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王陪墳

長壽王陪墳

發布時間:2022-09-02 13:30:41

⑴ 東北三省的世界遺產知多少你都去過嗎


中國不僅 歷史 悠久,而且自然景觀豐富優美,從1986年我國首次向申報世界遺產項目以來,到目前已有 世界遺產55項 ,其中 文化遺產37項 、文化與自然 雙重遺產4項 自然遺產14 項,與義大利並列為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這55項世界遺產分布在全國各地,北京、河南、四川、陝西、貴州等省市分布較多,也有 少數幾個省市 沒有世界遺產。

東北三省 地大物博,有著 悠久的 歷史 文化傳承,白山黑水間隔也有 眾多的山水名勝 ,現在東三省共擁有 7處世界遺產,這7項都屬於文化遺產 ,沒有自然遺產,最可惜的是黑龍江省雖然 歷史 悠久,自然風光也不錯,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世界遺產。這7項世界遺產中 遼寧有6項 吉林有1項 ,你去過其中的幾個呢?


一、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於1625年開始建造,是清朝的肇基之地, 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2004年7月,沈陽故宮被列入世界遺產。

許多看過北京故宮的人再來沈陽故宮都會覺得比較小,但 沈陽故宮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沈陽故宮 佔地面積僅為北京故宮的1/12,北京故宮建於 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 從年齡上看,沈陽故宮要比北京故宮小了219歲,建築式樣上與北京故宮風格迥異,融合了漢滿蒙回藏等多民族建築精華,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具有濃郁的東北特色。

從大政殿和「十王亭」等建築形制和格局上都反映了清初八旗制度文化特點。

沈陽故宮是清朝遷都北京之後的陪都,康熙、乾隆、嘉慶、道光4帝東巡拜謁祖陵時,每次都要在民主這里臨政或駐蹕。

清朝廷曾將大量皇家珍藏送沈陽故宮珍藏,包括四庫全書的文溯閣本,鼎盛時期累積已達十幾萬件,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一起成為清代三大皇家宮廷文物收藏庫。


門票 :50元

地址 :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沈陽路171號


二、清昭陵


昭陵 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後的 陵寢 , 始建於1643年,1651年建成, 是清初 關外三陵 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也是建築最精美的一座,因位於沈城之北俗稱北陵。

昭陵的建築布局還是沿襲了我國古代陵墓建築的特點,石牌樓、正紅門、碑亭、隆恩門、隆恩殿、寶鼎等主體建築都建在中軸線上,下馬碑、華表、東西紅門、十二御林、祭祀用房、等附屬建築都呈對稱布局建在兩側。

而最有特色的就是方城,是我國古代陵墓建築中所獨有的,算是清初三陵的一大特色。

昭陵除了葬有帝後外,還有一批後妃佳麗也葬在陵園里。


北陵公園是依昭陵而建開放性的公園,是沈陽市內最大的公園,以湖面面積大,樹木茂盛多而著稱,這里還是沈陽現存古松最多的地方,現已成為沈陽市民和遊客游覽、休閑的場所。

門票 :50元

地址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泰山路12號


三、清福陵


福陵 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 。 始建於 1629年,是清朝皇室命名的第一座 祖陵, 用了近二十年時間建成。 2004年7月,福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福陵的規模盡管比昭陵小,但陵區布局嚴謹,古樸典雅,清幽肅穆,背靠山巒,氣勢宏偉,風景優美。 道路兩側聳立著獅子、華表、駱駝、馬、虎等石雕,這里利用天然山勢修築的一百零八蹬石階,象徵著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蹬上一百零八級台階,有一座形似城堡的"方城",方城後面為月牙形寶城,寶城突起的寶頂下面就是是埋葬努爾哈赤和葉赫那拉氏的地宮。

目前除方城明樓曾毀於雷火後又修復外,陵園的其餘建築皆保存完好。東陵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仍獨具魅力,令人流連忘返。



門票:40元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東陵路210號


四、清永陵


永陵位於遼寧的撫順新賓縣,是清王朝的祖陵, 始建於1598年, 在陵內埋葬著 努爾哈赤父親,祖父,曾祖,叔父,伯父, 是清代關外三陵中最遠的第一陵, 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永陵雖然貴為清朝關外 三陵之首,整體布局 雖然也有參拜道、下馬石碑、前院、方城、寶城等部分, 但陵園 不像福陵、昭陵那麼闊派大氣, 卻要小很多,只有三個院落,正中有正紅門,面闊三間,啟運門、正紅門也位列中軸線兩側依次排開。

