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長期低燒是什麼原因
多種疾病會引起低燒.發燒是一種症狀,風濕,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內;長期心理緊張容,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身體的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持續低燒. 在家護理方面,保持安靜是最重要的.發燒時體力消耗極大,因此必須使身體保持暖和,流汗,燒才會退.此時,水分流失較多,必須補足水分,並補充失去的營養.食用以能保溫,易於消化有營養價值高的食品較為理想. 退燒葯主要作用是刺激中樞神經,迫使發汗.原則上,要在了解病因後,經醫生指導,才能服用.情況惡化,高燒不退時,須盡早就醫,接受治療. 低燒,需要考慮的原因較多,一般都是由於炎症的感染、惡性腫瘤,或者系統性疾病的可能,建議最好是可以到醫院做個全面檢查
2. 老人多日低燒不退為何原因
我靠,樓上的說什麼,不懂醫就不要亂開腔,什麼板藍根、大青葉各1克,有這種中醫處方嗎?不懂別亂抄襲他人的來亂扯.
老年人體質差,免疫力下降.抗病毒能力減弱,但你沒說清楚具體的病因,如:有什麼症狀.我也不好回答你,老年人的病不能拖,早點去輸液,病好了之後在輸點氨基酸之內的提高免疫的葯品..
3. 老人連續十幾天發燒是什麼原因!很急!
長期低熱一般是指體溫持續在37.4℃一38.4℃達一個月以上者。長期低熱見於下例情況:慢性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慢性以及某些結締組織病、血液病、惡性腫瘤等,這就需要請臨床醫生結合每項檢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來綜合判斷,明確診斷再積極治療。
4. 持續低燒10天不退為什麼怎麼辦
可以去看看消化內科,做個大便常規查下.會不會是自己精神太緊張引起呢?我自己有一周也是沒有自覺症狀就是低燒,吃葯四天也不好,後來就不吃消炎葯了.最後有吃百令膠囊,然後就好了沒有低燒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碰巧,也許不吃百令膠囊也會自己好,它有增強免疫力的功能.
5. 老人總是低燒怎麼辦
建議您帶老人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看看有什麼問題沒有。平常注意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6. 持續低燒10天不退為什麼
考慮是由於感染導致的,建議做血象檢查,如果增高的話,積極運用抗生素治療
7. 79歲老人反復發燒且不退,各種消炎針和抗生素基本都用上了,沒效果,求助
指導意見:
發熱的原因多是感染引起,感染包括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以及以及支原體回,衣原體,真菌答感染等,也可以是體溫中樞異常,皮膚散熱異常, 無菌壞死物質的吸收等。可以先用對乙醯氨基酚口服,多喝水,口服大青葉口服液,如有不適隨時復查,必要時住院治療
8. 我媽媽發燒10天了怎麼老是不退,是低燒 醫院什麼都檢查了 尿液 血液 該查的都查了 在住院
篩查一下腫瘤和結核,這兩種病都會長期低燒不退。
如腫瘤抗原因子、結核菌素試驗、痰培養等。
9. 低燒不退連續10多天了,37度~38度5但精神狀態還可以。
引起患者長期低熱的原因非常多,大體上可分三類:首先是感染性低熱,這種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約佔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熱中,以結核菌感染最多。結核菌感染表現為午後低熱,還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間或睡醒後出汗等。慢性膽道感染、慢性腎盂腎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等引起的長期低熱也較常見。再次是功能性發熱,多見於青年女性和3歲以內的兒童,上午以發熱為主,也可能伴隨有出汗、手顫、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飯等。建議您先去正規醫院檢查,以搞清楚是什麼性質的低熱,對症治療。
10. 低燒十一天了
這是我在其他地方找的,你試試給他食療.他不喜歡吃的不要給他.量都不要給太多了.
蜂王漿
具有滋補、強壯、健脾的功效,尤其適宜癌症病人治療後白細胞減少者食用。有報道說:一位70多歲的老婦胡某,因乳房癌,後又發生肺癌,年高體弱,白細胞僅1000/毫升,既不能手術,又不能化療,老人只得試服鮮蜂王漿,10多天
靈芝
《神農本草經》中載:靈芝「益精氣,堅筋骨」。《本草綱目》認為靈芝能「療虛勞」。據福建三明地區第二醫院1972年的《醫葯學資料》中介紹:採用人工培養的靈芝,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52人,結果顯效(白細胞總數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進步(白細胞總數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轉(白細胞總數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為84.6%,白細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紫河車
有很好的補益強壯作用,能補氣、養血、益精。《本草蒙筌》說它「療諸虛百損。」《本草再新》認為紫河車「大補元氣。」白細胞減少症是屬傳統醫學中的「虛損」症范疇,常食紫河車,對提高白細胞數,頗有效益。可用新鮮紫河車1個,去膜洗凈,慢火烘乾,研末後裝入空心膠囊,早晚飯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補陰補髓,對虛勞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療食養的作用。現代還有用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者。中國葯科大學葉橘泉教授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方法是:生羊脛骨(即羊四肢的長骨)1~2根,敲碎,加紅棗10~20個,糯米適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為1療程。用同樣的食
法,也適宜白細胞減少症者眼食。
大棗
有補脾、益氣、養血的功效,凡血虛、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者,均宜食用。對腫瘤病人經放療或化療後引起白細胞減少者,民間習慣用紅棗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據報道,從人工栽培的鮮香菇中提取的多糖類,對白細胞減少症有明顯療效。民間對白細胞減少症,可用鮮香菇適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還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來增強惡性腫瘤病人的化療放療效果,預防和治療化療、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黃芪
