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紫花苜蓿一樣的植物名有哪些
白網紋草、白紋竹芋、白英、白玉蘭、百脈根、百子蓮、半邊蓮、半支蓮、般若、斑唇馬先蒿、斑點橐吾、斑點虎耳草、斑葉唇柱苣苔、斑葉鳳梨、斑葉馬醉木、板栗、棒葉落地生根、報春花、寶蓮花、寶綠、苞葉雪蓮、北細辛、碧桃、筆筒草、變葉木 。
B. 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的牧草有哪些
黑麥草,葦狀羊茅供青草。
C. 貓尾草有怎樣的飼草生產能力
貓尾草在生活年限上屬長壽的上繁禾草,莖葉繁茂,葉層較高,最宜用作刈割曬制乾草。一般生活年限6~7年,在管理好的條件下可生活10~25年。在第2~3年草產量最高,以後逐年下降。在甘肅河西走廊內陸灌溉區,第一年每公頃鮮草產量9000kg,第二年35260kg,到第3年僅31500kg。若不適當的刈割或放牧,使新枝生活力減弱,將會縮短其壽命。
高纖維、低蛋白的牧草;適合:天竺鼠、兔兔、龍貓、其他草食性寵物;成年草食性寵物的主要食物,幼年草食性寵物的後期過渡食物。
獸醫最為推薦用於飼養於食草動物。(包括兔、龍貓、荷蘭豬等)。因不同季節收割的鮮牧草均具有特性,力士的鮮牧草將各時段收成而來的鮮牧草混合,因而提供最全面的營養精華。
3.這是高纖維,低蛋白質、低鈣的乾草。農民傳統上每年收割二次,夏天收割的農作物成熟和稍微粗糙,莖多於葉,因此纖維成分高於蛋白,而第二次的收割在秋天,由於生長時間較短,農作物的葉會多於莖,故較為鮮嫩。
D. 江浙滬一帶常稱的草紫(又稱草籽、披花)是不是紫花苜蓿
不是紫花苜蓿。
你這是紫雲英豆科黃芩屬,又名翹搖,紅花草,草子,原產中國。喜溫暖濕潤條件,有一定耐寒能力,全生育期間要求足夠的水分,紫雲英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砂質和粘質壤土較為適宜。耐鹽性差,屬豆科、黃芪屬。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較肥大,側根入土較淺,莖呈圓柱形,中空,柔嫩多汁,有疏茸毛。葉多數為奇數羽狀復葉,花為傘形花序,一般腋生,少頂生,莢果兩列,聯合成三角形,種子腎狀,種皮光滑,根、全草和種子可入葯,有祛風明目,健脾益氣,解毒止痛之效。是中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E. 紫花苜蓿有怎樣的飼草生產能力
苜蓿為長壽植物,可生存幾十年,甚至達100年。其產草量隨栽培年限增加而變化,一般最高產量在第二或第三年,到第四或第五年以後逐年下降。一般利用年限在5~6年,若提高管理水平,可利用年限更長,維持多年的高產能力。苜蓿植株較高大,營養枝或生殖枝的葉層分布均勻,為上繁型牧草,最適宜用作刈割,調制乾草,青貯或製成各類苜蓿產品飼喂家畜。也可與無芒雀麥、草蘆等禾本科牧草混播,用作放牧,可以減少反芻家畜得膨脹病。一年中刈割次數隨地區而不同,在氣候溫暖、夏季雨熱同期地區,刈割3~4次;在氣候寒冷、生長期短的地區刈割2~3次。從刈割後的效應看,每年刈割3次產草量最高,但是,刈割後影響植株發育和數量減少;若單從產草量出發,在盛花期刈割產草量最高,能使根內貯存大量碳水化合物和保持植株再生能力;若從產量和質量綜合出發,初花期刈割最適宜。留茬高度因地、因時而異。作為放牧利用,為保持苜蓿在混播組合中的相對穩定和再生性宜採用輪牧方式。就苜蓿性狀而言,影響植株產量的主要性狀是葉片數和側枝長度,其次是側枝重和節間數(韓路,2003)。一年中的產量主要決定於氣候條件和管理水平,在中國旱地粗放管理條件下,年產乾草約7.5t/平方hm;在有灌溉條件下約15.0t/平方hm;在灌溉、施肥條件下可達30.0t/平方hm;在一般條件下種子產量為225~300kg/平方hm,條件好的苜蓿種子田每年可收種子750~1125kg/hm。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寒冷乾旱和旱作的同一條件下,不同品種,年產乾草也不同,阿爾風金苜蓿為5135.58kg/平方hm,巨人苜蓿為3916.97kg/平方hm,敖漢苜蓿為3451.74kg/平方hm。
F. 紫花苜蓿草的種植方法
耕作種植
苜蓿加工 (12張)
紫花苜蓿種子細小,幼芽細弱,頂土力差,整地必須精細,要求地面平整,土塊細碎,無雜草,墒情好。紫花苜蓿根系發達,入土深,對播種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發育。紫花苜蓿生長年限長,年刈割利用次數多,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亦多。據報道,紫花苜蓿每畝每年吸收的養分,氮為13.3千克,磷4.3千克,鉀16.7千克。氮和磷比小麥多1~2倍,鉀多3倍。用作播種紫花苜蓿的土地,要於上年前作收獲後,即進行淺耕滅茬,再深翻,冬春季節作好耙耱、鎮壓蓄水保墒工作。水澆地要灌足冬水,播種前,再行淺耕或耙耘整地,結合深翻或播種前淺耕,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為底肥。對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種時再施入硝酸銨等速效氮肥,促進幼苗生長。每次刈割後要進行追肥,每畝需過磷酸鈣10~20千克或磷二氨4~6千克。
