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南上蔡縣工商所工作人員多大退休
男性滿60周歲,女性滿55周歲退休。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年齡為男六十周歲,女五十周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依據公務員法規定,滿30年工齡的,即使不滿法定退休年齡亦可以申請退休。
❷ 河南上蔡文樓村的文樓村簡介
一、文樓村即上蔡縣文樓村,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城。是全省艾滋病防治幫扶工作重點村,曾經因大批村民賣血感染艾滋病引起社會關注,被人們稱為「艾滋病村」。
二、多年前,在河南駐馬店地區,由於貧窮,很多人靠有償獻血來掙錢。導致愛滋病在這一地區大規模爆發,成為造成血液交叉感染的國內艾滋病疫情爆發最早、疫情最重的村莊。
三、原本就貧困的村民,近幾年由於艾滋病導致文樓村健康村民所種蔬菜和養殖的牲畜難以銷售,讓本來就貧困的文樓村民的生活更加困難。
三、現文樓村受到國家的重視之後,各方面的情況都得到了改善。村民可以享受打針、吃葯等免費的優惠。患者每天去村裡的衛生所排隊等著拿葯掛針。
(2)上蔡縣80歲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初,受經濟利益驅動,一些「血頭」、「血霸」私自設點,非法偷采血漿;一些地方和血液製品企業擅自在河南設立單采血漿站點,違規操作,大量採集、收購原料血漿,造成艾滋病病毒在有償獻血人群中傳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集中在少數貧困的村莊,經過較長的潛伏期,近兩年逐步進入發病高峰期。截至目前,已累計確認並報告發病病人5,544人,其中有3,000多人口的上蔡縣蘆崗鄉文樓村是疫情較為嚴重的村莊之一。據官方公布,河南省全境有38個這樣的自然村。另據悉,中國目前有1000萬艾滋病患者。
由於廣受媒體的關注,加之文樓村當時的疫情嚴重。很快的,文樓村就成了艾滋病的代名詞,為人所知的「艾滋病村」也就由此而來。
❸ 《許三觀賣血記》: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艾滋病村真實的許三觀們
村裡有個老頭很瘦,皮包骨頭,不管現在吃多少飯,就是吃不胖,聽老人說,是年輕時賣血賣的了。
鄰縣,上蔡,被人叫做艾滋病村(前十來年),也是賣血賣的了,感染成病了。
時代的車輪緩緩走過,小人物的命運隨著車輪而碾壓,重塑。
《許三觀賣血記》:
十二次賣血,貫穿了他的生命歷程,他以他的血液,哺育了一家五口。
以人民公社、飢荒、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等歷史紀編織了一條時間線索。而「賣血」是在這個時代下的產物。
許三觀與許玉蘭那三兩句話、幾壇好酒便能結婚的時代,兩人之間直愣愣的對話可謂是「 快刀斬亂麻」。
余華平鋪直敘,不加修飾地敘述二人的婚後故事。
一樂打傷了別人,許三觀迫不得已去賣血賠錢,又被別人指出一樂不是親生兒子,這一段完美的展現了許三觀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性格:不願意吃啞巴虧,也會憤怒。
但最終他難得的善良和寬宏,並願意為家庭、為他的大兒子去醫院賣血賠錢。
在重歸於好後,他們面對的是來自歷史中的打壓。由於人民公社的失敗,再加上飢荒,幾乎壓垮了每一個底層人民。
為此許三觀又一次去賣血,來改善他家吃了幾個月粥的艱難處境。
在家中耍嘴皮子為家人「炒菜」緩解飢餓,在當時,連米都不能吃到的家庭不可估量。
而炒菜情節中的說的肉和豬肝等,都是許三觀一家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許三觀帶著幾個孩子去勝利飯店吃上了一頓面條,一頓用自己的血液換來的面條。
許三觀對自己的大兒子仍有隔閡,故沒有帶他去吃面條。
在一樂走丟之後,他背著不是親生兒子的一樂去吃了面條,再次展現了許三觀的善良寬宏,這是在舊時代中難能可貴的。
苦難給予我共鳴。
高潮部分是許一樂的病倒,不論是許二樂連夜冒著風雪送哥哥回家的兄弟深情,許三觀一路賣血到上海,血氣不足冷得直哆嗦,暈倒在醫院里,差點把命都賣掉了的父子深情,都讓人扼腕長嘆。
故事的最後,許三觀一家熬過了時代,年邁的許三觀在酒店裡吃起了那炒豬肝還有黃酒。
這是余華先生少有的圓滿結局,看到這我心裡很欣慰,真的很怕妻子像《平凡的世界》里那樣得病而亡,也害怕像《活著》中只剩福貴一人孤老終生。
許三觀其實是那個時代里一個很小的縮影,他要憑著賣血這一條有生命危險的路,去哺育他的家庭。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艾滋病村
一、艾滋病村的發展史以及救濟情況
1986年至1996年之間,賣血成為了上蔡縣農民們的一大收入途徑,有村民發現賣血可以增加收入,一傳十十傳百,許多石佛村村民們都前去賣血。
有些年輕健壯的小夥子18歲就開始賣血,有些村民一個月賣了28次血,有些人甚至一天賣3次血。村民們賣完血就去喝鹽水和糖水來補充水分,喝完再繼續賣血。
1996年,有位村民連續多天低燒,使用抗生素或是其他葯品都無效。由此,石佛村確認了首例艾滋病,從此整個村莊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石佛村村民感染上艾滋病不是因為采血器械消毒不嚴格或是共用針頭,而是由單采血漿賣血,回輸紅血球所導致的。
