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西巴馬長壽村冬天的天氣
巴馬匯福中醫村住哪裡好,有空調,住宿費用還不高,巴馬去年冬天氣溫在,平均氣溫 15℃ 左右
最低氣溫 0℃ 以上,還是挺適合養生的,畢竟是南方
② 中國長壽鄉是…
1.廣西 巴馬 也是其中一個長壽之鄉:"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中國六個長壽之鄉: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四川樂山、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
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上述六個市縣中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達到這一標准。 因此也有 「中國三大長壽之鄉」 的說法
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其中中國有兩個。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中新社桂林十二月十二日電 (記者劉桂陽 周利朔) 十二月十二日,中國國家民政部老年學學會在廣西桂林舉行隆重的首批「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廣西永福縣、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成為中國首批被正式命名的長壽縣。
據了解,湖南麻陽縣人口平均壽命達七十五點六周歲,三十七點六萬人中就有百歲老人四十五位,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十二。全縣建立健全了社會養老體系,百歲老人每月能夠領到二百元的營養保健金。是中國唯一一個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廣西永福縣是中國典型的長壽之鄉,百歲老人有三十六人,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十三點三,全縣目前已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老人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連續兩年的永福福壽節的舉辦,使永福縣走向了世界。
中國老年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在授牌儀式上介紹說,中國已開始進入長壽時代。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百歲老人數量不斷增加。目前中國百歲老人已達一萬七千八百人。
據悉,中國長壽之鄉評審活動是從二00五年開始的,其標准為:長壽的代表性,即百歲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國際共識的標准十萬分之七;長壽的整體性,即區域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要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歲;長壽的持續性,即八十歲及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四。2.中國老年學學會2008年6月26日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正式宣布授予三水區「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地處珠三角腹地的三水區成為廣東省首個「中國長壽之鄉」。
③ 重慶的年平均氣溫
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8℃,長江河谷的巴南、綦江、雲陽等地達18.5℃以上,東南部的黔江、酉陽等地14~16℃,東北部海拔較高的城口僅13.7℃,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4~8℃,採用候溫法可以明顯地劃分四季。
年平均降水量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說。
重慶年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80%,在中國屬高濕區。年日照時數1000~1400小時,日照百分率僅為25%~35%,為中國年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僅佔全年的35%左右。
主要氣候特點可以概括為: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空氣濕潤,降水豐沛;太陽輻射弱,日照時間短;多雲霧,少霜雪;光溫水同季,立體氣候顯著,氣候資源豐富,氣象災難頻繁。
重慶在地形和氣候雙重作用下,多霧,素有「霧重慶」「霧都」之稱。年平均霧日是104天,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年平均霧日只有94天,遠東霧都的日本東京也只有55天。壁山區的雲霧山全年霧日多達204天,堪稱「世界之最」。
主要特點是:夏熱冬暖春早,熱量資源豐富;降水充沛,時空分布不均;秋多陰雨,冬多雲霧,光能資源少;地域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
(3)長壽降雨量擴展閱讀:
重慶市大部分地區盛夏7、8月份均溫在27.5-28.5℃ 之間(見圖1)。嘉陵江、長江沿岸地區是夏季氣候最炎熱的地區,如沙坪壩、綦江、涪陵、豐都、忠縣、開縣、雲陽、巫山等地,最熱月均溫高達28.5-29.0℃。東北部大巴山、東南部山地是夏季氣溫較低的地區。
區內四分之三的區、縣(市)極端最高氣溫達40℃以上,其中,沙坪壩、北碚、綦江、涪陵、豐都、彭水、忠縣、開縣等地極端最高氣溫超過42℃ 。
重慶市位於四川盆地的東部,冬季,盆地的高空流場受西風環流控制,由於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西風氣流繞行分成南北兩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匯合。而四川盆地處於「死水區」,風力微弱,氣流穩定。
在低層,四川盆地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來自西伯利亞寒冷、乾燥的偏北風,這是冬季降溫的主要因素。由於四川盆地北有秦巴山地,使偏北氣流在南侵過程中受阻,冷空氣勢力遭到削弱,因而冬季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暖和。
