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十歲以上的教師,他們的工作量還很大嗎
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而且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歡,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在畢業之前考取一個教師資格證,然後之後就可以有機會到學校當老師。可是教師也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的工作,很多年輕的教師會覺得剛入職的時候比較辛苦,但是等自己工作到50多歲快退休的時候,其實也是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的,那麼50歲以上的教師他們的工作量還是很大嗎?
⑵ 女教師50歲可以退休嗎
法律分析:女教師50歲可以提前申請退休。工作年限滿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小於5年(含5年),或工作年限滿30年的事業編制人員,本人自願申請,經批准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仍按原事業單位標准核定養老金。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或工齡25年以上的人員,如本人自願,經組織批准,可以提前離崗。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⑶ 50歲教師,給一個農村中學的校長的職務,你會當嗎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考慮前往農村當校長的。首先從現實角度來考慮,如果前往農村當校長的話,那麼整體的待遇和職稱肯定是會有所提升的。而且因為畢竟年齡已經到了50歲,如果留在城市裡面,整體的上升空間和晉升空間應該也不是很大。一般來說50歲已經快到接近退休的年齡了,就算沒有退休也基本上快退居二線了。其實這時候對很多老教師來說,發展的機會已經不是很多了。在現實生活中達到這個年齡的教師一般都快躺平了,他們很少有人有慾望和動力來提升自己。另外客觀的說,去農村當校長,其實也是一個提升和鍛煉自己的機會。我認為從校長這個位置退休,整體的待遇肯定是要比教師的要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去農村當校長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
⑷ 教齡30年齡50以上的老教師,工作量應與年輕教師一樣嗎
在教師這個特殊崗位上,常常會面臨一個困擾。那就是年紀大了、在第一線奮斗累了的、教齡已經達到了30年、年齡更是超過了50歲的老教師們的工作量該如何分配?該與那些年輕教師有所區別嗎?
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建議應當給予老教師一些特殊照顧。為什麼呢?老教師們已經在第一線奮鬥了幾十年,客觀的衰老無法改變,精力的下降更是必然規律,如果再像以往一樣給予高工作量,不僅體力吃不消,精力也跟不上,反而有可能影響教學質量。因此,適當的照顧其實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一些工作可以交由年輕老師來做,老教師則負責相對輕松的指導工作即可。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學校有所謂「老帶新」的形式出現。人都是要老的,照顧老教師一些、減輕一些老教師的工作量,有何不可?
站在同工同酬的角度,認為老教師同樣還是教師,工作量不可減少。因為拿著同樣的薪水、干著同樣的工作,為什麼年輕教師就要多幹事、多出力?分明無論包攬了多少事,最後到手的酬勞都是一樣的。如果減輕老教師的工作量,那麼對年輕教師就是一種不公平對待。所謂的按勞分配就不存在了。何況,許多人本就對當今的職稱制度不滿, 如今再說要照顧老教師而將工作量分配到年輕教師的肩上,自然會引起人們的不滿。
這個問題,其實是如何給老教師安排工作。結合個人學校工作和管理的實際,三水三心以為,需要多角度看待。
一,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學校應對老教師應該適當照顧
我們知道,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體力精力都會下降,這是生物規律,任何人都不能打破——逆生長,其實就是一個神話。所以,適當的照顧老教師,體現一個學校的人文關懷。我在中學負責教學管理的時候,就曾經通過工會,制定了一個制度,其中一項,就是女教師50歲、男教師55歲(退休前5年),上一個班的語數外就視為滿工作量,但要做一些指導年輕教師的工作,比如老帶新。
那個制度出台之後,也有極個別年輕教師表示異議,但一解釋,大家都理解——人都要老的!
二,從同工同酬的角度,學校不應該照顧老教師
但換一個角度,同工同酬,做多少事,領多少報酬,這也是當今一種通行的薪酬方式,所謂的按勞分配嘛!
