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70多歲的老人都經歷過哪些艱苦歲月
抗日時期 中國解放時期 國共對戰時期 吃大鍋飯時期 文革時期 一國兩制時期等等。
最好按順序問。。。
Ⅱ 70歲的老人小時候玩什麼游戲
玩泥巴 他們用泥巴做抄成小人然後打架 還有就是那個竹子上長得蟲 用竹簽插起來可以當現在的風扇 還有陀螺 我問的我爺爺
——————心痛的終結為您解答
Ⅲ 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70歲婆婆年輕時候做錯了哪3件事呢
01
歲月不饒人,大概是在青絲變白發,行動也逐漸遲緩時才開始意識到的吧。
老去,是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所以才會孕育下一代,此乃傳承。我曾經問一個朋友,她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麼?
她想了想說,應該是她家五代同堂,每次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心裡就會莫名生出感動,她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但是現實也告訴我們,卻不是所有的老去,都能夠讓人如此欣喜從容。
有的時候,老去好像也能成為負擔。
老家有一個老人,70歲的年紀,還是一個人住著,幸好的是,她的身體看起來比較硬朗,基本的事都能自己完成。
因著她家的房子在馬路邊,但凡有人回去,都總會去她家坐坐,老人很好客,也很喜歡說話,見著誰去都很喜歡說話。
如果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老人這么大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在老家是因為沒有孩子,就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周圍到處都沒有人,要是不小心出個什麼事的話,都沒人知道。
而實際上,這個老人一共有4個孩子,2個兒子2個女兒,卻依舊老無所依。她的4個孩子都住在城裡,偶爾會回來看她,但並不多。
老人也不需要花什麼錢,自己在周圍種點地,就夠自己吃了。
雖然有人會悄悄說她的孩子不夠孝順,把這么大年紀的媽一個人放在農村,但也只是背地裡悄悄吐槽而已,並不敢實際去說什麼,畢竟是人家家事。
老人的心態還是比較樂觀,她心裡什麼都明白,也還是坦然接受一切,並沒有去埋怨什麼,或者說她的孩子們有誰做得不對。
老人自己也曾經說過,自己年輕時候做錯了3件事,也正是如此,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04
老人也很遺憾,說以前不曾教過他們團結,所以,才漸漸有了今天的樣子。
因為村裡的老人不止她一個,但是大多數都還是過得挺幸福。老人的隔壁鄰居6個孩子,有兒有女,都在城裡面,也把父母接了過去,6個孩子都很孝順。
甚至鄰居不想在城裡面,說還是在家裡面好些,最後6個孩子一番商量,認為回老家太偏僻,父母又不喜歡城裡,便退而求其次,一起在鎮上給父母買了一間小房子。
老人說起來還是很羨慕的,畢竟她一個人待在老家應該也比較孤單,有時好幾天沒人和她說話,平時幾乎都沒什麼人回去。
年輕的時候,誰都不會去想像有一天皺紋爬上臉龐,行動也變得困難時候的場景,因為總是感覺十分遙遠,但歲月匆匆,一切終將成為必然。
或許曾經的一些事,會在老了以後才能看出副作用。
而愛的箭頭總是無限向下,向上看的時候,有人只能看到不平和負擔,忽略了自己也是從兒時成長過來的人,忽略了那份曾經的愛意。
希望所有的老去,都能淡然平和,就像是時間的年輪慢慢走過來一樣,它帶走了青春,也能帶來老了以後該有的幸福。
至少,不要盡是心酸。
Ⅳ 60~70歲老人童年的春節是怎樣過的
吃的好,穿的好,挨家挨戶拜年
Ⅳ 想問60-70歲老人當年他們經歷過的生活,有什麼問題可以問的
可以問他們年輕時的經歷,婚姻生活,生活習慣之類的,如果有傳奇經歷更好。
Ⅵ 70歲的老人經歷了哪些歷史
今年是2014年。從現在倒推70年,是1944年。
也就是說,出生沒多久,適逢日本鬼子投降。
緊接著,國共兩黨大戰四年。最後以共產黨1949年底勝利結束。這個老人這時5歲。
這個時候,所有的這些記憶,老人可能並不太清楚。他的父母會印象比較深刻。
