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壽的柚子為什麼出名
因為長壽沙田柚於1987年由廣西容縣沙田村引種優變而成,其果實外觀形狀色澤與廣回西沙田柚無答異,唯果實比廣西沙田柚小,平均單果重僅750g左右,但果皮較廣西沙田柚薄1.47cm,種子也少70粒,長壽沙田柚果汁率和可食率分別較廣西沙田柚高24.6%和7.3%,且質地嫩脆、化渣、耐貯性極好,均優於廣西沙田柚,發展迅速。有62個縣市來長壽區引種購苗,成為川東南地區名產柚之故鄉。
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所長曾勉教授,多次對長壽沙田柚作過「源於沙田,優於沙田」的高度評價。1985年和1989年連續兩屆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優質水果,並名列沙田柚系統的榜首,多次榮獲全國柚類科研生產協作組評比金杯獎。1996年長壽縣委縣府決定:該柚作為長壽「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種植長壽沙田柚0.7萬hm,盛果期年產量達8.25萬噸,產值約33000萬元,為縣財政收入的5.3倍。[1-2]
㈡ 金桔樹有什麼品種好的嗎
一、金桔有幾個品種
1.羅浮金桔,它又名金棗,牛奶金柑等;羅浮金桔果子的形狀是卵狀的,顏色可分為金黃色或橙黃色,果肉是黃色,汁少味酸,略有苦味,口感不佳,不建議購買食用。
2.圓金柑,它又名羅紋,金柑;圓金柑的果實是圓形的,它的果面粗糙,果皮比較薄,橙黃色,果肉淡橙色。
3.長壽金柑,它又名月月橘、長壽橘,是金柑與橘的雜種;果子比較大,大部分是倒卵形,果皮綠黃色,味道香甜多汁,唯一的缺點就是種子比較多,吃起來比較麻煩。
4.金彈,它又名金柑、金橘,是圓金柑和羅浮的雜交種;是金橘中栽培數量最多,產量比較高,果實品質也是最好的一個品種。金彈果實碩大,汁少味甘。金彈里的優良品種有寧波金彈、融安金柑、藍山金柑、遂川金橘、長安金彈等,鑒於其果大味甜,還是建議大家購買食用。
二、新鮮小金桔怎麼泡水
1.將金桔洗干凈後切成片狀,最好可以取出金桔核,這樣在泡水時口感更佳。
2.先放入幾片金桔,搗出汁,再取出,放入幾片完好的金句,加入常溫水;如果你想要喝茶味金桔,還可以加入晾涼後的綠茶水。
3.想要喝甜一點的口味,還可以加入蜂蜜進行調味,中和它的酸。
4.靜置一會後,用勺子攪動,讓水充分融合,就這樣,一杯酸酸甜甜的金桔水就做好了。
㈢ 酸柑的學名是什麼
酸柑是芸香科植物,又稱為「番柑」,原產亞洲南部。在我國廣東省梅縣一帶所盛產的酸柑,外形較一般柑橘大,直徑約有100-150毫米,果皮厚,約10-15毫米,造型頗為美觀,但是果肉很酸,不適合食用,所以才叫「酸柑」。
㈣ 湖北適合種植皇帝柑嗎
水土氣候適宜皆可種植皇帝柑。
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皇帝柑只作為地方土特產優稀果品而小規模種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德慶縣委、縣政府等根據市場需求,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皇帝柑生產,建成首個大型貢柑生產基地,2007年德慶皇帝柑栽培面積8200 hm2,產量約7萬t。
德慶縣2004年獲「中國經濟林中國皇帝柑鄉」稱號,同年又獲國家質監局頒發的「皇帝柑原產地域產品認證」,德慶皇帝柑先後獲得「中華名果」和「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獲國家商標局批准為「原產地注冊證明商標」。
(4)湖北長壽柑擴展閱讀:
貢柑不耐旱對水分的要求相當嚴格,在丘陵山地栽培必須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否則裂果嚴重,低產而質劣,樹勢也容易早衰。在水田平地栽培,也要重視季節和氣候變化,及時調控水分,保持土壤濕潤,但又不能過濕。要求做到雨天不澇,天旱保濕。
同時,也要求根據貢柑不同物候期對水分的要求進行水分管理,例如春季萌芽開花期保持土濕潤,在生理落果期對水分特別敏感,春夏之交時幾天的高溫乾旱後突降暴雨,引起大量落果,此時雖短暫的高溫乾旱也必須及時灌溉,實行夜灌早排以免傷根。
夏季多雨,易積水爛根,引起落果,要注意排水,進入秋季後易出現高溫乾旱,這時又是秋梢成長期和果實迅速膨大期,易發生裂果,極需水分供應,要及時灌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但到採收前後的冬季,正值果實成熟期和花芽分化期,需水量減少,要適當控制水分,如遇冬旱,應實行淺灌跑馬水。
㈤ 金柑分布如何
