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低血糖有什麼想像的,是否經常頭暈這些呢
低血糖臨床表現和急救措施是什麼
表現:
( 1 )、急性反應症特點:飢餓感、惡心、心悸、心動過速、出冷汗、面色蒼白、煩躁不安
( 2 )、壓急性反應:思維遲鈍、說話緩慢、無眼神、少數人可直接進入昏迷狀態。
( 3 )、慢性反應;多見與長期糖尿病控制不佳,經常發生低血糖者,造成低血糖後遺症,症狀為:行為奇特、精神異常。
當人體的空腹低血糖值低於3.9mm01/小時,大體可稱為低血糖,正在使用胰島素或磺脲類葯治療的糖尿病病人容易產生低血糖,發生低血糖一般都會有頭疼,常見的有感到虛弱、出汗、發抖、唇周抖動、面色蒼白和嗜睡等。
措施:
攝入一些速效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劑或一些葡萄糖飲料、糖塊;症狀緩解後攝入一些緩解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麵包等;如症狀持續就需要攝入更多的葡萄糖;如正逢進餐時間,盡快吃些東西;如症狀仍然沒有消失,請前往醫院就醫。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缺鈣呢?科學且簡單的方法是去醫院作血鈣含量測定。正常人的血鈣維持在2.18-2.63毫摩爾/升(9-11毫克/分升),如果低於這個范圍,則認定為缺鈣。但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生理原因,老年人甲狀旁腺激素長期代償性增高,引起了「鈣搬家」,使血鈣增高,這樣,測量結果就不能真實反映體內鈣的含量。此時,就應進行骨密度測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根據一些症狀進行自我診斷。
(1)兒童
當孩子出現下面一些症狀時,就應診斷為缺鈣: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入睡後愛啼哭、易驚醒,入睡後多汗;陣發性腹痛、腹瀉,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雞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厭食、偏食;白天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遲、說話晚;學步晚,13個月後才開始學步;出牙晚,10個月後才出牙,牙齒排列稀疏、不整齊、不緊密,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發稀疏;健康狀況不好,容易感冒等。
(2)青少年
青少年缺鈣會感到明顯的生長疼,腿軟、抽筋,體育課成績不佳;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過敏、易感冒等。
(3)青壯年
一般情況下,青壯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他們疏忽了身體上的一些不適,加之該年齡段缺鈣又沒有典型的症狀,所以很容易掩蓋病情。當有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過敏、易感冒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缺鈣。
(4)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處於非常時期的婦女,缺鈣現象較為普遍。不過,隨著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人們對此期缺鈣的症狀較為熟悉。當她們感覺到牙齒松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風濕疼;頭暈,並罹患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時,就應診斷為缺鈣。
(5)老年人
成年以後,人體就慢慢進入了負鈣平衡期,即鈣質的吸收減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為鈣的流失而造成缺鈣現象。他們自我診斷的症狀有老年性皮膚病癢;腳後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身高降低;食慾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多夢、失眠、煩躁、易怒等。
當然,檢查是否缺鈣,最可靠的辦法還是去醫院請專科醫生檢查診斷,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葯治療。
怎樣判斷小兒缺鈣?
