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藝術人長壽

藝術人長壽

發布時間:2022-08-28 08:05:18

Ⅰ 是藝術家壽命長還是運動員的壽命長哪一種人類的壽命最長

應該是藝術家壽命相比較運動員的要長。心態平和,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的人壽命會長些。

Ⅱ 哪類人最長壽,我聽說是藝術家最長壽,是真的嗎

五把鑰匙打開長壽門——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總結出抗衰老秘訣
如果你想活到100歲,也許可以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諾貝爾獎得主普遍長壽,平均壽命高達77.2歲,比僅獲得提名的科學家平均壽命高1.4歲。日前,據美國《讀者文摘》報道,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總結出幾把延緩人類衰老的「鑰匙」,幫你開啟長壽大門。
長壽金鑰匙——樂觀,生活有目標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平衡的作用佔50%以上,合理膳食佔25%,其他佔25%。」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說,其中,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誰能保持心態平衡,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
洪昭光表示,一項在世界三大長壽地區進行的調查,以及上海、北京市長壽老人的調查都得出同樣的啟示:要健身,先健心。有了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生活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煙酒,有的老人喜吃肥肉,但有一點卻中外都相同,那就是長壽者都心胸寬闊,樂觀開朗,心地善良、隨和。沒有一位老人心胸狹窄,鼠肚雞腸,這樣的人活不到100歲。
幾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強調,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一是要樂觀。美國婦女健康研究(WHI)調查了10萬名婦女,樂觀者在該研究的前8年死亡的危險比悲觀者小14%。研究者希拉里·廷德爾博士指出:「樂觀是重要的保護傘,這種人有強大的社會網路並能很好地處理壓力。」二是有目標。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一項涉及1200多位老人的新研究發現,無論是遠大目標,還是旅遊或讀書等近期目標,只要生活擁有目標,生存優勢就更大。研究中,生活有明確目標及計劃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第二把鑰匙——堅持步行「三五七」
世界頂尖心臟病專家、紐約哥倫比亞醫學院OZ博士表示,保持年輕的最好方法是散步。如果5分鍾走不了1/4英里(約400米),那麼在3年內死亡的幾率會驟增。可能的話,盡量與配偶一道散步,有助增加說話機會;一起打網球還能建立親密關系。但這並非鍛煉的全部好處。更重要的是,生命在於運動,夫妻多活動,雙方更能延年益壽。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率,還能降低高血脂,使動脈硬化變軟,讓人腦子更清楚,防止老年痴呆。那麼,怎麼步行最好呢?洪昭光表示,掌握好3個字即可:三、五、七。「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約3公里,時間在30分鍾以上;「五」指每周運動5次左右,只有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才能有效;「七」指有氧運動強度以「運動後心率+年齡=170左右」為宜。這相當於一般人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說5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20次/分鍾,50+120=170。如果身體素質好,有運動基礎,則可以多一些,達到190左右;身體差可以少一些,年齡加心率達到150左右即可。總之,步行運動要量力而行,否則會產生無氧代謝,導致不良影響或意外。
第三把鑰匙——多補維生素D,少吃豬肉
一項為期10年、涉及54.5萬美國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吃4盎司(約113克)左右牛肉或豬肉的人,早亡危險比更少吃肉的人高30%。雖然早期研究表明,大量吃紅肉會導致心臟病和結腸癌,但是這項研究首次以大規模的調查揭示了多肉飲食對壽命的影響。
這是因為,紅肉里含有較多的雌激素,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而且紅肉消化後產生的食物殘渣較少,使腸蠕動減弱,進而使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時間更長,增加患直腸癌的風險。
目前,在幾大類食物中,紅肉的攝入是最容易過量的,而一旦過量,它對人體的危害又是巨大的。健康的年輕人、活動量比較大的可適當增加紅肉的攝入,但老年人、消化能力差的人則要相應減少,心臟病、高血壓等高危人群,更要減少紅肉攝入,可用魚肉、雞肉等白肉代替。
另有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水平過低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一項新研究發現,「陽光維生素」攝取不足的成年人早亡危險增加26%。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邁克爾·梅拉米德博士表示,除了喝強化牛奶和適當補充維生素D之外,還應該每周曬曬太陽,每次10—15分鍾,最佳時間為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可以達到補充維生素D的理想效果。
第四把鑰匙——夫妻多牽手
「在街上,經常能見到一個現象,『海歸』夫婦或是外國夫婦散步時會手牽手,而在國內呢,大多數夫妻散步時都相距半米到一米,男的在前邊走,女的在後邊跟著。」洪昭光提倡,夫妻應該多牽手走路。因為人有一種「皮膚飢渴」,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通過生物電傳導,讓夫妻雙方體內都釋放內啡肽。內啡肽一多,免疫力就提高。
美國密歇根州密歇根大學一項超過七年的研究發現,盡管都有壓力,但男人和女人如果能用大部分時間去關愛配偶,他們自身死亡的危險性就能減少36%。科學家推測,關愛可以讓人釋放「結合」催產激素,去對抗能升高血壓和干擾免疫系統規律的一種壓力激素——皮質醇。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盡管有壓力,但是在7年時間內,將大部分時間用於照顧配偶的人,死亡風險降低36%。
第五把鑰匙——人緣好
大量調查資料發現,百歲老人都具有好人緣的共同特點。社交生活越少,大腦里會有越多焦慮引起的化學物質,就越可能生病。一項針對276個18到55歲的成人的研究表明,有6個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擊感冒的能力強4倍。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應對緊張的緩沖器,有益於心臟健康。幾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均指出,長期精神緊張會削弱免疫系統並加速細胞老化,最終讓人的壽命縮短4—8年。而人緣好的人,心情一般很好,體內大量分泌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醯膽鹼等,這些物質能把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態,有利於健康長壽。

