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腸道菌群與長壽

腸道菌群與長壽

發布時間:2022-08-16 01:17:38

A. 為什麼說腸道內雙歧桿菌減少與衰老和多種疾病有關

人體腸道中有兩大類細菌: 有益健康的和對健康有害的。雙歧桿菌就是有益健康的細菌的代表。隨著年齡的增大,由於胃腸液分泌量的減少和其它多種原因,腸道內的雙歧桿菌活菌數會逐漸減少,這種趨勢在老年人身上尤為明顯。
雙歧桿菌活菌數的減少已被認為是衰老、機體免疫力下降和成人病(如癌、關節炎)發生的重要原因。已知精神壓力會導致機體的內分泌失調而影響人體健康,精神壓力同樣也會改變腸道內微生物菌群的平衡,使雙歧桿菌數急劇減少,由於對立面的減少,有害菌趁機大量繁殖,產生大量毒素,降低人體免疫力,使人體易於受到疾病的侵擾。大鼠實驗表明,有害的微生物菌群增多會促使肝臟和結腸出現癌變。
此外,還有多種疾病都與腸道內雙歧桿菌減少有一定關系。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通過口服一定量的水蘇糖可以顯著增加腸道內雙歧桿菌的數量,從而延緩衰老並起到預防多種疾病發生的作用。

B. 欲無病欲長壽,腸要常清!清理腸道的小妙招有哪些

首先在吃飯前應當喝一碗湯和或者是粥。既可以養胃,又可以提前讓胃適應。並且要少吃高油,高糖,高鹽,高膽固醇的食物。這種食物非常不易消化。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促進維生素的攝入,提高腸胃蠕動能力。讓腸胃更加健康。並且在吃完飯以後可以喝一瓶酸奶或者吃一片助消化的葯片。可以有效的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排泄量。從而達到清理腸道的效果。

C. 看網上說,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這樣嗎

人體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腸道等。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益生菌聚集地。占益生菌數量90%的雙歧桿菌是人體最強大的免疫菌,它能激活人體淋巴細胞及吞噬細胞的活性,提高免疫細胞對細菌、病毒、癌細胞的吞噬能力,對提高人體免疫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為了健康和長壽,我們一定要善待它。
腸道中不僅含有有益菌,還含有大量的有害菌、糞臭素、吲哚等大量有害物質,腸道菌群結構是腸道免疫力重要體現,如果雙歧桿菌等益生菌占上風,腸道呈弱鹼性,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好,腸道的免疫功能強大。反之,如果有害菌占上風,腸道呈酸性,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差,腸道免疫功能弱。

