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60歲的老人尤其要注意,能做到這幾點,才能說明身體沒毛病-
60歲的老人尤其要注意,能做到這幾點,才能說明身體沒毛病
文/愛問360
古人說:人到七十古來稀,但是,當年齡進入到60歲的門檻後,很多中老年人也會出現身體機能快速下降,各種小毛病不斷的情況,很多人說:60歲,是中老年人壽命長短的分割線。
如果60歲的老人要想壽命更長,沒有更多疾病的困擾,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這幾點,這對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身體 健康 有著強大的影響,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並不需要刻意的保養,就能避免眾多疾病的出現,從而提升生活質量,使身體更 健康 。
【這些習慣對60歲的老人很重要】
1、良好的排便習慣
當中老年人的年齡進入60歲後,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在眾多的習慣中,排便習慣是重中之重。
人體中的大部分垃圾、廢物,都是通過糞便的方式排出體外的,糞便中的垃圾和毒素,一旦無法及時排出身體外部,會對人體產生相應的反射作用,甚至會通過血管和腸道吸收等多種方式,增加身體各個器官的壓力,從而使身體進入到病態,還會影響壽命和身體 健康 。
因此,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這對中老年人的 健康 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穩定的飲食習慣
對60歲的老人而言,除去良好的排便習慣之外,飲食習慣的穩定性也是令人無法忽視的,病從口入,這是大部分人都明白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能抑制住口腹之慾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隨著年齡逐漸增加,身體的代謝和腸胃功能,也會逐漸處於退化的狀態,所以,保持穩定的飲食習慣,不僅能減少身體的壓力,同時也能通過飲食的調整,將身體調理到更 健康 的狀態,這也能使生活質量更高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不能忽視的。
3、鍛煉身體的意識
對每個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來說,一定要養成鍛煉身體的意識,雖然運動,但並不能第一時間彰顯出功效。
但是,長久地堅持,一定能使逐漸老化的身體重新找回活力,使身體的各個器官壓力逐漸變小,同時能使免疫力能得到更好地維護和提升,這也是能避免生病和減緩衰老最有效的方法。
4、控制情緒的能力
大多數的中老年人,都是有一定慢性疾病困擾的,然而,影響慢性疾病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是,情緒,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到中老年後,難免會出現多少的不如意和意外,因此,大部分中老年人一定要有控制情緒的基本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為情緒的過度波動而使血壓增高,使疾病變得更嚴重,甚至還會誘發其他對身體有潛在的威脅,這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身體 健康 作為第一考慮要素。
5、穩定的經濟來源
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尤其是對一定到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而言,有一定且穩定的經濟收入,才能讓他們心態更加放鬆,每天不用為了生計而發愁,生活和心態,才能保持更加穩定的狀態。
所以,對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而言,一定要考慮好自己的養老方式,這也是確保晚年生活幸福和身體 健康 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和環節。
6、穩定的睡眠環境和質量
對即將邁入到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來說,穩定的睡眠,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很多潛在疾病都是因為睡眠質量不佳引起的,會對身體的器官造成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
反之,良好的睡眠能使身體的免疫力增強,對抵抗病毒和疾病有更強的免疫力,這也是中老年人應該關注的重點,所以,要營造好良好的睡眠環境,對60歲左右中老年人的身體 健康 和穩定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7、穩定的社交圈
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大多已經進入到退休狀態,如果只是將自己悶在家中,沒有穩定的社交圈,很可能會讓他們陷入到自閉或懷疑自我的狀態,甚至嚴重時還會得老年痴呆症。
因此,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培養屬於自己的愛好,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享受晚年生活,才能使身體處於更 健康 的狀態,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延長壽命最不可忽視的手段。
參考資料:
1、《過了60歲,若能輕松做到這4件事,說明有長壽的潛質》
2、《60歲以後, 健康 最重要!做到這幾點,90%的人能多活20年!》
3、《60歲以上的老人,要是能做到「四有一無」,說明您的身體還很 健康 》