所謂「單采血漿」,是血站把採到的血用離心機分離,只留下血漿,把紅細胞回輸給賣血者。艾滋病病毒就是血站在「單采血漿」回輸紅血球的過程中,在賣血人員中傳播開來的。
人們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病,也不知道這種病會以怎樣的方式傳播,更不知道要怎樣預防和治療這種病。村內的艾滋病患者又黑又瘦,身上有許多皰疹和潰爛。因為當初沒有針對性治療,一旦發病,患者往往堅持不過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
由於對於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匱乏,當時的石佛村村民們不敢接觸艾滋病患者,擔心肢體接觸就會被傳染上病毒。
艾滋病患者們從而受到了來自其他村民們的歧視,患者用過的碗和杯子都會被其他村民直接扔掉,沒有人願意與其家屬和孩子接觸交往。
患者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無助和絕望。由於失去了生存的希望,有些患者開始進行打砸搶等違法犯罪行為,但是政府對於這些違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也沒有合適的處理辦法,當時的社會穩定便受到了危害。
不少村民不得不想方設法逃離家鄉。產於上蔡縣的農產品也無人購買。
1996至2004這八年間,上蔡縣幾乎每天都有艾滋病患者去世,有時甚至一天會有十幾個患者發病去世。
2004年,上蔡縣的艾滋病疫情被公開,河南省共有38個疫情村,上蔡縣佔了其中22個,邵店鎮有13個,包括石佛村。
2004年,河南省政府對全省的的各個艾滋病疫情村都派出了工作隊,幫助當地村民防治艾滋病。從美國引進的抗病毒葯物逐漸穩定了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不少來自德國,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醫療專家都前來石佛村進行調查和宣傳。
專家們告訴村民們艾滋病病毒不會通過與患者的日常接觸傳播,艾滋病病毒一接觸到空氣就會死亡。村民們看到這些專家與艾滋病患者握手,並且一起吃飯,逐漸打消了對艾滋病患者的恐懼心理。
專家們也給予了艾滋病患者們關於新葯物和治療的研發希望,並且鼓勵他們與病魔斗爭。
二、賣血種禍根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於主管部門疏於管理,血站這一以救死扶傷、為民服務為宗旨的社會公益事業被一些利慾熏心、牟取暴力的人看中。
血站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在河南省某地區一度曾有33個血站成立,僅上蔡縣城就辦了4個。
其中有公辦的、私營的、衛生醫療部門辦的,也有行政、企事業單位辦的;有技術、有條件的辦,無技術、無條件的也辦。
越來越多的農民為了擺脫貧困,紛紛加入了賣血者的行列。賣血被當成了一種有效的致富門路。
當時,一些上蔡縣的有識之士就對此現象憂心忡忡。賣血的確為一些急等錢用的人解決了燃眉之急,但由此發生的悲劇也不少。
例如,頻繁賣血使賣血者的生理機能遭到破壞,體弱、貧血、甚至染上乙肝。但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場無法挽回的災難——艾滋病已悄悄走進上蔡縣,並賣血者已被成批成批地感染。
80年代末期,賣血隊伍出現了所謂的"血頭",血頭一般由三種人擔任:衛生防疫部門的工作人員;衛生防疫部門工作人員的親友;有頭腦、有關系的賣血者。他們實際上都是采血後再高價轉賣,以賺取利潤的生意人。
為了賺錢,他們草菅人命,采血時不體檢、不化驗,有血就抽,來者不拒,抽血器具消毒不利,很多人在抽血時共用一個針頭,如此交叉感染,一病百病,在大張旗鼓的賣血中釀成了這場大禍。
大禍終於在90年代末爆發。
不要怪他們,不要怪上蔡人,太窮了,日子太難了。
書中的許三觀不是樂於賣血的,不是被生活逼到無路可走,沒有人願意賣血的。
但生活總是會會有無路可走的一天,許三觀這輩子幾次無路可走都是他賣血熬過來了。
所以,代孕這些事永遠無法合法化,因為底層人民日子太難了,肯定會碰到走不下去的時候,如果代孕合法了,後果將難以想像。
❹ 上蔡籍知名書法家有哪些人包括古代、當代、現代的。並請對這些人物作簡要介紹。
歷代書法家(秦漢)--李斯
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縣),他不僅是秦代著名的書法家,而是中國書法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創新者。對漢字書法的發展起了先驅作用。秦始皇統一國家後,臣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李斯同時也是秦著名書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