D. 哪些細菌對人體有益

益生菌是人體健康的保護神 益生菌(Probiotic)起源於希臘文字,其意思是「專管生命(pro-life)」。俄羅斯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細菌學家梅可尼可夫(ElieMetchnikoff)於1908年發表的發酵牛乳中的乳酸菌能抑制腸道內的有害細菌、促進人體健康和長壽的研究報告,使得益生菌的重要性漸受重視。益生菌概念最早於1 965年提出,當時里爾(Lilly DM)首先建議將益生菌描述為「對動物腸道菌群平衡有益促進物質或微生物」。1989年,英國的羅伊·福勒博士將其修改為:「益生菌是補充喂養的活微生物,而且可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的平衡對宿主動物產生良好的健康效應」。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益生菌可改善宿主腸內微生物的平衡,調整腸道菌落的組成,促進人類健康和長壽。 平衡的腸道菌群 腸道中有超過10萬億個細菌。可以想像在大腸裡面密密麻麻都是細菌。有的附著在大腸壁上,有的埋身在食物殘渣中,種類則成百上千。 在這些腸內細菌中既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好」菌,也存在危害健康的「壞」菌。好、壞細菌在腸道的組成比例,能非常動態、也非常敏銳地反應出身體的健康狀況。 健康人的腸道內作為有益菌的乳酸菌和雙歧桿菌處於大量存活的狀態,它們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但是由於多種原因,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長時間失調,腸內環境很容易發生改變,從而帶來各種亞健康,甚至疾病,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糖)和癌症。 「好細菌」——雙歧桿菌 在眾多的腸道正常菌群中,具有最重要作用的益生菌是各種雙歧桿菌。嬰兒出生後數天,雙歧桿菌就成為腸道菌群的優勢菌。嬰幼兒時期,腸道內雙歧桿菌的含量最多,達109-1011個/克糞,占腸道總菌數的85-99%,斷奶後仍可達108-1010個/克糞,青年至成年階段,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數量仍穩定在106-109個/克糞。進入老年期,腸道內雙歧桿菌明顯減少,有些人甚至已檢測不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老化,在雙歧桿菌逐漸減少的同時,致病菌產氣英膜梭菌卻逐漸增多,兩者呈現平衡關系。這表明人體的衰老與雙歧桿菌的減少有密切關系,難怪有人認為,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數量是衡量人體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雙歧桿菌與健康、長壽有關的看法,在國內外長壽老人的調查中也得到了證實。一項對我國著名長壽地區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若干健康百歲老人的調查發現,這些老壽星的腸道內雙歧桿菌的數量特別高,達108-109個/克糞,相當於兒童和青年人的水平,是一般老年人的100倍。日本長壽地區山梨縣惘原村也有類似情況,該村80歲老人腸道內雙歧桿菌的數量和檢出率,均與20-40歲成年人相近,而有害菌的含量則比一般老年人少。 雙歧桿菌對人體的作用 1、可治療便秘和慢性腹瀉;2、抗腫瘤作用;3、保護肝臟;4、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5、改善乳糖消化不良症;6、營養作用;7、抗衰老作用。

E. 腸道健康重要嗎

德國國家科研機構在2001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如果能治療疾病的物質都稱作葯的話,人體自身是可以產生一萬多種葯的!而這一萬多種葯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腸子中。一般的疾病靠這些葯完全就可以治癒」。
從這個意義上說,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自我修復系統,支持了整個生命活動,一點也不為過。

一、腸道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我們先從大腦和腸道(腸-腦軸)的關系說起。

研究發現,腸道里神經細胞的數量、類型和神經遞質都與大腦內的神經細胞極其相似。

所以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也稱「腸腦」。

大腦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決定,那麼「腸腦」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做決定。

比如說,中國人到了國外還是會去吃中國菜,這是依據腸胃的喜好來選擇食物,以往我們將這種現象歸結為「飲食習慣」。
2015年的《自然》雜志有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加拿大一次水災後,當地有些人因為喝了不幹凈的水導致了腸易激綜合征,出現了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在此之後的8年時間中,這些人出現了焦慮、意志的消沉的情緒。2016年在醫學界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過一個病例。有些白種人在吃了含有麩質蛋白的食物後,出現了腹痛、腹瀉、腹脹,繼而引發了大腦判斷異常,出現了妄想症,總是懷疑別人要害他。當然,這種情況在中國還是很少見的。

大腦和腸道之間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三類物質產生:

1.血清素,化學名稱5羥色胺。是從血清里發現的一種神秘物質,能給人帶來一種愉悅的情緒。
2.腸道內的細胞因子,參與調控人體的健康狀態。
3.食物在腸道內產生的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

德國弗賴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首次在動物試驗中發現,實驗鼠腸道細菌可控制大腦內小膠質細胞的成熟過程及其功能。
小膠質細胞具有修復受損腦組織的特殊功能,被稱為「腦內醫生」。
多項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在帕金森氏症及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人員發現,在腸道菌群分解膳食纖維、奶製品等食品時,會產生一種短鏈脂肪酸。這種脂肪酸會作為信使物質,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大腦,幫助小膠質細胞快速有效地應對炎症反應。此外,常年便秘的患者,硫化氫進入大腦後會直接與大腦中的多巴胺受體結合,使多巴胺的結合利用率下降,導致腦神經元的傳遞受阻,使大腦出現萎縮,病人的認知能力大幅下降。