建築都是黃琉璃瓦頂,東西兩側還有齊班房、茶膳房、滌器房等建築,陵園小而精緻, 文物保護得很好。

聞名遐邇的老城赫圖阿拉城距清永陵5公里外,當年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人都出生在這里。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在這里黃衣稱朕,建立了「後金」政權,是清王朝的龍興之地。

這座外形呈八角形的建築就是當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料理國政的地方,被稱為汗宮大衙門。


老城內有一口古井,被稱為汗王井,井深有丈余,井水充盈,清澈見底,水質清爽甘甜。


門票 :50元

地址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


五、九門口水上長城


位於遼寧省綏中縣,這是一個 獨特的古代軍事要塞,它與山海關長城 相連, 並一直向北延伸到九江河,然後在河上築起了一段一百多米的巨大跨河水上長城,這段水上長城下面有九個瀉水城門,因而得名, 是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在200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水上長城遊玩可以沿著附近長城一線游覽,登上山脊上的長城遺址遠眺群山、城牆和烽火台,然後到城橋上參觀這座獨特的軍事要塞,並進入全長一公里的長城隧道參觀,這裡面還有 屯兵室、糧倉、廚房、寢室、練兵室、水牢等遺跡。

九門口水上長城 要塞是關內外的重要門戶, 由於戰略位置重要, 歷史 上曾多次在此處發生過改變 歷史 進程的重大戰役。比較著名的有三次,一次是發生在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與清兵在這里展開了著名的「一片石」大戰。第二次就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直奉兩系軍閥曾在此進行過兩次重大戰役。第三次就是解放戰爭期間,東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軍也曾在次激戰。



門票 :70元(攜程含隧道票)

地址 :遼寧省葫蘆島綏中縣李家堡鄉新堡子村


六、五女山山城


女山山城位於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 2000多年前, 北夫余王子 朱蒙在這座山上建立了 高句麗 國, 五女山山城就是高句麗的第一代王城「紇升骨城」的部分遺址。

高句麗 國這是 我國 歷史 上北方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後被唐朝所滅, 高句麗 留下了豐富的 歷史 遺跡。 近年來,考古專家先後對這里進行了考古發掘, 由於年代久遠,地面建築已經盪然無存,如今還能看到當時建的城牆、點將台和王宮遺址。

1999年曾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4年7月1日和吉林的將軍墳一起被授予世界文化遺產。


除 歷史 遺跡外,這里的自然風光也是十分秀美, 站在點將台上能俯瞰整個桓龍湖和桓仁縣城,你會有一種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門票 :80元

地址 :遼寧桓仁縣桓仁鎮劉家溝村


七、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遺址坐落於 吉林省集安市,高句麗政權由 朱蒙創建 於桓仁縣五女山城,公元3年遷都至國內城,也就是今天的吉林集安 ,公元427年再遷都至平壤, 公元668年被唐朝所滅, 集安與桓仁的五女山都是高句麗政權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所在,先後在兩地存在的 歷史 有465年。

集安目前有國內城和丸都山城兩個都城,十二處王陵、二十多處貴族墓葬等。國內城是為數不多的還在地面保留有石築城牆都城遺址,保存下來的城牆依然堅實牢固而又不失美觀。

丸都山城的布局因山形走勢而巧妙構思、合理規劃,完美地實現了自然風貌與人類創造的渾然一體。

其中將軍墳是集安所有古墓群中保存最為完好的方壇階梯石墓,為高句麗中晚期第二十代長壽王的陵墓。將軍墳採用一千多塊花崗岩條石壘砌,構築的嚴謹精良,是古代高句麗石造建築的典範,被世人譽為「東方金字塔」。

離將軍墳不遠處的陵墓是好太王陵,是長壽王父親的陵墓,並立有好太王碑,但此墓已經坍塌。

門票 :85元

地址 : 通化市集安市迎賓路49號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

⑵ 不光埃及有金字塔,吉林也有座金字塔,其墓主人是誰

作為世界上七大奇跡之一,金字塔的秘密數不勝數,古埃及、蘇丹、南美洲等地均有它的存在。它完全靠石塊疊壓而成,沒有任何黏著物,但是卻可以做到幾千年不倒,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人類創造的奇跡。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中國東北,居然也有一座金字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一座高句麗君王的墳墓,居然被修築成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這背後的真實原因,一直被後人猜測,有人認為這是王爺生前崇敬古埃及文化的體現,也有人認為,這只是為了保護墓主不被盜,而製成的「陵墓碉堡」,至於樣子長得像埃及金字塔,只是一個意外,但究竟真相是什麼樣的,答案就不得而知了,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相關線索,為我們揭開中國金字塔的種種謎團。

