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吃的有哪些
品嘗溫州各地的「非遺」美食做一個有文化的溫州吃貨吧!
溫州市區篇
燈盞糕
特色: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
介紹:燈盞糕外皮原料為大米與黃豆浸泡後磨成的米漿,肉餡以蘿卜刨成的細絲為主料加上豬腿肉和雞蛋,用新鮮的豬油炸制。
溫州膠凍
特色:口感清涼、滑潤
介紹: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切成小塊,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
永高魚餅
特色:肉質鮮嫩、鮮而不腥、韌性好
介紹:永高魚餅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完全採用東海新鮮野生海水魚為主原料,配以獨特的調味品,利用先進工藝精製而成。
永嘉篇
永嘉麥餅
特色:食之鬆脆弱,爽口不粘牙
介紹:麥餅是溫州的名小吃,也是永嘉人長久以來大米飯以外的主食。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精。
楠溪素麵
特色:細如銀絲,潔白柔韌,晶瑩爽滑,口感極好
介紹::楠溪素麵煮出來看似和普通的面條無甚區別,但它做的過程可是不一般。素麵做好之後,必須在太陽下暴曬幾天。這個時候,白色的素麵掛滿了村前院後。纖絲翻飛,素麵飄飄的場面很是賞心悅目,堪稱楠溪一景。
歷史:溫州人對素麵並不陌生。溫州各地均有生產,不過論其品質之優,首推永嘉楠溪素麵。楠溪素麵,其成品常被交疊成「8」字形,因此又稱「8」字面。楠溪素麵,迄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在南宋末年,永嘉民族英雄陳虞之在歷時三載芙蓉南崖紮寨抗元時,就曾用「白紙代素麵晾在竹竿上」而計退圍攻的元軍,成為古今美談。楠溪素麵,細如銀絲,潔白柔韌。楠溪沿江居民歷來將素麵視為食中上品,常將素麵招待客人。在永嘉農村,過去人們走親訪友時常以素麵相贈。在婦女坐月子時,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長筒籃交疊成「8」字形的素麵,俗稱為「長壽面」,以討吉利。而媒人在說媒成功之後,常會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素麵湯」。
樂清篇
清江三鮮面
特色:具有味夠鮮、料夠足、湯夠濃、面夠韌等
介紹:清江三鮮面注重的是味道,因此從選料到加工,都是很講究的。為了保證這碗面夠鮮香,一般都會放置三種以上的海鮮,如牡蠣、蟶子、小蝦、跳魚、蛤蜊之類,而這些海鮮一般都是在清江本地進貨的,原料選用比較新鮮,還是現煮現賣。
白象香糕
特色:味香撲鼻、色白味甜、糯而不粘、酥鬆爽口
介紹:樂清白象香糕,在當地又俗稱板糕,始創於清朝末年,由北白象鎮白塔王村民間手工食品技藝師王宏昌潛心研究創制,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以「公記」牌和「公久」牌兩大香糕最為有名。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是溫州地區著名的傳統糕點。
大荊炒粉干
特色:又香又鮮,散發出親切的農家氣息。
介紹:炒粉干是樂清大荊鎮的特色小吃,在雁盪山大家也喜歡吃炒粉干,但是大荊鎮上的味道最地道。大大的鐵鍋、豬油、土鴨蛋„„成就頗負盛名的大荊炒粉干。紅色的溪蝦、綠色的芹菜、金黃色的雞蛋。粉干要炒的韌性很足,豬油要完全滲入粉干,蔬菜、海鮮和雞蛋的香味充分混合在一起,這樣就會又香又鮮,散發出親切的農家氣息。
