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皇帝吃長壽面

皇帝吃長壽面

發布時間:2022-08-27 20:21:24

Ⅰ 生日為什麼要吃長壽

為了祝福長壽,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在中國民間傳統歷來就有生日吃長壽面的習俗,相傳與漢武帝有關,長壽面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代表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臉即面,「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

(1)皇帝吃長壽面擴展閱讀

吃壽面由來

第一種說法

民間有生日吃壽面的習俗,其由來可有漫長的歷史了。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越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

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耳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另一種說法

唐明皇即位後,漸漸冷落原來患難之妻王皇後,有一天,王皇後對唐明皇說華民:「三郎你忘了當後我脫下新做的紫色背心換了一斗面,為你做湯餅過生日的事嗎?」這故事反映了唐代人過生日是吃「湯餅」的。湯餅又叫做「水引」,也就是湯面,可見過生日吃湯面的習俗由來已久。

後代因為它是過生日祝壽用的,所以稱作「壽面」。因為中國食品中面條最為綿長,壽日吃面,表示延年益壽。作壽一定要吃壽面,壽面要求三尺,每束須百根以上,盤成塔形,用紅綠鏤紙拉花罩上面作為壽禮,敬獻壽星,必備雙份。祝壽時置於壽案之上。吃壽面是過生時最要緊的飲食。

Ⅱ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長壽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過生日舉辦生日慶祝宴會的場面。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布衣平民,只要按中國傳統的方式慶賀生日,諸多議程中必定有個議程是慶賀的人和過生日的人一起吃長壽面(尤其是給老人慶祝生日),並且,一邊撈起碗中的面條,一邊還要欣喜地叫道:「長啊!真長啊!」說過之後,才將面條送到嘴裡開始吃。每每看到這種場面,就有人不禁問道:「過生日為什麼要吃長壽面呢?」據說,這個習俗是這樣來的。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有個叫劉徹的人接替劉啟當了皇帝,他就是漢武帝。漢武帝是個很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在位的時候外修邊防,內抓生產,將一個漢帝國治理的有條不紊、興旺發達。可是,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卻相當迷信巫術、算命。他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葯方,特地在宮廷中養了一幫子方術之士,搗葯煉丹,想吃了丸丹長命百歲,永葆青春。

一天,漢武帝心血來潮,突然召見文武大臣,對他們說:「《相書》上寫著:鼻下人中(指人鼻下唇上之間中央凹下去的地方)長一寸,可多活一百歲。這話你們覺得對嗎?」像這樣召集群臣,討論《相書》交流心得,以往不是第一次。前幾次,群臣百官大多是聽漢武帝一個人講,沒人敢吱聲。可這一次,大臣東方朔聽了漢武帝的發問,忽然大聲笑了起來。司禮官見了,立即奏稟皇上,說東方朔發笑,不敬重皇上。東方朔聽了,就摘下帽子表示謝罪說:「請皇上明鑒,臣東方朔實在不敢笑皇上。我只是笑彭祖臉長。」漢武帝聽了他的話,大惑不解:這個足智多謀、學識淵博的東方朔,他怎麼把我和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彭祖聯系在一起了呢?他正要問東方朔,卻聽東方朔接著說道:「傳說中的仙人彭祖活了八百歲,如果真如陛下所言,那麼,彭祖的人中就有八寸,要是人中八寸,那彭祖的臉該有多長,起碼也有一丈余長吧。」漢武帝聽了大笑不止,再次為東方朔詼諧的話叫好。

在漢語中,「臉」和「面」很多時候是通用的。臉(面)長人中長,人中長壽就長。所以,以後人們為了表達一種良好的願望,就用長長的面來喻指人的壽命長。雖然面條的「面」並非臉面的「面」,但畢竟是同一個音。因此,人們每逢過生日便吃長長的面條,以祝願老人長壽。

Ⅲ 為什麼過生日吃面條,吃長壽面是什麼時候流傳的習慣啊

民間有生日吃壽面的習俗,其由來可有漫長的歷史了。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骨湯長壽面的做法- -

原料:高筋粉,清水,鵪鶉蛋,聖女果,尤菜心,香菇,榨菜丁,骨湯各適量,油、鹽、雞精、胡椒粉、湯皇各少許。
製法:1、將精粉倒入盆內加鹽攪拌均勻,加入水調和成面團,和硬扎軟餳30分鍾。
2、將餳好的面放在案上,搓成粗細均勻長條(稍細),然後盤入油盤內,直至將和好的面盤完。
3、將盤好的面直接甩拉進開水鍋內,煮熟撈入碗中。
4、把滾燙的骨湯加入鹽、雞精、胡椒粉、湯皇調好味,倒入面內,面上再擺上熟鵪鶉蛋、聖女果、尤菜心、煨好的香菇呈一定的造型,最後撒上榨菜丁即可。
特點:麵筋利口,營養豐富,是老人過壽的最佳食品之一。