⑶ 長壽王之陵建於什麼時期

將軍墳位於集安市東北的龍山腳下,因其造型頗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因此被譽為「東方金字塔」,推算為4世紀末5世紀初高句麗王朝第二十代王長壽王之陵。

⑷ 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句麗長壽王(394年-491年),名高巨連或高璉,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王國第二十代國王(413年至491年在位),謚號長壽王。
長壽王在位時期是高句麗的全盛時期。427年,他將高句麗的都城遷至平壤,這標志著高句麗將其擴張的方向從中國遼河以東地區轉移至朝鮮半島。
427年,長壽王初期都城在東北的國內城,後為躲避北魏的威脅,以及鞏固在朝鮮半島上的勢力,都城遷至平壤城(即今朝鮮平壤市東北六七公里處的大聖山城和安鶴宮城)。遷都平壤後,加強對百濟和新羅的控制。 長壽王繼續了好太王的擴張政策,並使國家達到全勝局面。
五胡亂華時期中國的北方分裂成了十六國。位於遼寧的後燕因常年與好太王的的戰爭,國力大降從而最終於408年滅亡於馮氏兄弟。漢人將領馮跋,馮弘兄弟取代後燕國建立起北燕。不過與統一中國北方的鮮卑北魏相比,北燕還不是北魏的對手。北燕於是尋求能與北魏抗衡的高句麗結盟。後燕滅亡時,高句麗乘機進佔北燕據有的遼西。
到長壽王末年時,高句麗人口增加到九萬戶,疆域也空前擴大,其南境自牙山灣經鳥嶺、竹嶺到平海與百濟、新羅相接,擴大到今朝鮮大同江、載寧江、臨津江、漢江沿岸,為高句麗全盛時期。據《魏書•高句麗列傳》載,其「民戶三倍於前魏時,其地東西二千里,南北一千餘里」。即東臨日本海,西濱黃海,南到漢江流域,北抵遼河為界,是東北亞地區最為強大的王國之一,此時的高句麗聲震中原,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
475年,長壽王從陸海兩路全面大規模攻打百濟。蓋鹵王對此毫無防備。長壽王因此輕松拿下百濟都城,處死了蓋鹵王並燒毀了百濟的王宮。百濟被迫遷都到熊津。此次戰爭高句麗拿下了朝鮮半島具有戰略意義的漢江流域。百濟由於占據該地區近500年才得以成為朝鮮半島的一極。 百濟喪失這一地區後,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對朝鮮半島的控制。
成功擊敗百濟後,長壽王將目標對准了新羅。長壽王還在今韓國忠清北道忠州市建立石碑歌頌好太王和他取得的功績,並以此碑作為高句麗與百濟和新羅的界碑。
491年,北魏孝文帝冊封長壽王為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長壽王在位70餘年,壽近百歲,死後,其孫文咨王繼位。

⑸ 將軍墳有怎樣的布局

將軍墳位於集安市東北的龍山腳下,因其造型頗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因此被譽為「東方金字塔」,推算為4世紀末5世紀初高句麗王朝第二十代王長壽王之陵。

將軍墳整座陵墓呈方壇階梯式,高13.1米。墓頂面積270平方米,墓底面積997平方

米,全部用雕琢的花崗岩砌成。墳階7層,每層由石條鋪砌而成,每塊條石重達幾噸。第五階有通往墓室的通道,蓋棺石板重50多噸,每面3個護墳石各重10餘噸,其勢宏偉壯觀。

在陵墓的第五階正中,有早年打開的甬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體,邊長5米,高5.5米,四壁用6層石條砌築,墓頂覆蓋一塊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達50平方米。墓室內的地面上並排置放著兩個石棺床,棺木及隨葬品早已盪然無存。

墳的上下到處都是巨大石條,光是墳的外緣石條就用了1100多塊。這些巨大的石條,都是從22千米以外的採石場運來。

1500多年前,缺乏運輸和起重工具,高句麗工匠運用滾木、填土斜坡等土辦法,把石條一塊一塊運來,又一塊一塊地壘砌上,需要付出極大的艱辛和努力。將軍墳的建造,充分反映出高句麗人民的聰明和才智。

在墳的頂端,四邊的石條上留有排列整齊的圓洞,墓頂的積土中有板瓦、蓮紋瓦當和鐵鏈一類構件,可以看出是亭閣建築的遺跡,這與北方其他民族的喪葬習俗極為吻合。

「將軍墳」之稱是清末當地老百姓叫起來的,前人有《別金相登將軍墳》一詩寫道:將軍墳墓幾千秋,墳外年年江水流。桂酒椒漿傷往事,荒煙蔓草賦閑游。三輔霸業今何在,百濟名邦早已休。獨有英雄埋骨處,峨峨高峙龍山頭。