二、對腸道微生態的相互影響

近10年來在醫學界著名的期刊上,發表過關於腸道菌群的一系列文章。

科學家們認為通過干預腸道菌群能明顯改變身體的狀態,比如肥胖、心情和很多生理疾病。腸道共生菌(益生菌)對人體有很多好處。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後馬克•史密斯為美國122家醫院提供糞便微物,從中獲得的益生菌可以用於移植手術。1907年,俄國的諾貝獎獲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乳酸菌與長壽有關。
1933年日本的博士宮入近治發現了酪酸梭菌,酪酸梭菌是人體正常的細菌,會分解人體內的植物纖維,在腦-腸軸中,腸道菌群似乎是幕後控制者,會控制著人體的一些生理狀況。

腸道菌群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與人體共生的共生菌,是對身體有益的益生菌;

第二種是致病菌;

第三種是條件致病菌,稱之為兩面派,誰有勢力跟誰走,如果是益生菌佔有勢力,它們就不會造成危害;如果是致病菌占上風,它們就跟著一起興風作浪,導致身體出現病徵,如腹瀉、食物中毒等。

便秘的患者,常存在菌群失調的問題,宿便長期積存在腸道里,會誘發多種腸道疾病,包括結腸炎、結腸潰瘍、結腸憩室炎,甚至直腸癌、結腸癌等惡性疾病。

三、對皮膚的影響

腸道和皮膚相互影響,最常見的疾病是食物過敏。
比如有的人在吃了蛋白質後,出現腹瀉、嘔吐,有時候也會影響到皮膚,如瘙癢、皮疹等。
在銀屑病研究中也發現,當腸道微生物失調時,患者容易出現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患者腸道中益生菌的數量是減少的、致病菌數量是增加的。

大腦和皮膚之間的相互影響。心理神經免疫學專家已經發現,緊張、壓力、睡眠等因素,會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直接影響人的免疫系統,引起炎症,造成皮膚病,甚至心臟病。
比如,有些人因為失去親人,精神受到創傷,可以發生白癜風;有些人在股票暴跌後會出現斑禿;銀屑病患者在急性發作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樣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大腦,導致大腦產生更多的壓力從而加重病情,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感染,進而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的異常,導致皮膚粗糙、雀斑、黃褐斑、痤瘡、臉色晦暗、沒有光澤等皮膚問題。

四、對肝臟功能的影響

腸微生態不但直接影響其所在器官腸道的疾病,而且通過「腸肝對話」影響肝臟代謝和免疫等諸多功能,在多種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毒素經大腸吸收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並到全身,造成肝臟解毒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肝功能降低,進而加速肝細胞的凋亡和變性。
其次,當肝功能嚴重受損時,大腸從宿便中吸收的氨不能被肝臟及時代謝,高濃度的氨透過血腦屏障後,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病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降低,並出現嗜睡、昏睡,甚至是深度昏迷的情況,臨床上稱之為肝昏迷。

五、對腎臟的影響

腎臟和結腸都有助於調節體內的鹽和水的平衡。腎臟也扮演著次要的角色,排泄水溶毒素,這些毒素可能已經被腸道吸收,或者是腸道微生物代謝的結果。

如果濫用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通透性改變,對腎臟來說尤其危險。

腸道內的微生物失調導致腸道毒素吸收量增加,免疫反應增強,並導致全身炎症,從而影響腎臟的健康,會導致慢性腎病。

長期便秘患者中的部分氨在血液中會與水合成為尿素、肌酐等代謝產物。也會加大了腎臟的負擔,使腎臟的功能受損。一旦腎臟的功能被破壞,將會對人體的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造血系統形成嚴重的危害。
在美國退伍軍人的研究隊列中,共有 3,504,732 人 eGFR ≥ 60 mL/min/1.73m2(初始無慢性腎臟病),探討便秘與 CKD 的發生率、終末期腎臟病(ESRD)發生率和 eGFR 的變化的關系。
經校正年齡、性別、基線 eGFR、合並症等,與無便秘患者相比,便秘患者更容易發生 CKD,更容易發生 ESRD 和更快的 eGFR 下降。便秘的嚴重程度伴隨以上結局的風險增加。