『貳』 老人身體健康很重要,滿足老人身體健康的指標有哪些
心率正常、血壓正常、膽固醇正常都是老人身體健康的指標。家庭中老年人的健康是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功能將下降,各種疾病將隨之而來,因此老年人的健康在許多方面受到威脅。事實上,老人是否健康,取決於這三項指標是否符合標准。
膽固醇正常:每個人都必須明白膽固醇與血脂直接相關。一旦膽固醇超過5毫升/升,人們很容易患高脂血症。這對老年人的身體極為不利,所以在日常飲食中應該避免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必須多吃低膽固醇的食物來調節身體。記住,老年人必須避免吃大魚大肉,少吃油膩和高脂肪的東西,避免吃動物的內臟。一旦他們吃得更多,他們會給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
『叄』 老人60歲後,體重多少算健康
60歲的體重標准可以通過一些公式來計算。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m)²。世界上不同地區的種族對BMI的診斷標准不同。根據2011年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肥胖學組的共識,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診斷的分界點為。BMI(kg/m²)<18.5為體重不足;18.5~23.9為正常;24.0~27.9為超重;≥28為肥胖。
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健康往往有利於那些稍微超重的人。而太瘦的人則會因身體機能下降而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更容易患皮膚病,病後恢復期較長,抗寒能力差,還容易患骨質疏鬆等疾病。另外,據有關研究表明,60歲以後,如果體重過瘦,死亡率會增加,而且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增加。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肆』 老年人營養膳食(≧60歲)
成年期:18~60歲;
老年期:60歲以上。
合理營養是加強老年保健,延緩衰老進程,防治各種老年常見病,達到健康長壽和提高生命質量的必要條件。而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紊亂則可能加速衰老的速度。
1,能量。
在一般情況下,60歲以上的人很可能在基礎代謝方面下降,而體力活動也相對減少。對於老年人的個體而言,生活模式和生活質量不同,對能量的需要有較大的差異。
6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在醫學認可的條件下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或是能持之以恆地進行原已習慣的有氧運動,這將是非常有益的,可以說是「營」的一種。老年人的均衡營養和其生活模式也是分不開的,老年人參與本人喜愛的,習慣採用的,或是身體能接受的運動項目,對健康極為重要。
2,蛋白質。
(1)蛋白質對老年人的重要性
由於體內細胞衰亡和體內各種代謝不可避免丟失的蛋白質,以及隨機體老化,體內分解代謝的加強,氮的負平衡就難以避免,若再加上蛋白質攝入量不足,組織器官蛋白質合成代謝與更新就會受到更大的影響。老年人還可因種種原因,使攝入的蛋白質的質與量較難滿足要求,更加重了組織器官的衰老。
(2)蛋白質的推薦量
建議蛋白質的RNI男性為75克/天,女性為65克/天。按男性每日1900kcal,女性1800kcal的能量攝入推算,要達到男性75克/天,女性65克/天的蛋白質是不容易的。如果能量主要從糧食提供,其蛋白質的含量只能達到推薦的一半左右;如果除糧食外,主要以動物性食物,包括肉,蛋,奶類提供,那麼動物脂肪在膳食中的比例就會偏高,因此,需要選擇適宜食物品種及數量。
(3)蛋白質的來源
大豆及其製品是老年人最佳的選擇之一。大豆類及其製品相對容易取得,而且品種很多,可選擇性很大,也較容易消化。在這個基礎上補充其他優質蛋白,可以作為長久之計。大豆中的脂肪,卵磷脂,植物固醇以及大豆異黃酮對人體有利,尤其是女性。此外,鮮豆類也是蔬菜中可以首選的食物之一,並且可與適量的魚,肉類搭配烹調。因此,強調老人年選擇豆類是符合當前消費條件及均衡膳食要求的。
(P.S.①豆類的品種有很多,主要有大豆,蠶豆,綠豆,豌豆,赤豆等,豆製品的如豆腐,豆漿,豆腐絲,豆腐皮,豆腐乾,腐竹,素火腿等,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高。
現在營養學證明,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只要兩周的時間,人體那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幾率。因此很多營養學家都呼籲用豆類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類等豆性食品,是解決城市中人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雙重負擔的最好方法。
豆類中所含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營養價值接近於動物性的蛋白質,是最好的植物蛋白,氨基酸的組成接近於人體的需要。
豆類所含的脂肪,以大豆為最高,可達18%,因此可以做食用油的原料,其他豆類含脂肪比較少,豆類的含糖量,以蠶豆,赤豆,綠豆,豌豆比較高,為50%到60%。豆類供給的熱量也相當高,豆類中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最多,比谷類含量高,還含有少量的胡蘿卜素,還有鈣,磷,鐵,鉀,鎂等無機鹽,是膳食中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
