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靈樞天年長壽的條件

靈樞天年長壽的條件

發布時間:2022-09-15 12:20:17

A. 《黃帝內經》之《天年》系列(一):如何才能頤養天年

徐文兵:兩個甲子。 梁冬:一百二。旁白: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人壽命的長短?梁冬: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徐文兵:最重要打的那個「基」,來源於母親。梁冬:父親他的……體現在哪裡?什麼叫做外在表現啊?徐文兵:行為啊,舉止啊,學習啊,工作啊,一些,表現的不是很好。那是什麼?子不教……梁冬:父之過。徐文兵:父之過。旁白:國學堂《黃帝內經》之天年系列,梁冬對話徐文兵,聊聊如何才能頤養天年。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的「國學堂」,有幸呢請到了北京厚朴中醫學堂堂主徐文兵老師呢,和我們一起講這個《黃帝內經》。徐文兵:梁冬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梁冬:以及觀眾。徐文兵:以前是聽眾,現在成觀眾了,大家好!梁冬:啊,徐老師,咱們這個,由於時間非常緊湊,所以呢,抓緊時間進入《黃帝內經?靈樞經?天年》啊,這個解一下題。徐文兵:呵……大家都知道中醫,《上古天真論》第一篇講的就是讓「人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背景提示:「人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自然賦予人的壽命叫天年,是兩個甲子,120歲。徐文兵:就說,中國道家或中醫認為,人的天賦的壽命,叫「天年」,這天年的這個具體數目呢是兩個甲子。梁冬:一百二。徐文兵:呃,一百二十歲。我們以前說,要盡其天年,要健康長壽,而在《黃帝內經》,就是《靈樞》篇裡面,它專門列出單獨一章,講《天年》。就是說:人,他的從生育的基礎是什麼樣?然後每個年齡段他有什麼樣的身心變化?然後呢,你又怎麼去順應他的身心健康,去順勢而為,怎麼盡其天年?梁冬:所以以前我們也講過嘛,就是說不到六十歲,那都叫「夭」,夭折的「夭」。徐文兵:這個,我們經常說「壽」,一般就是過了一甲子了,這叫「一壽」。天年是兩個甲子,剛才你說了個夭和折,其實「夭」和「折」不一樣。梁冬:又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法?徐文兵:我們說這個人夭折了,其實你要問他是「夭了」還是「折了」?什麼叫「夭了」,沒過到六十歲,……梁冬:叫夭。徐文兵:叫夭。什麼叫折?梁冬:什麼叫折,沒到一百歲呀?徐文兵:什麼叫折?梁冬:沒到十六歲。徐文兵:買過打折衣服吧?梁冬:哦,五折。徐文兵:你看,你沒過六十歲,就是,天年是一百二十歲吧,你沒過五折,這叫「夭」。那麼我們看一下,有人說,比如說有個比你年長的,比你尊貴的人給你施禮或者什麼,你說,「哎,可不敢當,折煞我也」。什麼叫「折煞我也」?折了我的壽了,這叫夭折,折我的壽。咱們推一下,一百二十歲,打九折。梁冬:打九折,減十二歲。徐文兵:誒,一百零八。梁冬:那叫折啊?徐文兵:這叫,我就沒盡其天年嘛,我打了個九折,但是你想,能活一百零八歲,這也算高壽了。梁冬:對,一百零八將的嘛……徐文兵:一百零八歲,我們用一個漢字表示。梁冬:水滸,哈哈哈……徐文兵:茶!你看那「茶」上面,是一個草字頭,代表「廿(二十)」,啊,對吧,一個八,一橫一豎,底下又兩撇,八十八加二十。梁冬:哦這樣子啊。徐文兵:一百零八歲。梁冬:這樣子哦?徐文兵:所以古人呢,或者現代人,我前一段看見一個報道,說季羨林老先生和谷牧先生(都九十多,將近一百歲)兩個人相約定,叫「相期以茶」,這叫「茶壽」。這就是說您活了,沒盡其天年吧,為什麼沒盡其天年呢?咱們這個,感情挫傷,醉以入房,什麼風寒暑濕燥火……梁冬:對,晚上加班剪片子什麼的,是吧?徐文兵:這就給我們打了個折,打了個九折,能活到一百零八歲,這叫「茶壽」。背景提示:茶壽108歲。