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慶長壽未來重大規劃
法律分析:「十四五」時期,要構建「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格局, 著力提升主城都市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梯次推動主城新區和中心城區功能互補、同城化發展。整體規劃:突出創新鏈頂端、產業鏈前端、價值鏈高端,加快集聚國際交往、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等高端功能,提升整體發展能級,形成高質量的極核、硬核。以「兩江四岸」為發展主軸,加快建設廣陽島、科學城、禮嘉悅來半島、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等重點區域,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㈡ 重慶長壽火車北站南北廣場未來規劃
據了解,長壽北站站前廣場是渝利鐵路長壽北站的市政配套工程之一,該項目主要涉及站前廣場、地下換乘空間、配套商業、社會停車場、計程車場等工程。其中,地面廣場28432平方米,建築面積48662平方米。
站前廣場一層為商業和公共建築,總面積24819平方米;負一層為車庫,面積23531平方米。一層上面設有廣場,面積28432平方米。正對站房,從上至下依次為站前景觀廣場、商業層、停車場。旅客乘坐計程車或社會車輛進站,可直達地下車庫,然後在乘坐自動扶梯進入一層廣場。
目前,渡南路西路已完工大半,待渡舟場鎮附近約100米的拆遷協調工作完成,便可進行後續施工,預計12月底可以完成驗收;人行天橋部分已經啟動招標,下月即可動工建設,預計春節前,人行天橋部分的主體部分可以完工。站前大道的交通運行方面,工作人員正在加緊與交通部門聯系,商量雙向六車道的站前大道交通管理的問題。預計今年底,站前廣場周邊的主要道路可全線通車。
從區交委了解到,與站前廣場項目銜接的長壽北站綜合體項目已啟動規劃和土地流轉等前期工作,預計在招投標後,很快就會正式開建。屆時,長壽北站周邊,將建設一個總工程規模達13.3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換乘樞紐,為旅客乘車出行提供方便。
㈢ 重慶長壽區和涪陵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哪個好
網友,我認為長壽的經濟發展前景更好。理由如下:
1,長壽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
2,長壽經開區領跑重慶市幾大國家級開發區(兩江新區除外)之首
3,長壽城市發展日益紅火,雖沒有涪陵的濱江城市,但其城市面積與熱鬧程度上,長壽更占優勢。
3,長壽街道工業走廊工程,使得長壽全面發展。「三地一中心」的戰略得到貫徹落實。長壽幾大農業園區,發展如火如荼。
4,長壽目前開通的渝利鐵路,貫穿中國東西部。正在建設的鄭渝鐵路(在長壽北,長壽湖停靠)是國家中長期規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哈線,京廣線北京至鄭州段,鄭渝線,渝昆線,昆明至泰國的東南亞線組成一條橫貫中國東北,華北,關中,大西南,東南亞的高鐵大動脈)
5,長壽河網密布,山川相潦。長壽湖,五華山。長壽沙田柚,巴寡婦清的故事,龍溪河運荔枝等古老文化。
6,涪陵相對來說它的潛力在於國內,而長壽在國際。這就是最大差距。
㈣ 重慶市長壽區的未來和發展怎麼樣啊
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你,重慶長壽區的未來發展定位是:
化工污染最嚴重城市、
極不適合人居住城市、
環境污染最惡劣城市、
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
極難看見到藍天城市、
帶防毒面罩生活城市。
這些付出當然能換來一點點經濟上的好。
我就是長壽人,我並不想貶低我的家鄉,我很愛長壽,這點從我是網路知道長壽區分類名人堂第一就看得出來。
所以我說這些只是說出事實。
樓上的回答只盯著經濟看,想想以犧牲環境和人民百姓們的健康為代價再好的經濟有什麼意義?
現在醫療這么貴,多掙那點錢夠治病的嗎?
健康都沒有了,你還能有什麼?
長壽區本來完全可以以發展旅遊產業為主(長壽湖)以發展環保輕工業加工業為輔。現在卻一定要發展重污染的化工業。
朋友你現在知道長壽區的未來和發展定位了吧
就是在不久的未來,它一定會改名字,不再叫長壽區,而叫。。。
㈤ 重慶長壽區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按照市抄政府的總體規劃,襲長壽區將會發展成為重慶市未來的化工區,以天然氣化工和鋼鐵為主,帶動旅遊、生態農業來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內的中小城市。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長壽區已經完成了「長壽化工園區」、重鋼搬遷、桃花形成建設等重大的區域性的經濟建設初步框架,還在繼續建設中的上述區域中的投資仍在繼續建設之外,還有連接桃花形成的渡州即將全面啟動,主要是火車客運站也規劃在該城區,屆時目前的長壽晏家火車站將會成為貨運站,主要功能將會是物流運輸;大量的國外著名企業與合資企業還繼續前往化工園區安家落戶;居民聚集地除桃花新城之外,還有菩提山北部新區。長壽湖生態農業旅遊風景區以沙田柚、廣柑橘柑和生態魚等喜迎外地觀光客。長壽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了交通網路骨架的建設,高速路四通八達,經濟輻射作用強,市內公交車已經開通6路運行約兩年了,很多外地打工者返鄉後感覺比在外地收入相比收入差不多但是開支也減少了,返鄉打工者購房者不少,畢竟桃花新城十幾個樓盤的入住率提高已經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商機無限。投資房產的收益效果與外地投資相比要大得多。未來10年,長壽的城市化規模將會超越涪陵,城市建設將會拓展更大的空間。
㈥ 重慶長壽未來的發展如何
也可以做做建材生意,投資也不大,回報也挺快的
㈦ 為什麼長壽北站這么大,而車靠站點缺很少呢
只能說明這個長壽站是很小的,雖然說車站建設很好,很大,是絕對不能說明靠站的車也很多的,長壽有投資建設北站施工方,還有投資方,就可以把這個站建設的好些,大些的。
㈧ 長壽區2025年規劃新市東佔地
法律分析:1.規劃性質修改為:以發展家居(木業)產業、創新科技和新興產業為主的工貿型城鎮。
2.發展方向修改為:以建成區為依託,主要沿北城大道向南發展。
3.用地規模修改為:建設用地總量保持不變。其中居住用地減少了15.51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增加了5.05公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減少了10.19公頃,工業用地面積增加了19.1公頃(主要是增加一類工業用地);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減少了1.23公頃;綠地與廣場用地增加2.78公頃。
