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生病很想去外孫女家看看是不是不好
老人生病很想去外孫女兒家看看,沒有什麼不好的,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吃五穀雜糧誰能避免生病的事情。生病去自己親人家也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老人年紀大了,想去看看外孫女,證明老人很喜歡這個外孫女,也很想念這個外孫。
外孫女應該體諒姥姥這份想念之情,開開心心去接姥姥來住段時間才對。好好照顧一下姥姥,讓姥姥開心,愉快的心情會對姥姥的病情有好處的。
我們誰都有老的一天,人上了年紀就會有很多顧忌,更擔心自己會被年輕人嫌棄。我們都應該善待老人,畢竟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很不容易。
Ⅱ 70多歲的女兒還有義務贍養近百歲的母親嗎有什麼依據呢
七十多歲的女兒當然有義務贍養將近百歲的母親呀,因為不管你有多少歲,不管你的母親有多少歲,她都是你的母親。你可能會覺得年齡太大了之後已經沒有力了,畢竟七十多歲了,養活自己可能是比較的艱難的,還有功夫去養活老人家呢。你可以這樣說,你比較的艱難,但是你不能跟我說你沒有贍養母親的義務,哪怕你100歲了,你依舊有這個義務。
可能有一些人會覺得都已經七十多歲了,都已經自顧不暇了,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管自己的母親呢?可當年母親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不是一樣把這幾個孩子給撫養成人了嗎?為什麼他可以,你就不可以呢?如果實在是沒有精力去照顧的話,也是可以承擔一部分的養老費用的。並且你的子孫後代也是有義務幫你一起贍養的,並不是說只有老人一個人有贍養義務。
Ⅲ 「70歲老人卧病在床子女視而不見」,養兒防老,真的可信嗎
01
人們都說養兒防老,所以如花的年紀,都迫不及待的懷孕生子,期待著在自己老了的一天呢,會有一個人來管著他。
但是對於這種想法的話,我覺得是錯誤的,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思想也應該在改變,不應該再停留在舊時代養兒防老觀念。
養兒防老,可以已經過時了,隨著人類壽命的提高,自己老了,孩子也老了,他的家庭也有了他的負擔。
如果這個孩子本身比較孝順,可能他們自己的經濟壓力就夠自己承擔了,怎麼還能顧得上你呢?
如果再遇上一個不孝的人,那麼即便你老了,很有可能也是孤獨一個人。
04
俗話說「養兒防老」,然而很多人在本該「三十而立」的年紀,對贍養父母卻倍感壓力。
據調查,九成80後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後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當年都言「養老防兒」是笑談。
養兒防老之所以是謊言,一方面是經濟壓力太大,一方面是人品問題。
有些時候,在孝順父母方面更考驗人心,在父母養老問題上面,更能夠看出來你這個人的人品。
如果連生自己養自己的親生父母你都不孝順,以後不管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賺到了多少錢,這個人的人品始終會有一些問題。
做人應該以德為本,但是如果一個人有才無德,那麼跟這樣一個人相處是非常危險的。
為人子女,孝順是本,如果連基本的孝順都做不到,那麼,你這個人終究是失敗的。
Ⅳ 四川一百歲老人記憶困在3歲把女兒當媽媽,她究竟患了什麼病症
父母是我們精神支柱,媽媽這個詞,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就是精神糧食。小時候媽媽就是我們保護傘,有什麼困難,喊一聲媽媽就可以了。可是我們長大了,我們成了媽媽依靠。
四川有一位百歲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好多記憶都抹去了,唯一記著媽媽。將自己女兒,喊媽媽。我想這個老人是想媽媽了,記憶里媽媽。我們都說老小孩,其實老人是年輕時太勞累,現在只記起媽媽。
就像四川這個百歲老人,記憶停留在三歲,把女兒叫媽媽。女兒照顧媽媽,讓我們看到,父母對孩子愛是無私,也說明媽媽偉大。我們都一個偉大母親,我們也要做一個偉大父母,幸福就在身邊,常回家陪陪父母,每天給父母打個電話。
Ⅳ 老人對九十七歲母親哭訴:媽,你再不死,我就要被你折磨死了,你怎麼看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長壽的老人是個寶,有人認為,長壽的家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特別是當你有什麼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問長壽老人,因為長壽老人的經歷更多。許多,但也很驚人的,可以給年輕一代很多建議。但是,有人認為長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別是那些生病,重要的人並且不死的人,對他們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種折磨。
我不必每次都休息,我經常在白天打瞌睡,而且我做不到任何事情。 我的心特別痛苦,但是我真的再也無濟於事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媽媽聽到了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淚,在家裡長壽的老人確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一個孩子,你不應該不喜歡老人,你不應該說這樣的話,這會傷害到老人的心,無論老人多麼殘酷和不合理,他們都不會這樣。太生氣了,因為他老了病了,無論如何,他的孩子都必須背書老人,因為這是你應該做的,不要迴避或避免。
Ⅵ 70多歲的女兒還有義務贍養近百歲的母親嗎你怎麼看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任何人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不過這不是我要說的,我只是想從情感方面談談你70多歲多病的母親贍養你外婆的義務。
子頂父職,努力贍養好老人,德及子孫。
你近百歲的外婆,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你舅、姨、媽五姐弟,你這一輩和你下一輩更多,且都應成年。雖說你母親輩人都70歲了,你們也可選一位在家中能工作的人伺候外婆。其它人出點小錢,補助一下伺候你外婆的人。比如,你就可以。照你母親的年歲算,你40多近50,在家做自媒體——今日頭條,如果你是女人就更好些。頂替你母親照顧你外婆吧!
