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有些老人到了70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呢
有的人,不到七十就去世了呢?生死是由不得人來掌控的!
進入七十歲,已是老年人了,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都衰退了,很容易生病,什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等,一些老年病都會找上門,七十歲以上的人,大部分伴隨病痛葯物過日子,所以七十歲以後去世也不足為奇。
我認為七十歲以上去世也可以了,現在的生活這么好,雖覺得有點早,可是人到七十以後,兒女都成家了,孫子孫女也帶大了,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人的使命也完成了,活的久了,能自理還好,不能自理的人凈給孩子添麻煩,。
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聖人都活不過這個歲數,我們草木之人,死了又如何!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從咱們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可能是帶有一定的規律性,甚至有些玄。其實在我們醫生看來,這確實是有規律的,但是並不玄,這是為什麼?張大夫認為可能存在以下幾點:
1. 70歲以後,人體的各種機能明顯下降,再也不是冬天不怕冷、夏天離不開空調了,甚至我們的進食量都會存在明顯的下降,這也說明了我們的身體確實不如從前了,包括我們的心肺功能都存在明顯的下降,我們身體抵禦風險的能力明顯減低了。
2. 70歲以後,我們不可避免的要生病了,甚至是一些大病。常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種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甚至一些惡性腫瘤等,都可能會集中發生,因此由病致死也是有可能的。
3. 70歲以後,我們的心理上可能也產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曾經叱吒風雲的我們,可能不得不接受這樣一種現實:我們退休了,我們沒有了每天一定要完成的工作,也沒有了身邊的那麼多人圍繞我們。甚至,在我們的身邊,有一些朋友已經離世離開了我們,所以70歲以後,心理上也是憂愁和孤獨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就是有病治病,而且是科學的治病。第二就是科學的防病,鍛煉身體、注意飲食等。第三就是保持心情舒暢,這要求老人自己調節心情,要求兒女要盡量陪伴。
總之,70歲以後雖然身體機能明顯下降,但是只要我們科學的面對這個現實,我們長壽也是極有可能的。
對於死不要想得太多,想多了,生活質量就下降了。我今年七十四歲了,經歷的事情很多很多,苦也吃得很多很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衣食無憂,可是畢竟老了,機器老化了,這里那裡都會出現毛病,這是正常的,我個人認為:有毛病就去看,千萬不要拖,否則小病會成為大病,苦頭你自己吃。二是擺正心態,世態炎涼看得多了,在自己的經濟條件允許下,吃好穿好玩好,不要節約,不要虧待自己。生死於命,人什麼時候死,不是自己決定的,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當然能活到八十多更好,但活得質量要好, 健康 是每個老人最大的福氣。
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大致有這幾種原因:
老伴先走一步,相思成疾。 對於70多歲的老人,說個「相思」,有點煽情,更顯得不敬。其實還真有這么回事。活到70多歲的夫婦,那可是經歷了飢荒的年代,又同甘共苦將兒女拉扯大,那是飽受了苦和累。能相濡以沫一起走過大半生,著實不容易,也難能可貴。說「不求同日同月生,只求同日同月死」,也僅僅是台詞,表得是真心。除非「極端」,恐怕沒有這么一對。老伴若有一人先「走」了,另一半隻有活在煎熬中。我村就有這么一對老夫婦,老伴「走」了以後,老漢天天以淚洗面,漸漸地也不吃不喝了。後來患了老年痴呆症,動不動就走失。找到他了,總是說,老伴叫他呢!就這樣熬了一天又一天,不到兩年的時間,老漢還是離開了人世。這也許就是「夫妻本是同根生,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病老拖著,小病成大病。 一旦進入老年,各種大大小小小的老年病會接踵而至。諸如「心塞」、「腦梗」,難以治癒,剜不了根,有的還留下後遺症。這些也算普通又普遍的老年性疾病。只是在以前,總覺得也那麼回事,連血壓高了也沒在意。就是吃葯,有點效果便停葯。殊不知,那都是慢性病,要長期服葯,才能控制和緩解病情。到了70歲以後,還有了並發症,這時候身子骨再經不起折騰了。稍不留神,跌倒了,很難再起來。