徐文兵:你再打個八折呢,九十六歲。你看我們知道的,有很多高壽的人,都活到了九十六歲。你像我們知道的這個,我知道現在活到一百多的,有個叫周有光先生,發明的漢語拼音的那個人,經歷了光緒、民國、還有新中國,到現在老頭兒一百零四歲,還在那……梁冬:打太極拳?徐文兵:接受訪談呢,然後老人說一句話,「誒!上帝把我給忘了」。我說沒忘,您是活到……在盡其天年呢!季羨林老先生,包括我們比較敬仰的鄧小平先生,這都活了九十六歲以上,這叫八折,您再打個七折呢。梁冬:七折是多少?徐文兵:九十六減十二,八十四。梁冬:所以說,所以說八十四歲,有什麼,什麼日子,對不對?徐文兵:老百姓說七十三,八十四,其實就是說,到了八十四歲,您活到了天年的七折,很多人是在八十四歲,啊,沒過這個坎兒。八十四歲您再打個六折,七十二,就是說我們說虛歲七十三那個折。梁冬:就是七十三,八十四?徐文兵:誒,那就是六折了,你看我們說,經常說這人夭折,這個裡面含義很深,其實就是我們以天年為一個標准,你慢慢的一點、一點折。你要是再養生不當的話,最後就是能過個六十或者六十不到,那就不是折了,那就是夭了。所以說「天年」含義很深,而且每打一折你看是多少年?梁冬:十二年。徐文兵:十二年叫什麼?梁冬:一輪。徐文兵:「一輪」是俗稱,我們叫「一紀」。梁冬:對。徐文兵:有人經常問你多大年紀了?年是年,紀是紀。紀就是一輪。梁冬:就是十二年。徐文兵:十二年。梁冬:真是長學問哪!徐文兵:是吧。經常有人問說『你多大年紀?』。我說您問我年?還是紀?你像我們大同,山西大同的習慣就是,孩子到十二歲,就是說我屬牛的吧,現在還是牛年,又到牛年,是叫活過一輪來了。我們要圓鎖,原來孩子要戴個長命鎖,一看健健康康活到現在。梁冬:為什麼是用鎖呢?徐文兵:就是說把他鎖住,不讓他走。梁冬:Look in.徐文兵:Look in.誒,以前的孩子呢,就是醫療保健不太發達,嬰兒這種夭折、夭亡的比例非常高,所以呢老百姓兩個辦法:一個是掛個鎖。梁冬:另外多生一個。徐文兵:不是,還有,給孩子起個賤名,阿貓、阿狗的。梁冬:這個又什麼說法嗎?徐文兵:就是說你要起個太富貴的名,就好像自己扶不住,壓不住,起個賤名呢,好活。就是這么個說法。梁冬:哎呀,深刻!深刻!開篇 《靈樞經?天年》,這個《天年》這篇文章,在《黃帝內經》裡面講什麼的呢?徐文兵:《天年》就是我們講,根上說,《黃帝內經》天年第一篇就是說,決定你健康長壽的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一個是根,一個是本。梁冬:對,根和本又不一樣。呵呵,根本就是……徐文兵:「根」埋在地底下看不見,「本」是上面那個樹樁子。這就是決定你的將來能否活到天年,或者少打幾折的最基礎那個原因。你看一個根本,一個基礎。所以《黃帝內經》第一句話,就是借黃帝問他的老師岐伯,就說。梁冬:說什麼呢?廣告之後見。下節提示:如何才能頤養天年?徐文兵:有句話說母親的素質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素質,還有老百姓最俗有一句話叫「母肥子壯」。以前中國人傳統挑媳婦或者選妻子。梁冬:豐乳肥臀!徐文兵:豐乳肥臀嘛!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和徐老師聊到根本和基礎的不同。根是根,本是本,基是基,礎是礎,是吧?那剛才講到人得以長壽,或者能得以生存,他的「根本」在哪裡呢?剛才講到這個根,是在地底下的,這個本是出來的。那基和礎又有什麼不一樣?徐文兵:基是地基,也是埋在地下,你看那個「基」寫的底下也是個土,上面壓著牆。「礎」是一個石頭做的,就是我們參觀故宮,或者廟裡面,它有個什麼?就是有那個木的柱子,木的柱子它不是直接接那個潮濕的地,它接一個圓的,圓墩的那個……梁冬:水泥的。徐文兵:什麼水泥的,大青石做成的。梁冬:失敬,失敬!徐文兵:所以那個埋在地下的,我們要夯實的那個東西叫「基」,地上的這個石頭墩叫「礎」,它們都決定了你這個建築物能蓋多高。梁冬:噢!徐文兵:以此來比喻你能活多長,是吧!基礎沒打好,就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梁冬:對,現在很多大樓的基礎都變成地下停車場了。