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全真七子長壽

全真七子長壽

發布時間:2022-08-17 21:09:28

⑴ 道教的人最長的有活到多少歲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35歲,而進入21世紀,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超過70歲。20世紀初,曾把50歲作為老年人的標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年齡標准一再向後推移。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55~64歲是中年,65~74歲是年輕老年人,75~89歲才算老年人,90~120歲是高齡老人。
那麼,人到底能活多少歲呢?在生物學上,對於哺乳動物的「生理壽命」有一個計算標准:生理壽命的長度應為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生長期是2年,壽命就是10~14年;牛的生長期是4年,壽命就是20~28年;馬的生長期是5年,壽命就是25~35年。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計算的,20~25歲是大多數人長最後一顆牙的年齡,因此人的壽命最短為100歲,最長為175歲。
人的成纖維細胞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計算方法。人體每天有許多細胞在衰老、死亡,如一個體重70千克的成人,每天衰老、死亡的細胞約為2×1011個,這些細胞就需要適時更新。在人體中,那些能分裂增殖的細胞分裂次數是有限的,平均為50次。這一現象是由美國生物學家海夫利克在1961年發現的,這種細胞分裂的極限現在已被稱為「海夫利克極限」。海夫利克認為,人體中能分裂增殖的細胞數量很多,這些能增殖的細胞平均每2.4年分裂一次就足夠更新死去的細胞了。因此,只要人體中的細胞能不斷更新,人就能活著。他根據人體中增殖細胞的分裂次數和分裂間隔時間推算,人的正常壽命應該是50×2.4年=120歲。

⑵ 現在道教最長壽的是哪位道

很多,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就是老子,太上老君)、四御(玉皇大帝等)、斗母…… 還有全真七子,呂洞賓等

⑶ 王重陽修道為什麼只活到58歲

。。。。曾是天下第一高手。。。,小龍女的始祖林朝英暗戀他。射鵰英雄傳,全真七子的師傅,早年組織地方起義軍抗金,後來失敗了,於是在終南山做了道士

⑷ 評價一下射鵰英雄傳的丘處機

在小說中,為了突出郭靖的大俠形象,金庸將丘處機的「西行」處理得並不突出。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丘處機師徒這一路卻頗不平凡。他們歷經磨難,甚至付出生命,最終得以面勸成吉思汗體恤百姓,解救萬千黎民蒼生。可以說,丘處機的貢獻恐怕要比郭靖大得多。

成吉思汗給丘處機的聖旨

成吉思汗

金庸先生在《射鵰英雄傳》中講述過這樣一件事情:暮年成吉思汗年老體衰,他聞聽「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有養生長壽秘訣,便派人下詔請丘處機前往汗帳,想向他討教長生之術;丘處機欣然應命,率領門徒不遠萬里前往西域大雪山,向成吉思汗進諫治國之本。那麼,歷史果真如此嗎?

在小說中,為了突出郭靖的大俠形象,金庸將丘處機的「西行」處理得並不突出。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丘處機師徒這一路卻頗不平凡。他們歷經磨難,甚至付出生命,最終得以面勸成吉思汗體恤百姓,解救萬千黎民蒼生。可以說,丘處機的貢獻恐怕要比郭靖大得多。

被傳活了300歲

丘處機生於1148年,山東人,自號「長春子」,曾拜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為師,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1217年,他成為全真教第五任掌門。當時,由於戰亂紛繁、民生疾苦,很多人為尋找心靈寄託紛紛加入全真教,全真教在北方聲名大振。而年屆七旬的丘處機鶴發童顏、碧眼方瞳,於是外界紛紛傳說他精通「長生不老之術」和「治天下之術」。這些傳言也傳到了率軍西征花剌子模國的成吉思汗耳朵里。此時的大汗已是耳順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將至,身邊人又向他進言:丘處機行年300餘歲,肯定有長生之術。這樣的神仙應該趕緊請來。於是,1219年,成吉思汗寫下一封言詞謙虛、懇切的詔書,派劉仲祿前去邀請丘處機。

起初,接到詔書的丘處機頗感為難,全真教一向主張清心寡慾、清靜無為,不希望與亂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為此,他曾先後拒絕過金和南宋的邀請。但丘處機審時度勢,認為蒙古統治者很有可能一統天下。為了全真教的發展,他最終決定應詔。同時,他也想借機為民請命,勸蒙古大汗少殺無辜。