心態影響了 健康 的資本。 70多歲的人該經歷的已經經歷,本該是要擺正心態繼續晚年的生活,可是事事並非如你所願:都已經幾世同堂,應該享受天倫之樂,無奈的是孩子們打工去了,自己成了「留守」或「空巢」的人,老伴若在,相互還有個照應。若是一個人,生火做飯,孤燈黑夜,郁悶不樂,度日如年;如果兒女不孝,那更是造了孽,有家不能回。就是孫子還不讓見,與乞丐無兩樣,活著還有啥意思?老了要托兒女的福,按說70多歲的人,兒女都四五十歲了,孫子也該結婚了。如果兒女們夫妻關系並不好,吵鬧成了家常便飯。孫子不成器或娶不上媳婦,老人操心大的,還惦記著小的,心裡七上八下,沒一刻消停;現在怪事也多,「老年病」也日趨年輕化,如果不幸地出現白發人送黑發人,對老人那是致命的打擊,等等原因影響著70多歲老人的心態。心情不舒暢,身體各種毛病就出現了,容易失去生命。
【# 為生活而提神 】
民間有個說法「 活到七十三,閻王不請自己去」, 意思就是說七十三是一道坎,很多人在七十三歲左右就去世了。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我認為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是很多人過了70歲沒幾年就去世了,我國的平均壽命也就74歲左右,下面小僧就來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人到了七十多歲後,器官迅速衰老。一般這個時候可以看到老年斑,這個年級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慢性病,七十歲之後這些慢性病會越來越重,葯物對疾病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弱。
一般七十歲後已經三代同堂,快一點的甚至孫子都結婚了。這時候老人就會覺得自己在家庭里成多餘的人,沒有利用價值了。人如果渾渾噩噩的活著,看不到生活希望,身體也很快就垮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科學家能夠活的比較久,除了醫療條件比較好之外,是因為他們畢生都在搞科研、有目標,所以壽命比較長,比如袁隆平先生。
雖然有兒女,但是這個時候兒女都是為了生計在奔波,不能天天陪在老人身邊,如果老伴還在的話還可以做個伴。隨著身邊同齡人一個個離去,越發孤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老人老伴走後,自己很快也就去世了。
為什麼老人家過了70歲不久很多都去世?老人家每過10年都是一個坎,上了60歲是一個坎,上了70歲更是一個大坎。60歲以後,人體的各個器官的機能都已經逐漸開始下降,身體的毛病也越來越多,住院的次數和突發的疾病也越多。人吶,真的不能不服老。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從出生到逐漸長大成熟,20多歲,身體的各個機能都是處於最佳最成熟的階段,這時候幾乎很少發病。年輕力壯,什麼都不怕,能抗也能熬。但是過了30歲,身體會稍微出現了一些下滑,皮膚也開始慢慢粗糙。每過一個10年,都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體力跟不上,皮膚也越來越鬆弛。
機器用久了,都會出現老化和生銹,各種毛病也開始呈現出來。50-70歲,是癌症高發的年紀,很多老人家都在這個階段被查出來癌症。能過60歲,身體 健康 的退休,是一種幸運。
而70歲又是一個大坎,70歲身體的毛病也會更多,慢支肺氣腫,阻塞性肺炎,心腦血管疾病,都會逐漸表現出來。即便是之前沒有症狀,也有可能突然發病去世
七十多也算是高齡了,如果能平靜沒有痛苦的離開,也算是幸運了。我想我以後能活到七十多,我也是很滿足了。不拖累孩子,活著的時候有生活質量,其實就算是幸福了。
因為我國目前人均壽命就是在70多歲啊。人就像機器一樣,有保質期和使用壽命的。
這是我國各省的人均壽命
大家可以看到,大多數省份的人均壽命就是70多歲,所以你觀察到老年人過了70歲沒幾年就去世了是正常的,因為我國目前大多數老人就是在70多歲去世。
人的很多零件,使用了70年之後,就已經不行了,比如心臟、肝臟、腎臟和血管,會出現各種各樣的 毛病。
心臟連續跳了70年了,運轉不動了,心臟病心衰就出現了。
還有各種癌症,高發的年齡段也是在50-80歲之間,而癌症正是造成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
(不同年齡段癌症發病率,大家可以看到50-80歲是癌症的高發期)