將軍墳曾有一個很廣闊的陵園和墓域,南面一角下有長長的水道,將墓頂和墓室的滲水排出。

在將軍墳的後面,有一排陪墳,原有4座,形制與將軍墳相似,只是規模要小許多,應該是長壽王妃子們陪葬的墓。

⑹ 吉林邊城行|集安,鴨綠江畔的東北小江南

離開臨江,來到此次吉林邊境線之旅的最後一站,集安。集安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歷來便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集安市境內由於老嶺山脈自東北向西南形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抵禦北來寒風,使溫暖濕潤的海洋氣流沿鴨綠江溯源而來,造就了集安濕潤溫和的氣候,因此集安也有「東北小江南」的響亮稱號。

以鴨綠江為界,集安市與朝鮮慈江道滿浦市隔江相望,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橫亘於碧波之上,把我國的梅集鐵路與朝鮮鐵路連接貫通,被譽為「世界最短國際列車鐵路線」。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於1939年建成,抗美援朝期間,大橋是志願軍渡江和後勤供應的大動脈,共有42萬志願軍和17.2萬隨軍擔架隊員以及15萬車的物資從這里跨過鴨綠江奔往前線,抗美援朝勝利後回國的凱旋門也設在此處。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抗美援朝第一渡」。大橋的橋頭建有一座國內罕見的四層碉堡,是日寇佔領東三省期間為守衛大橋修建的橋頭堡,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用它做防空火力點,打擊對大橋狂轟濫炸的美國飛機。現在,集安作為對朝三大鐵路口岸之一,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在對朝鮮的貿易往來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距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不遠處是新建成的集安公路口岸邊境國門,這是目前東北地區整體跨度最大、建設標准最高的邊境國門,被譽為「東北第一國門」。沿江邊步道行走不遠,見白色的集安公路口岸邊境國門聳立在江邊,站在口岸大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朝鮮滿浦市的建築和自然風光。在這里可以領略到鴨綠江兩岸的秀美景色、中朝邊境的異域風情,更多的則是國門的庄嚴神聖。口岸國門下的中朝集安—滿浦界河公路大橋橫跨在鴨綠江上,橋的另一邊就是朝鮮滿浦市。中朝集安—滿浦界河公路大橋與其他界河橋梁不同的是,它是鴨綠江上唯一一座由朝方出資出力修建的公路橋,因此也有著特殊的意義。

要說集安的風景區,除了鴨綠江畔的國門景區外,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應該是必去的景點之一了。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鴨綠江畔,長白山南麓的老嶺山脈,其中五座山峰最為壯觀,公園也因此而得名。因為行程的原因,到達五女峰時天色已不早,沿著森林中的道路前行,放眼四周草木豐盛,滿目蒼翠;山間路畔溪流清澈見底,又聞水聲轟鳴,卻是一道瀑布飛瀉而下。行不多時忽見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矮屋,屋前有石碾,詢問之下得知原來是抗戰時期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密營。所謂密營,就是抗聯戰士在深山裡選擇地勢險峻、林木茂盛的地方修建的秘密營地,特點是小型分散、隱蔽性強。密營是楊靖宇將軍領導的抗聯第一路軍進行山林地區抗日游擊戰的重要依託,在東北抗聯斗爭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在集安的時間很短暫,不過在離開前還是擠出了一點時間去看了看當地朋友強烈推薦的高句麗長壽王陵。長壽王陵位於集安市東北的龍山腳下,為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之陵,距今1500餘年,是現存最為完整的石結構陵墓,外觀呈截尖方錐形,有「東方金字塔」之美譽。陵墓是用1100多塊精琢花崗岩石條壘砌而成的方壇階梯石室墓,巨大石條中間填充河卵石構築,為抵消自身重量產生向外的張力,墓基環周有11塊重10餘噸的巨石倚護。王陵東北側有陪墳多座,西南200米有祭祀遺址。長壽王陵設計完美,石造工藝精細考究,堪稱高句麗積石結構陵墓的巔峰之作。

距長壽王陵不遠的好太王碑是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碑之一,被譽為「海東第一古碑」。王碑由角礫凝灰岩粗製而成,略成方柱形,四面環刻漢字隸書碑文,是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考古史料,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好太王碑的發現,確認了自中世紀以來為世人遺忘的高句麗文明及中心之所在,在東北亞考古遺跡中佔有重要地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為保護「好太王碑」專門修建的室內禁止拍照,所以只能在外面拍,好在牆面是玻璃的。