六、對心腦血管的影響

結合4000多名患者的臨床研究及動物模型研究,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人員第一次證實,腸道內的細菌可以改變血小板功能,及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一類血栓相 關疾病的風險。

重慶營養和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紅酒中的白藜蘆醇的,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從而減少心臟病的發生風險,該研究成果發表於mBio。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發現,消化道內的細菌群會影響人的體重、血脂和膽固醇水平,進而影響心臟健康。
研究人員稱,腸道菌群構成能解釋4%的高密度膽固醇水平差異,5%的體重差異和高達6%的甘油三酯水平差異。在考慮進年齡、性別和遺傳等因素之後,該影響依然存在。
該研究首席作者、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表示,腸道菌群甚至可以稱為「腸道內的心臟」。這一結果有利於幫助科學家研發防止心臟病的新療法,在新療法里腸道菌群可被視作「用葯」對象。

七、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腸道功能下降,會大量累積有毒物質,毒素的積累大大影響身體各個臟器的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力,嚴重影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是亞健康狀態的根源。

人體的免疫系統,大約70%的免疫系統靠腸道控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體內的許多問題經常與消化問題和食物敏感有關。腸道問題可能導致過敏、哮喘、偏頭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研究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殺傷細胞)的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的奧村康教授說:「許多免疫細胞都要等到身體發生了病毒感染之後才會被激活,而負責監視體內異常的NK細胞則不同,它會在發現目標的第一時間就迅速展開攻擊,排除感染病毒的細胞和剛生成的癌細胞,食用富含乳酸菌的食品,可以提高NK細胞的活性,維持日常的免疫功能。」
2017年《Cell Discovery》雜志在線發表了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課題組題為「Long-term consumption of caffeine-free high sucrose cola beverages aggravates the pathogenesis of EAE in mice」的研究論文,研究揭示了長期攝入高糖飲料,可影響腸道,對小鼠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促進作用。




F. 腸道菌群在人體健康中.都有哪些作用

人的腸胃中一般有500多種細菌,總體分為3類:有益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的細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條件性有害菌,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體有害,但在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稍微有點好處,如大腸桿菌;致病菌,對人產生危害的細菌,如產氣夾膜桿菌、綠膿桿菌等。實驗證明,在人的腸道里保持較多數量的有益菌群,將非常有利於維持身體健康,而且雙歧桿菌能延長人的壽命, 像長壽老年人的腸道內,雙歧桿菌數量都比較多。 具體說,有益菌對人體健康有以下一些好處: 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有益菌能降低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阻止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利用等。 合成維生素我們從膳食中攝入的維生素量遠遠不能滿足人體所需,因此,部分維生素是由有益菌群在腸道中合成的,尤其是維生素K,在食物中含量非常少,有益菌群的減少,將會導致維生素K缺乏症,產生腹瀉和凝血障礙性疾病等。 促進鈣、鐵、維生素D的吸收乳酸桿菌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酸,酸會提高鈣的可溶性,並直接刺激胃腸道最大限度地吸收鈣、鐵、鋅等。實驗結果顯示,在普通情況下,我們僅能吸收消化鈣的1/3,通過攝入益生菌,鈣的吸收能提高到攝入量的2/3。因此,有益菌的繁殖有利於減緩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過程,促進嬰兒的發育。 提高免疫力腸道裡面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如果有益菌占據了腸道的表面,有害菌就沒有了生存的位置,這叫「站位性保護」,位置就那麼多,有益菌佔得多了,有害菌在營養競爭上就處於失敗狀態,生長發育受到抑制。因此,當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將阻止外面的病原體入侵腸道,構築成一個生物屏障。而且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質,激活並強化腸道的免疫系統。 抗癌益生菌能降解亞硝胺,消除亞硝胺的致癌性,而且促進腸道蠕動,像老年人經常便秘,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就滯留在腸道並威脅腸道表面,誘發腸道腫瘤,引起癌變。蠕動加快後,這些有害菌就隨著糞便排出人體。

