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和我的傳奇奶奶的冬青是誰演的
電視劇《我和我的傳奇奶奶》李冬青 演員 盧芳生
蘆芳生,1978年11月5日出生於上海,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2級表演系本科。
2010年憑借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 》山下奉武獲得優酷「大劇盛典」最佳男配角獎。2012年6月27日在俞鍾執導的電視劇《女人的顏色》中飾演王進 。2013年3月23日在祖峰、顏丹晨史光輝主演的電視劇《獨狼》飾演淺野正二。2013年11月28日在電視劇《天使艾美麗》中飾演翱翔在空中的機長葛翔。2014年6月5日在電視劇《幸福從天而降》中飾演婦科醫生韓向東。2014年11月10日在電視劇《第二次人生》中飾演攝影師江向晨。
㈡ 中國大陸沒有ㄅㄆㄇ這種注音嗎
前面的問題都回答的挺完善了,我說說打字方面把。
呵呵,其實用慣了都一樣。我是大陸的,從小接觸漢語拼音,漢語拼音用著特別熟練。
使用雖然一直在練注音輸入法,可是效果甚微。
【比對一】,聲調
用「漢語拼音」打字時不用打聲調,「注音」要打聲調,很不習慣,有時讀不準就打不
對。再碰上兩岸發音不一致時,要一個聲調一個聲調的試,不過好在不多,但大多數是
因為自己口語發音不準的原因,也打不出來。最後哆嗦不準,就白打了。
【比對二】,「首字母」打法
拼音可以使用首字母,
(˙本來是輕聲,我這里當一聲,不然空格看不出來)
比如 注音輸入法
拼音 zysrf 注音 ㄓㄨˋㄧㄣ˙ㄕㄨ˙ㄖㄨˋㄈㄚˇ
比如 看看
拼音 kk 注音 ㄎㄢˋㄎㄢˋ
搜狗輸入法有個功能,無論多生僻的詞,打過一次,都能記住。第二次打時,打首字母
就能出來。遇到唐詩、成語或四字詞更方便,首字母即可。打得次數越多,到後來越簡
便。
【比對三】,准確性
但是「首字母」增加了不準確性,有人說,留著數字鍵干嗎?答案是選字啊!我用的是
「搜狗輸入法」要不停的用方向鍵的左右鍵,和上方的12345鍵,而且首次打某個詞「首
字母」不一定奏效,當首字母打不出來時,還要把游標左右調到適當位置,將拼音補充
完整。再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的選,拼音打得完整程度是隨個人想法的,你想
打成什麼樣就打成什麼樣。頂多是出不了字,回來再補充。打多了,估計哪些容易的就
簡略點,哪些生僻的就完整點。也有些手快的人無論什麼都打完整,就是圖個准確。所
以用拼音輸入法看著挺熱鬧,噼里啪啦的,但是出來的字不多。
【比對四】,手的操控
我用了一年的注音輸入法,(只是偶爾使用,因為打得太慢,閑暇時才用用。)發現注
音輸入法鍵盤佔了四行,手掌控不好,雖然只多了一行,但因為「漢語拼音輸入法」鍵
與鍵位置較近,手都不怎麼移動,只是手指在動,手腕架在一個地方就好。而注音輸入
法,聲母與韻母位置離著遠,手總要移動。
【比對五】,標點
「拼音」基本都能打,「注音」好多東西被佔用了。逗號句號什麼的,後來發現引號可
以用「」『』挺方便,怪不得,台灣的小說里人物對話都用「」『』,那時還不懂呢。
總之,注音輸入法的優勢是按鍵少,准確,基本上不用選字。缺點是彈性的東西少,無論怎麼打,也要一板一眼的,一字不少的打一遍。拼音反之。
****************************************************
【比對一】,聲調
→發音不標准這樣溝通不會不方便嗎?
不是你理解的,我們發音自己是聽出來的,只是說的沒那麼一板一眼,只是有時帶有兒化音或是聲調不準,如「比較」的「較」是3聲是4聲?平時不大注意,我平時愛讀成3聲。自己覺得挺對。
結果我打ㄅㄧˇㄐㄧㄠˇ 出來「比腳」,我只好換成4聲。
再如「知識」是1聲是輕聲?後來在把每個音都試了一遍後,竟然發現是4聲。
(就現在查了一下新華字典(第十版)在440頁 識,一般是shi 2聲,但在「知識豐富」中讀輕聲。另外還有 4聲的音「博聞強識」「款識」)
「的」「了」要按輕聲,剛開始不知道,「的」字打不出來。這些在「拼音輸入法」只要按下「d」「l」就行的。
你們太厲害了每個音都記這么准,那考試還考字音嗎?是不是會打字的都全對啊。
【比對四】,手的操控
→難道你們打字不是雙手並用嗎?
