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陀為什麼說七十歲以上的人不能出家還有哪些要求
佛教不允許度化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因為七十歲的老人已經過了暮年,所以身體各方面都退化了,並且老人的思維也跟不上年輕人,即便度化他們,也不會有什麼顯著的效果,所以佛家有規定,所有比丘都不允許度化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白發蒼蒼,體能下降,而且心智已經基本定型,不可能再逆轉了,所以即便是度化,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心理上的改變。
其他人認為這是那個比丘出家太早,失去父愛,他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代替自己的父親,為他盡孝。其實這也是非常可以原諒的事。但是其他比丘卻很快將這個事情告訴了佛祖,佛祖這才絕對,將七十歲以上的人劃出佛家人的行列,這就是佛家的唯一門檻,畢竟七十歲以上的人已經失去了出家的權利。
㈡ 70歲還能長高嗎
我專門去網路問這個問題。我今年73歲,壯年以來一直175厘米,去年體檢176厘米,今天體檢176.9厘米,難道還在長?
㈢ 70歲的老人可以買保險嗎,買什麼保險好!
目前了解的情況,75歲以內的老人仍可以購買保險。是一次性交費的銀行保險。
買產品,只有最合適自己的,並沒有最好的,主要是看自己需求,可以找保險公司的人多了解一下產品特點,保障范圍,條款責任。一般情況下70歲以上的老人由於年紀大,其實基本上買保險意義不大。其實老人可以幫自己的兒子買,或讓兒子幫孫子買。
㈣ 老人過七十大壽有什麼講究
祝壽 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也多臨識賀。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過壽只有壽人、壽桃。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活七十古來稀,在不缺吃、不缺穿,經濟條件較好的情況下,送錢意義不大,應送一件既實用又對健康有好處的物品,比如,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一種控溫加按摩的洗腳盆,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禮物,既能體現子女的孝心,又對老人的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健作用。就是這樣做的,老人非常高興,每天吃完晚飯,就張羅著泡腳,老兩口兒一邊看電視,一邊泡腳,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用了一段時間,老父的腰腿疼居然大有減輕,老母的失眠也大有好轉。不妨也買一個送去。
㈤ 70多歲老人腎上長腫瘤78.6✘39.6mm腫塊大不大
70多歲老人腎腫瘤這么大抄,腎臟上這實質性的腫瘤治療首選還是手術的,不過手術需要看患者的身體情況的,起碼要求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極正常,肝腎功能基本正常,心肺功能要能夠承受住,因為畢竟腎臟腫瘤切除這是個開腹大手術術後還需要進行監護,生命支持。老人70多歲了。如果老人的腎腫瘤是晚期,身體狀況不好,不能耐受手術,這種情況醫生會不建議手術,釆用有效的中葯保守治療癌症效果較好,許多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存活很長時間。這方法是有效的,實用的。能控制轉移擴散,減輊疼痛,穩定病情,㢟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㈥ 七十歲大壽祝賀詞
1、爺爺,你睛如黃珠,是上蒼賜給你五彩繽紛的顏色;你滿頭白發,是上蒼給你回灑下的美麗鮮答
花;爺爺,你是天空中所有星星中最亮的一顆,我將一生銘記於心;祝你70歲生日快樂!
2、用我的祝福為你點亮生日的燭光,用我的問候裝點你甜蜜的快樂,願溫馨伴你在每一個幸福的
時刻,微笑甜甜度生活,衷心地道一聲:生日快樂!
3、山青水綉春常在,人壽年豐福無邊,年老喜看花千樹,人壽笑敬酒- -杯。嘉賓旨酒,笑指青山
來獻壽。百歲平安,人共梅花老歲寒。
4、生辰燭光生輝,日暮霞光最美。快愉心中生甜,樂品人生明媚。謹現,謹現,願你人生絕美。
送你前四句的第一個字,生日快樂!
5、爺爺,你的70歲大壽到了,兒孫無比的高興,今天,給你送上我的祝福;願你永遠老當益狀,
神清氣爽;未來健健康康,生活美滿如意。
㈦ 50歲至55歲算老人嗎
身體抄老化這是生理上所致襲,但就這個年齡段不應該就說已經進入老人之列。
現在的50~55歲應該只能說人到中年吧,比如事業心,比如生理需求。。。等都還只是出於中年狀態的。這個時候要常保持身心的愉悅,堅持鍛煉,這也是延緩衰老的一個方法嘛。
㈧ 如何看待在父母心裡我們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無論我們長多大,在父母的心裡永遠是一個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是做母親的人,我深切能夠感受到這種心情。我母親今年已經70歲了,我覺得有母親在心裏面就覺得特別踏實,如今我已經是40多歲的人了,但是母親總是覺得我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有時候說批評我就批評我,從來不給我留情的。也就是在母親面前,我們變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有時候面對母親的執拗,我也表現的很無奈,從另一方面想感恩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能這么堅持,這么每天來煩我們的老太太吧。不然我們得多孤單呀,人生就是這樣簡單,讓母親長命百歲吧,看著她幸福也是我們一輩子的快樂。
㈨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9)70歲長不大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