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奶奶是左肩關節脫位伴大結節撕脫骨折,進行手術復位後,術後性三角巾懸吊可以嗎沒有進行固定。睡覺時
病情分析: 是用三角巾懸吊,它主要是減少上肢重力對肩關和撕脫骨折節的牽拉作用(可以導致再次脫位以及骨塊的移位),對於老年病人出現脫位伴骨折,在復位後,位置好的話,是可以不用內固定的
意見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平卧位,平躺的時候,用一個小抱枕在左肩關節下墊著,是為了防止肩部的重力牽拉,導致骨折分離移位
2. 我母親702歲,因摔倒致左肩關節脫位肱骨大結節骨折 請問能治癒嗎
肩關節脫位大多伴有肱骨大結節撕裂性骨折,如果撕裂的骨片沒有發生旋轉,肩關節復位後,撕裂的骨片也會復位,如果有旋轉,手法復位不一定能把撕裂的骨片也復位,那就需要手術來復位旋轉的骨片,這個部位血供較好,一般都能治癒,但要加強早期的功能鍛煉否則會影響上肢的上舉及後旋功能。祝老人家早日康復
3. 老年人胘⻣外科頸骨折,肩關節向下脫位.,怎麼治療好呢
肱骨外科頸接近盂肱關節,骨折又多發生在中老年,極易因此引起凍結肩,因此仔細了解病情,選擇治療方法,保持肩關節一定的活動度。
1.裂紋骨折
用三角巾懸吊患肢2~3周,當疼痛減輕後盡早開始肩關節功能活動。
2.外展型骨折
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無需復位,以三角巾懸吊患肢2~3周,並逐步開始肩關節功能活動;無嵌插的骨折應行手法整復,隨後以石膏或小夾板固定3~4周。
3.內收型骨折
有移位者皆應復位,復位方法有手法及切開兩種,並給以適當的外固定或內固定。
(1)手法復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腫內麻醉下進行,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應用適當的外固定。常用者有:①超肩關節夾板外固定。②石膏綳帶固定。③外展支架(飛機架)固定。無論用哪種方法固定,皆需早期開始功能活動,一般4~6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開復位和內固定 適應證:①外科頸骨折移位嚴重,復位後不穩定;手法整復外固定失敗者;②50歲以下病人合並肱骨頭粉碎骨折;③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有移位並與肩峰下部抵觸;④不能復位的骺板骨折分離(肱二頭肌長頭嵌入);⑤治療較晚已不能復位的青枝骨折。
肩關節脫位:
1.手法復位
脫位後應盡快復位,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進行。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復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常用復位手法有三種。
(1)足蹬法患者仰卧,術者位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於患側腋窩,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復位時可聽到響聲。
(2)科氏法此法在肌肉鬆弛下進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過猛,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生骨折。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頭肌鬆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續牽引,輕度外展,逐漸將上臂外旋,然後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再內旋上臂,此時即可復位。並可聽到響聲。
(3)牽引推拿法傷員仰卧,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並外旋內收,三方面同時徐徐持續牽引。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復位。二人也可做牽引復位。
復位後肩部即恢復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變為陰性,X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如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因骨折片與肱骨幹間多有骨膜相連,在多數情況下,肩關節脫位復位後撕脫的大結節骨片也隨之復位。
復位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復位後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腋部放棉墊,再用三角巾,綳帶或石膏固定於胸前,3周後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但要防止過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脫位。後脫位復位後則固定於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後伸拉)。