徐文兵:啊,它那個基礎(蓋)打得扎實,或者打得深的話呢,這樓就蓋得高。梁冬:人生就是這個比喻,是吧?徐文兵:就這個比喻。背景提示: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力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梁冬:所以趕緊「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力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徐文兵:黃帝問岐伯的話叫,願聞人之始生,這個「始」是什麼階段?就是形成胚胎的有形的那個階段。他沒問的……下一句他才問的什麼?「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梁冬:就是失去什麼就死了呢?得到什麼就活了呢?徐文兵:得到什麼就活了呢?所以短短一句話呢,他問到了什麼?人是怎麼……從那裡來的?我們經常說什麼叫哲學?哲學要回答一些問題:我從哪裡來?梁冬:(唱)你從哪裡來?徐文兵:要到那裡去?但是哲學解釋不了的問題呢,就上升到一個我們叫「道」的層次,或者說現在有人說叫宗教的層次。宗教要解釋人的生死,啊,「何得而生,何失而死」。梁冬:所以你不得不感慨這個中國古代人,啊,好像是上古他還另外有個更高級的文明傳下來一樣,那種感覺。徐文兵:對,就是說他們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背景提示: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梁冬:那到底什麼為基,什麼是為礎呢?啊,岐伯曰:就是黃帝的老師岐伯曰呢:「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徐文兵:就這么精闢的幾句話。就是說決定你能不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的地下部分,最重要打的那個基來源於母親。這個「楯」呢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建的房子的柵欄,或者說立一個廟宇或者房子的那個支柱,也就是說地上部分。他帶個木字邊,他這邊是個盾牌的「盾」,意思就是說保衛自己。那麼從他這句話來看呢,就是說決定你的身體的「基」——母親的遺傳。決定你將來這種能力、外表,表現出來的那種性格、行為、舉止——來自於父親。所以有句話說「母親的素質決定了一個民族」。還有老百姓最俗一句話叫:「母肥子壯」,對不對?梁冬:對。徐文兵:母親的身體好了,我們說以前中國人傳統挑媳婦兒或者選妻子,叫……梁冬:豐乳肥臀。徐文兵:豐乳肥臀嘛,像林黛玉那種賈母為什麼不選她。一個病歪歪生理不好,心理也不好,哪將來你說,第一,能不能生孩子是個問題;第二,生出的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這個第一,陰為基,我們說女人屬陰,男人屬陽。那麼埋在地下深層次的那個原因來於自母親的遺傳。外在表現來自於父親的遺傳。梁冬:那後面講到一句話叫:「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怎麼解釋?徐文兵:「失神者死」,這是中醫的最精闢的一句話。中醫最根本的理論呢大家說起來有人說是陰陽理論,有人說是五行理論。其實陰陽五行在說一種關系,中醫我個人認為最根本的理論是「精氣神學說」。背景提示:中醫,最根本的理論是精氣神學說。——徐文兵梁冬:什麼是神?徐文兵:就是說什麼是神?我們經常說,呃,物質決定意識。《黃帝內經》也說過,怎麼去製造一個新生命呢?父精母血,兩精相搏,或者叫兩精相團。就是他們倆一融合,那個「神」就誕生了,這叫物質產生了神。但是我們反過來講,精子它是個物質,誰製造出來的?梁冬:不是,不是一個身體的某一個角落嗎?徐文兵:是你身體製造出來的,是吧?誰讓他造出來的?誰讓它按照你那個模子把它造出來的?梁冬:這是一個大問題,誰又讓你的小蝌蚪能夠造出來呢?廣告之後見。片花:徐文兵:中醫講怒則氣上,一生氣,怒發沖冠,氣往上頂!