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泡溫泉的好處有哪些
泡溫泉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放鬆方式,尤其冬季,在溫泉里泡著簡直是人生美事。泡溫泉是一種養生方式,那麼,老人泡溫泉的好處有哪些?下面我帶你一一了解!
1、溫度作用:池水溫度在37℃-40℃時,對人體有鎮靜作用,對於神經衰弱、失眠、精神病及高血壓、心臟病、腦溢血後遺症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池水溫度在40℃-43℃時,稱高溫浴,此時對人體具有興奮刺激的作用,對心臟、血管有較好作用,對減輕疼痛、治療神經痛、風濕病、腸胃病均有療效。同時,還可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作用。
2、水壓和浮力的作用:入浴溫泉時,水對人體產生了壓力,胸腔和腹腔受到壓迫,影響到循環器官和呼吸機能,有利尿和治療浮腫的作用。水對人體產生的浮力作用,使人的體重減輕。在地下不能行走的人,在水中活動比較方便,泡溫泉對半身不遂、運動麻痹和風濕病患者進行運動訓練,對恢復健康有很大作用。
1、循序漸進
用手伸進溫泉池中試試水溫,感覺合適,先泡雙腿,慢慢泡下半身(心臟以下),待適應後再讓上半身完全泡入水中。離池時也應緩慢起身,適應後再離開水池。
2、選擇合適的葯池浸泡
有的溫泉池中泡有各種中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選擇地入池浸泡。最好泡單純泉,這種溫泉比較緩和,而且無色無味,能幫助血液循環,有減輕疼痛的作用,很適合老年朋友。
3、時間不宜過長
溫泉水溫多在38攝氏度以上,身體泡在水中,汗水不能蒸發,時間長了就可能導致“中暑”。而且水中的物質會對人體進行滲透,引起皮膚皺槢水腫。泡溫泉時間最好以15至20分鍾為宜,中間最好能起身1到2次。
4、泡溫泉後不宜蒸桑拿
泡完溫泉後,水中的礦物質和負離子剛被身體吸收,如馬上蒸桑拿,身上有益的礦物質很容易隨著汗液排出,還可能出現口乾頭暈等現象。
5、及時補充水分
泡溫泉前應喝大量開水。因在浸泡中人的皮膚毛孔會全部張開,大量出汗,流失水分,如不及時補充就容易脫水。
6、用清水淋浴
為避免皮膚受泉水中的酸性或鹼性的物質刺激,泡完溫泉應立即用清水淋浴,把留在皮膚上的礦物質沖洗干凈,並用毛巾擦乾身上的水,以免著涼。
眾所周知,溫泉是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的休閑項目,是個好東西。然而,溫泉不能包治百病,也並非人人皆宜,尤其是老年人。
1、一些老中醫認為,超過75歲的老年人,即使身體再健康,也不應該泡溫泉。
2、患有急性疾病的人也不能泡溫泉,例如你正在發燒,或者患了肺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等,凡是身體有炎症,都不要泡。即使現在已經康復了,也不要泡溫泉。
3、曾經得過心臟病或者腦血管疾病的人,不管是老年人還是中年人,都不主張泡溫泉。即使現在已經康復了,也不要泡溫泉。因為如果泡一些溫度比較高,例如43℃的溫泉,人體會大量出汗,導致心跳加快,心臟的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4、泡溫泉時人體溫度會升高,出水後溫度下降,一冷一熱,短時間內引起血管的擴張和收縮,這些都是引起腦中風、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
5、還有就是一些身體虛弱的老人,例如肝病、胃腸病患者,泡溫泉會刺激新陳代謝,加速衰竭。同時,患有濕疹、皮炎、過敏和皮膚特別乾燥的老人,也不要泡溫泉。
Ⅱ 泡溫泉一般多長時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溫泉浴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青睞。北京郊區的一些溫泉度假村更是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節假日呼朋喚友或舉家出行去泡溫泉。人們一般都會認為泡溫泉對人體有保健功能,很少考慮溫泉的“副作用”。這里給您提個醒兒:並不是人人都適合泡溫泉。
泡溫泉一般多長時間
隨著冬季的`到來,氣溫降低,不少人喜歡去溫泉“泡湯”。
專家提醒,泡湯也需適度,否則有傷身體。
冬季天氣乾燥,多泡湯治療皮膚干癢,有保濕作用;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對於神經痛、風濕、皮膚病等也有療養作用。