G.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要長壽先腸壽,如何保護腸道健康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承擔著人類絕大多數的解毒任務。在戒毒的同時,也承擔著抗病的責任。糙米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能促進血液循環,源源不斷地為腸道輸送能量。

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將糙米與海米一同放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同煮成粥,撒上鹽和胡椒粉即可。

酸奶是一種半流體的發酵乳製品,因其含有乳酸成分而帶有柔和酸味,它可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吸收奶中的營養成分。

乳酸菌可以維護腸道菌群生態平衡,形成生物屏障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胃痛、胃脹、反酸、燒心、腹痛、腹脹、腹瀉甚至便秘、大便帶血等症狀。引起這些症狀最常見的原因有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食道癌以及結腸炎、結腸息肉、結腸癌等,其中炎症或息肉等都是良性病變,治療的效果很好,而胃癌、食道癌及結腸癌則是惡性腫瘤,只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才好。

總之,不管我們吃什麼喝什麼,都需要經過腸道消化和吸收,這樣身體才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一旦腸道出了問題,導致腸道功能受到影響,會引發多種疾病,危害身體健康。

H. 人體腸道細菌有多少哪些有益,哪些有害^-^

1. 形成保護屏障 益生菌進入腸內後,能在腸壁上形成一道「菌膜屏障」,猶如在人體腸內構築起「鋼鐵長城」,能抵禦致病菌入侵,同時還能有效阻止多餘的膽固醇吸收,加速腸內有害物質和毒素排除體外,起到通便,排毒,防病,保健,延緩衰老作用。 2. 抑制致病菌對人體的侵害 益生菌在腸內大量生長繁殖,在人體腸腔內形成絕對優勢菌種,能有效排斥有害菌,抑制致病菌對人體的侵害,維持人體腸內微生態的平衡,預防,治療腸道感染性疾病,如嬰幼兒腹瀉,病毒性腸炎,以及腸功能紊亂引起的慢性腹瀉。 3.生產人體必要的營養物質 益生菌在腸腔內生長繁殖時,能產生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如葉酸,煙酸,維生素B1,B2,B6,B12,起到營養補充作用。同時還能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促進人體對鈣鐵和維生素D的吸收,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4. 促進腸蠕動 益生菌在人體腸腔內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酸性物質如乳酸,醋酸等,促進腸蠕動以治療便秘。 5. 促進毒素排泄 人體腸內有害菌產生吲哚,胺類,氨,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對心,肝,腎等主要器官的組織細胞有損害作用,導致人體疾病,衰老。腸內益生菌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繁殖,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並能促進體內毒素向腸腔轉移,減少毒素對心,肝,腎的損害,保健,延緩衰老。此外,益生菌代謝產物能將N-亞硝胺降解為無毒物質,消除致癌因子,起到防癌抑癌作用。 6. 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益生菌能刺激腸到免疫系統,淋巴組織,產生分泌性抗體-免疫球蛋白A(lgA)。LgA對致病菌有殺滅作用。更重要的是益生菌還能激活T細胞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引起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增殖,從而提高殺滅致病菌的戰鬥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有效地增強人體抗感染,抗腫瘤等重要生理功能 特點: 1- 源於人體;2-抗胃酸和膽汁;3-能附在人的腸道細胞上;4-能在腸道中定殖;5-能產生抗菌物質;6-抗齲齒菌和致病菌;7-對人體安全;8-具有臨床證實的各種保健作用,包括:抑制腸道致病菌,控制內毒素血症與腹瀉;酶解膳食纖維,生成短鏈脂肪酸,為腸道上皮細胞提供能量,生成表面活性物質,維持屏障作用;調節腸道免疫功能;促進生長,控制感染與增加營養素的消化利用率;刺激腸道蠕動,防止便秘和胃腸脹氣;促進鈣鎂鐵鋅和維生素D的吸收;減輕乳糖不耐受症;降低高血壓;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抗腫瘤作用;提高對放射線的耐受性。 