春季是冬季環流形勢向夏季環流形勢轉換的時期。此時西風帶北移並風力減退,西伯利亞高壓減弱並逐漸西撤,西太平洋副高開始加強發展。由於太陽直射點北移,氣溫逐漸回升。
其次,因地處內陸和封閉的盆地地形,使本區受海洋影響較小,而且白天增暖的空氣也難以向外擴散,導致春溫回升較快,故春季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到得早。
夏季風主要由東南向西北推進,因而東南部受夏季暖濕氣流控制時間長,加之地形的影響,是本市的多雨區之一。酉陽、秀山年降水量超過1300mm,黔江、彭水為1200mm。
中部地區降水量有所減少,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為1100mm左右,如沙坪壩、巴南、渝北、長壽、涪陵、豐都、石柱等地。西北部是夏季風最遲到達的地區,受暖濕氣流影響的時間最短,因而年降水量最少,是本市的少雨中心。潼南縣年降水量僅為975.1mm。
④ 重慶市七月份的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重慶市2009年7月上旬農業氣象旬報 一、本旬天氣概況本旬全市各地:平均氣溫東北大部正常略偏高,其餘地區偏低;降雨量偏少;日照偏少。2~3日,我市大部地區降了小~中雨,局部地區大雨;4~7日,部分地區降了分布不均的小~中雨;9~10日,各地普遍降了小~中雨,東北部部分地區大~暴雨。旬內其餘時間晴間多雲。1、氣溫:東北部大部正常略偏高,其餘地區偏低本旬各地平均氣溫: 23.5~28.5℃,其中,大足、榮昌、南川、城口及東南部的酉陽、石柱、黔江等地不足25.0℃,而東北大部則超過了26.5℃。與常年同期相比,東北大部正常至偏高0.8℃,其餘大部地區偏低0.8~1.7℃。旬極端最高氣溫為36.4℃(雲陽,9日),旬極端最低氣溫為15.8℃(城口,2日)。2、降水:偏少本旬各地降水量0.1~126.7毫米,分布較為不均。全市大部地區降水量在30毫米以內,半數區縣降水量不足1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除城口降水量偏多1倍以外,其餘地區偏少2~9成(詳見附圖)。旬降水日數1~6天。7月9日,雲陽、開縣降了暴雨,雨量分別為52.1毫米、64.0毫米;10日,城口降了大暴雨,雨量達135.9毫米。3、日照:偏少本旬全市各地日照時數為9~44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偏少2~7成。旬日照百分率為6~31%。二、本旬天氣對農業的影響截止本旬末,我市玉米處於乳熟期、中稻處於孕穗~抽穗揚花期,紅薯處於薯蔓伸長期。旬前中期,我市中西部及東南部地區呈現出陰雨寡照的天氣特點,對中稻孕穗、抽穗揚花及在土作物光合生長較為不利。同時,病蟲害滋生蔓延快,且不利於防治,部分區縣病蟲害發生氣象等級偏高。旬中後期,大部地區光照充足,利於大春、烤煙、伏季水果正常生長發育及形成良好品質。10日,城口大暴雨引發部分鎮鄉出現泥石流、山體滑坡,部分民房及農田受損。重慶市2009年7月中旬農業氣象旬報一、本旬天氣概況 本旬全市各地:平均氣溫顯著偏高;降雨量顯著偏少;日照大部偏多。11~13日,我市大部地區降了小~中雨,局部地區大~暴雨,城口大暴雨。從13日起,我市各地先後開始出現連晴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超過了40℃。 1、氣溫:顯著偏高 本旬各地平均氣溫: 城口、酉陽、巫溪、大足、石柱25.5~28.6℃,其餘地區29.3~31.8℃。與常年同期相比,各地普遍偏高1.5~3.7℃。從13日起,我市各地先後開始出現連晴高溫天氣,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18~19日,北碚、江津、巴南、沙坪壩、綦江、萬盛、武隆、豐都、萬州、開縣、彭水等區縣日最高氣溫突破了40℃。旬極端最高氣溫為41.5℃(萬盛,19日),旬極端最低氣溫為19.3℃(城口,13日)。 2、降水:顯著偏少 本旬各地降水量0~192毫米,其中,大部地區降水量不足20毫米,中西部的長壽、南川、豐都幾乎無降水。與常年同期相比,城口偏多1倍,大足、榮昌、銅梁等地接近常年,其餘大部地區偏少5成~1倍(詳見附圖)。旬內共出現暴雨5站次;降水日數城口4天,其餘地區0~3天。 3、日照:大部偏多 本旬全市各地日照時數為60~87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偏多1~6成。旬日照百分率為43~62%。 二、本旬天氣對農業的影響 截止本旬末,我市玉米處於乳熟~成熟期、中稻處於抽穗揚花期,紅薯處於薯蔓伸長期。旬前期,我市東部的城口、萬州、巫溪、開縣、酉陽等地降了暴雨,引發了山洪等次生災害,農業損失較重。從13日開始,我市大部地區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對中稻抽穗揚花及高海拔山區玉米灌漿成熟較為不利,部分地區坡瘠地出現旱象。參考: http://www.cqmb.gov.cn/ecms/
⑤ 為什麼有些地區長壽老人多
目前,人們公認世界上有四大著名長壽地區,即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的洪札、厄瓜多的威爾卡班巴村以及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蘇聯高加索地區的長壽老人最多,共有百歲老人5000人,我國的新疆自治區擁有百歲老人85人。
大量研究發現,影響人們壽命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因素、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經濟狀況、生活水平、飲食營養、衛生條件、疾病、自然環境、地球化學因素等。其中,環境因素為主要因素。
據研究,多數長壽地區都在海拔500~15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為17~20℃,年平均降雨量為1250~15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400~1800小時。這些因素構成了青山綠水、氣候宜人、空氣新鮮、特產較為豐富的特定條件。另外,長壽地區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群中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腫瘤、糖尿病等嚴重威脅人們(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的患病率明顯低於一般地區。