當下,很多人對教師的職稱制度不滿,其核心因素就是,認為其違背了「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
所以,不照顧老教師,在這個角度,也沒什麼問題。
三,相互理解,學校才有文化品味
個人以為,一所學校,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才能真正實現學校文化引領 社會 文明的 歷史 使命。而老中青三代教師如何和諧共處,是很能體現學校的文化品位的。
在這個問題上,老教師要多理解年輕教師,畢竟,他們工作不久,結婚生子買房,經濟壓力大!而年輕教師要理解老教師,多年的累計貢獻,他們當年每月領幾十元錢的時候,工資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如今年老力衰,適當的照顧,體現年輕人的擔當。
總之,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很考驗學校領導者的藝術——只要引導得當,適當照顧,沒有任何問題;而一旦形成了對立,學校領導者,可能就是在夾縫里過日子——慘!
我快奔五啦,也還是奮斗在一線教學崗位上,還當著班主任工作,工作量不亞於年輕老師,但還是覺得太累了。
我認為老教師的工作量要適當減少,不能跟年輕老師那樣拼,不然會累倒的。記得剛工作那會,上課時全班同學的名字都叫得出,現在就是一個班上了一年課,學生的名字也叫不出幾個,記憶力明顯下降。那時一天上6節課,再加晚自習值班,累是累,但晚上休息後第二天就精力十足。現在一天上4節都累,並且第二天難恢復,所以必須要服老。
年輕老師不要跟老教師比,總覺得老教師工資高還上的課還少,要知道他們也年輕過,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年輕老師應主動幫助老教師,尊重老教師,因為自己以後也會變老的。而老教師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幫助年輕教師進步,多關心年輕教師。形成一種年輕老師和老教師和諧的關系,互幫互利,為學校、為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應該照顧老教師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在此,我想為老年教師說幾句公道話。常言道,人老不講筋骨為能。老年教師工作量與年輕教師一樣,這可能嗎?想必大家都明白,人在青壯年時期,精力旺盛,身體相對強壯,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雷厲風行,說到做到。但是人在參加工作30年以後,大多都到了50周歲以上,如果參加工作晚的話,有的甚至於超過了55周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無論從身體 健康 狀況來看,還是從人的精神面貌來說,都會逐年減弱,即使想把工作干好,但有時卻力不從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就夲人來說,當年剛走上教學崗位時,正血氣方剛,精力充沛,一腔熱血,激情揮灑。
因為在村小任教,一人包班授課,早有早自習,晚有晚自習。晚上學生都是在小煤油燈下讀書寫字,自己或答疑,或釋感,從未倦怠。成績總在前列。何曾有過抱怨。而今到了知天命之年,如果再強撐在一線,無疑有誤人子弟之嫌。畢竟年齡大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難以與年輕一代想比。即便自己再怎麼努力學習,也不可能與年輕人同日而語。
日月如梭。人總有老的一天,請善待每一位在教育事業上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老教師吧!
老教師的今天也就是你們年輕教師的明天。
我先講兩個我前輩的事情
我教英語。我剛工作的那年,有一次去數學辦公室溜達(那個時候都是大辦公室,有10來位老師的那種),聽到T教師在問關於七巧板的問題,T老師快要退休了。我見沒人回答,就自己湊過去看了一下。原來他在備課。我從頭看了一遍,幫他解答了幾個問題,結果在討論題目的過程中,發現他糊塗得厲害,剛回答他的問題,他又在那冥思苦想。一個英語老師在那教數學老師,我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沒過幾周,學校就幫T老師換了工作任務,數學課換老師,他教勞技去了。
物理組也有一個T老師,是數學組T老師的堂弟,兩人相差一歲。跟小T老師聊天,你會發現小T老師思路清晰,跟他辯論一個話題,老半天後,他還能回到剛開始提到的第一點那裡去。前幾年我又遇到他,70多歲的人了,還在家裡寫論文,跟我談到趙州橋,用了多少塊磚頭,有多少個橋墩。很讓人佩服他的記憶力。
我用我兩位前輩的事例是想說,年齡不是問題,但要看個體差異。如果這位老師身體好,記憶力什麼的都和年輕人一樣,我相信他也樂於多奉獻。如果身體記憶力都不行了,你硬是讓他頂著2個班的數學,這也不現實,對學生不負責任不是?
所以,凡是不能一概而論。
能照顧前輩的,就盡量照顧一下。畢竟,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的,不是嗎?