人體腸道及體表棲息著數以億計的細菌,其種類多達400餘種,重達兩公斤。這當中有對人有害的,被人們稱為有害菌;有對人有益的,被稱為有益菌(即:益生菌);也有介於二者之間的條件致病菌,即在一定條件下會導致人體生病的細菌。人體內對人有益的細菌主要有:乳酸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 益生菌的作用研究 自90年代初以來,形形色色的「益生菌」類保健品風靡了整個世界。與此同時,「益生菌」的研究業已成為國際上的熱門研究課題。 何謂益生菌?國際營養學界普遍認可的定義是:益生菌系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它們可直接作為食品添加劑服用,以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在國外已開發出數以百計的益生菌保健產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種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等等。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發現的益生菌大體上可分成三大類,其中包括: ①乳桿菌類(如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詹氏乳桿菌、拉曼乳桿菌等); ②雙歧桿菌類(如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 ③革蘭氏陽性球菌(如糞鏈球菌、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此外,還有一些酵母菌與酶亦可歸入益生菌的范疇。 益生菌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其作用可以概括為: ①防治腹瀉;②緩解不耐乳糖症狀;③預防陰道感染;5增強人體免疫力;⑤緩解過敏作用;⑥降低血清膽固醇;⑦預防癌症和抑制腫瘤生長。 病人經常服用含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可預防與治療腹瀉症。正常人體腸道內棲息著500多種、數十萬億個不同的細菌,它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互相制約、共存共榮的。一旦腸道菌叢平衡被打破,就會引起腹瀉。其次,濫用抗生素也會引起腹瀉。歐洲一些醫療中心試用以乳桿菌、雙歧桿菌與菊糖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治療旅行者腹瀉,也取得良好效果。 益生菌的另一作用是,可預防陰道感染症。歐洲所做的雙盲對照試驗(46名有陰道黴菌感染史的婦女參加了試驗)證實了這一點。女病人每人每日口服150毫升含大量益生菌的酸牛奶,結果陰道感染發生率大大低於安慰劑組婦女。這是因為酸牛奶中的嗜酸乳桿菌可抑制陰道內白色念珠菌的繁殖。 科學家認為:益生菌在腸道內的大量繁衍可促進並提高人體的全身免疫能力。在歐洲一些著名長壽之鄉(如高加索山區、地中海沿岸國家),當地人常飲自製的酸牛奶,極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症,研究認為這與酸牛奶中含大量益生菌有關從70年代到90年代,國外所做的大量試驗證實:喝益生菌飲料確實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最近國外又有學者發表論文指出:每天喝200毫升加入嗜酸乳桿菌以及菊糖後發酵的酸牛奶,可使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平均下降4.4%左右。因為嗜酸乳桿菌與菊糖兩者均有降脂作用。 此外,研究性報道說,長期飲用含大量益生菌的飲料,有預防癌症和腫瘤疾病以及防止骨質丟失與骨質疏鬆症的作用。 人體為什麼要補充益生菌? 由於人體在生病的時候,通常使用一些抗生素葯品進行治療感染症,其不僅殺死了致病菌,同時也將一些原本對人體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一起給殺滅了,從而導致人體的抵抗力減弱,病越治越多。國家醫葯衛生管理部門已對此引起高度重視,並出台了一些相關規定,要求購買抗生素必須憑醫師處方等,一方面起到防止患者濫用抗生素,同時也在警示大家:抗生素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可小視的副作用。在大量抗生素的作用下,我們非常有必要及時補充益生菌,以維護人體的動態平衡,恢復人體應有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人體因逐步走向衰老,益生菌的數量也會不斷減少。