丘處機故居弟子命喪西行途中

1219年臘月,丘處機帶領尹志平、李志常等18位弟子從山東啟程西行。次年2月20日,他們抵達當時蒙古統治下的燕京(今北京),當地官吏、士庶、僧道紛紛前往盧溝橋迎接這位大汗請來的神仙。而求丘處機題字簽名的平民更是絡繹不絕,他們希望有了丘處機的墨寶做護身符,就能免受蒙古大軍的燒殺搶掠。

此時,率軍西征的成吉思汗卻越行越遠,丘處機眼見在燕京見不到成吉思汗,便上書《陳情表》表明自己年事已高,並無治國才能,盼望能等大汗東返後陛見。劉仲祿以為丘處機是在講條件,就建議選一些漂亮女孩隨行,沒想到這一下子激怒了丘處機。劉仲祿慌忙派人將情況告知大汗。成吉思汗則再次下詔懇切催促丘處機西行。1221年2月8日,丘處機不顧年邁體衰,踏上萬里征途,向塞北高原挺進,開始了一年多的西行之旅。

當丘處機到達成吉思汗四弟斡辰的駐地貝加爾湖時,斡辰也想向他請教延年益壽之事。沒成想,正當丘處機准備向他講授之時,突然風雪大作,斡辰大驚,認為是自己想搶在大汗哥哥前面得知長生秘術引起了天怒,於是只好作罷。

西行途中的艱苦更不必說,他們時常要受到沙塵暴、流沙的襲擾。艱難的時候,車子陷到流沙里,馬兒停滯不前,人想挪動一步都很困難。丘處機的隨行弟子之一趙九古甚至病死在了西行路上。

興都庫什山相處一載,神仙傳道

1222年初夏,丘處機終於到達了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見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見丘處機果真是仙風道骨,十分高興,便開門見山地向他討要長生之術和長生不老葯。丘處機顯然早有心理准備,他說:「世界上只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衛生之道。」而衛生之道以「清心寡慾為要」,即「一要清除雜念,二要減少私慾,三要保持心地寧靜。」

在後來二人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丘處機還不斷以身邊小事來勸誡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獵射殺一隻野豬時突然馬失前蹄,可野豬卻不敢撲向成吉思汗。事後,丘處機便入諫說:「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現在聖壽已高,應該少出去打獵。墜馬,正是上天告誡陛下。而野豬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護著陛下。」成吉思汗對此十分信服,告訴左右人說:「只要是神仙的勸告,以後都照做。」 成吉思汗過橋時,橋一下子被雷劈斷了。丘處機便說,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順父母的蒙古人。於是,成吉思汗就詔告國人,聽從神仙的指示,要盡孝道。丘處機還多次勸導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術以「敬天愛民」為本,應該體恤百姓疾苦,保護黎民生命。

雖然丘處機開出的這些「秘方」並非成吉思汗真正所需,也沒有完全得到他的認可,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蒙古統治者對漢人的殘酷殺戮。康熙帝曾對此贊道:「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全真七子畫像解救數萬黎民百姓

到1223年春,丘處機已在成吉思汗身邊呆了一個年頭。由於不適應高原氣候,加上思念故土,丘處機決定東歸。3月,大汗依依不捨地與丘處機辭別,並賜給他許多金銀財寶,卻遭到謝絕。於是,成吉思汗下詔免除全真教徒的賦稅,並派人率騎兵五千護送他返鄉。

歸心似箭的丘處機僅用了4個月就走完了來時的路。成吉思汗也傳來聖旨,詢問他歸途是否順利、現在住得合不合適,並說:「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後來,成吉思汗又賜給丘處機虎符璽書,並命燕京行省將原金朝的御花園賞給全真教建造宮觀。從此,丘處機得以弘揚全真教、廣建道觀,掌管天下道教,取得了相當於蒙古國國師的地位。憑著虎符璽書,丘處機還解救了大批中原人,使兩三萬被蒙古掠奪為奴的人重獲自由。