文成篇
文成拉麵
特色:其實味道在拉麵,佐料只是一種點綴。
介紹:已有幾百年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勻,再用雙手反復揉至粘性成團。然後切成1厘米寬,上蓋濕毛巾防乾燥。約過15至20分鍾,雙手將其兩端提起,邊拉邊抖,即可任意延長。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長時,再合並重新拉細至棉紗一般,拋入滾湯中,稍煮即熟,撈起加入調味輔料,便可食用。飲酒的最高境界是「花看半開,酒飲微醺」。吃面的最高境界就是「面吃微飽、下次還來」了。
文成狗肉
特色:色味俱佳、具有食療價值
介紹:將健康狗肉剁成小塊,以紅酒增香去味,配入當歸、桔餅、黑木耳、香菇、大茴香等佐料燴熟、色味俱佳。具有「安五臟、補胃所、壯陽道、益氣力、厚腸胃」等食療價值。
泰順篇
九層糕
特色:香糯而微甜,入口清爽
介紹:九層糕,也叫九重糕,它是多層米面層重疊而成,做法同米面層,即將一層米面層蒸熟後,不將它與鍋底剝離,繼續加上一層蒸熟,如此反復,直至達到所需厚度。
綠豆腐
特色:清熱解毒,是盛夏防暑降溫的佳餚
介紹:又稱觀音豆腐。原材料是一種叫豆腐柴的木本小灌木,多野生在溪流邊沿等地,在離泗溪不遠的小村莊均竹坑比較多。主要將豆腐柴葉子摘來洗凈,取其汁,可以加適量水稀釋,而後放入少許清涼的牙膏,攪勻,加蓋,放置,待冷凍,隨自己喜愛加些湯料即可食用。
泰順婆餅
特色:皮脆、餡鮮,入口脆香,質純,油而不膩
介紹:婆餅是泰順最具山城特色的風味小吃,是當地百姓酒宴上一道老少皆宜且又必備的菜餚。家家戶戶擺酒席、招待客人或是做點心時都會買些婆餅回去。婆餅皮脆、餡鮮,讓人百吃不厭。做法是先以米糊製成薄餅,加入餡子,捲成桶狀,再壓扁,上平鍋微煎一下即成。羅陽鎮城關環城路上的徐世躍夫婦的婆餅店比較有名。
平陽篇
順溪黃年糕
特色:香糯爽滑、富有嚼勁
介紹:順溪黃年糕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在平陽,只要說起順溪黃年糕,幾乎是家喻戶曉。這種比普通年糕要稍大的黃色年糕憑借其獨特的嚼勁和淡淡的草灰味道,成為各酒店、排檔的主打主食。
懷溪番鴨
特色:鴨湯鮮美醇厚,濃郁中帶著清甜
介紹:「懷溪番鴨」以平陽懷溪鄉本地放養的番鴨、紅酒、生薑等為原料,經獨特的方法烹調而成。獨有的烹調手法加上精選的調配料,在去除鴨肉腥味的同時能夠最大程度保持著鴨肉原有的香味。鴨湯鮮美醇厚,濃郁中帶著清甜,令人胃口大開。
平陽炒粉干
特色:柔韌有勁、油而不膩
介紹:平陽炒粉干已有近千年歷史,最出名的是五十丈粉干,以「細」、「韌」出名。炒粉干時,先將粉干放水龍頭沖一下備用,然後准備好的肉絲、蝦仁、香菇、雞蛋、捲心菜等佐料進行翻炒,菜7分熟將粉干抖散放入鍋便開蓋直接放入細如發絲的「五十丈」粉干,同時需一手拿鍋鏟,一手拿筷子,快速地翻炒,不到一分鍾便已炒好。炒好的「五十丈」粉干,夾一筷子,粉干沒散;放到碗里,粉干也不粘筷;吃到嘴裡,更是油而不膩。
瑞安篇
湖嶺牛肉
特色:香味濃郁、筋道有嚼頭
介紹:不同於西餐廳中的那些牛排,瑞安湖嶺鎮的牛排製作方法是傳統中國式的燉煮,非常適合大眾的口味。取農家山養黃牛身上的帶肉肋骨,先挑凈上面的油筋,再截成五厘米左右的小方塊,然後放入沸水,和以姜、蒜、茴香、辣椒、黨參等中葯材及調料,溫火煮上個把鍾頭,便是一道美味。
莘塍五香乾
特色:口感柔韌、回味鮮美
介紹:莘塍五香乾始創於清朝同治九年,又名「庚春園」五香乾。以口感柔韌和回味鮮美而遠近聞名,它選用當年的新豆,經過浸水、磨細、濾凈、煮漿、結凍、壓擠、切塊等工序,用雙缸醬油和香料製成,並經通風螺旋晾乾,成就風味別具一格的溫州名小吃。
蒼南篇
蒼南繼光餅
特色:風味獨特,非常好吃
