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代君主壽命都沒有太長的,為什麼乾隆能活到八十多歲
古代人由於生活水平不高,吃的也沒有現在好,再加上醫療水平不先進,人們的平均壽命都不高,大多在30多歲就去世了。皇帝就算比普通百姓生活條件好一些,平均壽命也不過40歲,但有一個皇帝例外,那就是乾隆。乾隆在25歲登基為帝,做了60年皇帝,退位成了太上皇後,又執政三年,在88歲時候才去世,這樣的壽命在古代簡直就是奇跡,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乾隆的性格也決定了他會長壽。他自己非常自負,永遠爭強好勝,心氣很高,很注重集權。就算乾隆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官員們也只敢哄著,沒人敢站出來反對。你想啊,乾隆身邊都是誇贊他英明神武的人,他每天都很高興,尤其是晚年,在和珅的參與下,就算國家發生什麼讓人生氣的事情,也有和珅幫他兜著,他心自然很寬,再加上身體一直都不差,所以就很長壽了。
❷ 中國歷代皇帝誰壽最高
中國歷史共有400多位皇帝,七個皇帝活過了70歲,七個裡面又包括4個活過了80歲。 壽命超過80歲的有:梁武帝 蕭衍(85歲)———(464~549) 清高宗弘歷—— 乾隆(89歲) ——(1711!1799) 宋高宗趙構(80歲)——(1170~1187) 周武女皇(81歲)——(624~705)
❸ 歷代皇帝中,壽命超過100的有哪些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80歲的皇帝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鏐(80)。
70歲到79歲的皇帝有8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十國楚武穆王馬殷(78),唐玄宗李隆基(71)、十國前蜀高祖王建(71)、明太祖朱元璋(70),三國吳大帝孫權(70),五代南平高季興(70),十六國後燕高祖慕容垂(70)、漢武帝劉徹(70)。
希望能夠幫到您!
❹ 中國歷代皇帝中,壽命最長、在位時間最長、兒子最多的分別是誰
中國歷代有四位超過80歲的皇帝
梁武帝蕭衍85歲
武則天81歲
宋高宗趙構80歲
乾隆88歲
在位時間最長的是 康熙皇帝 在位61年 (1661~1722)
兒子最多的是陳孝宣帝陳頊 共有42個兒子
子女最多的皇帝是宋徽宗趙佶 有31個兒子 34個女兒 一共有65個子女 而康熙是55個子女
❺ 為什麼歷史上的皇帝沒有長壽的
自嬴政自稱「始皇帝」開始,皇帝便成了中國專制等級社會中最高統治者獨有的尊稱。但養尊處優的皇帝,真的都能長壽嗎?
根據《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錄》中記錄的中國皇帝壽命列表,統計發現,自秦始皇嬴政到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302位皇帝平均壽命僅有40歲,其中257位皇帝的壽命不超過60歲。
除去醫療條件等客觀原因,皇帝的壽命短,也多與生活習性有關。
舉天下以奉一人
飲食無度,肥胖導致慢性病高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帝王們擁有著當時最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養尊處優,飲食肥甘厚味,往往易患「膏粱之疾」。
宋明帝劉彧(yù)即位時,年僅27歲,正值生理黃金期。然而,由於身體過於肥胖,錦衣玉食之下,身體狀況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據《宋書》記載,即位後的劉彧不再勵精圖治,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吃多睡,且經常暴飲暴食。吃用蜂蜜腌制的鱁(魚鰾﹑魚腸用鹽或蜜漬成的醬),一次可以吃幾升;吃烤豬肉,一次能吃兩百塊。食量大得驚人。《宋書》還記載,劉彧甚至因為肥胖失去了生育能力。
即便病倒,劉彧食量依然不減,重病在身依然能一口氣吃下好幾升食物。《南齊書·良政傳·虞願》記載: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銀缽盛蜜漬之,一食數缽」,最後一次吃得最多,吃到嗓子眼,立刻就要斷氣,僕人給飲下數升酢酒緩解症狀,但腹脹更加厲害,他依然不停地吃糟汁(米酒),一頓三升。結果沒多久離世,年僅34歲。
清太宗皇太極也是一個體型肥胖的皇帝。據《清史稿》記載:大清國第一帝皇太極中年發福,長得很胖,身體笨重,行動遲緩。朝鮮史書《李朝實錄》說,皇太極過於肥胖導致中風、高血壓等病症,猝然駕崩。
《皇帝內經》指出:「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 由於肥甘食物膽固醇含量高,易使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等。
健康時報記者統計,在300餘位皇帝中,其中病亡者有208人,其中導致死亡的疾病中,心、腦血管疾病是高發疾病之一。兩宋尤其是北宋皇帝的死亡原因大多是高血壓引發的腦血管疾病。北宋九位皇帝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腦血管疾病。
除了古代帝王,隨著如今生活條件的改善,肥胖致病越來越成為尋常百姓家不容忽視的問題。全球營養改善聯盟(GAIN)發布的最新《全球營養不良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有超3億人屬於超重和肥胖人群,居世界首位。
以一人而率天下
日夜操勞易患精神類疾病
康熙皇帝曾在遺詔中解釋過為什麼歷代皇帝短壽: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皇帝面對政務之煩,使人不勝其勞。當了皇帝,就沒有退路,不能退休。
在享受「萬人之上」的待遇同時,皇帝也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也增加了精神疾患等的易患性。根據二十四史本紀部分中,各朝代皇帝傳記中記載,有近四分之一的皇帝有人格異常甚至精神分裂的症狀。
明光宗朱由檢在位期間,面臨內憂外患,朝政動盪不安。每天睡眠時間不到兩個小時,不到二十歲就頭發盡白,眼角布滿了魚尾紋。
《明史·本紀第二十四》記載,朱由檢在位十七年間,內宮從未聽過管弦之聲,公雞還未打鳴,就開始伏案疾書,批閱文件。
不過,1644年4月,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年僅35歲的朱由檢無法面對亡國的現實,自殺身亡。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患的似為躁鬱症。拓跋珪早期南征北戰,戰功赫赫,但是在建立北魏之後,卻陷入兩難境地,中原地區大量保留著蒙古的風俗,不能像漢族皇帝一樣輕易駕馭政權,處處受人制約,皇位也不斷受到威脅。
據《魏書·太祖紀》記載,災變屢現,憂懣不安,或數日不食,或不寢達旦。追計平生成敗得失,獨語不止。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歸咎群下,喜怒無常。
