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低鉀血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1.治療原則重在「治本」,積極治療病因、寓「治」於「防」。特別是長期服用利尿劑或輕瀉劑者,應監測血鉀、尿鉀和補鉀。嚴重低鉀要靜脈補鉀,先快後慢;慢性低鉀盡量口服補鉀,補鉀時間要長。補鉀時應心電監護,並注意尿量,原則上「見尿補鉀」。
2.靜脈補鉀中度低鉀血症或不適於口服補鉀者,應採取靜脈補鉀,靜脈內滴注氯化鉀溶液一般不超過40mmol/L,滴注速度不超過10~20mmol/h。對於重度低鉀血症特別是伴有嚴重心律失常者,氯化鉀溶液的滴注濃度可達60mmol/L,速度可高達40mmol/h。
3.血鉀應糾正的水平若腎功能正常,血鉀可補至4.5~5.5mmol/L;若腎功能受損或有潛在的腎衰竭,則鉀負荷不宜過高,宜維持在4.0~4.5mmol/L。
4.病因與補鉀種類①低鉀合並細胞外液過少,特別是因利尿或嘔吐引起者,應選氯化鉀;②因嚴重腹瀉或空腸代替膀胱輸尿管分流所致的低鉀,應服用碳酸氫鉀;③腎小管酸中毒者宜選枸櫞酸鉀;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恢復期或腸外營養者,可補充磷酸鉀;⑤對難以糾正的低鉀,應考慮補鎂,可選用門冬氨酸鉀鎂或加用硫酸鎂。
(二)預後
取決於原發病因,通常難以糾治,預後較差。
② 低鉀血症對老年人有什麼危害
在網上找的資料,希望能幫助你:) 低鉀血症臨床表現和細胞內、外鉀缺乏的嚴重程度相關,更主要的是取決於低血鉀發生的速度。血清K+<2.5mmol/L時,症狀較嚴重。短時期內發生缺鉀,症狀出現迅速,甚至引起猝死。
(1)、神經肌肉系統 表現為神經、肌肉應激性減退。當血清K+<3.0mmol/L時,可出現四肢肌肉軟弱無力,低於2.5mmol/L時,可出現軟癱,以四肢肌肉最為突出,腱反射遲鈍或消失。當呼吸肌受累時則可引起呼吸困難。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症狀為精神抑鬱、倦怠、神志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2)、消化系統 缺鉀可引起腸蠕動減弱,輕者有食慾不振、惡心、便秘,嚴重低血鉀可引起腹脹、麻痹性腸便阻。
(3)、心血管系統 低血鉀時一般為心肌興奮性增強,可出現心悸、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出現房室阻滯、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最後心臟停跳於收縮狀態。此外還可引起心肌張力減低,心臟擴大,末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等。
(4)、泌尿系統 長期低鉀可引起缺鉀性腎病和腎功能障礙,腎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多尿且比重低,尤其是夜尿增多。這可能與遠曲腎小管細胞受損,對抗利尿激素反應降低,水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另外,缺鉀後膀胱平滑肌張力減退,可出現尿瀦留,病人常易合並腎盂腎炎。
(5)、酸鹼平衡紊亂 低血鉀可導致代謝性鹼中毒。
③ 血鉀偏低是什麼意思
鉀低即低鉀血症,多見於長期禁食或少食,鉀鹽攝入不足;大量嘔吐,腹瀉和長期應用速尿等利尿葯致鉀排出過多而引起。臨床表現以神經、肌肉功能障礙為主的病症,失鉀越多越快或同時伴有Na+、Ca+濃度增高,則症狀更明顯,低鉀血症常與原發病的症狀相混雜,易延誤診斷,應加以重視。靜脈補鉀時,尿量須在30ml/小時以上,切勿過快或過量,嚴禁靜脈推注。
低鉀血症有什麼症狀
1.四肢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
2.神志淡漠,目光呆滯,嗜睡,神志不清。
3.惡心,嘔吐,腹脹,腸麻痹。
4.心悸,心律失常。
④ 血鉀值低,可能是什麼原因,會有什麼後果
低血鉀又叫周期性麻痹,是血中鉀離子低於正常數值而產生四肢無力,軟癱等症狀.
一般血鉀正常值為,3.5~5.5mmol/L
一般低血鉀多數是因為攝入減少或者排出過多導致,比如,長期應用排鉀利尿降壓物,而沒有注意補充血鉀.
還有為了減輕水腫而利尿排鉀,再就是長期飲食不正常等等,都可以導致低血鉀.也有原發性低鉀血症.