Ⅲ 藝術家是不是一般壽命都不長

不會啊,他們追求的是藝術,是精神上的一種崇高的境界,生活雜亂無章的話,說明他自由自在,身心健康,應該很長命才對。

Ⅳ 第一代北電導師,101歲的老藝術家張昕逝世,她長壽的秘訣有哪些

也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會有自己的生活態度,我們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我們對自己生活選擇權利,別人無法干涉。有的人出生以後,他們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然後收獲自己的成功,到時候生活當中也不斷的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同時也會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第一代北電導師,101歲的老藝術家張昕逝世了,他長壽的秘訣,也許就是在生活當中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同時也在不斷的鍛煉自己的身體。

時間總是在不斷的流逝,然而有的人出生之後也會離開的。對於北電第一代導師逝世了,我認為他能夠長壽的因素會有很多,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積極的面對自己的生活。

Ⅳ 藝術家為什麼大多都長壽

藝術家長壽的秘密,醫學家的解釋是:書畫家創作之時,懸肘懸腕,臂開足專穩,不但用屬了指力和腕力,而且用了臂力和腰力,使體內微循環良性運轉。同時,書畫家舉重若輕,以意引氣,氣貫全身。心理學家的分析更為透徹:書畫家進入創作狀態之時,凝神靜氣、意到筆隨,舒筋活絡、氣血順暢;而當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完成,帶給作者的更是一種愉悅享受,心靈得到潔凈、思想得到升華、追求得到滿足、身體得到養護。

Ⅵ 大藝術家們為什麼很多都長壽

縱觀世界歷史上,但凡是搞藝術創作的,特別是大家名家基本都是很長壽的,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就例舉些中國近現代知名藝術家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一起感悟一下他(她)們長壽體健的秘密。

黃賓虹 享年90歲(1865.1.27——1955.3.25),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近現代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

林風眠 享年91歲(1900.11.22--1991.8.12),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學院(現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宮女與花瓶圖》等。晚年林風眠客居香港,深居簡出,憑記憶重畫在「文革」中毀掉的作品,幾乎一直畫到生命的終點。著有《中國繪畫新論》,出版有《林風眠畫集》等。

陳半丁 享年94歲(1876--1970),畫家。家境貧寒,自幼學習詩文書畫。拜吳昌碩為師。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會會長。代表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赤壁夜遊圖》,《莫負此生》等。

