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成吉思汗60歲

成吉思汗60歲

發布時間:2022-09-11 08:03:09

❶ 成吉思汗老年時真的向丘處機請教過如何養生長壽

成吉思汗真的請教過,他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其實古代的君主都希望自己永遠都不死去,因為他們不相信其他人可以有他們這樣的能力治理好一個國家,他們覺得自己無可替代,即便是為了百姓也要活得久一些,無奈這個世界根本沒有這樣的靈丹妙葯。

兩個偉大的人一見如故,雖然成吉思汗對於沒有長生不老的秘方深感失望,但是他還是被丘道長的言談舉止,博學多才所折服。丘處機很會轉移話題,他想要通過自己的言語讓這位偉大的將軍放棄以暴治國而轉為仁義治國的想法。

❷ 成吉思汗為什麼被稱為一代天驕他有什麼功勞呢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每每想起這句感嘆成吉思汗功勞的話,我都會在內心當中對成吉思汗豎起大拇指,成吉思汗在歷史上絕對不枉“一代天驕”的稱號,他的功勞在歷史上絕對是屈指可數的,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和成吉思汗相媲美。提起成吉思汗,那麼大多數人絕對會將它和元朝扯上關系,大家都總是認為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建立者,但其實不然,元朝的建立者是元成祖忽必烈,而不是成吉思汗鐵木真。

元朝建立之後,所有的成就在這里,我們就不多講了,畢竟不是成吉思汗所留下的。如果元朝沒有成吉思汗,或者說中國歷史上沒有成吉思汗,這位人物的話,那麼亞歐大陸之間的親密交流,恐怕還要再冷卻一段時間。所以綜合以上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大家覺得“一代天驕”的稱呼適不適合這位偉大人物呢?

❸ 成吉思汗為什麼被稱為一代天驕他有什麼功勞呢

13世紀的蒙古高原,部落林立,征戰不休,部落結構經常被打破,跨部落的軍事聯盟成為必然趨勢。

成吉思汗生於蒙古乞顏部貴族世家,因其父被害,跟隨母親艱難度日。長大後依附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克烈部首領,又與札木合結為兄弟,逐步發展勢力。後又廣結盟友,選賢任能,寬厚待人,吸引許多蒙古部落投靠。

1206年春,鐵木真完成了歷史十八年的統一戰爭,被各部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尊號-成吉思汗,創立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的王國版圖在13世紀橫跨蒙古到阿富汗,並延伸至俄羅斯和伊朗。牛津大學人類基因學教授賽克斯在他《亞當的詛咒》書中,聲稱成吉思汗可能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播種者”,這位統治者至少有1600萬後裔,即便在英倫三島也有可能發現他的子孫。

成吉思汗的功勞主要是:

一是將蒙古各部落緊密聯合,實現蒙古帝國的統一。

二是數次征戰使得疆域貫穿歐亞,促進了歐亞文明的交流。團結多種民族,建立穩定的社會制度

1206年在庫里勒台大會(蒙古語中大聚會)上,蒙古各部落一致尊成吉思汗為“大汗”,也就是至高無上的“汗”的意思,突厥和蒙古人都合並於這個新的蒙古聯邦國家中。此後,成吉思汗從律法,等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完成了國家的文化統一。

成吉思汗去世後,他的後代繼續橫掃歐洲。奠定了今天俄羅斯、印度、伊朗及伊拉克的版圖。成吉思汗的征服活動讓定居文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每征服一地就把城市夷為平地,破壞農田使之成為草原。

成吉思汗曾說:“男子最大之樂事,莫過於戰勝敵人,將其根絕,盡奪取其所有,迫使其妻痛哭,納其美貌之妻妾。”

蒙古人不僅在征戰時對征服地極盡屠殺,在戰後依然用一種極盡恐怖的體制管理著陌生的城市,文化上的欠缺使得蒙古人的征戰最終變成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走馬觀花。