梁冬:所以氣的肝疼嘛。有通氣不痛血的來?徐文兵:通氣不痛血的人就是,你問的還真好,陰虛火旺的人。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仍然是有請厚朴中醫學堂堂主徐文兵老師和我們一起來分享《黃帝內經》。講到神這個字,他問到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沒有答案之前就是可以問問題的,通過問題來驅動。那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男人都可以生產精子,女士們都可以生產卵子,但是誰又讓他們生產這個東西呢?這個是一個大問題。徐文兵:這就說我們「精氣神理論」的根本,一個是叫「煉精化氣」,物質變成能量。汽油燃燒放出光芒,放出熱量,產生推動力,這大家都可以理解。然後呢,氣又能化成神,比如說我們的喜怒哀樂,情緒,我們的愛恨情仇,感情,以至於我們那個神遊物外的那種想法。誒,這些都是我們物質肉身變成能量化生出來的,這是一條線。但是別忘了還有一條線,就是我們中醫的另一套理論是什麼呢?這種神,就是那種形而上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情感會產生一種能量,然後呢,這種能量聚久了之後又會產生一種物質,它是一個圓圈。梁冬:這個東西有意思。徐文兵:是吧!你比如說中醫講怒則氣上。一生氣,怒發沖冠,氣往上頂,就是說你的情緒推動了一種能量在往上走,是吧!如果你抑制這個怒氣呢,它產生一種瘀怒、郁結,結在這兒。梁冬:所以氣得肝兒疼嘛。徐文兵:誒,慢慢地它就變成了……開始是一口氣,然後就形成一種有形的物質。 好多人做體檢,我有肝內血管瘤、或者我有肝硬化,我有長出肝癌了。那你想想,這個有形物質,它不是一天攢成的吧!梁冬:對呀。徐文兵:哪天產生的?開始不就是個情緒嗎?梁冬:對。徐文兵:這個情緒是什麼呢?不就是我們形而上那種精神情感方面的東西嗎?梁冬:所以說從反向來說,精神也可以創造!徐文兵:對。所以黃帝的老師岐伯說,當人就像一個收音機,各種零件齊備,通上電,調到某個頻率以後,接收到了原本在這個世界上就存在的某種信息。梁冬:波,我們稱之為波也行。徐文兵:誒,或者說「波」,這時候就好像你調到那個波段,誒,一下收到旅遊衛視了,得神了!當有些電視壞了,或者是稍微有點紊亂,出現了雪花、出現了頻率,失神了!梁冬:啊,或者旅遊衛視根本就不放信號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是吧!徐文兵:這就是我們的回答!推出了一個概念,什麼叫「神」。我們大家經常說,中國以前叫「神州」。我們現在發射的飛船,還叫神舟幾號幾號,對吧!梁冬:所以我們還是相信有神州的嘛!徐文兵:誒,對。什麼叫「神」呢?就是我們推,往前推,這個世界從哪兒來的?我從哪裡來?地球從哪兒來?小和尚看見旗子、旗幡在動,誰讓它動的?風讓它動的!誰讓風動的?地球在轉!誰讓地球轉?太陽發熱!誰讓太陽發熱?往前推推推,推到根兒上,那創造這一切的那個什麼、什麼是什麼?所以中國人創造一個漢字:神的這邊是「示」,就是指示、表示的示,這個示呢,是古代神廟祭祀的一個符號,凡是帶「示」字邊兒的,都是跟祭祀、崇拜有關。那麼這面這個「申」呢,就是說的引申萬物,所有的一切,現在一切、一切,都從它那兒來的,這就叫「神」!梁冬:所以它是很唯物的一個表示!或者很科學的一個表示啊!徐文兵:誒,很客觀!梁冬:對,很客觀的,它也不說是什麼,它只是說有那麼個東西,我給它起個名字而已。徐文兵:《黃帝內經》在其它一篇裡面還說過一個叫「失神者亡,得神者昌」。背景提示:「失神者亡,得神者昌」——《黃帝內經》徐文兵:我們有句話講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其實不是。神代表自然的一個規律,你順應它,按照它的節拍走,你會活的很好,而且會活得很長。我們現在不光在說你活到120歲的問題,這是個指生命的量,您活得好、活得舒心、活得愉快,還有個質的問題!活得很痛苦,一天到晚生不如死,那活120歲幹嘛,折騰嘛!梁冬: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呀,是吧!