但卻不宜長時間浸泡,否則會有胸悶、口渴、頭暈等現象。
泡溫泉和游泳不一樣,長時間浸泡在溫泉中,對於男性來說,會導致精子質量下降。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浸泡溫泉時間過長,會對其心臟和腸胃產生不利影響。
一般情況下,泡溫泉時,連續浸泡最多20分鍾後需休息,一天浸泡不超過80分鍾。
應避免空腹、飯後、酒後泡溫泉,泡溫泉與吃飯時間至少間隔一小時。
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溫度在30~45℃比較適宜。
皮膚過敏者、孕婦、手術過後者、有心臟病、高血壓或身體不適者不宜泡溫泉。
而糖尿病患者則不宜長時間浸泡溫泉,因為水溫過高可使患者注射的胰島素吸收加快,長時間身體過熱使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
相關閱讀:
泡溫泉特別關注
■泡溫泉應該……
1.選擇通風良好的環境,泡前先沐浴凈身。
從頭到腳徹底洗干凈。
2.入池前用手試溫。
全身放鬆,從腳開始緩緩入水中。
3.水溫最好在38℃—40℃之間。
泡高溫池時,第一次先泡3分鍾,起來休息3分鍾,再入池泡5分鍾,反復入池3—6次。
單次泡不超過15分鍾。
4.泡完後休息30分鍾。
5.泡溫泉一天不超過3次。
■泡溫泉不應該……
1.飯前30分鍾和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
因為溫泉的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抑制消化系統的運作及抑制食慾中樞。
2.酒後或飲酒過量不可泡。
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易引起頭暈摔倒意外。
3.患以下症狀的人不能泡溫泉:有傳染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血友病、腎臟病、耳膜破洞患者、大小便失禁、懷孕、癲癇患者、皮膚敏感變差、感覺障礙患者。
4.泡浴時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譬如頭暈、心跳過快、呼吸困難或反胃現象,要立刻離開溫泉池。
5.不要單獨泡,最好找個伴。
6.不要貿然跳入溫泉池。
要先淋低溫水,讓身體習慣水溫。
■三類人不宜泡溫泉
第一類:有心腦血管疾病不宜泡溫泉。
即使要泡,也要注意選擇水溫不要太高(不可高於42℃)的溫泉,或浸泡時間不要太久。
第二類: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泡溫泉。
此外,注射了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如果浸泡溫泉,會使胰島素吸收加快。
而且,長時間身體過熱使肌體能量消耗加大,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
第三類:有過敏性皮炎慎入溫泉。
要注意的是,皮膚有傷口、潰爛或皮膚有嚴重感染、黴菌感染的人如香港腳、濕疹的患者就不適合泡溫泉,因為這樣不但會污染水質,還會使傷口惡化。
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以免使皮膚出現發癢、紅疹塊狀的蕁麻疹。
■貼心提示
以下人群也要注意:
☆過熱的溫泉對男性精子質量與活動力都會有影響,因此對於正值育齡的男性最好不要泡太久或是泡在過熱的泉水裡。
☆女性若是泡在溫泉中過久,也容易使陰道中正常的酸鹼度與益菌生態受破壞,陰道容易受感染,而產生發癢的現象。
☆年齡較大的老人(80歲以上)或嬰兒都應避免泡溫泉,因為他們對水溫較不敏感,容易燙傷。
Ⅲ 八十多歲的老人可以泡溫泉嗎
年齡較大的老人(80歲以上)或嬰兒都應避免泡溫泉,因為他們對水溫較不敏感,容易燙傷。
如果你去泡溫泉的話,工作人員會提醒,去靜之湖時他們就提醒老年人不能泡溫泉。
泡溫泉特別關注
■泡溫泉應該……
1.選擇通風良好的環境,泡前先沐浴凈身。從頭到腳徹底洗干凈。
2.入池前用手試溫。全身放鬆,從腳開始緩緩入水中。
3.水溫最好在38℃—40℃之間。泡高溫池時,第一次先泡3分鍾,起來休息3分鍾,再入池泡5分鍾,反復入池3—6次。單次泡不超過15分鍾。
4.泡完後休息30分鍾。
5.泡溫泉一天不超過3次。
■泡溫泉不應該……
1.飯前30分鍾和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因為溫泉的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抑制消化系統的運作及抑制食慾中樞。
