人頭涌涌」。現在,環境「變了」,價錢「變了
」,但那碗「香噴噴」的牛腩粉依然「不變」——粉「有韌勁」,「爽口彈牙」;牛腩選
料「精」,燜得「剛好」,「夠爛」又「入味」;湯也「 夠濃」,再稍微加點那個「著名
」的「自製」辣椒醬「帶出牛肉的香氣」,真是「太美味」了。P.S.北京南路的總店整體
水平較高。

中華廣場店:中山三路33號中華廣場7樓美食城內

泰康店:泰康路158號

海聯店:海聯路18號

天河店:天河南二路

大南路店:大南路185號

15. 楚味鴨頸
建設六店:建設六馬路48號(近宜安廣場) 83836787

口味21 環境14 服務17 人均19元
「招牌」的鴨頸,雖說「不是很健康」,「與武漢的相比」口味上也「有一定差距」,但
總的來說「有嚼頭、有味道」,「一吃就停不了」。還「細致地分為微、中、重辣」三種
口味,感覺很貼心。「愛吃辣又愛啃骨頭」的人,不妨來 「一份重味的鴨頸」,再配上「
一大瓶冰鎮的可樂」,一邊看著「最愛的片子」,一邊「啃」,那種感覺真是「爽」啊!

體育西店:體育西橫街2號

機場崗貝店:崗貝路179號111鋪

洛溪新城店:洛溪新城吉祥南街24棟A4鋪

金碧花園店:工業大道南金碧二街178號

16. 大班燕窩粥城
地址:天河東路15號87503133

口味21 環境13 服務14 人均57元
粥和粉都做得「很精緻」,「味鮮」又「有營養」,而且「大大」碟,「幾頂肚」。「品
種幾多」,「豐儉由人」(「千萬不要被它的招牌迷惑」)。生意「幾好」,但去吃常「
要拼桌」,比較「郁悶」。
17. 滿記艇仔粥
地址:珠江隧道芳村出口(近白鵝潭酒吧街)

口味21 環境7 服務9 人均9元
芳村食粥的「首選」之地。粥底「很靚」,「清甜綿滑」。相對於「3元一碗」的價格來說
「用料算是很豐富」——艇仔粥「確實功夫做足」,「出曬名也應該」;螺肉粉腸粥「有
好多螺肉」,粉腸都「又爽又脆」。其他的小炒也「很平 」,「十幾就有了」。不過,小
店「環境不敢恭維」,而且「晚上6點到凌晨4點」營業,白天去恐怕要「白跑一趟」了。

18. 風味館
地址:越秀南路161號(芬蘭浴館對面)

口味20 環境8 服務11 人均9元
雖然店面「不起眼」,但越秀路一帶吃牛三星「一定要到這家」。牛三星、辣咸酸、湯「
配合得正好」,「又酸又辣」,「怎麼都吃不厭」,「下了班有事沒事都會來吃一碗」。
還有各式粉面供應。分量都「好少」,但價格「不算貴」 。

19. 愉園美食
海珠店:江南大道中163號(電信局營業廳對面) 84245290

口味20 環境10 服務10 人均10元
呢度D鮮蝦雲吞面「出曬名」,既「大隻」,又「好味」。碟頭飯系「即點即炒」,雖然「
系比街邊盒飯貴D」,但「好夠鑊氣」。「次次來都好多人」,「肩碰肩」咁吃嘢,雖然系
咁都「無所謂」啦。

荔灣店:龍津東路653號

昌崗中路店:昌崗中路

20. 林林牛雜
西關店:第十甫路137號

口味18 環境7 服務10 人均6元
代表了「廣州精華」的老字型大小,「那麼小小的店裡」總是「站滿了人」。「擠呀擠」之後
才能「抓到一碗牛雜」,給「酥香」的蘿卜、「軟嫩」的牛雜澆上「特製的面豉醬和辣椒
醬」,「熱辣辣」地吃掉,真是「太幸福了」。

荔廣店:德星路9號荔灣廣場地下

21. 大可以腸粉店
人民北店:人民北路(近藍寶石大廈)

口味21 環境10 服務10 人均10元
腸粉「小有名氣」,「拍得住『銀記』」。燉品量「足」味「正」。其他飯同粥、面也都
「可以一試」。價錢「很實惠」。每迴路過總見裡面「坐得滿滿的」,感覺是「很貼近百
姓」的那種店。

昌崗店:昌崗路

六榕店:中山六路將軍西泮園街12號

江南西店:江南西路50號

天河南店:天河南一路

22. 久久丫鴨頸王

口味18 環境13 服務17 人均15元
喜歡他家重辣的鴨脖子。就算「辣到流眼淚」,「嘴巴麻很久」,可只要「一啃起來就收
不住口」。經常買來「當零食」,「下酒也是個好搭檔」。P.S.吃不了太辣的可以選微辣
或者中辣,一樣好味。

23. 林師傅食雜店
海珠店:海珠中路251號81375158

口味20 環境9 服務8 人均8元
「街頭傳統小食店」,食「雜」的好地方。牛雜和牛腩「味道非常好」,「吃完還想吃」
,時不時就會「專門過去回味一下」。幾家分店裡,海珠店的味道同用料最為「正宗」,
「其他分店就差咗D」,「出品不大穩定」。

西華店:西華路

周門店:荔灣路周門街174號

惠福店:惠福西路甜水巷24號

三元里店:三元里

24. 西關人家
地址:德星路9號荔灣廣場南塔4樓4DZ(下九路) 81380308

口味19 環境12 服務10 人均31元
「雲集」了各種各樣的「西關小吃」,「好大隻」的裹蒸棕、「富有創意」的雪影豆沙…
…「隨你挑」。價格「不貴」。 裝修及侍應的衣著都很有「西關特色」,讓人「彷彿置身
於30年代的廣州西關茶館」。很適合「帶外地朋友」來這里,「一次吃遍廣州美食」。不
過人「實在太多」,「常要等位」。
25. 一家香花溪牛肉粉
崗頂店:天河路631號1樓87598132

口味19 環境11 服務13 人均13元
給人感覺「很正規、很傳統」的店——鋪面「干凈」,座位「舒服」,桌上「調料齊全」
,「除了醬油、香醋、辣椒醬外,還有花椒粒和生蒜頭」。服務「比較好」。食物以「粉
、面、飯」為主。招牌的牛肉粉,裝在「北方的大碗」里,牛肉「嫩而不膩」,粉條「爽
滑筋道」,湯底用「大大的勺」舀,「好味」又「方便」。「一兩周吃一次保證回味無窮
」。

廣園店:松柏東街22號豐盛酒店1樓

棠石店:棠石路天河軟體園內

26. 味然香
建設五馬路店:建設五馬路

口味18 環境8 服務11 人均8元
雖說與「正宗潮汕風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牛筋丸和牛肉丸還是「彈牙、味濃」
,都「幾美味」;魚皮餃「真材實料」,「魚肉做成」的外皮新鮮「爽口」,「別有一番
風味」;辣椒醬也「一級棒」。「路邊小吃店」的環境,勝在「比較干凈」,「讓人放心
」,加上「大眾化」的價格,當個「日常小食」,挺好的。P.S.一些原料可以外賣。

五羊店:五羊新城寺右新馬路

海珠廣場店:起義路1號海印繽繽廣場1樓

越華路店:越華路

先烈中店:先烈中路81號黃花崗科貿街E幢111、E211之二鋪

27. 吉之島
天河城店:天河路208號天河城廣場B1層
地圖、推薦菜、圖片>
口味19 環境14 服務15 人均50元
日本開過來的連鎖賣場。有「好多種小吃」可選擇,比如各種壽司、魚生、燒烤串串、涼
皮、涼面等……味道「好」,價格「便宜」。逛街逛餓了,正好鑽進來找吃的。不過經常
是「買好了找不到位子」,就看見「一圈圈的人站著解決剛剛到手的食物」。

中華廣場店:中山三路33號中華廣場2-3樓
28. 穗銀腸粉店
地址:東川路94號之一83861967
口味19 環境2 服務3 人均8元
以前的銀記,現在換了名字。腸粉依然是招牌,「粉薄、爽滑、味鮮」,用的醬油都「獨
具特色」。雖說小店「又熱又擠又臟」,還「經常要等位」,但「為了美食,沒辦法啦」


29. 粥家莊
天河店:天河路561號摩登百貨1樓61212032
口味18 環境10 服務9 人均15元
雖說環境「一般」,座位「太擠」,服務也「不怎麼讓人滿意」,但這里的粥真的「值得
推薦」——品種「多」,味道「鮮」,更重要的是「熬得都很糯」,吃下去感覺「很舒服
」。不論是飢腸轆轆的「上班族」還是「減肥愛美」的MM 都喜歡來這兒點上一份粥,配著
煎餃或腸粉,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吃得走不動」。

白雲店:西槎路橫窖段39號

海珠店:江南大道中217號之二

體育西店:體育西路48號

30. 味稻粥城
地址:人民北路903號流花湖公園勐苑茗紅廳86680108
口味18 環境18 服務11 人均40元
主打「美味」的潮汕粥——粥中「極」品。選擇「多」,而且下粥菜的品種也「非常豐富
」,每次路過都「有想吃的沖動」。店就在流花公園內,「占盡地利」,環境自然「沒話
說」。關門「比較晚」,「和朋友們宵夜」挺不錯的。可惜價格「貴」了點,服務也實在
「不敢恭維」。P.S.建議夏天不要坐草叢邊的位子,以免遭大蚊子咬。

31. 味千拉麵
地址:天河路宏城商業廣場C區08-09號2樓87545688
口味18 環境13 服務13 人均28元
拉麵「款式比較多」,「口味獨特」——據說秘訣是「奶白色」的湯底,「很香濃」。小
食「種類也很多」, 味道「還過得去」,但是「分量比較小」,「適合女生吃」。環境還
不錯,「很有日本的特色」。價格偏「貴」,「性價比不高」。逛街累了,可以「順便歇
歇腳」,「填填肚子」。

32. 林華牛羊蛇雜屋
東山店:東華東路618號87765431
口味18 環境11 服務9 人均11元
一家小吃店能「開上十年光景」,「必有他的過人之處」。牛羊雜湯「味道好正」;「中
午11點後」供應的蛇雜湯是「把蛇皮、蛇肝、蛇腸等和中葯一起煲」,「湯底濃白」,吃
了「排毒」又「養顏」;多種老火湯、燉品「夠料又夠味 」;還有煲仔、腸粉等,「都不
錯」。花不多的錢,可以吃得很舒服。