6個月的毛毛白白胖胖,近來夜晚常常啼哭不止,表現亦不如以前活潑,媽媽帶他來醫院檢查,醫生判定毛毛缺鈣,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小兒生長迅速,並且戶外活動少,曬太陽少,常引起鈣的吸收不足而導致各種缺鈣表現。小兒是否缺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①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 擦枕頭,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②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③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④1歲以後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⑤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小兒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鬆弛。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鬆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鬆弛,可出現駝背。1歲以後小兒學走路,如果缺鈣,可使骨質軟化,站立時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有的表現為"X"形腿,有的表現為"O"形腿,並且容易發生骨折。
缺鈣的表現各種各樣,家長應學會根據表現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鈣,以便在缺鈣時及時給孩子提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魚、蝦皮、海帶、排骨湯,同時多吃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豬肝、羊肝、牛肝,來促進鈣的吸收。一般情況下,缺鈣較輕的患兒在食補後即可改善缺鈣症狀。如果症狀較重,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㈡ 怎樣治療低血糖
出現低血糖反應處理應正確、及時
人的大腦唯一能量來源是葡萄糖,所以低血糖對機體的影響以神經系統最大,如果不及時治療,短時間內可導致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導致死亡。尤其令人擔心的是,當糖尿病病人發生低血糖反應時,病人和家屬往往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一味的根據經驗再讓病人服用降糖葯,結果適得其反,使病情加重。
那麼,該如何及時發現低血糖並作出正確處理呢?一般來說,低血糖的典型症狀是病人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疲乏無力、眼前發黑等症狀。一旦發現上述情況,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有條件的應及時測量血糖值,確診低血糖;
(1)如果只是輕度的低血糖,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吃幾粒糖果、幾塊餅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達到迅速糾正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十幾分鍾後低血糖症狀就會消失;在進食以上食物後,可再適當食用些米飯或饅頭、豆腐乾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發作;
(2)如果經過以上方法仍沒有效果或者病人神智不清時,應立即送醫院急救同時帶上病人常服的降糖葯以便醫生了解病情。
(3)發生嚴重低血糖的患者不要給其餵食物,應立即送往醫院。送入醫院後,立即測血糖,並靜脈注射50%葡萄糖20毫克,在症狀緩解、神志清醒後,可在靜脈內滴注葡萄糖,以防低血糖的再次發生。尤其是對於一些口服降糖葯所致的低血糖患者,經治療蘇醒後,仍有可能再次進入昏迷,需要密切觀察四五天。
您好,進食任何含糖食品後數分鍾,低血糖症狀即可緩解,如吃糖果或葡萄糖片,飲一杯果汁或糖水、牛奶(含有乳糖)。反復發作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經常攜帶葡萄糖片。葡萄糖片起效快,可提供相當數量的葡萄糖。低血糖症者,無論有或無糖尿病,補充葡萄糖後緊接著再進食那些作用時間較長的碳水化合物如麵包或餅干,對病情有很大好處。如低血糖嚴重或持續時間過長,不能口服葡萄糖時,應靜脈補充葡萄糖,防止大腦嚴重損害。
已知有嚴重低血糖發作危險者,手邊應有胰高血糖素,以備危急時使用。胰高血糖素是由胰腺的胰島細胞分泌的蛋白激素,可刺激肝臟從貯存的碳水化合物中釋放大量葡萄糖。注射給葯,一般可在5~15分鍾內使血糖恢復正常。
胰島素瘤應手術切除。但由於腫瘤體積很小,難以定位,手術應由經驗豐富的專家主持。手術前患者常需服用二氮嗪抑制腫瘤分泌胰島素。有時可能不止一個腫瘤,如果外科醫生未能全部發現,甚至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
易於發生低血糖症的非糖尿病患者,不宜採用平常的一日三餐,而採用少量多次進餐法,常可預防低血糖的發作。易於發生低血糖者應隨身攜帶病情證明或醫療預警手鐲,以便急救醫務人員及時了解他們的病情。