2.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證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並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並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並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3.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治療
肩關節脫位後超過三周尚未復位者,為陳舊性脫位。關節腔內充滿瘢痕組織,有與周圍組織粘連,周圍的肌肉發生攣縮,合並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癒合,這些病理改變都阻礙肱骨頭復位。
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處理:脫位在三個月以內,年輕體壯,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范圍,X線片無骨質疏鬆和關節內、外骨化者可試行手法復位。復位前,可先行患側尺骨鷹嘴牽引1~2周;如脫位時間短,關節活動障礙輕亦可不作牽引。復位在全麻下進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輕輕的搖擺活動,以解除粘連,緩解肌肉痙攣,便於復位。復位操作採用牽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復位後處理與新鮮脫位者相同。必須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和腋部神經血管損傷。若手法復位失敗,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對青壯年傷員,可考慮手術復位。如發現肱骨頭關節面已嚴重破壞,則應考慮作肩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肩關節復位手術後,活動功能常不滿意,對年老患者,不宜手術治療,鼓勵患者加強肩部活動。
4.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於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後伸動作時可反復發生脫位。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診斷比較容易,X線檢查時,除攝肩部前後位平片外,應另攝上臂60°~70°內旋位的前後X線片,如肱骨頭後側缺損可以明確顯示。建議去漢德骨科醫院看看,那裡我我奶奶去看過感覺都挺好的
4. 肩膀脫臼怎麼復位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現在稱為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很多患者可以自行復位。如果你想停止生病,你仍然需要手術。首選關節鏡手術。肩關節的穩定因素有:一是肱骨頭形狀接近半圓形,關節盂面凹陷,與肱骨頭一致,是肩關節的穩定因素之一。其次關節囊和韌帶在關節囊和韌帶緊張時,可以限制肱骨頭的過度移位。
因此建議需要運動的年輕人,可以在早期時通過微創手術縫起來,因為最早時前方的軟組織,包括魚唇組織、韌帶組織、關節囊組織非常的完整,縫合後可以像以前一樣好,但是在多次脫位後,患者前方的軟組織條件會變得很差,造成很難修補的情況。
5. 70歲老人手臂不是脫臼,但隨時感覺脫臼一樣,掛什麼科
脫臼是骨關節的脫位,一般都是外傷導致的,應該掛骨科。現在骨科分科都比較詳細,包括關節科、創傷科、運動醫學科,都是可以治療脫臼的。對於急性的脫臼,因為比較疼痛需要緊急的復位,還需要拍攝X線片,最好是掛骨科的急診,這樣拍片和復位是最快的。復位之後也要復查X線片,確定有沒有骨折和其他問題。
對於年輕人的肩關節脫臼往往會出現盂唇損傷的損傷,老年人的肩關節的脫臼容易導致肩袖肌腱的撕裂,所以年輕人如果脫臼之後以後反復發生脫位,說明肩關節不穩定,需要做手術進行韌帶的修復。老年人脫臼之後,長時間胳膊不能抬起來並伴有疼痛的,應該高度懷疑肩袖肌腱撕裂,盡早拍攝肩關節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對於脫臼引起的肩頸肌腱撕裂應該盡早手術修復,時間長了,肌肉會萎縮、變性,失去修復的時機,肩關節功能就會殘留比較大的影響。
6. 76歲老人,左肱骨外科頸及大結節骨折伴左肩關節脫位
你好,老人的年齡大,可以給老人手法復位,固定後注意抬高患肢的前臂專,90度懸吊起來,這樣可以幫助血液屬循環,利於消腫恢復,恢復期間建議老人配合服 用專業 的接骨 續筋,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活血化瘀葯物八仙接骨寶治療,可以幫助骨折促進骨細胞生長,幫助骨痂(骨頭)快速形成,提前癒合恢復的快些.7天從症狀上明顯感覺患肢有力量,40天拍片就可以明顯看到骨痂形成,這時就可以負重活動,在保養10天就可以治癒,以X光片為依據.
7. 肱骨骨折伴肩關節脫位老年人如何非手術治療
現在的醫院太垃圾了,怕承擔責任.可以找個練太極什麼武術的中醫師傅復位下.(練過傳統功夫的中醫大都對接骨頭都有研究的.)關鍵是要說明情況.好的師傅摸就摸的出來骨頭問題.一定要找比較正規的醫院.
8. 我奶奶左肩關節脫位伴大結節伴大結節撕裂骨折手位復位後,術後性三角巾懸吊,可能在復位的時候,醫生不小
病情分析:不慎外傷導致左側肩關節脫位並大結節撕脫性骨折,而經過手法復位,復位過程中存在肋骨骨折,現在已經後期。
意見建議:對於肩關節脫位而言,復位後也需要懸掛三角巾三周,如果是肋骨裂痕骨折而言,可以佩戴胸圍一個月左右,後期復查x光,根據恢復情況考慮,肋骨骨折主要是需要預防並發症,比如氣胸,液胸,這需要後期觀察,出現呼吸不暢就需要及時就醫檢查,早期一周內可以半坐卧位休息。
9. 上肢骨折且肩關節脫位怎麼辦
脫位的要及時復位
骨折的如果對位良好,可以直接敷黑玉續斷膏,能促進骨茄快速生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