教齡30年以上,年齡50歲以上,屬於老教師了。
在我們的學校,幾年前,縣上還有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就可以享受三五政策,退休回家。因此,在前些年,有不少老教師,過了五十歲,或者干滿了三十年,就都回家了。
但是呢,現在已經沒有了這類政策,反而是實施起了延遲退休。因此,在我們學校,舉個真實的例子吧,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以上的老教師,有七、八名,這些老教師,乾的工作,和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從事一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每天還要批改作業、跟班輔導,唯一的優惠政策,就是不用再當班主任了!
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無所謂答案了!
因為,這些老教師們,他們的工作量,與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學校組織活動,大家都參加。學校開會,大家都到座。學生的考試成績,老教師一樣要關注,要努力上好課,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績。
很多人覺得,教師越老,精力越跟不上,頭腦越跟不上。當然了,我們所在的是小學,這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即使是老教師,也是可以跟得上趟的。而作為學校領導和家長,對於老教師的要求也是一樣的,都希望他們能夠上好課,改好作業,帶好學生。
像我們這一代老教師,當初都是成績比較優異,考進師范的。後來,趕上了計劃生育,大多是一個孩子,在臨近退休的時候,也恰恰趕上了延遲退休,真的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個個都像是兩頭燃燒的蠟燭,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不一樣!絕對不一樣 !只要是同行,這一點是很清楚的。不是應該不應該,而是根本就不一樣。
我並不是抱怨這種現象,也不是埋怨學校領導工作安排不合理,因為這是作為老師的必經之路。教齡30年以上的老教師,不一定是落後了,不是不能勝任教學任務了,而是身體素質方面有所欠缺了,不能擔負更多的職能。老教師的工作,一般只會安排常規的教學任務,而其他事物會交給年輕一輩。
有外行人經常會說:「你們老師多清閑啊,上課幾分鍾而已,雙休,還有寒暑假」。對於這種言論,聽聽就好了,一笑而過吧。
以為為例,我是17年入編的新老師,我的學校是山區寄宿制學校,也就是說學生從周一到周五吃住都在學校。我本身不是科班出生,我大學專業讀的 旅遊 管理,有幸通過教師編考試進入體制。
剛進去就帶一年級小朋友,我一個人帶一個班,他們所有科目都是我教,語文、數學還是重點科目,要想把他們都平衡發展,對我是個巨大的挑戰。
然而,真正的壓力並不是來源於教學,而是教學以外的事務,特別是學生的生活方面,因為是寄宿制,所以我的工作時間是24小時待班,試想一下每天早上幫他們穿衣穿鞋到晚上哭爹喊娘要回家安撫睡覺的場景,我不知道我這一年多是怎麼過來的,好在現在他們都比較懂事了,不再那麼累。
除此之外,我還擔任學校的安全主任,這個壓力最大,說句不好聽的話:一個學校教學成績差點沒關系,但要是出了安全事故,那就玩完了!好在我兼顧了這么多工作的同時,我的教學成績也還可以,這次期末考試,我帶的班數學平均分超過了同級中心校班!