何香凝 享年95歲(1878.6.27-1972.9.1)作為中國革命的元老級人物,何香凝一直沒有放下畫筆,早期作品有濃厚的日本畫風格,她以梅花和老虎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享譽海內外。她擅作花鳥,偶作山水,筆致圓渾細膩,色彩古艷雅逸,意態生動。擅長中國畫。作品有《獅》、《梅花》、《高松圖》等。

齊白石 享年97歲(1864.1.1─1957.9.16),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劉海粟 享年98歲(1896-1994),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漢族,江蘇常州人。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後潛心於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

李友朋 享年102歲(1907—2009)民間諺語雲:「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蘭好蕭龍士,山水壽李家。」

Ⅶ 百歲影星秦怡,活得長壽還活得美,她是如何保養的

其實,真正的美人從來都不是單一的一方面的美,而是她的身體,她的外貌,她的精神甚至她的靈魂都散發著無盡的魅力,讓人無限感嘆。今日,或許可以揭秘至今已經99歲的秦怡的保養之道,她的一天是如何過的,老了還是這么美麗。

堅持不懈,努力奮斗

除此之外,秦怡在飲食上也是十分注意的。相比於那些油膩的,高熱量,辛辣刺激的食物的,秦怡更加青睞於那些含糖量少的水果蔬菜等,她從不挑食,並且會選擇那些低鹽,低熱量和少油的食物。這不僅能讓她保持著苗條的身材,而且減少身體的壓力,讓她感到更加快樂,也許這就是她長壽的秘訣吧。

Ⅷ 為什麼中國國畫家普遍要比西洋油畫家要更加長壽高壽

有這種數據比較?那順著這種結論來推斷幾個原因。
1、繪畫內容和形式:國畫重在寫意,描繪對象多為山水鳥獸,不僅僅是藝術形式,也是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一種,慢節奏的,修生養性,也算是養生之道,對長壽自然就有好處了。
油畫多半以寫實為主,而且不管是否寫實,一般畫作內容都是以民情、社會為題材,個人觀點的表達或者對社會的批判、贊美等,是傷腦的。
2、歷史環境:中國封建社會環境下畫家們如果想自由作畫,那作畫是很難以諷刺現實社會為內容的,所以以山水朴質民風等為主要內容,與世無爭的方式創作。而西方畫家更大膽的批判社會等現實內容,更叛逆,遭遇的壓制也更強烈。不是說中國畫家不敢批判,只是國畫形式不適合那麼去用,他們有別的方式來斗爭而已。文化差異導致的區別。
然後歷史上中國畫家的生存條件和環境相對較好,一般能成為畫家的,家境不會很差,能接觸國畫的人也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在我國歷史上能有文化的人一般不會為生計憂愁了,比如「書香門第」。而西方則相反,油畫的創作方式不受文化階層等的影響,相對收入、生活條件跨度很大,繪畫成本卻很高,比如有個西方畫家生前一幅畫只換取了一個土豆充飢,死後那畫卻變成了天價。
3、材料:繪畫材料上油彩對人體的傷害也比墨要大很多,畫油畫需要專門的畫室,否則味道極重影響生活,而不同顏色和材質對油畫的質量、質感的效果也有影響,所以那些畫家會追求各種極致,尋找不同原材料製作顏料,就像化學實驗。所以歷史上能成為油畫家,那吸收的污染就更嚴重了哈哈。

Ⅸ 學藝術有什麼好處

正確藝術教育6大好處

1、積極面對,主動參與

孩子學習藝術不但讓孩子性格變得開朗,敢於和陌生人交流;還培養孩子的社會活動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最終達到 「發掘孩子表演天賦,學會與人溝通交往,增強社會適應力」的效果。

2、告別恐懼,解放天性

藝術教育能夠讓孩子解放天性、建立自信、完善氣質、規范談吐,並且讓孩子對藝術的鑒賞力得到提高,敢於展現自我、表現自我。

3、學會欣賞,排除嫉妒

要讓孩子學會欣賞,懂得欣賞的目的是對美好事物的理解。技不如人是可以的,但不要嫉妒,不要內心有失落感!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性,寬廣的胸懷,長大後做一個為人大度、善解人意的人。

4、尋找不足,煥發光彩

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即使成績再好也有會不足之處。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所不足,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優秀的地方。不足的要改進,不要找借口;要讓孩子保持優秀的一面,逐步完善。以此教育孩子戒驕戒躁、學無止境的道理。

5、相互鼓勵,學會自信

藝術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給予肯定和鼓勵,分享榮譽,會讓孩子有一定成就感。成就感的產生,就是自信心產生的開始!自信,是孩子成長中必須具備的和保持的一種積極的態度!