49年到55年。中國改造封建主義。沒收地主啦,資本家的工廠,財產啥的。如果老人家是地主,可能會比較郁悶。如果是農民,會比較高興,因為分到了土地。
55年,是10歲左右。緊接著,碰到了三年自然災害(姑且按國家的說法這樣來說),應該是有三年的挨餓時期。這段時間,記憶會比較深刻。當然了,這三年之前的一年,吃大鍋飯,倒是一段讓人難忘的美好。
60-66年,老人15-20歲,這幾年比較平靜,全國人民在努力為前幾年吃空的國庫補充糧食。
66年-76,十年文革,這個的經歷,所有人都難忘記。老人應該是20-30之間。可能已經結婚。可能憑著自己的本事,混個文革主任啥的,也有可能家裡成分不好,被批鬥。
76年-80年。這一段時間的大事主要有:結束文革,打倒4人幫,農民土地承包等等。全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從78年土地承包到90年這十幾年間,是中國農民最幸福的一段時光。物價穩定,收入雖然不,但通過努力的種地,也漸漸積累。
對於城裡人來說,小商販開始興起。中間有過一次嚴打,例如遲志強被判刑。
中間還有鄧小平要收回香港,收回澳門的談判等。
90年-2000年,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農民的次幸福時間,無數的農民蓋瓦房,也有一部分農民開始走向城裡。城裡的工人的漸漸拉開的農民的距離。
2000年。老人55歲。孫子,外孫應該是有了,或快有了。
當然了,2000年以後的變化,你也知道了。
Ⅶ 采訪70歲以上的老人在少年時候的生活情況的作文
我是一個快樂的小小的少年,因為我有兩個溫暖幸福的家。
在第一個家裡,爸爸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跑東跑西為我掙錢供我上學,媽媽就像金色的太陽,照耀我快樂成長。我呢!就是一棵綠色的小草,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到陽光雨露的愛撫。
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額頭燙得像一個小火爐爸爸媽媽連夜帶我去了醫院。一進醫院,醫生便讓我打吊瓶。由於我很瘦,血管又細。那位護士阿姨拿著針頭在我手背上刺了半天也沒成功,隨著針頭的每一次刺進,每一次抽出,我的心都劇烈地收縮著,太痛了!但我沒有哭,連哼也沒哼一聲,終於針頭刺進血管了。望著我那「千瘡百孔」腫得老高的手,媽媽心痛地撫摸著,爸爸則自豪地誇我:「咋兒子可真是個勇敢的棒小伙!」我的手痛著,但父母的愛卻讓的心快樂著。
當我懷著興奮的心情邁進我的第二個家——東海學校時,我看到的是風景如畫的校園,和藹可親的老師。我在這個家裡生活了一年,我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在這個家裡,我有27個親密無間的心兄弟姐妹。雖然我們來自全國各地,但我們的心卻緊緊相連。
課堂上老師向我灑下了知識的種子,帶領我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遨遊。課間時,老師和我一起做游戲,給我的課餘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著我們。每天晚上,當我們安然入睡時,老師悄悄地給我們蓋被子,她的腳步好輕好輕,生怕打擾我們的美夢。夜深人靜時,老師還在辦公室熬夜認真地批改作業。其實老師是學校里最辛苦的人,可是面對我們,老師毫不吝惜她們那美麗燦爛的微笑。看到她們微笑的臉龐,我如沐春風,每天都與憂愁擦肩而過,我快樂著!我覺得他們的微笑是東海校園最亮麗的風景線。
我的少年生活作文二:我的少年生活(828字)
雨夜獨坐,點滴的聲音,從一種高度,驚碎乳燕的呢喃,落入淺淺的水灘。寂寥的少年,獨自靜坐,俯首仰首,在夜雨下,撒網,打撈昨日丟失的情感。透過雨簾,聽!一串搖不出記憶的風鈴。
正是少年思念時,他在記憶中尋找失去的父愛,尋找那濃濃而又熟悉的味道。
20XX,少年初二,在偶然的機會,學校發給每人一張名信片,要在上面寫幾句祝福的話,是准備在父親節那天送給父親的,這勾起了少年思念的心,少年提起手中如千金重的筆,顫抖的字寫在賀卡上: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願給我一此重來的機會,我將親口對父親說聲:爸爸,我愛你 !父親節快樂!