是兩只手並用啊,可是我說了,只是手指在動,手腕架在一個地方就好。我學電腦沒受過專業訓練,我打字只用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和中指,這三個手指的。另一方面,比如ing這樣打習慣了,就成了固定「招式」了,順著感覺打出來。
【比對五】,標點
→可以告訴我你們較常用的標點嗎?謝謝
不是標點不一樣,只是
,。、;()——
被佔用了 ,。 號要加shift上檔很不方便。
其實說白了還是不習慣。。。
㈢ 聽爺爺奶奶講解放故事
聽爺爺講哪過去的故事
——傾聽老戰士董瑞海追憶革命的一生
引 子:從小常聽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上大學後又親耳聽到這樣令人難忘的革命故事。這一天,伴著端午節清香的細雨,我隨學校采寫團來到蘭州軍區小南門干休所采訪老戰士。獻上了幾個小節目之後,我們的采訪正式開始。我的采訪對象是前安康軍區副政委,87歲高齡的董瑞海爺爺。董爺爺1938年入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被授予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采訪一開始,老人就興致勃勃地講起他參加過的戰役。說是采訪,卻更像是聽爺爺講那過去故事。我把這些故事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最了不起的抗戰小戰士
董爺爺的家在河北,因為父親做過買賣,家裡的日子還算寬裕,有能力供他讀書。他在保定讀初中時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尤其是數學。當時學校規定,數學成績在90分以上的學生保送高中理科,董爺爺以93.5分成為全校僅有的三名幸運兒之一。可是,正當他們滿懷欣喜踏進高中大門,「交了學費,一天課都還沒上,日本鬼子就來了」。18歲的他被招進抗戰學院,開始了戎馬生涯。但提及學習,董爺爺依然充滿自豪:「因為文化水平高,一到部隊就當了文化幹事,教戰士學文化。建國後,在酒泉基地當計算處長,我的數學功底還派上用場了。」說爺爺是高才生一點都不為過。然而,在侵略者砸開了我們的國門、肆意橫行的年代,偌大的中國已放不下一張安穩的書桌。讀書、上學這些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卻是爺爺無法實現的願望。
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董爺爺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爭,他如數家珍般講著百團大戰、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直到解放濟南、解放重慶成都。雖然年事已高,他依然思路清晰,甚至連戰爭的年份、地點,部隊番號都記得很清楚。打了半輩子的仗,所有的喜樂辛酸都已溶入這些戰斗的記憶中。對我的提問,爺爺的答案也總不離開打仗這件事。
最難忘的經歷——抗戰
1942年是抗戰最困難的時期,連續三年的旱災,使根據地的生活陷入困境,每人每天只有四兩糧食,餓急了就拿野菜煮成稀飯充飢。「生活困難,戰爭更殘酷」,日軍對太行山區進行大掃盪,董爺爺所在的營跟隨總部,承擔掩護總部的任務。在一次突圍中,敵人從四個縣向我軍掃盪,四五架敵機連續轟炸掃射。危機關頭,左權參謀長親自指揮掩護總部撤退,董爺爺從左權參謀長身邊經過,左權參謀長還指示他向安全的地方跑,剛跑出100多米,敵人的炮彈就打在了左參謀長身上。「我是親眼看見左權將軍犧牲在山西遼縣衙門口的後山上。」說到這兒,老人的眼圈紅了,聲音有些發抖。他停了停,平靜下來接著講,「再有200米就出包圍圈了,左將軍卻沒有走」。我問爺爺:「您怕嗎?」「不怕!」聲音堅定有力,「打起仗來就不怕了,腦子集中注意力對付敵人,特別是當我們勝仗連著勝仗,士氣高漲,就不覺得害怕了。」至今我的腦海里還浮現爺爺說話時的神情,他讓我看到了堅定的信念,看到了戰士的錚錚鐵骨。
最驕傲的戰役——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打得比較順利,先是在「上黨戰役」消滅了閻錫山的主力,接著在平漢路上打敗了蔣介石的精銳部隊。為了支援李先念的部隊,又三出隴海,解放了隴海線上大部分縣市,既而挺進大別山。我軍連戰連捷,逼得敵軍投降、撤退。一說到打勝仗,董爺爺神采飛揚,還不時的握緊拳頭。