(P.S.②鮮豆類蔬菜主要有扁豆,豇豆,刀豆,毛豆,豌豆等。這類蔬菜含有的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鹽都較其他蔬菜含量高,其中維生素B的含量最高。豆類蔬菜的共性是性平、有化濕補脾的功效,對脾胃虛弱的人尤其適合。)
3,脂類。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老年人脂肪在全日總能量中的百分比宜設在20%~30%,亦即在7531~7950KJ(1800~1900kcal)的總能量中,脂肪功能約450kcal,在全日食物中所有脂肪,包括食物內和烹調用的油料總計在50g內。
我國人民習慣於使用植物油作為烹調油,必需脂肪酸是可以從這些油料中達到要求的,但需考慮脂肪酸類型與機體需要之間的均衡,至少脂類中含有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類。就不飽和脂肪酸來說,主要有n-3系,n-6系和n-9系三個類型,各自都有其生理的功能;而飽和脂肪酸卻不宜多於總能量的10%,這種脂肪酸在動物油脂中都存在,在動物油脂中較多,而且動物脂肪同時也含有膽固醇。動物的瘦肉中也含有脂肪,如豬肉在非常瘦的狀態下也有20%左右的動物脂肪,而這些脂肪是肉眼看不見的,所以老年人食用畜肉宜有節制。植物油中,尤其是人們常用的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及花生油都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也各有長處,混合食用會比單獨食用一類好處大。魚類,尤以海洋類含有多種脂類,合理加工後,魚類也適用於老年人的脂肪需要,同時也可以提供優良的蛋白質。在正常條件下,脂類在總能量中不宜少於20%或高於30%,每日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不宜多於300mg。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的主要來源,宜占膳食總能量的50%~60%,老年人的脂肪攝入量減少,相應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應適當增多。應選擇復合碳水化合物的澱粉類為主食,且多選擇粗雜糧,不宜多食用蔗糖等簡單的糖類,而果糖易被吸收利用,宜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增強腸蠕動,防治便秘。
5,礦物質。
(1)鈣
由於胃腸功能降低,肝腎功能衰退及老年人活化維生素D的功能下降,加上戶外活動減少和缺乏日照,使皮下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的來源減少。老年人對鈣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鈣的吸收率一般在20%左右。鈣攝入不足使老年人出現鈣的負平衡,體力活動的減少又可增加骨鈣的流失,以致骨質疏鬆症較常見,尤其是女性老人。《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老年人鈣的AI為1000mg/天,應以食物鈣為主,牛奶及奶製品是最好的來源,其次為大豆及豆製品,深綠色葉菜,海帶,蝦皮等。鈣的補充不宜過多,每日攝入鈣的總量不應超過2克。
(2)鐵
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減退,血紅蛋白含量減少,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其原因除鐵的攝入量不足,吸收利用差外,還可能與蛋白質合成減少,維生素B12,維生素B6和葉酸缺乏有關,所以鐵的攝入量應充足,其AI為15mg/天。應選擇血紅素鐵含量高的食品,如動物肝臟,瘦肉,牛肉等,同時還應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利於鐵的吸收。
6,維生素。
由於老年人體內代謝和免疫功能降低,需要充足的各種維生素以促進代謝,延緩衰老和增強抵抗力。中國營養學會為老年人推薦的微量營養素攝入量與50歲的成年人基本一致。
(1)維生素A
胡蘿卜素是我國人民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應注意多食用黃綠色蔬菜,水果。但是種種原因使老年人蔬菜攝入量常較少,如牙齒不好,攝入蔬菜的數量有限,因而常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
(2)維生素D
老年人戶外活動減少,由皮膚形成的維生素D量降低,而且肝腎轉化為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的能力下降,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而影響鈣,磷吸收及骨骼礦化,出現骨質疏鬆症,所以老年人維生素D的RNI為10ug/天,高於中年人和青年人。
(3)維生素E
老年人膳食維生素E的AI為14mg/天,維生素E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0mg/天。
(4)維生素B1
老年人對維生素B1利用率降低,因此攝入量應達到1.3mg/ 天。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有肉類,豆類及各種粗糧。
(5)維生素B2
維生素B2的攝入量為1.3mg/ 天。
(6)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保持毛細血管的彈性,減少脆性,防止老年血管硬化,並可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因此,老年人應攝入充足的維生素C,其RNI為100mg/天。
(7)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
此外,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三種維生素對老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的不足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因此,這三種B族維生素的及時補充,將有助於降低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