歷代書法家(東晉)--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他的《蘭亭序》書法遒媚勁健,端秀清新,純出與自然。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歷代書法家(唐朝)--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世稱歐陽率更。世人稱他的字為「率更體」。虞世南說他 「不擇紙筆,皆能如意 」。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貞觀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 》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筆,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里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其中豎彎鉤等筆畫仍是隸筆。他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最便於初學。後人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從他的楷書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他的行楷書《張翰思鱸貼》體勢縱長,筆力勁健。墨跡傳世,尤為寶貴。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一本家傳。父子均名聲著於書壇,被稱為「大小歐陽」。小歐陽《道因法師碑》,隸意更濃,然而鋒潁過露,含蓄處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 明趙涵《石墨鐫華》評雲:「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書法嚴整,不在二碑之下。」並嘆:「時信本已八十餘,而楷法精妙如此。」
歷代書法家(唐朝)--顏真卿
唐京兆萬年人,字清臣。開元進士,遷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被縊殺。
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工於尺牘;從褚遂良,張旭得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和,一變古法,自成一格,人稱「顏體」。宋歐陽修評雲:「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東方朔畫贊》《 多寶塔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等皆為其名作。
《祭侄文稿》顏真卿行書墨跡。 元代鮮於樞評此帖為 「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歷代書法家(唐朝)--柳公權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 耀縣)人。元和初進士,歷仕校書郎、侍書學士、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他生活在中堂時期,歷穆、敬、文宗三朝,此時,唐代書法改革運動基本高成,時代賦予柳公權的使命不是開拓而是守成,柳公權的歷史功績在於他用創造精神承接顏魯公的成就,取得「顏筋柳骨」的歷史論頂,為唐代書風建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他學顏字,但能自創新意。世稱「顏筋柳骨」,指出他們書法的不同點。柳字避開了顏字肥壯的豎畫,把橫豎畫寫得大體均勻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筆字斬釘截稜角分明的長處,把點畫寫得好象刀切一樣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歐楷書結體上的緊密,顏真卿楷書結體的縱勢, 寫出了獨樹一幟的柳體。
歷代書法家(宋)--黃庭堅
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後世稱他黃山谷。《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顏魯公《八關齋會報得記》來,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盪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於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 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我們看他的《花氣詩》筆勢蒼勁,拙勝於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於行楷書。《請上座帖》「筆勢飄動雋逸」更是稀世佳作。
歷代書法家(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老人,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書法蕭散簡遠,深得晉宋間人用筆之妙,常為土大大所仿效。 《欏嚴經旨要》卷,紙本,縱29.9厘米,正書,凡二接,經文計七十二行,行二十三至三十六字不等。《欏嚴經》唐般刺蜜帝譯。十卷。王安石摘錄其中觀世音發妙耳門,從聞思修。此卷,於正書中間有行書,淡墨疾書,筆畫清勁,雖行次緊密,少有空白,然並無繚亂之感。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歷代書法家(宋)--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於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 顏真卿, 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他在執筆方法上運用異於常人的特殊方法,還注意書寫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愛酒詩》、《寒食詩》、《蜀中詩》、《醉翁亭記》等。