然而成吉思汗把鐵的紀律強行貫徹在亞歐大陸上,在保證和平,促進東西方商業往來這方面,成吉思汗開通了通往文明的新路。

❹ 成吉思汗什麼時候去世的

這個說不準。因為史料和人們的謠傳不符。有的說成吉思汗死在戰爭中。因為怕擾亂軍心,就瞞了下來,最後說是病死的。有種謠傳說成吉思汗滅了金。去了金王的妃子,被妃子刺殺而死。還有說是無疾而終。大約活了65歲左右。因為西征時成吉思汗是60歲。可是正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都沒正式找到。人沒無法獲取准確信息的。以上是我所知。希望可以幫到你

❺ 歷代皇帝都活了多少歲啊!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❻ 在湖南小村莊發現的成吉思汗後裔是真的嗎

熱鬧的慶典儀式

特別是每到節日,在姚村的申家崗,村民都會到元帝廟前祭先祖。根據祖訓,每年清明時節必須要為祖先和親人上墳。

陵陽北辛庄的60歲申秋喜向記者說,為了紀念先祖,他的家中一直供奉著成吉思汗的畫像,每天都要在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先祖面前注目幾分鍾。

專家聲稱成吉思汗後裔一事完全有可能

就林州居住申氏家族系成吉思汗後裔一事,記者采訪了林州市文化局長期從事地方史志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楊玉東先生。楊玉東認為,這種事完全有可能。他說,元朝靠武力征服天下,統治基礎並不牢固。為了鞏固統治,蒙古貴族分散駐扎各地。元末明初時,元朝統治者敗得很匆忙,不可能撤回蒙古草原,必然在全國各地留下蒙古貴族後裔。

❼ 成吉思汗的死因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概有五種,多與西夏有關。

其中最正統的,也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採信的「墜馬說」.

蒙古人撰編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唐兀」,是當年蒙古人對西夏人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這里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征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發驚了,導致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麼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當時,也遂請隨從的將領商議這事怎麼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也逃走不了,乾脆回去養傷,等好了再來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強,心想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也該他魂斷西夏,成吉思汗派員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有本事你就來過招。成吉思汗聽說後,表示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了。但此後,成吉思汗的傷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歷七月十二(今陽歷8月25號)病死了,時虛歲67。如果當時成吉思汗回去了,這病根子就不會落下了。

「雷擊說」 這種說法比較離。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當時到達蒙古國時,發現夏天的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在那裡卻有兇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因為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電。南宋彭達雅所著《黑韃事略》記載,「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為葡萄牙人,出使中國的確實時間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諾森四世派遣而來,回去後向教皇提交了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出使報告。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來時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馬可·波羅早30年,記敘並非空穴來風。

「中毒說」 這種說法,來源於《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是十三世紀義大利商人,於1275年到達中國。其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當政時間,有元朝有過17年的交往。其在游記中記敘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當時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機行事的。

「被刺說」 這種說法與上面說的被俘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是下毒說法的另一種版本。在蒙古民間傳,成吉思汗的軍隊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兵士俘虜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這位西夏王妃刺了放鬆警惕性的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源於成書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蒙古源流》。此書很珍貴,100年後,即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扎布作為禮物,將此書手抄本進獻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並題書名《飲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應該說,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被咬掉生殖器說」 這種說法,即未見於正史,野史也沒有記述,但在外蒙古人中間流傳。這一風流事件也是因為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兇手」當然就是這位美麗女人了。據說,這位主妃被獻給成吉思汗後,成吉思汗要她做他的妃子,王妃表面同意了。但不甘受辱,集家仇國恨於一身的王妃在陪寑當天夜裡,借行房時成吉思汗正在興頭之機,將他的陰莖給咬掉了,頓時血流如注。一個長年在外征戰的67歲老人,哪遇到過這種事情,又哪經得起這樣的折騰,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為這是一件發生在帝王身上的難以啟齒的特大醜事,就被瞞了下來,對外只稱大汗是墜馬受傷致病重。本來就不想活的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會過放過她,跳黃河自盡。

此說荒誕不經,但細分析一下還是有道理。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於西夏王妃之手,那麼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體條件的,陪寑時乃裸體,何處藏帶凶器和毒葯?即使帶有凶器和毒葯,作為一個被俘之人也是要搜身的。在這種情況下,兩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為自然是「咬」了——咬男人的要害處。