2.酒後或飲酒過量不可泡。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易引起頭暈摔倒意外。
3.患以下症狀的人不能泡溫泉:有傳染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血友病、腎臟病、耳膜破洞患者、大小便失禁、懷孕、癲癇患者、皮膚敏感變差、感覺障礙患者。
4.泡浴時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譬如頭暈、心跳過快、呼吸困難或反胃現象,要立刻離開溫泉池。
5.不要單獨泡,最好找個伴。
6.不要貿然跳入溫泉池。要先淋低溫水,讓身體習慣水溫。
Ⅳ 泡溫泉的正確方法
泡溫泉的正確方法
泡溫泉的正確方法,沐浴溫泉對人體健康有許多益處,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泡溫泉的正確方法是怎麼樣的,我為大家整理好了泡溫泉的正確方法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情況下,泡溫泉時,連續浸泡最多20分鍾後需休息,一天浸泡不超過80分鍾。"應避免空腹、飯後、酒後泡溫泉,泡溫泉與吃飯時間至少間隔一小時。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溫度在30~45℃比較適宜。"皮膚過敏者、孕婦、手術過後者、有心臟病、高血壓或身體不適者不宜泡溫泉。而糖尿病患者則不宜長時間浸泡溫泉,因為水溫過高可使患者注射的胰島素吸收加快,長時間身體過熱使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
泡溫泉的七大注意事項
1、泡湯之前要沐浴、卸妝在進入溫泉之前,一定要先清潔身體,這樣才有利於皮膚吸收有效的溫泉質。
2、暖身浴→半身浴→全身浴
首先,先用溫泉水做個「暖身浴」,從腳淋起,慢慢往上。接著,靜靜地進入浴池中泡,剛開始只泡到胸口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半身浴」,約3~5分鍾左右,等全身都暖和起來之後,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也就是「全身浴」。
3、泡溫泉的講究在於「吸、飲、泡」三重境界,首先要做好呼吸課。所謂的「吸」就是指吸取溫泉水蒸氣。但需要注意,泡硫磺溫泉時不適用這道程序,吸入過多硫磺氣體反而對身體產生傷害。
4、泡在暖暖的泉水中,在熱氣裊裊的池水裡要記得保護臉部嬌嫩的皮膚,可以一邊敷面膜一邊泡溫泉,或是在臉上敷塊冷毛巾。
5、泡溫泉應該補充大量的水分,在泡湯前沏上一壺水果茶或者玫瑰花茶,邊喝邊泡,會讓香氣從里往外地浸透。
6、不要以為不沖洗會讓溫泉中的養分吸收更多,如果在硫磺或鹽分濃度高的溫泉里泡過後不沖洗干凈,對皮膚的刺激性會大大提高。因此,泡溫泉後最好用清水沖洗身體。
7、泡完溫泉後,皮膚表面的皮脂會減少,給身體做個全方位滋潤護理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泡溫泉特別關注
■泡溫泉應該……
1、選擇通風良好的環境,泡前先沐浴凈身。從頭到腳徹底洗干凈。
2、入池前用手試溫。全身放鬆,從腳開始緩緩入水中。
3、水溫最好在38℃—40℃之間。泡高溫池時,第一次先泡3分鍾,起來休息3分鍾,再入池泡5分鍾,反復入池3—6次。單次泡不超過15分鍾。
4、泡完後休息30分鍾。
5、泡溫泉一天不超過3次。
■泡溫泉不應該……
1、飯前30分鍾和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因為溫泉的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抑制消化系統的運作及抑制食慾中樞。
2、酒後或飲酒過量不可泡。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易引起頭暈摔倒意外。
3、患以下症狀的人不能泡溫泉:有傳染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血友病、腎臟病、耳膜破洞患者、大小便失禁、懷孕、癲癇患者、皮膚敏感變差、感覺障礙患者。
4、泡浴時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譬如頭暈、心跳過快、呼吸困難或反胃現象,要立刻離開溫泉池。
5、不要單獨泡,最好找個伴。
6、不要貿然跳入溫泉池。要先淋低溫水,讓身體習慣水溫。
■三類人不宜泡溫泉