㈢ 老人今年60歲了,女性,前幾天突然暈倒了,嘴唇發紫,胸悶,站立不穩,老人到時意識也不是很清純,不過
病情分析:
這種情況可能是貧血、低血壓、低血糖、營養不良等。貧血常見內的症狀容有頭暈乏力、心慌氣短、食慾不振、皮膚粘膜蒼白、指甲扁平等。建議在醫師的詳細檢查後,在用葯治療。
意見建議:
建議去醫院做檢查,如血常規、血糖、微量元素等,確診後做相應的治療。飲食要規律,營養要全面,避免挑食。注意鍛煉,增強體質。
㈣ 60歲以上老人坐飛機有什麼特殊的規定嗎
不同航空公司有不同的規定。
1、海航:60歲以上健康老人可獨立飛行,符合普通旅客登機要求。患有相關不適航疾病的老年旅客應提供相應的「診斷證明」,並填寫「特殊旅客(老年病人)乘機申請表」。否則,船公司拒絕承擔運輸責任。
2、東方航空:對於明顯不適合單程旅行或在飛行中需要特別照顧的80歲以上旅客,東方航空有權拒絕承運。適合單程飛行的老旅客與普通旅客沒有區別。
3、一些航空公司還表示,老年人乘坐飛機時最好帶上相關證件。否則,只有在現場對其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後,才能在發放前簽署相關責任文件。
(4)60歲老人低血糖症狀擴展閱讀
老人乘機指南
隨身帶急救葯物。對患病老人來說,隨身帶急救葯物是非常必要的,高血壓患者備好急救降壓葯;冠心病患者攜帶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等;糖尿病人攜帶醫療證明和胰島素制劑;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需帶口服利尿劑、硝酸甘油片。
最好有人陪。老人乘機,最好有人陪同。如不放心讓老人單飛,可向航空公司申請「無人陪伴老人」服務。此項服務從老人到達機場後,一直由專人負責。但要注意,這項服務需准備好證件,提前申請。
腦血管病人盡量別坐飛機。飛機的轟鳴、震動及缺氧情況可能使患腦栓塞、腦出血、腦腫瘤的病人病情加重,所以這類病人最好別坐飛機。60歲以上人士建議選擇大型和中型客機,更穩當。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70歲老人乘機必須開具醫院證明?這個說法不準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飛機不能隨便坐 老人乘機健康指南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老人坐飛機,要做哪些准備
㈤ 我媽60歲 ,有糖尿病,但是還有低血糖,常犯旋暈,發病時有過休克
糖尿病的治療,要根據糖尿病病人的個體情況來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島功能,有無並發症等情況,才能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不要盲目用葯,以免延誤病情.糖尿病的治療要從5方面著手,就是葯物治療,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監測,有一環節做不好,都會影響治療。
㈥ 你好,我爸今年60歲糖尿病10多年了,最近這一年,他的腳開始是腳指頭麻木,有的時候像抽筋了一樣疼
如果傷口不是很好長,優先考慮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很差。
出現腳趾頭麻木不適,伴隨有抽筋,說明已經出現了周圍神經病變。
而且病史長,10餘年,而且60多歲,有並發症的出現,現在是有傷口的出現,建議是四針強化控制血糖。(具備了糖尿病足發病的危險因素)
監測5個點的血糖
空腹,三餐後2小時,睡前22:00
這個時候傷口恢復需要營養,加上60歲符合老年人,血糖這種時候勿過於嚴格,防止低血糖性腦病出現,同時也有助於傷口癒合。
建議是空腹控制在7-8.0mmol/L左右,餐後控制在12-13.0mmol/L. HbA1c 控制在7.0-7.5%
並且蛋白質根據中國膳食寶塔中攝入占總能量的10-15%,糖尿病需要營養的患者可放寬至10-20%
碳水化合物可稍縮減至50-60%
一定要多攝入蛋白,才能促進傷口的癒合,同時血糖稍放寬,但是不是過高,比如隨機血糖19.0mmol/L,這就明顯不達標,所以嚴格控制血糖,使點和點之間血糖波動不超過2.2mmol/L,當天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不超過4.4mmol/L(波動越大,對於傷口恢復和並發症,靶器官的損害就越不利)
具體飲食及治療,建議至當地醫院內分泌科咨詢門診醫生,希望能夠幫助您,望採納。
㈦ 八旬老人空腹血糖標准
不同年齡段的糖友的血糖標準是不一樣的,畢竟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技能的不斷衰退,以及預期壽命長短不一等,年紀越大,血糖控制達標標准越寬松。下面是關於不同年齡段血糖控制標准。
關於血糖控制達標的量化標准,中華醫學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制定了不同的量化指標。量化指標大致上分三個年齡段,小於60歲、60-80歲和大於80歲。
對於預期壽命長、小於60歲的「年輕」糖尿病患者,中華醫學會給出的指標是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餐後血糖控制在7-8 mmol/L。
對於60-80歲的患者,指標是空腹血糖小於7 mmol/L,餐後血糖小於10 mmol/L。
至於大於80歲的糖尿病患者,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都可高於60-80歲患者指標1-2 mmol/L。
如此規定的原因是什麼?