⑺ 長壽王的南部擴張

百濟雖然因好太王的攻擊國力大減,但仍然是朝鮮半島三極之一。472年, 百濟蓋鹵王派信使到北魏說由於高句麗的頻頻阻擾百濟無法與北魏來往,並提議雙方一起攻打高句麗。為了瓦解百濟,長壽王派了一名和尚到百濟宣揚佛教。百濟蓋鹵王對長壽王的和尚很欣賞,每天都與他下棋。在這名和尚的勸說下,蓋鹵王花巨資修建佛教工程,使百濟資源得到浪費。
475年,長壽王從陸海兩路全面大規模攻打百濟。蓋鹵王對此毫無防備。長壽王因此輕松拿下百濟都城,處死了蓋鹵王並燒毀了百濟的王宮。百濟被迫遷都到熊津。此次戰爭高句麗拿下了朝鮮半島具有戰略意義的漢江流域。百濟由於占據該地區近500年才得以成為朝鮮半島的一極。 百濟喪失這一地區後,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對朝鮮半島的控制。
成功擊敗百濟後,長壽王將目標對准了新羅。長壽王還在今韓國忠清北道忠州市建立石碑歌頌好太王和他取得的功績,並以此碑作為高句麗與百濟和新羅的界碑。
長壽王在位70餘年,壽近百歲,死後,其孫文咨王繼位。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掘的安鶴宮遺址被認為是長壽王平壤城的早期建築。而吉林集安的將軍墳被認為是長壽王的陵墓即承認長壽王死後又歸葬「故國」,這是一種可能,盡管無文獻記載。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即長壽王遷都之平壤並非大同江之平壤。

⑻ 「洞溝古墓群」中哪些古墓最為宏大

在我國吉林省集安市周圍的平原上,分布了10000多座高句麗時代的古墓,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洞溝古墓群」。其中,以太王陵、將軍墳和千秋墓等規模最為宏大。

太王陵位於集安城東的禹山南麓崗地上,是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始建於391年,是高句麗王陵中唯一確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

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壇階梯夫妻合葬石室墓,墓高達15米,由山礫石和花崗岩混築,四周護放護墳石。太王陵幾經兵燹戰亂,陵墓變得十分破爛。光緒年間,墓上還有大量的蓮花紋瓦當和文字磚。

好太王名安,也稱談德,391年即位,412年去世,在位22年。好太王統治時期是高句麗國家政治、經濟、軍事重要發展時期。好太王碑記載:恩澤洽於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掃除不佞,庶寧其業,國富民殷,五穀豐熟。好太王一生東征西討,開拓疆土,是高句麗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代表性人物。好太王陵的方壇構築前曾下挖0.8米的基槽,奠基0.9米,由於1600多年的地層變化,方壇基部變動較大,邊長66米,近於正方形,殘高14.8米,方向近於正西方。

太王陵有16級階梯,第一級階壇由修琢工整的石條壘砌,頂部修築墓室,東西2.95米,南北3.25米,藻井上部石條稍內收,蓋頂石是一整塊長圓形石板,長徑8.4米,短徑5米,厚0.8米,墓室高3米,墓道長5.3米,寬1.85米。

墓室內置一座兩坡水硬山式的石槨,長2.4米,寬2.7米,高2.05米。石槨內並排兩座石棺床,長2.2米,寬1.2米,中間無空隙,四周邊緣突起。

石槨用沉積頁岩精磨而成,呈綠、藍、紫三色,各部由榫卯結構結合,西側槨山牆開門,兩扇石門,通向墓道墓門。

距太王陵300餘米處是好太王碑,好太王碑是我國最大的石碑之一,被譽為「海東第一古碑」。在好太王碑上刻有「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由此推斷此碑是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好太王的記功碑。

將軍墳位於集安市東北的龍山腳下,因其造型頗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因此被譽為「東方金字塔」,推算為4世紀末5世紀初高句麗王朝第二十代王長壽王之陵。

將軍墳整座陵墓呈方壇階梯式,高13.1米。墓頂面積270平方米,墓底面積997平方米,全部用雕琢的花崗岩砌成。墳階7層,每層由石條鋪砌而成,每塊條石重達幾噸。

第五階有通往墓室的通道,蓋棺石板重50多噸,每面3個護墳石各重10餘噸,其勢宏偉壯觀。

在陵墓的第五階正中,有早年打開的甬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體,邊長5米,高5.5米,四壁用6層石條砌築,墓頂覆蓋一塊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達50平方米。墓室內的地面上並排置放著兩個石棺床,棺木及隨葬品早已盪然無存。