7,水和液體
老年人對水分的要求不低於中青年,有時還比其他年齡組要求高,因為老年人對失水和脫水的反應會遲鈍於其他年齡組,而且水的代謝有助於其他物質代謝以及排泄代謝廢物,目前老年人每日每千克體重應攝入30毫升的水。但是在大量排汗,腹瀉,發熱等狀態時還必須按情況增加。關鍵是老年人不應在感到口渴時才飲水,而應該節奏性地主動飲水,其中不包括太濃的茶。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容易發生代謝紊亂,導致患者營養缺乏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合理飲食是身體健康的物質基礎,對改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食物要粗細搭配,松軟,易於消化吸收
粗糧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鉀,鈣等,能對老年人易出現的以上問題有所改善。而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咀嚼功能和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許多老人年易發生便秘,患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因此,老年人選擇食物要粗細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軟易於消化吸收,以保證均衡營養,促進健康,預防慢性病。
2,合理安排飲食,提高生活質量
家庭和社會應從各方面保證老年人的飲食質量,進餐環境和進食情緒。
3,重視預防營養不良和貧血
60歲以上的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包括器官功能衰退,基礎代謝降低和體成分的改變等,並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別的慢行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而體力活動減少,並因牙齒,口腔問題和情緒不佳,可能致食慾減退。老年人攝取的食物量減少,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因此老年人要重視預防營養不良和貧血。
主要預防手段包括:增加食物攝入,適量增加瘦肉,禽,魚,動物血和肝,以及新鮮的水果和綠葉蔬菜的攝入,選用含鐵的強化食物,適當使用營養素補充劑,積極治療原發病等。
4,多做戶外活動,維持健康體重
大量研究證實,體力活動不足,能量攝入過多引起的肥胖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適當多做戶外活動,在增加身體活動量,維持健康體重的同時,還可接受充足紫外線照射,有利於體內維生素D合成,預防或推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年常見病,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內單位體積骨組織的量低於正常,骨小梁間隙增大,骨基質減少,骨量降低和骨強度降低。該病女性多於男性,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
腰背痛是老年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由於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險性大為增加。
(1)影響骨質疏鬆的因素
雌激素缺乏時絕經後骨質疏鬆的主要病因。婦女絕經後,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謝發生明顯變化,主要是骨吸收作用增強,雖然骨重建也增強,但骨吸收和骨破壞過程遠遠超過骨形成的過程,從而造成骨量的丟失,絕經後婦女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比例顯著高於男性。絕經後10年內骨丟失速度最快。
營養因素對骨質疏鬆症有一定的影響,維生素D和鈣的低攝入會加速絕經後骨質的丟失,特別是骨峰值低;維生素D攝入不足可影響腸道鈣的吸後和運轉,而且長期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軟化症,增加骨折的風險;營養不足或蛋白質攝入過多,高磷及高鈉飲食,大量飲酒和咖啡等均為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
(2)骨質疏鬆症的營養防治
1)絕經後婦女鈣的RNI為1000mg/天,鈣來源應以飲食為主,當飲食中不易達到上述推薦量時,可選用鈣強化食品和鈣補充劑。
2)適度體力活動,負重運動有利於骨骼發育及骨量增加,同時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可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
3)適量食用大豆或大豆製品(豆漿),或補充大豆異黃酮(80mg/天或以上)有可能減少骨量的丟失。
4)補充維生素D。注意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並適當補充維生素D,尤其是缺乏戶外活動的老人。
5)摒棄不良習慣,如吸煙,過量飲酒和咖啡都不利於提高骨峰值,在更年期更會增加骨鈣的丟失。
