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穴位足三里

長壽穴位足三里

發布時間:2022-09-04 23:24:55

㈠ 膝蓋下方有個穴位叫什麼足三里敲足三里有什麼作用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功能
生發胃氣、燥化脾濕。

90歲老中醫的肺腑之言:常灸足三里穴,這個長壽方法你真應該知道

           灸取於火,火性熱而屬陽,其性走而不守,善入臟腑。灸條或灸炷用艾絨製成,取其辛香之性,以通十二經絡,理氣和血。古人用灸法來治療疾病的記載很多,灸的作用不但能治病,而且對人體有突出的保健作用。過去有「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體健康,就要經常灸足三里穴,使該處常有灸瘡。因古代多用直接灸,灸後要發灸瘡,故有三里常不幹的說法。

         我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證明艾灸足三里穴,確有扶正祛邪、益壽延年之功。如患有「心痛」證(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經過每日隔姜灸足三里穴三壯,10天後疼痛的發作次數明顯減少,長期施灸後,不但使「心痛」症狀消失,且能恢復正常工作。一哮喘病患者,每至春秋兩季即哮喘發作而住院治療,已五、六年,經用隔姜灸足三里穴之後,至春秋季節,發作明顯減輕,不但不需住院治療,而且能堅持全日工作。

        筆者已過耳順之年,進人老年人行列,雖能堅持工作,但在工作之餘,即感全身疲倦乏力,如再參加其他腦力勞動或社會活動,則有力不從心之感。經用隔姜灸足三里穴,3個月左右,自覺體力明顯增強,在工作之餘,不但能用較多的時間讀書、備課、參加社會活動不感到疲倦,而且睡眠、飲食亦較灸前香甜,且精力充沛不易感冒,說明灸法有補陰益陽、通暢經脈氣血的作用,使逆者得順,滯者得行。

       足三里穴是胃經的下合穴,「合治內府」, 有扶正培元,袪邪防病的作用。《千金方》記載「灸五百壯,少亦灸一二百壯」。灸之可使身體陰陽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之謂。

       當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7.5%。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由解放初的35歲,增至70餘歲,而且可以預期,這種遞增率還將不斷提高。衰老是不可抗拒的,然而延緩它的進程則是完全可能的。如能堅持應用祖國醫學中的保健灸法——隔姜艾灸足三里穴,確能使老年人延緩衰老,健康長壽。

艾灸=長壽

       在古代的日本東京(古稱江戶),每建成一座新橋,都要邀請年齡最高的長者第一個踏橋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時代),江戶的永代橋建成之後,依照習俗,三河國的174歲的萬兵衛第一個「初渡」。在舉行「初渡」的儀式上,德川將軍(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問萬兵衛有何長壽之術。萬兵衛答道:「這事不難,我家祖傳每月月初八天連續灸三里穴,始終不渝,僅此而已。我虛度174歲,妻173歲,子153歲,孫105歲。」

        德川聽後,很是感慨,而三里穴這個長壽穴也因之膾炙人口。在氣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歡灸足三里作為補身長壽之術,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說法。

㈢ 女人的足三里是哪個部位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

(3)長壽穴位足三里擴展閱讀:

足三里的作用

小兒為純陽之體,生長發育迅速,營養物質需求大,所以飲食要保證營養多樣充足,但同時,由於小兒的五臟六腑功能仍未成熟,相對其較大的營養需求來說脾胃功能相對薄弱,如果過分強調給予飽食,反而容易損傷腸胃而致病,得不償失。

因此,日常育兒有講究,千萬不能一味追求飽與補,應喂養得當。建議父母平時可以幫心心按揉足三里,頻率為約200次/分 ,按揉3-5分鍾,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止痛之效。

經常按摩足三里可加強胃腸蠕動,調節脾胃功能,改善人整體的免疫能力。按摩時可用拇指直接按揉,也可藉助光滑的木棒。按摩不受地點、時間限制,貴在長期堅持。

艾灸足三里是傳統的長壽養生要法,甚至講究灸至皮膚發泡、結痂。現代日常保健可採取更為溫和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將點燃的艾條對准足三里穴,距離皮膚約3厘米,灸5~10分鍾,以局部皮膚有明顯溫熱感,出現紅暈但不灼傷為度。需要注意的是,熱性體質的人一般不適宜做艾灸。

㈣ 求「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位置圖如下: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4)長壽穴位足三里擴展閱讀:

按摩足三里好處

1、按摩足三里,能通經活絡、疏風化濕,上午7-9點,胃經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晚上9-11點脾經最旺時按摩此穴,脾主運化,能把飲食水谷轉化成能量,運輸給各個臟器,從而達到進補的作用。

2、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長按足三里,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4、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里屬胃經,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㈤ 簡述足三里穴的臨床表現

足三里穴是腿上一個重要的穴位。

也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

足三里的位置:

我們要准確找到足三里。

它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要作用:

1.

腸胃問題,胃疼,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

2.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3.失眠,癲狂,頭暈。


4.虛勞贏瘦,水腫。

5.膝痛,下肢痿痹,腳氣。

除了主要作用之外,長期按摩這個穴位還有好多保健養生的作用。

例如:

1可以消水腫

2長壽。強身心。

足三里穴又稱為長壽穴,自古流傳「灸足三里,得長壽」的養生秘訣,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

3幫助排泄,排濕

足三里穴有利「健脾」「化濕」、增強排泄能力。

4補中益氣、增強「免疫力」。

特別是在春天濕氣重傷腎氣,人容易精神疲倦,更加要常按此穴能清理體內濕熱。

操作方法:

艾灸足三里,

經常按摩這個穴位。

艾灸後一小時內不洗澡,不能正對著吹冷氣,空調。

要多喝水。

希望答案能令你滿意,滿意的請採納,謝謝!