1227年,丘處機病死,時年79歲。他死後,弟子李志常編撰《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述了這段不平凡的旅程。由於丘處機的足跡遍及今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烏茲別克、阿富汗等國,該書也成為後人研究13世紀中亞歷史與文化的第一手資料,並相繼有俄文、法文、英文譯本問世。

相關鏈接:全真教

道教教派,也稱全真道或全真派。金初創立。因創始人王重陽在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自題所居庵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該派汲取儒﹑釋部分思想﹐聲稱三教同流﹐主張三教合一。以《道德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孝經》為主要經典﹐教人「孝謹純一」和「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早期以個人隱居潛修為主﹐不尚符籙﹐不事黃白之術。

全真道認為清靜無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靜﹐才能返樸存真﹐識心見性。該派注重修煉「性命」﹐認為「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氣神相結﹐謂之神仙」。主張修道者必須出家﹐並忍恥含垢﹐苦己利人﹐戒殺戒色﹐節飲食﹐少睡眠。《金蓮正宗記》稱該教「以柔弱謙下為表﹐以清靜虛無為內﹐以九還七返(按指煉內丹──引者)為實﹐以千變萬化為權」。王重陽死後﹐其弟子馬鈺等七人分別在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繼續傳道﹐創遇仙﹑南無﹑隨山﹑龍門﹑嵛山﹑華山﹑清靜七派(見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煉方式﹐大致相似。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間﹐邱處機應詔赴西域大雪山謁見元太祖﹐受到禮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宮觀﹐全真道進入全盛時期。在發展中﹐因不斷侵佔佛教寺院﹐宣傳「老子化胡」之說﹐引起僧人不滿﹐而導致元憲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辯論。結果全真道失敗。憲宗詔令全真道歸還侵佔的寺院200餘處﹐又令道士落發﹐焚毀《老子化胡經》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進行辯論﹐全真道又以失敗告終﹐詔令除《道德經》外﹐其他道經盡行焚毀﹐全真道遭到沉重打擊。元成宗時﹐禁令漸松﹐全真道又見恢復。明代朝廷重視正一道﹐全真道相對削弱。入清以後更為衰落。

現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較多﹐《正統道藏》收有王重陽以及北七真的著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蓮正宗記》﹑李道謙的《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等。但後期的史料較少。清人陳銘珪的《長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陳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對全真道的歷史作了一些考證和論述。

全真教是後期道教最大的派別之一,元代以來與正一派一起延續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鮮明,這是其重要的特徵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禪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內丹修煉,反對符籙與黃白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教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住道觀,不得蓄妻室,並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這一點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全真道是中國道教後期的兩大派別之一。創建於金初,後再與其他丹鼎小派合並而成。大派一直流傳至今。

⑸ 全真龍門派暗派譜系

太上混元全真龍門派百字輩

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復本,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寧,
未修正仁義,超升雲會登,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
虛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寶心,
行滿丹書詔,月盈祥光生,萬古續仙號,三界都是親。