最嚴重的就是呼吸肌麻痹,可以導致窒息.
靜脈點滴KCL會很快恢復正常的.
⑤ 缺鉀有什麼症狀,怎樣補充鉀主要是指老年人
血液中血鉀的濃度是3.5-5.5mmol/L,當低於3.0mmol/L以下,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1、神經系統方面,可以出現四肢軟弱無力、肌無力的情況,尤其是雙下肢開始,然後再延伸到雙上肢。對於呼吸肌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會引起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難或者精神抑鬱、倦怠、神志淡漠、嗜睡的情況。2、消化系統方面,缺鉀可引起腸蠕動減弱,導致食慾不振、惡心、便秘,嚴重的低鉀可以引起腹脹或者麻痹性腸梗阻。3、心血管系統,低血鉀一般為心肌興奮性增強,可出現心悸、心律失常,嚴重者可以出現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室顫的情況,最後導致心跳驟停。所以,嚴重的低血鉀需要積極補鉀治療。
⑥ 血液中鉀含量低是怎麼回事
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稱為低鉀血症,多見於長期禁食或少食,鉀鹽攝入不足;大量嘔吐,腹瀉和長期應用速尿等利尿葯致鉀排出過多而引起。
臨床表現以神經、肌肉功能障礙為主的病症,失鉀越多越快或同時伴有Na+、Ca+濃度增高,則症狀更明顯,低鉀血症常與原發病的症狀相混雜,易延誤診斷,應加以重視。靜脈補鉀時,尿量須在30ml/小時以上,切勿過快或過量,嚴禁靜脈推注。
臨床表現
1.四肢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 2.神志淡漠,目光呆滯,嗜睡,神志不清。 3.惡心,嘔吐,腹脹,腸麻痹。 4.心悸,心律失常。
診斷依據
1.長期禁食或少食,嘔吐,腹瀉,長期使用利尿葯而未補鉀。 2.乏力,腱反射減弱,神志淡漠,嗜睡,腹脹,腸麻痹,心悸,心律失常等臨床表現。 3.血清鉀低於3.5mmol/L。 4.心電圖顯示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和出現U波。
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引起缺K+的原發病,恢復正常飲食。 2.補充鉀鹽。
用葯原則
1.補鉀時,能口服盡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靜脈補充。 2.靜脈補氯化鉀,嚴禁推注,一般加入葡萄糖溶液滴注,濃度不要超過3%,滴速每分鍾不要多於80滴;每24小時滴入總量不要超過6g ̄8g。 3.當伴有酸中毒時,可改用碳酸氫鉀。 4.對伴有肝功能損害者,可改用谷氨酸鉀。 5.心臟受累明顯或伴有缺Mg時,可用L-門冬氨酸鉀鎂。
輔助檢查
1.根據引起低鉀血症的原發病,作「A」和「B」項相應檢查,明確原發病的診斷。 2.在治療過程中,反復檢查血液生化,心電圖,及時調整補鉀。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征消失,血清鉀,心電圖恢復正常。 2.好轉:症狀體征改善,血清鉀,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 3.未愈:症狀體征未改善,血清鉀低,心電圖異常。
專家提示
低鉀血症發生率較高,其症狀常被原發病所掩蓋,易誤診。所以,對於長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嘔吐,腹瀉患者,應及時補充鉀鹽。另外,在代謝酸中毒時,血清鉀可能不低,當糾正酸中毒後,可出現低鉀血症,低鉀血症常伴有低鈣,低鎂,它們的症狀相互混淆,應注意在補充鉀的同時補充適當的鈣、鎂。
⑦ 老人缺鉀是什麼症狀
老年人的低血抄鉀的最常見的襲症狀是,疲乏,神志模糊,以及因骨骼肌功能受損所致的肌力減弱,和痙攣,嚴重低血鉀可引起肌肉麻痹,平滑肌受表現為無動力性腸麻痹,但橫紋肌溶解症比較少見,低血鉀還可以引起心臟功能以及各種心律失常,引起心跳驟停等等。
⑧ 60歲母親老是低鉀,請問是什麼原因
病情分析: 對這血鉀過低臨床上可選用口服10%的氯化鉀溶液,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鉀食品,特別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鉀豐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葯、毛豆、莧菜、大蔥等蔬菜中含鉀也比較豐富。各種果汁,特別是橙汁,也含有豐富的鉀,而且能補充水分和能量。茶葉,據測定含有1.1%~2.3%的鉀,所以適當多喝些茶水也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