芸香科柑橘亞科金柑屬常綠果樹,灌木或小喬木。又名金橘。學名Fortunella Swingle。
起源與分布
金柑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沈瑩《臨海異物志》(公元3世紀)載:「雞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寧界有之。」1826年(清道光六年)由寧波商船傳入日本,19世紀傳入歐洲。金柑以中國栽培面積最多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自治區均有分布。次為日本。美國和歐洲僅作庭園觀賞植物栽培也作抗寒、抗病育種材料。
特徵與特性
樹高約1.5~4米。樹冠半圓形。一年抽梢3~4次。葉革質,披針形或卵形;葉脈不明顯,單身復葉,翼葉小或無。花小白色,花柱很短,一年開花3~4次,一般6月至8月開花,以7月開花量最多,結果也最好。果小,球形、倒卵形或橢圓形,皮厚,肉質化;味甜或酸,有香氣,果肉微酸或微甜,囊瓣3~7。種子卵形,表面平滑,子葉綠色,多胚或單胚。
金柑在年平均氣溫15~18℃,1月平均溫度3~8℃,冬季絕對低溫-9℃,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地區,均能適應栽培。
主要種類
本屬有羅浮、圓金柑、長葉金柑、山金柑4個種和金彈、長壽金柑2個雜種。①羅浮F.margarita(Lour.)Swingle(見圖)。又名金棗、牛奶金柑、長實金柑、棗橘。灌木或小喬木。樹冠半圓形。葉厚先端鈍,主脈不明顯。花較大,花瓣5片,花絲聯並,柱頭扁圓鈍形。果實倒卵圓形,金黃或橙黃,果肉橙黃色,汁少味酸,微有苦味。②圓金柑F.ja-ponia(Thunb.)Swingle。又名羅紋、金橘。樹形低矮,為灌木。枝纖細,多分枝,枝上有短刺,著生於葉腋。花小腋生、花瓣5片,白色,柱頭黃色。果實圓形,果面粗糙,果皮薄,橙黃色,果肉淡橙黃。③長葉金柑F.polyandra(Ridl.)Tanaka。灌木。無針刺,小枝平滑。花常數朵腋生,萼3裂,花瓣5片,子房橢圓形,柱頭長圓棍棒狀。果實圓球形,橙黃色。④山金柑F.hindsii(Camp.)Swingle。又名山金豆、山金橘、山橘。灌木,矮小叢生。多短刺,枝纖細,幼嫩枝條有稜角。葉短小,卵圓形,葉脈不明顯,有翼葉。花短而寬,不大開張。果實圓形,成熟時橙紅色,剝皮易,子房2~4室,汁胞很小,幾乎無果肉。山金柑多野生於山區岩石間,最抗瘠、抗旱、抗寒。可盆栽觀賞。果實可加工成蜜餞或作調料用。⑤金彈F.crassifolia Swingle。又名金柑。是圓金柑和羅浮的雜交種。是金柑中栽培最多、果實品質最好、產量較高、果形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一個種。樹冠近半圓形。枝較粗長而疏生,有小短刺。葉厚,表面色深綠,有光澤,葉稍向內卷折,有小翼葉。花蕾長圓,花徑粗短,花絲基部聯並,雄蕊12~20,花柱直立早凋,子房圓形深綠色。果形大,品質甚佳,汁少味甘,適宜鮮食或制蜜餞。不耐瘠,宜種於肥沃地上。優良品種有寧波金彈、融安金柑、藍山金柑、遂川金橘、長安金彈等。⑥長壽金柑(F.obovata Tanaka)。又名月月橘、長壽橘,是金柑與橘雜種,灌木。枝幹無刺,節間短,嫩枝呈稜角。葉倒卵形,稍具翼葉。花萼略帶紫色,花絲聯並。果較大,倒卵形,囊瓣6~8,果皮綠黃色,味甘可食。種子稍多,多胚性。一般多盆栽觀賞。耐寒性弱,不宜在冬季氣溫低的地方栽培。
栽培技術要點
金柑多以枳為砧,進行嫁接繁殖。定植時間最好為春季。株行距2~3米,每公頃1350~2100株。金柑以多主枝自然形整枝。結果母枝有春、夏、秋梢三種。坐果率以春梢最高。培養數量多、質量好的春梢,是獲得豐產的關鍵。修剪於2月至3月間進行,疏除與短截相結合,對長勢過旺的長枝及部分春梢宜加短截1/3,並疏除秋梢,使樹冠形成波浪形,內部通透。施肥要注意氮、磷、鉀配合。秋肥視結果多少而定,力避秋梢過旺,以免影響翌年開花結果。
金柑耐寒力尚強,但在有凍害發生地區,宜選擇避開凍害地段栽植。入冬後要塞土護根、束篷、樹盤覆蓋地膜及樹冠多次噴灑0.5%尿素液,以提高抗凍能力。病蟲害有紅蜘蛛、卷葉蛾、銹壁虱、金橘芽癭蚊、樹脂病、黃斑病及瘡痴病等為害,應及早防治。
經濟價值
金柑為中國的特產果樹之一。果小肉厚,形美色艷,汁少味甘,香氣濃郁,除鮮用外,可加工制罐頭及果醬、果酒、蜜餞等。果實還可入葯,有助消化,化痰止咳,防止感冒之功。樹小形美,為庭園綠化等盆栽的良好樹種,長江以南各省均可栽培。
近緣野生種
見野生種。
莖段培養
見組織培養繁殖。
㈥ 湖北能種植皇帝桔嗎
在湖北什麼位置?我建議您咨詢當地的農技站。
下面是皇帝柑的適宜其生長的氣候條件:
(1)溫度:最適宜23~31℃,生長停止最高溫度35~37℃,開始萌芽生長溫度12.5℃,冬季低溫不低於5℃才能安全過冬。所以目前廣西廣東種植最多。
