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常遇春80歲

常遇春80歲

發布時間:2022-08-31 00:55:22

1. 明朝猛將常遇春暴死軍中的真實原因 常遇春怎麼死的

事情過程是這樣的,洪武二年(1369年)5月元將也速率兵侵擾通州,於是常遇春、李文忠奉命率領9萬大軍出塞討伐。

一路上明軍戰無不勝,最終直搗開平,俘獲「元軍萬人、車萬輛、馬三千、牛五萬」。大軍班師准備回北平,7月7日途徑柳河川時,常遇春「暴疾卒,年僅四十」。

患上了「卸甲風」而暴死的,也就是現在的「中風」。

引發 「中風」之疾;連帶著多年傷病,身體達到了極限;加上大軍遠征,沒有良醫,遂不治身亡
拓展資料:「中風」之疾;連帶著多年傷病,身體達到了極限;加上大軍遠征,沒有良醫,遂不治身亡。

參考資料

據文獻記載:大軍北征從5月出發,到7月班師,正值夏秋之際,天氣炎熱,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戰計劃,又要披甲沖鋒陷陣,體力消耗極大,雖然表面上沒事,但身體處於十分危險的境況。

而柳河川位於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內,7月間雖然氣溫較低,但晝夜溫差極大。

可以想像,柳河川地區白天天氣炎熱,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氣溫涼爽,他不顧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

而常遇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患上了「卸甲風」而暴死的。

2.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為何40歲卻突然暴斃

常遇春是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大將之一。然而,就在朱元璋稱帝不久,40歲的常遇春卻突然暴斃,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關常遇春的死,在《明史》中雖只有寥寥幾字,不過在明人王文祿的《龍光慈記》中卻有提及。據說有次常遇春打了勝仗,朱元璋一高興,就賞了他兩個貌美的侍女。結果常遇春就像接到了兩個燙手山芋一樣,不知如何是好。原來,他在外雖然勇猛無敵,但卻是個怕老婆的主。有次,他在酒後誇了其中一個侍女的手很白。結果,他的夫人就把那個侍女的手砍了,裝在錦匣里送給他,著實嚇了他一跳。上朝的時候,由於受了驚嚇難免恍惚。朱元璋見了便起了疑,問清後便留常遇春在宮中飲酒。

不久,又端出一碗妒婦湯來,說喝了便不再懼內。常遇春信以為真,喝了兩大碗後,見其他大臣都得了一個肉包。一問之下,才知是朱元璋就在剛才命人去殺了他的夫人,並將他的夫人燉成肉湯,讓他和功臣們分享了。常遇春知道後,驚厥引發癲癇而死。但是,這個說法基本上是占不住腳,因為常遇春的夫人是藍玉的姐姐。常遇春對藍玉這個小舅子很好,先是將他收在帳下親自培養,後來還把他推薦給了朱元璋。最後,藍玉也成了一員手握重兵的大將。

再說常遇春身經百戰,什麼場面沒見過,怎麼會因此就嚇成癲癇呢?也有人說,常遇春之所以會暴死,是他「殺降屠城」的報應。原來,常遇春雖然勇猛無敵,但他嗜殺成性,但凡攻下一城必屠一城,對於那些投降的俘虜,他也是不留活口。古代有「殺降不祥」的說法,朱元璋也勸了他幾次,但他卻一意孤行,肆無忌憚。

當然了,所謂「天道輪回,報應不爽」,都是迷信的說法,顯然是不靠譜的。由於古代的科學不發達,人得了急症也查不出原因。而引發人猝死的疾病又非常多,因此,人們在解釋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都會胡亂猜測,甚至陷入迷信。常遇春多年在外征戰,進行一些劇烈的活動,突然猝死,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參考史料:《明史》《龍光慈記》)

3. 明朝大將常遇春最後是怎麼死的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常遇春,字伯仁,生於公元1330年,鳳陽府懷遠縣人。常遇春出身貧寒,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不甘心於在田裡耕作,所以就跟別人學習武術,但是家裡窮,付不起學費,就給人家打些零工用來支付學費。

公元1366年,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二十萬攻打張士誠,張士誠最後身敗而死,常遇春因功升為鄂國公。公元1367年,徐達與常遇春率二十五萬軍北伐,在塔兒灣大敗元軍。

公元1368年,徐達與常遇春一舉攻取元大都,改為北平府,常遇春又率軍攻取元上都開平,元順帝逃至應昌府。公元1369年,常遇春自開平班師南歸,走到柳河川,暴病於軍中,享年四十歲。

常遇春之所以在四十歲暴病而亡,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常遇春常年征戰,過勞成疾。第二個原因,常遇春是南方人,對北方的嚴寒氣候十分的不適應,所以就容易得病,而且還不容易好。