介紹:把麵粉加點鹽巴後揉成面團,經發酵、造型(中間有小孔的圓餅)、拍上芝麻,貼在爐壁上烘烤後,就成為色澤金黃、外脆內軟的美食,充滿芝麻香氣,很適合搭配茶、豆漿或其他飲料食用。
南宋雞雜羹
特色:口感順滑、酸辣開胃
介紹:一碗雞雜羹,雞腸、雞肫、雞肝等雜碎和馬蹄筍燒成糊狀,酸酸辣辣的,趁熱入肚,是至上美味。
馬站煎包
特色:麵皮油潤柔軟、金黃香脆,餡料鮮嫩多汁
介紹:蒼南馬站除為人熟知的四季柚外,還有就是煎包。馬站煎包已有六十年的歷史,煎包麵皮油潤柔軟、金黃香脆,煎包餡料鮮嫩可口。
『貳』 你們的過年會吃什麼特殊的,比如我家這過年吃魚,寓意年年有餘。過年吃粽子,因為我家叫掙子,寓意掙錢。
湯羹:合家團圓羹(芝麻湯圓)
主食:狀元餃子(花邊餃子)、皆大歡喜(阿五炒飯)
水果:什錦果盤
冷盤:五香牛肉、童子雞、紅油帶魚、蒜泥黃瓜、薑汁拌西芹、十香如意菜
熱菜:竹報平安(白勺竹節蝦)、五穀豐登(腰果雞丁)、年年有餘(糖醋鯉魚)、節節登高(醬燒炸排骨)、錦上添花(蟹黃西蘭花)、洪福齊天(阿五豆腐)
1.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麵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現在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 案板擀麵,才逐漸有了長面、短 面、乾麵、素麵、葷面、掛面……
2.餛飩: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 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3.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4.餃子:除夕夜,十二點鍾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 ,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叄』 素麵可以放多久
面條一般可以存放1-12個月。
正常情況下,面條的保質期在不開封的情況下大致是十二個月,而開封的情況下,在乾燥的環境中一般是可以存放一個月左右。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而且面條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面以及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面等。
『肆』 老婆生孩子後。要分東西給朋友這叫什麼(溫州地方叫壽命湯)
素麵就是素麵啊。
溫州素麵亦稱索麵,是我們溫州的傳統特色美食,為訂婚走親不可缺之禮品。 「素麵」的製法是將麵粉加適量食鹽(春冬含3-5%、夏秋為9-12%),做好面坯置面櫃中「走透」後,拉成線曬燥,理成線絞狀。素麵講究細勻為佳,吃時放開水鍋中一煮,去掉咸湯,拌點佐料即可。素麵富營養易消化,為群眾喜愛食品,老人祝壽、生日、婦女生小孩時都以此為主食。由於該食品具有強身健體、防老抗衰、滋陰美容等功效,故又稱「長壽面」。我市各縣均有「素麵」加工,而最具有特色的是文成的花園、馬村洋、珊溪、龍川等地、永嘉楠溪、瑞安,質量首推永嘉。該面的特徵是細如銀絲,潔白柔韌,口感好。其中瑞安「素麵」通過精緻的包裝後,產品還銷往上海、杭州、江蘇等地區,甚至出口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紹興那邊的好象叫「貢面「
『伍』 傳統溫州人過生日吃什麼
不僅僅溫州,中國傳統生日一定要吃碗素麵,寓意長壽的意思。
素麵歷史悠久,楠溪地區最為出名,名曰——楠溪素麵,也叫做紗面、索麵,是溫州永嘉一帶的傳統食品。楠溪素麵因成品經常被折疊成"8"字形,所以也叫八字面。
