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保護耳朵
金耳勺金牌采耳培訓保護耳朵的方法:
1、盡量遠離噪音大的地方,不要經常戴耳機,即使帶了也要注意時間,每天不要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戴耳機時也不要把聲音開得過大,如果不知道的話就把聲音調到綠色以下千萬不要超過紅線,最重要的:睡覺的時候千萬不要戴耳機,這對耳朵來說會是超負荷的
2、游泳、洗澡、洗頭時,盡量避免耳朵進水,如果不小心進水的話洗完澡後拿棉簽輕輕的在外耳道轉一轉,記住,不要把棉簽往裡捅,也不要太大力太長時間的轉,只是清理一下外耳道的水就可以了
3、飲食上注意可以攝入一些對耳朵好的食物,比如說:黑木耳,銀耳,堅果,粗糧,蛋類,紫菜,海參,蘑菇,香菜,動物的肝臟等,每天有空的時候做一做耳朵養生操,以便更好的保護耳朵
4、生病了及時去醫院檢查,像感冒、發燒等都是會引發一些耳朵疾病的,所以在生病的時候還是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引起其他症狀,還有就是耳朵自身生病的時候也要及時去治療,像中耳炎等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鼓膜,因此造成不可逆的耳朵損傷就得不償失了,定期去檢查自己的耳朵,預防疾病的發生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習慣
『貳』 經常按摩耳朵對身體有好處嗎
經常按摩耳朵對身體有好處的。
耳朵上的穴位比較復雜,但若有頭疼、失眠的等小狀況,我們可以自己按摩穴位達到緩解的作用。
1、牙齦腫痛按耳垂
耳垂相當於面部,當因「上火」導致牙齒、牙齦腫痛,或臉上長小疙瘩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醫院在耳垂上點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經常按捏耳垂還能美容養顏。
2、打嗝按上耳窩
上耳窩,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當於人的腹腔,按摩此處有助於消化,並有強腎健脾之功。打嗝,中醫稱為呃逆,就是由於脾胃處虛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飲暴食引起的胃氣上逆。
3、失眠上下耳窩都要按
失眠,中醫稱「不寐」,它是由心、脾虛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窩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窩中的「脾」兩穴位。可將食指放到耳孔處,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4、四肢疼痛揉耳輪
耳廓的外周耳輪相當於軀干四肢,頸肩腰腿痛等軀體疼痛患者宜多按壓耳輪。
北京中醫葯大學針灸學院副院長李志剛說:「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視耳好惡,以知其性』的說法。」中醫中早就有通過觀察耳朵的色澤、形態的變化來輔助診斷及鑒別病症的方法。
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身體出現問題時,耳朵的相關區域也會出現反應。正常人耳朵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耳朵乾枯沒有光澤,可能是由於機體腎精不足;耳朵顏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
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耳廓乾枯焦黑,多發於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點狀或片狀紅暈、暗紅、暗灰等,則有可能是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表現。
如果耳朵局部有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點狀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質性疾病,如肝硬化、腫瘤等。耳朵局部血管過於充盈、擴張,可見到圓圈狀、條段樣等改變的,常見於有心肺功能異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李志剛提醒,望耳只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診斷疾病,應當結合全身的其他表現。即使平日里自己觀察,也不可盲目照書診斷,杞人憂天。
『叄』 保護耳朵的辦法
耳朵的保護
耳朵是五官其中一個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聽覺外,也兼具保持身體平衡的機能。耳可分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內耳幾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損,結果可能嚴重,甚至會造成失聰,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耳朵。
如何保護耳朵?
