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奶奶90歲去世的是喜喪嗎

奶奶90歲去世的是喜喪嗎

發布時間:2022-09-11 07:52:33

A. 為什麼農村有些人去世後叫喜喪

「喜喪」也叫「樂喪」,大多出現在農村,指的是老人去世時歲數很大了(一般到90多歲,或者接近90歲),子孫滿堂,一般都是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了;這樣老人下面的子孫眾多,家裡人覺得老人這么大歲數了,人丁興旺,去世了就選擇喜喪。


以上是出喜喪的基本流程。

當然隨著社會的越來越發展,這老一套的也慢慢被遺棄了,因為國家和政府不提倡甚至說是禁止大操大辦,所以現在即便在農村也很少有辦喜喪的了,大家的意識也都改了,都不再那麼守舊了。

其實,我覺得老人在世時,孩子們多孝順孝順才是關鍵,死後再怎麼操辦對於老人而言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只是做給活人看罷了。

每個人都應該趁著老人在世時,多陪伴他,多孝順他,多照顧他,那麼即便老人去世了,我們也不會有什麼遺憾了,也不必大操大辦,因為生前孝順比死後大操大辦要強的多。

B.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那麼怎樣才算「喜喪」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那麼只有符合以下這幾個標準的才算“喜喪”,第一,去世的老人必須是四世以上同堂的老人。第二,能夠被稱之為喜喪是有年齡要求的,一般是80歲以上。第三,去世的老人一定是光明磊落,德高望重。

第三,去世的老人一定是光明磊落,德高望重。這個老人在當地肯定是比較有地位和身份的,為人肯定是謙和善良,光明磊落,德高望重,而且慈眉善目,鄉里鄉親也非常和睦,受人敬佩。這樣的老人去世了,周圍的鄰居肯定是會用最高的熱情去送他最後一程的,給予的也是最隆重的禮儀。如果說老人生前在道德品質上有什麼問題的話,是不能被稱為喜喪的。

以上就是能夠成為喜喪的幾個標准。

C. 喜喪指老人多大歲數走了

喜喪指老人70歲或者超過70歲,自然老死,走的時候沒有受罪,很安詳。

D. 90多歲的老人去世了到底該悲傷點還是喜慶

自己的親人離開 不管年齡有多大都是很悲傷的 因為離開了就再也見不到了 換一方面 這么大年紀了 離開也是一種享受 因為畢竟干好多事情很不方便

E.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要想算得上“喜喪”,首先老人得是80歲之後才去世;其次老人生前應該兒女孝順,子孫滿堂;另外老人生前應該為人和善,廣結善緣;最後老人應該是安詳離開,無病無災。

另外,老人生前為人和善,德高望重。去世老人生前必須得是一個善良的人,和人相處融洽,受人尊敬,德高望重,去世的時候大家都會來送他最後一程,這種才配稱為喜喪。相反,那些人際關系處的特別差,招人憎恨的老人,去世了是得不到這種待遇的。

除此之外,老人離世的時候無病無災,是自然死亡。有的老人去世是因為病痛災害,去世的時候非常痛苦。如果說老人生前是安詳的離開,無病無災的,是由於衰老自然死亡,證明這個人沒有白活,上天對他已經非常好了,就連離世的時候都如此溫柔地對待他。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認為老人去世了也不應該感到悲傷,應該替他這一輩子感到高興。