墳的上下到處都是巨大石條,光是墳的外緣石條就用了1100多塊。這些巨大的石條,都是從22千米以外的採石場運來。

1500多年前,缺乏運輸和起重工具,高句麗工匠運用滾木、填土斜坡等土辦法,把石條一塊一塊運來,又一塊—塊地壘砌上,需要付出極大的艱辛和努力。將軍墳的建造,充分反映出高句麗人民的聰明和才智。

在墳的頂端,四邊的石條上留有排列整齊的圓洞,墓頂的積土中有板瓦、蓮紋瓦當和鐵鏈一類構件,可以看出是亭閣建築的遺跡,這與北方其他民族的喪葬習俗極為吻合。

「將軍墳」之稱是清末當地老百姓叫起來的,前人有《別金相登將軍墳》一詩寫道:

將軍墳墓幾千秋,墳外年年江水流。

桂酒椒漿傷往事,荒煙蔓草賦閑游。

三輔霸業今何在,百濟名邦早已休。

獨有英雄埋骨處,峨峨高峙龍山頭。

將軍墳曾有一個很廣闊的陵園和墓域,南面一角下有長長的水道,將墓頂和墓室的滲水排出。

在將軍墳的後面,有一排陪墳,原有4座,形制與將軍墳相似,只是規模要小許多,應該是長壽王妃子們陪葬的墓。

臨江墓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區東側龍山南麓一座小山丘上。西側460米為好太王碑,900米處為太王陵。是高句麗政權的早期王陵,因地處臨江的台地邊緣而得名。

臨江墓是一座大型階壇積石石壙墓,其外形呈圓角方丘狀。南北約76米,東西約71米,高約10米。

臨江墓基本沒有經過加工修整的大塊石條,也沒有見到整齊規矩的大塊基石。墓葬邊緣和階壇均以較大山礫石砌築。石材多數保留著自然斷面,擺放也不很規則。

由於山頂地勢落差不等,墓葬四面砌築的階壇級數也不同。東南角與西南角分別為21級至23級,地勢相對較低的北面為30級至33級。

當時,確定墓的范圍後用較大的山石擺砌出墓壇,內部填充稍小的碎石。鋪平後內收0.4米至0.6米再砌築第二層階壇。臨江墓的四面階壇高寬並非全部整齊劃一,走向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弧度較大,階壇分岔的現象普遍存在,砌築也似乎較為隨意。

臨江墓頂部較為平坦形狀大致呈長方形,中間有一個大坑,長17米,寬10米,深2米,幾乎占據了整個墓頂。坑內外均未發現整齊的石條或加工過的較大石板,推測其墓室為不加封蓋的壙室。

臨江墓上發現有大量筒瓦、板瓦和少量脊瓦殘片,推測其墓頂可能原來有建築。

臨江墓的規模較大,獨居於臨江的山頂上,顯示出卓爾不群的風范。墓上用瓦,有祭台和祭祀用的金器和車具,由此可以表明其身份地位的尊貴。

根據臨江墓所用石材、砌築方式及出上遺物等綜合分析,臨江墓的墓葬年代最晚不超過3世紀末。

千秋墓位於集安城西麻線河東岸200米的坡地上,是高句麗中晚期的一個王陵。墓上發現有「千秋萬歲永固」字樣的漢字銘文磚而名之為「千秋墓」。可能是高句麗第十八代王故國壤王的陵墓。

故國壤王姓高,名伊連,是高句麗第十七代王小獸林王的弟弟。小獸林王沒有兒子,死後由其弟弟即位。但在位只有短短的8年。

千秋墓為方壇階梯石室墓,近正方形,邊長60.5米至71米,殘高11米。

墓頂較平坦,約20米見方。墓上存有大量的筒瓦和板瓦殘片及文字磚殘段,其文為「千秋萬歲永固」、「保固乾坤相畢」等。

千秋墓佔地5000多平方米,形制浩大,宛若山嶽。使用石材數萬立方米,修築方式與將軍墳相同,僅殘存體積就相當於將軍墳的7倍多。工程量也大於將軍墳數倍,規模堪稱高句麗王陵之冠。