1.教育應由兒童開始
很多小孩子經常都會將細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當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應保持鎮定,然後立即帶同小孩去看醫生。
父母應教導兒童不要亂塞東西入耳,亦不可試圖自行替小孩挖出異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耳朵的清潔
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須特別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為棉花棒是較佳的潔耳工具,其實這只會將大部份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崁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遺留在耳道內。
洗頭或沐浴時,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父母應留意嬰兒嘔奶時,勿讓奶水流入耳內,引致外耳道炎。
3.噪音環境
當人在每周超過四十小時及處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貝的環境下而又沒有作保護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發極大的響聲,都會毀壞耳蝸的精密細胞,造成聲震損傷。所以,在有聲震損傷危險的時侯,例如:工業噪音,尤以在機器車間或鑄造廠為甚,巨大的敲鍾聲、槍炮聲和爆炸聲,我們都應該戴上特製的耳朵保護器。在職業安全條例下,這種保護器須由僱主供應。
4.葯物的使用
當察覺耳朵有毛病時,應該去看醫生,切勿自行購買耳葯水滴在患處,以免因葯物不當而令病情更趨惡化。
婦女懷孕期間,應遵照醫生指示用葯,因為有些葯物會影響胎兒聽覺的發育。
5.及早治療
既然耳朵是一個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況下,我們應盡早找醫生治療。例如:
l 流膿或出血
l 因異物入耳而感疼痛
l 長期耳痛不止
l 突然喪失聽覺
l 耳鳴及頭暈
香港兒童的聽覺保健
在本港,此項服務分別由�生署及教育署按兒童的年齡提供,目的在盡早識別兒童在聽覺發育的過程中的異常狀況,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及輔導,以增加其康復機會。
(一)新生嬰兒至六歲兒童
可在各區母嬰健康院內免費接受聽覺篩選服務。若兒童被發覺聽力有異常,便會轉介往「耳鼻喉專科」或「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中心」進行全面性覆驗及跟進。
(二)學童保健
由教育署安排為小一學生進行聽力評估,並按需要轉介學童往「耳鼻喉專科」作進一步治療。教育署特殊教育組亦會根據聾童的失聰程度安排就讀適合的學校。
家長亦應注意兒童的語言發展(例如發音不正),學習表現(例如對老師的發問沒有反應),和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把電視機音量放到很大或慣性使用單一隻耳朵)等情況,如有懷疑,可經家庭醫生轉介到耳鼻喉專科檢查。
愛護耳朵保護聽力
編者按: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耳聾的殘疾人2057萬人,由於葯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聾人每年約增加三萬人,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本期刊出一組相關的短文,讓我們共同關注這一群體,切實愛護耳朵保護聽力。
耳聾能預防嗎?
耳聾的發病,在我國目前尚缺乏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宣傳咨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葯,是預防耳聾關鍵。
在胎兒期如何防聾?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該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葯時禁用耳毒性葯物。
新生兒期如何防聾?
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疸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小兒期如何防聾?
感染性耳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氧基本甙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葯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助聽手段
目前市面上助聽器是音量放大機器,功能只是注意音量放大,對於完全耳聾和極重度聾者沒有多大幫助,人工耳蝸是他們的另一種選擇。
耳聾可能是因為內耳創傷,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這些因素導致聽覺神經受損,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地失去聽覺。
耳蝸植人可繞過內耳的一些損傷的部分,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使病人重獲聽力,這些是一般助聽器所無法做到的。
耳蝸植入幫助各種年齡的耳聾者,其中包括一些耳聾已久和幼年使耳聾的人,當耳聾的程度嚴重到助聽器也無法幫助時,就應考慮接受耳蝸植入。接受耳蝸植入,通常來說,喪失聽力的時間越短越好,如果時間拖久了,將會增加手術後訓練的困難,降低手術後的效果。
只有專業醫師及聽力學家才能對是否施行耳蝸植入提出適當的建議。
相關鏈接1998年,部分政協委員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提案。衛生部、民政部、教育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全國婦聯、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十部門對該提案給予高度重視,經過認真調查論證後,一致同意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拂柳輯)
『肆』 長壽足浴怎麼樣
挺舒服的!下次還會來這里的啦!這里的采耳也好!燙背還幫忙治好了朋友的感冒!哈哈、、值得!
『伍』 在嘈雜環境工作如何保護耳朵
建議:
1.堅持耳常按摩:耳各部位及49個穴位與五臟六腑聯系密切,按摩耳廓,耳聾拉耳廓,以發發紅為度,每日進行三次,頗為有益。
2.有空的時候可以帶一副耳塞,5-15元一副,是海綿質地,可以捏緊,塞入耳朵,然後會自動膨脹,帶了後基本上說話還是可以聽見,但是會大大降低音量
3.回家後電視的聲音不要開的過響,控制音量,由於在外時會習慣高音量,所以自動的把音量調響,久而久之會對耳膜的沖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