全真龍門派是全真道最主要也是最興盛的一個支派,由全真七子之一的邱處機所創,因邱處機曾隱修隴州龍門(今寶雞市)山,故取名「龍門」。龍門派奉其為開派祖師。
龍門派教義思想承全真道教祖王重陽之傳,以清心寡慾為修道之本;至清代王常月中興,力圖恢復全真初宗,強調真功真行,以持戒為基,見性為主;閔一得進一步融攝儒佛,開「龍門方便法門」,以三教同修,修身寡過。「懲忿窒慾、融匯儒佛、遵行戒律、勤練內丹」,此四者大體上是現今龍門派最基本的修煉觀點。
一、傳承與影響:
1、宋金時期,全真龍門派祖師邱處機得王重陽之傳,號「北七真」之一,王重陽仙逝後,他曾先後在陝西磻西和龍門等地苦修達十三年。邱處機繼馬鈺、劉處玄後掌全真教,這是全真道進一步發展而漸漸壯大的時期,元初,邱處機被成吉思汗所尊重,尊為神仙,賜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
邱處機舉善於兵荒馬亂之際,傳教於四海烽火之時,礪志佈道,苦心經營,終讓全真龍門,也是全真道的發展達至頂峰。羽化後,尹志平、李志常、宋德方等龍門高道相繼裔全真掌教位,當時全真道繼續保持鼎盛,宮觀雲立,信徒無數,與正一道並為道教兩大派,而龍門是全真道的其中最重要力量。
2、元中、後期,龍門派的發展隨著全真道的沉寂而顯得較為低迷,入明代後,全真道都不大受朝廷重視,政治地位低落,故作為全真道支派的龍門道士,多隱修於山野師徒傳承,或於民間嗣教佈道但影響不大。此時期,龍門也出現了「龍門律宗」的傳承,由邱處機弟子趙道堅,經趙德純、陳通微、周玄朴、張靜定、七傳至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時已明末清初。
王常月以復興龍門為己任,於清世祖十二年(1655)秋入京,次年(1656)奉旨說戒於白雲觀,開壇說戒凡三次,收弟子千餘人。三次公開傳戒,不僅發展了大批教徒,而且表明其已獲清朝統治者的保護和支持。順治帝賜其號為「國師」。康熙二或三年(1662或1663)王常月又親率弟子詹守春、邵守善等南下,在南京、杭州、湖州和武當山等地開壇授戒。一時,南方道士紛至門下。由此,龍門派在當時整個道教日趨勢衰頹的情勢下,呈復興之象,並成為全真道中勢力最大、影響最深的一個支派。閔一得在《金蓋心燈》中稱其"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
龍門一時高道輩出,其中如伍守陽、柳華陽、劉一明等皆為有名的內丹理論家。其間支派繁衍,很多支系更流傳至近現代,世有"龍門半天下"之說。
最遲至清末,各地龍門道士,也多兼行齋醮祈禳,從這也看出,道教的全真與正一兩大派,在宗教行持方面以無多大的區別了。
3、至現代,龍門派幾乎是全真道的代表,現北京全真祖庭之一白雲觀(亦為龍門祖庭),已傳法至第二十二代王理仙律師。

( 一 ) . 懲 忿 窒 欲 ─ ─ 心 神 不 搖 , 不 管 肉 體 久 暫 , 只 求 精神永留
( 二 ) . 融 匯 儒 佛 ─ ─ 重 陽 祖 師 要 求 門 徒 每 人 必 讀 《 心 經 》、《孝經》、《老子》以求通 悟 三 教 。
( 三 ) 遵 行 戒 律 ─ ─ 龍 門 派 有 三 壇 大 戒 : 初 真 戒 、 中 極 戒 、天仙戒,授戒過程有一百天, 戒 條 有 數 百 條 之 多 。
( 四 ) 勤 練 內 丹 ─ ─ 受 《 周 易 參 同 契 》 影 響 , 主 張 修煉內丹求水火相交以達長壽。