西大墓是高句麗中期的王陵。清末中原人在此墾荒時,就發現了此墓,並稱其為西大墓。根據墓葬形制及墓內遺物推測,這是高句麗第十五代王美川王的陵墓。

美川王姓高名乙弗,是高句麗第十四代王烽上王之弟的兒子。烽上王即位次年,懷疑其弟有野心,將他賜死,乙弗心裡害怕而逃跑了。

300年,烽上王因驕逸而多疑,被群臣謀廢而自殺。此時,逃亡的乙弗又被接回來立為高句麗王,就是美川王。美川王在位32年。

西大墓的形制為階壇積石石壙,實測東、北兩側邊長53.5米,西側邊長56.7米,南側邊長62.5米,殘高約11米。

西大墓的墓內部以大小不一的碎山石和河卵石堆砌,外部用修琢整齊的階壇面石包砌。尚存有14級階壇。墓北側第一級階壇之外有排水溝,墓北側40.5米處,有一條與階壇相平行的河卵石牆遺跡。

西大墓東側40米處,有一處平面近長方形的台狀遺跡,邊長與西大墓東邊略等,寬約17米,殘高0.6米,方向基本與墓東邊平行,台上發現鎏金步搖殘件。

西大墓周圍發現銅、鐵、陶、石器等各類遺物38件,並有卷雲紋銘文瓦當。

禹山992號墓是高句麗中期王陵,它位於太王鎮禹山村村北,墓內隨葬品多而精美,此墓上曾出土「戊戌」紀年瓦當,這是高句麗王陵所見難得的文字史料,根據墓葬建造年代及高句麗年表,「戊戌」年應是338年,因此墓主很可能是高句麗第十六代王故國原王。

故國原王姓高,名斯由,是高句麗第十五代王美川王之子,在位41年,死後葬於故國之原,所以謚號為」故國原王」。

禹山992號墓為階壇積石壙石墓,邊長38米,高度約6.5米,墓的外觀為方台狀或稱覆斗形。此墓可以確定的階壇有7級。

992號墓上曾有相當規模的敷瓦,因此或許有墓上建築。東西兩側各有一座表面低平、周邊整齊的石砌台形建築,可能是用於祭掃獻牲的祭台或陪葬墓。

禹山墓區2110號墓是高句麗政權的早期王陵,位於禹山南麓中段緩坡與平野的交界處,北依禹山,面臨平野,墓形巨大,位置獨立,又有多座貴族墓葬拱衛於其左右,形成以此墓為中心的大型陵墓群。

2110號墓為長方形階壇積石基,因破壞嚴重,現存墓葬南北長66.5米,東西寬45米,高35米至55米。

墓葬砌築前並未下挖基槽,而是直接構築在黃土層上,以簡單加工後的山礫石砌築階壇。可能是先砌築第一級階壇,然後在階壇內填充山石和河卵石。當填石與階壇平齊時,再砌築第二層階壇。

墓葬階壇石所剩不多,只有東西兩面還部分存在。墓葬東側階壇級數最多,可辨識13級。

在墓葬中部砌有兩道東西走向的隔牆,使南北兩側分為兩座墓葬。這表明禹山2110號墓應是雙墓並列,各有壙室。

墓上有大量的瓦礫存在,瓦是直接覆蓋於墓葬頂部的階壇和封石之上。

禹山2110號墓發現有鍋鏤空三翼銀箍鐵鏃和青銅人形車轄,這些均屬貴重物品。由此推測,這應是一座高句麗王陵,其建造年代約在2世紀左右。

⑼ 翻譯成韓語!急!!

퉁화의 도시에서 보안 설정, 지린 성 장백산 Ridge Mountains의 강을 건너 남쪽으로 이전의 산들에 의해 사방에서조차 물, 그리고 북한의 제보 라인에서 최남단에 위치해있습니다. 산 영양 치료와 물,의 결과와 마찬가지로와 Anping과 두고서, 아름다운 풍경을 설정 남부의 작은 지린 "로"세계에 알려져있다. 다음은 자체에 대한 보안의 집합 - 드라이브 투어, 세 부분으로 나누어, 별도로, 또한 이국적인 풍경과 반지의 모음 - 도로 여행 경비로 진행 될 수있다. 집합 안보 - 여자가 피크 5 개 국가 삼림 공원

북쪽에서는 조국의 - 동부 국경, 남쪽 - 동부 지린 성, 남쪽으로 창바이 산, 산 Shuilv, 좋은 장소에서 아름다운 경관과 쾌적한 기후. 그녀는 압록강 남쪽으로, 오랜 역사를 가지고, 고대 민속 풍습, 풍부한 제품 "으로 알려진 남부의 작은 만리 장성을 넘어." 이것은 한 시간 웨이와 한 - 고구려의 수도 - 세트는 보안입니다. 북쪽의 바람을 차단하는 자연적인 장벽으로 용을 영토는 2 년 반 동안 수집하여 북쪽 - 남쪽으로 구분된다 창바이 산 능선을 입고 같은 오래된 지점의 남서쪽,,. 그래서 Lingnan Chunyiangran 때, 여전히 북한이 슈에 우, 북쪽에는 아름다운 한 냉동.