關鍵是這面選得正不正宗,配好湯料後,等水燒開下面,煮沸即熟。煮熟後的面條晶瑩柔軟,口感非常好。
楠溪素麵的外觀看似和普通的面條無甚區別,端上桌並不會讓人眼前一亮。細細的面條浸沒在泛黃的湯汁里,上面漂浮著一些青菜、香菇、香菇和些許肉類,湯汁里還有一些作為點綴用的小蔥。光看賣相,你一定覺得這是一碗很普通的面條。但只要嘗一口。
你的口中一定會發出那句話:"妙啊!"楠溪素麵的面太不一樣了,煮熟後的素麵一點也沒有熟爛之感,素麵又白又細,柔滑而不乏韌勁,吃起來又鮮又香,Q彈可口。
『陸』 給老人吃的長壽面應該怎麼做
原料:超市買的袋裝長壽面,清水,雞蛋,小番茄,榨菜丁,蔥花,蝦米,骨回頭湯各適量,油、鹽答、雞精、胡椒粉各少許。
製法:1。將袋裝長壽面煮熟撈入碗中,煮那種細面條幾分鍾就OK了。你可以邊煮,邊撈一根嘗嘗~~~
2.煮一鍋水,打個荷包蛋,然後撈出來備用。
、3、把滾燙的骨湯(可以去超市買即食的調味包)加入鹽、雞精、胡椒粉、蝦米,調好味,倒入面內,面上再擺上你實現做好的荷包蛋(荷包蛋會做吧?),小番茄,呈一定的造型,最後撒上榨菜丁和蔥花即可。
『柒』 楠溪素麵怎麼做
楠溪素麵亦稱索麵。素麵是一種易消化的面條,對腸胃都是有益的。非常適合小孩和老人食用。溫州傳統食品,各縣均有製作,以歷史悠久論,首推永嘉,因永嘉在楠溪江流域,鄉人稱為楠溪素麵。永嘉楠溪江沿岸村民歷來將素麵視為食中珍品,待客首選之物。在農村,過去人們走親訪友、弄璋、弄瓦、添丁、婚嫁、祝壽之喜,一概離不了素麵。
「素麵」的製法是將麵粉加適量食鹽,做好面坯置面櫃中由重力自然拉長後,出櫃上架手工再拉成線,曬干,整理時交疊成「8」字形,講究細勻為佳,製作素麵是楠溪兩岸村民歷代傳統的家庭副業,迄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素麵燒熟時晶瑩柔滑,以清湯為伴,加黃酒,常以香菇蔥花蛋絲或荷包蛋為作料,淳香清素,潔白柔韌,細如銀絲,婉轉飄盪於清湯之中,誘人食慾。
楠溪素麵煮出來看似和普通的面條無甚區別,但它做的過程可是不一般。素麵做好之後,必須在太陽下暴曬幾天。這個時候,白色的素麵掛滿了村前院後。纖絲翻飛,素麵飄飄的場面很是賞心悅目,堪稱楠溪一景。在南宋末年,永嘉民族英雄陳虞之在歷時三載芙蓉南崖紮寨抗元時,就曾用「白紙代素麵晾在竹竿上」而計退圍攻的元軍,成為古今美談。這說明那時候,楠溪素麵就已經非常普及了。楠溪素麵,細如銀絲,潔白柔韌。素麵燒法簡便,男女老少皆會,先配好湯料,等水燒開後再下面,煮沸即熟。然而不可久煮,不然的話會燒成糊狀而索然無味了。素麵熟時晶瑩柔滑,口感極好。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素麵本身已經攙雜了鹽而呈咸性,故在煮食時無需再放鹽,這與粉乾的燒法不同。楠溪沿江居民歷來將素麵視為食中上品,常將素麵招待客人。在永嘉農村,過去人們走親訪友時常以素麵相贈。在婦女坐月子時,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長筒籃交疊成「8」字形的素麵,俗稱為「長壽面」,以討吉利。而媒人在說媒成功之後,常會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素麵湯」。
『捌』 雁盪山和楠溪江分別有什麼值得推薦的美食啊
雁盪山菜餚歷史悠久,山珍海味,花樣繁多,最著名的有以下幾種:
雞末香魚:香魚為雁盪山的"五珍"之一,色澤艷麗,鮮嫩香醇,是美味滋補的上乘菜餚;
羹龍戲珠:以雁盪山的溪鰻為主料,另配土豆、紅、白蘿卜。色調美觀,盆中皤龍栩栩如生,別有風味。
雁盪山石娃:石蛙肉質細嫩,厚汁原味,清得鮮美,是夏秋兩季難得的佳餚。
士豆野味煲:野兔與土豆為主料,這道菜用文火燜出,色澤醬紅,香味濃郁,有壯陽益氣等功效。