1.種子
播種前要曬種2~3天
2.接種
在從未種過苜蓿的土地播種
3.播種量
每畝播種子6.5~8公斤
4.播種期
因甘肅各地氣候不同,可分為三種情況
5.播種深度
視土壤墒情和質地而定
6.播種方法
紫花苜蓿常用播種方法有條播、撒播和穴播三
田間管理
1.播種後,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結,要及時除板結層,以利出苗。
2.苗期生長十分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
3.播種當年,在生長季結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達不到利用程度時,要留苗過冬,冬季嚴禁放牧。
4.二齡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間留茬,並進行耕地保摘,秋季最後一次刈割和收種後,要鬆土追肥。每次刈割後也要耙地追肥,灌區結合灌水追肥,入冬時要灌足冬水。
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厘米,但乾旱和寒冷地區秋季最後一次刈割留茬高度應為7~8厘米,以保持根部養分和利於冬季積雪,對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6. 秋季最後一次刈割應在生長季結束前20~30天結束,過遲不利於植株根部和根莖部營養物質積累。
7. 種子田在開花期要藉助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結實率。
8.紫花苜蓿病蟲害較多,常見病蟲害有霜霉病、銹病、褐班病等,可用波爾多液,石流合劑,托布津等防治。蟲害有蚜蟲,浮塵子,盲蝽象,金龜子等。可用樂果,敵百蟲等葯防治。但以一經發現病蟲害露頭,即行刈割喂畜為宜。 新枝綠。
中耕
苜蓿播種當年苗期長勢較弱,中耕作業要以除草為主,應做到二鏟二趟或二鏟一趟。春季返青後及每次刈割後進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結。中耕一般與追肥作業結合進行。
施肥
施肥是提高苜蓿產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肥、種肥和生長期追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可加入肥效期較長的磷肥,農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畝3000公斤左右。種肥是在播種時施的肥,一般畝施40~60公斤過磷酸鈣做種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後、分枝期、現蕾期或是每次刈割後結合灌溉進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間條施、撒施和葉面噴施等。
灌溉及排水
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發達,能吸收深層土壤水分,所以苜蓿比較耐旱。同時,苜蓿又是一種需水較多的植物,對水分的需要高於禾本科牧草。苜蓿不耐水淹,不適於在低窪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長。在生長過程中遇澇會造成爛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的季節應及時注意抗澇排水。
田間除草
⑴ 防除雜草的農作措施。
①播前深翻地,將表層草種子深埋,使之不能出土。
②預先翻地、整地。讓地表雜草種子提前發芽,在苜蓿播種前再進行一次旋耕、耙地,殺死發芽雜草。
③調整播種期。秋季適當晚播,當雜草處於幼苗或幼株期時,冬前即被凍死。
④苜蓿條播,人工除草。
⑵ 化學葯劑防除雜草。大面積種植苜蓿時,可用除草劑消滅雜草。莖葉處理的除草劑有:普施特、豆施樂、苯達松、闊葉柘、拿捕凈、穩殺得、蓋草能(穩殺得和蓋草能的合劑為精克草能)、禾草克等。
病蟲害防治
苜蓿受到病蟲害危害後,往往引起莖葉枯黃,或出現病斑,葉片殘缺甚至落葉,生長不良,使苜蓿產草量下降,品質變劣,利用年限縮短,因而在生產中造成很大損失。危害苜蓿的害蟲主要有蚜蟲、粘蟲、潛葉繩、甜菜夜蛾、薊馬、盲椿象等。防治蚜蟲、潛葉蠅、盲椿象、薊馬分別可用40%的樂果乳劑加水1000~1500倍、3000~5000倍、1500~4000倍和500~1000倍噴灑防治。防止粘蟲可用菊酯類3000~5000倍液噴灑防治。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夜蛾必殺、夜蛾光或夜蛾凈1000倍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