說的就是,拓跋圭經常幾天不吃飯、整晚不睡覺,一直去思考自己平生的成敗得失,有時候會自言自語一個晚上。對於身邊的大臣,拓跋圭也都充滿了不信任,見到大臣臉色有異,或言辭失措,就大叫而起。在精神疾病長期困擾之下,拓跋圭於39歲離世。
壓力導致的精神類疾病,如今也並不鮮見。2017年5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一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高達17.5%,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嗜酒沉醉 逐美貪色
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壽命
盡管造成這些帝王早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條,無疑跟生活習慣太壞有關。酒,滿足皇帝們在禮儀、社交與聯絡臣下感情的需要。然而,過量飲酒也是導致皇帝身體疾病乃至身亡的因素之一。
據《北齊書》記載,北齊文宣帝高洋,「沉酗既久,彌以狂惑」,「暨於末年,不能進食,唯數飲酒,曲櫱成災,因而致斃」。 高洋長期酗酒,後來甚至不吃飯只喝酒,導致死亡。高洋離世時,年僅31歲。
元太宗窩闊台也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根據《元史》記載,十三年十一月,窩闊台出門狩獵返回時,「帝歡飲,極夜乃罷,辛卯遲明,帝崩於行殿」。大量飲酒,酒中的乙醇等有毒物質在體內迅速的蓄積,抑制大腦呼吸中樞,導致呼吸衰竭或急性腦血管疾病而亡。
白天狂飲大醉讓酒精的毒害深入骨髓,夜晚縱欲以耗損精血元氣。東漢末年哲學家、文學家仲長統撰著《昌言》一書中,「那些帝王將相及其貴族子弟,無不宮妃數千,妻妾成群,生活極度奢靡。他們整天飽食肥甘,嗜酒沉醉,逐美貪色,縱欲無度。其結果弄得一個個體弱多病,夭折短命」。
仲長統指出,這些人大多在尚未成年之時就已早婚早育,使其子女更加柔弱多病。這種體質低劣的孩子再度重復其父輩那種荒淫放縱的生活方式,誰也無法避免重蹈覆轍,於是病弱者代代相傳,個個都很短命,乃至形成惡性循環。
以東漢時期的帝王壽命為例,整個東漢時期總共有14個皇帝,除了5個死於幼兒或少年時期的不計以外,在9個成年皇帝中,活到40歲以上的僅有3人,其他6人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者。
湖南中醫葯大學教授周貽謀表示,如今,很多人在發家致富之後,便嗜好美色,生活放縱,有的青少年亦染上不良的生活習慣,致使其身心健康不斷受到損傷,甚或招致其重病或減損壽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教授曾指出,國民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必須進行一場涉及面廣、內涵深刻,甚至是脫胎換骨的膳食、行為革命。
「長生葯」不治病反致命
神醫、神葯不可信
葯物中毒是皇帝們常見的疾病之一,在病亡的208位皇帝中,中毒位於死因之首。自秦漢時期,許多帝王為追求長生,希望通過服食丹葯達到長壽的願望。但不乏因服食丹葯中毒甚至喪命的帝王。
皇帝迷信神效「丹葯」的起因,多為聽信方士之言,而這些丹葯中,常有危害身體成分。
東晉哀帝司馬丕迷戀服食丹葯,希望能夠長生不老,漸漸有了依賴。興寧二年(公元前364年)三月,司馬丕一次性服食了過量丹葯,身體出現了中毒反應,由於葯物毒性發作,身體機能出現嚴重受損,一年後離世,年僅25歲。據《晉書》記載,東晉哀帝司馬丕,「雅好黃老,斷轂,餌葯以求生,服食過多。遂中毒,不識萬機」。
雖有司馬丕的前車之鑒,還有很多皇帝為治病養生而服用丹葯。以唐朝為例,據《歷史研究》期刊「試釋唐代諸帝多餌丹葯之謎」一文,在唐朝21位皇帝當中,至少有11位皇帝迷戀丹葯,其中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都是所謂「長生葯」,中毒導致不治身亡。
明清皇帝也有不少皇帝熱衷於服食丹葯,其原因除了追求更長的壽命,還有治療疾病。明成祖朱棣因為風濕,服食「靈濟宮符葯」,由於葯性多熱,服用之後多暴怒,導致失音。清世宗也由於痴迷丹葯導致身亡。
宣稱包治百病、治癒癌症、甚至起死回生……如今,類似保健品冒充「萬能神葯」的廣告隨處可見,讓不少老人深受其害。
自稱「蒙醫後人」的劉洪斌,自稱「清宮御酒」的保健品酒、添加違禁品的「清宮丸」等,這些打著皇家、御用的旗號常常能吸引一大批消費者。以清宮御酒為例,日前深圳警方就破獲一起近千萬元的非法保健酒案,該酒涉嫌違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學物質,長期服用對人體具有一定危害,對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危害極大,嚴重者可致
心肌梗死。
養生四訣 十常四勿
80歲長壽皇帝的長壽經
健康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中國歷代皇帝中80歲以上的鳳毛麟角,清朝乾隆(89歲)、南北朝梁武帝蕭衍(85歲)、唐朝女皇帝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
乾隆是歷代皇帝中壽命最長的一位,年近90依然身體健壯、神智清醒。他曾總結出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早上不睡懶覺,黎明即起,到戶外作呼吸運動。進補時應隨季書變化,年齡大小和健康狀況而異。
「十常四勿」是乾隆帝日常堅持的保健動作,也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發常梳,足常摩,腹常旋,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具體而言:運動強健體魄,乾隆自幼習騎射、直到80歲高齡依然去狩獵;旅遊調節心境,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一生中曾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讀書修身養性,一生作文1300多篇,寫詩4萬余首;起居飲食有規律,膳食以新鮮蔬菜為主,少吃肉類,且從不過飽,不好抽煙。
梁武帝蕭衍則認為酒為「惡本」,他曾寫《斷酒肉文》一文,酒者是何臭氣,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別氣,眾生以罪業因緣,故受此惡觸,立誓「永斷酒肉」,這被認為是蕭衍高壽的原因之一。
談及宋高宗趙構長壽,學者普遍認為是因其良好心態。明代學者龍遵在其養生學專著《食色紳言》中提到,高宗長壽,是因為先天稟賦和後天寡慾。趙構精通醫術和養生,曾親筆寫下《養生論卷》一書,講究清虛靜泰,少私寡慾。在歷經國破家亡、母親被俘等一系列變故後仍鎮定自若,56歲的宋高宗趙構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退位,在山水湖色的滋潤中,悠哉之極,樂享人生之道,活到八十一歲高齡。
由此可見,其長壽的共同特點,在於深諳養生之道。這與世界衛生組織指明的健康方法不謀而合: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或許,這正是我們獲得長壽的最優解。
參考文獻:
①柏楊:《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錄》,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②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1972年
③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④趙翼:《新舊唐書·唐諸帝多餌丹葯》,中華書局,1984年
⑤宋濂等:《元史》卷二《太宗記》,中華書局,1976年
⑥李百葯:《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中華書局,1972年
⑦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
⑧ 崔寔、仲長統:《政論·昌言》,中華書局,2014年
⑨王永平:《試釋唐代諸帝多餌丹葯之謎》,歷史研究,1999年
⑩史泠歌:《帝王的健康與政治-宋代皇帝疾病問題研究》,河北大學,2012年
❻ 中國最長壽的10位皇帝
中國最長壽的10位皇帝介紹如下:
一、清朝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
愛新覺羅·弘歷,滿族,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享年89歲。
二、南朝梁武帝蕭衍 86歲
蕭衍(464年-549年),南朝南蘭陵中都里(今江蘇丹陽)人,自稱是漢代名相蕭何的第二十五世孫。蕭衍建立了梁朝,是為高祖、武帝,享年86歲。
三、大周國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後,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並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 ,出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享年81歲。
四、五代十國吳越國王錢鏐
錢鏐,漢族,杭州臨安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於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享年80歲。
五、宋朝宋高宗,名趙構 80歲
高宗,名趙構(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漢族。北宋滅亡後,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讓位後病死,終年80歲。
六、十六國南燕慕容德
慕容德(326-405),中國十六國時期南燕的創建者。後增一字名備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享年79歲。
七、前蜀高祖王建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 前蜀國的建立者,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享年71歲。
八、五代十國南平武信王高季興
高季興(858-929),中國五代十國時南平的創建者。字貽孫。陝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為富人家僮,後隨其主為朱溫部將 ,享年71歲。
九、十六國後燕慕容垂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後燕建立者,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享年70歲。
十、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國瑞,原名朱重八,後取名朱興宗,後改現名元璋。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繼漢高帝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並且統一全國的君主,享年70歲。
(6)歷代80歲擴展閱讀:
古代皇帝普遍不長壽的原因介紹
一、生活壓力大
對於古代的皇帝們來說,吃喝玩樂胸無大志的皇帝確實有,不過絕大部分皇帝還是想做出一番成績的。成為青史留名的皇帝,那麼肯定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皇帝作為古代最高的統治者,整個國家的事務都取決於皇帝個人處理,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
二、生存風險高
當上皇帝以後,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也要面臨著巨大風險。歷史上的那些奸臣、權臣,都是皇帝的大敵,死在他們手中的皇帝也不在少數。比如南朝宋的建立者劉裕,他未當上皇帝前是東晉權臣,死在他手中的皇帝有6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皇帝壽命列表
❼ 中國歷史上超過80歲的皇帝有哪四個
自有史籍記載以來,壽命超過80歲的皇帝有四位,分別是:梁武帝蕭衍、武則天武曌、宋高宗趙構、乾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武則天,名武曌,並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異母弟,母顯仁皇後韋氏。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北去後,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他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隨後南逃至紹興府定都。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劉正彥發動「苗劉兵變」,被逼退位,讓位於三歲的皇太子趙旉,改年號為明受(明授),不久宰相張浚平叛,趙構復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皇太子趙眘。淳熙十四年卒,享年81歲,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他在位時,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後來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弘歷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歷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歷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歷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弘歷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享年89歲。