越秀店:起義路178號

33. 蘇記美食
中山五路店:中山五路威利達商場A02鋪83398487
口味18 環境11 服務9 人均9元
出品的牛雜,雖然「沒『林林牛雜』好」,但「真材實料」,也「很不錯」了。特別是牛
肚,「又淋又香」,「比一些酒家茶市做的都靚好多」。「只要路過」都會買點來吃。飯
也「還行」,但「另點」湯的話有點貴。服務「一般」。

昌崗東店:昌崗東路253號之一
中華廣場店:中山三路33號中華廣場7樓美食城內

廣百店:北京路295號廣百新翼大廈9樓美食廣場內

人民中店:人民中路603號

文明店:文明路168號

34. 張太公竹篙粉
地址:盤福路98號(近27中) 83517240
口味18 環境10 服務10 人均18元
張記的竹篙粉「確實有其特色」——真是「薄得可以」,而且「入口潤滑」,再配合個「
香辣的將軍醬」,「實在有D欲罷不能的感覺」。「幾個朋友去」點「兩三碟粉加個例牌羊
肉煲」就「足夠食」了。

35. 華輝拉腸
國泰店:環市東路376號國泰賓館首層83868295
口味17 環境14 服務11 人均13元
出品「很是讓人驚喜」——拉腸「用料足」,而且「夠薄」,「夠爽滑」,醬油調得「剛
剛好」。品種也「比較豐富」。雖然分店「越開越多」,但出品「都一樣正」。環境「干
凈整潔」,「比大多數的粥粉面類小食店好」。價錢都「 幾大眾化」。是「幾個好朋友隨
便吃飯聊天的好地方」。

天河店:天河東路128號首層

新港店:新港西路68號富景花園1樓

江南大道店:江南大道中332號

同福店:同福西路198號

36. 佳叔湯丸王
江南西店:江南西路41號之8 84494394
口味17 環境10 服務14 人均7元
「老廣州都有印象」的湯圓店,鋪面「小小」,卻總是人頭「涌涌」。湯圓「以各種甜品
做湯水」,種類「多」,個頭「大」,「又香又滑」,「甜糯適中」,喜歡的人「連吃三
碗」都不過癮。不喜歡的人就覺得「甜到暈」,完全「沒有傳說中的那般美味」。

寶華店:寶華路10號地下

東山店:中山三路77號

文明路店:文明路130號

前進店:前進路33號蘭亭穎園3號鋪
37. 珍珍小食店
地址:西華路183號81098947
口味17 環境0 服務4 人均8元
「起碼有十年以上」歷史的老店。做的牛腩、牛丸、豬腸都「有嚼頭」但又「不粘牙」,
「夠淋、夠入味」。環境不怎麼樣,高峰期食客「挺多」,「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間不但
「早已坐滿」,還「有好多人在後面等位」。

38. 大班雲南米線
建設六馬路店:建設六馬路44號83839724
口味17 環境12 服務10 人均23元
雖說和傳說中的過橋米線「有差距」,缺乏那種「令人驚艷」的味道,但「在廣州算是比
較地道了」。米線湯底「很淡」,「比較適合廣東人的口味」,但量「不是很多」。也可
以點菜吃飯。中午或傍晚經過時,可以進去試一下。

天河東店:天河東路179號
東川店:東川路

東山口店:農林下路3號

東風東店:東風東路744號

39. 燒鵝瀨粉店
西湖路店:西湖路41號(近廣州百貨) 83332130
口味17 環境10 服務11 人均12元
屬於「一般的小吃麵店」。招牌燒鵝瀨粉「真不錯」,量也「特別足」。叉燒「偏肥」,
但「汁好正」。甜點味道就「很一般」。服務員「態度不大好」,而且上菜「速度慢」。
價格「比其他快餐貴」,但「物有所值」。P.S.可以打電話叫外賣。

長壽路店:寶華路140號
40. 強記雞粥店
東山總店:東川路47號83828613
口味16 環境8 服務10 人均10元
分店「不少」,營業時間「好長」,是「逛街累了填肚子」的地方。雞粥是這里的「招牌
」,雖然味道「沒那麼刻骨銘心」,但米「夠爛」、「夠粘稠」,「用料十足」,價錢「
公道」。其餘腸粉面飯什麼的「一般」。有些分店還保留著「叫號拿菜」的傳統。服務態
度「不怎麼好」。

41. 伍湛記
龍津東路871號(近龍津商貿大廈) 81881194
口味16 環境7 服務7 人均10元
廣州「老字型大小」。「最出名」的是及第粥,「好好味」。其他粥和腸粉也「都不錯」——
艇仔粥「粥很細」,「配料很足」;腸粉「韌性還是差點」,不過「性價比很高」。服務
的質量「和店一樣老」,有待改進。

