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80歲以後成功的人

80歲以後成功的人

發布時間:2022-08-24 15:37:48

1. 有沒有歷史名人很大年紀才有成就的例子(比如姜子牙和肯德基創始人)

很大年紀才有成就的歷史名人有:

1、吳承恩:

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

為編著《西遊記》,吳承恩遠涉名山大川,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吳承恩曾經寫過著名詩篇《二郎搜山圖歌》。

2、齊白石:

1889年,齊白石二十五歲的時候才開始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文,得胡沁園幫助,脫離木工生活,專習繪畫,為人作肖像養家。

1894年,已經三十歲的齊白石與王仲言等七人結龍山詩社,被推選為社長。後與黎松庵等結羅山詩社,一起吟詩、作畫、摹刻金石。

2、諸葛亮: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已經二十七歲的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四十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4、劉邦:

劉邦建國稱帝時已過半百,步入晚年變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特別是那些異姓王們。結果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

英布還起兵反了,劉邦抱病親徵才平了他。之後其封國則轉入劉氏子孫手中。只有吳芮的長沙國倖免。

5、姜子牙: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2. 名人勇於打破常規,發明創新的事例

1.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跟大家在後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2.袁隆平

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3.哥白尼的「日心說」

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於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4.牛頓

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5.盛田昭夫

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在逐漸邁入國際化時,盛田昭夫感覺公司全名過於冗長,有礙國際化發展,於是就和井深大翻閱字典找尋新名稱,最終決定使用「SONY」。1958年1月,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說服了持反對意見的董事會,正式將「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名稱改為「SONY」(索尼)。

3. 關於名人創新的事例

1、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馬上就要完工了,然而各景點之間的路徑該怎樣設計還沒有完美方案,格羅培斯心裡十分焦急。

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帶他去地中海濱。汽車在南部的鄉間公路上賓士,這里漫山遍野都是當地農民的葡萄園。當他們的車子拐入一個小山谷時,發現那停著許多車。原來這是一個無人管理的葡萄園,你只要在路邊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

據說這是當地一位老太太因葡萄園無人料理而想出的辦法。誰料到在這綿延百里的葡萄產區,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回到駐地,他給施工部拍了份電報:撒上草種,提前開放。

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裡,草地被踩出許多小路,有寬有窄,方便自然。後來,格羅培斯讓人按這些踩出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

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同樣的道理,人在生活中無所適從的時候,選擇順其本性,也許不失為聰明之舉。

2、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但是蔡倫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只是漂絲的副產品。

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經過研究創新,在前人漂絮和製造雛形紙的基礎上總結提高,從原料和工藝上把紙的生產抽調到一個獨立行業的階段,用於書寫,監制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成就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

3、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

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4、司馬光跟大家在後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5、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教廷、頑固派等保守勢力的威脅下,哥白尼不懼強權,堅持真理。提出了改變世界的」日心說「。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4. 名人創新的例子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們只好上山用斧頭砍木,當時還沒有鋸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了魯班很大啟發。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桿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魯班想到了鐵片,便請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鋸發明以後,魯班又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古書對此有很多記載。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3、牛頓晚年趨於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牛頓的一生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光學環、光微粒說、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的柏拉圖學說的范圍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來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范疇,就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4、在權威聖圈面前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里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於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沖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權威。

5、氧的發現

物體為什麼會燃燒?18世紀時的權威理論的回答是「燒素說」,認為能燃燒的物體內含有一種名叫「燒素」的特殊物質。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出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這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就將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氣」。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後,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並第一個命名為氧,再通過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燒的氧化理論。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於從「常識」頭上邁過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欽佩外,對普列斯特列被「常識」像夢魔一樣拉著,不能不為之嘆惜。

6、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玫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後來,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論。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闡明了日心說,告訴我們: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5. 關於名人晚年成功的事例

1、粱灝82歲中狀元的事跡被寫入「三字經」,激勵了無數後人。

粱灝年輕時正好是五代十國中後期,戰亂的環境使自幼喜愛讀書的粱灝難以專心致志的讀書。當粱灝的兒子考中狀元後。粱灝自己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但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學習,博覽群書,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齡。

他八十二歲高齡時又參加科舉考試,在殿試中,這位老人氣宇軒昂,面對宋太宗的提問,對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贊賞,終於獨占鏊頭,考取狀元!