4.形態及功能布局修改為:「一心、四片」的空間形態,一心:城鎮中心,四片:西側工業片區(新市工業區塊)、河石井生活片區、老街生活片區、南側中科未來城。
5.道路交通規劃修改為:片區主幹路仍舊保留「兩橫兩縱」結構,結合地形特徵,輔以幹路、支路呈棋盤式布局。片區市政道路總長度約29.5千米,路網密度為8.08千米/平方千米。其中主幹路路網密度1.81千米/平方千米,次幹路路網密度2.82千米/平方千米,支路3.45千米/平方千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㈨ 重慶市長壽區的發展前景在重慶市是否屬於重要地位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中西部結合帶,承東啟西,是撬動「連接中國11個省市區,跨越東、中、西三大經濟帶,輻射近4億人口的長江流域」這一杠桿的支點。根據中央設計,80年代開發沿海地區,90年代實施長江發展戰略,21世紀進行西部大開發,這就形成了「弓箭」戰略,沿海經濟特區形似一張弓,長江形似一支箭,西部形似一支強有力的手,重慶正處於扣力點上。可以說,重慶發展的力度有多大,箭就能射多遠,能否箭指太平洋,重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黨中央、國務院力排眾議,設立重慶為直轄市,隨後又提出西部大開發這一宏大戰略的區位的原因。作為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不僅有助於拓展自己新的經濟增長空間,推動西部大開發,還對提高城市經濟的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重慶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本戰略是:立足重慶發展,面向西部開發,將重慶建成長江上游的物流中心,使重慶成為西部物流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的區位及綜合經濟優勢決定了重慶在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最大。聯合國日前在《目前世界各國城市發展指標系數及發展前景》的報告中特別提到了中國最具發展前途的25個城市,重慶排在第8位,位列西部城市第1位(見下表)。因此發展現代物流業首先應該立足重慶,以滿足和適應重慶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隨著重慶經濟進一步發展和增強,伴隨而來的是吸引力和弧射力的增強,從而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態勢是拉力(拉弓之力)。西部大開發的成敗決定著「拉力」的大小。雖然目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還落後於東部地區,但可以預見,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展開,西部經濟將呈上升勢頭,這必然帶來極其巨大的物流量,其中必然有相當部分物流因重慶的區位優勢而選擇重慶作為中轉。因此重慶的物流建設從戰略角度考慮必須面向西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重慶對其周邊及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的帶動和弧射作用。西部地區腹地廣闊,但目前西部地區的重慶、成都、西安城市等與東部沿海的天津、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無論是在經濟規模上、還是區位(經濟規模在全國處於前列,沿海擁有天然深水良港)上還有較大差距,因而其經濟的弧射能力將受到制約。從近期看,目前西部還沒有一個城市有能力成為西部地區的物流中心,在這種情況下,西部各地應結合自身特點和各自的區位優勢,相互取長補短,聯合起來,加強相互協作,共同承擔和推動西部物流業的發展。為實現上述戰略設想,我們提出以下對策:1.建立以配送中心為支撐的覆蓋重慶城區的物流配送系統。這樣,第一,能夠適應重慶經濟的發展及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從而為重慶經濟進一步發展及未來電子商務發展奠定物流網路基礎。第二,有利於我們把握國家的整體物流發展思路,從而避免重復投入造成投入低效率。因為重慶到底在全國物流一盤棋中處於什麼位置,一方面取決於中央的統一部署,另一方面取決於我們重慶自身的努力。因此我們將重慶物流發展的近期目標之一確定為建立重慶物流配送系統,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主要承擔的是城市區域內的商品流通。這一配送系統的建成有利於節省區內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適應未來重慶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2.以發展重慶水路和鐵路為支撐的物流系統作突破口,為將重慶建成西部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打下基礎。水路運輸是重慶的優勢,特別是隨著長江三峽大壩的建成,重慶的水運條件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因此主要以水運和鐵路為支撐的物流中心的建設是重慶市「十五」期間的物流發展選擇。物流中心的建設主要應以重慶港為龍頭,依靠重慶港現有設施條件,大力發展水運和水陸聯運集裝箱碼頭及貨場,先期可考慮以市區的九龍坡和寸灘為基地、萬州區為基地建立區域物流中心。無論是配送中心還是物流中心的建立,各地區都應從實際出發,支持物流配送中心的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市內配送中心與區域物流中心相結合,交易市場建立與儲運發展相結合,儲運設施設備的機械化、現代化與信息化、網路化相結合等原則,對物流業的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制定出相關的配套政策,如免減地稅,土地使用優惠等政策,放水養魚,鼓勵和扶持各類企業,無論是市屬企業還是市外企業、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還是私人企業、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還是其它行業,都可以參與到重慶物流業的發展中來,放手競爭,通過市場及競爭機制,優勝劣汰,
㈩ 重慶長壽區怎麼樣啊
長壽區在重慶也算個比較大的區了,能排第5吧,萬州,涪陵,北陪,江津,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