二、龍門派歷代宗師高道:
龍門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它承襲全真教法,處於道教衰落的明清時代。
該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處機為祖師。尊邱處機弟子趙道堅為創派宗師。趙道堅(1163~1221),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北密雲),父任平涼府同知時,徙居平涼(今屬甘肅)。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載其事,《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列有其傳。金大定十七年(1177)入道,十九年,師馬鈺於華亭(今屬甘肅)。二十年,馬鈺還終南,命其往龍門山師事邱處機,易名道堅。元太祖十四年(1219),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詔赴西域,選趙道堅從行,為十八隨行弟子之一。途經一年余,於1221年五月渡陸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賽蘭城。道堅謂尹志平曰:「我隨師在宣德時,覺有長往之兆,頗倦行。後嘗蒙師訓,道人不以死生動心,不以苦樂介懷,所適無不可。今歸期將至,公等善事父師。」①數日示疾而逝。邱處機命門弟子葬九古於東郭原上。觀上述趙道堅行誼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他似無創立龍門派的行為和打算;而龍門派以之為宗主者,恐系出於依託。
後世龍門派道士為了證實趙道堅為該派創建人,卻另有一番描寫。《金蓋心燈》卷一《趙虛靜律師傳》曰:「師姓趙,名道堅,號虛靜,南陽新野人。……聞七真演教,獨攜瓢笠,謁長春邱祖,誠敬精嚴執弟子禮。邱祖與語而奇之,曰:『此元門柱石,天仙領袖也。他日續心燈,而流傳戒法者,必此子矣。』遂侍祖游燕闡教,……祖乃傳以清虛自然之秘,棲隱龍門者多載。復出侍祖於白雲觀,統大眾。師於至元庚辰(1280)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極戒,如法行持,無漏妙德。
祖乃親傳心印,付衣缽,受天仙戒,贈偈四句,以為龍門派,計二十字。……師謹識之,未敢妄泄。是為第一代律師。……
修持凡三十年,功圓行滿,將示化,始以戒法口訣,於皇慶壬子年(1312),十月望日,鄭重其禮,親授河南道士張碧芝名德純。」此傳本之王常月《缽鑒》,其文稍簡。將此傳與《長春真人西遊記》《祖庭仙真內傳》比較,除改變籍貫外,主要是略而不提趙道堅的真實經歷,而將其時代延後,著重敘寫他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如何受邱處機傳三戒,付衣缽等事。意在標榜龍門派的建立是出於邱處機的旨意,他所選定的趙道堅是邱處機衣缽的繼承人,即龍門派的創建人。
但邱處機和趙道堅已分別於1227年和1221年逝世,怎會在此之後五十餘年發生傳授經戒、衣缽之事!而且即使他們在世時,因二人生當金末全真道尚處於發展初期,在那種歷史條件下,他們也不會有另創支派的企圖。因此《缽鑒》和《金蓋心燈》的上述傳記並無事實根據。
據《缽鑒》《金蓋心燈》等所記,趙道堅下傳第二代律師為張德純,號碧芝,河南洛陽人。元皇慶元年(1312)受教,隱華山,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以教付陳通微,不知所終。
第三代律師陳通微,號沖夷子,山東東昌(今聊城)人,原為正一派道士,受教後,周遊各地多年,隱入青城山,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以戒法傳周玄朴。第四代律師周玄朴,號大拙,陝西西安人,受教後,仍居青城。明景泰元年(1450)以後他適,不知所終。
此後,龍門派第五代分張靜定和沈靜圓兩支傳播。張靜定,號無我子,浙江餘杭人,受教後,還隱天台,於嘉靖元年(1522)以教傳趙真嵩。第六代律師趙真嵩,號復陽子,山東琅琊人,於天台受教後,隱王屋山,後傳法與第七代律師王常月,於崇禎元年(1628)逝世。
另一第五代宗師沈靜圓,號頓空氏,江蘇句容人,正統十四年(1449)受教,隱浙江金蓋山,成化元年(1465)以教授衛真定,後無人見之者。第六代宗師衛真定,號平陽子,浙江嘉興人,受教後,雲游各地,至於蜀,傳法與第七代宗師沈常敬,傳說卒於清順治二年(1645),住世二百有五歲。
以上第一代趙道堅為上托的開教祖師,第二代張德純活到元末,其事跡難以全部憑信,第三代以後進入明代。據此,明代實為龍門派的肇建時期。在那個時期中,徒眾甚少,還未形成獨立道派。如第四代律師周玄朴於洪武二十年(1387)受教,其傳記曰:「是時玄門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師隱青城,不履塵世五十餘年,面壁內觀,不以教相有為之事累心,弟子數人,皆不以闡教為事,律門幾致湮沒。」②第五代宗師沈靜圓於明天順三年(1459)至金蓋山,掛單於書隱樓,亦發出:「慨仙蹤之不振,吊逸緒之無承」的浩嘆,而「有終焉志」③其後,終明之世,不見起色。
明至清初,形勢有所變化。清統治者為了籠絡漢人,在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實行較為寬松的宗教政策,為道教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政治條件。加上當時民族矛盾尖銳,使一批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又恥於剃發易服的明遺民,不願事清,而願隱居山林或遁入佛道,為道教的復興擴大了道士來源。在上述情況下,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從華山北上京師,掛單於靈佑宮,不久移住白雲觀,在那裡傳戒收徒,方使龍門派一度獲得復興,一改明代衰落的舊觀。
王常月,號昆陽子,潞安府長治(今屬山西)人。兩遇趙真嵩傳道,居華山多年。清順治二十年(1655)離華山上北京。「丙申(1656)三月望日奉旨,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道風大振」。④康熙年間,王常月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先後至南京隱仙庵、杭州宗陽宮、湖州金蓋山、湖北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二十餘年間,度弟子甚眾,使久衰的全真道頓呈中興之象。王常月被譽為龍門「中興之臣」。