6)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葯物,有雌性激素類,雙磷酸鹽類,活性維生素D類等可減少骨折的發生率,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徵,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高血壓發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大約5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肥胖者高血壓發病率較體重正常者高。另外,高血壓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食鹽攝入量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
婦女絕經後高血壓病發生率高於男性。與高血壓有關的營養因素有能量,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肥胖,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等。
高血壓的營養防治 措施包括:
(1)控制能力攝入,使體重盡量達到標准體重。
(2)應以低脂肪,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建議烹調油使用如橄欖油,花生油,茶油,玉米油等植物油,膽固醇攝入量≦300mg/天。
(3)高膳食纖維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和薯類。
(4)低鹽膳食。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少於6g/天。
(5)增加大豆類食品的攝入。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有利於血脂的控制。
(6)補充葉酸400~800ug/天,吡多醇(維生素B6)2~4mg/天,以降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
(7)補充煙酸(維生素PP)20mg/天,維生素C100mg/天,以降血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糖尿病的發病正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與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生率高3倍,下肢壞疽高5倍,尿毒症高17倍,雙目失明高25倍。在目前致盲和慢性腎功衰竭的病因中,糖尿病的並發症均居首位。
(1)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1)肥胖。
2)缺乏體力活動。
3)生理,病理因素。
4)社會環境因素。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壓力,應急增多等導致不良生活方式增加。
5)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遺傳易感性。研究發現,糖尿病親屬的發病率比非糖尿病親屬高17倍。糖尿病遺傳不是它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
(2)糖尿病的營養防治
在日常膳食中要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等不平衡膳食,保證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在膳食營養素平衡的基礎上控制能量的攝入,避免能力過剩造成的肥胖。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重要方法。
醫學營養治療是所有類型糖尿病治療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治療,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和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措施。
1)能量。能量控制對於糖尿病乃至預防糖尿病相關風險均至關重要。總能量應根據患者的標准體重,生理條件,勞動強度,工作性質決定。
2)碳水化合物。以占總能量的50%~60%為宜。在合理控制總能量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有助於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量。但碳水化合物過多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負擔。當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時,體內需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供能,易引起酮症。因此,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控制在200~300g,摺合主食為250~400g。
3)脂肪。有研究表明長期攝入高脂肪膳食可損害糖耐量,促進肥胖,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的發生。脂肪攝入量占總能量較合適的比例為20%~25%,最高不應超過30%。烹調用油及食品中所含的脂肪均應計算在內。
4)蛋白質。糖尿病患者糖異生作用增強,蛋白質消耗增加,易出現負氮平衡,因此應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占總能量的12%~20%,其中至少1/3來自高生物價的蛋白質,如乳,蛋,瘦肉及大豆製品。
5)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在水果,豆類,海帶等食品中含量較多,能吸水膨脹,吸附並延緩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使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降低,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不溶性膳食纖維存在於谷類和豆類的外皮及植物的莖葉部,能促進腸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腸道,減少吸收,具有間接緩解餐後血糖升高和減肥的作用。建議膳食纖維25g/天。