這個傳說夠得上是中國古代帝王風流故事中的極品了!真是這樣,這也是一種報應——風流人物風流死。

在幾十年的南征西進中,每到一地,成吉思汗和他的手下,必奪搶女人,帶著一副生殖器處處留情,後代子孫無數,被史學界戲稱為「播種機」。據估算,目前在世界上有1600萬的男子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系。而成吉思汗對女人如此嗜好,大概是一種「遺傳」。當年,蒙古族有搶人家女人的習慣,把女人看作是一種財物。成吉思汗的母親就是其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搶來的,在今天看來就太流氓了。有一次也速該在斡難河邊放鷹,篾兒乞惕人也客赤列都帶著美麗的妻子從旁邊經過。也速該見少婦如此美貌,一下子動心了,立即攔下也客赤列都的馬車搶人。見情況不對,本想拚命的也客赤列都丟下妻子逃走了。這個少婦就是成吉思汗的母親、後來的宣懿太後訶額侖(也有譯「月倫」)。

成吉思汗的妻子叫孛兒帖,則被其母親前夫所在部落搶過,後來給奪了回來。成吉思汗與孛兒帖的婚姻很有意思。按照當時蒙古族的風俗,也速該便帶9歲的成吉思汗去他母親所在部落「索女」,即給兒子討媳婦。走到半路上碰到了孛兒帖的父親德薛禪,聽說此事後,再看看成吉思汗漢面相不凡,是個美少年,德薛禪便對也速該說,家裡有一個年方10歲的小女,希望成為親人家,請也速該去看看是否中意。到德薛禪一看,也速該滿心喜歡。過了一宿,次日德薛禪要也速該把成吉思汗留下當女婿,也速該同意了,並從隨來的馬中挑了一匹最好的做為定禮。也速該臨走時留下一句話,「我兒子怕狗,休教狗驚著。(《元朝秘史》卷一)」一代馳騁疆場的英雄漢子,小時候卻怕狗,這是恐怕是很多人不會想到的。就在也速該留下兒子獨自離開的路上,被仇家、塔塔兒人給毒死了。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也有稱帖木貞、忒沒真。這個名字本是也速該戰爭對手的名字,《元朝秘史》(卷一)記載,「(約1162年)與塔塔兒廝殺時,也速該把阿禿兒將他帖木真兀格、豁里不花等擄來,那時也速該把阿禿兒的妻訶額侖正懷孕,於斡難河邂難何邊里溫孛勒答黑山下,生了太祖。太祖生時,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血,生了。因擄將帖木真兀格來時生,故就名帖木真。」《蒙韃備錄》稱,所傳「忒沒真」乃小名爾,初無姓氏,也無名諱。

《元朝秘史》這段記載,成為後世學者研究元史的重要史料。與朱元璋生時滿室紅得像失火一樣,鐵木真出生時也有神奇出現,手裡竟然捏著一塊血塊,血虧如一塊紅色的石頭一樣。因為出生時鐵木真是帶血的,迷信就認為,將來會給人類帶來血光之災。在搶回妻子孛兒帖的過程中,成吉思汗一下子屠殺了300多名也客赤列都部落的人。1183年,只有22歲的鐵木真被推舉為「可汗」,靠的就是連年征戰和鐵血統治,抓到對手就殺。鐵本真一生殺人無數,每到一塊如割韮菜一塊,瘋狂砍人頭。在隨後的戰爭中,屠城是他慣用的征服手段。有一次,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征討中亞穆斯林國家花剌子模,打下鹹海邊的玉龍赤傑時,一下子就殺了120萬人,用這種方法,好多西域、中亞國家讓他滅掉了。

但成吉思汗給人類帶來血光之災時,他自己也沒有逃脫掉。雖然他到底怎麼死的是一道可能永遠解不開的歷史之謎,但不論是正史所說的墜馬大出血致病,還是民間所傳的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流血過多而亡,都沾滿了「鮮血」,是不是與他降生時手捏血塊有一種因果?!