王常月死後,其弟子更在各地開山授徒,形成許多龍門小支派。如黃虛堂(派名守正)啟蘇州滸墅關太微律院支派,門下有孫碧陽。陶靖庵啟湖州金蓋山雲巢支派,門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岩遞相嗣傳。金築老人盛律師啟餘杭金築坪天柱觀支派,門下有潘牧心——王洞陽——潘天厓遞相嗣傳。黃赤陽(派名守圓),住持杭州大德觀,下傳周明陽,啟杭州金鼓洞支派。呂雲隱(派名守璞),啟蘇州冠山支派,門下有呂全陽、鮑三陽、樊初陽、翁朝陽、金玉衡,徐艮陽、邱寅陽、錢函陽、孫則陽、歸南陽、邵悟真、徐鶴嶺、潘無盡等,十分興盛。其中邱寅陽又啟嘉善長春宮支派,錢函陽又啟無錫長春宮支派。另外王常月還有不少弟子,或雲游四方傳道,或隱居一地修煉。譚守誠(?~1689)則得王常月衣缽,住持京師白雲觀。後來呂雲隱門下鮑三陽繼任該觀住持。
與王常月同輩的沈常敬一系,門庭亦盛。沈常敬門下有孫玉陽、黃赤陽,黃赤陽又從王常月受戒,合王、沈二系傳承於一。孫玉陽住持茅山乾元觀、下傳閻曉峰、周明陽(派名太朗)、范青雲(派名太青)。周明陽又從黃赤陽受戒,開杭州棲霞嶺金鼓洞支派,一時影響頗大,從學者千餘人。其中高東籬(1621~1768)晚年繼范青雲主持天台桐柏觀,門下有方鎔陽、沈輕雲、閔懶雲(派名一得),門庭最盛。
以上是龍門派傳衍繁盛之區,集中於江、浙一帶,是為龍門派傳播的中心。除此之外,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皆有龍門派的傳播。如東北遼陽道士郭守貞(?~1673),隱於本溪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修煉三十餘年,為關東全真道始祖。康熙初,盛京將軍烏庫倫迎請至盛京,尊為師長,建三教堂以居之,後擴建,改名太清宮,即今沈陽太清宮。據《太清宮叢林歷史法略》載,從道光三年至光緒五年,該宮就傳戒四次,受戒者每次遞增,前後凡數百人。
後有陳清覺(1606~1705),道號寒松,又號煙霞,湖北武昌人。辭官去武當山太子坡,禮龍門第九代詹太林(名守椿)為師。康熙八年(1669),入川至青城山,後去成都青羊宮。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都府臬憲趙良壁見而異之,捐銀命建二仙庵,請其住持。後又得康熙帝召見,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敕號碧洞真人。從此開龍門派碧洞宗支派。二仙庵成為龍門派著名叢林。從清初傳至現在已歷二十四代,成為近代四川道教的主要派別。
據《長春道教源流》卷七載,有龍門第十一代道士曾一貫,於康熙間入廣東羅浮山。任沖虛觀住持。其徒柯陽桂(1619~1671),度弟子百餘人。清末,有儒士陳銘珪(1824~?)嗣其傳,派名教友,住持羅浮山酥醪觀。撰有《長春道教源流》八卷,收集全真道史料頗富,為研究全真道史的重要資料。其卷七雲:「今粵東羅浮及會城諸道觀,詢其派,又皆全真也。」
在西北地區,有龍門派第十一代劉一明(1734~1821),號悟元子,山西曲沃(今聞喜縣東北)人。出家後,雲游晉、陝、川、甘一帶,遇龕谷老人傳丹術以後,隱甘肅榆中縣棲雲山修煉,並著書立說,所寫丹書被輯為《道書十二種》,流傳頗廣,成為清代內丹學一大家。
在雲南,還有被稱為「龍門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據《金蓋心燈》所述,該派祖師雞足道者,自雲月支國人,名野怛婆闍,自印度來華,居雞足山修煉。順治十六年(1659),赴京師謁王常月,受其戒法,贈名黃守中,為龍門第八代。該派以雞足山為活動中心,下傳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腳仙(王太原)。再傳金懷懷(王清楚)、白馬李等。
此外,湖北武昌長春觀,在清末,「著屋千間,道友萬數」,⑤與西安八仙庵、成都二仙庵等並稱天下龍門大叢林。山東福山縣道士張宗璿,為龍門派第二十三代,於光緒十年(1884)赴白雲觀傳法,開霍山派。又有龍門派第八代徐守誠(1632~1692),於清初去江西南昌西山,兼傳凈明道,成為當時凈明道的重要傳人。
綜上可見,自清初王常月先後在北京白雲觀,以及南京、杭州、湖州、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以後,龍門派確有很大的發展。發展中心在江、浙,遍及全國許多省區。尤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為最盛。其間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傳至近現代。因此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別,幾乎成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況與佛教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相類似,故世有「臨濟、龍門半天下」之說。
龍門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餘緒,以精於內丹學著稱於世。
其門下擁有許多著名內丹理論家,如伍守陽、謝凝素、柳華陽、劉一明、閔一得,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所著的內丹書,較其前輩,有承襲,也有發展,總的特點是功法更細致,更淺明。
龍門派傳播的中心在江南(與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不能不受南方本位道教正一道的影響,表現出與正一道融合的傾向。如鐵竹道人施亮,本從王常月受戒,為龍門第八代,後改宗正一,啟蘇州穹窿山支派。八代孫守一門下閻曉峰,住茅山乾元觀,其所傳後人改皈茅山派。八代徐守誠,參禮南昌西山凈明道士孔玄微,兼傳凈明道,其徒張太玄亦兼師凈明道士周德峰。十代王洞陽晚住餘杭大滌山,濟人作福無虛日,延請祈禱無不立應,《金蓋心燈》謂其「名譽籍甚」。十一代徐嶐岩,後歸正一道,法名漢臣,精於道法,其徒蔣雨庵、陳樵雲、朱春陽,皆得正一法,蔣雨庵並傳承正一派。其後還有沈一炳、閔一得、曾一貫、王來因、陳來乾等等。至清末民初,各地全真派龍門道士,除內修性命,嚴持戒律外,大都於外兼行祈禳齋醮,以香火收入為謀生之一途,全真與正一在宗教行持方面漸無多大區別.