(2)水分:適宜在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的地區生長。
(3)土壤: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pH值6~6.5。
(4)光照:皇帝柑是半耐蔭果樹,但高產優質仍需要較好的光照。早上8~9點有太陽,下午4~5點太陽落山最適宜其生長,但在7~9月遇高溫烈日會造成少量果實日灼。
在有機質豐富、土質疏鬆、土層深厚、微酸性砂壤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季無明顯霜期的條件生長尤為良好。
冬季霜凍期明顯的地區不太適宜種植皇帝柑。皇帝柑的栽培管理與其它柑桔的管理相差不大,但要注意防治好病蟲害,特別是炭疽病。遇到種植方面的問題,可以在雲種養咨詢專家,它是全球最大的農技問答網站。裡面集合了數萬名種植方面的專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2分鍾內就會得到回復。
相傳當年武則天派遣大臣前往廣東新州禮拜六祖,當地鄉親以柑相贈,大臣回京後獻給皇帝品嘗。武則天嘗後贊譽有加,遂令新興縣每年進貢,貢柑之名由此而來。因是皇帝極其喜愛之水果,新興貢柑又稱皇帝柑。新興貢柑的特點是皮薄肉脆,色清淡,無渣少核,入口清甜爽滑,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㈦ 玫瑰香柑又名長壽橘,這么好吃的柑橘怎麼就沒人種呢哪個高人能給個答復
環境要求太高,生長周期長,但利潤太少,所以很少人種。
㈧ 哪裡可以買發財柑/福桔/長壽桔/年桔/桔紅
我這里
㈨ 湖北清甜_柑味道怪
可能是沒有成熟或者已經變質了。
_柑是屬於一種柑橘類的水果,正常情況下的_柑吃起來口感是酸酸甜甜的,並不會出現發苦怪的情況,如果_柑吃起來有點苦怪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是還沒有完全成熟,其中含有較多橙皮苷所導致的。另外,如果_柑放置時間過長的話,也有可能會滋生微生物發生變質的情況,此時的_柑也會出現發苦的情況。
湖北產的_柑,它還有一個名字叫蘆柑,它的皮薄易剝,色澤漂亮,而且成熟後果肉為橙紅色,組織緊密,汁水多又甜,是一款相當不錯的水果。
㈩ 柑橘生長在什麼地區一年幾熟
柑橘 學名:Citrus reticulata Banco 科屬:芸香科 柑橘屬 形態習性;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約3m。小枝較細弱,無毛,通常有刺。葉長卵狀披針形,長4~8cm。花黃白色,單生或簇生葉腋。果扁球形,徑5~7cm,橙黃色或橙紅色,果皮薄易剝離。春季開花,10~12月果熟。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較柚、酸橙、甜橙稍強。 柑橘屬芸香科柑橘亞科是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除枳以外),用作經濟栽培的有3個屬:枳屬、柑橘屬和金柑屬。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屬。 一、分布區域 我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我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後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義大利等國。 我國柑橘分布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台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但我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國生產柑橘包括台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 二、栽培意義 柑橘果實營養豐富,色香味兼優,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為主的各種加工製品。柑橘產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廣受消費者的青睞。據中央衛生研究院分析,柑橘每100克的可食部分中,含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糖12克,粗纖維0.2克,無機鹽0.4克,鈣2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熱量221.9焦耳。