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女人50歲稱作什麼年

女人50歲稱作什麼年

發布時間:2022-09-16 13:13:11

A.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1)女人50歲稱作什麼年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B. 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的女人分別叫做什麼啊

男子20歲叫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女子20歲叫桃李年華。

男子30歲叫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女子30歲叫半老徐娘。

40歲叫不惑之年,50歲叫知命之年。

另外,60歲叫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70歲叫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80歲叫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相關內容解釋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C. 各個年齡段男性、女性的稱謂分別是什麼

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100歲樂期頤。

D. 女人近50歲叫什麼年

五十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
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
《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五十歲一般稱「知天命」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E. 女性各個年齡段稱呼是什麼

現在的人對女子的稱呼比較直接,一個「美女」就能夠概括各年齡段的女子,因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是喜歡聽好話的。不管你多大了,還是長得多麼一般,人家叫你美女你還是會覺得很開心。雖然說這聽起來很敷衍很假,但大部分人就是這樣,明知道是假的東西卻還是喜歡得不得了。當然叫美女的話,也還是要看人吧。

至於90歲的話可以被稱之為「鮐背之年」而100歲可以稱為「期頤」,又可稱為「人瑞」。再往上的話,基本上就沒有了。因為古人很難存活這么長的時間,畢竟那時候的醫療不發達,很小的病可能都會成為絕症,因此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活到100歲,所以說再往上就沒有什麼必要設稱呼了。

F. 古代女子年齡稱謂大全

一、古代女子1歲:牙牙

此時的屬於剛出生的女子,還沒有學會說話,但是有著極大的求知慾,已經可以跟著大人咿咿呀呀的開始學習如何說話,雖然此時的女子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來,但是在母親眼中卻是全世界最可愛的小寶貝。

二、古代女子2-3歲:孩提

孩提之年就是指兩到三歲之間的孩子,也是指還處於能跑與不能跑之間的年齡段,此時的女孩子跟男孩子之間的稱謂是一樣的。

孩提當中的提其實是指「用雙手抓住小孩子的兩腋之間,然後用力將其抱起來這個動作。」也可以被稱之為「提孩」或「孩提包」等稱謂。

三、古代女子7歲:童齔(chen)是四聲哦

一般來說女孩子都要比男孩子長得稍微快一點點,所以女孩子在七個月的時候就會長出牙齒,而到了七歲那個正好又處於換牙的階段,而男孩子論是長牙的時候還是換牙都要比女孩子慢上一個月至一年的時間。

這個年齡段我們會經常看到女孩子一張嘴,口中出現一到兩個大窟窿,其實就是自己的乳牙正在更換的緣故。

四、古代女子8-12歲:總角

因為現代人對於小孩子的美定義為可愛與漂亮兩個方面,所以我們會看到千奇百怪的各種女童發型,而在古代其實大多數女孩子為了方便,直接就會在頭上梳成兩個發髻,看起來就跟山羊頭上的兩個角一樣,所以被稱之為總角,也可以稱之為兒童時代。

五、古代女子12歲:金釵之年

古代的女孩子到了十二歲的時候就要跟自己的兒童時代區分開來,因為此時的女孩子要學會如何來裝扮自己了,比如說弄一個復雜的頭型,再在上面插上各種各樣的頭飾金釵。

六、古代女子13歲:豆蔻年華

豆蔻也被稱之為「含胎花」,也就是山姜花的別名,可以理解為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古代的時候就是形容已經到了可以被人提親的年紀,說白了就是我家有女初長成,就等郎君上門提親。

其實就是說在古代,女孩子到了這個年紀也就是到了思春的年齡段。

七、古代女子15歲:及笄之年(jiji)

這個年齡段可以說已經正式到了女孩子嫁人的年齡段,這個「笄」字,就是所謂的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年已及笄,並且古代為了鼓勵民間百姓早日成婚,所以到了十五歲還沒有嫁出去的女孩子,從這一年開始之後,如果還沒有嫁出去,就一直要繳納沉重的罰款。

八、古代女子16歲:碧玉年華

碧玉年華又被稱之為二八年華,也就是兩個八加起來十六歲的意思,同時還有一種說法叫破瓜年華,主要是因為舊時的文人會將瓜字拆分為兩個八字,碧玉年華之中充滿著無數的幻想。

九、古代女子20歲:桃李年華

桃李年華大多是指女子臉若桃李,屬於粉面朱唇,說白了就是形容這個年紀的女子美麗好看的詞語而已,並沒有太多的含義,就跟青春活力是一個道理。

十、古代女子24歲:花信年華

花信年華就是指女子正處於年輕貌美的年齡段,可以說這個年紀的女子正是一生當中最耀眼的時刻,表示花朵經過這么多年的培養終於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刻。

十一、古代女子30歲:半老徐娘

此時的女子已經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了世人,卻也因為年華的逝去,被歲月所催慘,姿色已經大不如從前,大多數女子開始依靠各種的濃妝艷抹來維持自己的美麗,但是在卸妝之後卻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靚麗,但是卻還保留著一些風韻,也被稱之為風韻猶存。