第一類:有心腦血管疾病不宜泡溫泉。
即使要泡,也要注意選擇水溫不要太高(不可高於42℃)的溫泉,或浸泡時間不要太久。
第二類: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泡溫泉。
此外,注射了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如果浸泡溫泉,會使胰島素吸收加快。而且,長時間身體過熱使肌體能量消耗加大,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
第三類:有過敏性皮炎慎入溫泉。
要注意的是,皮膚有傷口、潰爛或皮膚有嚴重感染、黴菌感染的人如香港腳、濕疹的患者就不適合泡溫泉,因為這樣不但會污染水質,還會使傷口惡化。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以免使皮膚出現發癢、紅疹塊狀的蕁麻疹。
■貼心提示
以下人群也要注意:
☆過熱的溫泉對男性精子質量與活動力都會有影響,因此對於正值育齡的男性最好不要泡太久或是泡在過熱的泉水裡。
☆女性若是泡在溫泉中過久,也容易使陰道中正常的酸鹼度與益菌生態受破壞,陰道容易受感染,而產生發癢的現象。
☆年齡較大的老人(80歲以上)或嬰兒都應避免泡溫泉,因為他們對水溫較不敏感,容易燙傷。
泡湯「金科玉律」
浸泡溫泉的最佳溫度是34℃-38℃,太高溫浸泡並不能達到很好的療效,45℃以上的水溫已不適宜浸泡。沐足宜用38℃-42℃的溫泉水,因為腳部皮膚比較厚。
不同年齡階段人群可遵循不同的「泡湯」步驟:年輕人可以先浸泡溫池,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然後到高低溫池交替浸泡,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機能;而中老年人適宜到34℃-38℃的溫池浸泡,在水中進行一些舒展筋骨的活動。老年人最好不要到高溫池浸泡,最好是半身浸泡。
浴前吃點食物,空腹入浴易引起虛脫、頭暈及惡心。
怎麼泡溫泉
潔身:在進入溫泉區,清潔皮膚污垢,使皮膚能充分吸收溫泉水中的有效水分,對於溫泉養生更具有良好的效果。
湯泉:臨池先辨水溫寒。因此,「湯泉」這一步是提醒您,入池前先以手臂或腳探試水溫,選擇合適自己的水溫。
沐湯:腳先入池坐在池邊,伸出雙腳慢慢浸泡,然後用瓢不停地將溫泉水潑淋全身,再使全身侵入到泉水中,享受溫泉對身心的全面調節。
換池:溫泉區內設不同溫度的泡池,從低溫度到高溫度泉浸泡要循序漸進,逐步適應泉水溫度。
把時:一般溫泉浴可分次反復浸泡,每次為15至20分鍾,如果感覺口乾,胸悶,就上池邊歇一歇,做一做舒展體操運動,再喝一些水以補充水分。
養體:沐浴溫泉後適當的穴位按摩會加強溫泉保健的功效,對一些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靜思:泡完溫泉,對體力消耗比較大,有「泡湯半小時等於長跑兩公里」之說,此時應進入休息廳稍作休息,恢復體力,使身心得以放鬆,得到充分的休息。
感恩:溫泉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在充分享受了這一饋贈後,因對自然報以感恩之心。
沖身:沐浴完溫泉後注意沖身,盡量少用洗發水或沐浴液,以避免洗去皮膚所吸收的溫泉水中礦物質。
正確泡溫泉方法
首先,先從腳淋起,慢慢往上,全身都要用溫泉水潤濕;最後用溫泉水澆淋頭部。冬天入浴之前的全身暖身浴是很重要的,可預防腦貧血的產生。
接著,慢慢地進入浴池中泡,剛開始只泡到胸口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半身浴,約浸個3-5分鍾左右,全身都暖活起來後,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也就是全身浴。漸進式的入浴法,可以避免腦充血的現象。
泡湯的時間長短視溫泉的溫度而定,如果汗流浹背,或是心跳急速加快一分鍾跳動達120下,就表示你泡過頭了!可先起身休息個5,6分鍾後,再繼續第二回合泡湯。
在不影響別人的情形下,可以在溫泉水裡行走,緩緩地活動手腳膝蓋等關節,也可用腹部吸吐氣,做腹肌運動,抑或閉起眼睛做頭部上下左右的回轉運動。
入溫泉浴池之前,最好稍事休息,能有約一小時的靜養時間再入浴,最為洽當,因為溫泉的成分強,泡湯如做運動一般。
年紀較大的銀發泡湯族或是心臟較為衰弱者,最好不要采坐姿浸泡,而是將浴槽邊緣當枕頭,手腳舒展開來的浮漂方式入浴,以免有心慌或胸口悶的情形發生。請不要一人單獨去泡湯,最好結伴去洗溫泉。
入浴池及泡湯時,盡量避開高溫的溫泉出水口。適溫的溫泉浴可以持久地泡,更為有效。依皮膚承受力,水溫38-42℃最適中,最高不可超過45℃,以免燙傷。