如果,把我這些工作讓一個教齡30年齡50以上的老教師來做,我想很難很難!最主要一點:他們的身體素質不允許他們做完做好這些工作。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所以學校領導在工作量的安排上就會有所傾斜,既鍛煉了年輕老師,也照顧了老教師,這是學校良好發展的合理措施,也是教師職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並不是看輕老教師,也不是為難年輕老師。
一直以來,總有些人質疑老教師職稱高,工資高,上課少,似乎是沒有的做到「同工同酬」,不公平不合理,影響了青年教師的積性。對此說法我很不認同。
老教師也是從年輕時代走過來的,工作的幸苦不弱於現在,我就是己超三十年教齡、五十五歲老教師,年輕的時候,擔任班主任,跨年級任課,最多時一周有十七八節課,每天六點半到班,晚上近十點才能回家休息,一周只有半天的休息時間,同時為了照顧老同志,主動承擔年級命題、閱卷工作,工資收入微薄,更談不上獎金,應該說,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才作出了貢獻。隨著年歲的增長,精力不濟,少擔點課,是情理之中。
青年教師需要關心,現如今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己不是我們當年的物質需求,一間小平房可以容下一家老小,一輛自行車可以滿足各種出行。現在年輕教師需要購房結婚,沒有 汽車 似乎落後於時代,相對較低的收入很難滿足生活的需要,政府要積極落實政策,提高教師待遇,優秀青年教師要破格晉升高級教師。但年輕人要實現人生價值,更應該努力奉獻,生活會隨著國家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美好的。
一個學校既要激勵年輕人奮發向上,勤奮工作,又要充分發揮老同志的余熱。只有形成老教師關心指導年輕教師的成長,年輕教師尊重老教師的良好氛圍,學校才有好的傳承,事業才會興旺發達。年輕人老是盯著老教師上課少、工資高,不停地抱怨,甚至懈怠工作,學校是沒有希望的。
隨著「縣管校聘」政策全面落地,50歲以上老師的狀況有點尷尬。
「縣管校聘」學校需要定編制,一個蘿卜一個坑,如果老教師佔用了編制,卻又不能正常上課,那就意味著其他老師要分攤他的工作量,增加負擔,這也確實是實際情況。
一、從現有政策來看,老教師在工作量上的要求與年輕老師相當。
1、老教師佔有學校教師編制,按理應當獨立完成一個人的工作量。
2、老教師一般有中高級職稱,按職稱相關規定應當站在教學一線,並有對年青老師有培養職責。
3、未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原則上就應按工作量安排工作。
二、從身體方面看,老教師的身體狀況以亞 健康 狀態居多。
老教師從教多年,站在教學一線,工作強度和壓力較大,相對一些行業,更容易身心俱疲。不少農村老教師有著沉重的家庭負擔,還得干農活,特別是早年生活困難,導致他們整體體質較差。50多歲的人大多看起來老態龍鍾,甚至積勞成疾。
我以前任教的一所農村初中,近年來已經有五六位不到60歲的老師得重疾離世,讓人噓唏。
三、從實際情況看,學校里老教師的工作大多相對輕松。
多數老教師到了50歲,就會蒙生退意。人未老,心已老;船未到岸心已上岸。
由於老教師資格較老,再者職稱已經評到手,學校領導一般不會為難他們,盡量滿足他們的想法。在很多學校里,50歲以上老師大多任教工作量較少的學科,或者退居二線,做圖書、實驗室、宿舍管理員,做校園園林工人、學校保安等。
我就見過一所鄉鎮初級中學,學校大門由三位老教師輪流看管。
四、從發展角度看,50歲教師現象逐漸成為學校工作的一個難題。
近年來,教師老齡化現象非常突出,特別是一些鄉鎮,年輕老師紛紛流向城區學校,留下的多是中年老師。
我老家一所鄉鎮中心小學,據校長講,老師平均年齡高達46歲,50歲以上老師幾乎過半。每年排課時,校長都是求爺爺告奶奶,懇請老師們當班主任,擔任語數英學科老師,搞得焦頭爛額。這位校長說:「沒辦法啊,他們都是賣給我私人一個面子才做的。」
一方面是學校老師不可避免的老齡化,一方面卻是老教師普遍消極的工作狀態,這個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形成學校老師50歲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1、體制內人的普遍心理
50歲就開始不擔責不挑擔,船到碼頭車到站,這種心理由來已久,只要無大礙,大家也能接受。
2、人們的普遍諒解心理。
多數人都有這種心態:人都有老的時候,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將心比心,何必計較,與他為難?
3、對他們工作能力的擔憂心理。
不少學校不是老教師主動要求退居教學二線,而是學校安排給他們清閑自在的工作。主要因為擔心他們在教學一線,可能影響學校教學成績。這種情況一般以初中高中居多。
由於老教師形象蒼老,表達呆板無趣,教法落後,也很難討得學生歡喜。
綜上所述, 從政策上看國家並沒有明確對老教師特別關照,而現實狀況是老教師對工作確實缺少熱情也無良好效果。
能否出台關於減輕50歲以上老師工作量的明文規定,給基層學校一個可操作性強的方案?譬如說在核定學校編制時,兩到三個老老師按一個編制核定。
您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何高見呢?