Ⅳ 過生日要吃長壽面,「面」的最初寓意是什麼

在中國民間漢族歷來就有生日吃長壽面的習俗,相傳與漢武帝有關,長壽面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代表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凡有老人慶壽,宴請三親六眷、至友賓朋,被請者在送賀禮中,必有長壽面一品(此面長約 1.5公尺,過去市店有賣,俗稱為扯油麵)。而壽星家宴客,在飲酒盡興之後,不是吃飯,而是每人給吃一大碗面,這叫吃「壽面」。

歷史起源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

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

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一般來說,長壽面整碗只有一根面條。吃的時候最好不要弄斷,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Ⅳ 皇帝在洞房的時候,都有哪些怪異奇特的禮節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春宵一刻值千金」,對於普天之下尋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對於那些「一朝選入君王側」皇後嬪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選為正宮的皇後,更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婚時刻的洞房花燭之夜。

所謂的「合巹禮」,就是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合巹」,本意是把剖開的瓠合為一體,古時多用之盛酒。把帝、後各自瓠內的酒摻和到一起,共飲,即是「合巹」。合巹之時,殿外窗前,有結發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合巹禮成,然後坐帳。

晚上,內務府女官、福晉等侍候帝、後吃長壽面。面吃完了,皇後按規矩先脫光衣服上床,然後皇帝再脫衣上床,這樣皇後與皇帝才能開始享受男女的魚水之歡。

Ⅵ 長壽面的典故

長壽面的典故

民間有生日吃壽面的習俗,據說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此外,面條寓意著「長壽」。

俗語「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長壽面」、「接三面」。嬰兒降生後三日有洗三儀式,吃洗三面祝願嬰兒「長命百歲」;過生日時照例吃「長壽面」,謂之「挑壽」,寓意「福壽綿長」;人死三日的初祭謂之「接三,以「接三面」招待來賓表示對死者的悼念之情悠悠不斷。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喜歡吃面,而且還形成了固定的套路。

長壽面的由來作文

長壽面通常指瘦而長的面條。面條的`名稱是宋代以後才有的,宋以前叫做湯餅。明末的張岱在《夜航船》中說:「魏作湯餅,晉作不託。」湯餅其實就是面片,後來又演化出「索餅」,很像今天的寬面條。到了晉朝,湯餅就有了細條狀的了,這是叫做「不託」。唐代依然稱為「不託」,到了宋代,始見面條的稱呼,而且作面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除了煮之外,還有炒、燜、煎,面條的澆頭更有了很大的擴展,各種葷素菜都可以拌面而食,和現在已經差不多了。

生辰之日吃面條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代。《唐書-王皇後》說:「阿忠脫紫半臂,易斗面為生日湯餅耶。」阿忠脫衣換面,為的就是要在生日的時候吃上面條。其實,古時民俗是在伏日吃面,為的是辟邪。生日那天吃面條,源於「弄璋之喜」。古時,生了男孩稱為「弄璋」。男尊女卑,生了兒子自然要慶賀一番,大宴親朋好友,朋友們也爭當「弄璋之客」,弄璋之宴主要是吃「湯餅」(面條),劉禹錫有詩雲:憶爾懸孤日,余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麒麟,麟兒,男孩已。但為什麼要在弄璋之時吃面條(湯餅)呢?宋人馬永卿在《懶真子》中說「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命』面也。」就是說面條在當時已經成為祝福新生兒長命百歲的象徵了。

此習俗慢慢延續、演化,來碗「長壽面」就成為生日之餐的必備品了。

Ⅶ 古代時期皇帝是怎麼過生日的

對於中國人而言,生日五無疑代表著一年中某種特殊的意義和快樂。生日在一方面代表著自己又長大了一歲,同時也是母親一生中最辛苦的日子之一,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自己的生辰八字還代表著自己以後的仕途和命運。現在人們過生日一般會吃上一頓好的飯菜,邀請三五好友喝喝酒,吃吃蛋糕,就結束了。對於一些稍微大型一點的生日宴會還會邀請別人來家中做客,燃放煙花爆竹,吃長壽面等活動。說了這么多,那麼大家知道古代皇帝們又是如何過生日的嗎?今天就一起來給大家聊一聊古代皇帝們是如何慶祝自己的生日宴會的!

最後,所有的封疆大吏在這一天都得回到皇宮來參加皇帝的生日宴會,和京城的官員們一起對皇帝行大禮,並且送上自己精心准備的禮物。這些禮物大都價值連城,或是天下的奇珍異寶,又或是各國精美的裝飾物品。

當然,最主要也是最盛大的就是舉行慶祝大典的時候了,這一天夜晚皇帝會在皇宮大擺宴席,冷盤、熱菜、甜品、天下佳餚應有盡有,場面堪比滿漢全席,而且還要舉辦足足兩個時辰之久才宣告結束。

不得不說,古代皇帝過生日跟現今沒法比,簡簡單單的一個皇帝過生日,全國興師動眾為其慶賀,毫不誇張的說這就是一場舉世矚目的偉大盛宴,這樣的奢華程度,對於現在來說莫過於過度奢侈,小夥伴們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