《黃州寒食詩帖》 蘇軾作。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歷代書法家(宋)--趙孟頫
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著有《松雪齋集》。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歷代書法家(明)--唐寅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
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俯,更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故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
歷代書法家(清)--鄧石如
鄧石如,安徽懷寧人,原名琰,字石如,號頑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諱,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門,祖輩的「潛德不耀」的人品和「學行篤實」的學業以及驁岸不馴的性格對他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之功。20歲左右即開始了一生的游歷生涯,浪跡江湖,到處尋師訪友。他的一生,伴隨著刻苦自勵,傾注藝術的全部生活內容幾乎就是「交遊」二字。不求聞達,不慕榮華,不為外物所動,不入仕途,始終保持布衣本色,這完全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遙」人生。
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為師,結體略長,卻富有創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特別是晚年的篆書,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於化境,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對篆書一藝的發展作出不朽貢獻。隸書則從長期浸淫漢碑的實踐中獲益甚多,能以篆意寫隸,又佐以魏碑的氣力,其風格自然獨樹一幟。楷書並沒有從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筆,筆畫使轉蘊涵隸意,結體不以橫輕豎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渾朴,與時俗館閣體格格不入,表現出勇於探索的精神。比較而言,他的行草書不如篆隸功力深厚,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這里不再贅述。鄧石如的篆刻藝術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留在古代篆刻里再和你一起探討。
歷代書法家(清)--吳昌碩
清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浙江安吉人。少年時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書,印刻。他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評:吳先生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種鍾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揉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的多。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歷代書法家(近代)--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大師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筆名和別號甚多,達250多個。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是我國著名的書畫篆刻家、音樂家、戲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書畫家之一,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其把諸多科門類集歸一身,登峰造極,在中國五千 年的歷史長河中是空前絕後的,並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是中國絢麗至 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更是一位曠世奇才,享譽世界。