十二、古代女子40歲:人老珠黃

一般來說古代女子到了這個年齡段,幾乎已經走到了下坡路,畢竟古代的女子地位本身就不高,大多數女人能得到自己的相公寵愛,無非是年輕貌美,尤其是在古代三妻四妾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一男半女,很可能生活就快要過不下去了。

大多數都會用「美人遲暮,人老珠黃」來形容古代四十歲的女子,畢竟古代跟我們現代相比,沒有這么多化妝品,再加上保養方面更是無法跟現代相提並論,所以當古代女子四十來歲的時候,看起來相當的面老。

十三、古代女子50歲:知命之年

到了這個歲數的女子,一般都已經對自己的整個人生了解的相當透徹,畢竟自己的前五十年是怎麼過的,自己是一定清楚的,再加上古代人的壽命因為各種原因大多數都不高,所以能活到五十歲的年紀,已經屬於命好之人。

十四、古代女子60年:花甲之年

其實花甲這個詞不光是形容古代女子,可以說是男女通用,在古代一般是以六十年為一個紀年,也可以被稱為一甲子,所以但凡能活六十歲的老人,都被稱為花甲之年。

十五、古代女子70年: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這么一個說法,意思就是人的年紀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屬於相當稀少的那一部分,畢竟以古代的那種生活條件,普通人能活到七十歲已經是上輩子燒過多少高香才得到的福氣。

十六、古代女子80-90歲:耄耋之年

當古代到了這個年紀一般會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兒女們希望自己的長輩可以更加長壽,耄耋其實還有延長的意思。而另一種就不太好聽了,如果運氣好的話,這個年紀的人兒女都還在,也許還可以得到兒女們的贍養,可假如自己的兒女已經不太世了,孫子輩可能就會出現隔輩這種情況,畢竟親情已經差了一輩人,再加上孫子輩的兄弟姐妹又分布眾多,所以大家對於養老這種事會相當的抵觸。

然後就會有人常常說耄耋之年的人都是一些土已經埋到了脖子的人,每天還這么硬撐什麼。

十七、古代女子100歲:期頤之年

到了這個年紀就不一樣了,畢竟百歲是一道垓,八九十歲的老人可能子孫輩不太代見,可是到了一百歲以上直接就相當於長壽的標准了,可以被稱之為典型,表示自家人當中有著長壽之人,也就是說以後自己也是有可能達到這個長壽的標准。

所以到了這個年齡段,無論是子孫輩還是再往下一輩人都會出人出力來贈養老人,說白了這就已經達到了奇跡的地步,中國從古至今能真正活到百歲以上的老人屈指可數。

看完文章大家會發現,女子的主要稱呼都在四十歲以前,這是因為古人由於長期處於戰亂和飢餓當中所以,壽命普遍比較短。二十多歲的稱呼是最多的,因為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麗動人的時候,而五十歲之後的稱呼是男女公用的。

G. 女人近50歲叫什麼年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8

H. 古代50歲女子被稱為什麼

古代50歲女子被稱: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I. 五十歲是什麼之年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十三歲為豆蔻二十歲是弱冠,那五十歲又被稱為什麼年?

五十歲是知命之年。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J. 50歲稱為是什麼之年

50歲被稱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俗言道,知非之年三不親,指跨入50歲,凡事看淡,親戚感情亦是,與眼重錢財、無情無義、勢力心重之親戚毋需再親,少許走動,不然於己身晚年運勢影響頗大,難以安度晚年。

知非之年,子女多已成家立業,毋需操心,孝淑亦好,不孝也罷,其不惑之年以後所持財帛足以安享天年,應安心陪伴那伴其一生之人。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閱讀全文

與女人50歲稱作什麼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十男人為什麼不談長壽 瀏覽:906
華為入職體檢套餐是哪個 瀏覽:2
張學良為什麼都長壽 瀏覽:609
別等著父母死後在孝順怎麼說 瀏覽:163
城市裡為什麼那麼多養生會所 瀏覽:609
惠州65歲以上養老金多少 瀏覽:194
清明養生應該喝什麼酒 瀏覽:144
90歲吃什麼 瀏覽:427
養老基金以什麼為主 瀏覽:39
體檢之前要休息多久 瀏覽:363
民航體檢怎麼知道過沒過 瀏覽:149
武漢漢陽區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778
現在五十多歲怎麼買養老保險 瀏覽:456
南方醫院的體檢部在哪個位置 瀏覽:167
對老人家身體好的補品葯材有什麼 瀏覽:82
自己交養老保險和社保哪個劃算 瀏覽:101
老年痴呆症哪裡能收 瀏覽:348
如何預防老人走失漫畫 瀏覽:548
曬曬我的養老金帳戶有多少錢 瀏覽:884
聯誼醫院老年公寓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