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0歲被稱為什麼壽
80歲壽辰被稱為「傘壽」
還歷:第61歲,是滿60歲時的祝壽詞;
古稀:70歲時的祝壽詞;
喜壽:77歲時的祝壽詞,「喜」字的草體很像「七十七」;
米壽:88歲的祝壽詞,「米」字分開可為「八十八」;
辛壽:90歲的祝壽詞,「雜」字分開為「九十」;
白壽:99歲的祝壽詞,「百」字的第一畫去掉即為「白」,一百少一就是99。
(1)80歲以上屬於什麼壽擴展閱讀:
古人六十稱為下壽,八十稱為中壽,一百歲稱為上壽,都要舉行規模盛大儀式隆重的祝壽活動。賈母是寧榮二府最為德高望重的長輩,又是欽封的誥命,她的八十壽典堪稱整個賈府的盛事。
首先,到賀親友極其眾多,上至皇親駙馬,下到王公貴族,壽宴從七月二十八日起一直擺到八月初五,而且榮寧兩處齊開筵宴才能鋪排得開。
古人在五十歲,以及六十歲之後才可以做壽,逢整十的生日舉辦壽禮,遍請親友至交。而只有這些盛大的壽禮場合,才會用到壽柬,相當於請帖。壽柬和其他請柬不同,由壽星子孫具名,而不由壽星本人具名。
壽柬有專用的稱呼,父親稱為家嚴,母親稱為家慈,雙壽則稱為家嚴慈,男子生日稱作懸弧,女子生日稱作設悅。如果是兒子具名則寫作承慶子,如果有祖父母在,則寫作重慶子。如果一家中子孫眾多,則由長子具名。
其次說說賈母收到的琳琅滿目的壽禮。禮部奉旨:欽賜金玉如意一柄,彩緞四端,金玉環四個,帑銀五百兩。元春又命太監送出金壽星一尊,沉香拐一隻,伽南珠一串,福壽香一盒,金錠一對,銀錠四對,彩緞十二匹,玉杯四隻。余者不能勝記。
後文王熙鳳回稟收到十六家的圍屏,其中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的。
送壽禮也是極其講究的,要有排場、體面,符合送禮者和受禮者的身份,最重要的是蘊含吉祥長壽的寓意。壽禮要送雙數,有好事成雙的意思。禮品上還要貼上紅紙或者染上紅色,所謂見紅大吉,以示喜慶。
壽星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漢代,朝廷就對全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授以「王杖」。魏晉以後,壽星的手杖規定為桃木。再後來,手杖的材料更是多樣,但是其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的寓意沒有變。因此賈元春送給賈母沉香拐一支。
壽屏是用於祝壽的書畫條幅,一般有四條幅、六條幅、八條幅聯列成組,江南甄家送的十二扇大屏,非常豪華了。這些條幅數目一定要是雙數。
百壽圖是最為常見的祝壽用圖。整幅圖由一百個各不相同的壽字組成。給壽星贈百壽圖宋代以來就開始流行了。南宋時拓印、裝裱百壽圖的作坊比比皆是,不止達官顯貴包括庶民百姓家裡都願意懸掛一幅百壽圖,祈求吉祥。
B. 80歲是什麼之年
80歲的年齡叫杖朝之年。
杖朝之年是古代年齡的代稱,指男子80歲,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
出自:西漢戴聖《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譯文:年過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六十可以在鄉拄拐杖,七十可以在國中柱拐杖,八十老人可以在朝上拄拐杖。
(2)80歲以上屬於什麼壽擴展閱讀:
未滿周歲:男女相同——襁褓,襁指背負嬰兒用的寬頻,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在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3歲:男女相同——孩提,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3~6歲:男女相同——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
7~11歲:男子——齠年,值兒童換牙的時期;女子——髻年,指盤在頭頂或腦後的發結。
12~15歲:男子——15歲稱為志學之年;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
16~20歲:男子——20歲稱弱冠;16歲稱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
20~40歲:男子——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年;女子——24歲稱花信年華,至出嫁稱梅之年,30歲稱半老徐娘。
C. 60歲70歲80歲90歲都叫什麼壽
60歲:花甲之年。
70歲: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八九十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資料: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D. 各年齡段大壽怎樣稱呼
過壽是從六十歲開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過壽啊。 民間把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過大生日鋸之為「過壽」,又叫「做壽」。也就是每到老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歲生日,兒孫們都要隆重地慶賀活動,祝福其長壽。 老人過壽有條俗規:過九不過十。老百姓認為「十」是滿數,壽滿即到頭了,不吉利。所以,做壽時用的都是虛歲,即把五十九歲當六十歲過,六十九歲當七十歲過,以此類推。一般在六十歲以下不能叫「過壽」,只能稱為「過生日」。如果叫過壽,不僅會遭到人們的指責甚至唾罵,而且還要「折壽」。俗話說:「尊親在不敢言老」,只要父母健在,即使超過六十歲,也不能在家過壽,只能是過生日。