李叔同自幼聰穎過人,五歲時喪父,從其母王氏習誦名詩格言。十歲時始讀經史諸籍,後從 唐靜岩、趙幼梅學詩詞、書畫 和篆刻。
李叔同先生的書法早已享譽近代中國書壇,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的一幅 字為無尚榮耀。李叔同書法分兩個時期,第一時期出家前,第二時期出家後.
❺ 上蔡有哪些奇怪的村名
據我所知,上蔡縣的奇怪村名有13個:
1、華陂鎮有個村叫「螞蚱王」。也許以前這個村裡「螞蚱」多,姓王的就把村名叫做「螞蚱王」。據老一輩人說:「旱生螞蚱澇生魚」。螞蚱也叫蝗蟲,是農業害蟲。1942年,河南有40個縣遭受旱災和蝗災,螞蚱把莊稼吃得光溜溜的。當時的國民政府地政部長李敬齋說:「就是把蘇聯和德國的武器全部拿來,也打不完河南的蝗蟲。」面對六七月份的蝗災,上蔡不少老百姓都跪在院子里,向上天祈禱說:「螞蚱爺,你別吃了,給俺留一點吧!」1942年的上蔡縣,幾乎顆粒無收,百姓「十室九空」,不少人餓死,更多人選擇逃荒。在這樣情境下,國民黨政府仍強制要求「軍糧徵收不能減免」,當保長的壓力可想而知。上蔡縣有兩位保長,一個叫翟鳳翥zhu,一個叫李相唐,因完不成任務、也不願意欺壓百姓,便選擇了辭職逃亡。
世界萬物啥為貴?都是「物以稀為貴」。現在螞蚱少了,人們又把螞蚱當「稀罕物」了。螞蚱雖然對莊稼不利,但是對人體有利。螞蚱是真正的綠色食品,肉質松軟,味美如蝦,還能治病,有些飯店就有「油炸螞蚱、陸地飛蝦、飛蝗騰達」等菜名。過去許多人餓死也不吃螞蚱,是有迷信心理,把螞蚱當成了「天蟲」,吃了怕得罪老天爺。當年上蔡縣捕獲的200萬斤螞蚱,全都燒掉埋掉了。結果,不敢吃的人,全都餓死了;偷偷吃的人,活得好好的。
2、塔橋鎮有個村叫「篦子李」。也許以前這個村都是姓李的,以賣「篦bì子」為生。篦子的功能可以用來梳頭皮屑等,篦子的齒比梳子的齒密得多。現在衛生條件好了,頭上不太臟了、不太癢了,用篦子的和賣篦子的都不多了。
3、東岸鄉有個村叫「簸箕賈」。聽說以前這個村都是姓賈的,以編織出售「簸箕」而出名;另外這個村的地勢也像個「簸箕bò ji」。
4、楊集鎮有個村叫「狼坡庄」。也許以前這個村莊緊靠著一個有野狼的高坡,於是就叫它「狼坡庄」。如今看到這個村名,我立刻就會想起吳京執導主演的電影《戰狼2》。
5、黨店鎮有個村叫「忙忙」。「忙忙」這個詞的意思是急急忙忙、匆匆忙忙。也許這個村的祖先,感到忙忙碌碌,沒有白忙,就取個村名叫「忙忙」。我在軍隊的時候,每天也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但是忙得充實、忙得愉快!
6、洙湖鎮有個村叫「一六王村」。這個村是志願軍烈士王登軒的家鄉。2017年7月13日,是頭伏的第二天。這天下午,我到上蔡城東18公里的「一六王村」,看望了王登軒的女兒王勸,這是王登軒烈士唯一的孩子。她父親犧牲時,她才10歲,如今她已經77歲了。她的母親,也就是王登軒的妻子於1997年去世,享年80周歲。在她家裡,我還專門問了一下「一六王村」是啥意思,她們夫婦二人都不知道。我猜想了一下,「一六王」這三個字是不是「一溜王」的諧音?意思就是:這附近一溜的人都姓王,所以就叫「一溜王」。後來為了好聽好寫,「一溜王」改成了「一六王」。
7、東洪鎮有個村叫「言語白」。我猜也許這個村的人都姓白,說話也都很直白。後來一打聽,不是這個意思,而是「鯰魚白」的諧音。因為這個村離黑河、洪河較近,姓白的人以前靠捕撈出售「鯰魚」而出名,所以村名就叫「鯰魚白」,後來改成了「言語白」。現在這個村只有一戶姓吳的,其他戶都姓白。
8、蔡溝鄉有個村叫「干坑村」,這里的「坑」特別多,有西坑、南坑、東坑、小圓坑。也許以前這個村常年乾旱,雨水很少,坑裡沒水,都是「干坑」,所以就叫「干坑村」。如今大坑小坑都變成柏油路或水泥路了。
9、朱里鎮有個村叫「拐子楊」。「拐子楊」的來歷是:以前有一群姓楊的難民,逃荒逃到朱里,東拐西拐、左拐右拐、拐了又拐,於是在朱里與韓寨、東洪、東岸交界的地方選址安營紮寨,組建了個村莊就叫「拐子楊」。如今這個村因為是「農民工司令張全收」的家鄉而聞名全國。張全收在深圳成立「全順人力資源公司」,將打工者往深圳大小工廠輸送,他賺的就是中介費。十幾年來全順公司累計安置農民工就業200多萬人次,比上蔡縣150萬的總人口還多。他光榮當選為第十一屆、第十二次全國人大代表,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10、邵店鎮有個村叫「籽粒」。難道這個地方盛產「籽粒莧」?籽粒莧也叫千穗谷,柔嫩多汁,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豬、雞、鴨、鵝、牛、兔、魚都喜歡吃。
11、黃埠鎮有個村叫「獅子口」。為啥叫「獅子口」?難道這個地方古時候有野生的獅子?難道這個地方的地勢像獅子大開口?難道這個地方表演獅子的藝人比較多?難道這個地方石獅子比較多?答案不知,來歷不明。我就知道上蔡城裡有7對大石獅,坐落在這7個大門口:蔡明園里的御園寺、蔡仲陵園、白雲觀、煙草局、卧龍崗建材市場、大程麵粉廠、上蔡六小。
12、無量寺鄉有個村叫「七塊店」。我猜想,這個村是因開店而出名的,那時候的住店費都是收「七塊」,久而久之,村名就叫「七塊店」。
13、崇禮鄉有個村叫「格了朱」。以前這個大村全是姓朱的,村裡有3個井,把姓朱的隔開了,隔成了3個小村莊,各吃各的井水,所以就叫「隔3朱」。後來又把「隔」字簡化成了「格」字。再後來,許多人常把「3」字寫得像「了」字,所以就變成了「格了朱」。
以上13個奇怪的村名,有正解,有猜想,請知道底細的網友們留言補充吧!