❽ 中國古代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皇帝活到了80歲以上又分別是誰不知道兄弟就別進來丟人了!
,我國共有皇帝近500個,80歲以上有:
清高宗乾隆為最長壽者,活到89歲;
梁武帝蕭衍享年86歲,是僅次於乾隆的長壽皇帝;
武則天(終年81歲;
宋高宗趙構 終年80歲;
元世祖忽必烈 也是80歲。
❾ 歷史上哪些皇帝活了八十多歲以上
據傳壽命最長的是南越武帝趙佗,享年百餘歲,但可信度有很大問題。80歲以上的皇帝有清高宗乾隆(89歲)、梁武帝蕭衍(86歲)、武則天武瞾(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在統治初期,蕭衍尚能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他在位晚期,隨著功成業就、年事增高,開始怠於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於建康台城,年八十六。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後改名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趙構禪位於皇太子趙昚,被尊為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政治家、軍事家。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年八十。
❿ 中國歷史上,活到80歲以上的有幾個皇帝
超過80歲的皇帝有五位:最長壽的是乾隆帝(89)、梁武帝蕭衍(86)、武則天(82)、宋高宗趙構(81)和元世祖忽必烈(80)。
1、乾隆
乾隆帝名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滿族,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碩寶親王。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歷禪位於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僅次於其祖父清聖祖康熙帝)、年壽最高的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歷2月7日),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終年八十九歲。
2、蕭衍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
蕭衍稱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於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
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
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飢。在這方面,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之輩。
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隨著年事增高,開始怠於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於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修陵。
3、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作為中國唯一的女皇,在其統治數十年間,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在經濟上,武則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張以保障農時;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戶口大量增加。在軍事上,武則天時期基本維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但是,武則天一生也殺人無數,在其稱帝前後因大量殺害朝廷上的重要官員,導致一段時期內政局混亂,邊境受擾。
其次其為了稱帝尊崇佛教,大修廟宇,建造規模宏大的明堂、天堂,這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由於其晚年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男寵」),所以史書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4、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
趙構在位期間,迫於形勢民心,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皇太子趙昚,尊號「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崩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謚號「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
5、忽必烈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
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余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統一全國後,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中央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
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告終。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但抗擊海都、篤哇等西北諸王的侵擾和平服東北諸王乃顏叛亂,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廟號世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孛兒只斤·忽必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則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蕭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