E. 八十算什麼壽
八十歲的可以稱為傘壽、杖朝之年、耄耋之年的壽辰。
傘壽: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杖朝之年: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譯文:年過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六十可以在鄉拄拐杖,七十可以在國中柱拐杖,八十老人可以在朝上拄拐杖。
耄耋之年:耄,年紀約八十至九十歲;耋,年紀為八十歲,形容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年歲稱謂:
嬰兒:人初生、襁褓:0歲
金釵:女子12歲、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半老徐娘:女子30歲
弱冠:男子20歲、而立:男子30歲
不惑:男子40歲、知天命:男子50歲
花甲:男子60歲、古稀:男子70歲
杖朝:男子80歲、耄耋:男子80-90歲
鮐背:男子90歲、期頤:男子100歲
F. 80歲叫耄耋,90歲叫什麼
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九十歲也被稱為耄耋之年,該說法源於戴聖所寫的《禮記:曲禮篇》,原句如下: 人生十年日幼,學。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壯,有室。四十日強,而仕。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 指使。七十日老,而傳。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日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頤。
另外,還有其它年齡稱謂,比如: 50歲被稱為」知命之年」; 60歲被稱為」花甲之年」; 70歲被稱為"古稀之年」。
古人對不同年齡壽星的叫法: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中壽:指80歲以上。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G. 60歲70歲80歲90歲都叫什麼壽
60歲叫作花甲壽,70歲叫作古稀壽,80歲叫作耄壽,90歲都叫耆壽。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壽之分,100歲稱上壽,80歲稱中壽,60歲稱下壽。所以年輕人慶祝生辰,只能稱「做生日」,不能稱「做壽」。50歲或60歲以上者慶祝生辰,才可稱「慶壽」。
做壽時注意事項:
在為老人做壽時,民間有做「九」不做「十」、做虛(歲)不做實(歲)的習俗。也就是說遇到50、60、70和80等整十歲壽辰時,要將其提前到虛歲49、59、69、79歲時來舉行。
到了整十生日時,反而無所表示。因為民間認為「十」有到頭、到頂的意思,「十全為滿,滿則招損」,這當然是不吉利的。所以人們將整十的壽辰提前到虛歲逢九的壽辰來做,「九」與「久」諧音,以表示壽還沒有盡頭。
主辦慶壽時需准備柬帖、壽桃、壽面、壽聯、壽幛等,還要設立「壽堂」,這些將在明天繼續分享。
H. 老人80歲叫什麼
叫:耄
耄,形聲字,上形下聲,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內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容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在雲南羅平富樂下菜園村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
在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頤」是贍養的意思,「期頤人瑞」指由於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兒孫贍養他。
出自: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壽稱具體如下:
襁褓:初生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男子30 歲
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知命之年:男子50 歲
花甲之年:男子60 歲
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喜壽:男子77歲
杖朝:80歲
耄耋之年:80~90歲
米壽:男子88歲
鮐背之年:90 歲
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
期頤之年:男子100
茶壽:男子108歲
I. 80歲,90歲,分別稱什麼壽
古稀壽(70歲)、耄壽(80歲)、耆壽(90歲)。
古稀壽特指70歲老人的壽儀。人們把70歲叫做古稀之年,把70歲生日做的壽儀叫做古稀壽。
耄壽特指高壽,還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歲的年紀。
壽禮的種類豐富多樣,可以是衣服,可以是壽金,也可以是食物。其中食物的講究比較多,最重要的是不能缺少壽糕、壽桃和長面條,現在也有人用生日蛋糕來代替壽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