6)維生素和礦物質。調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平衡,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糾正代謝紊亂,防治並發症。
7)飲酒。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酒不利於病情的控制,不鼓勵飲酒。
『伍』 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正常的體重應是多少
現在人們注重養生,很在意體重的正常,很多老年朋友也會注意運動與飲食,控制健康體重,那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正常的體重應是多少?一般60歲左右的老人,健康體重在50到70千克之間,也就是100到140斤左右。
第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正常體重應該控制在50-70千克之間。我們的身高體重有一個計算方法,我們可以用這個計算公式來看一看自己是否在正常體重范圍里。
60歲以上男性標准體重計算方法:
標准體重(千克)=身高(厘米)*0.65-48.7
60歲以上女性標准體重計算方法:
標准體重(千克)=身高(厘米)*0.56-33.4
比如:身高160厘米,65歲女性的標准體重計算方法:160*0.56-33.4=56.2千克。
總之,60歲以上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適當的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適當的運動,做到飲食節制,作息合理,為我們的老年生活天姿添彩。
『陸』 為了養生,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最適宜呢
適當的走路鍛煉,是免費「養生方」·保持手腳靈活
對於老年人來說,走路是鍛煉健康最簡單的運動方式,同時也是幫助老人保持手腳靈活的好方法。美國《關節炎和風濕病》雜志報道,走路與跑步相比,對關節損傷比較少,而適當的走路能夠延緩關節功能衰退,強化肌肉,維持下肢的良好活動能力。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最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而平時養成走路的習慣能夠預防這一疾病的發生。因為人在走路鍛煉時,會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這樣十分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
『柒』 老年人正常體質指數為老年人體重標准表
老年人正常體質指數為『捌』 60歲的老年人每天的營養攝入量是多少
60歲輕體力活動 男性:1900kcal能量一日,女性:1800kcal能量一日。蛋白質男:75g,女65g。攝入脂肪佔全日總回能量答中的20%~30%。碳水化合物:50%~60%。另外還要適宜補充鈣800~1000毫克每日,鐵1毫克每日,維生素A,D,E,B,C等等,多喝水,每日每千克體重應攝入30毫升水......
『玖』 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體檢應做哪些項目
60歲以上老年人體檢必檢的項目,包括測血壓、血常規、大便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酶譜、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腫瘤標記物、心電圖、胸片、腹部B超、心臟彩超、頸部血管彩超、頭顱CT等,都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如果是女性患者,還應常規檢查骨密度和激素水平。這些檢查主要覆蓋60歲以上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腦卒中、腫瘤、甲狀腺疾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骨質疏鬆、更年期綜合征等。
經過體檢篩查往往能早期發現疾病,從而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因此6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體檢非常有必要。
『拾』 超過60歲的人有哪些表現就說明身體素質比較好怎樣讓老人保持好身體呢
超過60歲的人有哪些表現就說明身體素質比較好?怎樣讓老人保持好身體呢?
1.好胃口說明身體素質比較好,60歲以後,如果還能有這4種表現,你的身體真的很好大多數人的食慾和年齡的增長是相反的,即年齡越大,食慾越小。這是因為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胃的蠕動減慢,食慾越來越小。食慾小時,食量會逐漸減少。如果什麼都不能吃,身體就會缺乏營養,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會降低。所以如果到了60歲以後,胃口還不錯,那就不用擔心身體素質了。
5.運動可以讓老人保持好身體,可以增強身體各個系統的功能。它可以使運動系統本身的肌肉強壯有力,還可以提高骨骼的抗壓能力,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太極拳、游泳、瑜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運動量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切忌急功近利。還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