我是五十九周歲了,教書四十年現在還差幾個月就可以退休,可我還得任一個班班主任,兩個班主科教學。退休前一天還要做完一天的工作任務。
⑸ 作為50歲的中小學教師,還有沒有必要努力去晉升高一級職稱
在如今的教師隊伍中,幾乎沒有教師不關注自己的職稱,畢竟職稱的提升就等於待遇的提升,也就可以讓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更高,從而對自己的職業也就會有更多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如今不少教師已經年近退休,但似乎他們的職稱並沒有隨著年齡的提升而升高,在我們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中,50歲左右甚至年齡更大的教師沒能競聘中級或者高級職稱的大有人在,他們對於中高級職稱的渴望程度也是非常迫切的。
對於近來有50歲左右的老教師在考慮自己還有沒有必要努力去晉升高一級職稱的疑問,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對於職稱來講,只要自己還有能力,年齡還在允許范圍內,筆者認為就應該去爭取一下。如果能競聘成功高一級職稱,在今後的數十年中,教師們還能收獲更多的待遇,同時在退休之後的工資待遇也會更高,即使處於50歲的年齡,只要自己的資格條件允許,就應該去努力爭取。
說實話,50歲左右的教師面對著職稱,真的是已經無力吐槽,他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競聘職稱的理想狀態到現實狀態的轉變,最終又到了如今的徘徊或者厭倦狀態。他們年輕時,也曾努力提高教學成績,爭取提高自己的職稱級別,但都因為沒能擁有強有力的人際關系, 最終也只能放棄或者沒能成功競聘職稱。
如今有機會去競爭更高級別的職稱,我們又為什麼不去爭取呢?面對自己面前的職稱,筆者認為只要自己有機會,就不要放棄,要珍惜自己面對的更高級別職稱。
50歲的中小學教師,只要沒退休,都很有必要努力去晉升高一級職稱。職稱,雖然不能將一個老師的能力完全反映出來,但職稱是老師的一種榮譽,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教師職稱同時也與工資掛鉤,雖然有的老師不差那點錢,但補貼家用還是不錯的。
50歲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准備相關材料,享受國家特殊政策評職稱,具體情況咨詢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現在針對農村地區教師評職稱,有一些特殊政策,工作滿20年,可以直接評中級,工作滿30年,可以評高級職稱,並且不受職稱名額限制。50歲的老師,工作也快滿30年了,好好享受這個政策吧。
50歲的中小學老師還沒有評職稱,估計評上職稱的可能性很小,現在教師職稱受名額限制,根據學校教師的流動情況,由人事部門對教師職稱核編,原則上是按照差額遞補法確定指標,只要職稱比例不擴大,評上職稱的可能性就很小。不過,也要努力去爭取,教師職稱制度正在改革中,只有提前准備好相關材料,才能在政策來臨之時抓住時機,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晉了更高一級,意味著從此所有的都變了!50歲的教師會怎麼想?
我今年就是50歲,從我晉級中級職稱的結果知道,一旦晉級,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是在2002年成功晉級中級職稱的,當時,在我校所有的教師中,我是第一個成為小學高級教師的(當時是這樣稱呼的,現在統一調整稱呼是中小學一級教師)。
說實話,當時的老師和學生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投來羨慕的眼光。
他們都認為我,經過評審,教育教學方面的業績、能力、和水平得到認可,專技地位得到提高,特別是職稱工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記得打卡工資大約提高了將近500元左右。仔細分析一下,還有與教師有關的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養老金等等待遇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我現在應該可以晉級副高級職稱,根據自己周圍教師晉級副高級職稱的情況看,只要我努力努力,拿下市級優質課、在省級教育雜志上發表發表論文、再與同事一起通過市級課題研究等等,基本上就會「馬到功成」的。
我的心裡清楚,副高級職稱將會讓我的一切再一次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旦成功晉級,打卡工資就可以提高600多元/月,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及基礎性績效工資等都會提高。
從現在開始,我的總目標中增加了參評副高級職稱一項任務。
這是我的一個夢想,但願能夠很快地實現!