血管用了70多年了,也老化了,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這些都是致命的。還有的老人,由於血管老化變脆,突然就發作腦出血去世了。
人的壽命有很多影響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命。這個命一個是指基因,有些人出生自帶長壽基因,活的就是比別人久;還有這個命就是指運氣,有些老人平時身體很好,結果過馬路不小心被車撞了,骨折了,在床上一躺幾個月,很容易身體就垮掉了,出現肺炎、褥瘡去世了。
還有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抽煙酗酒的人,壽命肯定會受到影響。
另外就是經濟條件和醫療水平也是決定壽命的重要因素。你看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醫療條件好,人的收入高,壽命都是排在第一第二的。經濟越差的人,平時越不敢去醫院,小病拖成大病,大病也沒錢治,壽命自然短。
老人到了70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其實,你算一算70加上幾年也就75歲左右了吧,這個年紀也不小了,我國平均壽命也就76.34歲!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和 社會 發展,我國的人均壽命相對建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是, 影響壽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曾經我們還在為溫飽而惆悵,但是現在很多人在為吃太飽而憂傷。生活條件好了,現在滿大街都是吃的。並且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這些餐飲店以口為重的倍受歡迎,比如川菜,火鍋,湘菜,燒烤等。其實,高鹽、高脂肪、高糖的飲食習慣會帶來太多太多的 健康 問題!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腸癌。
第二,生活習慣。 現在年輕人聚會喜歡幾個人一做就開始"吃雞"。一人捧一個手機,低頭對著屏幕玩,旁邊再放點薯片,可樂什麼的。一玩,一坐就是半天一天的,甚至通宵達旦。這種生活習慣很不好,缺乏 體育 鍛煉!
第三,環境因素。 我們都感覺環境沒以前好了,水沒以前清了,天沒以前藍了。小時候光著腳丫到河裡抓魚的樂趣現在只能跑到偏僻的農村才能體驗一下。環境確實是影響人類 健康 的關鍵因素!想想我們每天呼吸空氣,喝水。如果你吸的是毒氣,喝的是污水,我想身體絕對不可能好!
第四,醫療因素。 隨著醫學進步,原來很多不治之症現在能治了!比如原來肺癌晚期只能活幾個月,現在你可能可以活個一兩年的。這就對平均壽命做了大貢獻!比如原來高血壓糖尿病治療的葯物很少,現在這些慢性病的葯物非常多,並且效果還不錯。這就是醫學進步帶來的壽命延長。
第五,遺傳因素。 遺傳對壽命的影響是很大的!畢竟如果基因不好,你會得很多遺傳病,比如胃癌,乳腺癌,腸癌等和遺傳都有關。
當然,人的壽命是多個方面的綜合影響,活個七十多歲是起步,是平均水平,希望我們人人能夠活過"平均壽命",長命百歲!
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活七十古來稀。說明就人的平均壽命而言,能夠活過了七十歲,都已經算是一個難得的年齡了,甚至是可以稱之為「高壽」了!
但是高壽的人們,身體也是在逐漸老化的,到了這個年齡了,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還是身體器官的功能,都會大大不如以前。老化的後果,就是更容易出毛病。
就好像機器用的太久了會容易生銹,身體也是一樣,我們的身體畢竟是有壽命的,到了這個年齡了,血管硬化了,骨質疏鬆了,腦動脈供血不足了,都會影響到身體的情況。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人過了七十歲,可能沒有多少年就去世了,說到底,還是老了,或者因為病,也確實是因為老了,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更加下降了。
人老了更容易得病,可能同樣的病,年輕人能夠抗過來,老人們卻不行,老去的生命更加脆弱,也是更容易離開這個世界的原因之一。
人的生老病死本來就是自然心理現象。所以說現在人活過70歲不稀奇,但是按現在的物資豐盛水平和先進的醫療條件,70歲左右的老年人,完全可以 健康 的活到80歲,90歲,就是活到100歲也是大有希望,而70歲左右的人就過早的去世了,實在有些太早太挽惜了。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導致過早去世。