經全球各權威機構多次論證證實,血糖高於該指標數值時,容易出現大血管、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標的量化標准非空穴來風,而是有醫學依據的。全球的內分泌專家結合了許多權威專家的實驗結論發現,長期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血糖>7.8mmol/L就容易引起微血管並發症,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大血管並發症,如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
然而有個別患者卻表示,在控制到血糖達到標准數值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適感。血糖指數高一些,不適感則消失。這種情況被稱為「相對性低血糖」。
「相對性低血糖」指:理論上沒有達到低血糖值,但患者出現了類似低血糖症狀。在臨床上,將低血糖值定為3.1 mmol/L(年老者)和2.8 mmol/L(年輕者)。糖尿病患者長期適應了高血糖狀態,無論是自主神經的自我調節能力,還是內源性的調節能力,他們都比健康人差一些。所以該類患者在血糖控制初期,初達標時會出現「相對性低血糖」狀態。為避免這種不適,血糖下降要有梯度,不能操之過急。
最後,請糖尿病患者牢記。切莫等到身體出現並發症時才去就醫,因為往往這個時候,糖尿病已經處於不可逆或者難以逆轉的狀態。
㈧ 低血糖昏迷的治療
1.常規治療對於低血糖昏迷來說,最重要的治療原則是防重於治。(1)提高警惕及時發現,有效治療。有以下臨床表現者應懷疑低血糖存在:
①有較為明顯的低血糖症狀。
②有驚厥或發作性神經精神症狀。
③有不明原因的昏迷。
④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如禁食體力活動或餐後數小時,出現類似的綜合性症狀。
⑤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者,如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以及酗酒者等 。
當然,在確診低血糖之前。必須及時進行詳細檢查,用准確可靠的血糖測定方法確定 低血糖的存在。
(2)急症處理:用於急性低血糖症或低血糖昏迷者,以迅速解除緊急狀態。
①葡萄糖:最快速有效為急症處理的首選制劑。輕者可口服葡萄糖水適量重者需靜脈 注射50%葡萄糖液40~100ml,可能需要重復,直至患者清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 清醒後,常需繼續靜點10%葡萄糖液將其血糖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如200mg/dl並密切觀察 數小時或1天,否則患者可能再度陷入緊急狀態。
②胰升糖素:常用劑量為0.5~1.0mg,可皮下、肌內或靜脈注射。用葯後患者多於5 ~20min內清醒否則可重復給葯胰升糖素作用快速,但維持時間較短,一般為1~1.5h, 以後必須讓患者進食或靜脈給予葡萄糖,以防低血糖的復發。
③糖皮質激素:如果患者的血糖已維持在200mg/dl的水平一段時間但仍神志不清。則 可考慮靜脈輸入氫化可的松100mg,每4個小時1次共12個小時,以利患者的恢復。
④甘露醇:經上述處理反應仍不佳者或昏迷狀態持續時間較長者很可能伴有較重的腦 水腫,可使用20%的甘露醇治療。
(3)及時確定病因及誘因,對有效解除低血糖狀態並防止病情反復極為重要。方法包 括飲食調理,避免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的食物或葯物,治療原發的肝、腎、胃腸道及內分 泌疾病,切除引起低血糖的腫瘤等。
(4)葯物治療並非本症的常規治療方法,而多用於做去除病因之手術療法的輔助手段 ,如用手術前准備手術禁忌或療效不佳者等。
①噻嗪類:如二氧嗪,即氯茶甲噻嗪,是一種胰島B 細胞鉀離子通道激動劑能抑制B細胞內鈣離子的升高和胰島素的釋放鶒,而且有在周 圍組織升高血糖的作用。常用劑量為150~600mg/L口服使用。大劑量可能引起鈉水瀦留和多毛等副作用。其他如三氯甲噻 嗪、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等也有人使用。
②鈣離子拮抗葯:如維拉帕米(異搏定),60~80mg3次/d,有 抑制胰島素分泌作用。
③鏈佐星(鏈脲黴素):可破壞胰島B細胞主要用於治療胰島素 癌,為胰島素癌轉移的首先葯物,每日劑量1.5~4.0g,總量不超過20g。
④生長抑素:也有人使用。
2.擇優方案對於低血糖昏迷的治療,關鍵在於預防及監測血糖,一旦發生應 採取積極措施予以糾正。
(1)對於反立性低血糖,患者意識尚清可予以主動進食者鼓勵患者進食以糾正低血糖 並監測血糖。
(2)對於應用口服降糖葯,尤其服用格列本 脲(優降糖)的患者一旦出現昏迷,予以靜脈注射葡萄糖使患者意識轉清鶒,必要應 用激素,並以10%或5%葡萄糖持續靜點3~5天監測血糖。