以上就是能夠被稱為喜喪的幾個條件。

F. 老人91歲去世是喜喪么

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去世都算喜喪。
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意思就是說,家裡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壽雙全者,家族興旺;年紀在80歲以上,這樣的死者葬禮可謂喜喪。兒孫們就不會那麼悲傷。會停靈三至五日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
中文名
喜喪
拼音
xǐ sāng
注音
ㄒㄧˇ ㄙㄤ
記載書籍
《清稗類鈔》
屬性
漢語詞彙
詳細例子
釋義
《清稗類鈔》「喪祭類」載:「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老北京人謂「喜喪」是「福壽全歸」(「全」字應作「圓滿」解)。即全福,全壽、全終。此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一)全福。生前自家門內確系「螽斯衍慶」,人丁興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
(二)全壽。亡人滿八九十歲,甚至突破百歲大關,最低也須超過「古稀」(七十歲)之年。年紀越大、越老,越符合「喜喪」的條件。故其全稱為「老喜喪」。
(三)全終。亦稱「善終」,意為圓圓滿滿地結束了一生。民間以為,死者生前積德行善,廣做功德,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無疾而終」,自然老死。此即被視為「喜喪」的根本條件。如果只具備上述第一、二兩項條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災人禍致死,則不能算作「老喜喪」。
詳細例子
這次回老家,剛好趕上參加了一個「福壽全歸」的「老喜喪」式的葬禮。悲喜交融。站在死者身邊的人們個個皆豁達,思維方式之達觀,真乃可敬可嘆。葬禮,是在華北平原的一個叫趙庄的村子,長眠於地下的死者,是一位九十二歲的男性老者,屬高壽了。停靈三天,看不出親人晚輩們的悲傷;卻真正是歡樂有佳,熱鬧非凡。
「天上」遠遠的傳來各式各樣的聲音,那是響器的聲音,流行歌曲的聲音,河北梆子的聲音,------總之,是告訴人們,這里正在料理大事。
何謂大事?「老喜喪」啊。
事主的門前搭著大戲台,吹響器的,唱流行歌曲的,唱河北梆子的,耍把勢的,輪流上場。方圓十里八村的百姓象過節一樣喜慶,他們紛紛來這里瞧熱鬧,台下、車上、都是人。老人們看到動人處,觸景生情,邊抹眼淚邊瞧身邊的看客,惟恐自己成了人家的笑料;中年人邊看邊挑剔毛病,說沒有對台戲熱鬧;毛頭小伙和妙齡少女眼睛只往人堆里瞅,使勁尋找心儀的異性青年。「吹鼓手」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退場時無不大汗淋漓。半夜時分,「吹鼓手」要散場。還沒等主家說話,村裡幾個愛鬧事的孬小伙起鬨說:人家吹響的唱戲的,一過半夜就脫衣裳,你們這可好,一件也不脫。「吹鼓手」中有人回應說,俺們吹響唱戲是憑本事吃飯,不搞低級下流的東西!孬小伙的頭兒聽了,一下蹦到台上,扇了他兩耳光。他也不示弱,一把就揪住對方的頭發。台下又跳上幾個愛惹事的年輕人,跟台上的人扭在了一處。主家聞聲從靈棚里出來,大聲勸阻,一旁的人也跟著拉架,他們才停下手來。「吹鼓手」看台下的看客們不依不饒的樣子,只好又吹又唱了兩個多小時。
院子里搭著靈棚,正位擺著遺像和靈位,供奉著五穀、饅頭、水果、糕點、白酒、香煙、鮮花等。兩盞長明燈在靈位的一左一右忽明忽暗的燃著;靈位前面的香爐也燃著三炷香,緩緩地飄向天堂。香,燃燒到快沒了,就趕緊再蓄上三炷。靈棚的地上有家裡人在瓦盆內燒紙,親友來訪也燒。靈棚門口貼有一副「椿形已隨雲氣散,鶴聲猶帶月光寒。」的輓聯。執事人把他家自己扎的公雞、白幡、紙馬、別墅、金銀庫等紙活擺放在靈棚的里里外外,花圈,挽幛及人們隨禮的名單也在靈棚門外顯眼的地方擺著。晚輩血親系白孝帶,平輩戴黑紗。其他親屬也戴黑紗。孫輩在白孝帶上和黑紗上縫一小塊紅布。其他來賓戴白花。

G. 奶奶九十多歲了,去世是喪事還是喜事1

即全福、全壽、全終,缺一不可。

福壽

全福,生前自家一房內「螽(zhōng)斯衍慶」(出自《詩經·周南·螽斯》,舊時用於祝頌子孫眾多),門丁興旺,起碼要有四世同堂,且在本房內輩分最長者;

全壽,年紀越大越好,最好越過百歲大關就更好了。不過像這種畢竟極少,一般在八十歲以上年齡即可,一些地方的習俗規定比較苛刻,必須要年滿九十方可;

全終,即為善終,自然老死為善終。無病痛折磨,非天災人禍,方得自然。

以上應該是大部分地區在辦喜喪習俗中所遵守的條件了。

在清人編著的《清稗類鈔》中就有關於喜喪的記載:「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從中可看出,即使是在幾百年前,亦是要「福壽兼備」方為「可喜」。

曾有網友講述過一件親身經歷:在其老家華北平原某地,有一位九十二歲老人以「福壽全歸」的方式故去,這在當地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方圓十里八鄉的百姓很多都專門趕了過來看熱鬧。而逝者的親人雖說哀傷,卻並未悲痛。因為老人是壽終正寢,家中也早已經門丁興旺,且以九十二歲的高壽無疾而終,這就是喜喪。

喜喪

雖說,如果不是死亡本身是每個人都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我想沒有人會願意死,但若能選擇,我想大多數人都願意以這種方式故去。