4. 常遇春活了多大

希望對你有幫助:40歲。常遇春,(1330~1369) ,漢族,字伯仁,號燕衡。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明朝開國名將。 常遇春 ,(1330~1369) ,回族,字伯仁,號燕衡。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明朝開國名將。宋朝南渡時常氏遷來懷遠,到常遇春已經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藍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於公元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猿臂善射。23歲時,適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常遇春適此嘯聚綠林草澤中,跟隨在一位名叫劉聚的強盜頭目左右,後見劉等人實在沒有出息,乃在和陽投降了朱元璋。在回軍途中病死於河北柳河川,其後裔和部署遂留在北京駐守. 結寨六泉口,大戰九華山 相傳,常遇春率軍隊進駐九華山時,適逢天旱無雨,士兵飲水困難。於是,他親自帶領將士在九華山下尋水,忽然在五溪橋南邊挖出了六股泉水,解決了部隊飲水的困難。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為常遇春所發現,無從查考。但是常遇春結寨六泉口,大戰九華山卻是千真萬確的。後人有詩可證: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嗚。何年留古砦,猶復說開平。 大破陳友諒 據史料記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徐達率重兵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統其兵眾,部署襲取池州。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余,擒捉三千, 陳友諒 敗走江州(九江)。 這次戰役不僅恢復了皖南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於武漢不敢再犯。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贊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當年設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華山的大古嶺、鳳凰嶺一帶,並在百丈潭前留有詩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隱高。結廬親冢側,只為報劬勞。 病卒柳河川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歲,就病死於柳河川。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們美稱他為「天下奇男子」。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故六泉口又有「開平寨」之稱。當地村民為紀念常遇春智勇過人,還在大古嶺下的在百丈潭側建廟祭祀,當時稱將軍廟,廟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將軍村。該廟規模壯觀,翹檐飛角,廟內塑有常將軍全身像。抗日戰爭中廟宇為日軍焚毀,但村民仍保留「拜將軍年」的舊俗。

5. 朱元璋手下的開國大將常遇春,他最後得到善終了嗎

常遇春是明朝的開國名將,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年少時期精於騎射。由於他武藝過人,在成年後被綠林大盜劉聚招入麾下,給誰他一起嘯聚山林。

後來在朱元璋攻打和州的時候,他投靠了朱元璋,在攻取衢州和九華山的戰爭中,常遇春都立下了大功,特別是在著名的採石磯戰役中,他乘小船冒著敵軍的劍雨登岸,從入敵陣,擾亂了敵軍的防線,朱元璋得以乘勝率軍攻佔太平。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將常遇春升為了元帥。

並且常遇春打仗與其他將領不同,他喜歡親自披掛上陣,很多次他都是單騎沖入敵營,長期這樣的作戰方式,無疑讓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在高強度、高負荷和高壓力之下。這使得他身體積累下了各種毛病,最後暴斃於軍中。

常遇春雖然沒有像很多同僚那樣被朱元璋所害,但他年僅四十歲便病逝,也說不上是善終。

6. 壽王墳鎮的「壽王墳」的傳說

1953年,我們一行18人從沈陽調來熱河省,分配到籌建中的壽王墳銅礦,報到第二天,我們想既然到壽王墳銅礦工作,就得去看看壽王墳。經一路問道就到了大南溝壽王墳所在地,當地老鄉指給一個大土堆說這就是壽王墳,我們看到的是大約長寬各6—8米,高4—5米的一個大土堆,既沒有一般圓形墳墓的形狀,也沒有任何標志。我們問老鄉:這就是壽王墳?壽王是誰?哪個朝代的?有說:不知道,有位較年長的人從後邊過來,他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把兄弟常遇春的墳。當時忙於生產建設,無人細究。 直至1986年,筆者是當時壽王墳銅礦的主要領導。當地鄉親來找我們要求給「壽王墳」立個碑,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叫壽王墳銅礦?就是因為有壽王墳才起的。我們希望你們和我們一起為老百姓負責,為千秋萬代負責,給壽王墳立個碑。我講:我們不能立碑,第一,我們是企業,無權立碑定地名;第二,壽王墳的「壽王」到底是誰還不很清楚。有一位年逾80歲的李大爺代表大家發言,老人說:你是外地人,沒聽過傳說,在大南溝住的都知道是常遇春的墳,他接著說:我從小就聽爺爺講,是他老師(教私塾先生)講的。說常遇春是明朝大將,開國元勛,是朱元璋的拜把子兄弟,他勇猛無比,跟著太祖把元朝打敗,他的功勞特別大,所以被太祖封為「長壽王」。元朝皇帝敗逃到關外,關外元軍又來進犯,朱元璋派常遇春帶兵出關打仗,他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司令員,當年司令部就在壽王墳。從咱們這再往西北十幾里路,有個「副將溝」,就是他的前沿駐地,他的副將在那鎮守。常遇春得急病死在駐地,當時有戰亂,再加上天氣太熱,屍體不能運回北京,就地葬埋,就是這個「壽王墳」。我說:大爺,您爺爺的老師,那位先生到現在也不會超過200年,而明太祖到現在有600多年了,老先生怎麼能知道「壽王墳」就是常遇春的墳呢?老鄉們都說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我確實聽到一個很有趣的傳說。 當地老鄉所講與《明史》記載有相似之處。「還師,次柳河川,暴疾卒」。柳河川,這個「川」字是流域一帶的意思。柳河距壽王墳約5公里,貫穿銅礦廠區一條由東向西流水的河,叫老牛河,河水直入柳河,變流向由西南向東北流,匯水於灤河。礦生產、生活都用柳河水。柳河距礦本部約2公里,礦辦公樓距「壽王墳」3公里,都屬於柳河川范圍。 另外,經過地名核對,我國只有一個壽王墳。中國地理圖就在河北省承德市境內明確標志「壽王墳」。自1953年壽王墳銅礦建礦以來所用電報掛號1108。這個「1108」即明碼電報的「壽」字,全國通用。因此說「壽王墳」是獨一無二的。