(3)對於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出現低血糖昏迷後,立即予以靜脈注射葡萄糖,意識 轉清後,可不予以持續靜點葡萄糖,但應密切監測血糖。
3.康復治療在全面考慮飲食調整和應用胰島素之後,應該適當採用運動療法 。對於輕症患者運動療法可以成為主要的治療和預防發作的方法。對於中等程度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必須待血糖基本控制之後再開始運動鍛煉運動鍛煉一定要遵循因人而異、 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基本原則。同時要注意飲食控制、葯物治療和運動治療之間的相 互關系並進行及時調整。此外在運動療法過程中,要注意定期檢查血糖,隨時觀察機體 對運動的反應,及時掌握和調整運動量。
1型和2型糖尿病的運動療法在原則上有所不同:
2型糖尿病:可以採用有氧訓練或耐力性運動。最常用的方式為步行慢跑、騎車、登山和游泳。運動方式和強度的選擇要因人而異。一般而言較年輕和病情較輕者可以採用上述所有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為中等強度。但對於老年患者和病情較重者,宜選擇較小強度和緩和的運動。慢跑容易引起骨關節的損傷在運動強度上屬於劇烈活動,因此不適 用於老年患者。對於60歲以上的患者,在進行劇烈運動之前,建議先進行運動試驗以明 確心血管功能狀態。對於所有有心血管合並症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可疑者均要盡可能 進行運動試驗,幫助制定運動處方。運動量運動強度以及注意事項參見「心血管疾病康 復」,但是運動時間相對較長。運動前後應各有5~10min較小強度的准備運動和結束運 動,以減少骨關節損傷,防止發生心血管意外。日常生活活動也有助於病人的康復。
此外各種娛樂性運動,如各種球類運動均可以進行,但要注意活動量以中等度為宜。 氣功以放鬆功為主也可採用動功,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醫療體操如練功十八法、降壓舒 心操太極拳,甚至廣播操等均 可以作為有效的鍛煉方法。
各種活動時的運動強度嚴格控制,不可過大同時在運動時切忌短時間急劇運動,盡量 採用多次休息的方式,避免在短時間內造成明顯的肌肉酸脹,以避免血乳酸堆積和突然血糖下降。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進行運動鍛煉的目標主要是為了維持運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切不可隨便降低葯物治療的用量。正確處理葯物、飲食和運動三者關系是這一型患者治療的關鍵。病人應該經常檢查血糖或尿糖,調整治療方案,以取得最佳效果病人應特 別注意採取小強度、較長時間的運動運動時不應有明顯不適。
由於此類病人必須依賴胰島素注射因此除了要注意上述運動與飲食的關系外還要特別 注意注射胰島素與運動的關系在胰島素注射後達到血液高峰濃度時運動容易發生低血糖 反應因此要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運動。此外注射部位參加運動有可能加快胰島素的 吸收,提高其血液濃度,因此要避免活動注射部位,必要時可將注射部位改在不參加運 動的部位。例如臀部注射者可改用上肢注射。如不可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運動,則 應該減少胰島素的用量,也可以適當進碳水化合物以補償。病人的運動鍛煉必須有嚴格的計劃,避免發生意外。
對於所有慢性病患者的康復治療,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環節。只有病人充分理解 自己的疾病、臨床治療和康復治療的原理方法及自我監護的方法、日常生活中避免發作 的要領和治療中的注意事項才能取得良好的遠期治療效果。
㈨ 60歲的老年人,患有低血糖,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心肌炎該怎麼治療,用什麼葯,知道的朋友請幫助一下,謝謝.
你好,你的老人同時患有低血糖、慢性支氣管炎、心肌炎等病症,在臨床上比較難治癒:支氣管炎直接導致了患者血氧含量低下,心臟功能就會衰減、心臟本身代謝也會非常差,因此,心肌炎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低血糖有威脅生命的危險,也是心臟、全身問題的基礎。
建議:患者必須堅持到國家的醫保三甲醫院系統就醫治療,切勿自行用葯。
特別提示:網路不是醫院。
僅供參考
孫平
㈩ 60歲老人血糖6.5正常嗎
老人空腹糖的正常值是3.89-6.11mmol/L.餐後2h血糖在10mmol/L以下。
由於身體狀況的改變,老年糖尿病回患者比中答年人更容易發生低血糖。而且,有一部分神經已經受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未覺察的低血糖」,即當血糖降低到一般人會出現頭暈、出冷汗、心悸、飢餓感等症狀時,老年人卻毫無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