B. 廣州市二宮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廣州美食遍地開花,24小時營業的比比皆是,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外地的朋友只要按本文在幾個商圈溜達一轉,基本上名牌的粵式美食都能嘗遍...一、越秀區的北京路和中華廣場商圈(地鐵一號線:烈士陵園站、農講所站、公園前站;地鐵二號線:公園前站)中華廣場和北京路都是廣州市著名的商業旺地,而且靠近居民區,所以附近食店林立,不乏優質食肆...1、進豪潮州菜館:位於烈士陵園側的仙蹤林旁邊,潮州菜的出品穩定,最重要的是價格公道。每人20-30元已經可以吃得相當不錯.. 推薦菜式:金牌燒木斗、方魚炒芥蘭、普寧炸豆腐、地址:東平大馬路2號 電話: 838063232、巧美面家:這是讓我左右為難的一家店子,我個人是不推薦這種新派雲吞的。但很多朋友都很喜歡,因為10元一碗有「蟹子雲吞」、「鮮蝦雲吞」、「赤貝柱雲吞」、「鮑魚仔雲吞」和「鮮蝦蟹子雲吞」,也有人說過沒吃過巧美等於白來廣州吃面了...暈...那就有選擇性地推薦一下吧... 人均消費:10元地址: 廣州越秀區東華西路170號(近較場西路) 電話: 838030603、恆記婆婆面:這也是我一直認為名過於實的麵店,能大紅大紫的原因始於POCO啊RED的一篇文章,而RED的文章說白了就是對人與食物的一種往事追憶,並非那裡真的就那麼美味(當然也不是泛泛之輩),這家適合各地POCOER前去朝聖..人均消費:5-8元地址:越秀區文明路(省博物館對面) 4、風味館:傳說中能做出廣州最好味牛三星(牛潤、牛心、牛腰)的店子,雖然近年開始走下坡路,但牛三星的水準還是無容置疑的。人均消費:5-8元地址: 越秀區越秀南路161號5、玫瑰甜品店 6、百花甜品店能在文明路屹立十多年的老牌廣式甜品店,玫瑰和百花都各有過人之處,兩間店都自有捧場熟客。百花名氣較大,但個人認為玫瑰比隔壁百花出品更好。 推薦手磨芝麻糊、杏仁豆腐、香芋紅豆沙、豬腳姜。 人均消費:5-10元玫瑰甜品店 地址: 越秀區文明路218號(中山圖書館斜對面) 百花甜品店 地址: 越秀區文明路210號(近中山圖書館) 電話: 838463247、海天堂 8、龜正盅這是兩家龜苓膏專賣店,賣的都自稱正宗龜苓膏,龜正盅略為便宜,海天堂名氣大,價格稍貴,相同的是都具有一定的葯物療效。口感絕對非街邊3元一個的黃振龍龜苓膏所能相比。 來廣州沒吃過龜苓膏的朋友一定要來試一下!人均消費:15-30元海天堂 地址:越秀區德政中路185號 電話: 83372209龜正盅 地址:越秀區德政中路192號9、廣記美食:廣記是一間老字型大小的餐廳,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這里的掌亦煲,鵝掌亦膠質豐富,越吃越入味,加入一盤手打瑤柱肉丸。冬天坐在騎樓底馬路邊打鍋,別具風味。人均消費:25-35元地址:萬福路汽車站往西行80米10、利華飯店:地道的人龍粵式小飯店,價格實惠,出品有廣州特色,雖然服務和環境較差,但仍值得外地朋友一試。推薦:撈鱔片、陳皮骨、燜蛇。人均消費:30-50地址: 廣州越秀區德政中路333號 電話: 8330839911、達揚燉品 12、偉記燉品真不明白這條路上的頂級小食為何都是成雙成對的...達揚和偉記距離相差不到50米,都是老牌的燉品店。三伏天都有人群在排隊購買燉品進補,就更不用說三九天氣時的盛況了! 推薦:時令燉品(外地的朋友可以按自己的體質或當時季節叫店員推薦進食燉品) 人均消費:6-15元達揚燉品 地址: 廣州越秀區文明路160號-1 電話: 83327931 偉記燉品 地址: 越秀區文明路144、156號 電話: 83305573 8330180513、太平沙財記(大南路店):來到北京路附近沒理由會放過太平沙的牛腩粉。大南路店的出品和老店的不會相差太遠,牛腩燜得夠入味,秘制辣椒醬還是一如既往的香。推薦:牛腩粉 人均消費:10-15元地址: 越秀區北京南路太平沙16號(近太平沙牌坊)14、成記粉面世家:一間典型的港式面家,出品分量頗大,鮮蝦雲吞也極受城內食友歡迎。而我推薦的是這里的雜錦拼,雜錦拼內的金錢肚、牛筋、豬腸等配料入味得來又不會粘牙,好味!但缺點是港式收費,價格較貴。人均消費:15-30元地址: 越秀區惠福東路614-616號 電話: 8333098315、糖糖私房甜品:從開張就吃到現在的一家新派甜品店,出品有新意,價格合理,極受年輕人歡迎。推薦食品:腰果露、芒果水晶卷、杏仁豆腐花、蔓越莓蛋糕。 人均消費:7-20元地址:越秀區惠福東路588號 電話: 8339088416、心悅(SWEET DELIGHT)在北京路附近能享受酒店級西餅的地方只有這里啦,但要記住:只推薦西點蛋糕,其餘飲品和食物本人不保證出品質量...人均消費:25-35元地址: 越秀區禺山路22號(銀座廣場側) 電話: 020-8331493617、許留山:來自香港的水果甜品店,分店多,出品也比較穩定。推薦:芒椰奶西、楊枝金露、糯米糍等.人均消費:10-20元地址: 越秀區中山五路34號(近廣大路) 電話: 8332816818、合力居住家菜餐館:以前叫生記客家王,憑生記路邊雞遠近馳名;水東芽菜野生蕨菜炒海蜇絲也不錯,而像客家清燉雞、客家釀豆腐這種傳統的客家菜做得也很出色。 人均消費:25-50元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廣大路22號 電話:83363083*19、稻香海鮮酒家(海珠廣場 華夏大酒店分店):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都要排隊的一間港式連鎖酒家,價格不算便宜,但服務好,選料好,無論是點心還是小炒、火鍋,出品都讓人滿意。夜宵火鍋還有半價優惠。 人均消費:50-80元地址: 越秀區僑光路8號華廈大酒店2樓A、C座(近地鐵2號線海珠廣場站) 電話: 83305190*20、勝記海鮮野味酒家:曾經紅極一時的廣州風味大排檔翹楚,現在已經入室經營,仍然是以海鮮和野味為主打,鍋氣足,宵夜首選!人均消費:50-80元地址: 越秀區長堤大馬路228號(近地鐵2號線海珠廣場站) 電話:83345228 83328318推薦行程:早上空腹乘地鐵到烈士陵園下車,然後到巧美-風味館-玫瑰-海天堂-達揚-財記-逛北京路步行街-糖糖-許留山-晚餐在合力居吃客家菜(如仍覺飽可以省略)-回北京路於文明路交界坐車到天字碼頭乘船夜遊珠江-到稻香海鮮酒家吃火鍋和夜茶-沿江路酒吧街夜蒲-勝記夜宵二、天河區的天河城商圈(地鐵一號線:體育西路站、體育中心站)天河城商區的食肆主要圍繞著正佳廣場和天河城這兩個大型的商場,由於附近高級寫字樓眾多,雲集各國各地商賈,所以在這附近匯集了各地口味的食肆,食肆一般消費較高,且鮮有出色的小食店。主要推薦:1、利苑 2、東海 3、龍苑利苑和東海都是來自香港的連鎖飲食集團,龍苑的總廚是原香港利苑的總廚。都廣州頂級的食肆之一,逢節假日有茶市(含早茶、下午茶,風味絕佳),定期有過百斤的大斑魚或季節名產推出。消費燕翅鮑的放心店。推薦:粵菜,價格:點小菜要吃飽的起碼150元/人以上利苑(天河店)地址:廣州天河區體育東路112號百福廣場2樓 電話: 020-38806788 87576788 東海海鮮酒家(天河店)地址:天河區天河北路233號中信廣場商場3樓 電話: 020-87520533 87520633龍苑地址:黃埔大道西468號勤建大廈3-5樓 電話:875813334、炳勝(天河店):這是廣州本地人都知道的土炮連鎖店,從海珠區一個做魚生的大牌檔做到有X家分店的連鎖,靠的就是過硬的出品。推薦:魚生,蝦生,脆皮叉燒、豉油王鵝腸、冷水豬肚、撈生菜梗、金沙湯丸。消費水平:每人約40-60元 樓下有炳勝的高級版「私廚」:出品更佳,但價格更高。約:每人80元以上地址:天河東路168號 電話:020-87518683 875186825、高州太子雞:超香的花生油,招牌的太子雞味道濃郁,值得一試。價格:每人35元左右廣州市天河區石牌龍口東路9--11號 電話: 87534171 6、新泰樂(天河店):近幾年在廣州崛起的除了炳勝,還有新泰樂。黃鱔菜式獨步廣州食壇,還有肥瘦相間的老娘叉燒,都是旅人的必食ITEM。每人約消費45-60元地址: 天河區天河南二路六運七街33號 電話:87534338 7、凱悅(維家思廣場店):也是粵菜的頂級食府,出品上乘但價格不菲,難得的是廚房有獨立的川廚,川菜的出品同樣到位(尤以水煮桂魚深受食家好評)。價格:每人約80元以上地址:黃埔大道西188號珠江新城廣場4樓 電話: 020-85293488 85293498推薦行程:推薦中午在炳勝用餐,然後坐一個站的公共汽車或地鐵到天河城、正佳廣場逛街,晚飯再到新泰樂吃。如果預算充足,代表香港高級點心水平的利苑早茶也該試一下(可惜要節假日才開市)。三、海珠區的同福路(地鐵二號線:市二宮站)同福路沿途都是居民生活區,雖然沒有大型的商業百貨,但卻隱然流露出獨特的嶺南氣息,不說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同福路也有很多舊粵式騎樓呢...1、芬芳甜品(同福路總店):開了二十年的老字型大小甜品店:其芝麻糊和糖不甩遠近馳名,各式傳統甜品出品也有保證。推薦:糖不甩、芝麻糊湯丸 人均消費:5-8元地址: 海珠區同福東路619號(南村路口斜對面) 電話: 84494843 2、安樂燉品:飽經風霜二十多年,燉品到現在還是用傳統方法柴火慢燉,風味十足。推薦:各式燉品 人均消費:6-10元地址:海珠區同福東路582號 3、森記:同樣是老字型大小,每天只做到中午12點,拉腸以純米漿製作,不加任何馬蹄粉、澄面、薯粉製作。軟滑無比(吃慣源記、銀記的朋友可能不慣,因為這里的拉腸既不爽也不透明),米味香濃,油又夠香,可惜豉油稍差。但森記仍是我的最愛。人均消費:3-8元地址:同福中路寶玉直街2號4、熊記雞粥:也是開了十多年的老店,雞粥是店子的必點招牌。人均消費:3-8元地址: 海珠區同福中路(牛奶廠街口)5、嘉嘉美食(招牌只寫著竹升面):店子開了兩年左右,但原來店主家傳三代都是做面出身,做的是傳統的雲吞面。皮薄而尾散的鮮肉雲吞只是一口分量,現打的竹升面經過適度的走梘,爽滑彈牙,湯底鮮甜。是近年來少見的好面館。人均消費:4-8元地址:同福中路前進大街口轉入50米左右的祥興花園地鋪(亦可從福祥路進入)6、榮昌潮州風味館:全廣州人都知道的一家吃潮州牛丸魚蛋粉的地方..本人倒不太欣賞...但要是給廣州的朋友知道你去了同福路竟然沒有到榮昌...都是寫上來自己做參考吧... 人均消費:5-10元地址:廣州市海珠區同福西路161號 電話:844286427、南樂酒家(老店):又稱蠄蚷(蟾蜍)大王。蠄蚷菜式做到廣州街知巷聞,引起一波波蠄蚷熱潮。推薦:蠄蚷火鍋、吊燒蠄蚷、椒鹽蠄蚷 人均消費:35-60元地址: 海珠區前進路基立南街14號之一 電話: 842554548、新興飯店:典型的廣州風格羊肉煲。廣受媒體關注,蔡瀾都曾多次來捧場。推薦菜式:羊腩煲,椰子燉鵪鶉,烤羊腿。人均消費:35-60元地址: 海珠區前進路92-96號 電話: 84414338推薦行程:上午10點半左右坐地鐵到市二宮站下,步行至森記吃腸粉-熊記吃粥-嘉嘉美食雲吞面-步行領略同福路風光-榮昌魚蛋粉-過對面馬路坐回頭25路公交車到同福東路-下車就是安樂燉品-芬芳甜品-晚飯到南樂或新興就餐四、荔灣區的上下九步行街商業區(地鐵一號線:長壽路站)荔灣區是廣州的老城區之一,古稱西關。來到荔灣就要准備吃個痛快,最好是三五好友一起過來從早吃到晚(一起SHARE),不然就會後悔為何每人只有一張肚皮了...1、潮寶小食店:基本上每天開門後就開始會排隊的店子,個人只推薦魚皮餃湯,其餘不用試。人均消費:5-10元地址:荔灣區多寶路221號(近恆寶華庭) 電話: 818142732、開記甜品:「豆籍火攻衣脫綠,沙因水滾色浮紅」是開記名品紅、綠豆沙的製作寫照。從解放初期就開始營業的開記甜品最著名的就是豆沙類甜品。雖然近年還陸續推出了各款創新甜品,但個人認為綠豆沙的出品最能體現開記的水平。(我只推薦潮寶小食對面那家開記的凍綠豆沙,其餘分店不保證質量)人均消費:3-8元地址:廣州荔灣區多寶路318號 電話:817047953、美美小食:這是一家專門外賣傳統油器炸物的店子,其中以春卷和芋蝦最為出名。各樣買一件當支持一下老鋪,感受一下傳統食物也蠻有意思。人均消費:2-5元地址:寶華路130號 4、寶華麵店:老廣州的人氣店,粉面出品都有一定質素。推薦豬手面、牛肚面、牛筋面 人均消費:6-15元地址: 荔灣區寶華路十五甫 電話: 819445675、文記一心雞:自從國營的清平飯店倒閉後,曾經的廣州第一雞「清平雞」就流落到民間,文記的廚師是從清平飯店走出來的,其出品也有清平雞的七成水準,外地的朋友也可以湊合試一下廣州這種骨頭還帶血的白切雞滋味。 推薦:一心雞 人均消費:30-40元地址: 荔灣區寶華路旋源橋10號 電話: 817288876、陳添記:能靠一盒撈魚皮發家致富,風靡廣州二十多年,還開出大酒樓,廣州人一聽就知道是陳添記。推薦:魚皮 人均消費:15-20地址: 荔灣區寶華路十五甫三巷2號之3 電話: 020-818287747、順記冰室:八十年代四大冰室中碩果僅存的一家,許多名人都曾慕名而來品嘗這里的手打雪糕,名氣十足。推薦:椰子雪糕、芒果雪糕。 人均消費:5-10元地址: 荔灣區寶華路85號 電話: 818142878、滿口福(寶華店):主要以廣東中山一帶的煸鍋風味為主。味道濃厚,有地方特色,冬天來這里一邊吃鍋一邊喝啤酒特帶勁。推薦:鵝煲、水鴨煲、乳鴿湯。人均消費:40-60元地址: 荔灣區寶華路33號寶華豪庭2樓 電話: 020-819500089、南信牛奶甜品:廣州最著名的奶品店,雙皮奶、姜撞奶、各式奶糊的出品都能保持水準以上表現,某些朋友也喜歡這里的三星湯。外地人逛西關必食。推薦:奶品。人均消費:5-10元地址: 荔灣區第十甫路47號 電話: 8138990410、陶陶居酒家:廣州剩餘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型大小,裝修具廣州風情。體驗老廣州生活的首選之地。推薦:奶皇包 人均消費:20-60元地址: 荔灣區第十甫路20號 電話: 81396111 8138963211、蓮香樓:也是鼎鼎有名的百年老號名店,雖然裝修舊,茶飯市出品因為人才流失而趨平凡,但推薦這里的是因為這兒有很多旅廣遊客都喜歡的蓮蓉包(始創蓮蓉第一家的名號可不是蓋的),365天都有的月餅(平時的月餅價格比中秋的月餅價格便宜多了)和婚嫁用的傳統禮餅。到廣州買幾個來送禮自奉也蠻不錯的。地址: 荔灣區第十甫路67號 電話: 81813388 8139119112、富集牛羊雜屋:在上下九一帶頗為聞名的牛羊雜小食檔,牛羊雜做得毫無膻味(但我個人不喜歡沒有膻味的羊雜)。醬香可口。。。人均消費:5-10元地址:十甫路75號13、荔灣名食家:能在一個店吃遍廣州像歐成記的麵食、伍湛記的粥品、還有南信的甜品。雖然這里永遠是人頭涌涌,但是為了那如雷貫耳的虛名,還是值得一試的。推薦:歐成記雲吞面,伍湛記及第粥、艇仔粥,德昌咸煎餅,南信的雙皮奶、姜撞奶、鳳凰奶糊、榮華叉燒酥。 人均消費:10-20元地址:十甫路99號 電話:8139140514、廣州酒家:坐看風起雲涌,仍舊屹立不倒的老字型大小。一樓是食街,出品時有創新。二樓以上用的是傳統菜譜,縱然服務不算到位,裝修已經過時,但有很多獨特的懷舊菜式。最適合一些對粵菜有情意結的旅人前往。 推薦:文昌雞、炒牛奶。 人均消費:50-100地址: 荔灣區文昌南路2號 電話: 81380388 8108838815、銀記腸粉(上九路店):絕大部分廣州人心目中的腸粉之王。粉皮薄且爽,還有秘制的豉油。可以說是腸粉界的殿堂。 人均消費:5-10元地址: 荔灣區上九路79號 電話: 020-8171301316、同記雞粥:聞名遐邇的雞粥店,白切雞做得很有雞味,粥底綿滑。推薦食法:白切雞一份,加上一個雞雜粥,吃時可以講切雞放入粥里浸食。美味! 人均消費:8-20元地址: 荔灣區長壽東路福廣里3號17、堅記麵店:極受好評的老牌麵店,湯底做得好,吃膩了廣州的銀絲面可以嘗一下這里的伊面。推薦:雲吞伊面或者豬手伊面。 人均消費:8-12元地址: 荔灣區長壽東路299-301號 電話: 8188848618、向群飯店:很地道的傳統粵菜館子,每天都很火爆,出品很有粵式家庭菜特色。推薦:鬼馬釀炸面、香茜撈肚尖、紅蔥頭淋雞、雞雜炒菜心、碌鵝。 人均消費:25-50元地址: 荔灣區龍津東路853號 電話: 020-8188514619、蘭桂坊/唐荔園同是僑美集團屬下的企業。蘭桂坊檔次較親民,菜式以無國界為主,特價乳鴿和椰汁木瓜雪蛤是每張台必點的菜式,咖喱蟹也很受大家歡迎。而其地理位置也算得天獨厚。吃完飯還可以在清幽的沙面島走走散步。人均消費:40-70元地址: 荔灣區沙面南街5號 電話: 81216523 81216733唐荔園主要面向中高檔食客或商務應酬,做的是新派粵菜,當然也有僑美屬下一貫的招牌乳鴿和木瓜雪蛤。在園林式的景觀就餐,讓人心曠神怡。最妙的是在荔灣湖面有八艘可乘四人的小船,食客可以乘坐小小的渡船轉到湖面盪來盪去的小船中就餐。別有一番荔灣的風情。最適合朋友聊天和情侶談心。推薦:泮塘五秀、艇仔粥、扣鵝掌。地址: 荔灣區黃沙大道如意坊路口荔灣湖公園內 電話: 8181800220、黃沙海鮮批發市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漁產批發市場,世界各地的新鮮漁獲都應有盡有,只有口袋有票子,這里絕對是海鮮愛好者的樂土。在海鮮攤檔里買好海鮮後可以到附近的酒家加工。酒家只收回加工費。如果不會挑選海鮮可以直接到酒家點菜,一般附近的酒家也不會有短斤缺兩或以死換生的現象。 推薦酒家:金港海鮮酒家 地址: 廣州荔灣區黃沙水產市場內西豬欄路27號 人均消費:按海鮮數量收取適當加工費盛港灣海鮮食府 地址: 廣州荔灣區六二三路黃沙水產市場內西豬欄路14號6樓 電話:81257719 81257032 人均消費: 按海鮮數量收取適當加工費推薦行程:早上空腹坐地鐵到長壽路站下車-潮寶魚皮餃-開記綠豆沙-寶華麵店-打包半隻文記一心雞-在陳添記吃魚皮和雞-順記冰室-南信甜品-在陶陶居樓下小賣部買奶皇包(回家再蒸制)-富集牛羊雜-荔灣名食家-上下九步行街-銀記腸粉-同記雞粥-堅記伊面-晚飯在黃沙或唐荔園、向群就餐BONUS--泮溪酒家: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園林式酒家,也曾是中國點心的殿堂,點心師的少林寺,可惜由於正處於國有轉制裝修期間,要到08年初才能正式營業,那些經典的傳統粵式點心:就只有留待08年初再向大家分享啦 推薦:暫無地址:龍津西路151號 電話:81815718