桔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含量僅次於杏,比其他水果都高。柑橘還含多種維生素,此外,還含鎂、硫、鈉、氯和硅等元素。 柑橘長壽、豐產穩產、經濟效益高,是我國南方果樹的最主要的樹種,對果農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三、栽培特點 柑橘果樹是菌根植物,一般無根毛,菌根和柑橘樹共生,從樹體吸收養分,又幫助樹體吸收水分、營養和分泌出激素、酶,促進柑橘樹體的生命活動。 柑橘芽為裸芽,無鱗片,只有苞片。因枝梢生長有「自剪」的習性,故無頂芽,只有側芽。柑橘芽是復芽,著生在葉腋中的芽叫腋芽,一個葉腋內可著生2~4個芽。柑橘一年能發多次芽,芽分葉芽和花芽。 柑橘的花是混合花,萌發後具有枝、葉和花等器官,花有單花和花序兩種:紅桔、溫州蜜柑等為單花,甜橙、檸檬、葡萄柚等除單花外還有花序,柚以花序為主。柑橘通常需授粉受精後才結果,但溫州蜜柑、臍橙等不受精也能結果,此為單性結果,也稱單性結實。 從謝花後子房膨大起到果實充分長大止,稱果實生長發育期。這一時期有兩次生理落果:帶果梗脫落的稱第一次生理落果;從蜜盤處脫落的稱第二次生理落果。第二次生理落果停止到采前的落果均稱采前落果。 柑橘果樹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與溫度、日照、水分(濕度)、土壤以及風、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環境條件緊密相關,這些條件影響最大的數溫度。即使差異0.5℃的氣溫有時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柑橘生長發育要求12.5~37℃的溫度。秋季花芽分化要求晝夜溫度分別為20℃左右和10℃左右,根系生長的土溫與地上部大致相同。過低的溫度會使柑橘受凍,甜橙-4℃,溫州蜜柑-5℃時會使枝葉受凍,甜橙-5℃以下,溫州蜜柑-6℃以下會凍傷大枝和枝幹,甜橙-6.5℃以下,溫州蜜柑-9℃以下會使植株凍死。 高溫也不利於柑橘的生長發育,氣溫、土溫高於37℃時,果實和根系停止生長。溫度對果實的品質影響也明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通常隨溫度增高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酸含量下降,品質變好。柑橘是耐陰性較強的樹種,但要優質豐產仍需好的日照。一般年日照時數1200~2200小時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如日照好、熱量豐富的華南與日照少的重慶柑橘產區相比:果實糖含量高、酸含量低,糖酸比高。一般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熱帶、亞熱帶區域都適宜柑橘種植,但由於年雨量分布不均而常常需要灌溉。土壤的相對含水量以60%~80%為適宜,低於60%則需灌水,雨水過多,造成土壤積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柑橘果園,會使根系死亡。柑橘果樹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以75%左右為宜。 柑橘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紫色土、紅黃壤、沙灘和海塗,pH值4.5~8均可生長,以pH值5.5~6.5為最適宜。柑橘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適宜。 繁殖柑橘苗木的方法有實生、壓條、扦插和嫁接等多種,目前,仍以嫁接法最優、普遍,柑橘的嫁接苗由接穗和砧木組合而成,常用的砧木有枳、酸桔、紅桔、枸頭橙、朱欒、香橙、本地早和酸柚等。①枳,用作甜橙和溫州蜜柑的主要砧木。抗寒、抗旱、抗瘠、抗腳腐病、] 繁殖栽培:用播種和嫁接法繁殖。 資源分布:原產中國,廣布於長江以南各省。 園林用途:柑橘四季常青,枝葉茂密,樹姿整齊,春季滿樹盛開香花,秋冬黃果累累,既有觀賞效果又獲經濟收益。 柑桔,是桔、柑、橙、金柑,柚、枳等的總稱,柑桔原產中國。 古籍《禹貢》記載 4000 年前的夏朝,我國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產的柑桔,已列為貢稅之物。