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礦業大學有哪幾個院士
摘要 根據您的提問,做出如下解答:
『貳』 院士陳清泉為何說中國電動汽車要抓核心技術
2018年8月17日報道,被媒體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當地時間8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表示,中國在發展電動汽車的過程中「一定要抓核心技術」。
81歲的陳清泉說,他和他的團隊仍在從事一些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究及推動工作,譬如,鋰硫電池的產業化,材料研究,退役電池利用等。他期待,陳清泉院士科創中心(加拿大)今後可助推信息、項目等的互通,促進中加合作,加速創新。該中心負責人曲濤表示,科創中心將致力於兩國在新能源等領域相關科技研發和市場資源的有效交流與分享。
陳清泉留意到,一些中國的電動汽車品牌正進軍高端車市場。他建議,中國需要發展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電動汽車,以滿足潛力不小的市場需求。
「我相信電動汽車產業一定會漸入佳境,」陳清泉說,「最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能夠浮在表面,不能夠投機取巧,一定要扎扎實實地從基礎設施、基礎技術做起。」
『叄』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清如逝世了,他對我國哪個領域中的貢獻最大
陳清如院士他對我國哪個領域中的貢獻最大?
陳清如。男,漢族。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能源利用與化學工程系選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是著名的礦物加工專家教育家礦物加工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
而在1984年,陳清泉院士提出"干法選媒"法。把之前用的水利用現代科技技術轉換成了空氣流體代替式這種方法來進行選煤操作。在當時諸多西方國家質疑時,陳清泉院士認定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數10年的時間嘔心瀝血。甚至因為腎臟疾病。動用手術切腎。來治療疾病。在等等這樣的困難環境下,陳清泉院士成功研製出了“干法選煤”法。為缺水和高寒地區的煤炭分水提供了高效潔凈的方法。為中國煤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肆』 陳清泉的獲獎榮譽
陳清泉多次獲得國際性科技傑出成就獎。
1983年,獲德DAAD學術獎。
1984年,獲法國外交部學術交流獎。
1987年,獲美國IEEE優秀論文獎。
1988年,獲加拿大阿爾干優秀科學獎(Alcan Award for Technical Excellence)。
1992年,被甄選為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院士(IEEE Fellow)
1993年,獲烏克蘭敖德薩大(Odessa Polytechnic University)榮譽科學技術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Science Degree)。
1996年,獲選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1996年,獲匈牙利電工技術學會優秀成就獎,並獲選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1997年,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
2000年,獲英國電機工程國際傑出學術演講獎。2010年,當選「科學中國人2009年度人物。」
『伍』 陳清泉的人物經歷
陳清泉,原籍中國福建省漳州市。1937年1月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馬吉朗市一個華僑家庭,父親為汽車行業企業家。陳清泉的成長深受荷蘭殖民地多國文化以及汽車業企業家父親的雙重影響。
中學時期,十六歲陳清泉在新中國成立和中國印尼建交的感召下,於1953年回祖國中國學習深造,以期為祖國建設出力。
1953年,陳清泉回中國,就讀於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的北京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師從當時礦業學院機電系系主任、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著名礦山機電專家湯德全教授。1957年,陳清泉以優異成績從礦業學院畢業,留校任助教至1971年。其間,他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參加研究生班學習獲碩士學位。 此後他被借調到煤炭工業部,承擔提升機自動化的技術革新,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台礦用防爆乾式變壓器和低頻發電機系列,編寫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煤礦電工手冊》。
1971年,陳清泉正式被調往上海先鋒電機廠工作,負責廠里的電機新產品設計,並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改革小組.參與了當時的《電工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還參加編寫了著名的《電工手冊》。主持研製了中國首期直線電機並形成系列產品。
1 976年,陳清泉移居香港。他一邊在香港理工學院(後為香港理工大學)擔任講師,一邊在香港大學梁維新教授門下攻讀博士研究生課 ,於1982年獲得了香港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同年任教於該校電機電子工程學系。1994年,陳清泉升任系主任。2002年,升任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直至退休 。
這段時間是陳清泉學術科研的黃金時間,他多次在國際上獲獎,並前往一些國家深造或進行技術、教學交流——
1983年,獲德DAAD學術獎,前往德國柏林工業大學(T.U. Berlin)及布朗斯威克工業大學(T.U. Braunschweig)從事特種電機技術研究交流。
1984年,前往法國克羅諾貝爾理工大學(Institut National Polytechnique de Grenoble)講學。
1986年,陳新泉應邀赴東京。任東京大學訪問教授。
1987年獲美國能源部及美國電力研究所(EPRI)支持,創辦了國際電動車研究中心, 並獲美國IEEE優秀論文獎。
1988年獲加拿大阿爾干優秀科學獎(Alcan Award for Technical Excellence), 並獲加拿大麥克麻斯德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聘為虎克傑出訪問教授(Hooker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1989年,陳新泉應邀赴美國。任加州柏格來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客座教授。1990年被選為第十屆國際電動車會議總主席,並在世界電動車巨頭的擁護下創立世界電動車協會,成為世界電動車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三大權威之一。1995年應邀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客座教授。
1997年,陳清泉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在香港的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和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
1999年,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
2001年,任英國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院士,被《亞洲新聞》評為最佳技術創新者。
2002年,任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同年,創辦了國際高等研究院並任院長。
2003年,任中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0年12月8日和21日,先後分別受聘擔任臨沂大學名譽校長、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 。
2012年7月至1 0月,陳清泉應好友Carlo Rubbia教授(1 984年物理諾獎得主)的邀請.遠赴德國波茨坦高等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le Studies, Potsdam)任資深研究員。