一、疾病導致。有些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平時不怎麼關注自己的身體 健康 狀況,有了病的症狀,既不去檢查也不去治療。主要是捨不得在身體 健康 上投資,捨不得在治病上花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病拖延成大病,大病拖延成不治之症。我有個親屬就是在最近去世的,僅是65歲的年齡,去醫院時全身的主要血管都狹窄堵塞滿了,無法手術也無法做支架,眼睜睜的看著英年早逝,其實他平常只要檢查哪怕一次,安個支架就可以避免悲劇,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心酸落淚。
二、情緒導致。無論患了什麼病,只要能及時治療,都要樂觀的想得開,精神好病就少,終日開心有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葯。要相信自己的病一定能早日治好,但有些老年人卻不是這種情緒,一旦得病就整天擔心害怕,焦慮憂愁,苦悶,盡往最壞的結果去想,盡往不開心的地方去想。弄得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最後不是死於疾病本身的痛苦,而是死於對疾病的恐懼擔憂和畏懼,是自己把自己給嚇死了。
三、死於安樂。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大魚大肉已是司空見慣,有些70歲左右的老年人也趕 時尚 ,清淡飲食不沾邊兒,吃的肥胖,終日無所事事,既不鍛煉也不運動,結果多病叢生,醫生也無回天之力,他們倒是忘了,生命在於運動,忙起來,動起來是治癒一切疾病的良葯。
四、突發性疾病。這類病是防不勝防,老年人是發病的重點,如心血管類疾病,腦梗心梗,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三高,如果控制的不好,隨時可以發生這類病。還由於平時缺乏醫療保健知識的學習,不知如何預防及這類病的特徵,一旦出現病情,往往因搶救不及時而失去救治的最佳時間。
五、生活方式。現在有些70歲左右看似 健康 的老年人,也喜歡和年輕人一樣,通宵達旦的喝酒,抽煙,玩麻將,不注意合理飲食和 健康 的生活方式,早早患上動脈硬化等老年性疾病,結果樂極生悲,導致病情在一瞬間發作,重則危機生命,輕則也會導致身體部分功能喪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貳』 老伴80去世,年齡算不算早
老伴80歲去世,年齡並不是算很早,一般60多歲,就是算比較早的,70多歲,80多歲都不算早了
『叄』 為什麼人一到八十多歲就容易去世
人到八十歲就算沒病,人體機能都老化了,如古言:油盡燈枯這個道理,所以容易去世
『肆』 老伴80去世,年齡算不算早
你老伴80歲去世的,年齡還算可以,算高齡呢,應該算是高齡老人了。
『伍』 多少歲去世才不算是短命
這個短命的說法,其實在農村很常見,說實在的古代很多人都活不到六十歲。
尤其是古代的皇帝,根據統計,在中國的209位皇帝中,他們的平均壽命是39.2歲,連40歲都不到。如果在貴族階級你說他短命,估計說出口不久自己就短命了!以前農村流傳著一個傳說,說秦始皇在位期間,凡60歲不死的,就活埋。
因為60歲以上的都是賢能之人,古代有經驗的人都很長壽,秦始皇怕他們造反,於是頒布法律說,60歲以上的全部處死。當然,有很多種說法。古代皇帝認為人活到60歲後,年歲大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再創造財富了,所以才出現如此荒唐的法律。
當然,傳說歸傳說,古代的人由於醫學條件有限,往往生病以後無法醫治。所以,很多人生病而死,且年齡都不大。尤其是東漢,皇帝一個比一個小,且壽命一個比一個短。
農村還有說法,身前害人害多了,這輩子不會長壽,只能做個短命鬼。說實在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誰都不能預測自己的未來,誰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歲。隨著科學的進步和醫學的發達,我國的平均壽命也相對提高。
『陸』 老伴去世後老人很快離世,老伴80去世,年齡算不算早
提起老伴去世後老人很快離世,大家都知道,有人問老伴80去世,年齡算不算早?,另外,還有人想問老伴去世了。老人很受打擊。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如果一個人老伴去世了 怎麼和剩下的這個老人相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老伴80去世,年齡算不算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怎麼說呢?