6、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受過嚴格藝術訓練的孩子,將來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面對怎樣的人生機遇與挑戰,他今天所接受的這些藝術教育和熏陶都會讓他終生受益無窮!

(9)藝術人長壽擴展閱讀

學藝術的意義

1、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

人的認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礎。智識教育強調的是邏輯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左腦。藝術教育則側重於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2、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人類能力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因為藝術思維更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因此在任何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

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范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3、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藝術大師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就必不可少。因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

從美感的形成角度看,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浪漫地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一旦人成為審美的人之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4、有助於提升人的心理調適能力。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凈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於它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系最為緊密,並在人的理性和感性沖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身體化」向「藝術化、審美化」轉變,因而具有心理療治功能的作用。

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並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泄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藉助於表演回歸自我等等,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Ⅹ 為什麼書法家、畫家多長壽

古代書畫家的壽命比一般人長,象顏、柳、歐、趙四大家,都活了八、九十歲。明朝的大畫家,書法家文徵明活到九十歲。現代書畫家也這樣,壽年在九十歲以上的,有齊白石、何香凝等。在八十歲以上的書畫家就更多了。 原來,繪畫、書法藝術和氣功、太極拳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靜中求動,形神合一」。氣功強調「心靜體松,以意引氣」;太極拳主張「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剛柔相濟」。這些要領和繪畫、書法的姿勢、筆法很接近。畫家作畫時,書法家書寫時,精神集中,目不旁視。各種專心致志的方法,如同練氣功、打太極拳一樣,能夠使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製得到平衡,四肢的肌肉、關節得到鍛煉,內臟器官的功能得到調整,使新陳代謝旺盛,抵抗力增強,能有效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的過程。 繪畫、書法是一種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勞動。畫家為了把畫繪好,多半採用站立姿勢,懸肘懸腕,臂開足穩,不但用指力和腕力,而且用臂力和腰力,甚至全身用力,書法家書寫時也大體相仿。這對身體鍛煉大有好處。 繪畫和書法還是一種高尚的藝術情趣,它能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象山水畫的秀麗景色,人物畫的動作表情,花鳥畫的多姿多態,漫畫的諷刺幽默,都會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書法藝術,字體流派不一,有的以功見長,有的以氣殺人,有的雄渾豪放,有的端莊秀麗。各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好象把人帶到另一個境界,它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繪畫、書法還能抒發感情,寄託希望,在精神憂悶時畫幅畫,或揮毫作書,猶如把滿腔心腹話對人傾吐一樣,頓覺輕松愉快。(羅時金摘自《您知道嗎》)

與藝術人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險一金的養老保險多少年 瀏覽:479
遼寧核酸及抗體檢測一次多少錢 瀏覽:137
駕駛證期在哪裡體檢 瀏覽:250
長壽面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976
現在企業員工幾歲退休年齡 瀏覽:668
老年人偷笑但臉上沒表情為什麼 瀏覽:108
李白有關孝順的詩句 瀏覽:956
公務員中人退休金2018 瀏覽:806
老年人腰上氣扭了怎麼辦 瀏覽:603
關於孝敬父母的畫一等獎 瀏覽:91
養老院安全知識宣傳 瀏覽:67
老年人照片女 瀏覽:291
成都哪裡可以體檢天府新區 瀏覽:559
老人看東西轉悠怎麼辦 瀏覽:112
重陽節蓬餌 瀏覽:609
把父母比作人生的什麼 瀏覽:355
長治市養老保險什麼時候能繳 瀏覽:90
在養生按摩館做前台怎麼樣 瀏覽:261
重陽節尊老敬老活動記錄反饋 瀏覽:314
洪湖藕王養生湯鍋的配料有哪些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