本文作者:習羽翔
2017年8月13日寫於上蔡
❻ 燃放炮竹、煙花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什麼國家不禁止
很佩服裸槍友的文筆和辯才,從裸槍友的答帖中學習了不少東西,比如利用軍工廢料生產煙花變廢為寶;推動醫療事業發展。真是耳目一新。 我支持裸槍友所說的燃放鞭炮能給人以快樂的說法;贊賞其為鞭炮產地群眾著想的友愛精神;尊敬其出口創匯宏揚中華文明的愛國情操;佩服其通過燃放鞭炮推動醫療事業發展的推理能力。握握手吧。 從裸槍的昵稱和文字中,我自作聰明地猜想,裸槍友不但愛玩,還是炮筒子脾氣。一看到樓主題中的「禁放」二字就火了,火到口不擇言了。把一個討論「事情」的題弄成探討內心世界的題了。 體會到鞭炮之害的人有「限放、禁放」的想法和訴求是很正常的,不要說在愛問這個並不能決定什麼的平台上提,就是向人大代表反應或給國家機關寫信都是可以的,哪裡就到了「意圖壓制」的地步,樓主一個普通老百姓,他能壓制誰?他的「真實原因只有自己知道」,我覺得他的原因並不難猜,就是對因燃放煙花爆竹造成很大損害覺得痛心唄。沒有什麼神秘的。 至於「讓所有人不快樂」,既不確切,又太冤枉好人。缺少了光怪陸離的刺激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沒意思,但絕不是「所有人」。如果這道題讓你不快樂了,也不是他主觀所願意的,所以,你還是把這頂帽子收回去,千萬不能亂用,亂戴帽子是不好的。 討論放鞭炮的事與結婚穿紅衣的事根本就扯不到一塊。放鞭炮有很多害處,妨害了人的生活,人們就想限制一下,可是結婚禮服的色彩與誰都沒關系,憑什麼要限制人家。從古到今,都沒聽說過這樣的事。就連解放前白色恐怖時代都沒有過。文革時雖有「不愛紅妝愛武裝」一說,但不是針對結婚的。還就是裸槍友獨樹一幟地提出了結婚禮服的顏色要與是否放炮掛鉤的奇思妙想。你的這個想法我是不支持的,請諒解吧。 鞭炮產業解決了某些地區的勞動就業問題,這是事實。但是提出限制,不一定就是「漠視生存勞動」。時代是發展的,一些產業消亡了,還會有新的更先進的產業來代替它,很多脫離了土地的農民在城市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是證明。計算機的出現淘汰了多少產業,又出現了多少產業?何況這個產業給從業人員帶來的並不都是幸福,看看死了多少人就知道了。 說到出口創匯,功勞肯定是有。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錢,很多外國人不願做的有害的產業,我們都做了,煙花也是這樣。我不以為外國人造不出美麗的煙花,[比我們先進的武器都造出來了],消耗量小,又有害,就「讓利」給中國了。所以裸槍友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操」有點兒莫名其妙。 加給想限制煙花的人們的「毀掉中華文明」的帽子也太離譜了。 如果因為空氣污染,酸雨為害毀掉中華大地的古建築,毀掉森林,毀掉農田,這才是「毀掉中華文明」 其它諸如「上清華北大的兒子殺小學畢業的爹」,「吸煙」、「喝酒」、「戀愛」、「衛生紙」、「禁止自殺」、「影響視力搬電視」、「拋棄80歲以上老人」、「割歌星聲帶」、「丑星毀容」,都是在裸槍友的答題中第一次聽說,真想得出來。 裸槍友指責提出禁炮的人「做人要厚道」,不要「殘忍」,我很贊同。問題是什麼樣叫厚道,難道置人的生死於不顧,滿足一些人得到「花幾十元換幾萬元都買不來的快樂」是厚道嗎。我覺得人首先得健康的活著,沒有了健康,沒有了生命,還有什麼快樂。 再一點什麼是自由?自由是大眾的自由,不是少數人的自由。我在自己家看電視,只要音量不是太大,沒有影響別人休息,誰也不能強搶電視機。你在劇場里大聲喧嘩,就會受到指責,因為你的聲音送進了別人的耳朵里影響別人看戲。 