C. 上海市那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南寧老友粉

海星桂林米粉店
城 市: 上海
地 址: 普陀區江寧路1071號
交叉路: 近新會路
商 區: 長壽路沿線
電 話: 021-62662713
交 通: 76、113、36、19、112

那裡的米粉絕對正宗廣西原產,本人經常去,值得推薦

D. 廣州有什麼好吃的

1、粵菜:
粵菜以廣州菜作為代表,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2、早茶:
「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優哉游哉;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型大小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美珍居等。
3、嶺南佳果:
廣州的水果品種有500多種,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此外,還有芒果、楊桃、石榴、龍眼、白欖、烏欖、黃皮、楊梅、菠蘿蜜、三華李、西瓜等。 廣州地處亞熱帶,熱帶亞熱帶水果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鮮果上市,故有"水果之鄉"的盛譽。廣州果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漢代,史書載,當年漢武帝便向嶺南征貢"御橘",三國吳交址太守士燮向孫權進獻的"瑞橘",指的都是甜橙,而非今日通常講的柑橘。 據調查,廣州的水果有40個科、77個屬、132個種及變種、500多個品種,其中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33個。著名品種有增城掛綠荔枝、黃登菠蘿、羅崗甜橙、石硤龍眼、芳村花地甜楊桃等。近年培育了細核淮枝、八月熟荔枝、紅江橙、大果龍眼、穗中紅番木瓜、翠寶西瓜等品種。
4、特色小食
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據說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其成為名餅卻在半個世紀之後,廣州河南成珠茶樓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製作,並大膽地用搓爛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為餡料,再調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製作出甜中帶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來,因其異味香脆而受到顧客青睞。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故又稱雞仔餅。其後,又進一步改進,務求精製巧作,並改進包裝,罐裝或盒裝,遠銷東南亞。

E. 桂林米粉的來歷

桂林米粉產生於秦代,秦王嬴政為了統一中國,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溝通湘江、灕江,解決運輸問題。

南越少數民族勇猛強悍,不服秦王。秦軍三年不解甲,武器不離手。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這些西北將士,天生就是吃麥面長大的,但南方盛產大米。

伙夫根據西北餄面製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脹,磨成米漿,濾干水後,揉成粉團。然後把粉團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陣,最後再用人力榨出粉條來,直接落到開水鍋里煮熟食之。秦軍郎中採用當地中草葯,煎製成防疫葯湯,讓將士服用,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

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桂林米粉鹵水的雛形。後經歷代賣米粉師傅的改進、加工,而成為風味獨具的桂林米粉鹵水。