美麗黃魚:黃魚為主料,加以青豆、黃瓜,綠櫻桃和紅蘿卜,淋上雞湯。肉味疏鬆滑嫩,色彩艷麗,鮮美爽口。
豆腐蛤蜊湯:鮮蛤蜊、豆腐、生薑、蔥。這道湯菜,特別鮮美,有"雁盪第一鮮"之稱。
碧綠蝦仁:蝦仁、菠菜為主料,加入少量蔥、味精、濕生粉。這道菜,菠菜碧綠,蝦仁雪白,鮮美可口。
清蒸海蟹:海蟹肉味鮮美,香氣四溢,營養豐富,是一道具有獨特風味的名菜佳餚。
楠溪江美食
楠溪江山靈水秀,出產也清新自然。楠溪香魚、楊梅、大黿、素麵都是這里的名產。楠溪人的一切
都是家常製作,尤其是做「掛面」,非常別出心裁,相信會讓你覺得別有一番風味。這里沒有很發達
的餐飲行業,如果你很講究,建議就在下榻的賓館用餐;如果想在街上用餐,需要有與店家「鬥智斗
勇」的思想准備,岩頭鎮上餐館都是私人經營,所有菜單都不標明菜價,需與店家到廚房現場定奪菜
譜和價錢,絕對是一項艱巨的工作。
大黿(楠溪江)
黿,亦稱「綠團魚」,又名癩頭黿。黿和鱉外形相似,生活習慣相仿,因此人們見到幼小的黿往往誤認為是鱉。其實黿與鱉雖同科,但非同屬同種,鱉的吻突長而尖,而黿沒有吻突,頭呈圓形並有疣狀突起。 黿分布於我國雲南、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省。然而,在今天已成為瀕臨絕跡的這一珍稀動物,甌江、楠溪江一帶還有所見。據資料記載,目前甌江水系大黿的數量尚有200隻左右,本來甌江有大黿之鄉的著稱,但因亂捕濫殺,導致大黿數量的減少。
推薦特色店:
香魚(楠溪江)
香魚是楠溪江一種奇特、名貴的淡水魚。楠溪江盛產香魚,聞名已久,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已有之。 香魚俗稱「溪鯉」,亦叫瓜魚,隸屬鮭形目胡爪魚亞目,香魚科。因其脊背上有一條滿是香脂的腔道,能散發出香氣而得名。香魚一條重約二、三兩至半斤左右,體長15-20厘米,而側扁;頭小咀尖,體披細鱗,背部灰黑,腹部銀白色,魚肉細嫩多脂,味鮮且有香味,為上等食用魚,是名貴的經濟魚類,素有「淡水魚之王」的美譽。 做香魚菜餚,宜清燉白燒。楠溪江畔的農婦焙制香魚有一套好方法,先把魚背剖開,放在鐵絲匾或竹篾上,用文火細煙慢慢熏焙,直至燒成金黃色取出,這就是海內外聞名的香魚干。如煮麵燒粉干或做湯時,掰碎放入一些,再撒點蔥花、薑末,則清香四溢,色香味俱佳。
推薦特色店:
楠溪素麵(楠溪江)
素麵,對於溫州人並不陌生。溫州各地均有生產,不過論其品質之優,首推永嘉楠溪素麵。 楠溪素麵,其成品常被交疊成「8」字形,因此又稱「8」字面。 楠溪江素麵,細如銀絲,潔白柔韌。素麵燒法簡便,先配好湯料,等水燒開後再下面,煮沸即熟。然而不可久煮,不然就會燒成糊狀而索然無味了。素麵熟時晶瑩柔滑,口感極好。但必須注意,素麵本身已經攙雜了鹽有鹹味,故在煮食時無需再放鹽,這與粉乾的燒法不同。 楠溪沿江居民歷來將素麵視為食中上品,常將素麵用來招待客人。在永嘉農村,過去人們走親訪友時常以素麵相贈。在婦女坐月子時,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長筒交疊成「8」字形的素麵,俗稱「長壽面」,以討吉利。而媒人在說媒成功之後,常會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素麵湯」。
雁盪風味小吃講究色香味,只要觀其色、聞其香,頓使胃口大開,著名的有香螺、番薯粉絲湯、雁盪烙餅、米粉絲面、茴香五味豆腐乾、綠豆面等。
楠溪江有大媽麥餅、炒粉干、炸臭豆腐,都很便宜。
『玖』 給老人吃的長壽面應該怎麼做
長壽面不是有什麼特殊做法的,其實說白了就是一般的面條被賦予了長版壽的祝願。
如果是老人的權話,就做的清淡一些,不要用什麼榨菜,高湯之類的了,老人消化不了的。
一般做一碗陽春面一樣的素麵就好了。
記住,長壽面重要的不是用料多麼昂貴,而是在與你的心是否真誠。