Ⅷ 清朝皇帝大婚時 (迎娶皇後時)的過程、禮節、習俗。

清代皇帝的婚前禮,由傳統的「六禮」減為納采與大征(納征)兩種禮節。納采禮本為男家遣媒妁前往女家求婚,獲女家同意之後,再正式遣一使者到女家致以薄禮,以為求婚之成。

歷代納采禮,男家向女家所致禮物,既有實用之物,又有象徵之物。清代皇帝大婚的納采禮物為配有鞍轡的文馬四匹、甲胄十副、緞百匹、布二百匹,順治朝還包括金茶筒(喝奶茶用的茶壺,民間也稱為多穆壺)1個、銀盆2個。

納采禮之後舉行納采宴。清代皇帝大婚的納采宴的承辦,改變了主賓關系,並不是由皇後父母設宴款待皇帝派出的使者,而是皇帝要派大臣代表他,賜宴皇後父母。

婚成禮是皇帝大婚的高潮,只有經過這一禮儀,雙方才可以確立夫婦之關系,其程序包括冊立奉迎禮、合巹禮,並且尚有坐帳禮、跨火盆與馬鞍的習俗。

清代皇帝大婚迎娶皇後所用鳳輿,並非是與百姓一樣的紅色喜轎,而是帝王專用的明黃色轎,並且上面沒有「喜」字。皇後乘坐鳳輿入宮時,要提前在鳳輿內放置御筆「龍」字。

皇後頭遮綉龍鳳同合紋的紅緞蓋頭,坐在鳳輿內向宮中行進時,一手持金質雙喜「如意」,一手持蘋果,以諧音平安如意。

到了乾清門,才算到了皇帝之「家」,於是皇後在乾清宮階下轎,交出手中的如意和蘋果,還要再懷抱一個金寶瓶跨過火盆,才能進殿內,等到了洞房坤寧宮時,還要跨過馬鞍,才能行合巹禮。

婚禮諸禮中真正代表男女成為夫婦的是合巹禮。合巹禮為現代所說的喝交杯酒之源。

(8)皇帝吃長壽面擴展閱讀:

清朝皇帝的大婚禮儀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確立下來的。清太祖娶葉赫氏時,僅僅率眾貝勒迎親,舉行大宴,而並沒有固定的儀注,清太宗時立後也僅行了冊立禮,皇帝大婚亦未成定則。順治八年,清世祖大婚,才開始確立了皇帝納後儀。

清代民間嫁娶要行六禮,所謂「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與民間嫁娶不同,皇帝大婚不需要問名、納吉和請期,皇帝也不可能親迎(一般是譴使奉迎),所以皇帝大婚禮儀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納采和納征(皇家稱大征)。

在大婚使前來冊封前,皇後的儀仗就要在宅邸內等待,大婚使到時,皇後的父親要率領親屬著朝服在門外迎接,皇後本人則在庭中迎接,皇後母親及家中女眷也都要在庭中著朝服跪迎,等待使臣入內冊封。之後鼓樂、儀仗導引在前,皇後鳳輦隨其後,有中門進入中宮,行至太和殿外台階,皇後下輦入宮。

Ⅸ 皇後過壽就一人一碗面,哪個帝王這么摳門

皇後過壽就一人一碗面,這個帝王就是清朝著名的道光帝。道光帝的節儉那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道光平日里連肉都捨不得吃,穿衣打扮更是樸素,衣服都是壞了又補,一個堂堂國君穿的衣服和丐幫幫主一樣。而且在道光年間還出現了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舊衣服、破衣服非常值錢,大臣們爭相購買,就是為了討君王歡心。道光想要節儉,但是大臣反倒為此而花了不少錢。

道光真的是太節儉了,他的確是借鑒了自己的爺爺乾隆,既不游歷江南,也不大吃大喝。但是這盛世是你奮斗創造出來的,而並不是摳門就能摳出來的,沒有創造,只是最大限度的減少開銷,國家還是沒辦法繁榮昌盛的。

Ⅹ 過壽時,長壽面是必不可少的,吃長壽面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我們日常生活都知道除了生日蛋糕,還有一種特別的生日食品,那就是面條,還有個名字也叫長壽面。

所以,過壽時,長壽面是必不可少的,吃長壽面的習俗就可以說成從古至今延續到現在。

閱讀全文

與皇帝吃長壽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摔跤後嘔吐怎麼回事 瀏覽:550
疼媳婦孝順父母 瀏覽:251
青島延安路福彩老年大學 瀏覽:430
山東東營老年人乘車卡怎麼辦理 瀏覽:237
喜來健老人家適合嗎 瀏覽:719
老年人一般起什麼網名 瀏覽:452
佳木斯農民養老金每月開多少錢 瀏覽:682
九月初九重陽節風情圖片 瀏覽:804
社保15年退休醫保怎麼辦理 瀏覽:15
長治市敬老院 瀏覽:710
重陽節做賀卡應該寫什麼字 瀏覽:702
孝順素材事例 瀏覽:535
養老社區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694
養老保險1年交1000 瀏覽:825
通川區養老院 瀏覽:119
老年人汽墊 瀏覽:237
查一下有關孝敬父母的詞句 瀏覽:809
企業會幫退休人員繳社保 瀏覽:114
曲阜市陵城敬老院 瀏覽:163
剛買的長壽花帶花苞怎麼保暖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