是!所以就是何者為神呢?黃帝其實是一層層逼問的,他一直問的。他的老師岐伯就說呢,「血氣已和,榮衛已通」。這個榮字,好像還念一個叫「營衛」,徐文兵:營衛。梁冬:有些人叫榮,光榮的「榮」。徐文兵:光榮的「榮」,一樣的道理。就是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當你的身體被氣血滋潤的那個狀態叫「榮」;當你這干癟了,脫發了,皮膚一撓脫屑了,那叫不榮、失榮!梁冬:對,所以其實還是有這樣一個過程,你看挪威為什麼那個三文魚發達,就是它那個暖流定期過來嘛。所以它就解釋了,說「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背景提示: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黃帝內經》梁冬:他這話,厲害呀!中國人,不到20個字,把人怎麼來的講完了!徐文兵:講完了!所以很多人說,我們讀完《黃帝內經》,會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一種自豪感,是!梁冬:真是這樣!給我們講講,什麼叫「血氣已和,榮衛已通」。徐文兵:這就是講形而上的東西,它有形而下的物質基礎。這種物質基礎呢,一個是血。我們知道,嬰兒在,胎兒在母體裡面,他靠一個臍帶,母親的氣血在滋養他。這個血呢,有兩個,一個是我們指在脈管裡面流動的,紅色的叫動脈血,紫色的叫靜脈血,這是血!它是在封閉的腔道里流動的,這叫血。那什麼叫氣呢?氣是——不是在,不受約束的,氣沒有什麼管道、腔道去約束它,它是彌散在整個身體裡面,包括可以穿越到細胞、血管裡面,它是這個狀態。所以我們中國人創造一個概念叫「血和氣」,這個血呢我一般講叫「營血」,就是有營養的那個血;所謂氣呢,我們叫「衛氣」,保衛的衛。這個營血為什麼叫以和呢?和是不同。梁冬:君子和而不同。徐文兵:就是因為他們不同,才談到了和,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無形的。物質的叫血,無形的叫氣,它們兩個人,相處的一種處於我們叫和的狀態,是身體健康的一個狀態,這是第一點。梁冬:能不能解釋一下什麼叫它們倆處於一種相和的狀態呢?徐文兵:哦,舉這么個例子吧。它們倆不和呢,是這么個狀態:你比如說很多人手冰涼,一摸上去是涼的,但是這個人皮膚顏色不變,這叫什麼?梁冬:這叫有血無氣。徐文兵:啊,這叫血是通的,氣過不來。還有一種人是什麼?一伸出手就跟那個發紫、發紅、發青,有的人還長凍瘡,摸上去又冰涼,這叫什麼?氣血都不通,這就叫氣血不和。梁冬:那有沒有通氣不通血的呢?徐文兵:誒,通氣不通血的人就是什麼人?你問得還真好!陰虛火旺的人,就是血熬幹了,但是空燒,就好像火上放一個鍋,鍋里沒水了,但是底下火苗還燒著,這種人是什麼?手上在冒氣,五心煩熱,自個兒就恨不得找牆,找什麼涼的地方去摸,沒血光有氣,氣血不和。正常人氣血是什麼呀?一摸上去手溫溫暖暖的,看那個血管鼓鼓囊囊的。人一病這血管是癟的,血管裡面沒有氣,它就屬於那種不充盈而且沒彈性,這叫氣血以和,很多人是他手涼,有人就在這個關節以下是涼的,有些人是指尖發涼,有些人是掌指關節以下涼,有些人是手腕以下涼。梁冬:到手肘。徐文兵:還有人是什麼?還有人是內關、外關這兩個穴位以下涼。為什麼叫「關」呢?這是我最後一道防線啊,就好像居庸關一樣,居庸關一破,崇禎皇帝只能去上吊,這個被突破了,如果涼到肘,不好治了。梁冬:涼到肘就會怎麼樣?如果我用手一摸,這個人手肘一涼,或者膝蓋一涼,其實呢的確是一個問題。那到底有什麼樣的問題呢?期待著下一期的《國學堂》,再和大家分享。背景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丑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拜!下期預告:旁白:何謂血氣已和?徐文兵:這四個字告訴我們不孕症去怎麼治。對吧,不孕症,一言以蔽失,血氣不和,回家以後反而有時候能促孕 。梁冬:兩口子先吵一架,然後再打一架。旁白:中醫里怎樣的大夫才是最高境界?徐文兵:調神的大夫。