2、肯德基創始人——哈蘭·山德士上校(colonel harland sanders)。

1890年出生的上校一生充滿著美國式成功的傳奇,他年輕時做過各行各業的工作,包括鐵路消防員、養路工、保險商、輪胎銷售及加油站主等等,最後在餐飲業上找到了事業的歸宿。

當上校66歲之際,這位月領105美元的社會保險金的退休老人用自己那1946年出品的福特老車,載著他的十一種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壓力鍋開始上路。

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塔基州各地的餐廳,將炸雞的配方及方法出售給有興趣的餐廳。1952年設立在鹽湖城的首家被授權經營的肯德基餐廳建立。

令人驚訝的是,在短短五年內,上校在美國及加拿大已發展有400家的連鎖店,這便是世界上餐飲加盟特許經營的開始。同時,上校也受到電視台的關注,由於整日忙於料理,他只有找出唯一一套清潔的、白色的棕櫚裝,這一打扮自此成為他獨一無二的注冊商標。

從此以後,人們便將這套西裝與肯德基聯想在一起;而他的這身白西裝,滿頭白發,及山羊鬍子也成為了全國性的象徵。

(5)80歲以後成功的人擴展閱讀

台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在他的一本書里說道: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生活中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但挑戰垂青於勇敢的人,機遇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1、不懼挑戰,努力拚搏!

四川大學(望江校區)2010級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張星祺。

「大學時,除了常規課程學習之外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嘗試各種新鮮事物。為了取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我積極尋求一些兼職、培訓、考證等能讓我的大學經歷更加豐富充實的實踐項目。

在這其中,市場調研無疑是對我以前所學技能的一次全面考察,我和隊友一起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難以完成或者從未曾想到過自己會去嘗試的艱巨任務。我們曾在3個小時內完成300多份問卷調查,也曾從下午3點熬夜到晚上4點去完善補充調研結果,最終圓滿完成調研工作。」

2、勤於思考,嚴格自律!

西華大學(郫縣校區)2010級汽車服務工程專業,鄭力滔。

「在我看來思考應是一種習慣,在生活中我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通過思考來發現自己、剖析自己、認識自己、面對自己。

我給了自己『是學生非學生』的定位,既要出色完成學生應有的學業,也要積極參加學生之外的各種角色鍛煉自己,我曾經從事過加工企業工人、統一促銷員、企劃人員、修車工、經理助理、教師、項目負責人等多個角色。

在統一實習期間我從快消品促銷員做到產品推廣助理;在項目實踐中我組建15人跨校團隊針對農夫山泉和華潤怡寶的行業格局、渠道體系、服務程序等10餘項細分職能進行調查研究並撰寫完成調研報告。」

6. 關於創新的名人事例

1、1900年,著名的普朗克教授和他的兒子在他們的花園里散步。他看起來很沮喪,遺憾地對兒子說:「我的兒子,我很抱歉今天有了一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一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說和普朗克公式。

令他沮喪的是,這一發現削弱了牛頓的完美理論,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相信這是權威。他終於宣布取消他的假設。人類從權威中獲益,但同時也受到權威的折磨,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在25歲的時候,愛因斯坦敢於突破權威的神聖圈,大膽地突破,欽佩普朗克的假設並將其延伸到深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它決心摧毀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理論,創造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作為一個新的、甚至更大的權威而聲名鵲起。



3、中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他所取得的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以往畫家的長處,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風格。

他60歲以後的畫與他60歲以前的畫有很大的不同。70歲以後,他的風格又變了。8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

正是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不斷地改變和創新,他晚年的作品才比早年的作品更加完善和成熟,也才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和風格。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向我學習,就必存活。他認為畫家應該「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說,我們在學習別人的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搬,而要創造性地加以利用,不斷地加以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賦予藝術新鮮的生命力。

4、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說」長期以來占據了人們的思想。托勒密認為地球是靜止的,太陽、月亮、行星和恆星都繞著地球轉。

哥白尼在《天體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澄清了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布魯諾隨後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

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的表面是不均勻的,木星有四顆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系是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有盈虧現象。

不久之後,開普勒分析了第谷。布拉赫的觀測發現行星在橢圓軌道上運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礎。因此,可以說科學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5、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復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干什麼,他說是在練字。

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聽 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麼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7. 年齡大的人成功案例

如下:

1、40歲那年,他開了一間加油站。他希望憑著這個加油站,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後來,因為耐不住清閑,又在加油站旁邊賣起了炸雞。沒想到的是,炸雞店的生意比加油站還要好。因為炸雞賣得好,他還被頒發了「肯德基州上校官階」。