F. 桂林米粉屬於什麼菜系麻煩大俠們詳細一點解答

雖然桂雲貴地區都有這樣的米粉,但確切地說,桂林米粉是屬於桂菜。

桂林米粉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桂林米粉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查看精彩圖冊中文名:桂林米粉主要食材:米粉,牛肉片,鹵牛膀、牛肝 分類:桂菜口味:香甜,辣 輔料:鹵水、泡菜、芝麻、花生油,辣椒
目錄起源傳說分析發展歷史近況分支獨特風味鹵菜粉湯粉醋水米粉馬肉米粉烏魚青蒜桂林米粉製作製作方法鹵水配方各地口味桂林人口味南寧人口味雲貴川、湖南等口味相關軼事桂林米粉歌米粉店鹵菜粉桂林米粉節圖書《桂林米粉》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展開起源傳說分析發展歷史近況分支獨特風味鹵菜粉湯粉醋水米粉馬肉米粉烏魚青蒜桂林米粉製作製作方法鹵水配方各地口味桂林人口味南寧人口味雲貴川、湖南等口味相關軼事桂林米粉歌米粉店鹵菜粉桂林米粉節圖書《桂林米粉》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展開
編輯本段起源傳說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清楚,也沒有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里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於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好多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遊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得灕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桂林米粉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乾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灕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怎麼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製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一吃,可口又易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一條木製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分析傳說歸傳說。桂林米粉到底是哪個做出來的呢?原來,秦王嬴政為了統一中國,派屠
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溝通湘江、灕江,解決運輸問題。南越少數民族勇猛強悍,不服秦王。秦軍三年不解甲,武器不離手,可見戰斗之激烈。由於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這些西北將士,天生就是吃麥面長大的,西北的拉絲面、刀削麵、羊肉雜碎湯泡饃饃,都是他們的美味佳餚。如今他們遠離故土,征戰南方,山高水深,糧食運不上來,人不可能空著肚子行軍打仗,只有就地征糧,以解決食為天之大事。
但南方盛產大米,卻不長麥子,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桂林米粉如何把大米演變成像麥面一樣讓秦軍將士接受,史祿把任務交給軍中伙夫們去完成。伙夫根據西北餄面製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脹,磨成米漿,濾干水後,揉成粉團。然後把粉團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陣,最後再用人力榨出粉條來,直接落到開水鍋里煮熟食之。合面團不舂,而米粉團通過舂 ,使榨出的粉條更有筋力,傳說舊時桂林米粉從二樓懸吊一根拖地也不會斷,其筋力可想而知。秦軍郎中採用當地中草葯,煎製成防疫葯湯,讓將士服用,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為了保健,也是由於戰爭緊張,士兵們經常是米粉、葯湯合在一起三口兩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桂林米粉鹵水的雛形。後經歷代賣米粉師傅的改進、加工,而成為風味獨具的桂林米粉鹵水。
鹵水為什麼能治療「水土不服」的疾病呢?原來,桂林米粉鹵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葯和香料熬制,這些草葯全是專治腕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的。這就難怪桂林老年長壽者,都有愛吃米粉的嗜好了。
秦始皇統一南方後,到漢元鼎六年建始安縣(桂林城前身),大量北方移民陡遷到桂林,包括許多像諸葛亮、韓信、陶淵明、周敦頤、李世民、趙匡胤等等歷史名人後裔,這些北方移民來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面」,這種稱謂,一直延續到抗戰桂林大疏散。
因此,桂林米粉,從秦王朝就開始產生和生產了,也就是說,桂林人吃米粉,已經吃了兩千三百年啦。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桂林米粉桂林米粉產生於秦代,在桂林米粉文化中有許多現象佐證:筆者在桂林米粉文化藝術館看到的最原始的米粉壓榨機,上面的「離合器」完完全全就是秦時的農具「耒」的形象;相傳,過去賣「擔擔米粉」的小販都是穿著木板鞋上街的,木板鞋在石板路上發出的響聲,就象是小販在叫喚「米粉、米粉」的有聲廣告。而木板鞋正是秦時履的一種;當年興安一帶參加過開鑿靈渠的瑤族民工,以本民族口傳記事的習慣記錄下來,說米粉是瑤族同胞製作出來的,這就與當年秦軍伙夫製作的史實有了內在的聯系,而且當年瑤族同胞煮馬肉米粉的馬頭火鍋,與如今出土的秦代兵馬俑造型何等相似!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國年間,可謂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近況清朝時,桂林軒榮齋的炒粉、會仙齋的鹵粉、易榮齋的湯粉,各有絕活,吸引了無數的回頭客。三齋之間不是以拆對方的台而後快,而是互相勉勵,各出奇招,你賣湯粉,我就賣鹵粉;你賣鹵粉,我就賣炒粉,既公平競爭,又都動足腦水,翻新花樣。因此,「三齋打擂」的典故,至今仍令入津律樂道。 到了民國年間,尤其是抗戰時期,桂林米粉更是名聲大噪,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莫過於「馬肉米粉」和「擔擔米粉」。 說到桂林馬肉米粉,用著名桂劇表演藝術家蘭魁先生的話說是:「你千急莫講,一講口水就流。」的確,吃馬肉米粉,碗只有茶杯那麼大,每碗只有一根米粉在裡面(所以桂林有「吃米粉找不到頭」之說),鮮美的馬骨湯配香脆的臘馬肉片,再加芫菜、花生、芝麻油,那香味,直沖肺腑,口水怎麼不流呢? 最有趣的是,吃馬肉米粉,一頓要吃上二、三十碗才能吃飽,因為馬肉米粉一般都是以極小巧、精緻的碗乘裝的,喊老闆結帳,桌面上擺了一大堆空碗。好在那時能吃得起馬肉米粉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是現在,你不請十個人洗碗才怪哩。 馬肉米粉之所以要用小碗、下一根米粉,與「三齋打擂」的影響不無關系。各出奇招,各有絕活,這既是桂林米粉老闆的拿手好戲。馬肉米粉用小碗,要你吃時剎不住車,吃了頭碗想二碗,掏空了你的荷包你還緊講好。
編輯本段分支桂林米粉,後來派生出涼拌粉、酸辣粉、三鮮粉、牛腩粉等等,給米粉注入了無限活力。而桂林米粉對柳州螺螄粉、廣東卷腸粉等的包容,又充實了桂林米粉厚重的基石。桂林米粉,就有了三天六夜說不完的話題。 與馬肉米粉齊名的,是「擔擔米粉」。所謂擔擔米粉,就是挑著擔子,起早貪黑,走街竄巷賣米粉。前頭一個木桶裝米粉、配料、碗,竹筒里插一把筷子,後面一個木桶裝鍋頭冒米粉。小販隨擔帶了幾張小板凳,食者擔邊一坐——「來碗米粉」。這就難怪到如今還有人認為「桂林米粉有什麼,還不是蹲在地上、街邊吃」。他就曉不得,桂林米粉的板路有幾鮮。 且不說李宗仁當了代總統,派專機來桂林要米粉送往南京解讒,你就看桂林的老酒鬼清晨八早要一碗米粉送三花酒,一直喝到中午的那滋味,老話講「做了皇帝還想當神仙」,有了米粉和三花酒,做神仙他還不願呢。 以前,桂林鍾錶行有個老酒鬼,跑日本鬼到桂林落了戶。每天早晨去吃米粉,他總要來一句「不要肉,多放豆子」。天長日久,老酒鬼在全街出了名。他一邊喝三花、一邊吃米粉,「滋」地一聲,一口酒下肚;又是「滋」地一聲,一根米粉進嘴。吃一碗米粉,喝四兩三花,一個月下來,工資就這樣花光了。老婆仔女恨得他要命,他死時桂林才剛開始興火葬,人們的觀念都還沒轉過來,他的家人卻二話沒講就拿他去燒,留下一段桂林板路口頭傳。 桂林的米粉店,滿街到處是。不少來桂林賣外地小吃,來了才曉得桂林人對米粉的依戀,沒奈何只好改行賣米粉。有的人不知熬鹵水的奧妙,以為鹵水就是醬油加味精,桂林人吃到這種米粉,吃一口吐一口。其實,要做一個真正的米粉師傅,並非易事。中國菜餚的烹制方法百款百技,而桂林米粉的配料,幾乎把中國菜的技法都用上了,好生了得。如果說桂林米粉是烹調藝術的經典,一點也不過譽的。
桂林米粉(8張)編輯本段獨特風味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 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桂林米粉(20張)鹵菜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泡菜、芝麻、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呼呼作響,聲色味俱全。
湯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馬肉米粉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它用特製的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製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醬,風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現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變。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又益軒」米粉店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其實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中都能吃到各式米粉,找一家當地人開的店。
烏魚青蒜桂林米粉【材料】新鮮烏魚1條,薑片,麻油,青蒜苗,米酒少許,鹽少許,白鬍椒粉少許,桂林粗米粉。
【做法】
1.熱平底鍋麻油,薑片爆香後,下魚塊煎赤下適量的水並加入米酒少許鹽調味.
2.水再滾起後轉小火,將米粉加入同煮入味熟後,再下青蒜苗即可.
編輯本段製作製作方法桂林米粉的製作不簡單,成品外表潔白光亮、細滑、柔韌,優質米粉往往是一團只有一根。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清純的灕江水,將桂林優質大米泡漲,研磨化為漿並濾干,揣成粉團煮熱,然後壓榨出根根米粉,再在水中團成一團,因為經過了反復揣揉,因此筋力極好。
做出來的米粉本身淡而無味,做成美味的桂林米粉關鍵在鹵水。店家熬制的鹵水都有各自的絕招,一般每家店都不同,而且一般不將配方外傳,作為商業秘密。雖然各家不同,但是製作方法大同小異,一般是用豆豉、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小茴香等香料坐鍋,放入豬肉、豬骨、牛肉、下水等,再加入三花酒、羅漢果等配料,先用武火煮沸,然後用文火精心熬制,方能制出香氣撲鼻味道純美、營美豐富的鹵水,與米粉拌和,佐以油炸花生或蒜末、蔥花、芫荽、辣椒,那味道堪稱好極了,而且吃了一回忘不了。米粉分為米粉(圓的)和切粉(扁的)。
鹵水配方桂林米粉的精華在於鹵水,須將豬肉、牛肉、葯材、香料等秘制而成。一般人配製鹵水時,往往把握不住各種原料的比例,使得鹵水的滋味大打折扣。桂林米粉並沒有統一的配料秘方,不同的桂林米粉店做出的米粉味道也各有千秋。甚至靠攏的兩家米粉店味道完全不同。因此以下只能介紹大概配方。(各個米粉店的米粉都有各自的風味也是桂林米粉獨特韻味的展現和神奇之處)
編輯本段各地口味桂林人口味原料:
特料(水蛇、黃青蛙各一隻),豬頭骨、牛骨各2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10克,八角、香茅、丁香6克,小青椒100克,砂仁各2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葉、花椒各10克,陳皮6克,陽江豆豉400克,干辣椒50克,老薑500克,干蔥頭200克,桂林豆腐乳250克,鹽80克,冰糖200克,醬油200克。
製法:
1、將水蛇、黃青蛙剖開去雜,把豬頭骨、牛骨洗凈,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鍾,撈出放入不銹鋼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燒開,小火煮5小時,過濾留湯。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葉、花椒、陳皮、陽江豆豉、干辣椒小火煸炒15分鍾,撈出香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湯中小火熬2小時。
3、鍋內留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豆腐乳小火翻炒2分鍾,放鹽、味精、雞粉、冰糖、醬油小火熬開,出鍋倒入不銹鋼桶中調勻即可。
南寧人口味香料:
八角60克,桂皮50克,乾草45克,陳皮50克,鮮姜200克,香茅草75克,蛤蚧1對,丁香10克,草果30克,小茴35克,花椒25克,花旗參30克,黨參15克,陰陽貝[中葯店有售]25克,羅漢果4個,枸杞20克,紅棗50克,干蔥頭100克,生薑30克。
原料:
老母雞2隻,老鴉1隻,豬棒子骨3000克,桂圓[帶殼]300克,化豬油500克,芹菜300克,香菜50克,青,紅椒各75克。
調料:
精鹽250克,生抽1500克,老抽500克,糖色150克,料酒200克,魚露50克,冰糖100克,味精75克,雞精25克。
製法:
1、老母雞,老鴉治凈[雞,鴨雜另做它用],棒子骨敲破,一起放入湯鍋中,再放入磕破的桂圓摻入清水約20公斤:用大火燒開後,撇凈浮沫,轉用中火熬成一鍋原湯,撈出老母雞,鴨子,棒子骨待用。
2、原湯倒入鹵水鍋中,另將八角,桂皮,乾草,陳皮,哈蚧,丁香,草果,小茴,花椒,花旗參,黨參,陰陽貝,枸杞等用紗布包成香料包,放入鹵鍋中,再放入鮮南姜,香茅草,磕破的羅漢果,紅棗,干蔥頭,拍破的生薑,調入精鹽,生抽,老抽,糖色,料酒,魚露,冰糖等,然後上火熬約1小時,待充分入味後,調入味精,雞精,即成鹵水。
3、先把要鹵制的原料治凈,經過初步處理後,放入鹵水鍋中,另將芹菜切段,香菜切節,青紅椒去籽切塊,一起和化豬油放入炒鍋中炒想後,起鍋倒入鹵水鍋中,然後端鹵水鍋上火,直接將鍋中原料鹵熟即可。
雲貴川、湖南等口味原料:
老雞、湯骨、桂圓、生抽、老抽、冰糖、紅糖、魚露、鹽、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做法:
1、用老雞、湯骨、桂圓煲濃湯。
2、將煲好的湯倒入桶內,加少許生抽、老抽、冰糖、紅糖,滴入少許魚露,使湯變為淡咖啡色,加鹽,略微咸一點,放入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3、將湯燒開,倒入香油即可。
當地的米粉有傾城之戀之說,對當地人而言,似乎是最經濟實惠的美食。其中以桂林溶湖飯店的最為正宗。其他比較知名的米粉店有味香館、紅鼻子米粉,還有十字街靠解放西路路口的石記米粉以及樂群路的又益軒,另外,瓦窯口的勝利米粉和正陽路步行街的擔子米粉也都不錯。