最令這位老戰士驕傲的就是參加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里規模最大、殲滅敵人最多、影響最深遠的戰役,戰役由鄧小平指揮,劉、鄧率領的二野與陳毅、粟裕領導的三野合擊敵人。整個戰役持續了三個多月,我軍以六十萬人打敗了國民黨的八十萬軍隊。「敵人有飛機掩護,武器優越,裝備現代化,我們成立時,用的土槍、土炮,還有矛子槍,大刀。我們能夠取得勝利,根本原因是毛主席的指揮,『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找機會,鑽空子,利用地形打伏擊』;平型關大捷就是打伏擊取勝的。我們夜間突襲,敵人的轟炸機就發揮不了作用了。」在講到圍困徐州的敵人的時,董爺爺興奮地用手比劃,還不時笑出聲來。從他的表情已經看不到戰爭的殘酷,而是充盈著勝利的喜悅,飽經戰火的臉上綻開得意的笑容。
最開心的回憶——慶功
在艱苦的戰爭年代,戰士最開心的就是每次戰役都能參加,一系列的戰役連續取勝。爺爺告訴我,每次打了勝仗休整的時候都會召開表彰大會,表彰戰役中表現突出的勇士。慶功便是當時戰士們最高興的事。
在我的請求下,董爺爺還唱起了「革命軍人處處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老鄉們,老鄉們,快快去把戰場上......」這些當年的革命歌曲。歌詞記不清了,我就在一旁幫腔,我們一老一少邊唱邊聊,幫爺爺重溫開心時刻。
最遺憾的眼淚——戰友犧牲
董爺爺最要好的戰友,都在戰斗中犧牲了。「打仗說起來容易,打起來就難了。」講述中,老人反復念叨這句話。「打仗沒有前方後方,敵機到處轟炸。打仗就要有犧牲,我在機關的時間長,跟敵人真刀真槍拼的機會不多,我的戰友都犧牲了」。爺爺的那些戰友為我們贏得了勝利,卻沒能看到勝利,這成了爺爺一生的最大的遺憾。
最幸福的記憶——獻身國防
新中國成立以後,董爺爺參加了解放西南的戰斗,還在朝鮮打了一年仗,抗美援朝勝利後回國。進入和平年代,老革命又接受了新的任務——建設酒泉衛星基地。酒泉地處祁連山以北的荒原戈壁,方圓百里沒有人煙,風沙肆虐,氣候環境極其惡劣。生活條件就更差了,部隊剛到那裡時,營房還沒有建好,只能住在帳篷里,喝得都是鹹水,直到後來在1000多米的地下打出了井,才解決了飲水問題。董爺爺和部隊其他領導帶領幾百名新招入伍的高中生,一邊與艱苦的環境斗爭,一邊進行基地建設和科學試驗。沒有現代的計算工具,用的是手搖的電子計算機。他們搞導彈、原子彈試驗,分析圖紙、裝彈頭,成功的發射了東風一號、東風二號衛星。董爺爺帶的部隊多次獲得「五好連隊」「五好處」的嘉獎。在遠離炮火硝煙的年代,在祖國西北大漠深處,我們的老戰士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繼續為祖國的國防事業默默奉獻。
後 記:現在,董爺爺已經離休多年,平日里走走轉轉,和老幹部們下下棋,打打牌。打仗走遍大半個中國,要不是腿腳不便,老人還想去西藏和黑龍江看看。回顧這一生,董爺爺覺得「自己還是為國家做了點貢獻,心裡挺踏實的」。當我用「崇高」、「偉大」這樣的詞來形容他們這些老革命時,爺爺笑著搖了搖頭。對我們這些年輕人,他希望我們「為社會做好服務」。他說:「你們是搞文藝的,就要發展文化事業。一個是物質,一個就是文化,你們要在豐富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來樂趣的同時,帶來好的影響,用你們的歌聲喚醒老百姓!」
「打仗的事只能大概說說,要詳細的講,那得要很多時間」兩個小時的時間要講述80年的歷程,講述革命的一生,的確只能是輕描淡寫,但我已經收獲了許多。老人的講述條理性很強,為了不打斷他思考,我盡量少提問。只是靜靜的聆聽,再把重要的內容記下來。看爺爺累了,就端上茶水讓他歇一下。兩個小時的采訪,我的思緒隨著爺爺的故事,從滿目創痍的舊中國到日心月異的新時代,從炮火連天的戰斗場面到和平年代的國防建設。董爺爺的故事濃縮了一代老戰士為國盡忠的感人事跡,也映射了歷史車輪一路行進的軌跡。年少時他們不惜犧牲生命去迎取和平解放;勝利後他們沒有邀功請賞,毅然奔赴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離休後他們的身體閑下了,心裡卻始終放不下國計民生。他們的一生是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奉獻的一生,是拖起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一生。