三、全真龍門歷任掌教真人暨傳戒大律師
龍門啟教真君長春邱祖師而下
第一代趙道堅
第二代張德純
第三代陳通微
第四代周玄朴
第五代張靜定
第六代趙真嵩
第七代王常月
第 八 代譚守誠(字心月)
第 九 代詹太林
第 十 代穆清風(字玉房)
第 十一 代朱一和(字自明)
第 十二 代袁陽舉(字清舉)
第 十三 代王來懷(字卻塵)
第 十四 代白復禮(字照圖)
第 十五 代程本煥(字香岩)、張本悟(字壽山)
第 十六 代張合皓(字朗然)
第 十七 代張教智(本字合智,一宇慧生)
第 十八 代呂永震(字乾初)、孟永才(字豁一)
第 十九 代張園璿(字耕雲)
第 二十 代高明峒(字雲溪)
第二十一代陳至霖(字鍾乾,號毓坤)
第二十二代,王理仙

閱讀全文

與全真七子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社保要提前多久辦退休 瀏覽:367
南京江寧最好的養老院 瀏覽:166
瀘洲民辦養老院 瀏覽:970
上海學佛的養老院 瀏覽:588
黔西南州城鄉養老金每月多少錢 瀏覽:874
新退休工資規定 瀏覽:436
養老保險為什麼不能轉 瀏覽:958
拿了失業金會影響以後退休工資嗎 瀏覽:397
獨生子父母養老補助多少錢 瀏覽:946
慰問敬老院的內容 瀏覽:579
老人家總是說攻頭攻手 瀏覽:306
第三人稱關於孝順 瀏覽:877
深談如何靜觀養生 瀏覽:808
敬老院愛心捐贈儀式 瀏覽:601
養老金上調通知2017年 瀏覽:188
單位要個人繳養老保險 瀏覽:404
被孩子氣瘋的父母有多少個 瀏覽:593
小學演講愛感恩孝順 瀏覽:826
外省人員辭職養老保險怎麼處理 瀏覽:135
寶雞市公辦養老院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