看到這里,你一定認為他這輩子就功成名就了。事實並不是這樣。

1946年,在他56歲的時候,因為二戰爆發,他的加油站和炸雞店都沒了生意,一下子傾家盪產過上了靠領救濟金的生活。

好在,他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開著他的老福特汽車向別人兜售他的炸雞配方,開始第二次創業。他被人拒絕了1009次後,終於在1010次時得到了肯定的回復,拿到了創業的資金。

1955年,他在65歲的時候成立公司。今天,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能看到那個生意興旺的炸雞店。

他叫哈蘭·山德士,他的炸雞店叫肯德基。

2、他想寫一本書。

可是他已經50歲了,一直想寫的書也只寫了前十幾回。後來因為公務繁忙,就把寫書這事給撂下了。

直到晚年退休回家,才又再次動了寫書的念頭,這才正式開始寫書。這本書寫得並不順利,還好,他抱著堅定寫下去的信念。一直到他離世前,才終於完成。

82歲那年,他去世了。他的書流傳下來了。

他叫吳承恩,他的書叫做《西遊記》。

3、57歲的時候,他在北京靠賣畫為生。

他的畫比一般的畫家都要賣得便宜,可還是很少人買。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知音陳師曾,生活得以好轉,不曾想陳師曾英年早逝,失去唯一知己的他又遭到了同行的口誅筆伐,生活又陷入困境。

幸好他心態不錯,活到老學到老,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也不因自己年齡增長而輕言放棄。終於,在1929年,剛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鴻慧眼識珠,非常欣賞此時已經自成一派的他。從此,他的畫越買越好,更被稱為繪畫大師。

這一年,他66歲。他叫齊白石。

4、有位過完80歲生日的老人,在公園等人下棋的時候,碰到一位畫家,攀談中畫家知道老人靠下棋打發日子,就建議老人不如學繪畫。

老人說:「我連畫筆怎麼拿都不知道,怎麼作畫呢?」畫家說:「你可以去試一試呀。」老人一想,對呀,不試怎麼知道呢?這一試,老人竟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幾年以後,老人成了美國著名畫家,此人就是哈里·利伯曼。

5、姜子牙70歲拜相,姜太公姜子牙是東海上(現今河南許昌,另一說法是安徽臨泉姜寨)人士。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並在磁泉邊以長桿、短線、直勾、背身而釣的奇妙方式去釣魚。

靜待多年,最後感動了求賢心切的周文王,姜子牙隱居10年,當他83歲時,周文王再度到訪,在文王誠意請求下,姜子牙被拜為司馬,輔佐文王。因為周文王曾對姜子牙說:「您真是我的太公呀!」,故後人尊稱姜子牙為姜太公、太公望。

姜子牙老年得志,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練武、勵精圖治,並策劃推翻商紂的暴政。

卒之在公元前1066年率兵三萬,大敗商軍於牧野,為武王奠定周朝。因姜子牙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分封於齊(現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

8. 名人靠創意成功的事例

1、氧的發現

物體為什麼會燃燒?18世紀時的權威理論的回答是「燒素說」,認為能燃燒的物體內含有一種名叫「燒素」的特殊物質。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出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這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就將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氣」。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後,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並第一個命名為氧,再通過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燒的氧化理論。

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於從「常識」頭上邁過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欽佩外,對普列斯特列被「常識」像夢魔一樣拉著,不能不為之嘆惜。

2、蘇格拉底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5、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

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閱讀全文

與80歲以後成功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龍潭區醫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874
孝敬友善的優秀童謠 瀏覽:988
養生會所哪裡招人 瀏覽:982
文殊院附近哪裡可以體檢 瀏覽:118
讀書花錢太多對不起父母怎麼辦 瀏覽:336
70歲老人的詩 瀏覽:992
程凱養生說如何養肝 瀏覽:427
84年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68
外地人在北京交社保可以退休嗎 瀏覽:455
老年人說胡話怎麼治 瀏覽:135
買斷後沒買社保能辦退休嗎 瀏覽:464
建行代發養老金 瀏覽:756
李先生60歲個體經營 瀏覽:290
80歲老年人心率不齊 瀏覽:222
軍人父母住院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瀏覽:887
老年人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化療 瀏覽:62
軍嫂的養老保險 瀏覽:136
長壽區徵收中心在哪裡 瀏覽:882
退伍老兵60歲養老補貼 瀏覽:306
鑒別老年痴呆的圖片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