B. 古代活到什麼是歲數叫長壽

古代人活到七十歲就很長壽了。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七十古來稀。」

釋義:自古以來活到七十歲的很少。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指得享高壽不易。

出處:清代王應奎的《柳南隨筆》五:「七十古來稀,我年近大耋,稀而又稀。」

有關資料顯示,大約兩千年前,人口的平均壽命約為20歲;18世紀增長到30歲左右;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4.83歲。可見古人的平均壽不長,所以能活到七十歲就已經很長壽了。

(2)靈樞天年長壽的條件擴展閱讀

歷史上真正最長壽的人:

李慶遠 (1677-1933),壽享256年,是清末民初的中醫葯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在他100歲時曾因在中醫中葯方面的傑出成就獲政府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時,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慶遠一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

1933年活了256歲的李慶遠與世長辭,他先後共有24位妻子,180位後人。當時的紐約時報與時代雜志都做了報道。按照這個年代推算,他應該生於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後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至民國,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

C. 誰都想長命百歲,古代活到什麼是歲數叫長壽

古人將壽命的長短分為上、中、下三等,但具體年齡說法不一。
《左內傳·僖公三十二年容》雲:「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唐·孔穎達等《正義》雲:「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
《養生經》雲:「黃帝曰: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
《莊子·盜跖》雲:「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太平經·解承負訣》雲:「凡人有三壽,應三氣,太陽、太陰、中和之命也。上壽一百二十,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呂氏春秋·孟冬紀第十》雲:「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
目前看來,將60歲作為長壽的年齡,下限太低,絕大多數不一定認同;而過百歲者雖有之,但終屬少見;80歲作為長壽的最低年齡,多能理解和認同與接受。

D. 古代有哪些養生文化

我國歷史悠久,積累了博大精深內容豐富的養生理論與實踐,形成了世界上獨具特色的中華養生文化。我國古代的養生文化經典要首推《黃帝內經》,其他一些古籍中也廣泛涉及不同的養生觀點與理論。1.《黃帝內經》:古老的養生文化經典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黃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並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於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後,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並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託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麼」。《黃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於「順應自然」。《黃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素問·上古天真論》又明確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黃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黃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並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並提出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依據《黃帝內經》的原文,可以看出其中的養生思想包括以下內容:

(1)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

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水平、營養狀況、個人職業等等。但能否講究養生之道,也很重要。《內經》中已把「治未病」的預防為主的思想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並提出能否抗衰老的關鍵是實行正確的養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敵。但《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養生之道的目的,就是為了培補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從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2)養生學、康復學的原則和方法

《黃帝內經》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養生學、康復學原則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導人們的預防保健和康復實踐。現分述如下:

①協調陰陽

疾病是健康的大敵,而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黃帝內經》都認為是由於陰陽失調,故主張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須注意協調陰陽,切實做到「法於陰陽」,補其不足,糾其偏勝,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②保陽氣,益陰精

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③順應自然

自然界的陰陽消長運動,影響著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人體必須適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變化,才能維持生命活動。如果不能適應自然界的這種變化,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此,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養生,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基本原則。此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還提出了四時「養生」、「養長」、「養收」、「養藏」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方法,來抗禦外界的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保持機體陰陽平衡,達到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

④調攝精神

注重調攝精神,是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動,是五臟精氣活動的體現,但反過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臟腑的活動,正如《靈樞?本臟篇》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御」、「收」、「適」、「和」,都有主動的含義。所以,充分發揮人的意志作用,重視精神的調養,既是養生防病、預防早衰的重要原則,也是內因為主的學術思想在攝生學說中的體現。精神意志調攝的方法,有兩個具體內容,一是養意志,二是調情志。培養意志是為了加強臟腑氣血的活動能力,調和情志則在於排除干擾臟腑氣血活動的精神因素。⑤飲食有節

《黃帝內經》十分重視飲食調理,認為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飲食調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飲食不足或調理不當,則可誘發某些疾病。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這里主要包括睡眠、勞作、性生活等幾個方面。古人觀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行有常」,人要長壽,就要「法則大地,象似日月」(《素問·上古天真論》),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規律,才能「生氣不竭」。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問?生氣通天論》有平旦、日中、日西將暮三時勞作歇息之分。現代生物學也認為,人體存在許多生命節律,控制著機體的生理活動。《內經》「起居有常」的養生方法,就是要人們順從這些生命節律,安排起居作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生命力長久不衰。