曾經在書里、屏幕上看過無數這樣的故事,但當你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注視這些飽經風霜的面容,看著他們蹣跚的腳步、彎曲的背影。你才真正看到了活的歷史,感受到崇高的心靈,懂得了生命的意義。調動心裡所有神聖美好的辭藻,都無法把他們描寫清楚,再動聽的旋律也無法表達我的敬意。那是對心靈深處真實的觸動。爺爺,就讓我深深地給您鞠個躬。
㈣ 蚊音是什麼呢
蚊音定義: 一般就是指高頻率的聲音,隨著人的生長,人耳功能發生變化,不易察覺一些高頻的聲音,根據專家解釋,人耳朵的功能會隨著年紀變化,只有差不多25歲以下的年輕人,才聽得到高頻率的聲音。 追問: 對身體有無害?? 回答: 日本東京 一處公園,因為深夜常有青少年聚集,十分地吵鬧,讓居民根本無法安心睡覺,當地官 方想 出了一個對付青少年的好方法,那就是播放蚊子的聲音,希望以「魔音傳腦」的方案,讓青少年 早點回家 睡覺。……所以青少年害怕蚊音。 追問: 詳細點 回答: 人耳朵的功能會隨著年紀變化,只有差不多25歲以下的年輕人,才聽得到高頻率的聲音. 所以對於一位17歲少女來說,聽到蚊音會感覺受不了,耳朵好痛! 而對於一位70歲 阿嬤 來說,什麼聲音也聽不到。 總的來說,蚊音算是 雜訊 吧。 追問: 謝了
記得採納啊
㈤ 什麼是蚊吶音
蚊蚋音(蚊音)定義: 一般就是指高頻率的聲音,隨著人的生長,人耳功能發生變化,不易察覺一些高頻的聲音,根據專家解釋,人耳朵的功能會隨著年紀變化,只有差不多25歲以下的年輕人,才聽得到高頻率的聲音。實例: 日本東京一處公園,因為深夜常有青少年聚集,十分地吵鬧,讓居民根本無法安心睡覺,當地官方想出了一個對付青少年的好方法,那就是播放蚊子的聲音,希望以「魔音傳腦」的方案,讓青少年早點回家睡覺。 蚊子嗡嗡嗡的聲音,聽起來實在讓人不舒服,不過現在這種可怕的聲音,卻成了東京足立區用來對付青少年的超級法寶。當地一處公園,在午夜時分常常有無所事事的青少年,在那裡高聲嬉鬧,吵得不得了,讓附近居民無法好好睡覺。 是負責管理公園的部門想出了魔音傳腦的妙招,東京市政府課員指出,「就是這個(蚊子發出的嗡嗡聲),可以發出高頻率的聲音來對付青少年,把他們趕走。」 不過同樣的蚊子聲,難道不會吵到附近民眾嗎?根據專家解釋,人耳朵的功能會隨著年紀變化,只有差不多25歲以下的年輕人,才聽得到高頻率的聲音,做個實驗,聽到播放出的嗡嗡聲,一位17歲少女說,「好可怕!我的耳朵好痛!」而一位70歲阿嬤則一臉茫然地說,「我什麽也聽不到。」
㈥ 日語文章翻譯。三級水平就可以。
祖母は71歳ですがとても若く見えます。鼻は高く肌も白くて昔と変わらず綺麗です。記憶力もとても良く家族の攜帯番號を覚えています。私の好物や好きな色も覚えています。眼が少し悪くなりましたが、祖母は気にしてい
㈦ 佐賀的超級阿嬤的主要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小主人公德永昭廣的父親隻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德永昭廣的母親只好將年僅八歲的德永昭廣寄養在佐賀鄉下的外婆家。迎接他的是一間破爛的茅屋,以及曾經帶著七個子女熬過困難歲月的超級阿嬤。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是樂天知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絕招。阿嬤走路時會在腰間繫上一根繩子,繩子上拖著磁鐵,把地上的金屬廢品都吸附過來,阿嬤常常跟德永昭廣說「如果只是獃獃地走路,不是很可惜嗎」;阿嬤還在小河上橫了一根竹竿,把沿河而下的木棒和樹葉都攔住,保持河道清潔也有免費的燒火燃料,有時候別人祭奠死人的小船上載滿各式祭品,阿嬤把祭品取下而把小船放回,理由是「這些水果飄到大海去會污染大海,也會魚兒很頭疼,但是船上載著死人的靈魂,不好好放回河裡不行」。貧苦的阿嬤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她擁有著別人所沒有的樂觀精神,她不認為窮是可悲的,窮的開朗也能照樣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