這是一張寄不出去的父親節賀卡;這是一份流露著少年真誠情感的賀卡,這凝聚了少年的重重的心事。
在一次課上,少年聽到了一個鐵環的故事,少年思索:曾經的日子裡,我是多麼完美,多麼幸福,因為太過圓滿,我走得好快。像一陣風一樣,都來不急珍惜,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失去了一環,失去了父愛,我走慢了腳步,留下的卻常是回憶,有些事情年輕時候不懂,等懂的時候,卻可能已經不再年輕。
那位少年其實就是我,我就是那個孤獨的少年。
當老師把這個故事引申到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位作家給四川孩子們上一堂有關幸福的課。課上,孩子們的回答依然在我耳邊回響:
我們雖然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朋友,但是我們還活著,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們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關心、幫助,在有生之年有這么對人關心著,愛著,幫助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要明天還在,我們就是幸福一代,冬雪終會悄悄融化,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為什麼孩子們那麼幸福?因為他們都知道幸福就是得到,他們不去回憶痛苦,放大痛苦。是的,我從他們身上學會了樂觀;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幸福。人不能活在回憶中,因為前方的路還很常,人生還有希望!
20XX,我的初二,我成長了很多,我懂了很多。
20XX,我的初二,我再也不是那個心事重重的少年。
我的少年生活作文三:我的少年生活(3655字)
本人侃軒,無字無號(目前為止)。已度過十五個春秋。對於前十五年的事,還依稀記得,就趁著還有的記憶,把那些事情寫下來吧。
我出生在1995年,至於當時的情景,我自然是不知道的。我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在我前面還有一個比我大九歲的姐姐。據說,當時計劃生育特別嚴,我是偷偷生下來的,然後就是被罰款,才上戶口,還有同學開玩笑說:原來你是罰款娃兒哦。爸爸當時還在電廠有一份工作,也差點因為我下崗。(不過那份工作好像並不重要,在我的記憶里爸爸都沒去過,一直都是讓人帶班。)
那時家裡做生意很忙,我就被送到離家不遠的一個阿姨家帶,那個阿姨成了我乾爹。所以,媽媽說,自從我生下來開始,我就沒喝過一口母乳。乾爹待我很好,她們一家都帶我很好。他們家裡還有一個姐姐,每次我搶那個姐姐的東西,都是以我的勝利而告終的。那個姐姐也並不因此記恨我,我一直在她們家待到兩歲,才被爸媽接回去,其實一直都是挨著的。剛把我抱回家的時候,整晚大哭大鬧,媽媽只有抹眼淚,又把我送回去。這樣來來往往好多次,最後才強行留下。這些記憶,我是一點也沒有。這些都是別人告訴我的。我只記得小時候,總喜歡往她家們跑,去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在櫃子裡面找吃的。到吃飯的時候了,自覺地爬上桌子,嚷著要吃「油油飯」,就是一種只和了香油、豆油和味精的飯。到了晚上,不想回去直接在她們家睡了。現在想起來,當時整么會如此隨便,肯定是和兩歲前有莫大的關系,就是在爺爺奶奶那裡,我也沒這么自然。
小時候,記得爸爸很兇,我還有過被罰跪牆角。有一次在飯桌上挑食,爸拿起筷子打我,我邊哭邊把不想吃的菜遞向嘴邊,他又吼我閉上哭聲。我想收收不住,只有邊哭邊說,我不哭了,我再也不哭了。那次是我記憶中最清楚的一次,但恐怕爸爸自己都記不得了。順便說一句,堅決反對家庭暴力……