調查發現,不同地質結構和地球化學成分的地區,對人的身體健康有不同的影響。尤其是周圍環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為明顯。環境中缺碘可致大脖子病,缺硒是發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研究還發現,人們攝入的鈷、硒、鋅、鉻等元素不足,或攝入鎘等元素過多,都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和腦中風等病的高發。許多研究證明,環境中微量元素含量失調與惡性腫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研究發現長壽地區的黃豆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許多報告指出,遺傳與壽命有一定關系。長壽老人的家族長壽率達60.0%~84.6%,長壽老人的染色體多沒有丟失,染色體畸變率也較低。90%以上的長壽老人都是體力勞動者,其飲食也多以素食為主。
⑥ 中國最長壽地區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目前我國百歲老人多分布在南方,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聚集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川渝和中原等五個地區,且多分布於中、低山丘陵及沖積、洪積平原地區。據中科院統計,海南是全國百歲老人密度最大的省份,達到1300餘人,也就是說,在海南每10萬人中就有13個人活到百歲以上,據全國之首。
長壽老人有區域聚集性,這提示我們,長壽與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
1)氣候溫和怡人
長壽區氣溫大多溫暖,年降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區河網密布,空氣濕度較高,日照充足,空氣清新。
2)山區植被茂密、空氣好
長壽老人多集中分布於丘陵山區,那裡工業、雜訊等污染較少,加上植被茂密,空氣富氧離子含量高。
3)水系發達
很多疾病是由於水攝入不足引起的。水多的地方,人也容易長壽。
4)氣候寒冷,影響壽命
東北和西北地區冬天寒冷漫長,氣候變化劇烈,空氣乾燥,因此長壽老人偏少。迄今為止,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認定的「中國長壽之鄉」有60多個(以縣、市為行政單元),但沒有一個在東北。
長壽老人四大特徵
1)良好的睡眠
一項老人睡眠狀況的研究表明,隨著入睡時間的延長(超過30分鍾)和睡眠效率的下降,死亡率會增加。本次調查顯示,百歲以上老人平均睡眠時間為9.6小時,80~99歲老人睡眠時間為8.33小時,而60至79歲低齡老人睡眠時間只有7.64小時。
2)患病次數少
統計表明,老年人口患病及住院的高發年齡在60~79歲,隨年齡增加,患病次數及住院次數減少,百歲老人平均兩年患病不到一次。所以,在80歲之前,即便身體狀況不理想,也別對長壽悲觀失望。
3)積極的心態
老人積極心態是指遇事總能想得開,並感覺與年輕時同樣快樂;消極心態包括緊張、害怕和孤獨等。心態積極的長壽老人所佔的比例遠遠高於消極心態,一半以上的長壽老人困境時總能想得開。
4)膳食清淡、蔬菜比例高
五個長壽之鄉的老人,飲食整體上以清淡為主,多以大米和麵粉為主食。蔬菜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90%的長壽老人每天食用蔬菜。
⑦ 為什麼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長壽南方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為什麼南方長壽比北部?我國的前十名百歲老人基本上是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如長三角形,珠江三角洲,東南海岸和四川和中原地區。從地理環境中,百歲老人聚集,大多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山脈的河流和丘陵山脈。特別是在這些山丘中,它基本上與工業聚集面積遠遠遠,污染較少,含有高度污染的空氣負離子。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人們的健康非常有利,當地地理氣候適度中度,年降雨量更多,空氣濕度高,陽光充足。因此,有一個令人愉快的新鮮空氣,被稱為世界上長壽的家鄉。位於廣西西北部,海拔大約是1000米的巴馬瑤族自治縣,屬於山坡地形,無冷,溫度適宜。此外,山脈,新鮮空氣和高氧離子的山脈在生命期間,他們喝的水是天然山泉水,天然山泉水不受環境污染的影響,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營養素這對身心健康非常有益。除了地形地貌外,氣候的影響是生活在南北地區的人們,與人類長壽和人類長壽都有很大的關系。例如,北方人喜歡喝酒,南方人喜歡喝茶。北半球的人們喜歡吃很多肉,南方的人們喜歡慢慢咀嚼。北半球地圖的飲食值得愛,而南半球的飲食是被愛的。
⑧ 中國有個長壽村,在什麼地方
是中國廣西的巴馬。下抄面是一些介紹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總面積為196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24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
巴馬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腹地之一,也是世界著名長壽之鄉和「中國香豬之鄉」。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會議上,被命名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2003年11月,國際自然醫學會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證書。2005年,巴馬香豬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⑨ 你知道長壽的人居住的環境都有哪些特點嗎
太陽是生命之光。長壽區東南部的廣泛日照時間會較為長。並且,80%以上是光波長4——14μm的光源,是被稱作「生命之光」的遠紅外。它能不斷激話人體的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基礎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也就能為人體的身心健康長壽給予大量「動能」。
因而,就長壽而言,我們在搞好自己的有效作息時間,科學合理飲食、安全衛生等領域的與此同時,還應當最大限度地造就有益於長壽的歷史人文定居自然環境。這一點是不可以忽略的,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