G. 廣州北京路和上下九有什麼吃東西的好地方

北京路口的「食街」里的蘿卜牛雜,對面的八珍煎餃,與西湖路交界的依家子小吃,
至於上下九就比較多
第一站——潮寶小吃店。
地點:多寶路221號,地鐵長壽路站E出口的恆寶華庭出來以後,從中國銀行方嚮往上下九方向走,就會看到一間不顯眼的小店。
點評:小吃店真的很不起眼,還是很陋室那種。但是畢竟薑是老的辣——買午餐的人排了一條長隊。我們坐下,看著周圍十分「市井」味的裝修,覺得——好有味道!還要是先點餐付費再拿吃的那種!我們要了2碗雜錦丸瀨粉和1碗魚皮餃桂林米粉。

(雜錦丸瀨粉)
雜錦丸一次過滿足了吃遍所有種類丸子的願望,有牛筋丸,魚皮餃,豬肉丸和牛肉丸。牛肉丸十分彈牙,可以當乒乓球打,魚皮餃的形狀很有特色,獨此一家。瀨粉很in en(耐嚼?),應該是自己拿米做的,不斷,表示沒有冰凍過;湯底很好喝。缺點是,口味偏淡(表姐和表姐的朋友猛放辣椒),丸子縮水了不少,分量也不多,魚皮餃有一點骨頭。
參考價格:16大洋/碗
美味指數:三顆半星(5顆為最高)

第二站——順記冰室。
地址:寶華路85號,順著潮寶小吃店向前走就會看到,門口有擺著雪糕和「雞蛋仔」。
所有帶「冰室」二字的店,起碼都是70年代或之前創立的,可見其老字型大小。順記冰室應該最近裝修過,室內環境不錯。我們叫了2個芒果雪糕和1個椰子雪糕。這兩者是本店的鎮店招牌「糕」,一定要試一試,建議不加紅豆煉奶,否則甜味會喧賓奪主。

我要的是芒果雪糕(聽說是用新鮮的呂宋芒製成),色澤很自然,不像添加了色素。一口下去——先是淡淡的甜香,然後芒果的獨特香味迅速侵佔整個口腔,久久不散,不能停下,吃完還想繼續(表姐的朋友叫了椰子雪糕,吃了一口芒果雪糕之後立刻再多叫了一杯芒果雪糕。還聽說某老外一口氣吃了6杯!!)表姐還吃到雪糕里隱藏的芒果肉須須——果然是真貨!對比於椰子雪糕,芒果雪糕沒有那麼甜膩,更加清純!那些昂貴的什麼哈根達斯早已拋到九霄雲外,芒果雪糕黑馬勝出,鏘鏘。
此外,八仙桌,復古的玻璃杯,牆上的廣綉「花開富貴」都透露出濃濃的廣州舊式風情,超贊的!!
參考價格:6元/杯(便宜到你不信)
美味程度:5顆星!(可以私人多給一顆嗎?連不喜歡吃甜食的我都上癮的。)

第三站——陳添記。
地址:沿著順記冰室那邊往上下九方向走1分鍾到,以前沒有招牌的,最近新整了一個。

走進橫巷,一看菜單牌——只有三樣,陳添記秘制爽魚皮,陳添記艇仔粥,近來新增一樣拉腸。果然夠專業,夠自信,只憑這幾樣就夠膽打招牌!
因為之前已經吃得7,8成飽,於是只要了爽魚皮。在露天的座位里,看看地板的大岩石(夠古老阿,清朝末期的,以前婆婆家前面條巷都是這種,後來全部沒有了,鋪了水泥),趟籠門的舊居,掛在牆上的「周六日批發皖魚皮」「批發特色爽魚皮」,又別有一番風味阿。
不久,魚皮上來了。

味道有點點辣,可能是為了辟腥,涼拌,魚皮很爽,很新鮮。配上花生,芹菜,大蒜,蔥,尖椒絲(吃完被逼要吃口香糖。),口感更好。
唯一遺憾是——我們去的不是時候,生招牌阿檔主陳伯睡午覺了,後來吃完才看到他「蒲頭」(出現),聽表姐說,他會一邊吹「銀雞」(哨子),一邊帶著沙啞的聲音(又很有廣州地道聲線)招徠客人,不時還指揮手下,每個來過的人都說他很得意(有趣)。
少了陳伯的吆喝聲佐餐,就像少了點調味料。
參考價格:18大洋/碟(據說每年漲1元)
美味指數:4顆星

第四站——蛋撻王。
地點:恩寧路242號。第十甫路往西直走30米左右。
逛完上下九,購物結束後,胃裡的東西也消化得七七八八了。於是回頭去地鐵站之前,先去買個蛋撻。
還是一家店面挺舊的。
不過,據我吃蛋撻時(大概1分鍾左右)觀測,就有10個以上的人幫襯,連周圍店鋪的人也忍不住過來買個下午茶,看來店也不可貌相。
新鮮出爐,熱騰騰的蛋撻是最好吃的!今天就給我遇到了。一邊吹著氣,一邊急不可待地送進口的人就是我!因為不會太甜,皮脆,蛋滑,我一口氣打包了8個回家。外加本店出名的咸馬仔(鹹的剎騎馬,第一次見)5個,明天早餐!