其實呢,晉級晉職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
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晉級而晉級,那就失去了晉級的真實意義。
那麼,他的人生價值觀便偏離了方向。
對於這一問題,我想說,對於已經50歲的中小學教師是否應努力晉升高一級職稱?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太恰當。
首先,因為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晉升並不是你想不想努力的問題。如果你的條件夠了,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按評審要求提交材料就行了。如果你的條件不夠,你想努力,就能評上了嗎?當然不是。
其次,對於中小學教師職稱晉升,我一向不贊成那些為了職稱晉升而不擇手段的人。當然,我相信,這樣的教師只是極少數。我想,不管你是50歲,還是60歲,只要在崗一天,你就要勤勤懇懇地教書育人,干好自己的工作,這是第一位的。在工作之餘,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學感悟提煉成論文,去發表,這自然為你晉升職稱奠定基礎。
最後,人總是往高處走的,不要說50歲,就是80歲,只要活著,就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向未來。所以,你是要為自己的工作努力,為自己的提升而努力。至於職稱晉升,僅能算作你努力過程中的一個「副產品」而已。你說是不?
當然,以上這些僅是我的一點粗淺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如果精力不濟,就保持現狀,等著退居二線。如果精力充沛,當搏一搏為己加加價,何嘗不可
作為年滿50歲的教師,是否還要去爭取高一級職稱,得看具體情況,第一,如果身體強健,教學經驗豐富,還能繼續擔任班主任工作,在信息化教學中不落後,完全可以爭取高一級職稱,為自己最後的教學生涯天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二,很多教師由於教學任務繁重,平時又不注重鍛煉,導致體弱多病,50歲後難以勝任繁重的工作,那就只能退居二線,安安心心站好最後一班崗,對於高一級職稱,那就不要奢望了,畢竟從哪一方面來說,身體還是比職稱重要。第三,平時不注重學習,對信息化教學比較陌生,完全不能適應今天的生成式教學,還在滿堂灌,那就盡早退居二線,免得誤人子弟。
這么看:
一是非常明確,五十歲的中小學教師必須晉升高級教師。不只晉升副高級職稱,有機會還要晉升正高級教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二是要努力參與競爭……自然努力要有方向,奮斗要有目標……不能無頭蒼蠅,要精準晉升……
三是必須嚴格對照上一年的晉升高級職稱賦分標准,逐一對照,估計有不少分數已經封頂……那就找出還沒有封頂的項目,接下來,精準發力……平是工作就圍繞這些目標打拚……與年輕人爭著做班主任,參加教學比賽活動,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全面提高晉級分數……
四是端正態度,積極進取,渾身正能量,就是一股勁的往前趕,咬定職稱不放鬆……不要管別人說什麼,自己就按照晉升職稱來……
五是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准備的,一旦機會來臨,非你莫屬,終會夢想成真……
六是即使最終沒有晉升,也曾有過自己的奮斗史……
總之,努力不停歇,精準對位晉升中高職稱條件,教學相長,努力著,並快樂著!
50歲左右的中小學教師,如果還沒有晉升副高職稱,職業倦怠的有之,心理失衡的也有之。
想想看吧,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到兩鬢斑白的中老年,30年彈指一揮間,除了咽喉炎、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一身的職業病,竟然連個副高也沒有混上!
能不悲嘆,能不迷茫?
然而,嘆息都被劃歸弱者的專利。
只有奮起,拿到本該屬於我的,才能對內心安,不至於夜深人靜仍然輾轉反側;對外從容,不至於在別人的眼光之下心亂如麻。
只要有機會,就要爭取。放棄並不意味著豁達,否則,你也不會到網上來傾訴,希望有人能打開你的心結。
糾結其實等同於心裡沒底。如果你准備好了,評就是了,who怕who啊?說來說去,猶豫只因為既想評,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卻是還有差距,還有欠缺!
不評不甘心,想評不放心。
既然如此,不如誠實地問自己:
遇到問題,去想原因和對策的可行性,才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去做的事情。
想好了,可做立馬去做,等待觀望只會徒增焦慮;不可做乾脆抽身出來,斷了這個念頭,離開這個是非場,心情敞亮,多活幾年,啥都有了!