㈥ 三足里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人體沒有三足里,有足三里穴,足三里中醫術語,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

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6)長壽穴位足三里擴展閱讀: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主治

1.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

2.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3.失眠,癲狂,頭暈。

4.虛勞贏瘦,水腫。

5.膝痛,下肢痿痹,腳氣。

㈦ 足三里為什麼被稱為長壽穴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於脛骨前緣旁開1寸處,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處取穴。足三里臨床應用廣泛,是治療胃腸及下肢膝脛疼痛的首選之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腹瀉,腿脛膝腫脹酸,傷寒瘦損,氣蠱諸股」。所以足三里有諸病皆治的說法。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脹、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療胃腸疾病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說。胃脘痛可配合內關、合谷、中脘、陽陵泉,腹脹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為表裡,為後天之本。以足三里為主穴,可配合諸多穴位治療疾病。配中脘治療肝氣郁滯,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虛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氣,溫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內關、合谷有溫胃散寒、調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孫可調補脾氣、健中和腸以消除泄瀉。以足三里為主穴,可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2 足三里能調氣血,活絡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氣血流通,舒經通絡,祛風散寒。足陽明經,起於鼻兩旁……下至髕骨,沿著脛骨前嵴外側下行足跗,另一支脈從膝下3寸處分出進入中趾外側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療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臨床證實,足三里有健脾利濕,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運動系統的疾病治療離不開足三里穴。風寒濕脾及外傷所致的局部疼痛腫脹,可配膝眼、委中、陽陵泉,關節炎可配昆侖、懸鍾,踝關節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雙足三里 穴,可治療周身關節痛。 3 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強壯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強壯的作用,俗話說「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腳靈活,這與古代神醫華佗的五禽戲來鍛煉身體,使人達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預防百病,如配神門可治療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鳴,配聽宮、外關治耳聾,配睛明、風池治視神經萎縮,配心俞、脾俞、內關治心脾兩虛,配心俞、腎俞、關元治心腎虧虛。素體健康的人,經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

㈧ 常按足三里穴位可以長壽嗎教你這樣做,確實有療效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 足三里 這個穴位,也常聽說 「肚腹三里留」 這個順口溜。

家中很多老人也會經常揉按足三里,希望能夠延年益壽,那麼它是否真的具有如此神奇的療效呢?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胃腑之下合穴。

我們在坐位時,膝蓋下面兩邊均可見一凹陷,稱內外膝眼, 在外膝眼下面4個橫指的地方,按壓有酸脹感處 ,就足三里穴。

《針灸大成》有記載:足三里可治療胃痛,便秘,腹脹,噎膈,下肢痹痛、水腫,虛勞羸瘦等相關疾病,是 強壯保健 之要穴。

答案當然是有!眾所周知,脾胃為後天之本,後天強健,氣血旺盛,陰陽調和才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脈氣最盛的穴位。

對足三里的揉按刺激,可以 促進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脈氣循環 ,使脾胃之氣充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充則一身之氣充,氣血旺盛則一身之臟腑便得以濡潤滋養。

首先要定位精準,可採用上述簡便取穴法定位後,用 同側拇指或中指垂直按壓足三里穴 ,然後 沿順時針方向揉按5~10分鍾,每分鍾按壓15~20次。

可雙側同時按揉,也可單側單獨操作。每天堅持,可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益壽延年。

足三里不僅單用有效,更能夠搭配其他穴位,取得不同的療效。

足三里配合 中脘、內關穴 ,可和胃降逆,理氣止嘔,治療嘔吐、胃痛效果十分明顯;

合百會、四神聰、懸鍾穴 可滋養肝腎,通經活絡治療小兒腦性癱瘓;

配合 三陰交、關元、氣海穴 可調理肝脾,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治療痛經等婦科疾病。

現在,您可以試試看,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找到足三里穴位吧。

中醫三人行所發圖文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積極 健康 的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涉及治療需要,請聯系中醫師診治指導。

㈨ 「向足三里要長壽,」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哪幾種方法可以刺激足三里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按摩足三里雖然可以調節我們的脾胃,但是這並不代表會長壽。影響人們壽命的因素很多,像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平常的飲食、身體的素質等等。我們可以通過按摩、針灸的方式刺激足三里,來達到調節脾胃的效果。

其實我們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常生活中多注意運動,自然就可以少生病,身體健康也算是延年益壽。

閱讀全文

與長壽穴位足三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陝西老年人用品 瀏覽:825
為什麼要體檢健康醫生 瀏覽:1000
2017山東退休工資上調 瀏覽:633
元宵老年活動 瀏覽:555
孝敬長輩後記 瀏覽:643
自己孝順兒子也孝順詩詞 瀏覽:296
江蘇省無錫市中人退休金補發 瀏覽:879
孝敬感恩演講稿子 瀏覽:655
長壽花盆土有蟲怎麼治 瀏覽:792
余干體檢多久能出結果 瀏覽:432
公務員面試養老機構 瀏覽:680
新泰養老保險在哪繳納 瀏覽:718
一年級小學生去敬老院作文 瀏覽:268
養生葯酒怎麼解釋 瀏覽:448
考上高中父母不給上怎麼辦 瀏覽:148
中老年人每天吃多少穀物好 瀏覽:750
老人死後用錢擺什麼字 瀏覽:799
老年人寫春聯活動 瀏覽:665
網上老年大學最新版本 瀏覽:656
全身體檢是做些什麼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