安靜身心,全神貫注讓溫泉浴的化學和物理刺激在體內形成有益的治療作用,達到溫泉泡湯的休養之道。
溫泉浴畢,直接用干毛巾將身體擦乾,頭發吹乾;除非皮膚敏感型者,否則溫泉浴完不要用清水將溫泉凝脂沖掉,也可持續保溫效果。
Ⅳ 老人可以泡溫泉嗎
我帶爺爺到龍門君愉酒店那裡泡溫泉,爺爺開心得不得了,老人要多泡溫泉,可以解除身體疲勞、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防治老年疾病。
Ⅵ 高血壓的老人可不可以泡溫泉,差不多
溫泉並非每個老年人都可以泡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肺氣腫、貧血和皮膚過敏的老年人不宜泡溫泉,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時間泡溫泉,因為水溫過高可能使胰島素吸收加快,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較易出現意外。年齡較大的老人(75歲以上)原則上應該避免泡溫泉。
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也不宜泡溫泉,如疲勞、飽食或空腹、酒後、情緒波動、失眠、發熱、過度心悸(心跳超過100次/分)等。老年人在非常疲勞的狀態下不能去泡溫泉,包括經常熬夜或者是長途旅遊剛回來,特別是跨越時區,有較大時差的;在空腹、吃得很飽和喝了很多酒的時候,暫時也不要泡溫泉;最近精神狀態不好,長時間失眠的人,也建議不要泡溫泉。此外,年輕的男性,如果是打算要孩子的,不要泡溫泉;當然,正在感冒,出現發熱的老年人最好也不要去泡溫泉;同時不管出現什麼原因引起的心悸、心跳偏快,都不主張泡溫泉。
泡什麼樣的溫泉才合適
老年人泡溫泉需慎重選擇適宜的溫泉,每個人的體質虛實不同,需要根據自身機體狀況選擇適宜的水質和水溫,才能真正達到泡溫泉的目的,避免不良反應。
根據水質劃分,溫泉一般分為中性碳酸泉、鹼性碳酸氫鈉泉、鹽泉和硫磺泉四種。碳酸泉對防治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有一定效果,但不適宜患有腎臟病、腸胃疾病的人群;硫磺泉對慢性皮膚病有緩解作用;鹽泉對手腳冰冷、貧血及過敏性支氣管炎等有改善作用;碳酸氫鈉泉對皮膚有滋潤、漂白及軟化皮膚角質層作用;單純泉比較緩和,無色無味,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中風、外周神經痛等有一定舒緩功效,適合年紀稍大的老年人。
至於老年人泡溫泉的適宜溫度,一般來說建議選擇常溫池,水溫最好在38℃—40℃之間,不主張泡高溫池(溫度>40℃),一方面是因為溫度偏高容易造成外周血管過度擴張,循環加速,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血管病,另一方面是因為老年人對水溫較不敏感,容易引起燙傷。的確想泡一泡高溫池時,需要謹慎,第一次先泡3分鍾,起來休息3分鍾,再入池泡5分鍾,反復入池3—6次,切記單次泡不宜超過15分鍾。
安全泡溫泉,牢記十要點
1、循序漸進
下水前用可先用手或腳伸進溫泉池中試試水溫,感覺合適,先泡雙腿,再泡下半身(心臟以下),待適應後再讓上半身完全泡入水中。離池時也應緩慢起身,適應後再離開水池。
2、時間不宜過長
溫泉水溫多在38攝氏度以上,身體泡在水中,汗水不能蒸發,時間長了就可能導致「熱中暑」;且水中的物質會對人體進行滲透,引起皮膚水腫,因此浸泡時間以15分鍾—20分鍾為宜,中間最好能起身1至2次。
3、泡溫泉後不宜蒸桑拿
泡完溫泉後,水中的礦物質和負離子剛被身體吸收,如馬上蒸桑拿,不僅身上有益的礦物質很容易隨汗液排出,還可能出現口乾、頭暈等現象,甚至引起心腦血管病。
4、及時補充水分
泡溫泉前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因在浸泡中人的皮膚毛孔會全部張開,大量出汗,流失水分,同時末梢血管擴張,進一步增加了體液的丟失,如不及時補充就容易脫水。
5、選擇合適的葯池浸泡
有的溫泉池中泡有各種中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選擇地入池浸泡,建議最好泡單純泉,這種溫泉比較緩和,而且無色無味,能幫助血液循環,有減輕疼痛的作用,很適合老年人。
6、及時用清水淋浴
為避免皮膚受泉水中的酸性或鹼性的物質刺激,並清除潛在的污染物,泡完溫泉應立即用清水淋浴,把留在皮膚上的礦物質沖洗干凈,並用毛巾擦乾身上的水,以免著涼。
7、出現不適立即離池
溫泉溫度高,浸泡後會有出汗、口乾、胸悶等不適感,這是血液循環過快的正常反應,此時調換涼水浸泡或離水靜養稍許,並多喝水即可緩解。