就得上小學的時候,每天一大早就起來,背著個大書包去學校,在校門口吃碗面解決早飯,早早就到教室,不是好好學習,而是喜歡和同學一起耍。小學的時候,每個班清潔衛生都有公地。每班早上都要派一組去打掃,我每天就作為勞動委員到公地上去耍。那時候每天背個大書包,往返於家與學校之間。除了臨近考試,每天還是很輕松的。小學的時候每年總有三天運動會,項目很多,我好像經常參加那個急性跳遠,成績好像還不錯。六年的時光就這樣很快的過去,還記得的總是說長大遙遙無期,轉眼就告別童年,進入新集體。
公立的初中不上晚自習,爸爸覺得這樣課程太少了。想把我送到一所中學,一個阿姨的兒子送到綿陽去讀,覺得那邊還不錯,那個哥哥放假都不想回家了。我媽就帶我參加了綿陽東辰的招生考試,我還記得去考試的人有好多,考試的前兩天大小賓館就預訂滿了,我是提前兩天去的,去的車上有好幾個都是去考試的,同車的一個叔叔聽說我們沒預定房間,還為我們的去處而擔憂。到的時候已是晚上,幸運的找到了住處,第二天去看了綿陽的幾所初中,綿外,東辰,南山雙語,英才,我一下就發現了差距,一所比一所漂亮。印象最深的是英才,綿中的附屬中學。在一個小島上,地板清晰地照出人影,分不出哪裡是水池,哪裡是地板(可能因為接待考生專門打掃的更干凈),透明的一棟圖書館,十六城樓的學生電梯公寓,宣傳的橫幅從校門口隔幾米拉一條,一直到出小島過完橋。由於考生太多,我考試坐的是食堂,食堂都擠滿了。
最後,讀的是東辰,因為東辰先打電話錄取,錄取之後就馬上繳學費,佔一個學位,晚了就被占完了。剛到東辰,是爸爸送我去的,他幫我把東西放到寢室,把我送到教室,就走了。後來,我才曉得,還要到財務室交車費,把匯款單拿到財務室,去買學校不提供的生活用品,整理寢室的櫃子,充電話卡,登記注冊,交保險,交迷彩服費……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女生,一口地道的綿陽音,剛開學她就哭了,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想家。我本來忍住的淚水也掉下來了,不論重哪方面來說,我都覺得,我有比她更充足的理由哭,畢竟,我在學校不認識一個人,我在綿陽不認識一個人。後來了解,原來像我這樣情況的,還有一群人。學校的封閉式管理,我恨極了這個學校,連剛打午休鈴,你還在洗衣服,都會被罵一頓,在記載在反饋表上,再被班導訓一頓。特別的,東辰喜歡把班主任叫班導,連這個都喜歡與眾不同。開學當晚,就分配了教官,進行了介紹和交流。接著就是軍訓。那時天很熱,從寢室出來不一會鞋底就變得燒人。但那些打著太陽傘,喝著水的老師一點也不考慮我們的感受,不過我們班導師是陪我們一直站在太陽底下的,他很嚴格,動一下就加時間。還有齊刷刷昏倒的同學,就讓你到醫務室休息一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站出眼淚就休息,說明你認真。我們一個雲南的同學,因為站一會就流眼淚,被教官表揚安逸了。我實在是站不下去了,心裡一想家,眼淚就掉下來了,教官很高興的讓我原地休息一下。
我第一次打電話回家是開學第二天,第一句話問爸爸到家沒,話一出口,我眼淚就掉下來了。那整個中午我都窩在被窩里哭,怕吵到睡覺的同學,有時晚上還可以聽到走廊里打電話放聲大哭的。每次聽到別人哭,其實我的心裡還好受些,總算曉的可憐的人不止我一個。坐在床上,看人來人往,聽嘈雜聲片片,我靜靜地等待這段時間的結束。等大家放學走光了,等著整懂棟樓都靜下來的時候,我就可以拿起那幾百個人共同擁有的寶貴的電話,開始漫長的電話連線。盡管我每周託管,還是盼望著放假,就是等待閑下來的電話。這是與家人距離最近的時候。周周如此。
Ⅷ 我想了解一下現在40多歲的爸爸媽媽和現在60~70歲的老爺爺老奶奶的童年是怎樣的!