7. 明初名將常遇春,他在明朝建立過程中有哪些功績

朱元璋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和尚變身九五至尊的神人,而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率軍從南打到北統一全國的神人,北面的地勢要高,從南向北打無異於一路仰攻,難度極大,可想而知朱元璋陣營中必須齊集各路頂尖的軍事人才,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胡大海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只要有徐達在,常遇春必然位居第二,但若論明軍將領當中打仗不要命的最猛將軍,非常遇春莫屬。

常遇春身經百戰,最驚心動魄的一仗必須是消滅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這場戰役,陳友諒可以說是志在必得,統帥60萬大軍氣勢洶洶沖殺過來,戰船都是樓船,又高又大,火力威猛,而朱元璋的部隊只有20萬,裝備都是些小船。常遇春毫不畏懼駕乘小船帶隊第一個沖上去迎敵。後發現主帥朱元璋的旗艦在湖中央擱淺,眼看敵軍樓船馬上要碾壓過來。在千鈞一發之際,常遇春彎弓搭箭,直接將敵軍主將張定邊射殺,然後用自己的船將朱元璋的船給撞開,讓其脫離險境。後又指揮全隊,發揮小船靈活快速的特點,乘著風勢縱火焚燒陳友諒的樓船,頓時火光四起,使陳友諒樓船損失過半。常遇春後又在湖口守衛戰中立下大功,混戰中,陳友諒被亂箭射殺。

8. 明朝大將常遇春一生有多傳奇他對明朝的貢獻有多大

明朝洪武初年可謂是將星雲集,而常遇春無疑是眾多將星中最閃耀的那一顆,其一生從未有過一次敗仗。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而且力大過人,每次戰斗的時候都勇猛異常,25歲時就跟隨朱元璋在多次戰役中立下了大功,嶄露頭角被封為元帥。曾跟明朝另一位名將徐達合作打破陳友諒,攻取元大都。常遇春剛剛從軍時,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朱元璋就經常告誡他要多用智謀,常遇春也不斷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可惜天不假年,洪武二年常遇春率軍南歸途中,突然病逝年僅三十九歲,可謂英年早逝。朱元璋聽到消息後極為震驚,親自為其下葬,並追封其為“開平王”謚號“忠武”,可謂榮耀至極。縱觀常遇春的一生可謂厲兵秣馬,馬革裹屍,給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又因其英年早逝,讓人感嘆,下面就來說一說這位明朝戰神的貢獻有多大:

一、大破陳友諒

陳友諒可謂是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最大障礙,當時陳友諒號稱六十萬大軍與朱元璋大戰鄱陽湖上,在這次戰役中,常遇春組織火攻發揮小船的優勢,將陳友諒的艦隊燒的死傷大半,在關鍵時刻又幫朱元璋脫困。事後朱元璋誇贊“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你知道明朝大將常遇春一生有多傳奇?他對明朝的貢獻有多大嗎?歡迎留言討論。

閱讀全文

與常遇春8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子女怎麼代替父母交養老金 瀏覽:22
90歲高齡老人腦出血 瀏覽:194
新建老年公寓計劃書 瀏覽:614
消防招錄復核後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713
瑞芝康健老年公寓 瀏覽:134
90歲腫瘤院士 瀏覽:607
重慶長壽美食團購 瀏覽:706
山東養老金並規辦法 瀏覽:802
2014重陽節京劇演唱會下載 瀏覽:69
70歲糖尿病9點多怎麼辦 瀏覽:349
軍隊的養老保險怎麼與地方的對接 瀏覽:586
老年人半夜老是餓吃什麼東西好 瀏覽:57
如何告訴父母要化個妝 瀏覽:432
養老金並軌天涯論壇 瀏覽:927
老年大學招聘簡章 瀏覽:790
重慶社保交20年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358
如何開展老年大學的工作 瀏覽:408
嶗山養老金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183
重慶長壽理想口腔醫院怎麼樣 瀏覽:657
80歲的老人可以做腰椎手術嗎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