有補中益氣、治虛弱病症的作用。歷代醫家認為,黃芪為補氣諸葯之最,是以有耆之稱。《本經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日華子本草》說它:「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白細胞減少症多屬中醫氣虛癥候,近代有些醫家創立了「補氣升白湯」,即從補氣人手來達到升高白細胞的目的。黃芪為補氣之最,故白細胞減少者宜食之。
參
能大補元氣、強壯身體,對白細胞減少症表現為氣虛,及陽氣不足、體虛氣短、怕冷乏力者尤為適宜。
黨參
有補氣、健脾胃、養氣血的作用,為氣虛之人常用之品。據葯理實驗報道,黨參給正常兔連續服用後,可使嗜中性白細胞比例增多,黨參對因放射線療法及化學治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能使其升高。
小茄香
性溫,味辛,為民間常用的五香調味品。《傷寒蘊要》中說它「暖丹田」。元代名醫李杲認為茴香「補命門不足」,這都說明它有補腎氣的作用。現代研究認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細胞的功效,所以,對於白細胞減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療和抗癌葯化療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以之作為調味佐料,尤為適宜。
丁香
為常用的五香調味品之一。性溫,味辛,有溫中暖腎之功。《醫林纂要》中還說它能「補肝,潤命門」。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丁香內服吸收入血後,能刺激中樞神經使之興奮,心跳加快,並能使白細胞增加。因此,對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來說,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頗適宜。
牛髓
能補腎益髓。《神農本草經》中即有記載,說它「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細胞減少症多屬中醫精血虧損,虛勞之病,因此,常食頗宜,可收到補虛勞,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
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韓氏醫通》認為:「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醫林纂要》中還說:「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因此,白細胞減少症者,多屬中醫脾氣虛弱,多食牛肉則補氣健脾,故常食頗宜。
羊肉
為溫補性食物,能益氣補虛,有補益強壯作用。元代醫家李杲曾說:「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尤其是白細胞減少症兼有陽虛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
能補中益氣,溫腎助陽。唐代食醫孟詵認為狗肉「補血脈,填精髓」。白細胞減少症可屬中醫「虛勞」范疇,狗肉有補脾氣,益腎氣的作用,因此,對白細胞減少之人兼有脾腎兩虛,無力腿軟,四肢欠溫者,食之最宜。
鹿肉
性溫,味甘,能補五臟、調血脈,中醫常用以治療虛勞羸瘦之人。《別錄》謂:「補中,強五臟,益氣力。」《醫林纂要》亦說:「補脾胃,益氣血,補助命火,壯陽益精。」凡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兼有脾腎兩虧,陽氣不足之人,食之最為適宜。
鹿胎
為鹿的胎盤和胎獸,能益腎壯陽,補虛生精。《本經逢原》中說:「鹿性補陽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腎精虧虛,元陽不足的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宜食之。
鹿茸
能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明·李時珍認為它「治一切虛損」。現代也有報道,單用鹿茸治療白細胞減少症5例,血象進步者3例,臨床症狀改善者2例。也有用以治血小板、白細胞減少症15例,結果有7例血象和症狀均有改善。凡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又兼陽虛怕冷之人,頗為適宜。鹿角膠也有同等功效,故也適宜服用。
此外,白細胞減少症患者還宜選食羊肚、羊奶、烏骨雞、海參、牛肚、阿膠、雞肉、雞蛋、鴿肉、鴿蛋、白鱔、甲魚、太子參、山葯、冬蟲夏草、銀耳、燕窩、猴頭菇、枸杞子、黃精、胡桃肉、花生仁等。
(1)高蛋白飲食,主要是提高機體抵抗力能為白細胞恢復至正常,提供物質基礎。
(2)高維生素飲食,維生素可以促進細胞的生長發育。有助於白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促使恢復正常。
(3)嚴格消毒。此時病人易並發感染,故在製作食物時應嚴格消毒,決不吃生冷或不潔的食物。
高蛋白食物要選擇禽蛋類,瘦肉類,動物肝、腎、乳類以及豆類及其製品為宜。高維生素食物應選擇酵母發麵食品、谷類、花生、綠色新鮮蔬菜、水果、果汁等,以補充維生素C、B族和葉酸等。
將高蛋白食物製成流質或半流質,易於消化和吸收。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不宜烹調時間過長,以免損失維生素。但各種食物都必須清潔,並且必須有一定的糖類、鹽類及水分。每日水分需3000~3500毫升。
方一 芪虎湯
葯物組成 黃芪30g 生苡米30g 虎杖15g 雞血藤15g 當歸l0g 何首烏10g 菟絲子10g 大棗10g 炙甘草6g
制劑用法 上葯文火煎3次,取葯液500ml,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劑,20日為1療程,共用2個療程。
適應病證 白細胞減少。症見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心悸、失眠、納差、舌淡、脈細弱或細緩等。
方二 桂芍虎絞湯
葯物組成 桂枝l0g 炒白芍20g 炙甘草6g 大棗10枚 生薑l0g 虎杖20g 絞股藍30g 制黃精30g
制劑用法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15天為1療程,不效可再觀察1個療程。觀察期間停用其他葯物。
適應病證 白細胞減少症。症見以低熱、倦怠乏力為主,伴頭暈或耳鳴,少氣懶言,失眠心悸,畏寒或五心煩熱,納差,便溏,腰酸膝軟,消瘦或浮腫,易反復感染,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等。
方三 促白細胞湯
葯物組成 太子參30g 炒白術30g 炙黃芪30g 靈芝20g 首烏20g 補骨脂15g 紫河車15g 山萸肉15g 熟地15g 當歸15g 茜草根15g 穿山甲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