❽ 成吉思汗召見丘處機,難道真的是為了長生不老嗎有什麼依據嗎

丘處機是1220年正月以73歲高齡帶領18名弟子從山東昊天觀出發西行去覲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生卒年份是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當時正在西征花剌子模(1219至1225年),所以成吉思汗1220年已經是快60歲的高齡(古代的時候人到七十古來稀)。

在古代的統治者基本都要追求長生,這是人的本性,無可厚非,統治者有先天的便利,尤其越到中老年越急迫,在中國歷史上服食丹葯追求長生而死的皇帝和貴族比比皆是,秦皇求真不得,漢武吃了暴斃,唐宗吃了駕崩,宋祖沒得機會。四個名皇帝三個有服食記錄。

可以說丘處機是一路追著成吉思汗的大帳西行的,勘比玄奘法師的西行壯舉,畢竟彼時道長已經是個古稀之人。值得敬佩!

話說追求健康和長生是人類的正當追求,我們現代人以科學為根據,也在致力於更健康更長壽,只要方法對,長生追求無可厚非,是人就有這個需要,因為難,所以是理想。飛行是理想,如今不是實現了嗎?沒有理想,哪裡來的動力?慾望總是有的,但一定要把慾望限制在正念上,正欲無可厚非,邪欲不得善終。

❾ 成吉思汗是哪一年去世的

跟據<元史>,成吉思汗病逝於1227年8月18日.死時剛60歲.

出生:公元1162年--去世:公元1227年(在位21年)
太祖鐵木真,姓奇渥溫,名鐵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死於1227年興隆山,廟號太祖。

❿ 中國歷史上那個朝代60歲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過60歲老人活埋的說法。

典故:

1、秦朝

有關於秦始皇的說法是,秦始皇下了一個六十歲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棄老者沒有勞動能力,白白浪費國家糧食。

還有一種說法,秦始皇擔心老者當中有經歷過戰國洗禮的賢能之人,怕他們因為暴秦而謀反。於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陽城出現一隻怪物,像老鼠又有點像貓,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時期

宋遼檀淵之盟後,戰爭停止了,北宋王朝卻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大面積國土。十年生聚,加上不願做遼奴的人大量回遷到中原地帶,到宋真宗時代,中原地區人滿為患,社會也逐漸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六十歲的老人既不能戍邊,也不能勞動,只有吃飯的份,還得兒女照顧著。

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極大負擔。突然有一個皇命傳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歲一律活埋。有仁義者,忍悲含淚,給自己的父母准備了棺木和食品,送他們去了九泉;有不孝者,乾脆就那樣活埋了自己六十歲的雙親。但是正史上也沒有記載。

3、上古時期

由於土地貧瘠,社會資源匱乏,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由於失去勞動力成為社會的負擔,所以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一律要被處死、活埋,或被拋棄在荒郊野外任其凍死餓死,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還倉」。

4、元朝

元朝統一中原後實施殘酷的高壓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為幾等,而且還對老年人採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達到羞辱漢人和減少人口的目的。

(10)成吉思汗60歲擴展閱讀: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一種叫瓦罐墳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學的中國學者說,韓國、中國、印度、日本、印尼等國家均有同類故事傳世。由這樣的故事推斷,遺棄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個民族普遍現象。

一位歐洲學者曾經詳細介紹了古代社會處死失去健康的國王、巫師、祭司的習俗,有的民族的巫師年邁以後甚至挖個坑讓後代將自己活埋。

閱讀全文

與成吉思汗6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0歲骨折肉不疼 瀏覽:306
農村老人死後小輩要拎什麼 瀏覽:238
玄彬孝順 瀏覽:684
父母誰先亡怎麼查 瀏覽:815
淮安入職體檢多少錢 瀏覽:509
在天津市養老保險要交多少年 瀏覽:518
養老保險工人變更幹部 瀏覽:561
閔行老年大學莘松校區 瀏覽:412
興義市醫院常規體檢多少錢 瀏覽:580
無錫養老保險需要交幾年 瀏覽:667
重陽節舉辦餃子宴新聞 瀏覽:984
老人腿左右晃什麼原因 瀏覽:996
有親歷老人談長沙普親養老機構 瀏覽:764
濟南的養老保險基數都有哪些 瀏覽:912
老年人省電模式怎麼去除 瀏覽:513
長壽萬友4s店 瀏覽:497
女孩孝敬的演講 瀏覽:778
馬鞍山個人養老金賬戶余額 瀏覽:788
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核定表怎麼列印 瀏覽:104
80歲古代稱呼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