Ⅶ 丹東父女黃碼看病被攔後襲警事件,你支持哪方做法
我同情丹東父女,但是我支持警方的行為。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雖然他們做了襲警的行為是明顯不對且違法的,但是如果社會只講法律而不講人情,那麼這個社會也未免過於冷血。
生病了就要去看醫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呀。因為有的病,脫拖了很有可能會更加嚴重。之前疫情封城,有人因為不能出門,結果導致重疾復發失去了生命。這樣的例子可以說不算個例,只有你身邊的親人發生了這種事情,你才能感受到那種無奈與悲痛。我們不能說政府錯了,但作為當事人,他們也沒有錯,他們生病了,有資格去看醫生,有資格去看病。如果一味的講究條例,沒有通融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悲劇的發生。
在這個事件中,我們並不知道父親得了多嚴重的病啊,但可以知道是這里的女兒是非常著急的。他們又不是紅碼,比起那些隱瞞行程的人不知道好多少。而且事件中的女兒是當天做了核酸的,只是父親沒辦法開具證明。
有的人可能會說你一個黃碼的人,來看病是不是想要危害社會?但你說這話,是不是忘了爸媽和親人呢?換位思考一下,你的親人生病了,你可能並不能做出比事件中的父女更好的行為。我知道這樣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導致醫院的工作量加大,甚至導致他人被感染什麼的。但這種可能性其實是非常小的。但有這種可能性,所以不予提倡,我也能理解。那能不能就是出一條法律或者出一條明文規定?如果病人因為黃碼或者是紅碼沒辦法來醫院看病,或者取葯的話,醫院可以發快遞,或者線上看病呢?這樣子的話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急人之所急。
要是你的老父親也得了那種非常非常嚴重的病,需要緊急就醫的話,你會怎麼做?你是像裡面的女兒一樣去大鬧,還是選擇忍氣吞聲,活生生看著父親受罪。我相信無論選擇哪一個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除此之外,我們別無他選呀。因此,在焦急憤怒中,女兒倒地,這個父親選擇了襲警,這個看著明顯錯誤的行為。他們行為是錯的,但他們此時此刻並沒有更好的行為。我們是可以選擇更好的,更冷靜的行為去處理問題,但人不是機器。
所以說我很同情他們的遭遇。而且他們並非是完全不講理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太急了,發生爭吵才會導致襲警的。在事後她也主動說明了事後申請進行拘留,同時申訴服從大局,走法律程序。
在這個事件中,丹東父女他們的行為是過激了,警察維護現場秩序,保障公民安全,值得贊揚。但我覺得法律的建設是為了讓這個社會更美好的發展,但不代表就一定得犧牲少部分的人的利益啊,而且我們也不能保證自己有一天不會成為這少部分人。所以希望能夠繼續健全制度,能讓那些因為疫情影響的人也能看得上病,而不會因為不是綠色的碼,失去一個看病甚至生存的機會。
Ⅷ 百歲老人喝酸奶吐槽女兒不孝順,如何照顧已經神志不清的老人
生老病死,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之事,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天,這是無法逆轉的定律,當然,當老一輩逐漸老去之後,新的一代又會茁壯成長起來,這彷彿就是一個輪回,當子輩們還小之時,長輩們盡心撫養他們,但長輩們老去之後,子輩們便會贍養長輩,這也是一個固有的輪回,每個人都會當晚輩,也會當長輩,因此,在長輩逐漸老去之後,盡一份是十分必要的,那應當如何去照顧神志不清的老人呢?在我看來,主要突出6個字,那便是順其意,思其心,他們的思想已經出現了改變,自然不可能有常人的想法和反應,在這個時候,多讓他們輕松一點便是最好的盡孝方式。
“順其心,思其意”,在能夠滿足的條件下,給予老人們一個想要的生活,這便是最好的孝順。
Ⅸ 老人生病時女兒從來不照顧不管不問有繼承權嗎
繼承權是一種法律,她對老人不管不顧,只能算是她不孝,但是老人的財產,她還是有繼承權的,如果你能拿出證據,證明她對老人不管不顧,那麼她繼承的東西就會少很多,如果能證明她從來沒管過老人,那麼是可以免除她的繼承權的。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村就有過一例,女兒35了都沒結婚,從18歲開始就出去闖盪了,開始幾年還回來,後來就一直沒回來過,對父母不理不睬,從來不打電話回來,後來家裡屬於她的那部分,被哥哥強制剝奪了,不給她,說她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