現在回到燃放鞭炮的問題上。要求限制燃放煙花的人只是要求保持原有的環境不受侵害而已,並沒有要求別的。你放炮,把強音灌進人家的耳膜,還不許人家哼一聲,太不「厚道」了吧。聽說過心臟病人因為不堪雜訊刺激而死亡,聽說過有人因為受不了硝煙刺激犯哮喘,還沒聽說過誰因為不能放鞭炮而悶死。這厚道不厚道不是清清楚楚了嗎? 因燃放鞭炮造成傷害推動了醫療事業的發展,有事實根據嗎?不排除有個別客觀案例,但我想這都不是人的主觀願望,如果主觀願望通過這類的爆炸事故得到受傷者,再以傷者為醫療實驗品,這才是不人道的。 真想不到一個討論「事情」的問題被提高到人的思想道德,愛國情操,甚至人性的高度來發揮。太過分了。 [為不浪費大家瀏覽的時間,特將補充內容置上,下面的是我的第一次回答和第二次補充的數據] 不想討論國家為什麼不禁止,只說說為什麼很多人都願意保留這一陋習。 1 四大發明論---拉大旗作虎皮。如果四大發明只停留在放鞭炮上那就太可憐太可悲了 2 圖熱鬧喜慶---這個說法是可信的。自家有個什麼事,噼噼叭叭放一陣子自己心裡痛快,也等於告訴大家,我家有喜事了。 3 迷信---在口頭上很多人都會說鞭炮聲的驅邪避凶的功能。但在書面上不一定都好意思說出來 4 春節時的鞭炮還有這樣的心理---爭勝、攀比。你放得響,我比你還響,你放得多,我比你還多。 5 唯恐不放吃虧---初五放炮趕窮神,別人都放炮,趕得窮神到處亂鑽,我要是不放,窮神鑽我這來咋辦。 6 就是為了擾亂開心,放一個把大家都吵醒,他高興了。 放鞭炮的害處老王已經說了,都不是憑空捏造的。 很多人喜歡放鞭炮,有很多理由支持放炮。也有很多人反對放炮。看看都是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樣的人不喜歡。 喜歡的---年青人、小孩子、愛熱鬧的、迷信的,還有賣炮的、收稅的。 不喜歡的---老年人、病人、愛清靜的、環保工作者、消防工作者。 如何平衡這一矛盾。政府的作用就不說了,讓人大代表們討論去。 大家都要將心比心。放炮的無非是為了得到一點快樂,難道除了放炮就不能快樂了嗎?放炮不像其它事情自己做,苦樂都是自己消化,就說吸毒吧,你吸毒得到了快感,你害的是你自己。可是放炮---強大的聲浪震得房屋亂顫,汽車亂叫,玻璃碎裂,嬰兒驚叫,病人痛苦,塵煙四起,火葯味嗆得老慢支咳嗽得直翻白眼。弄不好還有一場火災。這些人的痛苦都不是自找的,他們以自己的痛苦為放炮人的快樂買單。放炮人你於心何忍。 不說了。請支持放炮的人說說放炮的好處吧。 一組數據: 1999.1.10 江西南康市潭口鎮煙花作坊爆炸,死13,傷9 2000.3.11 江西上栗縣東源鄉石嶺村鞭炮廠事故死33,傷12 2000.6.30 廣東江門外海鎮,鞭炮廠事故,300米廠房炸毀,死29,傷200多人. 2002.8.4 江西上栗縣上栗鎮鞭炮廠葯料爆炸,死27,傷26,失蹤1人.三幢五層樓房一幢全垮,兩幢嚴重損壞 2004.2.27 山東鄒平縣青陽鎮國泰禮花禮炮廠,禮花彈爆炸事故死9人,失蹤1人 2004.4.22 山東曹縣長樂集鄉焦村廟行政村非法生產煙花造成死15人,傷5人,倒房5間,炸壞房11間 2004.10.4 廣西浦北縣白石水鎮長嶺村鞭炮廠爆炸,死24人,傷28人 2005.2.7 北京豐台長辛店鄉村民燃放直徑10厘米二踢腳,炸得面目全非,當場死亡 2005.3.1 安徽定遠吳圩鎮在民宅生產鞭炮,爆炸死2人,六間房夷為平地. 2008.12.21安徽泗縣大楊鄉官安村非法生產煙花,炸死4人,傷4人 2008.12.31 重慶武隆白馬鎮非法生產煙花,炸傷3人 2009.1.2 河南上蔡縣楊集鎮趙寨村非法生產鞭炮,炸死3人,傷3人 2009.1.3 山東濰坊濰城區非法生產煙花,炸死13人,傷2人 2004年正月初一至初七,全國因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7117起,占火災總數的百分之41. 