我覺得一個人活到80歲的話,算是比較高壽吧!也算是挺有福氣的一個人,因為當一個人年滿80的時候,可能她已經兒孫滿堂
應該先把去世老人的靈安置好,這樣老人心裡也得安心。生死在所難免,後老人的靈會去,也算一件。
人老了最難過的就是沒人陪自己說話,如果老伴去世會更感覺孤獨,多陪陪說話,帶老人出去旅遊,對老人脾氣好點,就很好了。
爹死娘嫁人,老伴走了,重先找一個搭夥過日子,無可厚非,問題是:一,在找老伴時,確實要與子女溝通,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必盡老伴去世不久,你找個陌生人到家裡,子女一時難予接受,可以理解。二,婚後,要與孩子分開住,哪怕出去租房都行,這樣矛盾會少很多。三,從層面看,結婚,成定夫妻,這樣的話,夫妻倆有責任,亦有義務。四,夫妻倆要認真協商,明確告訴子女,婚前財產,歸各自子女所有,打消子女的顧慮。五,將來百年之後,由各自子女負責處理。一般情況,經過與子女充分協商、溝通之後,他們會同意父母再婚的。但是,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老年人再婚,不,合法、合情、合理,只要你有能力、有決心,誰能奈何於你。一個老人去世後老伴也活不久。
老年喪偶,選擇再找新老伴,這個和感情無關,和生活有關。
我們習慣用我們的思維和立場去看事情,如果,我們是喪偶的老人,我們再來看看這個事情。老伴去世另一個活不長。
假設,一位老人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假設他現在七十多歲。子女不在身邊,他一個人,守著房子,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老人要一個人面對生活,一日三餐,一個人,除了睡眠的五六個小時,剩下的十幾個小時,老人怎麼過?
也許,他並不會做飯,也許他並不會洗衣服,也許他想找人說說自己這多彩的一生。再或許,他擔心自己不小心摔倒了,都沒有人知道,畢竟腿腳不如以前利索了。老人去世孝子倒霉三年。
老人並不想拖累子女,知道哪個孩子都不容易,所以老人寧願選擇再找個人搭夥過日子,最起碼家裡有個人能說幾句話,起碼有個啥特殊情況,另一個人能打個。老人去世前子女有預感。
理解一下老人吧,他深愛著自己的亡妻,同樣也深愛著自己的子女。所以選擇找個伴侶,這樣不必去打擾孩子們的生活,也能降低老年痴呆的發病率。
如果不能把老人接到家裡照顧,那就接受老人的新老伴吧,客氣地阿姨,按時給老人付贍養費,讓老人安享晚年。
以上就是與老伴80去世,年齡算不算早?相關內容,是關於老伴80去世,年齡算不算早?的分享。看完老伴去世後老人很快離世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柒』 八十多歲去世是壽終正寢,是喜喪嗎為什麼九十多歲去世呢
古代的喜喪一般是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全福:生前自家門內人丁興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
二、全壽:亡人滿八九十歲,甚至突破百歲大關,最低也須超過「古稀」(七十歲)之年。年紀越大、越老,越符合「喜喪」的條件。故其全稱為「老喜喪」。
三、全終:亦稱「善終」,意為圓圓滿滿地結束了一生。古代民間以為,死者生前積德行善,廣做功德,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無疾而終」,自然老死。此即被視為「喜喪」的根本條件。
如果只具備上述第一、二兩項條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災人禍致死,則不能算作「喜喪」。但八十多歲的老人身上有病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離世也是老人對病的解脫。三條件已佔其二,可以算是喜喪了,不要太拘泥傳統,而被古代所留習俗束縛了。
『捌』 老伴80去逝,年齡算不算早
老伴80歲去世,年齡算不算早?一般來說,七老87,老80,所以嗯,健康狀況不太好的話,沒所謂,什麼時候吧?
『玖』 為什麼說八十多歲去世是壽終正寢,是喜喪
【解釋】:壽終:年紀很大才死;正寢:舊式住宅的正房。目前看來,將60歲作為長壽的年齡,下限太低,絕大多數不一定認同;而過百歲者雖有之,但終屬少見;80歲作為長壽的最低年齡,多能理解和認同與接受,既然八十多歲去世,人們都能認同就算喜喪了!再看看壽終正寢的近義詞 壽比南山、延年益壽、長生不老、永世長存、無疾而終
『拾』 為什麼說八十多歲去世是壽終正寢,是喜喪
這個說法,是古代的一種說法,古人說,人生70古來稀,在過去年代,人們的壽命普遍較短,平均壽命40-50歲,活到70歲已經不容易,所以活過80歲再去世,基本屬於壽終正寢了,是喜喪了。但是,現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條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活80歲,已經很正常了,就是百歲老人,也比比皆是 ,不算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