補充益生菌可以進一步提高「機體防禦能力」而對預防疾病有益處。 補充益生菌會給人體帶來副作用嗎? 雖然我們很少聽說益生菌,但我們卻在有意和無意之間,經常在接觸和補充益生菌,只不過我們平時補充的是單一種類的益生菌而已。比如我們稱之為「開胃菜」的泡菜,其之所以「開胃」便是其中富含乳酸菌的緣故;酸奶中也因為含有豐富的乳酸菌而被有關專家大力推薦作為保健飲用;食醋之所以具有軟化血管、養顏、降血脂等作用,主要還是歸功於其中的醋酸桿菌等等。我們通過吃酵母片來給人體補充酵母菌以幫助消化;我們發饅頭、包子麵粉時要用到酵母菌;我們釀白酒、啤酒,做豆歧等等,無一不是依靠益生菌幫忙。可以說益生菌是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親密夥伴。而菌王益生只不過是把很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細菌科學地結合在一起,使其相互作用,功能更強大。我們吃泡菜、喝醋、喝酸奶對人體有益無害,飲用益生菌產品是沒有一點副作用的。 舉世矚目的益生菌健康法 日本也與全球一樣迎來了急速發展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據去年日本的統計包含潛在性糖尿病人數在內的糖尿病患者已高達1620萬人,同時佔全日本人數 10%左右的人患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病。醫葯費支出的上漲問題也隨之而來。並且也出現了類似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耐抗生素菌群的出現。而這些問題也並不僅僅只是在日本出現。為了保持人類的健康,21 世紀可以說是個從治療醫學不得不向預防醫學轉變的時代。 從推廣預防醫學的角度上考慮,益生菌健康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類最初關於乳酸菌方面是完全沒有任何知識的,只是在公元前僅僅知道發酵乳的現象。這之後通過微生物先驅者的不斷努力發現了乳酸菌與雙岐桿菌。此後於1907 年梅切尼科夫提出了「喝酸乳可以長壽不老學說」, 1930 年代 田稔博士發現了可以活著到達小腸的養樂多菌,並對其功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後,顯示了乳酸菌並不僅僅只是用來發酵乳品的細菌,而是有益於腸道菌群平衡,對於人類健康很有幫助的菌種。這種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細菌被稱為益生菌。如果講抗生素是治療醫學的代名詞,那麼益生菌則是預防醫學的代名詞。在日本特定保健食品的許可是基於預防醫學的考慮而表示有助於人體健康的許可標志,而大多數的益生菌食品都獲得了特定保健食品的表示許可。 在人體的腸道內棲息著100種,100兆個腸內細菌,這些細菌形成了腸內菌群。在這腸內菌群之中除了對身體有益的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外還混雜了對身體有害的細菌。所謂益生菌了就是能活著到達小腸,並且抑制有害菌在腸內的繁殖,促進腸道運動,從而提高腸道機能,改善排便狀況的有益菌。 在腸道內存在著非常發達的免疫系統。益生菌可以通過刺激腸道內的免疫機能,將過低或過高的免疫活性調節至正常狀態。 益生菌這種免疫調節的作用也被認可有抗癌與抑制過敏性疾病發生的效果!

I. 你認為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有什麼聯系呢

引言:人們的腸胃健康影響著營養吸收,其實也能夠影響著生活狀態。在腸道中是有很多的細菌的,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有怎樣的聯系呢?

閱讀全文

與腸道菌群與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瑜伽老年大學 瀏覽:770
老年人的智能穿戴有哪些 瀏覽:700
如何做新時代慧父母筆記 瀏覽:524
養老工作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550
黑龍江養生粥加盟要多少錢 瀏覽:507
關於孝順父母與自立的作文 瀏覽:982
學生重陽節打掃敬老院活動報道 瀏覽:654
養生合一是什麼意思 瀏覽:631
農村養老保險變更登記表 瀏覽:446
2018央視綜藝重陽節晚會 瀏覽:958
二零一八退休金遼寧漲多少 瀏覽:949
如何判定被父母棄養 瀏覽:621
春季養生肝為先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瀏覽:216
巴南區駕照體檢在哪裡體檢 瀏覽:436
老年人冷燙 瀏覽:526
老年人住院身體虛怎麼補好 瀏覽:173
養老院登記制 瀏覽:15
老人家眼睛看東西有影 瀏覽:584
貴陽的養老院哪個好 瀏覽:998
手上長壽線怎麼看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