到了秦漢時代,柑橘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史記·蘇奏傳》(西漢司馬遷著)記載:「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園」,說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桔與齊地(山東等地)的魚鹽生產並重。 唐宋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柑橘產區域分布與我國現代柑桔分布范圍大致相同。宋代歐陽修等撰著的《新唐書?地理志》中列舉了現在的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蘇、陝西的南部,向朝廷納貢柑桔。當時,凡氣候適宜栽培柑桔的地方,戶戶栽桔,人人喜食。 唐代詩人岑參在詩中吟道,「庭樹純栽桔,園畦半種茶」。唐代韋應物有詩雲:「憐君卧病思新桔,試摘猶酸亦未黃」。明清時期,柑桔業已發展到商品生產時代。清代著作《南豐風俗物戶志》記載江西南豐等地,整個村莊「不事農功,專以桔為業」。《閩雜記》(清?施鴻保著)記迷了福州城外,「廣數十畝,皆種柑桔」。《嶺南雜記》(清?吳震方撰)記載:「廣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種柑桔以圖利。 湖南石門,種植柑桔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在故里寫下了《桔頌》名篇。據研究,柑桔起源於我國雲貴高原,途經長江而下,傳向淮河以南。長江下游,直到嶺南地區。經過我國人民長期栽培。選擇,柑橘成了人類的珍貴果品。 15 世紀,葡萄牙人把我同甜橙帶到地中海沿岸栽培,當地稱為「中國蘋果」。後來,甜橙又傳到拉丁美洲和美國。 1821 年,英國人來我國採集標本,把金柑帶到了歐洲, 1892 年,美國從我國引進椪柑,叫「中國蜜桔」。英語把柑和桔總稱「曼達寧」(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國珍貴的柑」。溫州蜜柑,是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間守來我國浙江天台山進香,帶回柑桔種子,在日本鹿兒島、長島栽植,變異選擇而來。現在,柑桔栽培遍及五大洲,而以巴西、美國、中國、日本、西班牙、義大利、摩洛哥、墨西哥、以色列、南非,阿爾及利亞、埃及、希臘、土耳其、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亞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居多。 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柑桔科學技術,在世界柑橘生產史上也一直處領先地位。 柑桔分類,是栽培和利用柑桔果樹的一項重要的學問和技術,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就知道桔、香橙、枳是屬同一類的果樹。南北朝時代的古籍《異苑》中分出了「柑、桔、橙、柚」。唐書《本草拾遺》中記載了「朱柑、乳柑、黃柑、石柑、沙柑」等五種柑類和五種桔類:「朱桔、乳桔、塌桔、山橘、黃淡子」,並描述了「嶺南有柚大如冬瓜」。世界第一部柑桔專著——《桔錄》幾乎用了五分之三的篇幅記載了真柑、生枝柑、海紅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橙子、黃桔、塌橘、包桔、綿桔、沙桔、荔枝橘、軟條穿桔、油桔、綠桔、乳桔、金桔、自然桔、早黃桔、凍桔、朱欒、香欒、香圓、枸橘等 27 種柑桔。他從果實大小、形狀,果皮色澤,剝皮難易,囊瓣數目,風味,種子多少,成熟早晚,以及樹冠形態,來描述品種的特性,並指出了命名依據,就是現代,對柑桔品種的描述,也不外乎這些內容。 柑桔的繁殖,是柑枯生產上的關鍵技術。柑桔嫁接,早在戰國時代已載人典籍。南宋韓彥直在《桔錄》中,對柑桔嫁接技術作了詳細地記述:「取朱孿核洗凈,下肥土中,一年而長,又一年木大如小兒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諸柑之佳與桔之美者,經年向陽之枝以為砧。去地尺余,留鋸截之,剔其皮,兩枝對接,勿動搖其根。掬土實其中以防水,藕護其外,麻束之。工之良者,揮斤之間,無不活著」。大多柑桔種子曝曬至干,要喪失發芽力。然而我國古代園丁卻創造了連柑桔皮或剝開皮分瓣植人潤土中,待春暖發芽。柑桔繁殖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為現代大規模柑桔生產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