2005年春節,北京因放鞭炮受傷606人;火災350起.僅初一就傷290人. 我不是專業人士,僅在網上就找到了這么多,觸目驚心啊. 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 大氣污染: 它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是長期的,不是幾年就能緩解的. 它所用的氧化劑---硝酸鹽、氯酸鹽;它的可燃物---硫磺、木炭、鎂粉、赤磷;它的火焰著色物---鋇鹽、鈉鹽、銅鹽;它的焰色來源於金屬離子的焰色反應,這些重金屬被人大量吸收,就會重金屬中毒。其它特效葯---苦味酸鉀、聚氯民乙烯樹脂、六氯乙烷、各種油脂和硝基化合物,造成有機污染。為增強聲響效果,增大氯酸鉀用量,在引發後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其中的物質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放出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各種金屬非金屬氧化物,並產生大量煙塵顆粒。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氧化為硫酸,形成酸雨,它腐蝕建築物和工業設備,造成樹木森林死亡,河塘魚蝦滅絕;破壞土壤,農作物死亡或歉收。二氧化氮刺激眼、鼻、喉、肺。在城市裡煙霧影響可見度,影響交通。 雜訊污染也很嚴重。
❼ 上蔡 中國銀行利率
中國銀行利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每月的LPR利率都會更新,而對於上蔡縣利率主要根據當地政策決定。
含30年,含6個月,年利率:4點90%個人,6月-1年,含五年。
估計比我給出的數字能稍微少些。6點65%三至五年,含1年,工商銀行、在18到65周歲的自然人;借款人的實際利率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具有穩定職業、剩下的貸款,首付大部分都是三成。
5點58六個月至一年,三至五年的貸款年利率6點4,含五年,急!含,穩定收入,以30萬為例。五年以上6點84貼現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肯定是不一樣啊,目前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0-6月。
5-30年,4點75五年以上4點90;公積金貸款利率年利率,含一年,6點56 中長期貸款一至三年,7點65%5上蔡縣-30年。
利率年利率 五年以下,7點83 你貸款不管你的金額的,一般是1點1或者是1點2倍。農業銀行、降幅達到20點33。經過統計5次降息,含五年,需要提交借款人,從事特許經營的。
❽ 上蔡縣城鎮市民6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60元的規定女,那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多少錢的高齡補貼啊
6000才算福利。別嫌多,外國核算的就這么多。每年3.5萬美元的大有人在。
❾ 我是上蔡縣崇禮鄉岳徐村徐偉,我是一位殘疾,母親84歲經常有病,房子要塌,生活非常困難,村官拒絕扶貧
可以向鄉鎮或者縣里的民政部門反映情況,這樣你就很快得到幫助的!相信我們的黨和國家政府一定不會放棄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