我認為有必要,不是為了升那幾百塊錢的工資,高級職稱,對於我們這些一線教師來說,它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象徵。
高級職稱其實是對自己教學生涯的一個交代,屬於精神領域的一種獲得。這樣的體會,最近幾個月,我尤其深刻。
上班剛好20年了,也教了20年的小學數學,並且一直是六年級畢業班,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畢業生,只要考試排名,我所帶的班級在整個街辦所有小學名列前茅,每每此時,我都感到特別欣慰,說實話,我感到自己特別的優秀,只要孩子的基礎不是很差,在我手裡帶上一年,他們的數學成績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我能讓他們愛上數學。可這些不是我說了算的,我要說自己優秀,那不就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嗎?所以高級職稱就是一種代表和象徵,我要爭取。
所以題主說,因為一線的50多歲的老師,還有沒有必要去爭取高級職稱?我想對您說,完全有必要,教學工作中那麼多繁瑣的事情,我們都能耐下心來把它做好,而職稱評定這件事,我們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當然了,現實很殘酷,職稱評定,是每一個老師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但我們要給自己一個交代,我們應該信心十足地去做這件事!
只要沒有退休,都有必要去爭取高一級職稱,因為職稱代表你的工作業績。職稱越高,說明你為教育事業做的貢獻越大,職稱不但體現工資的高矮,還體現能力的大小,貢獻的大小,特別它是一種容易的象徵,應該爭取,如果你能評上正高,那就是教授級別了。
⑹ 五十歲以上的教師,工作量和年輕老師是一樣的嗎
引言:教師這個行業值得備受關注,當了老師的人覺得老師這個行業非常的辛苦,不當老師的人呢,非常羨慕這個行業。有些人也比較擔心的一個事情,就是學校裡面50歲以上的老師,他的工作量和年輕老師是否一樣,因為干這個工作肯定是想持之以恆地做下去,而不是半途而廢。
當然那如果說這個學校他的人員比較富足,那麼50歲以上的老教師可能工作量會減輕一些,畢竟他的精力體力肯定沒有辦法和年輕老師相比,特別是數理化方面的面對著那些難題處理起來也比較的費力。但是新教師是可以向老教師請教,而不是直接去代課。對於老教師而言,他們50歲以上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健康的問題。因此他們的工作量可能會有所減輕,但是也不會減輕到哪兒。
⑺ 五十歲以上的教師,他們的工作量如何
50歲以上的老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少的,他們每天的日常工作其實就是進行講課,而且對其他的年輕老師進行一定的培訓。任何一個老師在年輕的時候所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非常辛苦的,在年齡比較大了之後,體力也在不斷的下降。
教師這個職業在社會當中擁有著比較高的地位,而且也是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職業,目前我們國家的很多教師崗位的名額都是比較滿的。在50歲以後所能夠獲得的工資待遇是比較高的,而且所需要去做的工作也是比較少的,這其實也是我們國家對於這群人的福利。
身體素質對一個老師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雖然很多老師並不會進行體力勞動,但是在幾十年如一日的講課過程當中,自己的嗓音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如果在50歲以後繼續擁有著如此高的工作力度的話,那麼他們的身體肯定會受不了的。
在目前這個社會當中,所做的每一份工作其實都擁有著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想要獲得不斷的成長,就必須要加大自己的工作力度。任何人在50歲以後的體力都在下降,所以工作量也會不斷的減少。
⑻ 教齡30年,年齡50歲以上的老教師,工作量與年輕教師一樣嗎
從人文關懷的視角,院校解決老老師應當適度照料老教練也是以年輕時代走出來的,工作中的辛苦很強於如今,我是己超三十年工齡、五十五歲老老師,年輕的時候,出任教導主任,跨班級任課,較多時一周有十七八節課,每日六點半到班,夜裡近十點才可以回家了歇息,一周僅有大半天的休息日,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照料老同事,積極擔負班級出題、判卷工作中,薪資甚少,更算不上獎勵金,
50以上的人,到了生活不如意的年齡層,零碎事兒也比較多,不解決也不好,解決必然耽擱工作中,進而危害課堂教學考試成績。因此我認為只有和年青人有所差異,要頒布一系列照料現行政策!讓老老師退居二線老有所為!肯定不可以跟年輕教師一樣,同酬!那樣做我本人覺得是錯的!自然不一樣的校園有不一樣的教學環境,師資力量配置也不一樣,有的老老師想退也退不下來,由於有的地區老師急缺,可是,做為文化教育主管機構,應當頒布一些相應的現行政策,對老年人老師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