在童年階段也就是10~14歲的時候
吃的零食是什麼 (沒有,最多就是水果糖)
穿的衣服是怎樣的 (破破爛爛,過年能有一件新衣服就是最大的滿足)
家住的房子是怎麼樣的 (紅瓦是當時最好的建築材料,還有許多人家是木板以及茅草)
道路是怎麼樣的 (泥濘小路,上學成了比較擔憂的話題,特別是雨天)
玩的東西是什麼(雞毛毽子和小沙包)
除了父母以外,還有60~70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在10~14歲的童年階段里又是怎樣的呢
吃的零食是什麼 (沒有)
穿的衣服是怎樣的 (父母剪裁下來的衣服)
家住的房子是怎麼樣的 (幾乎是木板房,經常漏水)
道路是怎麼樣的 (在雨天走50米,鞋子以及褲腿就會完全臟了)
Ⅸ 七十歲老人坦言:年輕的時候有多強勢,晚年就有多凄涼,你怎麼看
很多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很好,但有時父母對孩子很好。我覺得父母對孩子很好。為了孩子,父母的堅強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這個真的可以嗎?答案一定不好。70歲的老人坦率地說,年輕的時候有多強,晚年有多寂寞。
我今年70歲。年輕的時候為了孩子好,用強大的力量為孩子做著一切。那是錯誤的。你覺得是為了孩子嗎?也許在父母的思想世界裡,那是為了孩子。不好意思,你想要孩子嗎?作為父母的堅強會給孩子什麼。也許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父母們不為孩子立下良好的旗幟,而是以強大的氣勢前進。沒用。你一定會後悔到最後。自己沒有多偉大,最後發現自己有多可笑。年輕的時候對孩子有多強,老後有多寂寞。大家都注意了。
那個父母不覺得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嗎?我從小就強迫孩子們好好學習。我覺得讀書是最好的方法。多少父母都這么認為?而且我也和大部分父母一樣,只能看到孩子的分數。孩子每次考試都會拿來給我看。好的有獎勵。不好的應該批評。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是這樣。但是,這樣的嚴格是為了什麼呢?教給我的只是考試機。考試贏了,卻輸給了新生。最後的結果你想要嗎?我覺得不對。
結語:
原來如此,合格的父母不是讓孩子做那個,而是在適當的時候問孩子是否累了。你對孩子累了嗎?你不累嗎?絕對比你少。請問他累不累。這次考試不好。下次請加油。請不要失望。沒關系。教育孩子不能有很強的氣勢。孩子也真的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體諒。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逞強。到最後一定要自己嘗到不好的結果。我是海說感情,看別人的故事,反省自己的人生。不要走別人的路。
Ⅹ 70歲老人的一生作文100字
還是我剛上抄一年級的時襲候,咱家又換了個鄰居。他瘦高瘦高的個頭,長著一副古銅色的臉孔,一雙銅鈴般的眼睛,鼻樑上架著一副又黃又小的破舊眼鏡,尖尖的下巴上,飄著一縷山羊鬍須。
這人真奇特啊!
看慣了鄉下七老八十還在勞動的老人,現在周圍的都是有閑情搓麻將聊天的老人,媽媽總是很感慨人的差距太大,大到她覺得不公平。我要說的這位老人,一樣生活在七彎八拐的街巷裡,去每天忙忙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