ZHOU로 진나라, 중국의 고대 고구려와 가족의 조상들이 Sushen이 아름다운과 비옥한 토지에 살았보다 3 천년 전에 이르면. 한 유안 지앤 디 자오 2002 (기원전 37 년) 이후 국내 자본 도시의 (년 3 년) (지금 시티 - 일), 보안 고구려 - 정치, 경제, 문화 센터만큼 고구려가 3 년, 한 - 유안시 동티모르 구축 ... ... 명대와 왕조 청나라, 왕조 현재 위치 - 기반 관리, 규칙까지 사백이십오년, 고구려 유물, 특히 많은 국내외 유명 문화 유적을 떠났다.격차 - 나이 그룹, 10,000 고구려 고분; 대왕 동상도 올해 10 - 요시히로 동부 진 (414 서기), 좋은 나라의 보물입니다;는 피라미드의 동쪽 주장 일반 무덤,. 이들은 국가 주요 문화 유닛.

너무 좋아 지앤 왕했다 사km 기념물시 동쪽에 위치한 국왕을 대신해 19 고구려 - 광개토 대왕의 비석을 통해 평화가 너무 좋아요. 천연 기념물 수리하여 응회암 각력암 조금 잘라의 블록, 약간 평방 칼럼. 비문 고구려의 기원과 신화와 전설의 창립을 설명합니다. 일반적으로 4.5 킬로미터의 지안시 지역에서 용산의 기슭에 무덤, 웅장한 고분, 잘 엄격한 - 숙련된를 구축하는 것입니다.

4 원래 무덤의 일반 나토 군과 함께 50 미터 정도 동쪽의 무덤에 - 서쪽 축에있는 단 하나입니다. 연구에 따르면, 장군의 무덤은 고구려의 20 - 세대의 왕 - 왕 장수의 무덤이어야합니다.

때문에 무덤 잔여 승에 "너무 캐피탈 도시로 보안 등과 같은, Yue 등 기꺼이 - 샨"의 비문에서 파생된 발견됐다고 캐피탈 도시 골짜기의 매우 고대 그룹 - 무덤의 중요한 한, 바닥에있는 힐 갱 유의 도시 동쪽 4km 남쪽에 위치해있다 000.

헬멧 5 - 샨의 고대 무덤 도랑 그룹 - 유 Muqu 5 Fengtu 큰 무덤의 남쪽 끝, 사물에 줄을 말했다 됐고, II, III 등급, 4 세, 브이 무덤. 브이 마지막 하나의 무덤의 동쪽, 문화 유물의 도난을 반복에도 불구하고,하지만 사라졌습 무덤 벽화의 인테리어, 여전히 웅장하고 기품 유창했다.

1994 년 국무원 국가 역사 문화 도시에 대한 발표를 설정합니다.

⑽ 將軍墳周圍的環境是怎麼樣的

將軍墳曾有一個很廣闊的陵園和墓域,南面一角下有長長的水道,將墓頂和墓室的滲水排出。在將軍墳的後面,有一排陪墳,原有4座,形制與將軍墳相似,只是規模要小許多,應該是長壽王妃子們陪葬的墓。

閱讀全文

與長壽王陪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人50歲精子質量好嗎 瀏覽:391
退休金不一樣 瀏覽:863
日本老人如何領養孩子 瀏覽:425
2018寧海社保退休工資 瀏覽:65
金東區孝順鎮居委會電話 瀏覽:688
岳陽養老保險增加 瀏覽:111
孝順的姑娘 瀏覽:322
廣東省社保局退休認證 瀏覽:553
有人在保定老年大學學跳舞嗎怎麼樣 瀏覽:542
一年吃什麼養生 瀏覽:936
河北省省老年大學有哪些手續 瀏覽:424
平涼市養老金並軌實施細則 瀏覽:691
蘇州老年大學器樂班 瀏覽:723
嘉興老年大學校長電話 瀏覽:902
2018青島私人老年大學 瀏覽:82
家庭中飯桌上父母位置怎麼坐 瀏覽:481
市老年大學舞蹈 瀏覽:687
社區工作人員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瀏覽:914
重陽節賞菊的成語 瀏覽:698
有營業執照個人養老保險怎麼辦好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