參考價格:全部都是1元/個(又是又便宜又好吃的代表。)
美味指數:4顆半星
還有
仁信雙皮奶
銀記布拉腸

H. 我想知道關於桂林米粉的一切事情!

桂林米粉 米粉的起源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請楚,也沒得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覽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脆啊。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里的鯉魚用手就捧得起,樂得他亂拍屁股,叫船家趕快弄來,銀子多多的給。一餐不曉得要用好多條鯉魚才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灕江上遊了半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去。急起灕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曉得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啦。
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乾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灕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什麼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製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講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一條木製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傳說歸傳說。桂林米粉到底是哪個做出來的呢?原來,秦王嬴政為了統一中國,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溝通湘江、灕江,解決運輸問題。南越少數民族勇猛強悍,不服秦王。秦軍三年不解甲,武器不離手,可見戰斗之檄烈。由於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這些西北將士,天生就是吃麥面長大的,西北的拉絲面、刀削麵、羊肉雜碎湯泡饃饃,都是他們的美味佳餚。如今他們遠離故土,征戰南方,山高水深,糧食運不上來,人不可能空著肚子行軍打仗,只有就地征糧,以解決食為天之大事。
但南方盛產大米,卻不長麥子,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如何把大米演變成像麥面一樣讓秦軍將士接受,史祿把任務交給軍中伙夫們去完成。伙夫根據西北餄面製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脹,磨成米漿,濾干水後,揉成粉團。然後把粉團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陣,最後再用人力榨出粉條來,直接落到開水鍋里煮熟食之。合面團不舂,而米粉團通過舂 ,使榨出的粉條更有筋力,傳說舊時桂林米粉從二樓懸吊一根拖地也不會斷,其筋力可想而知。秦軍郎中採用當地中草葯,煎製成防疫葯湯,讓將士服用,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為了保健,也是由於戰爭緊張,士兵們經常是米粉、葯湯合在一起三口兩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桂林米粉鹵水的雛型。後經歷代賣米粉師傅的改進、加工,而成為風味獨具的桂林米粉鹵水。
鹵水為什麼能治療「水土不服」的疾病呢?原來,桂林米粉鹵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葯和香料熬制,這些草葯全是專治腕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的。這就難怪桂林老年長壽者,都有愛吃米粉的嗜好了。
秦始皇統一南方後,到漢元鼎六年建始安縣(桂林城前身),大量北方移民陡遷到桂林,包括許多像諸葛亮、韓信、陶淵明、周敦頤、李世民、趙匡胤等等歷史名人後裔,這些北方移民來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面」,這種稱謂,一直延續到抗戰桂林大疏散。
因此,桂林米粉,從秦王朝就開始產生和生產了,也就是說,桂林人吃米粉,已經吃了兩千三百年啦。
桂林米粉的發展
桂林米粉產生於秦,在桂林米粉文化中有許多現象佐證:筆者在桂林米粉文化藝術館看到的最原始的米粉壓榨機,上面的「離合器」完完全全就是秦時的農具「耒」的形象;相傳,過去賣「擔擔米粉」的小販都是穿著木板鞋上街的,木板鞋在石板路上發出的響聲,就象是小販在叫喚「米粉、米粉」的有聲廣告。而木板鞋正是秦時履的一種;當年興安一帶參加過開鑿靈渠的瑤族民工,以本民族口傳記事的習慣記錄下來,說米粉是瑤族同胞製作出來的,這就與當年秦軍伙夫製作的史實有了內在的聯系,而且當年瑤族同胞煮馬肉米粉的馬頭火鍋,與如今出土的秦代兵馬俑造型何等相似! 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國年間,可謂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清朝時,桂林軒榮齋的炒粉、會仙齋的鹵粉、易榮齋的湯粉,各有絕活,吸引了無數的回頭客。三齋之間不是以拆對方的台而後快,而是互相勉勵,各出奇招,你賣湯粉,我就賣鹵粉;你賣鹵粉,我就賣炒粉,既公平競爭,又都動足腦水,翻新花樣。因此,「三齋打擂」的典故,至今仍令入津律樂道。 到了民國年間,尤其是抗戰時期,桂林米粉更是名聲大噪,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莫過於「馬肉米粉」和「擔擔米粉」。 說到桂林馬肉米粉,用著名桂劇表演藝術家蘭魁先生的話說是:「你千急莫講,一講口水就流。」的確,吃馬肉米粉,碗只有茶杯那麼大,每碗只有一根米粉在裡面(所以桂林有「吃米粉找不到頭」之說),鮮美的馬骨湯配香脆的臘馬肉片,再加芫菜、花生、芝麻油,那香味,直沖肺腑,口水怎麼不流呢? 最有趣的是,吃馬肉米粉,一頓要吃上二、三十碗才能吃飽,喊老闆結帳,桌面上擺了一大堆空碗。好在那時能吃得起馬肉米粉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是現在,你不請十個人洗碗才怪哩。 馬肉米粉之所以要用小碗、下一根米粉,與「三齋打擂」的影響不無關系。各出奇招,各有絕活,這既是桂林米粉老闆的拿手好戲。馬肉米粉用小碗,要你吃時剎不住車,吃了頭碗想二碗,掏空了你的荷包你還緊講好。
桂林米粉,後來派生出涼拌紛、酸辣粉、三鮮粉、牛腩粉等等,給米粉注入了無限活力。而桂林米粉對柳州螺螄粉、廣東卷腸粉等的包容,又充實了桂林米粉厚重的基石。桂林米粉,就有了三天六夜說不完的話題。 與馬肉米粉齊名的,是「擔擔米粉」。所謂擔擔米粉,就是挑著擔子,起早貪黑,走街竄巷賣米粉。前頭一個木桶裝米粉、配料、豌,竹筒里插一把筷子,後面一個木桶裝鍋頭冒米扮。小販隨擔帶了幾張小板凳,食者擔邊一坐——「來碗米粉」。這就難怪到如今還有人認為「桂林米粉有什麼,還不是蹲在地上、街邊吃」。他就曉不得,桂林米粉的板路有幾鮮。 且不說李宗仁當了代總統,派專機來桂林要米粉送往南京解讒,你就看桂林的老酒鬼清晨八早要一碗米粉送三花酒,一直喝到中午的那滋味,老話講「做了皇帝還想當神仙」,有了米粉和三花酒,做神仙他還不願呢。 以前,桂林鍾錶行有個老酒鬼,跑日本鬼到桂林落了戶。每天早晨去吃米粉,他總要來一句「不要肉,多放豆子」。天長日久,老酒鬼在全街出了名。他一邊喝三花、一邊吃米粉,「滋」地一聲,一口酒下肚;又是「滋」地一聲,一根米粉進嘴。吃一碗米粉,喝四兩三花,一個月下來,工資就這樣花光了。老婆仔女恨得他要命,他死時桂林才剛開始興火葬,人們的觀念都還沒轉過來,他的家人卻二話沒講就拿他去燒,留下一段桂林板路口頭傳。 桂林的米粉店,滿街到處是。不少來桂林賣外地小吃,來了才曉得桂林人對米粉的依戀,沒奈何只好改行賣米粉。有的人不知熬鹵水的奧妙,以為鹵水就是醬油加味精,桂林人吃到這種米粉,吃一口吐一口。其實,要做一個真正的米粉師傅,並非易事。中國菜餚的烹制方法百款百技,而桂林米粉的配料,幾乎把中國菜的技法都用上了,好生了得。如果說桂林米粉是烹調藝術的經典,一點也不過譽的。
桂林米粉獨特的風味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鹵菜粉 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泡菜、芝麻、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湯粉 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 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馬肉米粉 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它用特製的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製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醬,風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現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變。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又益軒」米粉店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其實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中都能吃到各式米粉,找一家當地人開的店,特別是那些看上去破破爛爛的小店,往往在那些地方能吃到地道的桂林米粉。
米粉的做法
桂林米粉的製作不簡單,成品外表潔白光亮、細滑、柔韌,優質米粉往往是一團只有一根。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清純的灕江水,將桂林優質大米泡漲,研磨化為漿並濾干,揣成粉團煮熱,然後壓榨出根根米粉,再在水中團成一團,因為經過了反復揣揉,因此筋力極好。
做出來的米粉本身淡而無味,做成美味的桂林米粉關鍵在鹵水。店家熬制的鹵水都有各自的絕招,一般每家店都不同,而且一般不將配方外傳,作為商業秘密。雖然各家不同,但是製作方法大同小異,一般是用豆豉、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小茴香等香料坐鍋,放入豬肉、豬骨、牛肉、下水等,再加入三花酒、羅漢果等配料,先用武火煮沸,然後用文火精心熬制,方能制出香氣撲鼻味道純美、營美豐富的鹵水,與米粉拌和,佐以油炸花生或蒜末、蔥花、芫荽、辣椒,那味道堪稱好極了,而且吃了一回忘不了。米粉分為米粉(圓的)和切粉(扁的)。
桂林米粉鹵水的配方
桂林米粉的精華在於鹵水,須將豬肉、牛肉、葯材、香料等秘制而成。一般人配製鹵水時,往往把握不住各種原料的比例,使得鹵水的滋味大打折扣。桂林米粉並沒有統一的配料秘方,不同的桂林米粉店做出的米粉味道也各有千秋。甚至靠攏的兩家米粉店味道完全不同。因此以下只能介紹大概配方。(各個米粉店的米粉都有各自的風味也是桂林米粉獨特韻味的展現和神奇之處)
米粉的地方口味
桂林人口味
原料:
特料(水蛇、黃青蛙各一隻),豬頭骨、牛骨各4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20克,八角、香茅、丁香6克,小青椒200克,砂仁各1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葉、花椒各10克,陳皮6克,陽江豆豉400克,干辣椒50克,老薑500克,干蔥頭200克,桂林豆腐乳150克,鹽100克,美極雞粉250克,味精100克,冰糖200克,醬油1000克,色拉油500克
更詳細的配方和製作技術可咨詢重慶華飛食品技術推廣服務有限公司。
製法:
1、將水蛇、黃青蛙剖開去雜,把豬頭骨、牛骨洗凈,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鍾,撈出放入不銹鋼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燒開,小火煮5小時,過濾留湯。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葉、花椒、陳皮、陽江豆豉、干辣椒小火煸炒15分鍾,撈出香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湯中小火熬2小時。
3、鍋內留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豆腐乳小火翻炒2分鍾,放鹽、味精、雞粉、冰糖、醬油小火熬開,出鍋倒入不銹鋼桶中調勻即可。
廣州人、南寧人口味
香料:
八角60克,桂皮50克,乾草45克,陳皮50克,鮮姜200克,香茅草75克,蛤蚧1對,丁香10克,草果30克,小茴35克,花椒25克,花旗參30克,黨參15克,陰陽貝[中葯店有售]25克,羅漢果4個,枸杞20克,紅棗50克,干蔥頭100克,生薑30克。
原料:
老母雞2隻,老鴉1隻,豬棒子骨3000克,桂圓[帶殼]300克,化豬油500克,芹菜300克,香菜50克,青,紅椒各75克。
調料:
精鹽250克,生抽1500克,老抽500克,糖色150克,料酒200克,魚露50克,冰糖100克,味精75克,雞精25克。
製法:
1、老母雞,老鴉治凈[雞,鴨雜另做它用],棒子骨敲破,一起放入湯鍋中,再放入磕破的桂圓摻入清水約20公斤:用大火燒開後,撇凈浮沫,轉用中火熬成一鍋原湯,撈出老母雞,鴨子,棒子骨待用。
2、原湯倒入鹵水鍋中,另將八角,桂皮,乾草,陳皮,哈蚧,丁香,草果,小茴,花椒,花旗參,黨參,陰陽貝,枸杞等用紗布包成香料包,放入鹵鍋中,再放入鮮南姜,香茅草,磕破的羅漢果,紅棗,干蔥頭,拍破的生薑,調入精鹽,生抽,老抽,糖色,料酒,魚露,冰糖等,然後上火熬約1小時,待充分入味後,調入味精,雞精,即成鹵水。
3、先把要鹵制的原料治凈,經過初步處理後,放入鹵水鍋中,另將芹菜切段,香菜切節,青紅椒去籽切塊,一起和化豬油放入炒鍋中炒想後,起鍋倒入鹵水鍋中,然後端鹵水鍋上火,直接將鍋中原料鹵熟即可。
雲貴川、湖南等口味

原料:
老雞、湯骨、桂圓、生抽、老抽、冰糖、紅糖、魚露、鹽、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做法:
1、用老雞、湯骨、桂圓煲濃湯。
2、將煲好的湯倒入桶內,加少許生抽、老抽、冰糖、紅糖,滴入少許魚露,使湯變為淡咖啡色,加鹽,略微咸一點,放入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3、將湯燒開,倒入香油即可。

I. 究竟廣州有什麼正宗的本地美食

位於荔灣廣場內的「西關人家」,可說是一家集泮塘五秀、西關名食大成的店鋪,記得開張之時,著實吸引了不少既想吃盡西關小吃又不想一家挨一家跑累腿地吃的老廣州。

這里有幾款小吃因應時代潮流,對傳統做法作出了改良,被新生代廚師賦予了時尚的氣息,如德昌咸煎餅、薯蓉牛月利酥、雪影豆沙等。

德昌咸煎餅「德昌」是一酒樓名,在80年代曾與陶陶居、蓮香樓、泮溪酒家齊名,是西關人常去喝早茶的地方。最馳名的小吃咸煎餅鹹味恰到好處,既不太咸,又夠味道,煎至金黃,十分酥脆,很香口。「西關人家」的師傅一改傳統的油重糖重,減輕了油、糖的分量之餘,又令煎餅吃起來外更脆內更軟。

薯蓉牛月利酥牛月利酥習慣上只放麵粉、糖、豬油、雞蛋等,但師傅在內里添加了近年備受青睞的黃心番薯蓉,讓牛月利酥沒那麼熱氣,色澤上也更金黃,至於為何舍紫心番薯而取黃心的,師傅說紫心的炸出來顏色變黑,賣相上不如黃心的。

西關裹蒸粽閑日賣二三百隻、節假日賣四五百隻的裹蒸粽,足有500克,內里的蓮子、糯米、綠豆、五花腩肉、鹹蛋等材料,經爐火10小時的煮透,入口即化。師傅說對這名牌美食,越來越講究選料和腌料,以充分突出其「香」———豬肉、鹹蛋的咸香,蓮葉、蓮子、綠豆的清香,糯米的米香。