(3)關於發育、衰老與長壽的論述

「生、長、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這說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傳統醫學稱之為「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春秋皆度百歲」的記載。唐,王冰注曰:「度百歲,謂至一百二十歲也。」《靈樞·天年》則重點討論了關於天年的問題,提出「人之壽百歲而死……百歲乃得終。」並對人體自出生以後,從幼年、健壯、衰老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10~100歲)生理上、體態行動上和性情變化上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論述,認為人生的一般壽命應當有百歲,到百歲以後才是自然趨向衰老的最終階段。《黃帝內經》認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無節,精神失於調攝,缺少鍛煉,不注意養生防病;指出養生長壽的要旨在於順應天時,形神兼養,保全精氣,這些精闢的論述,包含著十分科學的內容,對於我們今天研究健康長壽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E. 是否長壽「看臉」便知,長壽者往往面部有哪些特徵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養生秘方,其中展示了許多養生保健方法。《靈樞天年》有句話「隧道長,基礎牆高,通勤靈位,三部三里起,骨頭高,肉滿,百歲終」,記錄了長壽者的面貌。中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的情況都可以通過人體外媒來顯現。

心情愉快、精神世界豐富的人身體免疫系統也很強,可以降低早期死亡的危險。相反,處於長期壓抑的精神狀態會影響心肺功能。控制好體重,肥胖是健康的大殺手,控制體重可以減少患心臟病、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的風險。

F. 人的壽命會受到遺傳因素影響嗎

人的壽命,有長有短。……其中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遺傳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具體來說,能夠影響一個人壽命的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影響一個人壽命的首要因素。

有一些長壽者,他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等方面的條件並不優越,但卻依舊能夠長壽,而且他們家族的先輩和後輩都很長壽,其中的原因,就是遺傳因素在起作用。

2,生活環境。

一般來說,生活環境更優越的人,更容易長壽。

但是,這個「生活環境」並不是指那種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而是指對身心狀態有好處的綠色環保的環境。

3,生活條件。

一般來說,生活條件更優越的人更容易長壽。

但是,與生活環境的因素相同,如果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不做運動,這樣的生活狀態就很難長壽了。

4,情緒。

情緒是決定一個人狀態的重要因素。

情緒樂觀的人,心情更舒暢,於是就更容易長壽。

如果整天愁眉苦臉,心事重重,那就很難長壽了。

5,心態。

心態決定人的狀態,進而對人的壽命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心態積極樂觀的人,更容易長壽。

心態消極,遇事悲觀,這樣的人很難長壽。

因此,人的壽命長短,是受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各方面條件都具備,自己才有可能延年益壽。

G. 天年是什麼

天年是我國古代對人的壽命提出的一個有意義的命題。天年,就是天賦的年壽,就是一個人在保持身體各器官都在健康狀態下自然的壽命,即自然壽命。
基本解釋如下:
1. 自然的壽數。
例句:盡其天年。——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年成。
例句:今年天年不好,糧食收成少。
3. 時期;時代。
例句:這種打仗的天年,家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4.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養生家、醫家認為在百歲到百二十歲之間。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如《尚書·洪範篇》:「壽、百二十歲也」,《養身論》亦說:「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認為天年為120歲。西德著名學者H. 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個人既未患過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則單純性高齡老衰要到120歲才出現生理性死亡」。事實上,120歲的天年期限與一般的長壽調查資料相符,自古至今超過這一生理極限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H. 古代養生家,醫學認為,天年大概在多少歲

120歲為天年。
60歲一甲子,
望採納

I. 《黃帝內經》中:「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盡終其天年」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

這首詩出自《黃帝內經》中的《素問·上古天真論》。

漢文帝時,習醫者淳於意因不與難纏的王公貴族治病,招惡意誹謗,被狀告至文帝,皇帝親手審理此案,留下醫界佳話。

這事可能是對《內經》用對話式文稿的啟發,而現代許多學者從考古及出土醫學文物分折,內經文稿也應該產生在此之後。

內經古本在流傳過程中也不斷地被整編,如唐代,學者王冰對留存的已經損壞、散亂、遺失缺如以及醫學術語中涉及《道》學等等文稿,重行整理編著並補充了內容,這樣使文稿顯得更系統化、完善化,據說是現流傳的《素問》一部八十一篇版本。