8、有慢性病者要結伴同泡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者應結伴同泡,可以互相照顧,如有不適應立即出水靜養,嚴重者可尋求救援。
9、飢餓時不可浸泡
因為人體空腹時容易導致疲勞,要在飯後小睡或稍微休息後再泡溫泉,才能確保安全。
10、飲酒後不可泡溫泉
飲酒後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必須熟睡醒才能下水泡溫泉,否則沐浴會刺激血液循環,致使體力消耗殆盡,發生意外。
Ⅶ 請問老年人適合泡溫泉嗎
泡溫泉對老年人的好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新陳代謝:浸泡溫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氧化還原作用,對碳水化合物代謝也有良好的功效,因此可使胰島素增生、尿和氮氣的排出量增多,對防治糖尿病、痛風、肥胖症等也頗有療效。
2.治療皮膚雜症:浸泡時,皮膚血管擴張,可以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增強皮膚的抵抗力;此外尚可殺菌、去角質;所以,經常浸泡溫泉,對疥瘡、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癢疹等皮膚病都有療效。
3.改善心血管疾病:浸泡溫泉時,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內臟血液向體表轉移,因此改善血液循環,使靜脈瘀血消除,脈搏變慢,心臟每次的血液搏排量增加。據證實,高血壓患者由於體表血管擴張,可使血壓下降;而低血壓患者則可使血壓上升。因此對於輕度血液循環機能不全、心瓣膜疾病或早期高血壓、動脈硬化者皆有防治作用。
4.刺激神經組織:浸泡溫泉會刺激神經組織,消除神經機能障礙,並且促進神經再生,對於神經炎、肌肉癱瘓者頗有療效。
5.防治慢性關節炎:浸泡溫泉可緩解關節韌帶的緊綳,改善關節軟骨中的代謝,消除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能力;對防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頗有成效。
Ⅷ 老年人可以泡溫泉嗎
年齡較大的老人(80歲以上)或嬰兒都應避免泡溫泉,因為他們對水溫較不敏感,容易燙傷。
如果你去泡溫泉的話,工作人員會提醒,去靜之湖時他們就提醒老年人不能泡溫泉、
Ⅸ 老年人適合泡溫泉么
您好,是否適合泡溫泉需要看老年人的自身身體情況,溫泉水含有多種礦物元素,可強身健體,但一般不宜長時間浸泡;患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或體弱多病者以及酗酒者切勿浸浴;請留意浴區相關溫泉告示,正確浸浴。
Ⅹ 80歲能泡溫泉么
年齡較大的老人(80歲以上)或嬰兒都應避免泡溫泉,因為他們對水溫較不敏感,容易燙傷。
如果你去泡溫泉的話,工作人員會提醒,去靜之湖時他們就提醒老年人不能泡溫泉。
泡溫泉特別關注
■泡溫泉應該……
1.選擇通風良好的環境,泡前先沐浴凈身。從頭到腳徹底洗干凈。
2.入池前用手試溫。全身放鬆,從腳開始緩緩入水中。
3.水溫最好在38℃—40℃之間。泡高溫池時,第一次先泡3分鍾,起來休息3分鍾,再入池泡5分鍾,反復入池3—6次。單次泡不超過15分鍾。
4.泡完後休息30分鍾。
5.泡溫泉一天不超過3次。
■泡溫泉不應該……
1.飯前30分鍾和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因為溫泉的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抑制消化系統的運作及抑制食慾中樞。
2.酒後或飲酒過量不可泡。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易引起頭暈摔倒意外。
3.患以下症狀的人不能泡溫泉:有傳染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血友病、腎臟病、耳膜破洞患者、大小便失禁、懷孕、癲癇患者、皮膚敏感變差、感覺障礙患者。
4.泡浴時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譬如頭暈、心跳過快、呼吸困難或反胃現象,要立刻離開溫泉池。
5.不要單獨泡,最好找個伴。
6.不要貿然跳入溫泉池。要先淋低溫水,讓身體習慣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