雪影豆沙可說是「西關人家」獨一無二的小吃,師傅用筷子夾著些許豆沙餡,在發好的蛋白、生粉、鹹蛋泡的漿中繞幾圈,緊接著入約70℃的油溫中炸成,食落軟綿中帶點韌性,像極了吃棉花糖,同事則說有點像西式甜品梳乎厘。

荔灣名食家

在第十甫路99號設店的「荔灣名食家」,與「西關人家」一樣,匯聚了各式各樣的西關小吃,如南信姜撞奶、雙皮奶、歐成記雲吞面、水餃面、伍湛記及第粥等,價錢比「西關人家」稍便宜,店鋪不大,很有西關女子小家碧玉的感覺。

南信姜撞奶

薑汁撞奶首創於番禺魚米之鄉沙灣鎮,養水牛產奶是當地農民副業。那裡產的水牛奶濃度高,含脂肪多,可製成多種奶製品小吃,其中薑汁撞奶最為有名,傳遍廣州、香港、澳門食肆。南信牛奶甜品專家自80年代後重新挖潛加以研製,使之具有姜香奶清的特點,又有驅寒健胃鎮咳之效,不少日本、美國客人都慕名專程品嘗,一些老主顧還經常買外賣回家吃,其風味頗受消費者青睞。

歐成記

據記載,歐成記麵店創於1940年,原址在廣州市中華中路(現解放中路)。1946年在廣州第十甫路127號增設麵食部,經營上湯鮮蝦雲吞面、伊面和水餃等小食品種。其製作的麵皮薄、爽脆、柔韌而不粘牙,有雞蛋香味和面香味,餡鮮甜爽滑,其中上湯鮮蝦雲吞面和水餃面尤其出名。

上湯鮮蝦雲吞面雲吞和雲吞面,是廣州最普遍而又富有風味的地方小吃。據一些老行尊說:廣州的雲吞面是從外省的「混鈍」演化而來。歐成記的上湯鮮蝦雲吞面湯鮮、面爽、雲吞靚———湯使用的是蝦子、大地魚和豬細骨等原料熬制,湯味鮮而清香;面條是全用鮮蛋巧製成銀絲細面,吃起來有彈牙之感;雲吞採用鮮豬肉、鮮蝦仁、鮮雞蛋等原料拌制,用很薄的皮包起來,煮熟後呈肉色,鮮爽而味香,故有「玻璃雲吞」之稱。

上湯鮮蝦水餃面「上湯水餃」是三百多年前廣州中山四路的一間叫「福來居」面館首創的。它取北方水餃和南方雲吞兩者之長,溶於一體,具有濃厚的南方風味,久盛不衰。歐成記的上湯鮮蝦水餃皮薄、肉豐滿,吃時配以面條,鮮美爽滑,十分可口。

雲吞面

艇仔粥

伍湛記及第粥

一碗粥加一條炸面,曾是老廣州們最簡單的早餐;大熱天里沒食慾,煲煲靚粥炒碟粉,可讓你胃口大開;大冷天里吃碗熱氣騰騰的明火粥,身子一下子暖和起來。廣州的粥品就是這樣在廣州人的胃裡紮下了根。

提起粥,幾乎沒有廣州人不知道「及第粥」的。粥底以瑤柱、腐竹、豬骨等原料精心熬制,粥色白潤鮮明,米水交融,味道特別鮮美。粥中特別加入的肉丸,是用七成瘦肉和三成肥肉搭配,加以拌制,因而格外鮮嫩爽滑。粥中的豬肝、豬肚、豬粉腸也選用當日的鮮品,吃起來更加新鮮可口。追說歷史:

伍湛記及第粥已有50多年歷史,始創者順德人伍湛在20世紀50年代初,在廣州文昌南路文昌橫街口開了一家父子店。由於當時廣州四大名酒家之一的文園酒家就在文昌橫街,伍湛記恰恰在街口,上文園飲早茶的茶客途徑伍湛記,看見它「生滾」的肉粥香氣撲鼻,無不食慾大開,進來一嘗果然入口難忘。此「生滾」的肉粥正是及第粥。80年代末,伍湛記曾在寶華路有過分店,人來人往,十分興旺。現在龍津中路和華貴路交界、龍津東路和光復中路交界均見「伍湛記」。

順記冰室

「順記」的門面不大,讓人很容易就錯過了。入到店內,眼前闊然開朗,舊式西關屋的模樣,青磚、雲石圓桌椅、朴實的店員、老式的製冰機與屋內自有的陰涼讓人感受到它悠遠的過去。追說歷史:

相傳,呂順一家原以收買舊物為主。20年代初期,當雪糕從國外傳入廣州後,一下子便成為時髦的冷飲品。那時候,雖然經營雪糕的點檔不多,但呂順卻摸索著做起雪糕生意來。他製作的椰子雪糕,全憑手工操作,雪糕打好後便挑上街叫賣,很受街坊的歡迎。後來,他選擇了寶華路79—81號,開辦了順記冰室,自此,名聲大振,身價很高,在香港、澳門及東南亞都享有聲譽。

香芒雪糕是順記冰室在1987年夏季推出的一款頗具特色的新品種雪糕,該雪糕採用呂宋香芒肉作主料,在1987年廣州市美食節獲「名牌小食」稱號,歷時十年後,1997年廣州市美食節又獲「傳統名牌小食」稱號。

開記———綠豆沙

龍津東路開記綠豆沙,店主葉健開,又稱「豆沙開」。其製作的香草陳皮脫殼綠豆沙,香滑清甜,散熱解毒,譽滿羊城。葉健開自小就跟隨外祖父經營這種小吃,學會了外祖父的豐富經驗,功夫精細,嚴把三關:選好綠豆沙、把好火候關和調味關,因而他的綠豆沙特別受顧客歡迎。

陳添記魚皮

陳添,順德陳村人,出身餐飲世家,做出的招牌小吃順德爽魚皮,依然堅持用祖傳的方法:一般是用鯪魚和鯇魚(鯪魚容易入味,鯇魚則口感爽脆),手工去皮,飛水後冰凍著,吃的時候加香蔥、自家秘制的醬油、花生、芝麻,十分香脆,柔韌爽口。香蔥用來掩蓋魚皮的腥,醬油用來調味,使魚皮不至於無味,加上花生、芝麻,使得本身就爽口的魚皮更加香脆可口了。

現在店子在寶華路十五甫三巷2號之三,從長壽路地鐵站出來後,穿過寶華路,向著上下九的方向走去,便找到此鋪。

8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慕名前來圍在老店狹小的小房子前排隊等待。90年代初陳添記已遐邇聞名,當時一盒爽魚皮賣到10元,買者依然絡繹不絕。

銀記腸粉

拉腸現在是廣州茶樓、酒家早茶的必備之品。看師傅們做拉腸,雙手左右開弓,一上一下,工序多充滿節奏感。將米漿置於多層蒸籠或布上蒸成薄皮,放上碎肉、魚片、豬肝等等,捲起來,切斷,不到十分鍾,一盤香噴噴的拉腸就擺在你面前了。但講到廣州最出名、味道最好的拉腸,又怎能不提在西關起家的「銀記」布拉腸呢?

銀記的老店在文昌北路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原只是彈丸之地,但慕名前來的人太多了,把小店擠得水泄不通,要排隊等候,甚至還占據了人行道來經營。老店裝修了一回,但依舊擋不住人流,生意興隆,於是漸漸在上九路、惠福東路、東川路等地開起了分店。

那裡最馳名的是牛肉拉腸和韭王鮮蝦拉腸,特別是鮮蝦,紅的蝦,黃的韭王相配,可謂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醬油的調味作用很明顯,所以銀記的醬油是經過師傅特別調制的,在別處可吃不到。

南信牛三星湯

同記雞粥

在長壽東路福廣里口,「同記雞粥」頗為殘舊的燈箱並不起眼,在不到30平方米、嚴格來說沒什麼裝修的空間里,有六七張桌子,幾乎每桌都點上了滑雞粥、招牌白切雞。5元一碗的滑雞粥粥綿雞香,10元一小碟的白切雞(33元/斤500克)配兩碟蘸料,一碟是自製醬油調配的姜蔥,一碟是雞湯調的黃芥辣,凈吃皮爽肉滑,清淡中自有豐腴,蘸佐料吃則風味各異,更添香口。

堅記長壽面

「同記雞粥」的旁邊,就是「堅記」。櫃台里碼得正規正矩的碩大的長壽面,想必是廣州其它麵店所欠缺的。據說與西方人過生日要吃蛋糕一樣,從前人們每逢過生日的時候都會吃上一碗長壽面以示好意頭,在長壽路吃自然就更具意味了。長壽面不能用水煮,要用上湯慢慢地浸泡,吃的時候要斯文些,細嚼慢咽地吃著軟軟的長壽面,體會人生漫漫的五滋六味。

牛丸魚皮粉

在逢源路與寶源路交界,有一間沒有招牌的小店,賣的5元牛丸魚皮粉很受歡迎,魚皮特別脆,牛丸又爽口,每天一早就有幾十人在排隊等吃。但這家小店很小,才兩三張桌子,不少人還把碗放在板凳上吃。據說這家小店原名「日月年」,在1986年開張,裝修後不知什麼原因沒有掛上招牌名,但其實惠好吃的出品十分受落。

閱讀全文

與長壽路桂林米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在世該怎麼辦 瀏覽:101
沈陽哪個醫院做體檢比較好 瀏覽:614
60歲買養老保險 瀏覽:96
寧波市醫院體檢哪個醫生好 瀏覽:192
老人怎麼樣年審 瀏覽:465
寧陽退休教師工資 瀏覽:760
子女過戶給無房父母收多少費 瀏覽:404
老人發燒抽搐上不來氣怎麼回事 瀏覽:846
破皮養生機多少錢 瀏覽:565
60歲男士大腿抽筋原因 瀏覽:840
老年人一直黃 瀏覽:678
重陽節孝老愛親的傳統 瀏覽:689
養老金並軌後教師的優勢不再 瀏覽:77
老人不舒服吃點什麼 瀏覽:718
夢里的父母恩是什麼意思 瀏覽:123
農村社保老人過世了如何銷戶 瀏覽:914
抖音怎麼設置讓老年人使用 瀏覽:253
農村退養老保險能退多少錢 瀏覽:124
我國城市與農村養老不同 瀏覽:293
長壽保潔公司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