(9)靈樞天年長壽的條件擴展閱讀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人體功能的正常存在是健康和長壽的條件。原文:「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這里的德,是古代對正常功能作用的描述概念。

人體功能沒有失去平衡,全面存在,生命和健康就沒有喪失的危險。

人體各種功能存在而不喪失的前提又是生命的各種運動能夠不斷進行。

如原文所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功能發揮、功能訓練是功能存在和改善的正確途徑。

而試圖通過光學的、電學的、化學的、基因學的技術來直接提升人體生理功能,而不是考慮人體在任何過程中的某種訓練,對增強人體功能來說都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事實來證明。

真正的科學必須接受如此人體訓練之後功能會得以提高的事實。

J. 氣血以和相期以茶———再讀黃帝內經第五十四課靈樞·天年電視版一

」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有了電視版說明徐文兵和梁冬的廣播節目得到了認可,電視版時間短有點緊湊,沒有廣播版的氣定神閑和大容量,也有很多知識點需要消化。

        靈樞講的是人的生命基礎、身心變化,告訴人們如何順勢而為以享天年,天賦的壽命叫天年,兩個甲子120歲。過了一甲子叫壽,沒過60歲叫「夭」,而「折」則是120歲打折,打九折是108歲,用一個漢字表示叫「茶」,馮友蘭寫給同為88歲金岳霖的對聯「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季羨林八十歲出版散文集《相期以茶》,我們一起學黃帝內經的學友們也來個「相期以茶」,活到茶壽,豈不美哉。打八折是96歲,七折84歲,六折72歲,每打一折12年為一紀。決定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最根本最基礎的來自於母親,而決定一個人的能力以及外在性格舉止來自於父親,中醫最根本的理論是精氣神理論,父精母血兩精相搏,物質產生了神。 這是常說的」練精化氣」,物質產生能量,「練氣化神」,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神遊物外的想法又化成看不見摸不著的神。倒推一下,怒則氣生,情緒產生能量,推動能量,如果受到抑制,就會淤積形成有形的物質,可見,有形的物質開始只是一種情緒,精神也可以創造物質。道家講當人象收音機運轉良好的時候,調到某個頻率會接收到某種信息,便是得神了,而運轉不正常出現雪花、雜音便是失神了。

  什麼是神呢?「神」左邊是「示」跟祭祀有關,右邊是「申」,引申為萬物,古人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而上的東西一定有形而下的基礎,血由母親通過臍帶滋潤,氣彌散在身體各處,一個是物質「血」,一個是無形的「氣」,「和」是不同,「和」的狀態是健康的狀態。舉例,不「和」的狀態,手冰涼,皮膚顏色紅潤,是血通氣過不來;手冰涼,顏色發紅發紫發青,是氣血都不通;陰虛火旺的人,血熬幹了,火還在燒,手冒氣五心煩熱,是通氣不通血。氣血「和」的人溫溫暖暖的,血管鼓鼓的,不「和」生病的人,血管癟的,有的手涼,有的指尖涼,有的手腕以下涼,有的內關穴、外關穴涼,如果涼到肘就不好辦了。

  順應自然,溫暖如初,身心愉悅,相期以茶。

閱讀全文

與靈樞天年長壽的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萍鄉湘東重陽節活動 瀏覽:248
老人家離世可以辦婚禮嗎 瀏覽:502
超馨幸福養老院 瀏覽:874
普通職工養老金每月要扣多少 瀏覽:817
常規體檢哪個影響備孕 瀏覽:687
誠和敬養老院 瀏覽:959
父母離婚孩子選擇父親是因為什麼 瀏覽:579
長壽食品數據 瀏覽:879
老人家送什麼月餅好 瀏覽:860
體檢中發現蛋白尿應該怎麼做 瀏覽:787
海南省2018年增加退休工資 瀏覽:348
看圖說話孝順懂事的小紅 瀏覽:743
2015年鹽都區城鎮居民基礎養老金 瀏覽:25
女孩缺水開養生館叫什麼名字好 瀏覽:222
東莞市萬江敬老院 瀏覽:631
巴中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瀏覽:456
父母知道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 瀏覽:396
老年痴呆症有什麼症狀有什麼特點 瀏覽:396
父母告訴女兒有多少錢 瀏覽:681
敬老院送東西軟文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