2014年10月23日,任渤海大學名譽校長、校董會董事長、教授。
此外,陳清泉還在各國大型企業承擔了大量的學術兼職——
日本本田講座教授;韓國三星公司高級科技顧問;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科技顧問;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術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長江動力集團高級科技顧問;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亞太電動車協會主席等。同時,陳清泉還是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委;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員;英國電機工師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會員(IEEE Fellow, IEE Fellow, HKIE Fellow)。
『陸』 長樂的著名人物
董奉,東漢末年中醫名家。
百丈懷海禪師(720或749-814),俗姓王,福州長樂人。唐朝佛教改革家 ,創制《百丈清規》。
林慎思(844-880),福建第一位狀元。
林攄,福州長樂人,宋朝宰相、慶遠軍節度使。
鄭丙(1121-1194),字少融,長樂(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15年(1145)進士。吏部尚書、龍圖學士,歷新城縣主簿,平海軍推官,建州教授,國子監主簿。
陳伯震,府志作伯霖,字震之,襄八世孫。紹熙四年癸丑(1193)進士,泰州知州。累官廣東經略使,龍圖閣學士。
鄭昭先,生卒年不詳,字景昭,任職樞密都承旨、權刑部尚書。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知學不足,受業於朱熹。
趙以夫(1189-1256),宋代大詞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進士。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安南國陳朝開國皇帝。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坂鄉人,祖籍山陰縣。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
高應松(1212-1276年),字篔畝,宋開慶元年(1259年)進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廣德軍,召為國子監丞,權禮部員外郎,翰林權宜。
馬鐸(1366-1423),字彥聲,號梅岩,福建長樂人。明永樂十年(1412)狀元,深得明成祖信任。
柯尚遷(1500-1582),明朝理學家、數學家和珠算學家。
陳振龍(約1543-1619年),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
謝肇淛(1567-1624),明朝作家、官員。官至廣西右布政使。著有《五雜俎》。
陳修園(1753-1823),名念祖,字修園,清朝醫學家。
梁章鉅(1775-1849),清朝官員、學者。官至江蘇巡撫,並一度奉命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其在楹聯創作、研究方面的貢獻頗豐,乃楹聯學開山之祖。其曾孫為民國政治人物梁鴻志。
林建章(1874-1940),字增榮,民國海軍將領,曾任海軍總長。
高魯(1877-1947),字曙青,號叔欽,福建長樂人。著名天文學家,為中國現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
鄭振鐸(1898-1958年),籍貫福建長樂,鄭振鐸之父為長樂首占人,後遷居浙江,鄭振鐸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解放後任文化部副部長,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鄭奕奏(1903-1993年),福建長樂縣人,閩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藝名傳康,鄭奕奏先後擔任福建省實驗閩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福建省戲曲研究所舞台藝術研究室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名譽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王夢鷗(1907年7月12日-2002年9月22日),福建長樂人,筆名梁宗之,1949年赴台灣。著名文學學者、文藝美學大家。
曹維廉(1916-1984年),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琴江人,電機工程專家。長期從事電機電器工業的領導工作。堅持科研基地建設,領導建成西安高壓大容量研究所等數十個科研基地。多次參與我國機電工業科技工作的決策和規劃。重視產品質量,率先提出我國電器產品採用國際標准,為我國電機電器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陳懷皚(1920年9月-1994年11月),原名鄭衍賢,福建省長樂市首占人。著名導演。代表作有:《平原作戰》、《海霞》、《青春之歌》。陳凱歌之父,著名電影導演。
王任享,1933年10月14日出生,出生福建省長樂市人,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科學研究工作。在第二代返回式攝影測量衛星工程中擔任重要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同時在實驗一號傳輸型攝影測量衛星科學實驗中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石玉林,1936年1月2日出生,福建長樂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從事土地資源與區域資源綜合開發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和多項中國科學院及部級獎。
陳凱歌,1952年生於北京,籍貫福建長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執導過《大閱兵》、《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等多部經典作品。
李堂傑,1953年出生,福建長樂人,1972年入伍,歷任南海艦隊訓練團區隊長,海軍學院合同戰術教員,海軍指揮學院戰役教研室副主任、碩士生導師,東海艦隊驅逐艦第六支隊副支隊長,海軍指揮學院科研部副部長。現為福建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曾長期擔任聯合國軍事觀察員,並榮獲聯合國維和勛章。
陳清泉,1955年出生,福建省長樂市營前鎮人,陳清泉積極參與愛國民間社團活動,曾任美國福建同鄉會主席,現任美國華人聯合總會主席。
陳錦城(1958年-),雙筆五體書法創始人。我國唯一五體均能雙手雙筆齊下分寫異字的書法家。雙筆五體書法開拓者、奠基人。中國歷史第一人,楷、行、草、隸、篆五體書法均能同起同落雙管齊下,左右開弓雙手、雙筆分寫異字,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把雙手、雙筆漢字書寫推至藝術的高度。刷新書壇紀錄,填補歷史空白 。
陳赫,福建省長樂市人,1985年出生,中國大陸男演員。其母親胡小玲是導演陳凱歌的表妹(也就是說陳凱歌是陳赫的表舅) 。
『柒』 陳清泉的介紹
陳清泉,原籍福建省漳州市人。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院士。1957年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1959年獲北京清華大學獲碩士學位,1982年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1993年獲烏克蘭敖德薩理工大學榮譽科學技術博士學位。先後擔任香港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渤海大學名譽校長、校董會董事長,日本本田、韓國三星、美國福特等汽車公司高級顧問,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亞太電動車協會主席等職務。陳清泉發明了多種電動車專用的特種電機及其控制裝置,研製出多輛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其研究和創新成果多次在國際上獲獎,並在中國、日本、美國、德國得到應用。他創辦了世界電動車協會,被譽為「電動車三賢士之一」 和「亞洲電動車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