在許多地方,在喜喪當天,家屬還會特意請來戲班子,搭上戲檯子唱大戲,且唱的也並非全都是哀樂之類的,若是來一個不熟悉內情的人聽到的話,會以為這是在辦喜事,而非喪事。

這就是所謂的「白事紅辦」。

白事紅辦

在陝北一些地區就是如此,老人們在活著時,會認為自己長壽是因為「罪還沒受夠」,在壽終正寢之後,被稱為「上山」,意為「去仙山」,這時就會將喪事「紅辦」。而如果老人本身受過病痛折磨的話,雖說也會進行調養治療,但不願再去動手術開刀子了,只願在病痛之中心態淡然的死去,這就叫「死好了」。

老人們對生死的態度看起來都比較豁達,上面這些說法猛一聽將起來,就跟聽《西遊記》中「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一樣。

而在四川地區,在一些高壽老人去世後,主人家還會特意准備一個「壽碗」,贈送給前來弔唁的客人,意為將長壽分享給賓客。

壽碗

其實不止是在四川,在其他許多地方也有此類習俗,客人們還會特意向主人家要一個「壽碗」回去給自己的孩子用,以此來讓孩子們「沾沾老人的福氣」。

很多朋友應該也都看過馮小剛導演的那一部《大腕》,在影片裡面,應那位外國導演的要求,葛優為其安排了一出「喜喪」的「鬧劇」。

《大腕》

為何稱之為「鬧劇」?歸根結底,這就是披了一層「喜喪」習俗的外衣而已,而實際上與真正的「喜喪」卻相去甚遠。

但馮小剛導演卻是巧妙的利用了這一層外衣,對社會上的一些流行文化做了十足的諷刺。

其實不管如何,再「喜」的喪事,也會讓親人們哀傷,因為這代表著親人的逝去。

可以這樣說,「喜喪」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其實算是對親人們的一種安慰。告訴他們,以這種「福壽全歸」的方式死去其實是一種福氣,用不著替他們難過。

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以各種痛苦的方式離去的人,比起他們來說,「喜喪」確是一種「幸事」。

而這些才應該是「喜喪」之中,「喜」之一字的意義吧!

最後,有一部名字就叫《喜喪》的電影,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強烈推薦。

H. 老人90歲去世算是高壽嗎

老人90歲去世,在現代社會的健康水平來說,算是上是高壽了。

在一些地方的習版俗里,老人90歲去世是「喜喪權」,意思是「以逝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意思就是說,家裡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壽雙全者,家族興旺;年紀在80歲以上,這樣的死者葬禮可謂喜喪。


(回答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您解決問題。

原創碼字不易,希望您能夠採納、點贊。)

I. 多大年齡什麼情況下才算喜喪喜喪的由來是什麼

俗話說,人有生老病死。家裡的老人總會有離開的那一天,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說法,就是“喜喪”。很多人都不理解,喪事還能“喜”嗎?其實,傳統意義上講,凡是上無父母,下有四世同堂,90歲以上正常死亡的老人都可以稱為是“喜喪”。

第三個條件就是要年滿90歲。活到90歲以上,也基本完成了為父母養老送終的任務,也有了自己的後代。90年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人世間走一遭,也沒什麼好放不下的了。

最後一個條件就是要自然死亡,不管是車禍、火災、溺水等等,都算不上是自然死亡,都算是“橫死”。只有自然老去的才能算自然死亡,才能算是“善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喜喪”。其實最初,“喜喪”這種說法只是外界用來安慰死者親屬的,不想讓死者的家人太過悲傷才有了“喜喪”的說法。

閱讀全文

與奶奶90歲去世的是喜喪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0歲骨折肉不疼 瀏覽:306
農村老人死後小輩要拎什麼 瀏覽:238
玄彬孝順 瀏覽:684
父母誰先亡怎麼查 瀏覽:815
淮安入職體檢多少錢 瀏覽:509
在天津市養老保險要交多少年 瀏覽:518
養老保險工人變更幹部 瀏覽:561
閔行老年大學莘松校區 瀏覽:412
興義市醫院常規體檢多少錢 瀏覽:580
無錫養老保險需要交幾年 瀏覽:667
重陽節舉辦餃子宴新聞 瀏覽:984
老人腿左右晃什麼原因 瀏覽:996
有親歷老人談長沙普親養老機構 瀏覽:764
濟南的養老保險基數都有哪些 瀏覽:912
老年人省電模式怎麼去除 瀏覽:513
長壽萬友4s店 瀏覽:497
女孩孝敬的演講 瀏覽:778
馬鞍山個人養老金賬戶余額 瀏覽:788
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核定表怎麼列印 瀏覽:104
80歲古代稱呼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